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实验报告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
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在室内对手上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掌握其各种物理特征; 2)区分相似矿物; 3)根据各种特征对岩石准确命名; 4)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分类;
(2)实验仪器:
放大镜、计算机
(3)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观察各种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粒状、片状、致密块状等集合体)和物理性质(颜色、光泽、解理等), 2)还可以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3)对矿物进行分类;4)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5)按三大类岩石进行分类;6)观察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对火成岩进行分类;7)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对沉积岩分类;8)观察变质岩的矿物、结构、构造等
(4)实验结果分析(重点部分):
矿物分类:
三大岩类:
区分相识岩石:
相同点不同点
普通辉石颜色均为绿黑至黑色,辉石晶体为短柱状
条痕为灰绿色,玻璃光泽,
普通角闪石两组解理角闪石晶体为长柱状
(5)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严肃认真。
2)爱护仪器,保持环境卫生。
3)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
4)室外采集岩石样品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5)室内识别岩石样品时不得大声喧哗,节约水电。
(6)总结与感悟:通过老师讲解和认真地观察,认识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能对岩石进行初步的分类和描述,能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和颜色等物理特征,对岩石进行完整、准确的命名。
认识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为以后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
实验 :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一常见矿物手标本的鉴定一、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一)熟悉与掌握用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常见矿物的形态特征及物理性质特征,并据此鉴别矿物。
(三)为鉴定岩石打下基础。
三、实验仪器、设备矿物标本,小刀,放大镜,盐酸,瓷板,马蹄形磁铁四、实验原理(一)矿物的形态1.矿物单体的形态:一向延长——柱状或针状二向延长——板状或片状三向延长——立方体或八面体等。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矿物单体如为二向伸长——集合体常为鳞片状;矿物单体如为三向伸长——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二)矿物的光学性质1、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矿物薄片能透过光线者,称为透明矿物;基本上不能透过光线者,称为不透明矿物。
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根据反射能力的强弱可分为:3、颜色与条痕: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某些矿物常常由于外来原因呈现出不很固定的颜色,如纯净的石英为无色,由于混有杂质等原因也可呈现各种颜色,许多透明矿物均具有这一特点。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它对于某些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如赤铁矿可呈赤红、铁黑或钢灰等色,而它的条痕恒为樱红色透明矿物的条痕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无鉴定意义。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1、硬度:在肉眼鉴定中,主要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2、解理:晶体受到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3、断口:断口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四)常见矿物特征滑石Mg3[Si4O10](OH)8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放射状、纤维状、块状等集合体。
