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

合集下载

氰镀铜废水处理

氰镀铜废水处理

氰镀铜废水处理一、废水来源氰镀铜废水来源于电镀车间,主要为过滤过程中滴漏的镀液以及冲洗过滤机、过滤介质、渡槽等排放的废水,污染物的浓度高。

此外,渡槽排出残液以及老化报废的镀液、退镀液和污染严重的废弃槽液等,污染物的浓度很高。

还有车间的“跑、冒、滴、漏”排放的镀液。

二、设计依据:2.1 建设单位提供废水量及水质数据;2.2 环保部门对污染治理的指示与要求;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有关规定;2.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2.5 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相关设计参数与技术要求。

三、设计原则:3.1 采用电解—反应—沉淀—过滤工艺,经处理后各项考察指标均可达到排放标准;3.2 采用低能耗处理工艺降低运行费用;3.3 采用构筑物组合化,减少占地面积。

四、废水水量、水质本工程主要处理生产中的漂洗废水,处理能力为含氰镀铜废水100 m3/ d。

该废水水质情况见下表:项目CN-PH Cu浓度mg/L10~40>720-80废水经过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一级标准,出水水质情况见下表:项 目CN-PH Cu浓度mg/L≤0.56~9≤0.5四、废水治理工艺氰镀铜过程中生产的含氰废水中除含有毒性大的游离氰化物外,尚有铜氰配合离子存在,所以破氰后重金属也将进入废水中。

为此在处理废水的同时要考虑重金属的处理。

经过考虑该废水的性质,不易使用生化处理,具体处理工艺为“电解—反应—沉淀—过滤”,该工艺具有去除污染物率高,大部分金属铜可以回收,出水稳定的特点,是当今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图如下:工艺说明:氰镀铜废水流入调节池,使废水在此均质均量后由污水泵提升到电解槽,废水在电解槽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氰化物失去毒性,铜金属被回收,然后废水进入反应器,反应器内投加PAC、Ca2(OH)药剂产生混凝絮凝反应,使其废水中形成钒花,废水至此流入沉淀器进行沉淀,废水由出水堰流出,废水流入过滤池,废水经滤池底部进入,通过滤帽流过填料层,去除废水中的微粒物质和胶状物质,上清液经出水口达标排放。

含氰废水的氧化处理方法

含氰废水的氧化处理方法

O xdai n Tr a m e tM e h d f Cy a de W a twa e i to e t n t o s o n i se t r
W ANG n Li g, YANG a mi g, W U a S n— n Bi o
( h n qn nv ri C o g igU iest y,C o g igIs tt o n i n na S i c ,C o g ig 4 14 h n qn n tue f vr me tl ce e h n qn 0 7,C ia i E o n 1 hn )
碱性氯化法是处理废水 中氰化物较 成熟 的方 法 ,广 泛用 于处理 氰化电镀厂 、炼焦厂和金矿氰化 厂的含氰废 水 。此法适 用于水量和浓度均可变 的含 氰废水处理 ,处 理效果好 ,设备 简单 ,既可间歇处理也 可连续处理 ,生
含氰废 水的处理方法有很多 ,对于 高浓度含 氰废水
首 先 考 虑 采 用 回 收 利 用 的 方 法 处 理 ,如 酸 化 沉 淀 一 和 中
法 、溶剂萃 取法 和膜法 ;对于低浓度含氰 废水宜 采用破
坏 氰 化物 的 方 法 ,如 各 种 化 学 氧 化 法 ( 系 氧 化 剂 、 氯
H O 、臭 氧 、S 、高 温水 解 法 、生 物 处理 法 、电解 O)
法 和 化 学 沉 淀 法 。应 根 据 不 同废 水 的 来 源 、具 体 组 分 及
多数无机氰化物属剧毒 、高毒 物质 ,极少量 的氰化 物就会使人 、畜在短时间 内中毒死 亡。氰化物被 广泛应 用于氰化提金 、电镀 、合成橡胶 、纤 维 、染料 和农药等
领域 ,由此 而 产 生 的 大 量 含 氰 废 水 , 毒 性 大 ,分 布 广 , 必 须 严 格 处 理 ,将 外 排 水 中氰 化 物 浓 度 控 制 在 国 家 规 定 的 范 围 内。

电镀废水处理的三种主要解决方法

电镀废水处理的三种主要解决方法

电镀废水处理的三种主要解决方法电镀厂(或车间)排放的废水和废液,如镀件漂洗水、废槽液、设备冷却和地面冲洗水等,其水质随生产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一种废水中往往含有不止一种有害成分,如氰化镀镉废水中既含氰又含镉。

另外,一般的镀液中常含有有机添加剂。

以下电镀厂污水处理方案,了解下该如何处理电镀厂污水。

在电镀和金属加工行业的废水中,锌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或酸洗拖泥带水。

通过金属洗涤过程将污染物转移到洗涤水中。

酸洗工序是先将金属(锌或铜)浸入强酸中,以除去表面的氧化物,然后将其浸入含有强铬酸的光亮剂中,使其增光。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锌、铜等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光亮剂等,其毒害程度较高,有些有毒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对电镀废水必须认真回收利用,以达到消除或减少电镀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反应过程将一种化学药剂投入电镀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污染物氧化,还原化学反应或产生混凝,再与水中分离,使废水净化后排放,达到排放标准。

针对含污染物的废水,可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例如:在含氰废水中投加氧化剂(氰化镀铜、镉、银、合金等)(可选择次氯酸钠、漂粉、漂白精、氯等);在含铬废水中投加还原剂(可选择亚硫酸氢钠、水合肼、硫酸亚铁等);在碱性锌酸盐镀锌废水中投加混凝剂(可选择亚硫酸氢钠、水合肼、硫酸亚铁等);在酸、碱废水中投加中和药剂等。

通过沉淀、气浮、过滤等固液分离措施,从废水中分离出金属氢氧化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分离出的污泥可根据其特性,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化学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属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稳定,成本较低(约每米3分水处理0.2——0.5元),操作管理方便,但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需妥善处置,对无回收利用价值的电镀废水,宜采用化学方法处理。

离子化交换法电镀废水用离子交换法处理,需要根据水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废水中的金属离子通过阳树脂交换去除,阴离子通过阴树脂交换去除。

