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宋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思考题:
▪ 1. 理解五代宋初政治形势与诗歌风貌之关系。 ▪ 2. 掌握“宋初三体〞的总体艺术风貌。 ▪ 3. 认识王禹偁诗歌艺术的取法方式及其独创性。
▪ 他的政论文往往切实精当,指陈时弊痛快淋漓,有汉初贾谊、晁 错之风。
▪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 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 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 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 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假设然,那么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待漏院记坛和“宋初三体〞 ▪ 第二节 王 禹 偁
第一节 宋初文坛 和“宋初三体〞
▪ 北宋初期文学,作家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降臣〞群体、原 北周文人群体,是初期文学创作的主要作者群体。
▪ 但由于政治上太祖、太宗二朝北方士人占据优势,因此,北方士人集团 所主导的浅易文风占据主流地位。这一风气,直接促成了“宋初三体〞 的产生。
▪ 魏野假设干诗句对仗工稳,饶有意境,深得晚唐姚合、贾岛 诗法,因此魏野诗作被后人称为“姚合流亚〞。
▪ 潘阆注重摄取静止与活动的景与物入诗,诗歌意境清冷雅致, 诗句工于锤炼,因此被?古今诗话?评为“不减刘长卿〞。
▪ 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林逋诗篇的主要内 容是吟咏山湖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生活方式及其由 之而来的心境。如?秋日西湖闲泛?:
▪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 折,残虹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寇准少年入仕, 二度官至宰相,一生功业彪炳,以风节著称于时。他与上述两个 宗尚贾岛、姚合等“晚唐〞诗人的群体都有交往,因此事实上成 了晚唐体诗派的盟主。
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词集为《珠玉 词》,集名正是其风格的表现。他贵为宰辅, 词有富贵气。他写富贵,更注重表现富贵的意 态,这从他自诩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 塘淡淡风‛中可以看出来,其词的感情基调是 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透出自我解脱的气 度。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被后 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2.内容题材的开拓 柳永继承民间词的传统,尤其表现在语言 在柳永之前大都是写男女之情,离愁别恨,伤春 上,柳永写了大量被时人目为俚俗的词曲, 流景,到柳永词的题材扩大了,他不仅写男女恋 特别是那些直接写给歌妓、供其演唱的歌 情,而且把都市风光、羁旅行役写入词中,扩大 曲,更被正统文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如 了词的题材。 《定风波》(自春来) 3.艺术手法的创新 在艺术手法上,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了 张舜民《画墁录》有如下记载: 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是柳词对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 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使他成为 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 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填制慢词需有相应的艺 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 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 术手法,其中首推铺陈或曰铺叙的手法。如《望 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 海潮》。 ‘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王禹偁是个特例,王禹偁自幼喜爱白诗, 早年也写过不少闲适诗,然而他学习白 诗并未囿于闲适诗,同时重视学习杜甫, 一定程度上避免‚白体‛内容浅薄、语 言浅俗的弊病,其诗内容深警,语言精 炼,情感含蓄深沉。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的一 群诗人,由于宋人经常把贾、姚堪称是 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的词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的反思。这些词的 表现功能已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 志着词风向诗风靠拢。
1 绪论 2 第一章 宋初文学 3课时17页PPT文档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三、西昆体诗人
1、西昆体: 北宋初年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 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曾编纂《册府元龟》, 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特点:内容空虚,点缀升平;形式华美,脱离社会生活。
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一、王禹偁 1、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山东人。晚年贬
居黄州,人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 2、散文创作:继承韩愈,强调文风平易,提出“明
心”、“有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3、诗歌创作:简淡古雅
《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称为“南北朝”。
杨亿(974—1020) 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 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 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 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
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中国古代文学 宋代文学》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北宋----南宋----南宋亡
(960) (1127) (1279)
319年
绪论
一、宋代文学的历史定位:高峰与转折
(一)高峰。 1,宋词是宋代文学的精华。 2,宋诗。 3,宋文。 (二)转折。 (1)宋以后的雅文学虽然仍然受到高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诗歌北宋初期文学,指的是自赵宋建国(公元960年)至仁宗天圣年间(1030年,此年欧阳修中举并正式登上文坛,掀开北宋中期文学的序幕)时间段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相对独立性。
如苏轼就讲:“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六一居士集叙》)北宋于公元979年灭南汉后,又经过近十年时间,相继编成了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刊刻完成了《大藏经》等,成为北宋重建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正是在此阶段,从割据政权入宋的五代文人逐渐凋谢故去,而北宋政权新培养的文士渐次养成。
由此,从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年号)至仁宗明道(1023年-1032年)年间,北宋政权培育的文士开始展现其光彩,他们努力探求新的文学范式,形成了新的文学风尚,在诗坛上产生了“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与西昆体,在古文方面则有以穆修为代表的文人探索,在骈体文方面又有杨徽之、钱熙、吴淑、许洞等人顺承五代传统而时有出新。