无色或白色。
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
硬度1。
平行片状方向有极解理。
有滑感。
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58—2.55。
石膏Ca[SO4]·2H2O单晶体常为板状。
集合体为块状、粒状及纤维状等为无色或白色。
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岩浆岩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在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中,岩浆岩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岩浆岩的肉眼鉴定能力,加深对岩浆岩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岩石类型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了解岩浆岩的成因和分类。
2. 学会运用肉眼观察、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岩浆岩基本知识介绍2.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3. 岩浆岩标本观察与鉴定4. 岩浆岩鉴定结果分析四、实训过程1. 岩浆岩基本知识介绍实训老师首先介绍了岩浆岩的成因、分类和基本特征,使学生对岩浆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实训老师详细讲解了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等方面。
3. 岩浆岩标本观察与鉴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岩浆岩标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本的观察和鉴定。
(1)颜色观察:观察岩石新鲜面的颜色,注意风化后的颜色变化。
(2)结构观察: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判断其结构类型。
(3)构造观察:观察岩石的构造特征,如块状构造、层状构造等。
(4)矿物成分观察: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记录矿物名称、含量和形态。
(5)含量计算:根据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判断岩石的类型。
4. 岩浆岩鉴定结果分析各小组将鉴定结果汇总,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对岩浆岩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 学生们在观察和鉴定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肉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
六、实训总结本次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岩浆岩的鉴定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矿物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矿物实习实验,使学生掌握矿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等,了解矿物的分类及识别方法,提高学生的矿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矿物是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固体自然产物。
矿物的特征主要包括形态、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等。
通过对矿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识别矿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放大镜、矿物标本、条痕板、硬度计、解理夹具、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各种矿物标本。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观察矿物的形态:观察矿物的外形,如晶体形态、非晶体形态等。
