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

合集下载

biscuit

biscuit

成本会计论文摘要: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管理成本、制定价格策略和做出决策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成本会计的重要性,阐述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和核心概念,并讨论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成本会计的优势和限制,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成本会计的效果和效率。

第一部分:引言成本会计是一种为企业计算和管理成本的会计方法。

它通过记录和追踪资源的使用情况,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和制定价格策略。

有效的成本会计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业务进行分析和决策。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成本会计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和核心概念成本会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成本会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

成本会计的核心概念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和平均成本等。

这些核心概念为企业提供了计算和管理成本的基础。

第三部分: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广泛。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成本,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成本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此外,成本会计还可以为企业制定预算和决策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成本会计的优势和限制尽管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成本会计主要关注历史成本,对于变动的市场环境和未来预测的帮助有限。

其次,成本会计可能过度关注内部成本而忽视了外部因素的影响。

此外,由于成本会计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第五部分:成本会计的改进建议为了提高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和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引入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如活动基础成本会计,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活动成本和价值。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的概述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的初衷是认为资产负债表的目的不在于以市场价格表示企业资产的现状,而在于通过资本投入与资产形成的对比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种对比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历史成本原则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有其合理性:(1)历史成本是场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美德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生原则;(2)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法;(3)历史成本数据易于取得,简便易行,并与实现原则相联系;(4)历史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历史成本原则的局限性: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历史成本就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当前决策。

历史成本原则能成为“真理”,这与特定历史成本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在前工业社会,社会进步缓慢,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也十分缓慢。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缓慢性,不但决定了商品的内在价值变化缓慢,而且决定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也是缓慢的。

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商品价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

在这种条件下,历史成本原则自然成为近似科学、合理的最佳计价模式。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1.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2.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全面。

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3. 会计反映方式的不同。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仅需要单账户中对资产实际成本反映方可。然而采用公允价值方法展开计量,由于资产实际成本为摊销对象,故此资产价值和公允价值务必要在会计中反映出来。所以设置双账户具有必须性。即在会计报表中,两个账户分别反映实际成本与公允值之差、资产实际成本。比如,与实际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小时,差额账户和实际成本账户分别为贷方和借方余额;当公允价值大时,两账户均是借方余额;现下会计科目中考量到谨慎性,仅将减值准备账户在资产账户中设置,也可以认定为一种过渡方式,待准确掌握公允价值时,在反映增值的同时还要对资产减值做出反映。例如土地使用权、商业信誉等均可增值。3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应关注以下问题:在金融工具逐步普及以及衍生金融工具进步神速的大环境下,历史成本计量被公允价值计量代替的呼声呈愈来愈高的趋势。不过因为我国处在经济转型阶段,资本市场有效性较弱,采用公允价值评估技术需要的参数具有预估难、获取难的特性,在缺乏客观条件的状况下,大范围采用公允价值非但不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还会导致会计信息丧失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情况产生。笔者觉得,现时期应当选取主历史成本和辅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维持产权秩序的重要计量措施,同时是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信性增强的重要渠道,代表了整个会计计量体系的发展趋势。不过,但从我国企业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现下实行状况的角度着眼,实行不彻底、没有贯彻到位的企业还有很多,这导致实际状况无法统一于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并且无法同国际会计准则标准相一致,企业的变革和完善仍需加强。
1、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有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具有统一性,在我国定义的公允价值为:“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在相互摸底的情况下自愿展开的交换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金额”。即在双方产生交换资产/交易/清偿债务行为时,此公允价值也就是作为历史成本计入账中,在以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不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此时,历史成本也就相当于公允价值了,其次,公允价值的确认也是依赖于相同类别的资产的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价格并未发生巨变,那么历史成本也和公允价值是很接近的。

