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高三地理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连云港拦海大堤
被风暴潮摧毁的设施
风暴潮过后的烟台海滩
1、概念:
2、类型:
3、危害: 原因:水位暴涨,狂风巨浪
表现: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业田淹没、房屋被毁、 交通通讯受阻、渔生产、人员伤亡等
4、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
社会因素: 城市、人口、工业等
(二)海
啸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 1、概 念: 的巨浪
沿海及岛屿 海洋站观测
海洋监测网
遥感观测
船舶观测海 洋浮标观测
水下及海底 观测系统
2、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3、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4、加强国际合作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引发海洋灾害原因的是 C A. 海底地壳变动 B. 大气的强烈扰动 C. 围海造陆、建人工岛 D. 海洋水体状态骤变
课堂 反馈
2. 下列有关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风暴潮表现为海水水位急剧的升降并伴有狂风巨浪 B. 热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C. 北海、波罗的海均属内海,其沿岸国家不易遭受风暴潮灾害 D. 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沿海地区热带风暴潮发生频率最高 3. 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海啸都是由海底浅源大地震引起的 B.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越洋海啸两类 C. 海啸的表现形式就是先涨后退,反复多次 D.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 4. 天文潮汐、风暴潮、海啸相似之处是 B A. 分布区域 B. 水位表象 C. 形成原因
3、危
害: 降低能见度,造成船只迷失航向、搁浅、碰撞等
海洋 灾害
目前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 或减少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_1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自然灾害及引发的因素2、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特点及危害3、分析孟加拉湾成为风暴潮多发区的原因4、海洋自然灾害的防范教学模式:图示导知、分析活动式教学重点:风暴潮、海啸、海冰和冰山的成因、特点及危害教学难点:孟加拉湾成为风暴潮重灾区的原因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电影《泰坦尼克》导入新授课:老师问:假设海洋是静态的,那么发生在海洋上的自然灾害多么?学生回答:不多。
结合教材得出海洋自然灾害的定义和了解其分类。
老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海洋自然灾害中的风暴潮、海啸。
展示有关风暴潮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来讲一讲看完材料后的感想。
学生回答:灾后情况触目惊心,受灾严重。
老师展示图片找出四幅图片的共同点,进而得出风暴潮的概念、类型。
补充:台风形成条件、区分、强度。
阅读教材 68 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并结合69 页活动完成合作探究 1 和 2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下表: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成因多发季节特点危害学生分两小组讨论(老师指点)中心发言人回答小组讨论结果:1、夏季,此时飓风频繁而且正面袭击孟加拉,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
2、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3、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时加大了风暴潮的灾害。
老师总结: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区地理位置→飓风多发地区海岸形状→呈半封闭或喇叭口状地势地形→低平开阔河流→河流众多,流量大社会经济→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大家总结一下,风暴潮危害轻重取决于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1、风潮增水大小2、天文大潮高潮位3、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社会经济情况了解风暴潮的危害阅读教材海啸的相关内容,整理出该小节的知识要点。
问题: 1、海啸的成因、形成过程是什么?2、海啸的特点?3、海啸的危害?播放海啸的图片,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问题,老师总结:1、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坍塌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2、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3、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思考题: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 75%的破坏性海啸均发生在这个带上。
【高中地理】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分布: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均可能台风风暴潮发生。
• 我国海区有些是在北方冷空气与温带气旋相配合的天 气形势下发生的。
风暴潮能否成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 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 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 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 灾体)情况。 危害: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治
1. 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2. 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 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背景资料]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 (3)内力;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 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 块; (4)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 岸约30千米。这是南亚地区4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 候;水稻种植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 强大的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受波及国家死亡人数已达 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12万人,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 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产损失…… ( 1)海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海洋灾害,其危害性极大, 3 )从成因上说,海啸是由于 (内、外力)作用 它与 、 和天文灾害并称为影响人类和地理 产生的;具体说来本次印度洋地震是由 和 的撞 环境的四大灾害。 1)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2)B; 击引起的。 ( 2 )发生海啸时是当地时间 2004 年 12 月 26 日上午 8 时 16 分 4)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印度洋各国(南亚和东南亚国 (雅加达〈东七区〉时间),这时北京时间是 ( ) 家)从气候类型来看主要是 气候和 气候。受本次 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 A.12月26日上午7时16分 B.12月26日上午C 9一带)农业发 时16分 C.12 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 月27日上午7时16分 D.12月27日上午 9时16分。