2. 观察矿物的颜色:观察矿物的颜色,包括颜色、色调、饱和度等。
3. 观察矿物的条痕:将矿物标本放在条痕板上,观察矿物的条痕颜色。
4. 观察矿物的光泽:观察矿物的光泽,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等。
5. 测量矿物的硬度:使用硬度计测量矿物的硬度。
6. 观察矿物的解理:使用解理夹具观察矿物的解理情况。
7. 观察矿物的断口:观察矿物的断口,如贝壳状断口、平坦断口等。
8. 对矿物进行分类:根据矿物的特征,对矿物进行分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矿物的形态:本次实验观察了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辉石、橄榄石等矿物的晶体形态。
2. 观察矿物的颜色:本次实验观察了矿物的颜色,如石英为无色,长石为白色、灰色,方解石为无色、白色,白云石为白色、灰色,辉石为黑色、绿色,橄榄石为绿色、黑色等。
3. 观察矿物的条痕:本次实验观察了矿物的条痕,如石英为无色,长石为白色,方解石为无色,白云石为白色,辉石为黑色,橄榄石为绿色等。
4. 观察矿物的光泽:本次实验观察了矿物的光泽,如石英为玻璃光泽,长石为油脂光泽,方解石为油脂光泽,白云石为油脂光泽,辉石为金属光泽,橄榄石为油脂光泽等。
5. 测量矿物的硬度:本次实验测量了矿物的硬度,如石英为7,长石为6,方解石为3,白云石为3.5,辉石为5.5,橄榄石为6.5等。
地球上常见矿物肉眼鉴别

地球上常见矿物肉眼鉴别常见矿物肉眼鉴别自然元素矿物1. 石墨C通常为鳞片状、片状或块状集合体。
铁黑色或钢灰色,条痕黑灰色,晶体良好者具强金属光泽,块状体光泽暗淡,不透明。
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1-2,薄片具挠性。
比重2.09-2.23。
具滑腻感,高度导电性,耐高温(熔点高)。
化学性稳定,不溶于酸。
鉴定特征:钢灰色,染手染指,滑腻感。
2. 金刚石C晶体类似球形的八面体或六八面体。
无色透明,含杂质者黑色(黑金刚),强金刚光泽,硬度10。
解理完全,性脆。
比重3.47-3.56。
紫外线下发荧光。
具高度的抗酸碱性和抗辐射性。
鉴定特征:最大硬度和强金刚光泽。
硫化物类矿物3. 辉铜矿Cu2S完好晶体少见,一般呈块状、粒状集合体。
铅灰至黑色(表面有时具翠绿色或天蓝色小斑),条痕黑灰色,金属光泽,(风化面常有一层无光被膜),不透明。
硬度2-3,解理不清楚,稍具延展性。
比重5.5-5.8。
鉴定特征:黑铅灰色,硬度低,用刀尖可以刻出光亮痕迹。
4. 方铅矿PbS晶体常为六面体或六面体与八面体的聚形;一般呈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铅灰色,条痕黑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
硬度2.5-2.75,三组立方解理完全,性脆。
比重7.4-7.6。
鉴定特征:铅灰色,硬度低,比重大,可以碎成立方小块。
5. 闪锌矿ZnS一般多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浅黄、黄褐到铁黑色(视含Fe多少而定),条痕较矿物色浅,呈浅黄或浅褐色。
金刚光泽(新鲜解理面)、半金属光泽(深色闪锌矿)或稍具松脂光泽(浅色闪锌矿)。
半透明(浅色者)到不透明(深色者)。
硬度3.5-4。
六组完全解理,性脆。
比重3.9-4.1。
鉴定特征:颜色不太固定,但条痕经常比颜色浅(浅黄褐色),稍具松脂光泽,棱角或碎块透光,多向完全解理。
6. 辰砂HgS晶形为细小厚板状或菱面体;多呈粒状、致密块状或粉末被膜。
朱红色,条痕与色相同,金刚光泽(新鲜晶面),半透明。
硬度2-2.5,三组解理完全,性脆。
观察_描述矿物实验报告

观察_描述矿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矿物的特征,学习矿物的外貌特征及其成因。
实验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 矿石样本-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将显微镜与光线源连接并调节好放大倍数。
2. 选择一块矿石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并调整镜片焦距,观察矿石的外貌特征。
3. 在实验记录表格中描述所观察到的矿石特征,包括颜色、质地、晶体形态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矿石样本一:黄铁矿- 颜色:黑色- 质地:块状- 晶体形态:表面呈光滑的晶体,呈立方体状- 其他特征:在阳光下会发生反射,具有金属光泽矿石样本二:石英- 颜色:无色透明- 质地:颗粒状- 晶体形态:颗粒状聚集,形成块状- 其他特征:硬度较高,可以划玻璃矿石样本三:长石- 颜色:白色- 质地:块状- 晶体形态:表面光滑,有层状结构- 其他特征:在阳光下具有微弱的光泽,较容易剥离成片矿石样本四:方解石- 颜色:白色- 质地:颗粒状- 晶体形态:形成块状或柱状结构- 其他特征:透明度高,表面呈玻璃状矿石样本五:辉绿石- 颜色:绿色- 质地:块状- 晶体形态:表面呈丝状晶体,有光泽- 其他特征:在阳光下具有明显的绿色光泽结论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到了不同矿石样本的颜色、晶体形态和光泽等特征。