从新企业会计制度看历史成本会计向现值会计的演进

从新企业会计制度看历史成本会计向现值会计的演进
发 布 了一 份 题 为 《 现 值 为 基 础 的 计 量 : 讨 论 意 见 以 对
由 于 历 史 成 本 会 计 具 有 客 观 性 、 验 证 性 、 于 可 利 资 产 保 管 责 任 的 履 行 等 优 点 ,所 以 长 期 以来 在 财 务 会 计 中 受 到 普 遍 的 推 崇 与 应 用 。 是 , 史 成 本 属 性 但 历 也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局 限 性 和 不 足 ,在 价 格 明 显 变 动 或
可 比性 等 等 。 历 史 成 本 会 计 相 比 , 值 会 计 具 有 可 与 现
以 反 映 企 业 真 实 的 财 务 状 况 ; 可 以 为 经 营 或 投 资 决 策 提 供 相 关 信 息 ;可 以避 免 计 价 上 的 不 一 致 性 等 优
稿 — — 《 会 计 计 量 中 使 用 现 金 流 量 信 息 》, 经 过 广 在
2 f 纪 8 年 代 以 来 ,随 着 知 识 经 济 和 信 息 化 社 o ̄ l 0 会 的 发 展 , 业 商 誉 、 生 金 融 2 具 、 力 资 源 等 软 企 衍 1 2 人
体 资 产 的 确 认 和 计 量 对 历 史 成 本 计 量 属 性 提 出 了 更 为 严 重 的 挑 战 。 9 0 g1 月 , 国 财 务 会 计 准 则 委 员 19  ̄ 2 美
(0 2年 第 6期 ) 会 研究 20 财
维普资讯
需 求
目 , 些 项 目已不能 给 企业 带 来 经 济效 益 , 因 其符 这 但
随 着 我 国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确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不 断 完 善 、 国 有 经 济 的 迅 速 崛 起 , 国 企 业 会 计 信 非 我 息 使 用 者 呈 现 多 元 化 趋 势 。 企 业 会 计 信 息 除 了 要 满 足 政 府 部 门 需 要 外 , 要 满 足 投 资 人 、 权 人 , 及 还 债 以

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核算中一种常见的计量方法,它是根据企业购入资产时所支付的价格或成本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历史成本计量方法认为,资产的价值应该等于企业购入该资产时支付的实际成本,而不考虑资产目前的市场价值或重置成本。

在这种方法下,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资产受到折旧或减值等因素影响时才会进行调整。

一、历史成本计量的特点1. 稳定性: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使得资产的价值相对稳定,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这有利于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更好地把握资产的价值。

2. 直观性:历史成本计量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操作。

企业只需记录资产购入时的实际成本,无需关注复杂的市场价值变动等因素。

3. 可比性: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使得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资产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自身资产状况。

二、历史成本计量的应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在资产计量、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 资产计量: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实际支付的成本记录在账面上,形成资产的历史成本。

这样可以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的原始价值。

2. 折旧计提: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下,企业通常会使用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来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计提依据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预计使用年限进行计算。

3. 减值准备: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时,企业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以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减值准备的计提通常与资产的历史成本直接相关。

三、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尽管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市场价值变动无法反映: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忽视了资产的市场价值变动,可能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较大差异。

2. 信息滞后:由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只关注资产的购入成本,未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信息滞后性较强。

3. 风险因素忽略: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未考虑到资产的风险因素,企业可能无法全面评估资产的风险状况。

四、历史成本计量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财务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也在不断演进。

通货膨胀会计外文资料翻译 (2)

