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苯的含量
紫外吸收光谱法鉴定未知样及测定苯酚的含量

紫外吸收光谱法鉴定未知样及测定苯酚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紫外光谱法进行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2、学习UV-17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含有苯环和共轭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
物质结构不同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其中,最大吸收波长λ、摩尔吸收系数ε及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是进行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本实验通过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波长与其所对应的吸光度的比值的一致性来鉴定化合物,我们首先从文献上查得这3种物质的紫外紫外吸收光谱数据,现如下表所列。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作3种物质水溶液(试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再由曲线上找出λmax与其对应的吸光度的比值,与表上所列数据进行对照,再比较λmax及吸光度比值是否一致,即可判断是何种物质。
由于在λmax处吸光度A有最大值,在此波长下A随浓度的变化最为明显,方法的灵敏度最大,故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作苯酚水溶液(试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再由曲线上找出λmax,据此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时,若被分析物质浓度太低或太高,可使透光率的读数扩展10倍或缩小10倍,有利于低浓度或高浓度的分析,其方法原理是依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UV-17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吸收池2个;50mL 比色管5支;5mL、10mL移液管各1支;25mL容量瓶6个;100mL、250mL烧杯各1个;吸耳球2个。
(2)试剂:苯酚标准溶液:100mg/L;待测苯酚样品溶液(未知浓度)样品溶液:A液、B液、C液(浓度为3×10-3mol/L)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定性分析(1)分析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mL未知液B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mL刻度,摇匀。
取5个25mL的容量瓶,用移液管分别准确加入1.0mL、2.0mL、3.0mL、4.0mL、5.0mL浓度为100mg/L的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mL刻度,摇匀。
吸收光谱法苯甲酸的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收光谱法苯甲酸的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绘制吸收光谱法测定苯甲酸含量的标准曲线,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苯甲酸标准溶液,比如使用质量浓度为0.1 g/L、0.2 g/L、0.3 g/L 等不同浓度的溶液。
确保样品的每个浓度都有足够的重复性。
2. 使用分光光度计,将波长设置在苯甲酸最大吸收峰的位置。
根据实验条件,苯甲酸的最大吸收峰通常在220-240 nm之间。
3. 依次测量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并记录下所测得的吸光度值。
确保每次测量时之前进行零点校准。
4. 将吸光度值作为纵坐标,苯甲酸的浓度作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将所测得的数据点用直线或者曲线连接起来。
5. 根据所绘制的标准曲线,可以推算出待测样品中苯甲酸的浓度。
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中,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可以得到样品中苯甲酸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测定之前,应确保实验仪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同时,在进行测定过程中,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苯和苯衍生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苯和苯衍生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三苯和苯衍生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2.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作用及原理。
3.了解溶剂极性及pH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原理。
4. 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不同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作为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四大光谱之一,紫外吸收光谱具有方法简单、仪器普及率高、操作简便,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强度大检出灵敏度高,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特点。
尽管紫外光谱谱带数目少、无精细结构、特征性差,只能反映分子中发色团和助色团及其附近的结构特征,无法反映整个分子特性,单靠紫外光谱数据去推断未知物的结构很困难,但是紫外光谱对于判断有机物中发色团和助色团种类、位置、数目以及区别饱和与不饱和化合物,测定分子中共轭程度进而确定未知物的结构骨架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因此苯、甲苯、苯酚、苯胺、硝基苯、苯甲醛、苯甲酸的环己烷溶液,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1 cm石英吸收池,以环己烷作参比溶液,在紫外区200-400nm进行波长扫描,得8种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
观察比较苯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讨论取代基对苯原有的吸收带的影响。
3、溶剂极性对紫外吸收光谱(1)溶剂极性对n →Π*跃迁的影响在3个10mL 具塞比色管中各加0.04mL丁酮,分别用水、乙醇、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带盖的1cm石英吸收池相对各自的溶剂作参比在200-320nm波长范围内绘制紫外吸收光谱。
观察比较不同极性溶剂对n →Π*跃迁的影响,讨论原因。
(2)溶剂极性对Π→Π*跃迁的影响在3个10mL具塞比色管各加0.20 mL异亚丙基丙酮溶液,分别用正己烷、氯仿、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带盖的1cm石英吸收池相对各自的溶剂做参比溶液,在200-320nm波长范围内绘制紫外吸收光谱。
观察比较不同极性溶剂对Π→Π*跃迁的影响,讨论原因。
(3)溶剂极性对β-羰基化合物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的影响:在3个5 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5mL乙酰乙酸乙酯,各用正己烷、乙醇、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影响

