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肺火的穴位有哪些
敲肺经能去火吗

敲肺经能去火吗文章目录*一、敲肺经能去火吗*二、吃什么水果能去火*三、吃什么蔬菜能去火敲肺经能去火吗1、敲肺经能去火吗敲肺经的作用有:治气虚乏力:如果总感觉气不够使,且吸不上气,还常常疲软无力,可以点揉太渊穴。
太渊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可以提升中气,保持身体的长久活力,还可以使用肺的呼吸机能加强,改善肺的通气量,降低气道阻力。
治咽痛、痰积:当身体受到风邪侵犯,出现咽痛、痰积、喘息等症状时,指压按摩肺经中的鱼际穴能获得改善。
鱼际是肺经的荥穴,荥穴的主要功能在输导经脉及脏腑间水份的平衡状态。
所以说敲肺经能在一定程度去火。
2、肺经有哪些穴位肺经指手太阴肺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阴经之一,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
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本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3、怎么敲打肺经秋主燥主肺,因此天天敲打按摩肺经是首选。
每天凌晨3点—5点是肺经运行时期,此时肺经气血旺盛,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不愿打搅睡眠,可将敲打肺经作为早起晨练第一课。
敲打肺经时,从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积较小,从手腕到拇指内侧,建议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以使穴位足够受力。
吃什么水果能去火1、香蕉大多数人认为败火吃香蕉是最好的,其实不然,中医认为香蕉性味甘寒微涩、无毒,它具有很好的清胃凉血、清热止渴、降压利尿、润肠通便等作用。
对于经常会口渴、便秘等阴虚肠燥或血热气滞者比较适合。
如果脾胃素虚、阳气不足的人吃香蕉反而会适得其反,使虚火更旺,因此大家在食用水果的时候千万要小心。
2、西瓜西瓜是败火的宠物,素有“吃上两块瓜,药物不用抓”的说法,其除烦止渴、养心安神作用颇大,但对脾胃虚寒、寒积冷痛、便溏尿清的人却不宜食用。
3、荸荠荸荠味甘性寒,具有清肺胃之热,化痰消积之功能,可明目退翳,治痔疮,大便下血。
预防流脑,高血压,可辅助治疗慢性咳嗽、吐浓痰。
按哪个穴位清热解毒

按哪个穴位清热解毒穴位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十分明确的穴位,有些穴位甚至可以清热解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清热解毒穴位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清热解毒穴位人体有三大穴位是消炎穴:照海位于足部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商丘位于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丘墟位于足外踝骨的前缘。
经常按按这三个穴位可以有效的消除人体大部分炎症。
热穴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热病高热、脏腑郁热、痛肿疮毒等各种里热证。
根据清热作用的不同特点,清热穴又可分为:清心热穴——小海、曲泽,清肺热穴——尺泽、鱼际,清肝胆热穴——阳陵泉、太冲,清胃肠热穴——曲池、合谷、内庭,清三焦热穴——外关、支沟、清热解毒穴——耳尖、八邪、八风(此三穴宜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清心热穴用于治疗胸痛、咽痛、咳喘、痰黄等,清肝胆热穴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偏头痛、胁痛、目赤肿痛、口苦咽干等,清胃肠热穴用于治疗胃痛、呕吐、便秘、牙痛、口渴等,清三焦热穴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肩背痛、便秘等,清热解毒穴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肢端肿痛麻木、面赤颊肿、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疮疖痈疽等。
温溜穴,别名逆注,池头,是手阳明经之郄穴。
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
“温溜”穴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
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
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
温溜穴有清热理气的功效,主肠鸣腹痛、伤寒逆臆、寒热头痛、风逆肢痛、嬉笑狂言等症。
【找准穴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取穴。
【保健功效】(1 )五官科系统疾病:口腔炎,舌炎,腮腺炎。
(2)其他: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下腹壁肌肉痉挛,前臂疼痛。
肺火按摩什么穴位

肺火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肺火按摩什么穴位*二、肺火的辨证施治*三、肺火的临床表现与预防肺火按摩什么穴位1、肺火按摩什么穴位---鱼际穴去肺火的穴位是鱼际穴或者尺泽,鱼际就是我们的大拇指侧的大鱼际中,贴近大拇指骨,尺泽在肺经的肘关节处,内侧肘横纹处。
将两手的鱼际对搓,搓10余次时,感到鱼际开始发热,持续2分钟左右即可。
提示:通过按摩鱼际穴,可起到泻热宣肺、散瘀润肤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肺热引起的感冒、咳嗽、气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等症。
2、肺火按摩什么穴位---迎香穴做法:用食指指尖按住迎香穴,微微用力,向左右方向来回推动,连续推动1分钟。
提示: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属大肠经,而大肠与肺互为表里,所以通过按摩迎香穴能够迅速消除肺热,缓解肺热引起的感冒、鼻塞、流鼻涕等症。
3、去肺火的其它方法呼吸咳嗽洗肺法:通过深呼吸和自动咳嗽,协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增强免疫力。
可选择空气新鲜的当地,重复进行吸气呼气,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别的天天自动咳嗽几下,也是活跃的保护性反射动作,能有用清洗肺部。
刮痧:对肺经(位于前臂外侧部位)进行刮拭,能够去除肺火。
食疗:川贝炖梨水材料:雪梨一个、川贝末6克。
做法:雪梨洗净,横断切开,去核后放入川贝末,然后将两半拼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水适量,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
功效: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
在秋季若因气候过度干燥,继而出现口渴、便秘、干咳等;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黄等症状,可多食梨。
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
肺火的辨证施治1、肺实热证证候发热,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痰或腥臭脓痰、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宣肺。
主方轻症可用桑菊饮加减、重症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2、肺阴虚证证候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艾灸哪些穴位可以去火

