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20 -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终考试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运用(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 _________ ,而神明自得, _________ .(《荀子·劝学))(2) 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 _________ (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千古江山, _________ .(辛弃疾《 _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4)杜甫《江汉》中“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一联写诗人独对旷渺的天地,表达了漂泊思归的感伤之情:他的《登高》中最能体现这一诗意的两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5)白居易《琵琶行》由琵琶女的故事联想到自身遭遇: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也有类似的构思,其中“ _________“两句借写王昭君流落异乡的命运和故国之思,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怀。
(6)韩愈《师说》中展现了土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动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8分)2.小明同学在学校举办的《乡土中国》读书征文评比活动中名落孙山,小鱼同学想要鼓励他积极面对、不要放弃,以下哪句最合适?(2分)CA.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D.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3.小明请小鱼看看自己的文章问题问在,小鱼发现他的文章罗列了不少概念,但却疏于推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于是她说:“你学过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吗?你文章的主要问题就是这篇课文中提到的” ________ ’这一条.“A.空话连篇,言之无物B.装腔作势,借以吓人C.语言无味,像个瘪三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4.小明在阅读《乡土中国》时,发现其中一页弄脏了,有几处模糊不清.请帮助他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处.部落形态在游牧经济中很显著的是“ ________ ”的.生活相依赖的一群人不能单独地、零散地在山林里求生。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

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5 分)1.按要求填空(10分)(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彤管有炜,。
(《诗经●邶风》(3)人生如梦,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5) 曹操在《短歌行》中想象贤才穿过横纵交错的小路屈尊来访的诗句是,。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7)《登高》中“,”两句,表达了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 按要求选择(5分)(1)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古人有“闻过则喜”之说,而今天有些人则不然,总是______,对比之下,实在不应该。
A.瑕不掩瑜B.讳疾忌医C.刚愎自用D.好大喜功(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急救能力与校园安全紧密相关,特别是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后,这是提供有效处置的保证,也是学校对学生尽到安全保障责任的体现。
如果学校提供的急救专业又及时,,_____,__。
①善后等阻力也会更小②家长与社会的谅解程度也要高得多③即便结果仍不能尽如人意A③①②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二阅读(6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 6题。
(12分)谈诗歌朗诵朱光潜①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
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
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②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
不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1)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默写(8分)1. 按题目要求填空。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
(2)________,白露未已。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
(4)见贤思齐焉,________。
(5)左思《咏史》诗中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描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5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精进的程序朱光潜①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
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
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
严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
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
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恐未免是高调。
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以自豪。
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
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
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
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
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还更难更冤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卷一、短对话1.A.Husband and wife.B.Mother and son.C.Teacher and student.D.Employer and employee.2.A.Shopping.B.Study.C.Sport.D.Food.3.A.The train is late.B.The train is crowded.C.The train is empty.D.The train is on time.4.A.Have a rest.B.Take two weeks off.C.Continue his work outdoors.D.Go to the park with the woman.5.A.In a bank.B.In a hotel.C.In a hospital.D.In a university.6.A.Print the paper at the computer centre.B.Take the paper to the computer centre.C.Buy a used printer for the computer.D.Put some more paper in the printer.7.A.Lock the door carefully.B.Open the door.C.Fix the lock himself.D.Call a repairman.8.A.She never takes any medicine.B.She hasn’t got a bad cold.C.She will take some medicine in a week.D.She will get over her bad cold soon.9.A.She has been on the trip and enjoyed it.B.She wouldn’t consider going on the field trip.C.She thinks the class is too advanced for the man.D.She thinks there’s a good reason to take the trip.10.A.He is going to attend Jason’s presentation.B.He prefers Jason’s former presentation.C.He’d like to do the next presentation himself.D.He’s expecting Jason’s next presentation.二、短文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以下小题。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1)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8分1. 按要求填空。
(1)人生如梦,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3)杜甫《登高》一诗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达诗人无限深沉悲秋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多年未曾谋面的故人在秋风中相视而笑。
B.王老师在课后回答同学的问题总是那样温柔耐心,不厌其烦,真是润物细无声。