通货膨胀会计外文资料翻译 (2)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题目:Inflation Accounting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通货膨胀会计自从我们开始认识我们周遭的事物, 我们常常从我们的祖父母那里听到关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东西,尤其是黄金和酥油是非常便宜的.那时我们常常想为什么他们的那个时代的东西非常便宜,而我们的这个时代的东西开始变得昂贵. 因此, 这个问题使我们感到困惑.但是现在, 随着我们的知识的增加和认识, 我们已经知道了通货膨胀这中现象, 用一种外行的理解是国家定价的增长或货币的贬值是已知背后的最大的原因.现在出现的问题究竟是不是通货膨胀?在当今世界, 通货膨胀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今天,几乎没有任何国家不受通货膨胀幽灵般的困扰.不同的经济学家用不同的词语定义通货膨胀, Prof.Crowther 定义的通货膨胀是“随着国家币值的下降, 或者是价格的上涨.” Prof.Paul Einzig 说“通货膨胀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总体表现是购买力扩张的原因或者是价格水平增长的影响.”两个定义都强调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最基本的因素不是需求的增加就是供应的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1.影响成本和收益2.影响资产和负债至于通货膨胀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是忧虑的, 肯定的, 两者都将上升. 但是他们的结果是否表现出超常的利润是被公司旧的价格的可用的期初存货的多少和被公司受理的工资的需求的多少决定的.在货币资产和负债中, 一个公司将失去被债权人和取得在真实项目中的被债务人.如果我们说其他的资产如建筑物, 土地和其他证券, 则公司将在货币方面有持有收益,但是在实质情况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价格方面的增长是一方面, 货币币值的下降是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会计及其意义通货膨胀影响产出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形式. 因为财务会计通常是以历史成本为记帐原则, 因此他们不考虑资产和产出价格上涨的影响. 这样的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利润上的虚增, 资产价格的低估以及误导企业的决策.因此, 在以历史成本为记帐原则编制的财务报表通常被证明是历史事实的一种陈述, 并不能反映企业当前的商业价值. 这就剥夺了如管理者, 股东以及债权人等的报表使用者去获取正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的权力.因此,这就导致了对通货膨胀会计的需要. 通货膨胀会计是一个会计制度范围的术语描述, 设计并去纠正当通货膨胀存在时历史成本会计产生的上升的问题.通货膨胀会计的意义是从固有的历史成本会计制度的限制中产生的.以下是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1.历史成本会计不考虑, 因受通货膨胀影响, 从资产的货币价值上升产生的未实现的持有性收益.2.折旧费用的目标是在资产的使用寿命期间摊销其成本, 并在将来为其更换储备. 但是, 他并没有考虑到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结果可能导致折旧费用不足的替换成本.3.根据历史成本会计, 以旧的价格获得的存货实现的收益是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 在通货膨胀期间, 由于持有收益和经营收益的最大化, 可能导致利润上的虚增.4.从历史收益上,不容易去预测未来盈利.通货膨胀会计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年中, 通货膨胀会计已经被作为一种补充运用在英国和美国的财务报表中, 关于在通货膨胀期间调整财务账目的方法已经争论了50多年的时间.早在1900年代初, 美国和英国的会计师就以经讨论过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开始于指标的数据理论和购买力. Irving Fisher 在1911年出版的书《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被Henry W.Sweeney 在1936年出版的关于恒定购买力会计的书中《Stabilized Accounting》作为起源. Sweeney的这一模型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ARS6)报告《the Financial Effects of Price-Level Changes》所应用, 后来又被应用到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 金融标准委员会(美国),会计标准指导委员会(英国). Sweeney主张用涵盖在国民生产总值之上的价格指标.在1979年3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写了恒定美元会计, 当中主张使用消费价格指数为所有的城市消费者(CPI-U)去调整帐目, 因为其可在每月计算一次.在大萧条期间, 一些公司重述他们的财务报表, 以反映通货膨胀. 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 标准制定组织应经鼓励企业用价格水平调整的方法去补充以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 在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时期, 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行ASR190时,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正在审查关于价格水平调整报表的草案, 这需要美国大约1000家最大的公司提供基于替换成本的补充信息.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撤回了草案.然而为了迎合通货膨胀会计的需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推出了世界闻名的会计准则IAS29.通货膨胀会计的方法为了衡量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使用的技术如下:当前购买力法(CPP)根据这一价格变动调整帐目的方法, 在财务报表中所有的项目都被重述在一个固定的货币单位的项目里, 也即一般购买力.为了衡量价格水平的变化, 并用一般物价指数把这一变化纳入到财务报表当中去,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目标很可能是一个晴雨表. 该指数被用于转换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各个项目的价值. 这个方法考虑了账户一般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以及忽略了给定项目价格的实际上升或下降. 在当前的购买力下, 购买力法(CPP)涉及了历史数据的翻新.为了这一目标, 在这一时期的最后时刻, 历史数据被转换成了购买力的价格. 被要求的两个指标数据: 一个显示在期末的一般价格水平上, 另一个反映相同的数据在交易日.这种方法下的利润一段时间内在净资产价值方面上是增长的, 在当前购买力的项目中所有的价格是被估计出来的.现行成本会计(CCA)的方法现行成本会计是对当前购买力法的替代方法. 现行成本会计方法相当于在盈利中现行的收益与被消耗资源的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通过指标数据去衡量. 具体价格发生变化, 如没有任何价格变动的特定资产的价格发生变化. 可以根据这一方法去解决, 资产按照当前的成本估价, 即资产被替换时的成本.通货膨胀会计的局限性虽然通货膨胀会计是一种更实际的做法,并能反映公司真实地财务情况, 但是有些限制不允许它成为一个普及的会计系统. 以下是他的限制:1.价格水平的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2.这个系统使计算变得乏味, 因为有太多的转换和计算.3.该系统没有被税务机关给予优惠.结论: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些人表现出积极,但是大部分人表现的消极, 因为通货膨胀导致了一般购买力的侵蚀.历史成本会计没有考虑帐户中资产价值的变化, 由于通货膨胀影响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价值及所需要的有效的决策信息.通货膨胀会计已经剔除了这个缺陷, 通过根据一般或具体价格水平的方法去调整数据.尽管对财务报表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但是通货膨胀会计由于某些限制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但是随着在这一领域更多的研究和会计软件的开发, 毫无疑问, 调整后的通货膨胀会计就是财务会计的未来.附件2:外文原文Inflation Accounting/Faculty_Column/FC1103/fc1103.htmlSince we started understanding things around us, we all used to listen from our Grandparents about the things and articles especially Gold & Ghee being cheaper in their times.That time we used to think that why the things were cheaper in our Grandparent’ time and why had they started becoming costlier. So this question would keep us puzzled.But now as we have grown in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we have come to know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Inflation which in layman’s language is known as the state of rising pricing or the falling value of maney was the greatest reason behind this.Now emerges the question that what exactly is the Inflation?Inflation is a global phenomenon in present day times. There is hardly any country in the capitalist world today which is not afficted by spectre of inflation.Different economists have defined inflation in different words like Prof.Crowther has defined inflation “as a state in which the value of money is falling, ie, prices are tising.” In the words of Prof.Paul Einzig, “Inflation is that state of disequilibrium in which an expansion of purchasing power tend s to cause or is the effect of an increase of price level.” Both the definition have emphasized on the rising prices of the goods.The basic factors behind the inflation are either the rising demand or the shortening of supply due to any reason.Effect of Inflation on Business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business can be bifurcated into two parts like1.Impact on costs and revenue2.Impact on assets and liabilitiesAs far as impact of inflation on costs and revenues is concerned, definitely both will rise but whether they result into extraordinary profits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at how much opening stock was available at old prices with the company and how much later the demand for increasing wages is entertained by the company.In case of monetary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ccompany will lose of being creditor and gain in case of being debtor in real terms.If we talk about other assets like building, land and other securities, the company will be having holding gains in monetary terms but may have neutral impact in real terms due to the rise in prices on the one hand but fall in value of money on the other.Inflation Accounting and its significanceThe impact of inflation comes in the form of rising prices of output and assets. As the financial accounts are kept on Historical cost basis, so they don’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impact of rise in the prices of assets and output. This may sometimes result into the overstated profits, under priced assets and misleading picture of Business etc.So,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prepared under historical accounting are generally proved to be statements of historical