西昌学院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试验项目名称: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影响实验序号:02 指导教师:陶明学生姓名:封德军年级专业:化学学号:1004010026 日期:2012/6/7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学习掌握TV—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nm)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有效信息。
2、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对紫外—可见光谱产生影响,引起吸收带形状和吸收峰伴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三、实验步骤:1、苯的吸收光谱的绘制:①在1cm的石英比色皿中加入2滴苯加盖用手温热底部;②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用石英空白比色皿做参照,从220—360nm范围内扫描的光谱图③将光谱图保存2、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①在三支25mL的容量瓶中各加入一滴丁酮,分别用水、乙醇氯仿稀释至刻度线、摇匀②将其依次加入石英比色皿中,分别用各自溶剂做参照,并在220——360nm 波长中扫描制的吸收光谱③对吸收光谱保存并求得最大吸收波长。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①仪器:TV—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5mL容量瓶、吸量管等。
②试剂:苯、乙醇、丁酮、等。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见附页。
实验结果:1、在苯的吸收光谱中可以看出笨的最大吸收波长及苯的特征吸收峰2、在不同溶剂中丁酮的吸收光谱大致相同,但不同试剂时,最大吸收波长也在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在增大。
六、思考题:、1、实验中不能用玻璃比色皿,因为玻璃会吸收紫外光;加盖是因为苯沸点低极易挥发。
2、εmax与待测溶液的浓度溶剂的极性有关。
3、不能用水代替,因为水的极性与其他溶剂不同。
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绘制和溶剂效应

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绘制和溶剂效应1、实验目的1.了解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鉴定方法。
2.观察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实验原理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是由于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两个强吸收带,谱带分别位于1185()nm E 带和1204()nm E 带,以及由于ππ*→跃迁和苯环振动重叠而产生的较弱吸收带B (带),谱带位于230270nm ―。
当苯处在气态时有良好的精细结构;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会对其3个特征吸收带强烈的影响,特征吸收带位移、精细结构简单化。
例如在碱性条件下的苯酚离子3个吸收带分别移至209nm ,235nm 和286(/)nm L mol cm ⋅。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是在相同条件下(溶剂、浓度、pH 、温度等)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或在与标准谱图相同条件下将绘制的未知物的吸收光谱,再与标准谱图比较,若两者完全一致,基本可认为是同一化合物。
溶剂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增加会使有机化合物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红移,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蓝移。
3、仪器和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0cm 石英比色皿;带塞比色皿:2510mL 支;10mL 移液管3支。
2.试剂苯()AR 、苯甲酸()AR 、苯酚()AR 、环己烷()AR 、乙醇()AR 、丙酮()AR 。
4、实验操作1.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绘制(1)在石英吸收池,加两滴苯,加盖,放置约两分钟后,相对空石英吸收池,在200至320nm 波长范围内绘制紫外吸收光谱。
(2)在3支25mL 带塞比色管中分别加0.5()mL 两滴苯、20mg 苯酚、20mg 苯甲酸,用环己烷10mL 溶解后稀释至刻度为母液。
分别取2mL 母液于25mL 带塞比色管中,用环己烷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苯和苯衍生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实验三 苯和苯衍生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2.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作用及原理。
3. 了解溶剂极性及pH 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原理。
4. 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不同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作为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四大光谱之一,紫外吸收光谱具有方法简单、仪器普及率高、操作简便,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强度大检出灵敏度高,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特点。
尽管紫外光谱谱带数目少、无精细结构、特征性差,只能反映分子中发色团和助色团及其附近的结构特征,无法反映整个分子特性,单靠紫外光谱数据去推断未知物的结构很困难,但是紫外光谱对于判断有机物中发色团和助色团种类、位置、数目以及区别饱和与不饱和化合物,测定分子中共轭程度进而确定未知物的结构骨架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因此紫外吸收光谱是配合红外、质谱、核磁进行有机物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
利用有机光谱定性的依据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主要步骤是绘制纯样品的吸收光谱曲线,由光谱特征依据一般规律作出判断;用对比法比较未知物和已知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或将未知物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对比,当浓度和溶剂相同时,若两者谱图相同(曲线形状、吸收峰数目、λmax 及 εmax 等),说明两者是同一化合物。
为进一步确证可换溶剂进行比较测定。
常用的光谱图集是Sadtler 谱图,它收集了46000多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并附有五种索引,使用方便。
最后要用其他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对照验证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溶剂的极性对溶质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和形状都有影响,当溶剂极性增大时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红移,而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蓝移。
有些基团的紫外吸收光谱和溶液的pH 关系很大,如苯酚在酸性与中性条件下的吸收光谱和碱性时不同。
