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上海市旅游局

合集下载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三十五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第三十六条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小于30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小于15米。

第三十七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8米(均自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切点的连线算起)。

第三十八条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地下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按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执行。

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雨蓬、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第三十九条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除规划另有规定外,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一)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二)主要公路,两侧各20米;(三)次要公路及以下等级公路,两侧各10米。

公路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但可耕种或绿化;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

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物后退公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第四十条沿河道规划蓝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两侧新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6米。

第四十一条沿铁路两侧新建、扩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速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

遗产旅游视角下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遗产旅游视角下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工业遗产承载着东北地区社会发展的脉络。

遗产旅游的方式有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促进东北地区的文脉传承和区域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遗产旅游的视角出发,以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历史成因与价值,针对其现状特征,从遗产地旅游框架构建、提升旅游者游憩体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角度,提出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今后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工业遗产,遗产旅游,东北地区,保护与利用The industrial heritage reveals the contex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northeast China. Heritage tourism contributes to the protection and active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itage touris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northeast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 telling its historical causes and values. Considering its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uilding a heritage tourism frame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to enhance tourists’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an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erms of tourism, this paper proposes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in northeast China,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future.industrial heritage, heritage tourism, northeast China,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6006■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6-0046-08作者信息赵志庆安庆龙王清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 赵志庆 安庆龙 王清恋ZHAO Zhiqing ;AN Qinglong ;WANG Qinglia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itage Tourism遗产旅游视角下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是一类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彰显城市的底蕴和特色、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旅游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9.03.29•【文号】旅计财发[1999]062号•【施行日期】199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发布实施《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旅计财发〔1999〕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为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在旅游开发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我局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旅游局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执行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遵从旅游发展规划的管理。

第四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可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报告项目名称:2015年度至2019年度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政策绩效重点评价绩效报告项目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部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单位:上海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局评价机构:上海诚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20年6月目录摘要 (1)一、政策概况 (6)(一)政策制定的背景、意义和作用 (6)(二)政策内容 (11)(三)政策变化(修订)情况 (14)(四)与外省市政策比较分析 (21)(五)政策绩效 (27)二、政策实施情况 (31)(一)资金来源、使用情况 (31)(二)配套政策制定情况 (38)(三)政策的申报、评审和信息公开等内容实施情况 (47)(四)政策的管理内容实施情况 (48)(五)政策的组织架构情况 (53)三、政策总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55)四、指标体系 (59)(一)评价思路 (59)(二)绩效指标体系 (65)五、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政策效应分析 (69)(一)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说明 (69)(二)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70)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94)七、评价建议和结论 (95)(一)评价建议 (95)(二)评价结论 (96)2015-2019年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摘要一、基本情况(一)政策概况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意见》,将上海打造成高品质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2012年8月,市文旅局根据《上海市旅游条例》、《上海“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2014年11月,市文旅局对照国家最新政策,结合两年来《指导意见》的试行情况,对资金适用范围、支持项目类型和具体支持内容等进行研究后,制定了《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设立了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政策总目标是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市民游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打造高品质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概要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概要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概要规划地位和作用 | 规划期限 | 规划区范围 | 规划指导思想 | 城市性质 | 城市发展规模 | 城市发展目标 | 城市发展方向 | 产业发展规划 | 对外交通规划 | 市域交通规划 | 环境景观规划 |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 住宅发展规划 | 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 近期建设规划 | 规划实施对策规划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

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均考虑了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作出轮廓性安排。

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向 21世纪,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2)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3)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5)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和交通、水利体系等建设。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城市性质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

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上海都市旅游的新名片

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上海都市旅游的新名片

题, 即如何将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成新兴的旅游 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为上海都
市 旅游发 展注入 新 的活力 。
创 意产业 园 区旅游 发 展现 状 创意产业 园区旅游 是 以创意产业 园区为旅 游 目的地 ,依托 园区企业所开 展 的活动 、以及
行团队旅游的接待工作,平均每天接待 3 个旅
业 园区旅游接 待人数仍有逐渐 增长的趋势 。园
足于城市观光游览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而是 更多地强调旅游产品的精神享受功能, 旅游者 希望通过参与和交流得到感 隋的慰藉和心灵的
撞击 。旅游者在进 行旅游 目的地 的选择时 ,除
区旅游开发供给和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缺 口,
说 明创意产业 园区旅游只要 开发恰 当,将 具有 非常大 的开发潜力 。
活动。据 78 9 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统计的数
据 ,2 0 年 、20 年 到 78 04 05 9 艺术 区的游 客达 5 O
房,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变迁,再次走在了时代 的风头浪尖,实现了 自身的完美蝶变 ……
2 0 年上 海市创 意产 业 园区总数 达到 7 06 5
万人, 0 6 2 0 年超过百万人,20 年游客量超过 07
游团,散客参观更是络绎不绝;“5 创意园” M0 也设置了专门的旅游接待部门和人员,针对不
同 的参观 团 体,设 计 不 同的旅 游线路 ; “ 八号
园区创意企业所营造的创意工作氖围来吸引游 客的旅游活动。 国内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发展最
为有名是北京的 78 9 艺术区,“9 ”由废旧工 桥” 78 申报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推出了 “ 创
一 行 业 分 析 。 0 l ■l _ I l { l l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8.03•【字号】徐府办发〔2016〕28号•【施行日期】2016.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徐府办发〔2016〕28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各有关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于2016年6月29日经徐汇区第十五届政府第1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2016年8月3日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徐汇区委员会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徐汇区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徐委〔2015〕9号)的规定,设置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为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主管旅游的工作部门。