课件2:6.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3)海冰的危害:海冰的__膨__胀__力___以及运动时产 生的推力和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岸 冰常常封锁__航__道___,使港口处于瘫痪状态;浮 冰能够摧毁港口建筑物,甚至能撞倒坚固的海 上__采__油__平__台___。 (4)冰山:冰山是__淡__水__冰____的一种,它是指大 陆冰川滑入海中__断__裂____而形成的巨大冰块。 有时冰山撞击能够使__巨__型__轮__船__沉没入海。
减很少。当海啸波到达近岸时,速度___减__慢__,
并积聚成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巨浪,冲向海岸。 (3)特点:海啸具有_起__始__快___、来势猛、__突__发__性__强__等 特点。 (4)危害:海啸的危害主要是由__巨__浪___引起的,当海 啸接近___浅__水__区___或冲上海岸时,可以产生极强的破 坏力,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__财__产__损__失__。海啸 能横越__大__洋__,使遥远的大洋彼岸也遭受海啸灾害。 ___日__本____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 的国家之一。
3.海冰和冰山 (1)海冰:是极地和__高__纬__度___海域特有的水文现 象。狭义的海冰指__海__水__冻__结___形成的咸水冰。 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 ___湖__冰___等淡水冰。 (2)形成条件:一般来说,在__风__弱____、浪小、 __流__速__慢____、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会最 先出现海冰。每年冬季,我国__渤__海___及黄海北 部的部分海域都会形成海冰。
【答案】(1)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 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②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 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2)元宵节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 (3)BDE (4)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等。
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特点:往往伴随巨浪,来势
凶猛,强度大,最具破坏性。
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 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 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
(二)海啸
这两张12月30日发 布的卫星图片显示 的是:印度尼西亚 亚齐省首府班达亚 齐海滨地区受海啸 袭击前后的情形。 其中,上图拍摄于 6月23日,下图拍 摄于12月28日的海 啸发生期间。
三、海洋灾害的防范
1、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2、成立海上艘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 3、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5、加强国际合作
风暴潮
海冰
海底火山
巨浪
第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 答腊岛北端印度洋底发生里 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大 海啸和高达34米的巨浪。这 次大海啸被认为是“史无前 例的灾难”,造成20多万人 罹难。
思考: 1. 海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面对海洋灾害造成的损 失,我们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定义: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 滑坡引起的 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 1.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 (小于20~50千米)(里 氏6.5级以上) 2.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 3.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 (1000米以上) 破坏: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 50 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 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 ,能量高度聚集,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 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一、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
定义:
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 害。 类型: 一、 受海水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 风暴潮、海冰等; 二、 海底岩石圈震动引发的灾害。如:海底地震 、海底火山喷发、海啸等;
高中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地理教学课件

孟加拉湾 风暴潮的多发区
地理位置 海岸形状 地势地形 河流 社会经济
飓风多发地区 呈半封闭或喇叭口状 低平开阔 河流众多,流量大 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风暴潮危害轻重取决于
? 风潮增水大小 ? 天文大潮高潮位 ? 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
地形、社会经济情况
海啸
海啸成因、特点、危害
?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 等所激起的巨浪
? 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 ? 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思考:
? 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发生地震海啸最频 繁的国家?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全球75%的破坏性海啸均发 生在这个带上
小结
? 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 ? 风暴潮的成因、特点、危害 ? 海啸的成因、特点、危害
课后探讨
? 我国沿海各地区受海啸的影响 是否严重?
