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与胰岛素合用情况
九大类降糖药物的优缺点汇总,建议收藏后自查

2023年工作犯错检讨书结尾12篇(实用) 工作犯错检讨书结尾篇一您好!我怀着无比愧疚和遗憾的心情向您递交这份工作失职的检讨书。
关于我在工作中,因我个人的疏忽,工作的不到位,我没有能够细致地做完医护工作,以至于让患者在病床上等待了我两个小时。
首先关于这项错误,我要做深刻地检讨,这是我工作上的最大疏忽、是工作失职。
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医护工作者,身处这个岗位我就应该深深意识自己所处岗位的`作用,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就应该对患者负责,应该细心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为稍一放松就可以导致严重问题的出现,而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
通过此次深刻的检讨,我深深地反思,我的犯错根本原因在于我个人的疏忽,没有全心、仔细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须知重要工作是容不得一点马虎的,我想我如何不很好的克服我工作疏忽这样缺点的话,我就会很难在工作岗位上有长远的发展。
针对我目前的错误,我决定用如下措施加以改正,也希望领导、同事们能够监督我,你们的一份监督就是对我的一份关心和重视。
1、针对我的工作责任感、工作失职,今后我要全身心投入工作。
2、今后我要向优秀工作的同事学习,认真学习好的工作作风,从精神层面上提升我的工作理念,从根本上为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好打基础。
通过此次深刻的检讨,请领导能够信任我。
我今后一定认真努力工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献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检讨人:xxx20xx年x月xx工作犯错检讨书结尾篇二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在工作里头,由于自己的问题,导致犯了错误,虽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是我这样的工作行为是很不好的,也是给同事添加了麻烦,在此我也是要跟同事们说一声对不起,并且也是要好好的对自己的工作去反省,检讨。
此次的犯错,主要问题也是在于自己对于工作不够认真,觉得以前做过这个事情,再按照之前的流程来做也是不会出错的,最后也是没有检查,其实之前都不会出问题,主要也是自己遗漏了检查这一块,对于自己太过于自信了,自信虽然不是坏事,但是我这样却是不够严谨,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自大了,对于工作本来也是要去认真的检查一遍的,我们的工作流程里面也是有这样的要求,即使自己再怎么的熟悉这个工作也是该做的要做好,那样也是可以减少犯错的概率的,而自己确是没有做到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是糟糕了的,我也是感到抱歉,自己工作上的松懈却是要同事来帮我解决。
口服降糖药使用方法

口服降糖药使用方法下面就将各类口服降糖药的功用特点及用法介绍如下,供糖尿病患者选用时参考:一、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时有效,空腹及餐后血糖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下降1%~2%,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渐差。
5年后,约半数患者还能保持满意的血糖控制。
副作用: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其发生往往不像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磺脲类药物种类:第一代: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这些药物降糖作用弱,用量大,现已较少使用,但价格便宜,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仍可使用。
第二代: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优降糖:价廉、应用广,降糖作用明显,为长效降糖药。
达美康:为中效降糖药,降糖作用温和,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副作用。
美吡达与糖适平:均为短效制剂,作用时间短,因此不易造成低血糖反应,老年人服用比较安全。
缺点是服用次数须增加。
糖适平又称为“糖肾平”,主要在肾脏代谢,约95%有胆汁排出,可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亚莫力:是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与优降糖相比,降糖作用快且持久,促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更快,仅有轻度低血糖反应。
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即诺和龙,单独应用低血糖发生较少,与二甲双胍合用降糖效果明显优于两药单用,但须注意避免较重低血糖。
此药能快速使胰岛素释放,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便于病人就餐时服用。
主要的副作用为轻度的低血糖。
主要经粪胆途径排出,无肾毒性。
三、双胍类降糖药主要有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
适应症:Ⅱ型糖尿病、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者可首选此类药物;磺脲类继发失效的可改用或加用此类药物;Ⅰ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不稳定者也可服用此类药物。
副作用: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如口苦、口中有异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饭后服用可减少这些反应,最重要的是乳酸中毒。
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斑疹,停药后即可消退。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
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
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
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
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施展降糖感化,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
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
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
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主要进步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构造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
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
常见+6+种抗糖尿病药物异同点比较

常见+6+种抗糖尿病药物异同点比较常见 6 种抗糖尿病药物异同点比较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6种抗糖尿病药物的异同点比较:1. 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 作用机制: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 使用方式:需要通过注射进行使用。
- 优点:对血糖控制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
- 缺点:需要注射,可能引起低血糖。
2.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 作用机制:降低肝脏糖原的产生,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
3. 口服降糖药(磺脲类药物):-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
- 缺点:可能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和胃肠道不适反应。
4. 口服降糖药(α-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肠道中的α-糖苷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
5. 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反应。
6. 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 作用机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
- 使用方式:口服药物。
- 优点:降血糖效果好,不会引起低血糖。
- 缺点: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上述抗糖尿病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方面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式。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病情、患者个体差异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与用药注意事项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递增,大家对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物也越来越关注。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因作用机制不同和作用特点也不同,在药物的选择上应因人因病因药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接下来逸仙药师介绍十大类降糖药的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其中口服降糖药八类,注射用降糖药两类。