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一、碱性化学氧化法碱性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向含氰废水中添加氯气或次氯酸钠(NaClO)等氧化剂来将氰化物氧化为较安全的碳酸根(亚硫酸根)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氯气的氧化剂作用较强,能迅速将氰化物氧化为硫氰酸盐和氯化物,红外吸收波谱显示与碳酸盐特征吻合。

次氯酸钠较温和,可以在较低的pH值下进行氧化反应,但是需注意氧化剂过量的问题。

二、电解氧化法电解氧化法是利用电解的原理,通过电解废水中的氰化物,使其被氧化生成可溶性或无毒的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氰化物,还可以去除其他金属离子和杂质。

根据废水的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条件。

三、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将含氰废水添加沉淀剂,通过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从而将废水中的氰化物去除。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含钙、铁、铝等离子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有效去除氰化物,但存在沉淀剂的耗费和处理后的沉淀物处理的问题。

四、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将含氰废水通过活性炭层过滤,利用活性炭对氰化物的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氰化物去除。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炭以保证吸附效果。

五、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氰化物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

通过培养和引入特定的微生物,利用它们的代谢作用将氰化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对于含有高浓度氰化物的废水、连续排水和大规模排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六、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和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膜分离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设备简单、操作便捷等优点,但对废水的成分和浓度要求较高。

以上是常用的含氰电镀废水处理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加强废水的监测和控制,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电镀废水破氰工艺