C.小赵的论文多从旧见,缺乏独到见解,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关在书斋里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的。
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小明送小强一本书,书的扉页上写着:“望君惠存。
”B.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C.听说你乔迁新居,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D.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二、阅读5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迷津处一片蒹葭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305篇,最爱就是这首《蒹葭》。
蒹葭二字似乎天生就是给诗歌作题目的,在纸上写,耳边听,嘴中念,心里想,都那么美,那么可思而不可言。
这两个带草头的汉字也特别像身段娇好的美人,还带着那么点山野气,露水味儿。
②《蒹葭》是那种很彻底也很孤绝的诗。
“诗无达诂”、“诗不可译”之类的话仿佛是为这类诗量身定做的。
谓予不信,可试着改动或删除它一个字,你会发现,一整首诗都会喊“疼”!这样的诗注定是一个谜,公然挑战我们的情商和智力。
古往今来,对这诗的解读早已成为一大悬案。
如《毛诗序》认为这诗是讥刺秦襄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也”。
《诗本义》的解释更有趣:“所谓伊人者,斥襄公也,谓彼襄公如水旁之人不知所适,欲逆流而上则道远而不能达;欲顺流而下则不免困于水中,以兴襄公虽得进列诸侯而不知所为,欲慕中国之礼义,既邈不能及;退循其归,则不免为夷狄也。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按要求填空。
(1)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
(南宋·________(诗人)《观书有感(其二)》)(2)___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4)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小明代表校学生会接待联谊学校的同学,以下开场白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各位同学,上午好,欢迎来到××学校。
B.感谢各位大驾光临,希望你们多多指教。
C.大家好,我叫小明。
欢迎关注我的母校。
D.很高兴认识大家,我会尽心尽力提供服务。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这场超级水平的篮球赛将在北京时间明晨8时在三藩市举行,届时大家熟悉的奥尼尔、邓肯等将粉墨登场。
B.他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大家对他怎能没意见?C.王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注意分类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
D.现在,“上网”已成为大家炙手可热的话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浅阅读”的危险①进入7月,各地书店又呈现出一片火爆景象,新书充斥书架,读者纷纷涌入。
应该说,对于今天日渐忙碌的都市人而言,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基于主动还是被动,能抽时间走进书店亲近书本总是好事。
读书能增进知识,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与城市的文化品位,怎么说都应该鼓励。
不过细加观察,其间一种“浅阅读”现象很堪忧虑,它主要表现在阅读兴趣的单一上,与之相伴随的,还有阅读过程的随意和阅读目的的迷失。
②阅读兴趣单一集中体现在对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的偏好上,而肯花时间细细体味经典名著的越来越少。
这从新华书店7月份销售统计中就可看出。
据此统计数字,除《新华字典》等长销书外,各地书店位居排行榜之首的都是通俗读物,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类图书少而又少。
上海交大附中语文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命题:申玲娣审核:陈雄校对:刘文迁一、填空和选择(10分)。
(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该词的名,“长沙”是。
2.《诗经》根据所配曲调分为,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主义的传统。
3.陶渊明,(时代)诗人,自号为,私谥是。
4.左思,(时代)诗人,和他有关的一个成语是。
5.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合欢树》的作者是。
(二)课内文言文。
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召有司案.图()②舍.相如广成传舍()③甘受诟厉..()④秦王不怿.()⑤鬻.梅者()⑥梅以欹.为美()7.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的一项()A毕礼而归.之 B 必复.之全之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 宁许以负.秦曲8.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A徒见欺B求人可使报秦者C而君幸于赵王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9.选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A江宁之.龙蟠B何以知之.C既泣之.三日D伐齐,大破之.10.选出下列加点字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A于是相如前进..为也..缻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C 璧有瑕,请指示..王D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9分)。
谒从文墓马笑泉①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
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
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的站在江边,被更多的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
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
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的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
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了许久,才开悟似的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了。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 基础与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2) ,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 》)(3)当曾皙问孔子为什么“哂由”的时候,孔子给出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这篇关于《美的历程》的评论文章观点比较一般,但在结构安排上差强人意....。
B.这篇报道上海疫情的文章文笔很好,只是所谈的问题已是明日黄花....。
C.在交流《乡土中国》阅读感受时,我说:“有两个问题我不太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D.说起屠呦呦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学生们满是溢美之词....。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 分)随着电脑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很多具体的工作上轻松超越人类大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说,所有的人工智能都不具备自我意识。
①究其原因,机器人缺乏“本体感觉”很可能是最大的差别所在②但是依托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却在一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上进展缓慢③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台电脑会把芯片、处理器、电源和机箱等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④比如跳高或者奔跑,更不用说那些涉及情感的事情了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对于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的不同看法陈友琴①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在《文学遗产》第200期上发表了,我不同意他的那种看法。
他的那种看法,好像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提示:小明同学在准备期中考试时,进行了延伸学习和深度学习。
请你也参与进来吧!】卷一一、小明在复习《蔡邕听琴》时,想要进一步了解人物,于是查阅了《后汉书·蔡邕传》中的其它语段(甲文),并找到一段李贽评价蔡邕的话(乙文)。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32分)(甲)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①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②,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③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神器④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⑤,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乙)今人俱以蔡邕哭董卓为非,是论固正矣。
