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轻轻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轻轻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幼儿园语言领域课程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轻轻地》。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幼儿学会用“轻轻地”来描述动作,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听懂并能够复述故事内容,理解“轻轻地”的意思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听懂并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学会用“轻轻地”来描述动作。
难点:让幼儿能够将“轻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小动物手偶学具:画纸、彩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手偶表演,引入故事情节,引起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轻轻地”的描述,让幼儿学会用“轻轻地”来描述动作。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用“轻轻地”来描述动作,其他幼儿观察并给予掌声鼓励。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轻轻地”来描述动作。
5. 创作展示(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用“轻轻地”来描述一个动作,并画出来。
6. 作品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分享,其他幼儿和学习老师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轻轻地》板书内容:1. 故事情节2. “轻轻地”的描述3. 日常生活中运用“轻轻地”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表演故事《轻轻地》。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轻轻地”来描述一个动作,并拍照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创作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了用“轻轻地”来描述动作。
但在课后反思中发现,部分幼儿对“轻轻地”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继续开展类似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轻轻地”来描述动作,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

《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模仿,掌握“轻轻地”这一副词的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轻轻地”进行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轻轻地》语言活动指导手册。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教室。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卡片、实物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轻轻地”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轻轻地”的用法和意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演示: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动作表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轻轻地”的表达效果。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轻轻地”进行描述和表达。
5. 应用: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轻轻地”。
四、活动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轻轻地”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轻轻地”,观察其语言习惯的养成情况。
五、活动延伸:1. 开展“轻轻地”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进行“轻轻地”口语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副词进行交流的能力。
3. 组织“轻轻地”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轻轻地》语言活动课件。
2. 教学视频:有关“轻轻地”用法的实例视频。
3. 作业素材:相关练习题和活动手册。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教学课件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轻轻地”的用法。
2. 讲解:详细讲解“轻轻地”的词义、用法和搭配。
3. 演示:通过实物演示或动作表演,让学生感受“轻轻地”的表达效果。
4. 练习: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轻轻地”的用法。
5. 应用: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轻轻地”。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轻轻地”。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任务型教学: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轻轻地”。
《轻轻地》教案及课后反思

《轻轻地》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轻轻地”这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轻轻地”描述动作。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轻轻地”描述自己的动作。
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能够用“轻轻地”描述他人的动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注周围的环境和朋友。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轻轻地”这个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培养学生能够用“轻轻地”描述动作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轻轻地”描述不同场景下的动作。
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用“轻轻地”描述他人的动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轻轻地”这个词语。
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用“轻轻地”描述动作。
3.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轻轻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出“轻轻地”这个词语。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轻轻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2 new word presentation:介绍“轻轻地”这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轻轻地”。
4.3 Practice: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用“轻轻地”描述动作。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描述动作,增强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4 Consolidation:让学生运用“轻轻地”编写小故事或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课后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5.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

《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轻轻地”这个词的含义,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书《轻轻地》,轻柔的音乐CD,小动物玩具等。
2. 活动场地:宽敞的教室,设有故事角。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放松身心。
2. 故事导入(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故事书《轻轻地》,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的图片,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生动讲述故事,让幼儿理解“轻轻地”这个词在故事中的含义。
3.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轻轻地”这个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小兔子轻轻地走路,小鸟轻轻地飞翔等。
4. 创意表达(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轻轻地”这个词的理解。
例如,幼儿可以画出轻轻地走路的小动物,或者制作一个轻轻地飞翔的小鸟。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让幼儿巩固对“轻轻地”这个词的理解。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家里找到一个场景,用“轻轻地”这个词进行描述,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轻轻地”主题区域,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自由参观、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轻轻地”这个词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在实践活动、创意表达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轻轻地”这个词的情况,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六、活动准备(续):3. 教学道具:准备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小道具,如小兔子的耳朵、小鸟的翅膀等,以便在角色扮演时使用。
小班语言活动《轻轻地》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轻轻地》教案一、活动目标:1.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轻轻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动作轻柔,关心他人。
3. 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轻轻地》2. 角色头饰:小兔、小猫、小狗等3. 轻音乐背景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轻音乐,引导幼儿放松身心,进入活动氛围。
2. 讲故事:教师讲述故事《轻轻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们的轻柔动作。
3. 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谈论故事中“轻轻地”的意义,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4. 角色扮演:教师分发角色头饰,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轻柔动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轻柔、关心他人。
四、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轻轻地”相关主题墙饰,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轻柔。
3. 区域活动:教师在角色区设置“小动物医院”,引导幼儿扮演医生,关心照顾小动物,实践轻柔动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轻轻地”概念的理解。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表现的评价,了解活动延伸效果。
3. 教师对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
六、活动重点与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轻轻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轻柔的动作和语言。
2. 活动难点: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能够自然地运用“轻轻地”的语言和动作。
七、活动步骤:1. 教师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并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2. 教师讲述故事《轻轻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动物们的轻柔动作和语言。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轻轻地”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4. 教师分发角色头饰,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轻柔动作和语言。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相互之间用“轻轻地”的语言和动作交流。
《轻轻地》教案精选六篇