这些努力,为后来者如田锡、王禹偁、杨亿、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所继承和发扬,北宋文学面貌才终于初步形成。
第一节宋初文坛五代时期,政局混乱,各地割据势力飞扬跋扈,视民命如草荠,统治阶层内部篡弑极为频繁,地方官吏往往横为不法。
五代十国时期人们遭受的苦难,已经到了相当悲惨的程度。
北宋建立初年,全国户口从唐末的490多万户下降为330多万户(《文献通考·卷十》)。
苟活于乱世中的士人,多采取“明哲保身”的人生谋略,气节沦落。
仕四朝的“不倒翁”冯道,以毫无政治忠贞为荣: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
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新五代史〃卷五十四》)。
类似冯道这种毫无政治品格的官僚,却成为当时士大夫乐于仿效的对象。
欧阳修统计五代时有气节的人物说: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战卒。
第一章 宋初文学

寇准
•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卦(今陕西渭州) 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太 宗淳化五年(994)除参知政事。真宗时力 促真宗亲征,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遭排 挤,贬至雷州,卒。宋仁宗时追谥忠愍 。 著有《寇莱公集》。
•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 邪?”……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 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 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 征也。”(《宋史· 寇准传》)
晚唐体诗人
• “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 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内容大多 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 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 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 诣。 • 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 。一方面模 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 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 公尝言,至道中,偶得玉溪生诗百余篇,意甚爱之,而 未得其深趣。咸平、景德间,因演纶之暇,遍寻前代名 公诗集,观富于才调,兼极雅丽,包蕴密致,演绎平畅, 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曲尽万态之变,精 索难言之要,使学者少窥其一斑,略得其余光,若涤肠 而换骨矣。由是孜孜求访,凡得五七言长短韵、歌行、 杂言共五百八十二首。唐末,浙右多得其本,故钱邓帅 若水未尝留意裙拾,才得四百余首。钱君举《贾谊》两 句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钱云:“其措 意如此,后人何以企及?‟‟余闻其所云,遂爱其诗弥笃, 乃专缉级。鹿门先生唐彦谦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恰,盖 圣人之一体也,然警绝之句亦多。后求得薛廷硅所作序, 凡得百八十二首。世俗见予爱慕二君诗什,夸传于书林 文苑,浅陋之徒,相非者甚众。噫!大声不入于里耳, 岂是论哉!(江少虞《事实类苑》)
2 第五编 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一)宋初的唱和诗风与白体诗 重文轻武 → 偃武修文 宋史·文苑传序 文苑传序》 艺祖(赵匡胤) 《宋史 文苑传序》云:“艺祖(赵匡胤)革 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 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 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 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 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 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子 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 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 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尹,无不擢科。 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尹,无不擢科。海内 文士彬彬辈出焉。 文士彬彬辈出焉。”
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云: 欧阳修 《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云:“想公风 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苏轼作《王元之画像赞并序》 苏轼作《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热烈称颂王 禹偁“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并自谓“ 禹偁“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并自谓“原 为执鞭不可得” 为执鞭不可得”。 黄庭坚作《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亦云“ 黄庭坚作《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亦云“世有 斫泥手,或不待郢工?往时王黄州, 斫泥手,或不待郢工?往时王黄州,谋围极 匪躬。朝闻不及夕,百壬避其锋。 匪躬。朝闻不及夕,百壬避其锋。九鼎安磐 一身转秋蓬” 石,一身转秋蓬” 。
突破元和体 学习讽谕诗 王禹偁诗风的转变,是在淳化二年(991) 王禹偁诗风的转变,是在淳化二年(991)至 淳化四年(993)谪居商州期间。这一时期, 淳化四年(993)谪居商州期间。这一时期, 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 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但同时也是 他的诗歌创作发生重大变化,创作力空前旺 他的诗歌创作发生重大变化, 成就最高的时期。 盛,成就最高的时期。 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 自觉地学习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大量创作 了反映现实、 了反映现实、爱国爱民的作品 诗风平易自然 散文化手法
第一章_宋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一、晚唐体诗人
稍后于白体诗人活跃于宋初诗坛上的是晚唐 体诗人。这一派诗人继承晚唐诗风,推崇贾岛、 姚合等人,故称“晚唐体”。主要有:林逋、潘 阆、寇准、魏野、魏闲、鲁三交、赵忭及九僧等。
二、艺术风格
多流连山水、逍遥泉石之作。善于在精巧构 思中描摹自然景物。既不同于西昆体的轻白描而 重用事,又有别于白体末流的过于浅俗平易。艺 术境界小中见巧,诗风寒寞,诗境狭小。
二、林逋
1.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 《宋史·隐逸传》说他“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 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尝游江淮间,久之,归 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 宗闻其名,赐粟帛”。卒谥“和靖先生”。现存 《和靖诗集》四卷。
