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 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 (℃): 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 42℃,每一小格是 0.1℃。

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分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分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3. 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秒(s );常用:小时(h )、分(min ),1h = 60min ,1min = 60s 。

4. 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 古代用日晷、沙漏等计时,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石英钟、铯原子钟等。

5.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看清它的零刻线在哪。

是否磨损,它的量程,最小分度值多少。

最小刻度越小,准确度越高,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最小刻度决定。

使用时: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刻度尺放正,应与被测物边平行,刻度尺刻线贴近被测物。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数时,除写出最小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读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记录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叫误差。

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可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不同错误,错误是不应发生的,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方法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以直量曲(替代法)、以多测少(累积法)、几何法(辅助工具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方位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方位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方位理解第一章力和运动
1.1 力的概念
{content}
1.2 重力与摩擦力
{content}
1.3 简单机械
{content}
1.4 杠杆原理
{content}
第二章声音与光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content}
2.2 声音的特征{content}
2.3 光的传播与反射{content}
2.4 透镜与成像{content}
第三章热量与能源
3.1 热量的概念
{content}
3.2 热量传递
{content}
3.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content}
3.4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content}
第四章电与磁
4.1 静电现象
{content}
4.2 电流与电路{content}
4.3 磁现象与电磁感应{content}
4.4 电能与磁能的转化{content}
第五章现代通信技术5.1 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content}
5.2 移动通信
{content}
5.3 互联网技术
{content}
5.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content}
第六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6.1 机械能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ontent}
6.2 声光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content}
6.3 电与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ontent}
6.4 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ontent}
附录
{content}。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主要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单元力学1. 机械运动: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力的作用:讲解了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3. 重力:阐述了地球引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

4. 弹力与摩擦力:描述了弹性形变、弹力的产生和大小、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5. 浮力:介绍了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 第二单元热学1. 温度与热量:讲解了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2. 热膨胀:描述了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热膨胀的规律。

3. 物态变化:介绍了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

4. 内能与能的转化:阐述了内能的概念、能量守恒原理以及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化。

# 第三单元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的概念。

2. 声音的特性:介绍了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影响因素。

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描述了回声、共振、吸音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4. 声音的利用:探讨了声音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 第四单元光学1. 光的传播: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 平面镜和曲面镜:讲解了镜子的成像原理、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

3. 透镜:描述了透镜的分类、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4. 光的色散:阐述了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的现象、光谱的组成。

5. 光的干涉和衍射:介绍了光的波动性质、干涉和衍射的基本现象。

# 第五单元电学1. 静电现象:讲解了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

2.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基本组成、欧姆定律。

202X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202X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202X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共包含以下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关系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4.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和压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分解3. 摩擦力和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4. 浮力和浮力的原理5. 弹力和胡克定律第三章机械能及其转化1. 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 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4.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第四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和光的概念2.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3.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4. 折射和折射定律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第五章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 电路图的符号和构成元素3. 电阻和电阻的计量单位4.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5.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第六章电能与电功1. 电能和电能转化的原理2. 电阻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功率的计算3. 家庭常用电器的功率和电费计算4. 安全用电和电击的危害第七章磁与电的相互作用1. 磁铁和磁场的概念2. 电流和电磁铁的原理3. 线圈的磁场以及磁场的方向4. 磁场对电流和磁铁的作用力第八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物质的宏观性质2. 四种常见的物质状态和相变现象3.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4. 锻造、烧结和电镀等有关物质的加工和改善性能的方法第九章高科技与人类生活1. 光学仪器和光学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2. 电学仪器和电学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通信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关系4.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以上为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3页/共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