电镀废水破氰工艺

破氰工艺--氯氧化法利用氯的强氧化性氧化氰化物,使其分解成低毒物或无毒物的方法叫做氯氧化法;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氯化氰和氯逸入空气中,反应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常常称做碱性氯化法;氯氧化法于1942年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因此,该方法比较成熟;1 氯氧化法的特点氯氧化法的优点1氯氧化法是一种成熟的方法,在工艺设备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不少氰化厂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氰化物可降低到L甚至更低;3氰酸盐能进一步水解,生成无毒物;4硫氰酸盐被氧化破坏,废水毒性大为降低;5有毒的重金属生成难溶沉淀物,排水含重金属浓度达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6如果废水中含砷,氯把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进而形成更难溶的砷酸钙而除去;砷可达标;7氯的品种可选择,其运输、使用比较为人们所熟悉;8既可用于处理澄清水也可用于处理矿浆;9既可间歇处理,也可连续处理;10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11投资少;氯氧化法的缺点1处理废水过程中如果设备密闭不好,CNCl逸入空气中,污染操作环境;2不能破坏亚铁氰络物和铁氰络物中的氰化物,也不能使其形成沉淀物而去除,故总氰有时较高,尤其是处理金精矿氰化厂贫液时,由于贫液含铁高,可释放氰化物很难降低到L以下;总氰化物含量更高;3当用漂白粉或漂粉精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时,由于用量大,废水中氯离子浓度高,与铜形成络合物,使铜超标;4排水氯离子浓度高,使地表水和土壤盐化、水利设施腐蚀;5氯离子浓度高时使钙、镁大量溶解,废水从尾矿库渗漏出来后,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中钙、镁、氯浓度大为增高,严重地影响水的功能,严重时不能饮用、不能灌溉农田;6处理尾矿浆时,如尾矿含硫较高,可能造成氯耗大为增加;7氯系氧化剂尤其是液氯的运输和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氯泄漏造成的人畜中毒、农田及鱼塘受危害的事故在其它行业时有发生;8属于破坏氰化物的处理方法,不能回收废水中任何有用物质;9近年来氯产品价格上涨,处理成本高;正因为这些原因,一些发达国家在利用二氧化硫─空气法等其它方法取代氯氧化法;2氯氧化法反应机理由于氯氧化法的反应条件不同,废水组成不同,发生的化学反应也不尽相同;研究氯氧化法的反应机理对于降低氯耗、提高处理效果、防止二次污染、降低处理成本有重要意义;氯与氰化物的反应氯与氰化物的化学反应视氯加入量不同有两种结果,当控制反应条件尤其是加氯量一定时,氰化物仅被氧化成氰酸盐,称氰化物的局部氰化或不完全氧化:CN-+ClO-+H2O=CNCl+2OH-生成的CNCl在碱性条件下水解:CNCl+2OH-=CNO-+Cl-+H2O反应速度可按下式计算:dCNCl- ────────=kCNClOH-dtk为反应速度常数,可从图4-1中查到;在pH10~11,10~15分钟CNCl即可水解完毕;pH11时,只需1分钟;温度对CNCl水解的影响见图4-1,pH值与CNCl水解速度关系见图4-2,温度对水解的影响见图4-3;当加氯量增加时,氰化物首先被氧化为氰酸盐:CN-+ClO-=CNO-+Cl-或CN-+Cl2+2OH-=CNO-+2Cl-+H2O生成的氰酸盐又被氧化为无毒的氮气和碳酸盐,称为氰化物的完全氧化,该反应是在局部氧化的基础上完成的: 2CNO-+3ClO-+H2O=2HCO3-+N2+3Cl-pH<1时10~30分钟生成的碳酸盐随反应pH值不同存在形式也不同,当pH值低时,以CO2形式逸入空气中,当pH值高时,生成CaCO3沉淀;综上所述,氯氧化法可把氰化物氧化成两种产物,氧化成氰酸盐时称氰化物的局部氧化,氰酸盐在pH6~8时水解生成氨和碳酸盐;该反应需1小时左右的时间,一般在尾矿库内完成;总反应式如下:CN-+ClO-+2H2O=NH3+ HCO3-+Cl-或CN-+Cl2+2OH-+H2O=NH3+HCO3-+2Cl-该反应理论加氯比Cl2/CN-=重量比,以下同;氯把氰化物氧化成氮气和碳酸盐的反应称为氰化物的完全氧化反应,其总反应式如下:2CN-+5ClO-+H2O=2HCO3-+N2↑+5Cl-或2CN-+5Cl2+10OH-=2HCO3-+N2↑+10Cl-+4H2O该反应理论加氯比Cl2/CN-=,处理1kg氰化物比不完全氧化反应多消耗氯/kgCN-;氰化物的不完全氧化和完全氧化之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当加氯比刚好满足氰化物不完全氧化需要时,残氰往往不能降低到L,因此必须加入过量的氯,此时,氰化物虽降低到L,但氰酸盐也被氰化一部分,反应进入了完全氧化阶段;氯浓度与氰化物的氧化程度之关系见图4-4;为了节约氯,人们进行了多种偿试,试图仅靠不完全氧化反应使氰化物达标,但目前尚无结果;实验表明当调节反应pH值在6~范围内,实际加氯量比较低,可比完全氧化时节氯30%,而且氰达标;但必须解决CNCl逸出问题,加氯量不变时,反应pH值与残氯含量的关系见图4-5;氯与硫氰化物的反应黄金氰化厂废水往往含硫氰化物,有时甚至很高,硫氰化物、氰化物、氰酸盐的还原顺序如下:SCN-<CN-<CNO-利用氯氧化法处理废水时,硫氰化物必然先于氰化物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硫氰化物的氧化分解与氰化物类似,也分为两个阶段,即不完全氧化阶段和完全氰化阶段;不完全氧化阶段的产物是硫酸盐和氰酸盐:SCN-+4ClO-=CNCl+ SO42-+3Cl-CNCl+2OH-=CNO-+Cl-+H2OCNO-+2H2O=HCO3-+NH3总反应式:SCN-+4Cl2+10OH-=HCO3-+NH3+8Cl-+3H2O+SO42-或SCN-+4ClO-+2OH-+H2O=HCO3-+NH3+4Cl-+SO42-加氯比Cl2/SCN-=,可见硫氰化物不完全氧化耗氯比氰化物不完全氧化时多;硫氰酸盐完全氰化生成物硫酸盐,碳酸盐和氮;也是在不完全氧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总反应式:2SCN-+11ClO-+4OH-=2HCO3-+N2↑+2SO42-+11Cl-+H2O或2SCN-+11Cl2+26OH-=2HCO3-+N2+2SO42-+22Cl-+12H2O理论加氯比Cl2/SCN-=;与氰化物完全氰化时十分接近;处理含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的废水时,如果控制氰化物处于不完全氧化阶段,硫氰化物也处于不完全氧化阶段;如果控制氰化物完全氧化,硫氰化物亦然;这是因为两者的不完全氧化产物均是氰酸盐;硫氰化物的氧化使总氯耗有很大的增加,为此,人们探索减少硫氰化物消耗氯的途径,认为,在酸性反应条件下,将发生如下反应:SCN-+2Cl2=S+CNCl+3Cl-反应完成后,调节pH值6~8,CNCl水解,总反应如下:SCN-+2Cl2+2OH-=S+CNO-+4Cl-+ H2O这个反应的加氯比Cl2/SCN-=,与碱性条件下不完全氧化时加氯比Cl2/SCN-=相比,减少一半;而且产物中硫磺在氯浓度不太高时并不再发生氧化反应,故硫氰化物的完全氧化反应加氯比也明显降低;2SCN-+7Cl2+10OH-=2S+2HCO3-+N2↑+14Cl-+4H2O理论加氯比Cl2/SCN-=,节氯效果十分明显;近年来国内有人研究出酸性氯化法,其节氯原理大致如此;氯与废水中其它还原性物质的反应除硫氰化物外,氰化厂废水中还有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亚铜以CuCN2-、CuCN32-形式存在、亚铁以FeCN64-形式存在等,其中,前三种化合物的含量均折算成硫代硫酸盐S2032-含量,这是分析方法所决定的;这些物质也能与氯发生反应,其方程式如下:S2032-+4ClO-+2OH-=2SO42-+4Cl-+ H2O2Cu++ClO-+2OH-+H2O=2CuOH2↓+Cl-2FeCN64-+ClO-+2H+=2FeCN63-+Cl-+H2O理论加氯比分别为:Cl2/S2032-=,Cl2/Cu+=,Cl2/Fe2+=,但FeCN64-一般不会氧化成FeCN63-;另外,如果废水砷浓度较高,砷氧化成高价砷也会消耗氯:As033-+ClO-=As043-+Cl-加氯比Cl2/As=;计算氯氧化法的药耗,也应该把这些物质的氧化考虑进去;废水中各种还原性物质的氧化顺序无论是化学反应还是相变化,都需要从两个基本方面来研究,既要研究反应的可能性,又要研究反应的速度即实现这一可能性所需的时间;关于反应的方向限度或平衡问题,是反应的可能性问题,这是化工热力学数据,另外,电离常数、络合物稳定常数、难溶物的浓度积都是热力学常数;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反应或变化是否向某个方向进行,但是,仅了解反应是否可能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反应的速度,例如,从电极电位看,H2和O2很容易反应生成水,但常温常压下,如果不引燃,其反应速度是极慢的;因此,要全面了解某个化学反应是否可用于工业,必须在研究化学热力学的基础上研究反应的速度—化学动力学;如果化学热力学研究证明,反应可以进行,但实际上速度很慢,还要研究动力学,以找到提高反应速度的途径,如提高反应温度,增加压力,改变反应物浓度,调节pH值、加催化剂;含氰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均小于氯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因此,从热力学角度讲,是有可能被氯氧化的;那么反应速度如何呢实践证明,S2032-、S032-、As032-、SCN-和CN-均能在短时间内30分钟完成与氯的反应,废水中有少量活性氯存在Cl2≥5mg/L,反应就能进行,然而废水中的氰化物不仅以游离氰化物CN-和HCN形式存在,还以PbCN42-、ZnCN42-、CuCN2-、CuCN32-、FeCN64-、AgCN2-、AuCN2-等络离子形式存在,络合氰化物一般不象游离氰化物那么容易被氯氧化,其难易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络氰离子的稳定常数,另一方面取决于中心离子是否能被氧化变价金属,而且氧化后是否仍与氰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以CuCN32-为例,由于铜易从+1价被氧化为+2价,尽管CuCN32-的络离子稳定常数较大,但二价铜不能与氰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所以CuCN32-还是很容易被氧化,结果+1价铜变为+2价铜,氰化物被氧化;FeCN64-则不然,由于其稳定常数比较大,一般有效氯浓度低或反应温度低时不易被氧化,当强化反应条件使+2价铁被氧化为+3价时,由于FeCN63-仍十分稳定,所以氰离子并不解离,也不氧化;各种物质被氧化分解的顺序大致如下:S2032->S032->SCN->CN->PbCN42->ZnCN42->CuCN32->AgCN2->FeCN64->AuCN2-其中FeCN64-的氧化是指它氧化为FeCN63-,并不是其配位离子CN-的氧化;CuCN32-的氧化指铜和氰离子均被氧化;在含氰废水中,加入足够的氯而且pH值适当时,上述反应的速度很快,加入氯后,几乎立刻出现CuOH2兰色,这说明,排在CuCN32-之前的络合物已被分解;FeCN64-的氧化较慢,在化工生产中,常采用提高反应温度的办法加快其反应速度;从我们的处理目的出发,该反应最好不发生,因此反应速度慢也是好事;了解了含氰废水中各种物质的反应顺序的问题;我们就不难解释当废水中加入氯气时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以反应pH值从7降低到5时的加氯过程为例,反应开始时溶液呈灰白色,这是Pb、Zn的氰络物离解出Pb2+、Zn2+与FeCN64-生成沉淀物所致,稍过几分钟,溶液变棕红色,这是由于CuCN32-解离出Cu+与FeCN64-生成棕色沉淀所致;再过数分钟,溶液变为黄绿色,这是亚铁氰化物氰化为铁氰化物进而与Cu2+生成Cu3FeCN62沉淀所致;余氯低时,FeCN64-不氧化,溶液不会出现黄绿色;如果反应pH值高于10,由始至终,我们仅能观察到CuOH2的蓝色;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机理废水中重金属铜、铅、锌、汞及贵金属金、银等均以氰络合物形式存在,在氯氧化法处理过程中,除亚铁、铁的氰化物、金的氰络物未被破坏,其它重金属及其均被解离出来,并在适当的pH值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以沉淀物形式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在通常状况下,经过自然沉降的废水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一.重金属与FeCN64-生成沉淀物2Pb2++FeCN64-→Pb2FeCN6↓白色或灰色2Zn2++FeCN64-→Zn2FeCN6↓白色2Cu++FeCN64-→Cu2FeCN6↓棕色4Ag++FeCN64-→Ag4FeCN6↓白色胶状2Hg2++FeCN64-→Hg2FeCN6↓Cd2++FeCN64-→Cd2FeCN6↓白色胶状物2Ni2++FeCN64-→Ni2FeCN6↓二.重金属与FeCN63-形成沉淀物3Cu2++2FeCN63-→Cu3FeCN62↓绿色3Ag++FeCN63-→Ag3FeCN62↓橙色三.重金属与砷酸盐生成沉淀物3Ag++AsO43-→Ag3AsO4↓黑褐色四.重金属与碳酸盐形成沉淀物2Ag++CO32-→AgCO3↓ Ksp=×10-12Cd2++CO32-→CdCO3↓ Ksp=×10-12Cu2++CO32-→CuCO3↓ Ksp=×10-102Hg2++CO32-→HgCO3↓ Ksp=×10-17Ni2++CO32-→NiCO3↓ Ksp=×10-9Pb2++CO32-→PbCO3↓ Ksp=×10-14Zn2++CO32-→ZnCO3↓ Ksp=×10-11五.