一、职能转变1.加强文明旅游工作,营造文明旅游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

2.加强徐汇区旅游的整体宣传推介、形象推广、产品营销,开拓客源市场,开辟精品线路,创建旅游品牌。

落实旅游安全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检查,排查旅游设施安全隐患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督促做好群体游客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本市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区实际,研究起草有关旅游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负责编制本区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负责研究提出本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休闲体系建设的导向性建议;负责研究制定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新兴旅游业态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6.07•【字号】沪府办发〔2023〕10号•【施行日期】2023.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相关单位:《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6月7日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邮轮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对推动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上海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亚太邮轮市场加快恢复重振,主动参与全球邮轮经济竞争合作,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优势集成,强化协同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发挥上海邮轮经济要素集聚优势,加速布局国际邮轮产业链高端环节,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中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示范引领,把握国际邮轮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推动国际邮轮产业政策制度创新,为全国邮轮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培育邮轮经济发展新动能。

到2025年,形成由“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构成的邮轮经济发展上海模式,亚太区域邮轮综合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邮轮总部型经济拉动效应更趋明显,邮轮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打造邮轮“枢纽港”。

年游客接待量达300万人次左右,境外游客比例达10%左右,国际邮轮游客空港中转换乘比例达5%左右。

——打造邮轮“总部港”。

集聚一批邮轮总部企业和国际机构,数量规模比2022年扩大至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七月目录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一)主要工作 (4)(二)主要成效 (6)(三)主要问题 (8)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9)(一)发展趋势 (9)(二)发展机遇 (10)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11)(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11)(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12)(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12)四、“十二五”上海发展重点和任务 (13)(一)“十二五”发展重点 (13)(二)“十二五”主要任务 (15)五、“十二五”发展空间布局 (18)(一)一大弓箭形产业转型融合示范地带 (19)(二)八大现代工业旅游基地 (19)(三)三大工业旅游综合示范区 (21)六、“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23)(一)组织机构保障 (23)(二)资源整合保障 (23)(三)政策支持保障 (24)(四)财政扶持保障 (24)附表1 (27)附表2 (27)附表3 (29)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工业旅游的加速发展阶段,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动上海工业旅游持续和健康发展,为上海城市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旅游发展提供支持,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工作1、规划先行,促进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编制《上海市“十一五”工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旅游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制定《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推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等,为上海工业旅游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创新机制,注入工业旅游发展新活力政府积极引导,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一家配合政府部门发展工业旅游的专业服务机构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有效地推动上海工业旅游发展,也带动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热潮。

北京、天津、山东、大连、重庆等二十余个城市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纷纷来上海交流经验,探讨合作。

3、整合资源,形成特色工业旅游线路充分挖掘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包括伴随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所形成的工业遗存资源、代表城市现代文明的工业成就,以及展现工业科技及文明历程的各类展示场馆等,开发了多元化的工业旅游景点,提升了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

在目前19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包含4家在工业遗存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与休闲游憩区,11家工业企业景点以及4家工业园区、博物馆等性质的工业旅游产品。

4、区域联动,促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注重区域联动和协同发展,联合江浙沪3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出“诚实守信、规范市场、注重品牌、做出示范、做好服务”的倡议;《2008上海工业旅游年票》中首次新增15家江浙工业旅游景点,并推出15条长三角工业旅游线路;《2009上海工业旅游年票》将覆盖面延伸至泛长三角区域;上海及长三角64家合作旅行社建立协作关系,共同组织客源、设计线路、推广产品。

5、联合各方,扩大工业旅游影响力充分调动相关单位、行业协会、旅行社等各方力量,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工业旅游发展。

联合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妇联、市老龄委、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等单位共同建立合作关系,策划组织针对不同客源群体的工业旅游主题活动;通过《解放日报》、《中国旅游报》、《旅游时报》等媒体发布广告,宣传上海工业旅游。

6、加强培训,推进工业旅游规范发展针对全市工业旅游中高层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在工业旅游专项培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编写了《上海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景点导读》;2008年至2010年,每年举办工业旅游专题培训班,提升了景点的管理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

(二)主要成效1、景点数量快速增长,呈规模化、精品化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已开发约200处工业旅游景点,其中19家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009年,全国首个工业旅游地方标准《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在全市实施,至2010年,已评选出11家优秀单位和36家达标单位。

