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湿地的保护)

合集下载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2.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 加以保护?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 一,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被誉为“地球之肾”。三江平原的开发,由于 过度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的原始生 态遭到破坏。林地和沼泽减少了一半多,使东 北虎、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没有了踪迹,关 东三宝之一的野山参也已罕见。因为林地和沼 泽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水资源地,所以林地 和沼泽的减少还导致旱涝灾害频繁。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
东北湿地 蒙新干旱、 半干旱湿 地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长江中下 游湿地
云贵高原 湿地
沿海湿地
空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三江平原从湿地变成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会 产生什么影响?
根据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来看,过度 地开荒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 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 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 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 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 乡,曾肥沃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 危险。
湿地: 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 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 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 的海域地带。
湿地的环境效益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 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 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 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湿地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二是减 缓径流和蓄洪防旱,三是固定二氧化碳和 调节区域气候,四是降解且开发得比较完,生产力 力高,宜农荒地大,开发潜力大。
人均耕地面积较大。
3、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 条件?为什么? 水分条件 需要排水 原因:此地地势地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 地下水位较高,夏秋多雨,且排水不 畅。 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农作 物无法正常生长。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1999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 “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 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 环境。同时,2002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 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所以保护湿地是关键。
包括湖泊、沼泽、河口三 湿地: 角洲、泛滥平原、沿海滩涂、 红树林等
“地球之肾”
与森林、海洋并称三大生态系统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中国最大的湿地——三江平原(沼 泽湿地)

沼 泽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白洋淀
海南红树林湿地
滩 涂
湿地概述
1、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特点
湿地的美称
“资源的宝库”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鸟类的乐园”
“地球之肾”
?洋湿润气流
?洋湿润气流
A
降水量逐渐减少
B C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特征?
这里形成大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
思考?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怎么办?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发出向“北大荒” 进军的号令。从此,沉睡在三江平原、松 嫩平原和完达山山麓的千里沃野召唤着一 批又一批英雄的拓荒群体。 1947年开始,一批批人民解放军官兵带着征 战风尘开进荒原,雪亮的铧犁翻开千古的沉寂, 黑土上升起了军垦的红旗。在解放济南战役中活 捉王耀武的英雄群体农建二师8万名官兵挥师北 上,出密山、越宝清、奔铁力、拓绥滨,创办了 三大农场;王震将军带着当年开发南泥湾的战将, 率十多万转复官兵成建制地布点开荒。踏着英雄 的足迹,数十万大专院校毕业生、地方干部、城市 知识青年等,同样投身“北大荒”的开发。

必修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必修3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回答3~5题。
农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北方干旱季节加长
B.
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影响: 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析简述其成因。
• 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
• 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珍稀动植物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图现2中在② 我.现③国两停地止在湿了地对我广三布江国,平请原分的停析开简发止述,其切了成实因保。护对了湿三地。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增为国加什酸 么雨停家的止次开对数发“北三大荒江” D.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1 • 水环境受到污染破坏;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增加酸雨的次数
D.
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 气候恶化,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黑土退化; 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
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 探究:P38思考
3.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 “退田还湖”?
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田的危害 • 湖泊不断淤积,湖泊面积减少; • 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水患(洪涝)增加; • 土地生产潜力下降;
3 • 生物多样性减少。 退田还湖的原因 • 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水的发生; • 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 •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2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件

2.2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课件

二、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 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过度地开荒也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 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 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
评价反思
一、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湿地?
1.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洞庭湖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洞庭湖
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萎缩的洞庭湖
面积6000平方公里
长期围垦 泥沙淤积
面积2625平方公里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护:
河 流
澜 沧 江
湖 泊
云南元阳梯田
二、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 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分析问题
一、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江平原—曾称为“北大 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一)“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 经纬度:45°N-48°N, 130°E-135°E 位于东北平原的东北部
第三讲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 开发“北大荒”
提出问题
1. 能够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 能够说出三江平原从“北大荒” —“北大仓”—“北大荒”
知识扩展
一、关于湿地
1.含义: 陆、水过渡带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3.作用 调节功能 生态效益
调 节 气 涵 养 水 调 洪 蓄 美 化 环 降 解 污 染 保 护 生 物 多 样
1.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有哪些?
(1)土地肥沃;