fact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current worth of business. This deprives the users of accounts like management,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etc. to have a right picture of business to make appropriate decisions.Hence, this leads towards the need for Inflation Accounting. Inflation accounting is a term describing a range of accounting systems designed to correct problems arising from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in the presence of inflation.The significance of inflation accounting emerges from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system.Following are the limitations of historical accounting:1.Historical accounts do not consider the unrealized holding gains arising from the rise in themonetary value of the assets due to inflation.2.The objective of charging depreciation is to spread the cost of the asset over its useful life andmake reserve for its replacement in the future. But i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ver the replacement cost which may result into the inadequate charge of depreciation.3.Under historical accounting, inventories acquired at old prices are marched against revenuesexpressed at current prices. In the period of inflation, this may lead to the overstatement of profits due mixing up of holding gains and operating gains.4.Future earnings are not easily projected from historical earnings.History of Inflation AccountingIn the last few years, inflation accounting has been adopted as a supplementary financial stat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is comes 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of debate about methods of adjusting financial accounts for inflation.Accounta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on financial statements since the early 1900s, beginning with index number theory and purchasing power. Irving Fisher’s 1911 book the Purchasing Power Accounting. This model by Sweeney was used by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for their 1936 research study(ARS6) Reporting the Financial Effects of Price-Level Changes, and later used by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 (USA), The Financial Standards Board (USA), an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Steering Committee (UK). Sweeney advocated using a price index that covers everything in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 In March 1979,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wrote Constant Dollar Accounting, which advocated using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or Al Urban Consumers (CPI-U) to adjust accounts because it is calculate every month.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some corporations restated their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reflect inflation. At time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s have encouraged companies to supplement cost-based financial statements with price-level adjusted statements. During a period of high inflation in the 1970s, the FASB was reviewing a draft proposal for price-level adjusted statements when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issued ASR 190, which required approximately 1,000 of the largest US corporations to provide supplemental information based on replacement cost. The FASB withdrew the draft proposal.Still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an Inflation Accounting, the IASB came out with Accounting Standard known as IAS29.Techniques of Inflation Accounting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financial statements, following are the techniques used: Current Purchasing Power (CPP) MethodUnder this method of adjusting accounts to price changes, all item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restated in terms of a constant unit of money ie in terms of general purchasing power. For measuring changes in the price level and incorporating the change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we use General Price Index, which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a barometer meant for the purpose. The index is used to convert the values of various items in the Balance Sheet and Profit and Loss Account. This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hanges in the general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 and ignores the actual rise or fall in the price of the given item. CPP method involves the refurnishing of historical figures at current purchasing power. For this purpose, historical figures are converted into value of purchasing power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Two index numbers are required: one showing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and the other reflecting the same at the date of the transaction.Profit under this method is an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the net asset over a period, all valuations being made in terms of current purchasing power.Current Cost Accounting (CCA) MethodThe Current Cost Accounting i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urrent Purchasing Power Method. The CCA method matches current revenues with the current cost of the resources which are consumed in earning them.Changes in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are measured by Index Numbers. Specific price change occurs if price of a particular asset change without any general price change. Under this method, asset are valued at current cost which is the cost at which asset can be replaced as on a date.While the Current Purchasing Power (CPP) method is known as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approach, the Current Cost Accounting (CCA) method is known as Specific Price Level approach or Replacement Cost Accounting.Limitations of Inflation AccountingThough Inflation Accounting is more practical approach for the true reflection of financial status of the company,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which are not allowing this to be a popular system of accounting. Following are the limitations:1.Change in the price level is a continuous process.2.This system makes the calculations a tedious task because of too many conversions andcalculations.3.This system has not been given preference by tax authorities.ConclusionEvery person on this earth has been affected by Inflation, some positively but most of the people negatively because the Inflation leads to the erosion of general purchasing power. The Inflation spares none and it equally influences the Businesses like the people.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nge in the rise in the value of assets and its impact on Balance Sheet and P&L Account due to inflation and does not reflect the real worth of the business which is very required for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Inflation Accounting has removed this drawback by providing methods for adjusting the figure accounting to General or Specific Price levels.Despite a right method of present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Inflation Accounting is still not widely prevalent due to certain limitations. But with mo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oftware in this fiel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flation adjusted accounting is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摘要】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导致了现代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