M50创意园区、1933老场坊等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2、工业遗存充分挖掘,形成工业旅游新亮点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工业旅游通过对各类工业遗存资源的挖掘转化和创新利用,一方面展示了工业文明成就,一方面为城市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空间,成为推动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如8号桥、M50创意园区、1933老场坊等众多通过改造工业遗存资源而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工业旅游新亮点,也成为上海城市转型发展与功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业成就积极展示,形成工业旅游重要支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旅游充分挖掘、整合以工业遗存文明为主的资源,展示和体现了百年工业历史文化和成果,如上海纺织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等各类工业博物馆以博览和科普的形式反映工业文明,使人们系统了解和认知工业发展的成就与历程。

同时,工业旅游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反映当代工业最新成就,如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展示馆、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联想集团等,强化了人们对新兴产业的认知和体验。

4、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形成多元融合发展体系工业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开发,形成类型丰富、多元融合的体系,涵盖工业企业、行业博物馆、工业开发区、创意产业集聚区,重大工程建设成就等类别。

100余家工业企业,35家行业博物馆,24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60余处工业园区等,充分融合了工业与旅游的元素,共同构成多元化的工业旅游版图,体现了融合性、多元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5、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凸显鲜明区域特色基本形成了“一核四板块两延伸翼”的空间格局。

“一核”包括徐汇区、卢湾区、静安区等中环以内的工业旅游区;“四板块”指东部高科技工业旅游区,南部化学工业旅游区,西部汽车工业旅游区,北部钢铁工业旅游区;“两延伸翼”指东北船舶工业旅游延伸翼、东南装备工业旅游延伸翼。

6、市场认知逐步提高,吸引广泛游客群体工业旅游逐渐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所认识和熟悉,游客人数不断增加。

五年间,全市工业旅游接待人数从2006年的615万人次,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1358万人次,市场规模翻了一倍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

图表2006-2010年上海工业旅游景点接待人数(三)主要问题1、资源开发手段和整合力度有待提升部分工业企业的展示馆仍未纳入全市的工业旅游体系,亟待开发与整合;工业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以及现代旅游元素的融合仍不够深入,工业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工业旅游景点景区呈散点状分布,区域资源的连片式、集聚式开发有待加强。

2、开发积极性和服务水平尚未到位部分上海的工业企业对开发工业旅游的意义认识仍不到位,积极性还不足。

即使已开放工业旅游的企业,也有较多重视程度不够,开发的产品内容简单、亮点不突出、缺乏吸引力。

许多工业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有所欠缺,与成熟的旅游景点相比还存在差距。

3、宣传力度和推广效率仍显不足部分工业旅游景点的宣传推广的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出击,开发市场。

上海工业旅游的宣传还未能有效整合入上海的整体旅游发展体系,部分工业旅游景点单兵作战,不仅宣传成本很高,效果也不明显。

4、机制措施和配套政策亟待完善与上海的其他专项旅游相比,工业旅游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还比较缺乏,无法有效激发工业企业、旅行社等开发、运营工业旅游的积极性,对工业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也缺乏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得工业旅游的微观运营策略无法有效实施,不利于工业旅游进一步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一)发展趋势1、工业遗存旅游景点呈现综合化和休闲化发展态势工业遗存开发工业旅游过程中日益重视工业遗存资源的保护、更新与再利用,并注重再利用过程中的复合型开发,将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娱乐业等相互融合,以博物馆、艺术馆、会展中心、景观公园等多元开发模式,赋予工业遗存资源休闲游憩功能,服务于地方社区的民众生活。

2、工业旅游项目推广呈现品牌化和精品化趋势开展工业旅游的城市或区域由全面均衡发展开始走向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和推广能体现城市工业文明、工业地位的品牌精品项目,工业遗存资源改造、地方支柱性产业、重点大型企业开发形成的品牌工业旅游项目,与其他项目共同构成工业旅游产品的梯度序列,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知名度。

3、整体推广成为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手段工业旅游走出单一景点独立营销的局面,开发主题线路、联合传统旅游产品,借助旅行社、媒体、会展活动、政府平台、城市整体推广系统等渠道,开展多元立体的整体推广活动。

4、联动发展成为提升工业旅游的重要支撑地方工业旅游的发展,由原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单向发展方式,向相关各方对话合作、联动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升工业旅游发展的成效。

(二)发展机遇1、政府层面日益重视支持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旅游与包括工业在内的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工业旅游。

政府层面对工业旅游发展日益重视,将促进工业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2、城市功能提升进入新阶段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将成为促进工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利用工业遗存资源的保护性、创新性开发方式,开辟适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新形态,将成为丰富充实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内涵的重要力量,并有效传承、展示和延续上海工业文明,也将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最富特色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3、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创造广阔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将有力地推动上海工业旅游实现质的飞跃。

世博园区内保留的工业遗存总建筑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世博会对这些工业遗存进行了合理改造和利用,体现了城市与工业发展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理念。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迪斯尼等建设项目为旅游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为工业旅游与其它旅游体系的创新融合和协同发展创造新机遇。

4、长三角区域联动日趋紧密上海和江苏、浙江联动推进工业旅游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

以上海为中心向长三角腹地、南北经济圈辐射的高速交通圈的形成,世博会对上海及长三角旅游业的融合效应,以及全新的“城际旅游”、“同城旅游”概念,彻底改变了上海旅游发展的时空观,为上海工业旅游的发展拓展出新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