2.3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2.3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
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当年肥
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沙石地,长
着低矮的小麦。。。
(摘自《重返黑土地》
资料1:三江平原某县1994年7月的一次洪水就有8万亩 耕地被淹没,20多个村屯被整体冲毁。
“当时,我们这里连续下大暴雨。13号这天,我眼 看着白晃晃的水忽然从房前的大沟涌过来直奔我家,眨 眼间水就从门、窗户冲进来淹没了炕沿,逼得我们只好 搬家。”当地农民闫永刚说起当年发大水的情景仍心有 余悸。
三江平原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 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 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业(尤 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的地貌,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 质,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 的河流,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 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 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 的沼泽分布区。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 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关注的是我国三江平原所 存在沼泽湿地退化问题,通过分析相关资料了解沼泽湿 地被破坏后带来的危害并分析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简讯一则
1998年中国政府决定尽快停止开发“北大 荒”,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2000年10月,国务 院正式签发《停止开发“北大荒”》的指令!
思考:看了这样一条简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提出问题
主要问题: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为何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一、背景介绍"北大荒"教案是我国农村经济开放初期一项重要的实践探索。

1974年,由北京大学实施农村的一个农村综合试验站被成为"北大荒试验场",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模式,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诞生的早期,"北大荒"教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教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和经验。

二、停止开发的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原本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北大荒"教案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失去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2.实践效果不理想:"北大荒"教案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显现。

比如,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企业化程度和农民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及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教案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停止开发的必要性。

3.社会、经济转型:我国经济正面临深刻的转型,实施新的农村措施和政策迫在眉睫。

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为新的农村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停止开发的影响1.效益降低: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能会导致原本由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这将对相关地区和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释放: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后,原本用于该教案的资源将有可能被重新配置,用于其他核心农业项目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率。

3.探索新路径: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可以促使农村者去寻找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农村发展,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2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2

尚未开发的广袤荒原 全区可开垦的荒地超过600万公顷,占全国宜农 荒地总面积的1/5。本区荒地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 省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 江冲积而形成的低平原,面积 10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面 积最大的沼泽区。三江平原处 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 冷而漫长;地势低平,土质黏 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夏秋多雨,排水不畅。在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 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面积 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 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地13 0多万公顷。
1958年百万青年开赴北大荒
丰 收 的 北 大 仓
“ ”
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 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 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1)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2)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 耕作 (3)土壤肥沃。
2.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 条件?为什么? 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 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 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 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降低水位、提高地温促进有 机质分解,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 平整土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 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 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 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 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 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 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 “鸟类的乐园”。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很广,总面积在6500万 公顷以上。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 原到高山,都有湿地的分布。千百年来,广阔的 湿地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湿地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预习案阅读教材37-38页,完成下列问题。

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1.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分布?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其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列举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探究案探究一:(2015•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是全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接纳赣江等河流来水,同时与长江相连,连接处有时湖水注入长江,有时江水倒灌至鄱阳湖。

临湖低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人口密度大,大多数聚落修筑了防洪堤坝以防止湖水淹没,也扩大了耕地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3 资料分析: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 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洞庭湖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湿地 类型
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 (2)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河湖:河湖密布,水产养殖发达。
萎缩的洞庭湖
湿地 类型
面积6000平 长期围垦
1.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 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资料3 资料分析:
1.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 什么影响?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资料1: 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水面积达50
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个。目前因水位下 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 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 大型的湖泊正在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 乡泽国已成历史。
气候异常,干旱
资料3 资料分析: 1.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1.三江平原成为良田后,可能导致降水减少、水 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质变差、生物灭绝等生态 环境问题。
资料3 资料分析: 2.怎么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 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 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 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 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 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 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 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 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北大荒的农业区位条件
地形 平原面积广
自然 气候 降水丰富
农 因素: 土壤 肥沃的黑土