修正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变得迫在眉睫,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形势。

新的会计理论框架强调公允价值会计的重要性,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逐渐转变为更符合实际价值的会计方法。

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传统理论修正的必要性也被广泛认可。

未来,会计理论将继续朝着更加全面和适应性强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修正、现代会计理论、局限性、必要性、新的会计理论框架、公允价值会计、不断完善、发展方向、会计理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是会计领域中一种长期以来被广泛采用的会计制度。

这一理论强调的是资产的成本是其购入或生产时的历史成本,而不考虑资产的市场价值或未来潜在收益。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在市场经济中,资产的价值往往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而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无法充分反映这种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并修正这一理论。

许多学者和从业者开始倡导修正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引入新的会计理论框架,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快节奏的市场环境。

通过修正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

在未来,会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关注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及企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2. 正文2.1 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的局限性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是会计界长期以来广泛应用的一种会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按照其购买或者取得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和确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迁,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

期末存货计价有哪些方法

期末存货计价有哪些方法

期末存货计价有哪些⽅法存货期末计价是指企业在会计期末(通常指年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按何种价值列⽰。

存货在期末的计价⽅法⼀般有三种,即成本法、市价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下⾯店铺⼩编来为你详细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量的陈述为: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加以计量。

存货计价中采⽤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有以下原因:⼀是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局限性。

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由于历史成本的可靠性,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受到普遍推崇与应⽤。

但历史成本属性有⼀定的局限性,在价格明显变动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价的报表将失去价值。

⼆是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符合稳健性原则。

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价值,因⽽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在⼀定程度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三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来加以计量。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理论上的不⾜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法是对历史成本计价法的⼀种修正,尽管在存货计价实务中被普遍运⽤,但在西⽅理论界也⽇益受到批评。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法不是以产出价值,也不是以投⼊价值作为计价基础企业持有存货要么为⽣产要么为销售;由于企业持有存货的⽬的不同,在进⾏计价时会有两种不同的计价基础:产出价值基础和投⼊价值基础。

