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地理学考清单和知识点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2.气候与气象-气象要素与天气的形成-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地形与地貌-地形要素及其形成-地貌类型与演化-高原与盆地、山地与丘陵等地形地貌特点4.水资源-水文循环与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污染与水环境问题5.资源与环境-能源资源与应用-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城市化的特点和过程-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问题2.区域发展与经济地理-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城乡发展与农业问题-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3.交通与通信-陆上交通与航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旅游与文化地理-旅游资源与旅游地域-旅游地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文化地理与文化保护5.城市与环境-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三、地理技能1.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与卫星图像解译-地图的制作与解读2.地理调查与实地考察-地理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实地考察的过程和目的-数据整理与报告撰写3.图件与图表分析-图件的解读与分析-图表的制作与使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模型与预测-地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地理预测的方法和意义-预测与规划的关系以上是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有效的复习。

请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详细复习,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你考试顺利!。

2024浙江选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浙江选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浙江选考地理知识点总结2024年浙江省地理选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地理学基本知识1.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的起源、发展阶段、学科特点。

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

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实地调查、实验研究、遥感技术等研究方法。

4.地理学的学科价值:地理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自然地理知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及其运动方式。

3.内外力对地壳的作用:地壳构造、地面隆起和下沉、地震和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

4.地理环境的要素: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等。

5.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三、人文地理知识1.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城市规划。

2.经济与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

4.区域发展规律和区域合作:区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和效果。

四、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1.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人地关系的紧密性、复杂性、动态性。

2.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污染治理。

3.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途径和现实意义。

4.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5.地球村与地球委员会: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与地球村理念的价值。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关系,掌握地理环境要素和地理现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认识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与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浙江省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的原因。

2. 地图的基本知识: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地图的阅读和解读。

3. 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的划分,坐标确定位置的方法。

4. 地图的种类与应用:等高线地图、气候地图、人口分布图等的识别和使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纬度、海洋、地形等。

- 极端气候现象:飓风、龙卷风、寒潮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 洋流的形成与影响:暖流与寒流,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与特征。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

- 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老龄化等。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与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 农业与环境:土壤侵蚀、水资源利用。

-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市场、劳动力、技术。

- 工业布局与环境问题。

-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区域发展。

- 交通问题与对策。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导航、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第一章地球与地理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1.1地球的形状1.2地球的结构1.3地球的运动2.年、月、日及其造成的地理现象2.1年的产生和影响2.2月的产生和影响2.3日的产生和影响3.地球的磁场和地理现象3.1磁场的产生和影响3.2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第二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1.1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1.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2.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2.1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2.2城市化的影响因素2.3城市发展的模式和类型3.城市化问题与解决措施3.1人口过多和贫民窟问题3.2城市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3.3城市交通拥堵和住房不足问题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意义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1.2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目标2.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与策略2.1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原因2.2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影响2.3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解决策略3.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1区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3.2环境保护对区域开发的影响3.3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策略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土地资源与利用1.1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1.2土地利用与规划1.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2.水资源与利用2.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2.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2.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3.能源资源与利用3.1能源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2能源资源的利用与发展3.3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4.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4.1环境污染与污染源4.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4.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1.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2.遥感技术与地理研究2.1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分类2.2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3.地图制作与地理研究3.1地图制作的目的和步骤3.2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4.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4.1地理调查的目的和步骤4.2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4.3地理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以上是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的提纲资料,通过对这些基本知识的复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备战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学考考纲、考点分布汇总——浙江新高考考标

高中地理学考考纲、考点分布汇总——浙江新高考考标

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等模块的有款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察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与要求见下表。

难易度:由简单到难——蓝、绿、黄、红
地理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一、地理学基本概念1、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自然现象、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理环境的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系统的技术,可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

二、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圈层。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

3、地球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用于描述地球表面的位置和方向。

三、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拔、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类型。

2、水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在地球表面分布,形成不同的水文环境。

3、植被和土壤:受到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4、自然地理区域:根据自然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四、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2、城市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

3、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4、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

五、地理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生态破坏:森林砍伐、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3、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资源面临短缺问题。

4、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2、重要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措施: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上是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应用,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浙江省高一地理会考要点总结归纳(参见会考导引)

浙江省高一地理会考要点总结归纳(参见会考导引)