水源 水分。因为三江平原人沼文泽因广素布,过多

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农作物无法
位 因 素
劳动力正常人生长均。耕地多
社会经 济因素: 市场
市场广阔
技术、机械 工业基础雄厚
国家政策
交通
便利
资料2 资料分析:1.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位于中 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 安岭,东达乌苏里江, 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 湖,于黑龙江、松花江、 乌苏里江汇流处
环境特点
• 地势低平 • 土质黏重 • 河网密布,地下水位高,排水
不畅。
•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冬季寒冷而漫长,处于中
温带,降水多集中在夏秋
季。
资料1 资料分析: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布?
湿地减少
北大荒开垦后的影响
资料2: 三江平原某县1994年7月的一次洪水就有8万亩耕地被
淹没,20多个村屯被整体冲毁。 “当时,我们这里连续下大暴雨。13号这天,我眼看着
白晃晃的水忽然从房前的大沟涌过来直奔我家,眨眼间水就 从门、窗户冲进来淹没了炕沿,逼得我们只好搬家。”当地 农民闫永刚说起当年发大水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方公里
泥沙淤积
面积2625平 方公里
资料3 资料分析: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 最初,人口增加,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 湖泊也是湿地之一,具有涵蓄水源、调节径流的作
用。 • “围湖造田”使湖泊不断淤积,湖面缩小,蓄洪防
旱的功能大大减弱,使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增 加。 • 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 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 水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 化。
如何保护湿地
• 1.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 2.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泥沙淤积; • 3.防治水污染;
湿地
• 4.保护野生动植物、禁类型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 然保护区;
• 5.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 • 6. 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小结
人类与环境互相依存不能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树立可持 续发展理念。培养人地协调观。
由于湿地是 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 带,因此它同时兼具 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 植物资源,它对于保 护物种、维持生物多 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 生态价值。
湿地的生态特点 (2)系统的生态脆弱性
湿地水文、土壤、 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 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 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 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 化,特别是水文。
植被破坏,改变地形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资料4: 曾肥得流油的土地因水土流失和严重沙化而日益贫瘠。
黑土层由七八十厘米厚变成二三十厘米,颜色也开始变黄。 黑土区表层每年流失达0.5至1厘米,地力明显下降,全省每 年因此减产粮食达25亿公斤。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连仁为此惊呼: 黑土区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 50年黑土层将流失殆尽,“北大仓”将名存实亡!
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北大荒的回归
我国在1992年加入《关于特 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 公约》,并依法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 理,严禁盲目围垦。我国三江平原是 国内最大的、最有保护价值的湿地之 一,因此国家与1998年决定停止开发 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资料3 资料分析: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洪涝
北大荒开垦后的影响
资料3: 杜蒙县程地房子村因生态环境恶化而被迫整体迁移。村
民们在泪水中离开了曾经水美鱼肥的家园,这个有着70年历 史的程氏村落,被肆虐的风沙无情地吞没了。失去了植被的 庇护,风蚀、水刷使原本平整的黑土地变得千沟万壑。
明水县繁荣乡民富村,有一条宽足有50米的大侵蚀沟横 在村头,一眼望不到头。当地村民说,几年前,这条沟一步 就能跨过去,想不到这么快就被冲刷成了这样。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必修三第二单元 问题探究
1 “北大荒”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 规模的开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 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 建立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生态特点 (3)生产力高效性。
湿地 生态系统同其 它任何生态系 统相比,生产 力较高。
湿地的生态特点
(4)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易变性是湿地生态 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 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 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 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 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 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夏雨集中,且多 暴雨;
纬度高,气温低, 蒸发微弱;
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
土质黏重,且有 冻土层,地表水 不易下渗。
2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北大荒到北大仓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 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到1956年, 北大荒的开发初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 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的时期。数万解放 军复员官兵进行北大荒,谱写了北大荒开 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者们 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 艰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 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美 丽富饶的“北大仓”。这是改造自然的奇 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如今的“北 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还出产 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湿地
湿地: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 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 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 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 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
滩涂
红树林
河流 澜沧江
湖泊
稻田
池塘
湿地类型
湿地 类型
河流、湖泊、
浅海、滩涂、 自然
沼泽等
湿地
稻田、水库、
人工 池塘等
湿地
湿地的生态特点 (1)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态特点
(5)效益的综合性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 具有基本生态效益。湿地还具 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湿 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资源, 以及所特有的鹤类等大型水禽 和其特有的旅游价值。
湿地的效益
调节功能 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调洪蓄水
美 化湿地环 境 降 解类污型染 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之肾 鸟类天堂 生命摇篮
黑土流失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资料5: 50年间,三江平原沼泽面积从536万公顷
减少到113万公顷,锐减了79%。原始生态平衡遭 到破坏,多种珍稀水禽和鸟类被迫迁徙他乡。
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资料6: 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50年代最大降水
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来降水量逐年减少。据气象部门 资料,近年来,降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180mm,比其它地区 多减少100mm,年递减率是松嫩平原的两倍,夏季平均气候 比20年前高2℃左右。1970年—1990年的20年间与1949年— 1969年的20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39.5个百分点。
1.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 具有的优势;土壤肥沃;耕 地面积广大;地广人稀,粮 食商品率高;耕地集中连片,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 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因为三 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过多 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农
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3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资料3 资料分析: 1.湿地具有哪些生 态环境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