重金属与氢氧化物形成沉淀物Cd2++2OH-→CdOH2↓ Ksp=×10-14Cu2++2OH-→CuOH2↓ Ksp=×10-20Ni2++2OH-→NiOH2↓ Ksp=×10-15Ni2++2OH-→NiOH2↓ Ksp=×10-17在理论上,沉淀形成所需的pH值可由溶度积求出,但由于盐化效应,估差甚大;由于废水组成不同,能与重金属阳离子生成沉淀物的各种阴离子也不同,具体生成什么沉淀物,要由废水阴离子和重金属阳离子含量和所生成各种沉淀物溶度积大小决定;氰酸盐的水解产物氨大部分逸入空气中,少量存在于废水中可能会和能形成氨络物的重、贵金属离子进行下述反应:Cu2++4NH3=CuNH342+除铜外,Ag+、Ni2+也会发生类似反应,但废水在尾矿停留时间较长,氨会被去除,这种现象并不严重,在排水中重金属不会超标;氯氧化法药剂消耗量估算氯氧化法需要氯和石灰两种药剂,氯的消耗可以根据氰化物和硫氰化物完全氧化反应以及其它物质的氧化进行理论估算,其公式如下:完全氧化理论氯耗:Wt=++++C5部分氧化理论氯耗:Wp=++++C5式中Ci浓度为g/L或kg/m3;某组分浓度低时,可忽略;C1:氰化物浓度C2:硫氰化物浓度C3:铜浓度C4硫代硫酸盐浓度包括亚硫酸盐浓度C5反应后余氯浓度;一般可按~m3计算;处理全泥氰化炭浆厂废水浆时,C2、C3、C4均可忽略;总氯耗仅用CN-浓度决定;C4对大部分氧化厂来说可忽略;氰化厂的实际氯耗W在控制好崐反应条件时可降低到理论估算值Wt的70%~85%,但均大于Wp;不同的废水组成尤其是SCN-浓度对节氯效果影响很大;Wp∠W∠Wt石灰耗量不太容易估算,它与废水的组成及氯的种类有关,废水中重金属需石灰提供OH-形成沉淀,反应的产物为酸性物质,需石灰中和,反应的类型也影响石灰耗量;因此,难以用一个准确的公式估算出石灰的耗量;当使用漂白粉、漂粉精时,不需要石灰,仅使用氯气时需石灰,其耗量根据工业实践约为氯耗量的2~2.5倍;W caO=2~Wkg/m3氯氧化法的二次污染氯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过程中,由于操作控制和设备问题,产生剧毒的氯化氰气体;为了使氰化物降低到L,必须加入过量的氯,致使处理后废水中存在余氯,由于加氯尤其是加入漂白粉、漂粉精或次氯酸钠这些含有效氯低但氯离子浓度高的药剂,使外排水中氯离子浓度达~15kg/m3;由于氰酸盐水解生成氨,排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氨;这就是氯氧化法产生二次污染的四大因素;如何避免或尽可能减少二次污染,是该处理方法深入研究的方向;3氯化氰在用氯氧化氰化物和硫氰化物的过程中,氯化氰是反应的中间产物,这种物质沸点仅℃,在水中溶解度又低,如果反应的pH值低于,氯化氰的分解速度降低,那么在敞口反应器中,氯化氰就会释放出来;污染操作场所;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反应pH值,一般pH值大于即可;二是采用封闭反应器,使CNCl慢慢水解,或被碱液吸收水解;氯化氰水解速度与温度pH值前面已讲过,不再赘述;余氯为了降低出水氰含量,必须使废水残余的氯保持一定浓度,称为余氯;根据实践经验,当CN-≤L时,余氯至少50mg/L;参见图4-6;如果废水中含亚铁氰化物,余氰必须更高才能使氰化物达标;因此,有的废水要求余氯在50mg/L以上,含铁更高的废水不适用氯氧化法,否则,即使再我加氯氰化物也不会达标;余氯高时,废水即使在尾矿库自净一段时间,余氯也不会全部消失;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氯同水中的泥炭等有机物起反应生成氯仿三氯甲烷,氯仿的含量同膀胱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有很大关系;如果含余氯的废水进入水体,就会造成水污染,消除余氯的方法有三种,其一是向废水中加入亚硫酸盐,使余氯还原成氯离子;其二是进入尾矿库的其它废水由于含还原性物质,与余氯反应使之还原,这种方法使用较多;尽管常常不是从消除余氯的目的出发;第三种方法是尾矿库自然净化,此时余氯主要是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氯气和氯离子;也有少量逸入大气;去除效果受气候影响大,不易反应完全;在处理废水过程中,一定要把余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防止污染,减少氯耗;氯离子•• 氯离子是难与其它常见物质形成难溶沉淀物银除外的阴离子,故废水中的氯离子难以通过经济、有效的方法去除,在处理含氰废水过程中,必须加入数倍于氰化物的氯,其产物绝大部分是氯离子,以处理含氰化物100mg/L的废水为例,排水氯离子浓度根据所使用的是液氯、漂白粉、漂粉精和次氯酸盐电解食盐崐水产生分别为~、~、~、5~10kg/m3;当废水氰化物浓度增加时,废水中氯离子浓度成正比增加,尤其是使用含盐电解产生次氯酸钠工艺时,废水中氯离子浓度极高;漂白粉因活性氯降低引起加量增加,使废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加;废水中氯离子对水利设施有较大腐蚀性,而且不能灌溉农田;氯离子渗入地下水中,使水质恶化,Mg2+、Ca2+、Cl-含量增加,不能饮用;氯离子进入水体是氯氧化法的致命缺点;氨氰酸盐水解生成氨NH3、NH4+和碳酸盐;氨在水中产生下边电离平衡:NH4+→NH3+H+K=×10-1025℃K=×10-105℃水中氨浓度与pH、温度关系见图4-7;由图可知,pH值、温度越高,水中的氨以NH3形式存在的比例越多,毒性也就越大,尤其废水中存在氰化物时,其协同作用使毒性又有所增加;当NH3和CN-分别为和L时,在156分钟内可导致鱼类死亡;而废水中仅含/L的CN-或/L的NH3时不会使鱼致死;氨对一些鱼类24~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在~L;氨对鱼类的96小时致毒浓度为L;氰化厂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氨数量有限,考虑到逸入大气一部分以及在水中的硝化作用,排水氨浓度不会太高<25mg/L,至今尚未见氨污染的报导;碱性氯化法工艺氯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按反应的pH值不同分为两类,即碱性氯化法和酸性氯化法;前者可使用各种含氯药剂,在pH10以上进行除氰反应,已有五十余年的应用历史了;近年来,我国黄金行业又研究出具有节氯特点的酸性氯化法,把氰化物的部分局部氧化反应控制在pH值小于3的条件下;目前我国至少有两个氰化厂使用酸性氯化法,从经济和技术角度考虑,酸性氯化法使用液氯为佳;本节介绍广泛使用的碱性氯化法;碱性氯化法工艺也分两种,一种是控制反应pH值在9~11,使废水中氰化物降低到L,而不考虑氰化物的氧化产物是什么,或者说,把反应控制在氰化物不完全氧化局部氧化阶段,在尾矿库内,氰酸盐因废水pH下降而水解;一些行业称之为碱性氯化法一级处理工艺,我国黄金行业几乎全部采用这种工艺,另一种是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第一步使氰化物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为氰酸盐,第二步使氰酸盐氧化为氮气和碳酸盐,彻底消除氰化物的毒性;我国引进的炭浆厂原设计就是这种工艺,前一种工艺简单、氯耗小,后一种工艺较复杂,氯耗大;碱性氯化法设备碱性氯化法工艺装备主要由反应槽、pH值调节设备、加氯设备和检测仪表构成;一.