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海岸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海洋自然灾害
主要的海洋自然灾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暴潮
温带、热带风暴潮的比较
热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
成因
直接因素: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
温带气旋引起
多发季节
夏秋
春秋,夏季时有发生
特点
来势猛、快、强 度大、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危害
风暴潮引起的水位暴涨以及相伴的狂风巨浪,可使 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 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造成海水入侵现 象,使地下水遭受污染,耕地盐渍化
高中地理 选修2 第六章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流速慢
渤海
膨胀力 (3) 海冰的危害:海冰的 _________ 以及运动时产生的推力和 撞击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岸冰常常封锁_______,使港 口处于瘫痪状态;浮冰能够摧毁港口建筑物,甚至能撞倒坚 航道 固的海上___________。 (4)冰山:冰山是__________的一种,它是指大陆冰川滑入海 中 ________ 而形成的巨大冰块。有时冰山撞击能够使 采油平台 __________沉没入海。 淡水冰 断裂 巨型轮船
强风 (2)影响因素:连续向岸吹的______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 素 。 特 别 是 大 风 与 _______ 相 遇 时 , 大 风 引 起 的 增 水 与 大潮 _______的高潮相叠加,可使水位异常抬升,风暴潮来势倍增。 大潮 (3)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及特点 由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多见于_______季节。它的 特点是_________、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气旋引 发的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________也时有发生。
海水入侵 盐渍化
风暴潮灾害的轻重,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 _____________ 地理位置 、海岸形状、海底地形和 ______________ 情况 等。 社会经济
思考 风暴潮能否成灾取决于哪些因素? 【提示】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 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另外也取决 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 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范 1.要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_ 。 预报与监测 2.要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防波堤、 ___________和堤坝可以减小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 拦河坝 的危害和损失。 3.提高人们的__________意识与____________,也是防范海 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 防灾减灾 自救能力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共20页

强度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 灾害特征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
印度洋: 飓风
西北太平洋: 台风
大西洋: 飓风
1800经线
(一)风暴潮:
1. 定义:指在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强天气系统作用 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2. 成因: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通常由震源在海底 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3. 海啸危害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特点。 4. 危害:
2004 年印度洋大海啸示意图
(三)海冰和冰山
1. 海冰:狭义的海冰是指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 广义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 冰等淡水冰。
3 危害 • 风暴潮危害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 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 ;
②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地形,以及是滨海地区 的社会及经济情况。
• 危害:P69阅读孟加拉湾风暴潮
(二)海啸
1.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 巨浪称为海啸。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活动一
活动二
讨论:1、你知道那些自然灾害? 2、当灾害发生时,你如何自救?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角度衡量,智利人称
这种海啸为 本地 海啸,
夏威夷人和日本人则将 在通常情况下,哪种海啸对 这次海啸称为 海遥啸, 人类来说难以防范? 本地海啸
(2)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而我国则很少有海啸发生。
日本及其东侧海区 与地震海
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 啸形成的
①多浅源大地震
三个基本 条件符合
A. 风暴潮表现为海水水位急剧的升降并伴有狂 风巨浪
B. 热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C. 北海、波罗的海均属内海,其沿岸国家不易遭受 风暴潮灾害
D. 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沿海地区热带风暴潮发 生频率最高
3. 下列有关海啸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海啸都是由海底浅源大地震引起的 B.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 越洋海啸两类
“贝奇莫”号是1921年加拿大制造的一艘重1300吨的
捕鲸船。1931年10月1日拂晓,突然一种絮状云从天而降,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的暴风雪,使周围
变成了一片坚硬的冰冻世界。船长当机立断,决定让全体
船员撤离“贝奇莫”号,去稍远的浮冰上建立营地。几天
后
思考:为何当
的一个上午,值班的船员突然惊叫““船贝不奇见莫了””号。“贝奇
海洋监测网
遥感观 测
船舶观测 海洋浮标 观测
水下及海 底观测系 统
2、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3、搞好海岸保护工程建设 4、加强国际合作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引发海洋灾害原因的是 C
A. 海底地壳变动
B. 大气的强烈扰动
C. 围海造陆、建人工岛 D. 海洋水体状态骤变
2. 下列有关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潮的影响:
一、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pH值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其它生物减少, 水体缺氧
二、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着在鱼类的鳃上,使其窒 息死亡;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鱼类中毒死亡; 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鱼 类缺氧窒息死亡。
三、危害人类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
莫”
周围冰封时船
号令人费解地挣脱缆绳,冲出冰块包长围决,定神让秘全地体失踪了。 船员撤离?