艾灸哪些穴位可以去火养生网导读:在生活中许多人吃了油炸的食物,睡眠不好,工作压力大等缘由都会引起上火,然后消失口腔炎症、牙龈肿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上火可以用艾灸找准对应穴位来去火。
那么,上火艾灸哪些穴位可以去火?艾灸哪些穴位可以去火中医认为上火分为肝火、心火、肺火、胃火、肾火五种,假如知道是哪个器官上火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会更好!1、心火症状表现:假如舌尖红,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做恶梦、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心火?大陵穴: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此穴位于腕掌纹中点,在掌长肌腱和腕掌屈肌腱之间。
艾灸大陵穴可以起到清热泻火、消退口臭、缓解痛苦、宁心安神等功效。
2、肝火症状表现: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肝火?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的经气和肝之精气汇聚最深的地方。
艾灸太冲穴能缓解肝气上亢所引起的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等。
3、肺火症状表现: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干咽干痛苦、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简单伤风,一伤风就会消失高热、咳嗽、痰黄稠而粘等症状。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肺火?大鱼际穴:此穴为肺经营穴,主治肺经热感热邪,治咽喉肿痛、咳嗽、咽干以及失音等热病。
4、胃火症状表现: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牙龈出血等、想喝凉水、简单饿、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把红色掩盖了)就是胃火的表现。
《校注医醇剩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口臭。
”艾灸什么穴位可以祛胃火?内庭穴: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是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之一,艾灸内庭穴能有效去除胃火。
5、肾火症状表现:舌红少苔,腰酸膝软、发脱齿摇、口干、耳鸣,有时睡眠不好等,可能是肾阴不足。
去火的穴位,去火最快有效的方法

去火的穴位,去火最快有效的方法
冬天到了,皮肤容易干燥而且还易上火,一旦上火了就比较容易烦躁。
其实上火也有些偏方可以处理,那就是按摩穴位来帮助了。
那么,去火的穴位有哪些呢?
1、太冲穴——去肝火
准确位置:在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快速取穴:足背,沿第1、第2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感觉到有一凹陷处即是太冲穴。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2、内庭穴——去胃火
准确位置: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足背第2、第3趾之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3、合谷穴——去肺火
准确位置:足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快速取穴:轻握拳,拇、食指指尖轻触,另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去火的其他小妙招
喉干嗓哑:多喝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吃梨。
口长水泡: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
嘴唇干裂:多喝黄瓜猕猴桃汁。
头发干枯:多吃蜜枣核桃羹。
去火的食谱
1、肝火
去火食方:川贝母冰糖梨汁、枸杞菊花茶。
2、胃火
去火食方:鲜萝卜汁、绿豆粥。
3、肺火
去火食方:猪肝枸杞菜、罗汉果猪肺汤。
降火气常按5大穴

降火气常按5大穴作者:褚桂香来源:《中老年健康》2018年第02期一般人很难判断自己火气大的来源,除了经专业中医师诊断确认之外,方建喨中医师提供5个常见清热的通用穴位,虽然未必能直接对症按压,但夏季每天按摩也能达到保健养生、清热去火的效果。
只是,需特别留意的是,孕妇的体质特殊,千万不可自行乱按,有火气大、热症等症状,还是应找医师诊断和调理较妥当。
1.合谷穴位于手部大拇指和食指交会之虎口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经常按压可清热消火、疏通气血、散风邪。
2.列缺穴位于手部前臂桡侧缘,桡骨突起之腕横纹上1.5寸之凹陷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有宣肺理气、通经活络、清热降火之效,可改善头晕和头项部症状。
3.三阴交穴位于脚踝内侧上3寸,在胫骨后凹陷处,属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处,故名叁阴交穴,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4.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属于足太阴脾经,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5.曲池穴手肘弯曲时,肘横纹桡侧端的凹陷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具有轻微退热的作用。
去火的方法1.心火表现嘴苦,舌尖有红点,一般脾胃也不好。
灭火方法:莲子心煮粥。
2.肝火表现嘴有苦味,眼睛有眼屎,视力模糊,飞蚊症,血压上升,两肋胀痛等。
灭火方法:可以吃枸杞菊花水,大便干结的,要加草决明20-25g(要炒干不要炒焦,茶碗里捻末)。
3.脾火表现嘴甜而粘,舌苔很厚,中有黄苔,大便先干后软,人乏力。
灭火方法:用山药煮粥吃。
4.肺火表现脸有疖子,嘴有辣味。
灭火方法:用大枣和沙参煮水喝。
降火按什么穴位

