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范文

继续观看录像——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的片段,提问:你注意到在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城市天气预报图)。教师指出要看懂它们,首先得认识天气符号。

(2)小组相互合作记忆天气符号,发现天气符号的特征,寻找最佳记忆的方法。教师必要时指出天气预报的符号表达的内容和天气状况具有一致性。

(3)游戏——红蓝大比拼第二轮:红队派出两名同学充当考官,一名同学通过展示台展示天气符号卡片,另一名同学任意点蓝队的同学起来回答,回答时间必需控制在三秒中内,否则就算蓝队同学失一分。反之亦然。

⑷继续观察城市天气预报图。

师:同学们看看鼠标所指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它可以表示风向和风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5)通过课件,教师演示风符的构成(风杆和风尾),风符如何指示风向?(风杆与风尾一起指示风向),怎样表示风力的大小?(特别强调风尾永远都是顺时针转动)。教师再展示不同的风符号让同学来判断,从而进一步强化、加深印象。

(6)游戏——红蓝大比拼第四轮:红蓝队分别按要求演示不同风力与风向;举行小组之间的画风级、画风向的游戏竞赛。

⑺游戏——红蓝大比拼第五轮;放映中央一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天气预报,然后两队分别派出队员来竞聘气象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师担当考官。

过渡

同学们,我们学习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就是要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天气预报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

帮助

三、利用天气预报为人类服务

1、教师简要小结本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指出了解天气预报的宗旨就是利用天气预报为人类服务。

2、游戏——角色。各队抽签,根据所给某地的天气情况和虚拟身份,小组讨论设计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的行动指南。

(司机遇到了雨加雪的天气,导游遇上了雷阵雨的天气等等,他们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请你用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气状况。(包括洁净的和污浊的)

指导读书

师: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48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大气污染指数?

2、大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质量的有劣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读图3。9中我国各大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找出最好、最差和自己家乡的)。

教师讲述

大气质量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当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时,人们可以正常活动。

2、当大气污染指数达到100~200时,健康人群可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3、当大气污染指数达到200~300时,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

4、当大气污染指数大于300时,人也要避免室外活动。

课堂活动

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原告:人类,另一组为被告:大气。

主题:污浊的大气危害了人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污染大气)。

要求:原告与被告必须用事实证据指控对方,但过程中不的设计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声音洪亮、语言准确、逻辑清楚。

原告可以动以下几方面举例控诉:

1、危害人体健康。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交通、旅游、气候。

4、造成各种间接的经济、精神损失。

被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反驳:

1、工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

2、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

3、人们日常生活污染大气。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人类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治大气污染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

1、采用清洁能源作燃料;

2、进行植树造林

3、工厂治理污染

4、国家采取政策措施,如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对随地吐痰者实行罚款、实行环境收费标准

5、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宣传工作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概念: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降水等)的综合。

2、特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多变。

3、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天气预报的产生。

3、天气预报的内容:阴晴、风雨、气温、降水等。

4、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区。

5、常用天气符号。

(三)空气质量

(1)判断空气质量的依据:污染指数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风力等;人类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