溶剂的极性还影响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当物质处于蒸气状态时,图谱的吸收峰上因振动吸收而表现出锯齿状精细结构。
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园艺学院茶叶与深加工09级2班潘奉 20092774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了解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以及掌握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近紫外区(200-400)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值、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绘制的未知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相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苯在230-270nm之间出现有精细结构的B带是其特征吸收峰,中心在254nm附近,其最大吸收峰常随苯及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苯在190-210nm上还有E1、E2带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高,属强吸收。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UV紫外分光光度计试剂:苯(分析纯),乙醇,正己烷,苯酚。
四实验步骤1、配制溶液:取4只50ml的容量瓶,分别标号为1,2,3,4,。
在1号和2号容量瓶中分别加入6滴苯,3号和4号容量瓶中分别加入6滴苯酚。
然后在1号和3号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定容至50ml,摇匀,静置于桌面。
2号和4号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正己烷溶液,定容至50ml,摇匀,静置。
2、测定溶液:在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相对环己烷,从220-320nm进行波长扫描,制作并得到吸收光谱。
3、分析图样:观察各吸收谱的图形,分析不同溶剂对苯的吸光度的影响,了解不同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五结果分析所得吸收光谱图样如下:图1:苯的吸收光谱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图2:苯+正己烷图3、苯+乙醇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图5:苯酚+正己烷 图6:苯酚+乙醇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图4:苯在正己烷和乙醇中的吸光度的比较 红色:苯+乙醇 蓝色:苯+正己烷-1 012345200250 300实验分析结果如下:1、由图1可得苯蒸汽的吸收光谱图样,用手心将装苯的比色皿焐热再进行测定是为了排除干扰,准确得到苯的吸收光谱。
紫外光谱法测定苯酚与苯胺和对苯二酚

3.1 紫外吸收光谱 移取一定量的苯酚、苯胺和对苯二酚标准储备
液于 100 mL 容量瓶中,各配置成溶液浓度为 30、 40、50 mg/mL 的 3 组单组分系列标准溶液及一份单 组分浓度相同的三组分混合溶液,按 2.2 节实验方法 测定其不同波长的吸光度。
苯酚的紫外光谱是由 π →π* 跃迁形成的。图 1 为不同浓度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由图 1 可以看出苯 酚在紫外光谱区有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为 270 nm,不 同浓度的苯酚溶液的紫外吸收曲线相类似,并且浓度 越大,同等波长对应的吸光度越大。
对苯二酚的紫外光谱是由 π →π* 跃迁形成的。图 3 为不同浓度对苯二酚的紫外吸收光谱,由图 3 可以 看出对苯二酚在紫外光谱区有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为 290 nm,不同浓度的对苯二酚溶液的紫外吸收曲线相 类似,并且浓度越大,同等波长对应的吸光度越大。
总之,由上述三个图可见,对于同种物质不同浓 度的溶液来说,最大吸收波长是一样的;吸收曲线类 似;波长一定的情况下,物质的浓度越高,吸光度越 大。
关键词:紫外光谱法; 苯酚; 苯胺; 对苯二酚 中图分类号:X830.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6504.2011.6G.063 文章编号:1003-6504(2011)6G-0249-03
Determination of Phenol Aniline and Hydroquinone by UV
第 6G 期
牟建 紫外光谱法测定苯酚与苯胺和对苯二酚
251
苯胺的紫外光谱是由 π →π* 跃迁形成的。图 2 为不同浓度苯胺的紫外吸收光谱,由图 2 可以看出苯 胺在紫外光谱区有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为 280 nm,不 同浓度的苯胺溶液的紫外吸收曲线相类似,并且浓度 越大,同等波长对应的吸光度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苯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光谱法测定苯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学习利用吸收光谱曲线进行化合物鉴定和纯度检查。
二、实验原理
许多有机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在可见光或紫外光区有吸收光谱,各种物质分子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的形状和物质的特性有关,可作为定型鉴定的依据,而在某选定的波长下,测量其吸收光度即可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用于定量分析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即A=κbc,式中A为吸光度,κ为摩尔吸收系数,b为液层厚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比色皿,5ml吸量管,10ml容量瓶。
2、试剂
苯(色谱纯),乙醇(AR、95%),0.1g/L苯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吸收曲线的绘制
将装有参比溶液和标准试样的比色皿放入光路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从波长200-300nm,每隔0.5nm扫描出苯的吸收曲线。
指出苯的B吸收带,找出B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2、试样中苯含量的测定
(1)苯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1.0ml、2.0ml、3.0ml、4.0ml、5.0ml0.1g/l的苯标准溶液于5只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1ml石英比色皿,以乙醇做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苯的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测定乙醇试样中苯的含量准确吸取含苯的试样5m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乙醇做参比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根据苯标准曲线查的相应的样品浓度。
3、结束工作
(1)实验结束,关闭紫外工作软件、电脑电源。
(2)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放入盒内保存。
(3)清理台面,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五、实验结果
最大吸收波长λmax=254.50nm
试样溶液的吸光度为0.414l/(g·cm),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得c=0.025mg/ml。
由此可知乙醇试样中苯的实际含量为c=0.025*2=0.05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