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课程建发与改革初探
海洋化学专业教育管理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提 问者、 发现者 。只有这 样 ,学 生才会 在 自己的专 业背 [ 4 ]张竞 、侯 宇 . 大学生 自主学 习素质 的培育 [ J ] .中国计 量学院学报,2 0 0 1 ( 1 2 ) :1 卜1 3 ( 作者 单位:合肥 工业 大学机 汽学院 ;安徽 合肥
h e m i s t s h t t p: / / w w w . 1 i v . a c . u k / C h e m i s t r y / L i n k s 域 的影 响生源较 差 ,文献 阅读 是研 究生在 学习和科 学研 C
究 中必须 具备 的基本要 素 ,文献 阅读课 程主 要 以培 养研 h t t p : / / w w W . u t e x a s . e d u / w o r l d / l e c t u r ; 美 国得 克 萨 斯 究 生 的文 献 阅读 能力 为主 旨,从资料 的查 找到相关 文献 大学 化学 网站;h t t p : / / w w w . c h e m i n f o . p k u . c n / ;北京大 的阅读 ,获 取科研 所需 的有 效信息 ,将 知识 、信息 转化 学化 学信 息中心 ;我 校开通 了中英 文数据 库检索 ,查 阅 为研 究 内容,这是 研究 生对文献 资料 阅读 的基本技 能和 国内外 资料 比较容 易。或搜索 各 学校 图书馆 的 国内外 专 技 巧。因此 我们在 海洋化 学专业 课程 中开 设 以 《 海 洋资 业数据 库 ;其 中 中海 海洋 大学、 厦 门大学 、上海海 洋大 源化 学》 课程为 主 的文 献 阅读 研讨课 程教 学模式 , 以提 学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高 学生对 于文献 资料 的查 找、 阅读 、获取 有效信 息、应
化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

化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日新月异,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作为一种基本科学,贯穿于各个领域,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化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展开讨论。
第一步,从基础入手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
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基础课程,如基础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从实践中提高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掌握化学技能,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化学实验,带领他们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魅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为将来的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从教学手段中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改进。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工业界的先进技术和新成果,让学生更接近实际应用,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步,加强实践与实用性的结合如前所述,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现在大学中开设化学专业课程,需要更强调实践教学结合,加强与工业实践对接,让化学知识更贴近现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机会。
总之,化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是推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从基础教育入手,从实践中提高,从教学手段中改进,加强实践与实用性的结合,推动化学教育的卓越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化学教材改革与探索

化学教材改革与探索1. 化学教材改革的理论基础化学教材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理论、认知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智力与认知发展理论等。
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形成了知识结构,学习者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
认知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活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是学习的核心。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提出,教学活动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发展心理学理论指出,学习者的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习者的发展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应该在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智力与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化学教材改革的实践探索为了更好地推进化学教材改革,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比如:一是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化学教材应该贴近实际,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二是提高教材的科学性。
化学教材应该科学、准确,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
三是提高教材的实践性。
化学教材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四是提高教材的创新性。
化学教材应该注重创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能够更好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化学教材改革的实施策略1. 加强教材的编写,实施全新的教材体系,提高教材的质量。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更有能力掌握教材,更好地实施教材改革。
3. 加强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更有能力掌握教材,更好地实施教材改革。
4. 加强教材的宣传,提高教材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教材改革。
浅谈《化学海洋学》理论教学改革