浙江省高一地理会考要点总结归纳(参见会考导引)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P152.太阳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为-P163.太阳活动类型及发生的区域-P164.黑子数目变化周期-P165.地球的真正自转周期-P166.线速度的特征-P167.角速度约几度每小时-P168.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P179.如何通过看经度来判断南北极-P1810.如何判断正午太阳高度-P1811.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P1812.地壳、地幔、地核的范围-P1913.水圈中哪部分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P1914.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P2415.按成因,岩石分为-P2416.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P2417.板块和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P2518.地质构造有哪两种类型-P2519.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P2620.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P272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P2722.地中海气候特征-P2823.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在哪里-P2824.暖流与寒流的影响-P2925.恐龙于何时灭绝-P3326.五个自然地理要素-P3427.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P3428.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P3529.浙江所属什么自然带-P3630.聚落按性质和规模可分为-P4031.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什么为主-P4232.自然灾害按成因和过程可分为-P4233.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P4234.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P4735.人口容量的特点-P4836.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P4837.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P4838.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P5439.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P5440.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P554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P60-6142.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P6143.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P744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P7545.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P7546.南方与北方的划分-P7647.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P7648.西部大开发的意义-P7649.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P7650.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核心-P8451.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P8452.传统工业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措施-P855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措施-P8654.GIS的概念-P9255.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P9256.RS的含义-P9257.RS的技术系统的组成-P9258.GPS的概念-P9359.GPS基本组成-P93。

2024年浙江省学考地理知识点

2024年浙江省学考地理知识点

浙江省学考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是对2024年浙江省学考地理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界温州、台州,西北与安徽省、江西省接壤,西南与福建省交界。

2.浙江省的地形地貌特点:地势东高西低,自北向南递减;地形主要呈现长江三角洲、平原和沿海丘陵三种类型;地貌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等。

3.浙江省的水系特点:浙江省境内有多条重要江河,包括长江、钱塘江、浙江等。

此外,浙江省内还分布有许多湖泊,如西湖、千岛湖、南湖等。

4.浙江省的气候特点: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温暖的春季和秋季,炎热的夏季,凉爽的冬季。

5.浙江省的植被特点:浙江省植被种类繁多,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其中,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带。

1.浙江省的人口特点:浙江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规模庞大。

人口密度高,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2.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其中,外贸、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

3.浙江省的交通网建设:浙江省交通发达,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网络。

其中,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具有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4.浙江省的文化特色:浙江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俗资源。

目前,浙江省还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城市和文化名城。

5.浙江省的旅游资源:浙江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有西湖、千岛湖等,人文景观有钱江潮、温州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浙江考试标准]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宇宙间的主要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类型。

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如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约为76年流星体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具体层次如下:总星系可见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行星分布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卫星彗星流星体其他行星际物质(1)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公转轨道面的特点是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最高的是水星、最低的是海王星。

考点二|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位置、外观(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形)2.特殊性:存在生命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油气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

(3)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考点四| 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具体圈层结构如下:2.岩石圈的范围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考点六| 地球的外部圈层必修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浙江考试标准]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1.矿物、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2.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3.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1)岩浆岩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

(2)沉积岩由岩浆岩、变质岩等各类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等外力作用而形成。

(3)变质岩由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等)经变质作用而形成。

(4)岩浆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回到地幔深处时,经过重熔再生作用而形成。

(5)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实质就是从岩浆到岩石再到岩浆的转化过程。

(6)岩石转化中能量的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考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它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2)各种地表形态(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互相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

3.地质构造的类型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大气的垂直分层3.(1)三圈环流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1)锋面系统1.水循环的类型(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②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例如: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

必修1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浙江考试标准]1.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1)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①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2)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①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②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明显衰退。

③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右图)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地表物质(成土母质)、气候、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和人类活动等。

在上述各种土壤发育的因素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尤以生物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

4.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具体图解如下:(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图解如下:(4)地形与土壤:①山区,导致土壤发生垂直分化。

②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

③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蒸发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

④迎风坡:水分状况比背风坡好。

(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人类在某一地区的资源开发行为,也有可能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考点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海洋与陆地的差异,自然带内部土壤和生物差异等。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浙江考试标准]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海平面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使冰川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提高植物的生产率。

考点五|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世界主要气象灾害比较必修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浙江考试标准]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1)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2.人口容量的特点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如下两种:(1)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2)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1)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国家。

(2)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流向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