反应槽为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尤其是处理矿浆时,防止矿浆沉淀,反应器均为搅拌槽;当向反应槽加入氯水、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时,反应槽为敞开式即可;一般不采取特殊的防腐措施;氯水一般加入反应槽中心桶内以利迅速与废水泥和,故中心桶和搅拌器轴应采用防腐措施;反应槽搅拌速度只要满足固体不沉积即可,转速低有利于节电;当氯以气体形式加入反应槽时,应采用全封闭式反应槽,反应废气经排气管导入吸收装置,吸收CNCl、Cl2、HCN后排放;吸收液注入反应槽即可;这种反应槽及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要求防腐;从反应动力学角度研究,我们在碱性氯化法工艺中采用的是全返混式反应器,为了使氰化物降低到L以下,在总反应时间或反应槽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采用我个小体积反应槽串联要比采用一个大容积的反应槽要好得多;一般矿山采用二台反应槽串联;由于氯氧化氰化物的反应速度较快,反应器数量超过3台没有多大意义;多年实践证明,有的废水浆无论增加反应时间还是氯加量也不能使氰化物降低到L,这是由于废水中FeCN63-、FeCN64-存在所产生的影响;并非反应器有效容积不够;•但如果废水含锌、铝足够使FeCN64-沉淀时,氰化物可降低到L,当然,这种作用不一定发生在反应槽内,很可能是在尾矿库内完成的,在尾矿库内废水pH值降低,有利用这种反应进行;尾矿库也是反应器,只不过容积很大;反应产生的氰酸盐的一部分也是在尾矿库内水解的;因此,尾矿库的几何形状、结构对废水处理也起很大作用,江水面积大的尾矿库较理想;二.pH值调节设备pH值调节设备有给料机、制乳槽、搅拌槽中和槽、流量计、调节仪表、一套碱性氯化法装置可能只用上述设备的几种;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功地使用pH值调节仪表的先例;当然可直接用石灰乳调节反应pH值,此时只用给料机即可,设备很简单,优点是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节约水,不必处理石灰渣,缺点是将石灰直接混入废水,石灰不会迅速水解形成CaOH2,影响pH值的调节效果,增大石灰加量,出水pH值易超高,因此直接加石灰时,应设混合槽,使石灰在废水中乳化;然后再进入反应槽;直接加灰的另一缺点是在空气潮湿地区,石灰粉可能结块,给料机产生堵塞;使用石灰制乳的氰化厂较多;制乳工艺有两种,一种是连续加水,间歇加灰每小时1~2次;其缺点是石灰乳浓度波动大;另一种是采用两台制乳槽轮换作业,交替使用,虽然石灰乳浓度稳定,但操作不方便,而且这两种制乳工艺均要处理积累于制乳槽底部的灰渣,较为麻烦,也有采用球磨机与螺旋分级机联合制石灰乳的,虽效果好,但投资大,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无论采用哪种制乳方法,加石灰乳的管线都容易产生堵塞,为此,有采用泵循环石灰乳进行加石灰乳作业的,虽解决了堵塞问题,但成本增加,投资增加;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利用较高的流速石崐灰乳管径小、管线短、弯头少且光滑,并用球阀调节流量,也可在石灰乳管线易堵处阀门处等加定时疏通装置,其介质可以是压力水也可是压缩空气,这种办法效果好,投资小;采用石灰乳调节pH值时,不必设中和槽石灰乳与废水的混合位置可以设在废崐水进入反应槽前的管道中或反应槽内;石灰乳浓度一般为10%~20%;我国黄金氰化厂废水处理设施尚未采用pH值检测、调节仪表,一般靠pH试纸检查反应pH值;由于石灰乳在废水中并非全部溶解,一部分还以CaO、CaOH2固体存在,当试纸与废水接触时,纸条往往分两种颜色段,不易确定哪段为正确的pH值;影响pH值的调整;由于检测频率低,常常逸出CNCl污染操作环境;三.加氯设备及操作采用漂白粉或漂粉精时,无论加入固体干粉还是乳液,其设备都与加灰设备相似;当使用次氯酸钠时,可使用流量计计量;使用液氯时,有三种加氯方式,一种是把氯气直接加入反应槽,其设备有气化装置蛇管加热器、计量装置、氯化装置可采用电或水做热源;最好采用石灰乳吸收氯气,再把次氯酸钙注入到反应槽的工艺,其优点是反应过程中不易逸出CNCl,而且石灰消耗小,节省水,易于控制;常用的一种加氯方式是加氯水于反应槽中,首先,液氯被气化,然后经计量被吸入水中,形成氯水,再加入废水中;普遍采用的制备氯水的设备是自来水厂使用的加氯机;为达到一定的氯浓度,加氯机给水加入和水量必须合适;加氯机给水可以是贫液也可以是新鲜水;采用敞开式反应槽时,用贫液制氯水时会增加CNCl逸出的可能性;因此大部分氰化厂用新鲜水加氯,加氯机给水压力不应小于,水量一般为氯气重量的50倍;水量过大一方面浪费新鲜水,另一方面减少了反应槽的处理能力;直接加入氯气于反应槽内,需要气体处理设备,以免反应废气CNCl、HCN、Cl2污染环境;在加氯过程中,氯瓶应放在磅称上,由磅称测出的重量变化推断加氯量并估计瓶内剩余的氯量;当瓶内气压降低到时,停业加氯,以防加氯机水倒灌到氯瓶内引起氯瓶腐蚀;冬季应对氯瓶喷淋温水,以提高供氯蒸发所需热量;氯气管道必须经常检查,发现操作场所有氯气味时,应检查管道、阀门等是事漏气,使用氨水涂抹管道的方法检查漏气处比较实用,因为氯气与氨生成白雾,易于发现;对漏点应谨慎处理;以防漏加重,必要时,应停止加氯,进行彻底地修复;为了使氯连续、平稳地加入反应器,应同时使用几台加氯机并连加氯或同时使用几只氯瓶加氯,当更换某只氯瓶时,由于其它氯瓶仍然工作,保证了加氯量的稳定;加氯间应设低位排风机,定时排风,并配备防毒面具,更换氯瓶时或发生泄漏氯事故时,应带防毒面具进入污染区进行工作,而且必须有人监护;四.检测仪器可通过几种途径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加氯量是否足够、残氰是否达到要求,第一种是测定反应后废水中余氯含量,根据经验,余氯在10~50mg/L残氰即可达标;测余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取样手工化学分析—滴定法和比色法均不够快速;国外用比色法在线分析仪连续测定余氯,很理想;国内个别单位用氧化还原电位法间接测量余氯浓度,比较方便,使用甘汞参比电极和铂电极配合,当电位达+300mV时,说明余氯在10~50mg/L;由于废水组成不同,使氰化物达标的余氯含量也不同,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必须经过实践以确定使氰达标的检测值;河套、搬其它氰化厂的经验;第二种是测定氰化物含量,其优点是直接、准确、但测定时间长,做为控制系统的信号尚不能满足时间要求,国外有利用比色原理和离子选择电极原理而开发出的在线测氰仪,据秒效果尚好,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测定反应pH值的在线仪表和调节仪表在我国氰化厂有所应用,所存在的电极结垢和石灰乳流量调节阀易堵塞的问题均妥善解决,故氧化法装置可使用pH自控设备、pH值测定仪表;碱性氯化法一级处理工艺碱性氯化法一级处理工艺之目的是把氰化物浓度降低到L以下,而不管生成物如何,其特点是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pH值不小于9;我国黄金行业几乎全部采用这种工艺;其反应pH值一般控制在10以上;反应条件如下:1反应pH值控制范围 9~112反应时间~小时3反应槽搅拌速度 400~700RPM4反应温度常温。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简介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简介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我国的工业迅速发展,电镀类企业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废水排放问题。