浅谈《化学海洋学》理论教学改革
梁燕茹;袁建斌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35
【摘要】通过近几年来对《化学海洋学》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归纳与总结,提出关于《化学海洋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案的设计、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化学海洋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总页数】2页(PI0046-I0046,I0057)
【作者】梁燕茹;袁建斌
【作者单位】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5
【相关文献】
1.浅谈药物化学理论教学改革 [J], 姜爽;孙晶波;崔龙
2.翻转课堂模式下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改革 [J], 陆群;单连海;方维臻
3.浅谈《化学海洋学实验》教学改革 [J], 鲁栋梁;许玉萍;杨斌;鲁振宇
4.基于调查问卷的制药工程专业天然药物化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 [J], 史磊;毛蓓蓓;何珊;周洪雷
5.海洋气候化学──化学海洋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J], 詹滨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药物化学”教学新体系建设的探讨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0年第23期·101·文章编号:2095-6835(2020)23-0101-02“海洋药物化学”教学新体系建设的探讨*邢莹莹,陆园园,张奉国(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摘要:对中国药科大学海洋药学专业教学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利用学校已有的线上教学平台,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整合传统课堂教学、数字化教学以及信息平台教学等多种模式,建设教学新体系。
“海洋药物化学”教学新体系建设,包含多形态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信息平台化教学体系建设,同时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海洋药物化学;教学新体系;多形态教学;线上教学平台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0.23.040“海洋药物化学”是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科海洋方向本科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囊括海洋药物研发中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分离纯化以及分析和结构鉴定,生物合成技术和手段,已上市的海洋药物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分离纯化和合成的方法以及药理特性、作用机制等。
通过课程教学,要求学习者掌握各类海洋活性产物的结构特点、分析及结构鉴定的方法,掌握海洋活性产物分离纯化纯化的主要技术,熟悉已上市海洋药物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药学特性及作用机制,了解海洋药物发展的现状及前景,为培养能够从事海洋药物研发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门课程已经开设了16年,随着海洋药物的学科发展,也在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同时,海洋药学又是药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各学科都在飞速发展,如何应对新的教育形式,学科新发展来建设海洋药物化学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海洋药物研究人才服务,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浅谈海洋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0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课改论坛海洋环境化学课程主要针对海洋学科高年级本科生,属方向性课程,为海洋化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海洋化学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就学科分类而言,海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及海洋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学习、掌握海洋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化学行为,即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归宿等规律以及研究由污染物质所引起的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
通过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研究生科研阶段、或从事相关海洋环境监测及其它相关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海洋环境化学课程内容繁杂具有大量案例,同时,现有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索然无味。
本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为海洋科学专业同学讲授,大三的学生个性较强,老师讲得不好,就有可能使学生永远丧失对专业的兴趣,甚至于不来听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且目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某种厌学倾向,如果授课内容处理不好或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
因此,在海洋环境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海洋环境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海洋科学专业课的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本人在讲授过程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以下是本人的几点体会,希望能与工作在海洋环境化学教学第一线的同仁共同探讨。
1教学内容的选择海洋环境化学课程内容繁杂具有大量案例,同时,现有教材均为海洋环境化学基础内容,而有些内容、图表、数据过于陈旧。
在学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怎样处理好基础内容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最前沿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好的大问题。
过分注重基础内容的讲授,学生会感到乏味,但如果基础内容注重不够,学生必然掌握不好基础知识。
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及其展望

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及其展望摘要:本文从我国海洋化学发展概况、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的探究以及我国海洋化学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海洋化学发展状况,为了解我国的海化发展提供了素材。
关键词:海洋化学;海洋化学发展;分析方法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随着陆地资源的消耗和匮乏,海洋将成为支撑地球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不可缺的赖以生存环境和资源宝库。
而要开发利用海洋,则离不开海洋化学的发展。
海洋化学学科包括了化学海洋学研究和应用海洋化学应用研究两个分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洋及其与之相关的邻近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组成、分布、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化学资源利用技术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中国的海洋化学发展尽管历史可追朔到千年前,但系统发展是近五十年的事情。
海洋化学在我国经过50余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理论上,支撑了我国化学海洋学学科的基础体系,促进了海洋科学乃至地球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技术研发上,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矿物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化学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和关键领域,在解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海洋化学发展概况我国国内海洋化学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方面是化学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主要分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是当今国际地学的国际前沿。
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上,我国有着重要进展,其主要标志是2004 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这本专著的研究涉及中国近海主要典型海域的陆架生态系、河口生态系和珊瑚礁生态系,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侧重。
渤海主要研究沉积物中氮、磷、硅的迁移、转化特征,黄、东海侧重研究海水中碳、氧同位素的分布变化,生态环境演变和碳源汇的研究,而南海的北部特别是珠江口外研究其生态环境,南沙珊瑚礁生态系则主要研究沉降颗粒物中生源要素与非生源要素的循环过程。
海洋类高校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