产出价值反映企业在现在或未来出售或处置资产将可获得的预期资⾦,特别是以企业产品的交换价格为依据;投⼊价值则反映企业在经营中为了使⽤⽽获得各项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即投⼊资源的计量。

按照西⽅会计理论中以产出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计价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现⾏市价和清算价值;以投⼊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计价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重置成本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既不是以产出价值,也不是以投⼊价值作为计价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
所谓历史成本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

从15世纪开始使用复式记账以来,企业会计所使用的都是这种会计理论。

在工业经济时期,物价平稳的条件下,使用这种理论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它在客观性、可验证性方面一直具有优越地位。

但随着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会计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理论和运用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局限性
会计基本假设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传统会计理论中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假设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其自身也发生实质性的冲击。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我们对这个假设产生了质疑。

虚拟企业利用网络信息打破时空限制,迅速地结合、分离,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使会计服务的特定对象无从确定。

(2)持续经营假设。

虚拟企业是一个迅速分合的组织形式,其临时性和不稳定性使持续经营成为空想。

即使是一般的企业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随时也会有转产、破产的可能,这种假设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无不令人担忧。

(3)会计分期假设所
进行的本期业务和非本期业务的划分,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即由此导致信息滞后及损益计算的随意性。

主要表现在:①以定期报告形式提供信息资料,会计信息滞后;②分期核算必然带来分期确认收入及费用问题,由于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造成损益计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大。

③货币计量假设是假定币值稳定不变的,在物价稳定时期适用,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它的适用性就大打折扣。

另外,货币计量只提供货币性指标,不能反映非货币性指标,但有时一些非货币指标更有用。

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局限性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历史成本会计下的会计原则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下,其作用和意义背离了使用者的初衷。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一方面由于购买力的变动和物价上涨,使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现值,不能为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另一方面,采用这种原则不能反映资产的未实现的置存收益。

(2)客观性。

传统会计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一旦企业采购员背离公平交易原则,选择有利益关系的供货方,以其形成的历史成本就失去了客观性。

传统会计的客观性是比较狭隘的,它主要指业务有无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忽视了资产价值升值增加的收入或收益。

如果是自制材料、自建工程形成的资产,在确定资产价值时就会包含许多主观因素。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残值等的估算均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3)谨慎性。

会计原则所要求的谨慎性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应保持低调悲观的原则,尽可能估计到损失和费用,对于预计收入一般不考虑。

从会计的历史发展来看,谨慎性原则对于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股东角度出发,要求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会产生误解,由此引起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4)相关性。

相关性是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基本质量保证。

如果信息能证实或能改变信息者的预期,则该信息具有相关性。

如果使用者不能获得信息或获得信息太晚,不能对决策产生影响,信息也就失去了价值。

历史成本会计反映的企业资产价值是过去的,而决策者制定经营或投资决策以现实的未来的会计数据为依据。

因而,历史成本会计不能向企业管理人员、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与制定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

(5)可比性。

可比性与相关性相互作用,提高了信息的有用性。

而可比性必须建立在口径一致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的会计原则和方法。

否则就失去了可性。

历史成本会计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有多种可选择性(比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收入确认等),企业可以任意操纵,使可比性失去了意义。

(6)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一个会计期的收入要和对应的费用配合比较,从而计算出当期的收益。

实际上企业的经济业务及其复杂,有很多类型的费用不可能与收入直接联系,会计上用间接的方法来处理,这种间接处理的结果,使会计的估计成分更大,有损于会计的真实性。

例如新产品研制开发费用就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配比问题。

三、在报表中的总体评价
历史成本会计适用于稳定、简单的经济环境,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下,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报表的有用性大大降低。

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立足于过去的事实与交易,反映未来趋势的信息太少;
(2)—些重要的信息无法反映,比如自创商誉、人力资源等; (3)定期编报,时效性差;
(4)尽管详细的、数字化的表述传递了报表的信息,但许多信息都是依赖主观评价得来的,缺乏主观性。

对于以上的种种局限,会计界一直在作着努力,希望对此能有所改变和突破。

尽管理论上己经有人提出以现时成本作为资产计价的依据,但真正形成主流与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