……此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又发现了几次空无一人但保存
完好的“贝奇莫”号,但每次接近它时都突遇狂风暴雨,
至今尚无一人登上它并控制它。因此水手们称它为“最后
一方面,海冰将封锁航道,使船舶不能继续航 行;另一方面,船舶还有被四周包围的坚硬的冰 块撞毁的危险,为保证船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船 长决定到附近浮冰上建立营地。
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一些自 然灾害,如海底火山爆发、海啸、海底地震 等,也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
②赤潮 概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 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 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 象。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色、 绿色、黄色、棕色等。
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
一是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可以铺设海底输油 管道 二是对油轮进行改造,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漏 油事件
三是对于陆源性污染,我们可以采取回收利 用的办法,减少排入海洋的废水。
但仍有可能出现石油泄漏,出现漏油现 象应积极清污,将危害减少到最低。
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沿海地区地质构造中很 少有大的断裂层和断裂带
②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 运动极少 近海大陆架宽广,滩平水浅
③水体较浅
5、海冰和冰山 (1)海冰
狭义: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 ①概念 广义:包湖括冰咸 等水 淡冰 水以 冰及流入海洋的河冰、
②种类: 咸水冰和淡水冰
③我国出现的时间和海区:
时间:冬季
海区: 渤海及黄海北部的部分海域
分布:大型港口、工业城市河及口附近; 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及海上航道 沿线
种类: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固体废 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和石油
危害:损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的健康。 妨碍人类海洋生产活动;降低海水质量; 破坏海洋生态
例二: 石油入海流 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据估计, 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 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
C. 海啸的表现形式就是先涨后退,反复多次 D.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 震带一致
4. 天文潮汐、风暴潮、海啸相似之处是 B A. 分布区域 B. 水位表象
C. 形成原因 D. 发生前兆
二、海洋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1.海洋环境问题 (1)海洋环境污染:
污染物来源: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 程 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海上活动排 放的废弃物; 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1、 红树林的生物 资源量非常丰富, 如广西山口红树林 区就有111种大型底 栖动物,104种鸟类、 133种昆虫。
2、红树林还具有 防风消浪、促淤保 滩、固岸护堤、净 化海水和空气的功 能。
海南保护红树林 各类水禽自由飞翔
破坏红树林的后果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红树林遭受了严 重的人为破坏,红树林濒临灭绝。红树林资源锐 减换来的是:海滨生态环境恶化、滩涂海洋经济 动物产量下降60~90%、近海鱼苗资源明显下降、 珍珠养殖出现危机、赤潮灾害日趋严重、海洋国 土侵蚀、港口淤积率提高、台风暴潮经济损失急 增、滨海置荒土地增多及海洋景观日趋单调。
方法
具体做法
分散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
沉降
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
吸收 利用麦杆、让泥其自炭然分、解聚苯乙烯等吸收石油
围栏
用围栏圈住回收
放任
让其自然分解
燃烧
(2)海洋生态破坏: ①原因:
• 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过度捕捞
一—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 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 自然环境的变化,
③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对风暴潮的阻力大大 减小
A
10%
3% B
④孟加拉湾沿岸陆地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人 口密度大,城市和工农业布局较为集中 ⑤孟加拉湾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时加重 风暴潮灾害
A
10%
3% B
风暴潮灾害的轻 重取决于受灾地 区的
地理位置
海岸形态 自
强烈天气系统发生的频率
然 因
④成灾因子:
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产生的推 力和撞击力
岸冰:封锁航道,使港口瘫痪 ⑤危害 浮冰:摧的海毁港上口采油建筑平物台,甚至撞倒坚固
(2)冰山 ①概念:指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
②成灾因子:撞击力
③危害: 撞毁船只
海洋 目前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 灾害 或减少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呢?
一、海洋自然灾害
1、概念: 海洋自然灾害是指因海洋环境发生异常 或剧烈变化而导致的自然灾害。
2、 气象因素:如热带气旋、风暴潮
分 类
海底地震、火山、塌陷等岩石圈活动引发的: 如海啸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海冰、海雾等
3、风暴潮
强烈的天气系统多指? 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潮
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 面的作用而导致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赤潮形成的原因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为) 1. 农民施用的化肥、农药等随径流入海, 2. 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 中, 3. 海水养殖投喂大量饲料, 使有机质和营养盐在水体中富集。
赤潮形成的原因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 发生的重要原因。(自然,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 子,20—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 度范围。 海水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内湾,较封闭 的海湾
热带气旋
风暴潮
成因不同 表象相似
海啸
海冰
冰山
风暴潮、海啸 引起海水水位急剧的或大幅度的涨落,瞬时
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造成人们生命财产 的巨大损失,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海洋灾害的防范
1、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建立灾害 预警和防御体系! ( 监视监测、预 报)
沿海及岛屿 海洋站观测
目前东海渔业资源密度只有50年代的43 %。从大黄鱼产量可见一斑,1974年为10.8 万吨,1977年为0.6万吨,1990年急剧减少为 0.2万吨。
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 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 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 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红树林的作用:
阅读地图,合作讨论1: ①北半球哪些国家最易遭受温带风暴潮灾害?请阐述你的 理由 ②温带风暴潮有何主要特点?为什么多发生在春秋
季节? ③请归纳出温带风暴潮发生在空间上的分布规 律。
A
10%
3% B
①强烈的天气系统
在孟加拉湾发生的
频率较高
②海岸形态呈喇叭 口状,加之地理位 置面向印度洋,夏 季直接受到西南季 风的强劲袭击,进 一步助长了潮势
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
和断裂带
中国
日 本
太平洋
②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 运动
我国东部及近海海域:
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 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
③水体很深
①有浅源大地震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
1.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 高 (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 2.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 3.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
大洋中传播 近岸 海水速度减慢,积聚成巨 浪冲向海岸
(3)成灾因子:巨浪
(4)特点: 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
(5)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