(A)然情有可原,事有足录,何也?(B)设有人受恩桀纣,在他人固为桀纣,在此人则尧舜也,何可概论也?(C)董卓诚为邕之知己,哭而报之,杀而残之,不为过也。
(D)犹胜今之势盛则借其余润,势衰则掉臂⑥去之,甚至为操戈⑦,为下石,无所不至者。
毕竟蔡为君子,而此辈则真小人也。
(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注:①卓:董卓掌权时,曾强召蔡邕为祭酒。
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
②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是古代的酷刑。
③伯喈:蔡邕,字伯喈。
④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⑤制作:这里指史书。
⑥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
⑦操戈:比喻互相敌对、攻击。
1.解释加点词。
(2分)(1)邕至门试潜听之(2)邕陈辞谢2.小明查阅古汉语词典时发现,“其”作副词用时有若干不同的意思。
请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2分)(1)王公其不长世乎?(2)灭纪废典,其能久乎?3.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比往而酒以酣焉B.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C.吾心耸然D.即收付廷尉治罪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此足以当之矣B.以乐召我而有杀心欲止而不及C.螳螂为之一前一却为一代大典D.惟恐螳螂之失之也善人,国之纪也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2)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6.从甲文看,蔡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7.分析甲文中三处划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分)8.乙文中原有一句“士各为知己者死”。
它最合适的位置是文中的()处。
(2分)9.乙文划线句描写了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
(3分)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A.甲文善用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与立场,生动地展现出误会或冲突。
B.从王允回答太尉的话看,他认为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的决定是错误的。
C.乙文在表明不同观点前先说“是论固正矣”,这样使立论更为公允。
D.乙文中加点的“此辈”指的是包括王允在内的一些人。
11.甲文中的太尉和乙文的作者李贽都在为蔡邕“辩护”,他们的辩护角度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3分)卷二二、小明觉得《春江花月夜》很难背,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诗歌,完成题目。
(32分)《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节选)程千帆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之一。
当代出版的选本很少有不选它的,而分析评介它的文章,也层见叠出。
(A)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②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收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了,但由宋到明代前期,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
从晚明以来的批评家对这篇杰作的艺术特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涉及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
③(B)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许多人长期研究之后,清末王闿运在这个基础上,大胆地指出了这篇作品之于四杰歌行,实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陈兆奎所辑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条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这为后人经常引用的“孤篇横绝,竟为人家”的评语,将张若虚在诗坛上的地位空前地提高了。
④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在昆明写了几篇《唐诗杂论》,其中题为《宫体诗的自赎》的一篇,对张若虚这篇杰作,作了尽情的歌颂。
闻先生认为:“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诗篇的第十一句到第十六句,比起篇首八句来,表现了“更夐(xiòng,远)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寂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对于第十一、十二、十五句中提出的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对于第十七句以下,展开了征夫、思妇的描写,则认为“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
闻先生因此赞美说:(C)“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⑤(D)将近四十年之后,李泽厚对上述闻先生对此诗的评价,进一步作出了解释。
他不同意闻先生说作者“没有憧憬,没有悲伤”的说法,而认为:“其实,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
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
”李先生的说法,比起闻先生来,显然又跨进了一步,将这篇诗的含义说得更明确,更能揭示它的哲学和美学的价值。
⑥与此同时,它也难免有被误解的地方。
如王闿运和闻一多都将张氏此诗归入宫体,现在看来,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不能不加以澄清的误解。
宫体的____ _是“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闱之内”,始作者则是为太子时的萧纲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宫廷文人如徐攡、庾肩吾诸人。
宫体和另外大量存在的爱情诗以及寓意闺闱而实别有托讽的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在描写肉欲与纯洁爱情所使用的____ _以及由之而形成的_____也是有区别的,不应混为一谈。
而王闿运与闻一多的意见恰恰是以混淆宫体诗与非宫体的爱情诗的界限为前提的。
⑦王闿运与闻一多所受教育不同,思想方法亦异,但就扩大了宫体诗的范围而导致了对《春江花月夜》的误解来说,却又有其共同之点。
这就是对复杂的历史现象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原载《文学评论》1982年04期,有删改)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_____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2.文中四处划线句,有明显语病的一处是()。
(2分)13.以下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1分)A.杨炯B.骆宾王C.王勃D.陈子昂14.在新诗创作方面,闻一多与徐志摩同属()。
(1分)A.湖畔派B.新月派C.七月派D.九叶派15.请为第⑥段的空格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2分)A.风格手法内容B.内容语言风格C.主题手法风格D.风格语言主题16.从全文看,第③段援引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内容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分)17.第④段划曲线的句子“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18.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在晚明以前,只有《乐府诗集》认可《春江花月夜》是一篇杰作。
B.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很高,但没能揭示它的哲学和美学的价值。
C.王闿运与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在于扩大了宫体诗的范围。
D.《春江花月夜》经历了“不被理解”到“逐渐被理解”再到“被误解”的过程。
19.李泽厚先生认为,《春江花月夜》有着“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的少年式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
小明发现刚学过的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也有这一特点。
下列篇目中,与这种艺术风格差异最大的是()。
(3分)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B.《峨日朵雪峰之侧》C.《致云雀》D.《哦,香雪》20.闻一多先生说:“(张若虚)对于第十一、十二、十五句中提出的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张若虚提出的是哪几个问题?请按顺序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分)21.《春江花月夜》中的“捣衣砧”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沈佺期《独不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化用了这个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