降火按什么穴位去火的穴位1、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大鱼际赤白肉际处。
中医认为,鱼际穴可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陈代谢,还可预防感冒,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咽炎等。
每天不时掐揉此穴3分钟即可。
2、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间,即虎口处。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对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均有疗效。
按摩此穴可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
此穴取穴方便,不时按揉即可。
但需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孕妇忌按此穴。
3、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此穴有清热之效,于每日阳气最盛之时,即下午1—3点,按揉两侧穴位2分钟即可,重在每日坚持。
若配合谷、外关等穴可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4、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涕、鼻病、牙痛、感冒等。
用拇指指间关节按压此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天2—3次,可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
5、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足趾根部间,赤白肉际处。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谓热症、上火的克星。
如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泛酸等不适时,可多按内庭穴,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6、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足趾间缝隙的上方凹陷处。
由于其属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可缓解肝火旺盛引发的上火症状,如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等。
经常按摩此穴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之效。
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足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推揉3分钟即可。
预防“上火”的6种方法:1、随时补充水分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
即使常待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cc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
“上火”时也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
如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董氏奇穴泄肺热治疗咽喉止咳奇效

董氏奇穴泄肺热治疗咽喉止咳奇效【大间穴】穴位:手掌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肝分支神经。
取穴:掌面向上,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是穴。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清泻心火、泻肺热、利咽喉。
主治:心内膜炎、心悸、心脏性喘息、疝气、扁桃体腺炎、腹胀气、三叉神经痛、小儿气喘、疳积、肠炎。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入针一—四分。
直刺一分为心脏分支神经,直刺二—四分为肝及大小肠神经。
或以三棱针放血。
针感:局部胀痛麻电感。
应用:取对侧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说明:大间、小间、外间等都是肺气管在掌诊上的反应点,如穴上有反应点时,针之必效,此穴入心经穴位较浅。
因此,浅刺即得,又此穴亦可治气喘,但效果较定喘穴及双喘穴为差,又董公说明只可单手取穴但临床经验,双手取穴不忌。
配穴:(一)气喘本穴可配人士、地士、人士穴,有效。
(二)扁桃体腺炎可先于少商、商阳放血,再取本穴。
【小间穴】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之二分半处。
大间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掌面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大间穴直上二分半是穴。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宣肺止咳、清肿止痛。
主治:吐黄痰、支气管喘息、胸闷、心悸、膝盖痛、疝气特效、小肠胀气、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儿气喘、疳积、肠炎。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或以三棱针扎出血,效果与上间穴同。
针感:局部酸痛微胀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经验:依据临床经验,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为治疗疝气之特效穴。
在疝气一二○名患者治列中,完全痊愈九十八人,减轻者十七人,无效五人。
治疗急慢性肠炎亦有特效。
说明:有疝气之病人如在董氏独特掌诊上气管及男性生殖器之诊断部分上,如有出现青筋之色时,这时取用上列部分上有关穴位时,对治疗疝气之效果非常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去肺火的穴位有哪些
导语:去肺火的穴位是有很多种的,只是大家在平时没有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已,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知道哪些穴位对于我们去肺
去肺火的穴位是有很多种的,只是大家在平时没有多去了解一下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已,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知道哪些穴位对于我们去肺火是有帮助的。
一般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按摩迎香穴以及太冲穴等穴位,这样穴位都是可以调节肺火的,希望肺火高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去胃火的穴位是内庭。
它在人的三脚趾和二脚趾相连接的交叉处,按压时偏向二脚趾方向。
一般都会很刺痛,或者再沿着两脚趾的韧带中间往上一点会找到陷谷穴,一并按去胃火效果更好,一般按几分钟就会缓解痛感。
去心火的穴位是心经上的少府和少海,少府在人的手掌智力线和小手指以及无名指缝隙延长线的交叉处,少海在肘关节内缘突后下端,也在无名指缝隙延长线上。
按压5分钟就好了。
去肝火的穴位是肝经的太冲和行间。
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的交叉处是行间,往上延伸到韧带交叉深处就是太冲。
由太冲向行间方向掐压3到5分钟,立刻见效。
去肺火的穴位是鱼际穴或者尺泽,鱼际就是我们的大拇指侧的大鱼际中,贴近大拇指骨,尺泽在肺经的肘关节处,内侧肘横纹处。
按摩迎香穴
【做法】用示指指尖按住迎香穴,微微用力,向左右方向来回推动,连续推动1分钟。
【温馨提示】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属大肠经,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