黄铁矿呈黑色,具有立方体状的晶体形态和金属光泽;石英则是无色透明的颗粒状结构;长石呈白色的块状,具有层状结构;方解石和辉绿石则分别表现为白色和绿色的颗粒块状结构,具有不同的光泽特征。
这些观察结果说明了矿物在形态、质地和颜色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它们的不同成因。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描述矿物特征,使我们对矿物的外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观察-描述矿物实验是矿物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观察和描述矿石样本的外貌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矿物的颜色、质地、晶体形态等特征,并推测其成因。
在实验中,注意合理使用显微镜调节焦距,观察到矿物样本的微观特征。
通过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加深了对不同矿石样本特征的认识。
常见矿物肉眼鉴别

鉴定特征:用肉眼区别斜长石与钾长石(正长石)的可靠依据是斜长石具聚片双晶。在岩石中的斜长石,根据双晶,有无解理及透明度,可与石英区别。
α石英常呈柱状,由六方柱(m)和菱面体(R,r)等单形组成的聚形,在柱面上常具横纹。
β石英常呈六方双锥状。
石英颜色多种多样,水晶一般无色透明,脉石英呈白色、乳白色、灰色,因含杂质引起颜色变异,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硬度7,比重2.65。无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形态、硬度、无解理、断口的光泽、不易风
鉴定特征:根据完全的晶形和晶面条纹,浅铜黄色,较大的硬度,可与黄铜矿区别。
口决:
黄铜黄铁似兄弟,金黄浅黄真美丽;
条痕色黑皆性脆,金光闪闪多威仪。
刀子面前显高低,黄铜屈服铁无异;
风化面上露本性,黄铁变褐铜生绿。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
石英SiO2:石英是以SiO2为成分的一族矿物的统称。主要有α石英、β石英,还有隐晶质的玉髓和胶态含水的蛋白石等。
鉴定特征:根据晶形、解理、比重大,遇盐酸不起泡与方解石、萤石、长石、石英等区别。
石膏(CaSO4.2H2O):完好晶形常呈板状、片状,集合体多呈致密状或纤维状(纤维石膏)。通常为白色及无色,无色透明晶形称透石膏,因含杂质而呈灰、浅黄、浅褐等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纤维石膏呈丝绢光泽。硬度2,比重2.317。具一组极完全解理和两组中等解理。
鉴定特征:低硬度,滑腻感,片状滑石具完全解理可与块状蛇纹石等区别。
常见造岩矿物肉眼鉴定特征2

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鉴定特征1. 橄榄石[(Mg,Fe)2SiO4]:斜方晶系。
晶形呈厚板状,晶形完好者少见,一般为他形粒状集合体。
浅黄、黄绿色至黑绿色,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
硬度6.5~7,比重3.3~3.5。
2. 普通辉石Ca(Mg,Fe,Al,Ti)[(Al,Si)2O6] :单斜晶系。
晶形常呈短柱状,横断面近于正八边形(或假正方形),集合体常为粒状。
暗绿--—绿黑色,少数为褐黑色,玻璃光泽。
硬度5~6,比重3.22~3.38。
两组完全解理,夹角87°(93°)鉴定特征:根据短柱状晶形,颜色和解理,可与普通角闪石等相似矿物相区别。
3. 普通角闪石Ca2Na (Mg,Fe2+)4(Al,Fe3+) [(Si,Al)4O11]2(OH)2:晶体常呈长柱状或针状,单体的横截面为近菱形的六边形。
常呈粒状或放射状集合体。
暗绿——绿黑色,玻璃光泽。
硬度5.5~6,比重3.0~3.4。
两组完全解理,交角为124°(56°)鉴定特征:根椐晶形、横截面形状、颜色、解理及其夹角,可与普通辉石相区别。
4. 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K[AlSi3O8]:厚板状,单晶为短柱状或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常见卡氏双晶,集合体为块状。
常为肉红色、浅黄红色及白色、灰白色,玻璃光泽。
硬度6,比重2.56~2.58。
两组完全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晶形、双晶(卡氏双晶)、颜色、硬度、解理,可与石英、方解石相区别。