一、双胍类药物代表药物: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肌肉糖原合成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
优点:降糖效果好,尤其降空腹血糖效果好,且单独使用不发生低血糖,可降低体重,有心血管的获益;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一线)用药。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
注意事项: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二、α-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作用机制:抑制糖苷键水解,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优点:不引起低血糖,有降体重作用,尤其适用于我国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
是当前MD诊治指南中推荐使用的一线药,也是我国唯一获得葡萄糖耐量受损适应证的药物。
缺点: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禁用于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患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肾损的患者,18岁以下患者及孕妇不应使用。
三、磺酰脲类药物代表药物: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因此,用此类药的前提是患者有一定的胰岛功能。
优点:降糖效果好。
主要用于有一定β细胞功能、无磺脲类药物使用禁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选,或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方案首选。
缺点:易发生低血糖风险及体重增加。
肝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
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但格列喹酮例外。
注意事项: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比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
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

以口服降糖为主者:
1、二甲双胍+速效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主要控制某餐后血糖过高者。
灵活、低血
糖少见,故比较常用,体重不增加。
2、磺脲类+餐时胰岛素:也是用于单用磺脲类而不能控制某餐后。
但不常用:低血糖、增
体重。
故密切监察血糖。
3、阿卡波糖+餐时胰岛素:适应症不多。
肾功能受损明显者可用。
4、格列酮类+餐时胰岛素:有心衰、水肿者不宜用。
以注射预混胰岛素为主者:
1、预混胰岛素+阿卡波糖:单用此胰岛素餐后不达标者可用。
以达到“消峰去谷”、减少餐
前或夜间低血糖发生,并减少胰岛素用量。
比较合理的方案。
常用2型。
1型不常用2、预混胰岛素+二甲双胍:适用预混/类似物一天2次注射者,但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控制
不佳者、肥胖者。
普通片对餐后血糖好;缓释片对空腹好;此方案优势: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
3、预混胰岛素+格列酮:同上,且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者更为实用。
但可增加体重。
注意
减少胰岛素用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以延长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时间,同时也降低外源性胰岛素水平上升的发生率。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优势联合,不仅能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1、口服药物与中/长效胰岛素联用
(1)胰岛素促泌剂(磺酰脲类/氯茴苯酸类)加中/长效胰岛素:适用于胰岛尚有部分功能的患者,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补充胰岛素的不足。
(2)双胍类与胰岛素联用:能够提高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作用。
(3)阿卡波糖与中/长效胰岛素联用:补充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不足或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
2、预混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
(1)预混胰岛素加中午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经过调整30R或50R 仍不能有效地降低中餐后血糖,而患者又不希望中午应用胰岛素治疗时,进行这样的配合治疗。
(2)早晚口服降糖药物加晚上预混胰岛素:可以应用于饮食相对规律性较差,晚餐后及睡前血糖均较高的患者。
3、胰岛素与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的利弊
胰岛素虽然是有效的、无明显毒理的药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
而体重增加会带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也使关节的负重增加。
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尤其是双胍类、阿卡波糖类与胰岛素的联合应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患者体重增加的弊病,同时,也为患者带来方便。
糖尿病增敏剂也可以与胰岛素联合应用,但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有水肿、心功能不全的存在,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则避免联合应用,以免加重病情。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长期高血糖会对各种器官和组织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两种主要方式。
然而,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无法达到足够的降糖效果。
因此,联合应用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该文旨在药学分析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介绍联合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常见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药理作用:长效胰岛素是一种能够模拟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可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口服降糖药是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其降糖作用,例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糖原的合成和促进葡萄糖利用的方式,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
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
长效胰岛素主要影响餐后血糖水平,而口服降糖药主要影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药品选择:长效胰岛素可选择文迪雅(Insulin glargine)等,而口服降糖药通常选择二甲双胍(Metformin)、格列美脲(Glimepiride)等。
适用人群:联合应用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岛素分泌不足,使用单一药物无法维持血糖稳定。
用药注意事项:1.注射长效胰岛素前应用棉球清洁注射部位,每次注射部位应该轮换,避免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或结节,每日注射次数建议不超过3次。
2.口服降糖药须在饭前20~30分钟服用,量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来逐步调节。
3.使用口服降糖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等,应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品。
4.在联合治疗期间,平时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5.在特殊情况下,如感染、手术等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疗效和安全性:据研究表明,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八重奏)高血糖 β细胞 细胞 胰高糖素分肝糖输出增加 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糖的摄入减少 葡萄糖脂肪分解增加和 肠促胰素效应减弱胰岛素 分泌1.双胍类: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降低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方面,与胰岛素起到叠加或协同作用可避免应用大量胰岛素引发的高胰岛素血症和体重增加,并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约25% 2.磺酰脲类(长效胰岛素促泌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与胰岛素联用,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具有胰岛素节约效应,可以减少为达到某一既定血糖控制目标所需胰岛素用量的30%(个体化,遵医嘱)3.格列奈类(短效胰岛素促泌剂)那格列奈、瑞格列奈与胰岛素联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可与基础胰岛素联用(个体化,遵医嘱)4.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20-30%,并能够减少血糖大幅度波动的现象。