《轻轻地》教案《轻轻地》教案「篇一」内容简析:课文写的是妈妈和“我”起床了,看到睡得正香的爸爸,我们轻轻地穿衣、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短短的几句话,把家庭的温馨、亲人的关怀这一感人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从小就要学会关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课文一共有六自然段。
第一、二段写妈妈起床轻轻地做事。
第三段写“我”知道爸爸回来晚,睡得正香。
第四、五段写我起床轻轻地做事。
第六段写“我”和妈妈轻轻地笑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
本课教学设计着力引导儿童在朗读课文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认“轻、起、很、路、知、道、晚、工、作、才、回、正”十二个字,会写“工、才、门、正、回”五个字。
3、懂得不打扰别人休息是有礼貌的表现,要爱爸爸、妈妈。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五个会写字。
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亲情。
教具准备: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
1、谈话,揭示课文。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
2、小声跟老师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3、指名读,想想课文用得最多的词是什么?4、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读?找出带有这个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找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6、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7、说一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三、朗读体验。
1、自由读,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把你的情感读出来。
2、一边读一边想:“轻轻地”该怎样读更好,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边读一边体味。
3、再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记上你想向同学或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如:妈妈为什么轻轻地?“我”为什么轻轻地?“我”和妈妈为什么轻轻地笑了?4、小组合作学习,交换你的读书感受。
5、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轻轻地》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轻轻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发音“轻轻地”,并理解其意义。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发音“轻轻地”,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小动物玩偶、录音机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小猫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引导幼儿注意小猫的动作,启发幼儿模仿小猫轻轻地走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轻轻地”的发音和意义,让幼儿模仿发音。
通过出示卡片和玩偶,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使用“轻轻地”。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情境,如: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关门、轻轻地说话等,让幼儿用“轻轻地”造句。
4. 小组活动(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情境进行表演,其他组员观察并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轻轻地2. 板书内容:发音:qīng qīng de意义:轻声说话、轻轻走路等例句:我轻轻地走路,不吵醒小猫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用“轻轻地”造三个句子。
2. 答案示例:我轻轻地关门,不吵醒弟弟。
小狗轻轻地咬我的手,不疼。
妈妈轻轻地给我讲故事,我很开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轻轻地”的发音和意义。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醒家长共同培养幼儿轻声说话的习惯。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轻轻地”手抄报、情景剧表演等,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发音“轻轻地”,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

《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体验“轻轻地”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轻柔动作的意识。
3. 引导幼儿学会用“轻轻地”表达自己的行为。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轻轻地》2. 幼儿用书:《轻轻地》3. 动作卡片4. 音乐:《轻轻地》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轻轻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2. 讲述故事: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理解“轻轻地”的重要性。
3. 讨论:引导幼儿谈论故事中角色为什么要轻轻地做事,以及轻轻地做事的好处。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轻轻地做事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实践轻轻地做事。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轻轻地”角,让幼儿在角落里实践轻柔动作。
3. 区域活动:设置“轻轻地”主题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轻轻地做事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轻轻地”概念的理解。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实践轻轻地做事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3. 幼儿自评:让幼儿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生活中实践轻轻地做事的情况。
六、活动资源1. 故事视频:《轻轻地》2. 角色扮演道具3. 轻柔音乐曲目4. 幼儿绘画材料5. 家长通讯录七、活动步骤1. 播放故事视频《轻轻地》,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轻轻地行为。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轻轻地行为。
3. 音乐活动:播放轻柔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轻轻地舞蹈。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绘画表达自己对轻轻地行为的理解。
5. 家长联系:通过通讯录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轻轻地行为表现。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视频的内容健康、适宜,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2. 在角色扮演环节,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道具,避免意外伤害。
3. 音乐活动的节奏要适中,便于幼儿跟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
引导语:语言教学工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有关《轻轻地》语言活动教案要怎么设计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文章,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学习并乐意朗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学会用轻松舒缓的语调朗诵儿歌。
3、萌发爱护草地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一幅,小兔、小狗指偶教具各一个。
2、《轻轻地》课件。
3、音乐《小猫小猫,你别吵》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小猫小猫,你别吵》进教室
二、看图讲述
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
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背景环境,鼓励幼儿完整的表述,如:我看到了XX?
三、观看多媒体,情景猜想
师提:“你们喜欢到草地上玩吗?(喜欢)
今天有两只小动物也想到草地上来玩,注意看看谁来了?(小兔),小兔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的),请幼儿模仿。
幼儿观看多媒体情景播放,猜猜:它是怎么跳到草地上的?是重重地跳还是轻轻地跳?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小兔小兔轻轻跳”。
师幼一起学习。
看看,谁也来了,(汪汪汪,小狗),小狗是怎么走路的?(跑的),幼儿观看多媒体播放,猜猜:小狗又是怎样跑到草地上的?是快快的跑还是慢慢的跑?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狗小狗慢慢跑”。
师幼学习第一、二句儿歌“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
为什么小兔要轻轻跳,小狗要慢慢跑呢?(它们怕踩疼小青草),引出第三.四句儿歌。
注意听听,它们来到草地上说什么?播放多媒体录音“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我们一起学说。
四、学习儿歌
1、师完整的朗诵儿歌《轻轻地》
完后提问: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刚才老师是用什么声音念小兔子跳和小狗跑的?(轻轻的、缓慢的声音),念到它们说话的时候是用坚定的语气来念的。
2、师边表演指偶边带领幼儿一起用轻轻的、缓慢的语调念儿歌的第一、二句,用坚定的语气念第三、四句。
(提醒幼儿语气的变化)
3、拍手跟着节奏念儿歌。
4、师幼运用肢体动作朗诵儿歌。
鼓励幼儿伸出自己的两只手,模仿小兔子和小狗的两只耳朵,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完整地表演儿歌,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教师用眼神和体态语言暗示幼儿控制语速和声音高低。
五、启发幼儿思考,萌发爱护小草的情感
1、小兔是怎么跳的?小狗又是怎么跑的呢?
2、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的花草呢?
我们要爱护周围的花草树木,不能随便踩踏草地。
4、我们平时做哪些事情还要轻轻地呢?
我们要轻轻地走路,轻轻地搬椅子……
六、结束
音乐《小猫小猫,你别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