1电镀废水来源1)前处理除油酸洗工序:前处理废水再电镀废水中很大比重,在前处理表面时除油会产生碱性废水(可能含有机溶剂),除锈会产生酸洗废水;2)镀件的清洗水:电镀生产线有很多清洗槽,带来了大量废水。

清洗废水的成分和镀液配方的成分基本一致,有重金属离子和添加剂以及络合剂。

3)废电镀液:电镀槽中的镀液经过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出现变质,成分配比失调等现象,所以镀液也要更换和补充,就产生了高浓度废水。

成分和清洗水相似,电镀金属原料,还原剂,络合剂,光亮剂等等。

4)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由于电镀槽渗漏或是操作不当导致的污染。

5)设备水:只经过高温,没有污染。

2电镀废水排放标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自2013年7月1日起,新建企业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企业执行表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部分地区会要求执行各地的地方标准。

3电镀废水分类及处理方法1)含磷废水电镀废水中含磷物质有:磷酸、磷酸盐、次亚磷酸盐、亚磷酸、焦磷酸盐、植酸等,正磷酸盐比较容易除去,非正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则较难除去。

一般采取分类处理的方法,将含有正磷酸盐的废水分到前处理废水,非正磷酸盐的废水分到络合废水(含络合物的废水)。

次磷酸根不能和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传统方法是使用芬顿法氧化或是双氧水强氧化成正价态的磷,再进行化学沉淀。

现在有公司针对次亚磷酸盐针对性地开发了次亚磷去除剂,能够通过均相共沉淀技术,与水中的次亚磷酸盐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无需转化为正磷,把总磷处理至0.5mg/L以下,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塑料电镀以及五金化学镀废水处理中。

电镀污水处理技术

电镀污水处理技术

电镀污水处理电镀污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

从电镀污水处理角度来看,电镀污水大体上可分为含铬废水、含氰废水、含镍废水、含锌废水、含镉废水、含铜废水、含金银废水、含锡废水、磷化废水、酸碱废水和电镀混合废水等类型,各类废水的污染物水平见表1。

一、电镀污水的种类、污染物水平表一二、电镀污水各种处理工艺比较高级电化学电镀处理一体机处理原理:高级电化学产生四种作用:电高级氧化、电还原、电絮凝和电气浮。

1、电氧化电解中的氧化作用分为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

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如氰化络离子在阴极被还原成CNˉ,CNˉ在阳极首先被氧化成氰酸,然后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如下:CNˉ+2OHˉ-2e→CNOˉ+H2O2CNOˉ+4OHˉ-6e→2CO2+N2+2H2OCNOˉ+H2O→CO2+NH3+OHˉ间接氧化,阳极电解出的氧和臭氧在电场的作用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双氧水,而铁极板上又能电解出亚铁离子,这两种物质产生芬顿效应,芬顿反应所产生的自由羟基具有超强的氧化性,其氧化性仅次于氟。

能把直接氧化剩下来的氰化物进一步去除,提高去除率。

2、还原反应:阴极在高级电源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金属离子直接还原为单质金属。

反应如下:Cr6++3e→Cr3+Cu2++2e→CuZn2++2e→ZnAg++e→Ag其它重金属类同。

间接还原,阴极在高级电源的作用下,电解出氢,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会在水中形成游离氢,游离氢是最强的还原剂。

间接还原反应可以把直接还原反应剩下来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进一步出去污染物,提高处理效益。