目前 高 等 教 育 已 经 进 入 了 大 众 化 阶 培 养 综 合 能 力【 3 】 。 上 海 海 洋 大学 的化 学 实验
段, 学 生的个性 、 知识基础 、 职 业 规 划 和 人 课 程 同 样 也 面 临 类 似 的 问 题 , 在 教学 过 程 中我 们 感 到 目前 的 教 学 内 容 没 有 突 出 海洋 国内高校大 多沿用传 统的、 单 一 的 培 养 模 特 色 , 没有唤 起学生 的海 洋 专业 意识 。 因 式, 试 图把 所 有学 生 培 养成科 学 家 或者 工 程 此 , 为 了从 根 本上 提 高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质量 ,
用化学 实验技 术的能 力。 在 这 样 的 课 程 体 也 有 利 干 今 后 的 进一 步 深 造 和 实 际 工作 需 系下, 学 生 一 旦 进 入 实验 室 , 就 会 受 到 一 种 要 , 在 不 同 类 型的 工 作 岗位 上 为 我 国海 洋 强烈的暗 示 , 即现 在 学 习化 学 实 验 的 目的 事 业 贡 献 力 量 。 因此 , 贯彻 “ 以人为本” 的教 是 将 来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手 段 获 取 海 洋 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 理 念 , 改 革 人 才培 养 机 制 , 在 化 学 实验 教 源、 保护海 洋环境 、 培 育水生生物 、 研 发 功 学 中进 行 分 类 分 层次 育 人 势 在 必 行 。
群包括 基础化 学实 验( 无 机 及 分 析 化 学 实
学实验等 课程 。 本 文 以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化 学 实验课程体 系为例 , 结 合 笔者 自身 的教 学 实践 , 对 海 洋 类 高 校 化 学 实 验 课 程 的 建 设 与 改革 进 行 了思 考 与 分 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化学课程建发与改革初探
摘要: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思维和理论手段,尝试解决发生在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问题能力。
该文阐述了我校《海洋化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与改革建议。
关键词:海洋化学课程建设改革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海洋化学属于专业基础课,每学年承担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
根据专业特点对本课程的要求,开课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40时学时,实验课24学时,实验室总面积160m2。
1 课程简介
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海水及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问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化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向,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定律及其分析手段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思维和理论手段尝试解决发生在海洋环境中的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
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具有自己明确的研究目标,同时在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各个海洋学科间也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密切配合的课程[1]。
为了提高《海洋化学》教学质量,该课程组在具体调查相关海洋院校海洋化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研究了现代发展与《海洋化学》提出的新任务,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特色以及海洋科学专业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和提高,在课程上,必备了教学课程的硬件与软件,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 课程建设
2.1 教学大纲的编写
《海洋化学》教学大纲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专业特点和具体实情。
大纲的基本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基本规律,符合现实,难度适中,切实可行。
从学生的实际看,我们面对的是大学二年级海洋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对于海洋科学和化学理论及实验知识了解有限,仅仅局限于大学一年级对《海洋科学导论》的学习,还没有学习任何大学化学的知识。
而本课程有自己的特点,又具有实践性,因此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讲解。
学生在学习完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科学导论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贯彻以理论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海洋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化学中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水的化学组成、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主要生源要素的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海水中的溶解气体、海水中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海水中的悬浮颗粒、海洋中的同位素地球化和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同时通过实验课,具体包括以下实验:海水密度、pH与Eh的测定,海水中氯离子的测定,海水中总铬的测定,海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海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和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测定,学习分析处理海洋化学问题的原理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严肃、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达到能查阅一般海洋化学书刊和文献,根据需要会选择分析方法和正确表达分析结果,初步具备解决海洋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2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实施,良好的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内容的必要条件。
这主要体现在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之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完整全面和精心安排的《海洋化学》和《海洋化学实验》来完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内容的讲授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条理清楚,做到深入浅出,注意因材施教,培养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板书、课件、上课提问、预留查阅文献作业等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及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教师、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
理解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真正做到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实验课从课时上加以保证,目前实验课24学时,占总学时的37.5%,突出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课充分利用学院目前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尽量让学生有机会操作大型先进仪器,这些仪器反映了现代海洋化学分析手段的现代化程度,对增长学生的见识大有裨益。
2.3 教材建设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2009年由厦门大学陈敏编著,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海洋学》。
这本教材知识全面,结构合理,适合海洋学院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同时参考2004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正斌等著的《海洋化学》,二者相互补充。
海洋化学实验教材一直使用与理论课相结合的、自编的《海洋化学实验》。
我们注意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实验课与理论课等教学环节的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使教学改革的效果落到实处而不致流于形式。
2.4 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必要关键步骤,课程组注意资料的搜集与积累。
现已经完成教学必须的详实的教学资料,包括理论课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案及讲义、实验教案及讲义、
指导书及参考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及试卷分析、听课记录、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员职责等。
3 课程改革
根据《海洋化学》的发展趋势,现行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实验的比重、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等,应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考虑到我院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和内容、实验教学环节上。
3.1 教学体系及内容改革
参照旧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实际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
原海洋化学的教学大纲中,理论讲课为48学时,实验为32学时,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其教学计划为理论讲课减至40学时,实验减至24学时,理论课和实验时数分别减少了17%和25%。
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课讲不完、实验做不完,出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问题,需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与后续专业课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选炼授课内容,将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列为自学内容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将一些偏理科的纯理论性的内容列为讲座和班级讨论的方式。
3.2 实验教学改革
海洋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紧
密结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撰写报告等训练步骤,可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2]。
我们在精选内容时,尽量选择那些能体现海洋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基础实验理论和技能的实验,通过有限学时的教学,使学生在实验室接触较多的反应类型和操作技术,尽量使学生多接触新的仪器、新操作。
通过正规接触海洋化学实验,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通过近年来课程建设,《海洋化学》课程在科研、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
但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不断努力,促使《海洋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建设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阎菊,王修林,张龙军.建设海洋化学基地专业,促进海洋科学事业发展[J].海岸工程,2003,22(3):81-86.
[2]孙伟,胡孔诚,王宇靖,等.海洋化学综合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8,103(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