药物2-4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此时注意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与胰岛素联用,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胰岛素治疗引起的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和体重增加,减少胰岛素抵抗,减少低血糖反应。
6.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类)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与胰岛素联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抑制食欲,降低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
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
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
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
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
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4、α-糖苷酶抑制剂的优缺点主要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代表药物有拜唐平、卡博平和倍欣,用法为进餐时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
优点:降糖效果肯定,主要在肠道局部作用,仅2%吸收入血,肝肾等全身副作用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于老年糖尿病人和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IGT治疗适应症的降糖药。
缺点:部分患者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反应,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
注意与其它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纠正,进食淀粉类食物无效。
5、胰岛素增敏剂的优缺点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和吡格列酮(艾可拓)。
优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发挥降糖作用。
这类药物适用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有代谢综合征,可与双胍类、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
缺点:起效较慢,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及体重稍增,增加心衰风险,心功能3级以上禁用。
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吡格列酮。
6、DPP-4抑制剂的优缺点是一种基于肠促胰素(GLP-1)机制的新型降糖药物,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有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维格列汀(佳维乐)等等。
优点:增加内源性GLP-1水平,同时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障碍,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低血糖风险小、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等优点。
只需每天一次用药,患者依从性好。
缺点:有头痛、鼻咽炎、咳嗽、便秘、头晕和增加出汗量等副作用,但发生率很低。
缺点是价格较贵。
7、SGLT-2抑制剂的优缺点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传统降糖药物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SGLT-2活性,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出,从而降低血糖。
目前国外上市的有达格列净。
优点:SGLT-2抑制剂极少发生低血糖,并对改善体重和血压有益处。
口服片剂,一天一次,依从性好,缺点:可能与鼻咽炎、真菌感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8、GLP-1受体激动剂的优缺点目前我国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百泌达)、利拉鲁肽(诺和力)。
优点:除了能够显著降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β细胞功能,显示出了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能,这种集多种药理作用于一身的特点是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所不具备的。
由于其具有符合生理需求的葡萄糖浓度依赖的降糖机制,因而低血糖风险很低。
缺点: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时间短,价格昂贵,需注射用药,不推荐该药作为一线用药。
9、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优缺点临床常用的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有:诺和灵R、诺和灵30R、诺和灵N、诺和锐、诺和平等等。
优点: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是迄今为止控制血糖最强有力的武器,对肝肾无不良影响,所有不适合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人(如1型糖尿病、孕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等)均可改用胰岛素治疗。
早期使用胰岛素还可有助于保护和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
缺点: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可致体重增加,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皮肤过敏或脂肪萎缩,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不便,胰岛素类似物的价格较高。
10、降糖中成药的优缺点优点:降糖作用虽弱,但无低血糖风险,而且不会增加体重;可通过“滋阴、活血、补肾”来改善症状、辅助调脂降压、防治慢性并发症;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缺点:降糖效果欠佳,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服用不太方便。
问题分析: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
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
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为主(详见百度“胰岛素”词条)。
意见建议:(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
感到困惑。
那么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降糖药物呢?这里针对大家常见的几个关于口服降糖药物的问题,希望对广大糖尿病患友有所帮助。
口服降糖药分哪几类,作用机制是什么?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选药有学问合理是王道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晓凌介绍,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降糖药主要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其中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又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或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
面对这些药物,常常有糖尿病患者比较困惑:“哪些是好药呢?用什么样的药比较安全呢?”对此,母义明强调:“降糖药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相对而言,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有强弱之分,但并不是说强度大的就是好药,选用应因人而异。
蔡晓凌也说,降糖药的疗效跟其不良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有些药物降糖效果越强,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就越大。
如果患者血糖不是很高,选用降糖强度大的药就容易导致其低血糖。
如果患者本身血糖比较高,选用降糖强度偏弱的药则不易使血糖达标。
母义明表示,降糖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以及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都是医生帮患者选药时要考虑的因素。
从疗效上来说,磺脲类、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等药物的降糖作用较强,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的降糖作用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