林逋终身不娶不仕,以梅、鹤作伴,称为 “梅妻鹤子”。名士高僧都喜欢跟他交往唱酬, 其诗风格清淡,意趣高远。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kū去其节, 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pǐ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 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xiòng ,不可 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 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第一章 宋初文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西昆体的盛衰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1.王禹偁(954-1001),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 之一。有《小畜集》三十卷,《待漏院论》《唐河店 妪传》《黄冈竹楼记》等文章言之有物,清丽疏朗。
三、西昆体的特点
1.西昆诗人创作是为了唱和消遣,其写作方法 则是以从历代的文籍中“挹其芳润”为能。
第一章宋初文学(精)

第二节 苏轼的文
一、苏轼古文:吸众体之长,汪洋恣肆。 苏轼充分发挥古文文体的表达能力,又多方面汲取 前代散文的长处,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 风格。 1.议论文: 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如《教战守策》; 史论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如《留侯论》; 杂说、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如《日喻》。 罗大经《鹤林玉露》:“《庄子》之文,以无为有; 《战国策》之文,以曲为直。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 为文,横说竖说,唯意所到,俊辩痛快,无复滞碍。”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 东方之既白。”
第三部分以水和月为论题,由感情的抒发到“变”与“不变”的 宇宙人生哲理的畅达,最终“喜而笑”,玩乐山水,这实际是作 者的自我解脱。
重点:主客问答与主题思想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手法。主和客是苏轼心 中的两种声音,看世界的两种眼光,代表作者思想 两个方面。 探计哲理:人生应该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赤壁赋》写黄州夜游赤壁的情景,既流露了政治 失意后所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也表现了放 情山水,与世无争的超脱、旷达。文章始终围绕着 明月、江水之景来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描 写和议论中抒情,达到情、景、理完美和谐的统一。
二、蘇軾的辭賦
继承歐陽修的傳統, 更多的融入了古文的疏 宕萧散之氣,吸收了詩 歌的抒情意味,青出於 藍而勝於藍,成就卓越。 创作了《赤壁赋》和 《后赤壁赋》这样的名 篇。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望美 人兮天一方。” 第一部分从正面讲月夜泛舟之乐,扣舷而歌,重在写景。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第二部分通过客人悲涼的箫声和对历史人物的凭弔,跌入現实 的苦闷之中,抒发人生如寄的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宋初文学
、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
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
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
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从白居易进
步,以杜甫为典范。
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
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
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丰富一些。
4.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5.寇准:晚唐体盟主。
官至宰相,后遭谗贬。
五、西昆体
1.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杨亿、
刘筠、钱惟演。
其酬唱作品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有三类题材:①怀古咏史②咏物③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西昆体诗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关系,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很少抒写诗人的真实情感,缺乏生活气息。
2.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
其诗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多为近体。
(得)西昆体诗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失)但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西昆体诗人在总体上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3.西昆体衰微的原因:其自身的两个致命弱点: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4.评价:尽管西昆体的成就高于白体和晚唐体,但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
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 ;以“九
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
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
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宋末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自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
集,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
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足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4.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
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
乏内在的气韵。
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简答题】
1. 王禹偁的艺术成就: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他把自己的文集题名《小畜集》,就是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其次,王禹偁不满足于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风。
他的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例如他的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音调铿锵,堪称欧、苏散文的先导。
此外,王禹偁的议论文如《待漏院记》 ,叙事文如《唐河店妪传》等,继承了韩、柳 的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
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得:大多师法李商隐,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显示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
失: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外 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往往徒有其表缺乏内在气韵。
2. 西昆体的艺术上特征:
1) 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2) 3) 大量用典
3. 西昆体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