5. 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三斜晶系。
晶体呈板状或柱状。
在岩石中常呈板状或不规则粒状。
具聚片双晶。
白色至灰白色,玻璃光泽。
硬度6~6.5,比重2.55~2.76。
两组完全解理。
鉴定特征:用肉眼区别斜长石与钾长石(正长石)的可靠依据是斜长石具聚片双晶。
在岩石中的斜长石,根据双晶,有无解理及透明度,可与石英区别。
6. 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F)2:单斜晶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角闪石
长柱状
暗绿至绿黑色
微带绿的灰色
玻璃光泽
两组完全解理
5~6
参差状断口
3.1~3.5
横断面为近菱形的六边形
8.辉石
短柱状
黑,黑绿,褐黑色
灰绿色
玻璃光泽
两组中等解理
5~6
参差状、贝壳状
3.1~3.6
横断面为近正八边形
9.白云石
菱面体晶体,粒状或块状集合体
灰白色
白色
玻璃光泽
三组菱面体解理完全
3.5~4
平坦贝壳状断口
2.8~2.9
冶金熔剂、耐火材料
特征
名称
形态
颜色
条痕
光泽
解理
硬度
断口
比重
其它
10.方解石
菱面体晶体,粒状、块状、鲕状、钟乳状和晶簇集合体
纯者无色,一般呈乳白及灰、黄、淡红等色
白色
玻璃光泽
三组菱面体解理完全
3
贝壳状断口
2.6~2.8
遇冷稀盐酸反应强烈
11.石膏
板状晶体,粒状、块状、纤维状集合体
无色或白色
白色
玻璃光泽
一组极完全解理
2
贝壳状,有时纤维状
2~3
用于制作模型
12.赤铁矿
板状及片状晶体,鲕状、豆状、肾状胶体
暗红色
樱红色
半金属光泽
无解理
5~6
次贝壳状至参差状
5~5.3
无磁性
13.磁铁矿
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体,粒状或块状集合体
铁黑色
黑色
半金属光泽至金属光泽
无解理
5.5~6
参差状断口
4.9~5.2
参差状断口
2.7~4.3
炼铁原料
22.石墨
鳞片状
铁黑至钢黑色
黑灰色
半金属光泽
一向完全解理
1~2
平坦,灰暗色参差状断口
2.09~2.23
有滑感,易污手
23.高岭石
块状非显晶体集合体
白色
白色
土状光泽
一组极完全解理
2~2.5
土状断口
2.16`2.68
湿润时具有可塑性、黏着性和体积膨胀性
白色
玻璃光泽
无解理
7
贝壳状断口
2.5~2.8
玻璃、陶瓷
2.正长石
厚板状或短柱状
肉红色或淡黄色
白色
玻璃光泽
两组(完全,中等)
6
参差状断口
2.56~2.58
陶瓷、玻璃工业原料、农业钾肥
3.斜长石
板状
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
玻璃光泽
两组完全解理
6
贝壳状、参差状
2.61~2.76
陶瓷、玻璃工业原料、雕刻石料
4.白云母
17.闪锌矿
四面体
无色、浅黄色、棕褐色、黑色
红棕色
金属—半金属光泽
两组完全的菱形十二面体解理
3~4.5
不平坦
3.9~4.2
有的闪锌矿摩擦会发光,不导电
18.石榴石
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
红,黄,褐,绿,黑等
暗红色
玻璃光泽
无解理
6.5~7.5
参差状,油脂光泽
3.5~4.3
透明至微透明
19.红柱石
四方柱形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煤矿地质学
实验项目: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
实验地点:地学实验中心
专业班级:安全1801学号:2018003921
学生姓名:马晶晶
指导教师:阴翠珍
2020年4月29日
矿物实验报告
特征
名称
形态
颜色
条痕
光泽
解理
硬度
断口
比重
其它
1.石英
单体:柱状
集合体:六方柱状及双锥状
无色,含气泡时呈乳白色
六方板状或片状
无色
乳白色
玻璃光泽
一组极完全解理
2~3
层状
2.76~3.0
绝缘材料、耐火材料
5.黑云母
六方板状或片状
黑,黑绿,黑褐色
白色略带浅绿色
玻璃光泽
一组完全解理
2.5~3
端口不平坦
3.02~3.12
易风化
6.橄榄石
短柱状晶体
粒状集合体
黄绿色
深绿色
橄榄绿色
强玻璃泽
解理不完全
6.5~7
贝壳状断口
3.3~3.5
灰白色、肉红色
白色
玻璃光泽
一组平行方向的中等解理
6.5~7.5
参差状断口
3.13~3.16
透明至半透明
20.萤石
不规则八面体
绿色
白色
玻璃光泽
一组完全解理
4
参差状或亚贝壳状断口
3.18
质脆,易碎
21.褐铁矿
钟乳状、肾状、结核状、疏松多孔状、土状、致密块状
黄褐色至褐黑色
黄褐色
半金属或土状光泽
无解理
1~5
强磁性
14.黄铁矿
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
浅铜黄色
绿黑色
金属光泽
无解理
6~6.5
参差状断口
4.9~5.2
制造硫酸、硫磺
15.黄铜矿
不规则粒状及致密块状集合体
铜黄色
灰绿色至黑色
金属光泽
无解理
3~4
参差状断口
4.1~4.3
具有导电性
16.方铅矿
块状
铅灰色
灰色
强金属光泽
三组极完全解理
2.5
不平坦
2.45
具有弱导电性和良检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