铁极板上电解出的亚铁离子,对六价铬也具有很好的还原作用。

3、电絮凝可溶性阳极例如铁、铝等阳极,在电源作用下,阳极失去电子后,形成金属阳离子Fe2+、Al3+,与溶液中的OHˉ成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絮凝剂,吸附能力极强,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吸附共沉而去除。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安路阳;薛文平;马红超;马春;姜东【摘要】The CuO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uO can be used as efficient catalyst to remove CN- from the sewage. The removal rate of CN- from the sewage is 80%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N- in the sewage is 2 000 mg/L, the amount of CuO is 0.5 g/L, the pH in the sewage is 8,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30 ℃ ,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0.6 Mpa, stirring speed is 600 r/min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60 min.%以硝酸铜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CuO,利用XRD对CuO粉体进行表征,以CuO为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氧气分压、催化剂投加量、pH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投加量0.5g/L、CN-初始质量浓度2000mg/L、反应温度130℃以及氧气分压0.6MPa、搅拌速度600r/min、pH 为8、反应60min时,CN-去除率可达到80%.【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4页(P199-202)【关键词】CuO;催化湿式氧化;CN-去除率【作者】安路阳;薛文平;马红超;马春;姜东【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鞍山 11404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0 引言含氰废水是金矿和电镀等行业产生的主要废水,具有浓度高、毒性强等特点,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量残液往综合处理站)
阴极富集物提炼贵金属
3. 2 反应机理 3. 1. 1 电解反应机理
阳极:CN− + 2OH− → CNO− + 2e− + H2O。 当氰化物浓度降低时,伴随下列反应: 4OH− − 2e− → O2↑ + 2H2O。 阴极:M+ + e− → M 或 M2+ + 2e− → M。 当金属离子不存在时:2H+ + 2e− → H2↑。 2CNO− + 3H2O → CO32– + CO2 ↑ + 3H2 ↑ + N2↑。 3. 1. 2 二段氧化法反应机理 (1) CN− + ClO− + H2O → CNCl− + 2OH–。 CNCl− + 2NaOH → NaCNO + NaCl + H2O。 (2) 2CNO– + 6OCl– + 8H+→ 6Cl–+ 2CO2↑ + N2↑ + 4H2O。
2 含氰废水处理工艺
当前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含氰电镀废水处理工 艺主要有以下几种:二氧化氯化氧化法[1]、膜分离法、 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法等。根据废水的来源、组成、 各组分含量、产生废水的具体工艺情况的不同,所采 取和制定的方案也不尽相同,表 1[2]列举了各种方法所 适应的浓度范围和工艺优缺点。
受当地环保部门的委托,通过对表 1 各工艺进行 对比和研究,并结合太湖流域电镀行业密集且规模较 大、排放要求较为严格的特点,笔者所在公司成立了 技术攻关小组,对含氰废水的高标准、高要求、零排 放处理目标进行了应用性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 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水处理工艺
本工艺是利用电解和传统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对传 统电镀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良。电解法处理 含氰电镀废水的工艺研究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 德国等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有人做了研究,当时主要针 对电镀厂产生的高浓度(500 mg/L 以上)氰化废液,其 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和效率[3],在除氰的同时也 去除了废液中的 Cu、Ni 等重金属杂质,并对残余贵金 属进行富集,而且不会增加溶液中的有害物质。其缺 点是当溶液中的 CN−质量浓度降至一定含量(100 mg/L 以下)时,其作用和效率大大降低。实验结果表明,
富集和提取,分解 CN−时不增加额外
200 ~ 20 000 mg/L 同 时 在 阳 极 产 生 氧 化 作 用 , 使 介质和药剂,浓度
CN−分解为
NH
+ 4
、CO2
等无毒物质
越高则效果越好
膜再生能力差,不能 处理含悬浮物废水, 再生过程和后续浓缩液
处理成本高
中试运用
再生时产生大量二次废液, 周期长,耗盐量大,树脂 小规模企业 易被有机物、细菌等污染 少量运用
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
表 2 设备名称及规格 Table 2 Name and specification of equipments
系统属性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材质
流化床电解槽 1
300 L,聚丙烯
循环液槽 1
1 L,聚丙烯
阴极
6
0.25 m2,316 不锈钢
阳极
7
电解系统 循环泵 2
废水水质:CN− 500 ~ 20 000 mg/L,处理量 800 L/d。 出水水质:CN− ≤0.1 mg/L。
操作条件:电流 300 A,20 h/d,相当于每日提供 6 000 A·h 电量。按批次处理或控制流量循环过水处理。 3. 3 设备选型
所用的设备名称及规格如表 2 所示。
• 44 •
管理成本)为¥1.27 元。
关键词:废水处理;电镀;氰化物;电解;氧化
中图分类号:X7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227X (2011) 05 – 0043 – 03
Treatment of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with high
cyanide concentration // JIANG Jin-ping*, YANG Wen
当溶液中 CN−浓度 降低时,CN−的分解 速度变慢,影响效率
仅在美国、 意大利、 日本、台湾、 马来西亚等 国家和地区 有成功运用
CN−质量浓度从 7 000 mg/L 降至 150 mg/L 时,只需电 快速分解,综合成本较低。通过该法处理,废液中的
解 24 h,而此后连续电解 48 h,溶液中质量浓度仍然 CN−可在短时间内达到 0.5 mg/L 以下,重金属几乎为
2NaCNO + 3NaClO + H2O → 2CO2↑ + N2↑ + 2NaOH + 3NaCl。
二段处理后,中水减压蒸发,经检测各项指标达 标后综合利用。其中,蒸馏收集液平均占 90%,全部 用于生产回用或浇灌花木;蒸馏残渣占 10%左右,通 过输送泵送往综合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3. 3 设计基准
达到 30 ~ 50 mg/L。针对以上特性,对其设备和工艺设 零。与此同时,对最终废水采取减压蒸发收集工艺回
计进行了优化,在 CN−质量浓度为 100 mg/L 以上时采 收水,用于浇灌花木、草坪,成功创造了含氰电镀废
用电分解法,而 CN−质量浓度降至 100 mg/L 以下时, 水处理工艺的典范。
2) 1 马力(hp)= 0.735 499 kW。
3) 该真空蒸发器每天出水 4 000 L。
3. 4 工艺控制 经取样检测,电解 20 ~ 24 h 后,CN−质量浓度可
达到 50 ~ 100 mg/L 甚至更低,主要指标的重金属含量 达到 2 mg/L 以下;二段氯化氧化处理后,溶液 CN−质 量浓度均低于 0.1 mg/L,但在氯化氧化阶段,重金属 含量变化不大,经蒸发后未检出重金属和 CN−,仅存 在少量 COD 及氨氮(达到国家二类地区控制标准)。
收稿日期:2010–06–29 修回日期:2010–11–04 作者简介:蒋金平(1974–),男,江苏武进人,本科,技术经理,主要 从事环保、电镀及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工作。 作者联系方式:(E-mail) jiangjinping_820@。
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不小的麻烦和危害。 含氰电镀工艺由于其镀液或废水毒性大,对处理工艺 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常规处理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 一步或二步氧化处理存在以下缺陷:(1)处理成本高; (2)高浓度和低浓度废水处理两头难;(3)排放控制不 稳定,容易出现超标排放;(4)处理过程由于产生低毒 性及重金属副产物,带来二次污染。因此,寻找一种 工艺稳定、操作方便、处理成本低,能控制二次污染, 既可保证废水稳定合格排放,又能减少排放总量的处 理工艺,成为当务之急。
分离膜具有选择性,只允许 CN−通过,膜的另一面是具有 吸收作用的碱,可分离、提纯, 其质量浓度在 80 min 内可由 1 200 mg/L 降至 0.5 mg/L 以下
可处理高浓度 CN− 废水,能耗低, 单级分离效果好, 过程简单
小规模电镀企业漂洗 pH = 8 ~ 11 时,强碱性离子交换
水,CN−质量浓度为 树脂纤维对含氰废液中铜氰、锌
工艺简单
0.5 ~ 200 mg/L 氰配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是处理含氰废水的高清洁工艺, 处理过程中,所有
国外电镀厂及含氰
通过直流电覆盖 5%交流电震荡, 打破溶液中氰配合物的结构,使
重金属离子均达到
废水回收处理企业, CN−质量浓度为
溶液中的 Cu、Ni、Zn、Au、Ag 等离子以单质形态富集到阴极,
4 000 L,聚丙烯 500 L,聚丙烯 500 L,聚丙烯
真空蒸发器 1) 1
E-4000 型 3),316 不锈钢
减压蒸发 冷凝液收集槽 1
500 L,聚丙烯
系统 浓缩液收集槽 1
500 L,聚丙烯
排水泵 2 100 L/min,增强聚丙烯, 0.5 hp 2)
1) 设备品牌为 YITALI,其他均为定制。
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
蒋金平*,杨文
(盛隆资源再生(无锡)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112)
摘要:介绍了电解–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反应机
理、工艺流程和工艺控制方法。应用结果表明,以该方法处理
500 ~ 20 000 mg/L 的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水,其回收液无 CN−和
重金属离子,主要成分为 H2O,含少量 COD 和 NH3,达到国家 二类地区控制标准;每升废水耗能 0.17 kW·h,处理成本(不含
China.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0.17 kW·h per liter of
wastewater and the treatment cost not involving manage-
ment cost is 1.27 RMB.
Key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electroplating; cyanide;
Abstrac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procedure and process
control for the treatment of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cyanide by electrolysis–
electrolysis; oxid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Centillion Environment &
Recycling (Wuxi) Co Ltd, Wuxi 214112, China
1 前言
现代表面处理工业已经覆盖至国民生产中几乎所 有的产业和领域,而含氰电镀表面处理工艺由于其性 能稳定,具有成本低、条件易控制、结合力好等优势, 一直被军工、电子、汽车、家电、PC 等行业广泛采用 用。然而,含氰电镀被人们长期青睐和运用的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