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专升本第一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升本考试题库作业

广西大学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业题库2020年10月一.单选题(共23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正确答案: C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 D3“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种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自由观B、机械唯物主义自由观C、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由观D、资产阶级自由观正确答案: C4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片面的认识称之为()。
A、理性认识B、表面认识C、感性认识D、真理正确答案: C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C、大资产阶级D、中产阶级正确答案: B6强调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从哲学的角度上看是( )。
A、看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B、承认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C、量变是质变的准备D、肯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正确答案: A7“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 )。
A、唯物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形而上学D、唯心论正确答案: C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D、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正确答案: B9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做好理论准备的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定律D、进化论正确答案: A10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近代以前的哲学的基础问题B、欧洲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 C1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 )。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纲要求考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第一、"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第二、"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基本知识";第三、"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等基本原理;第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要原理。
①为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范畴的科学含义。
为了把握哲学史上矛盾斗争的全局,理清复杂的哲学思想发展和斗争的基本线索。
②必须重点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并以此为基本线索和理论指导,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它不仅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而且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性变革。
通过对这一变革的理解,全面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社会作用和本质特征等重要内容,从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要很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富有革命精神的部分,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一、选择题1.哲学是(B)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2.世界观是(C)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理论和经验论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D)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C.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6.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C)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绝对主义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8.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C)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D.真理的本性问题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C)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D )A.地质学和胚胎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C.机械力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C)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群众路线B.为人民服务C.对立统一规律D.实事求是D1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1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B.逻辑和历史的统一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群众学习17.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D)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C )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D.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1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2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B )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C )A.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C.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D.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题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的历史必然性? 3.简述哲学具体科学的关系(简答)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命性和科学性的统⼀(简答) 5.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6.试述邓⼩平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论述) 7.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简答) 8.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简答) 9.如何理解运动和静⽌的联系?(简答) 10.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简答) 11.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2.试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主义⼀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论述) 13.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14.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简答) 15.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为什么说对⽴统⼀规律是辩证法的核⼼? 17.简述⽭盾的同⼀性和⽃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8.如何理解“⽭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巨⼤ 19.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论述) 20.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简答) 2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简答) 22.简述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简答) 23.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简答) 2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5.简述阶级⽃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简答) 26.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简答)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简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般规律的科学。
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命性的⾼度统⼀。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指导⼈民群众改造⾃然和社会的⽃争。
马克思主义的⼀般原理必须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群众的⾏动纳和路线,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使⾃⼰不断向前发展。
2020年函授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第1题:哲学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第2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第3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第4题: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第5题:科学证明,人脑是A. 思维的源泉B. 思维的产物C. 思维的器官D. 思维的对象第6题: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第7题: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第8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 不可知论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第9题: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第10题: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 昼夜交替B. 寒来暑往C. 磨擦生热D. 电闪雷鸣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第11题: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题一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题一.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复习题一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反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指导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广大群众的行动纳和路线,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又在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掼,它公开申明要在全世界为最终彻底推翻一切剥削制度,争取人类的完全解放作论证。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革命的本性,又是与严格的科学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它既是革命的理论,又是科学的世界观。
既代表历史上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根本要求,也代表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美好愿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与科学性是浑然结合在一起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革命性必须靠科学性来保证和贯彻,二者不可缺一。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深刻的必然性,其中主要是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19世纪30至多0年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3)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正确答案:C解析: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A解析: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正确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正确答案: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俄国,所以在俄国率先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作业

B、運動是客觀の,靜止是主觀の
C、運動是重要の,靜止是次要の
D、運動是永恒の,無條件の,靜止是暫時の,有條件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11.作為哲學範疇の物質是指()。
A、客觀存在の物體
B、各種具體物質形態、結構和層性
C、一切自然現象
D、客觀實在性
答題: A. B. C. D.
C、為了認識科學之科學
D、使人們一勞永逸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A
3.方法論是()。
A、關於方法の理論體系
B、一種方法
C、方法和理論の對立統一
D、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の根本方法。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4.哲學の基本問題是()。
A、世界觀和方法論の關系問題
B、物質和運動の關系問題
C、真理和謬誤の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の關系問題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D
5.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の標准在於是否承認()。
A、世界是普遍聯系の
B、世界是運動、變化、發展の
C、世界是物質の
D、世界是統一の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6.火是萬物本原の觀點是屬於()。
A、唯心主義の觀點
參考答案:D
12.世界の統一性在於()。
A、它の矛盾性
B、它の可知性
C、它の物質性
D、它の存在性
答題: A. B. C. D.
參考答案:C
13.意識の本質是()。
A、人腦分泌の一種物質
B、客觀事物
C、一種特殊の物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D.时间和空间相对性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A.客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A.基本动力B.最终动力C.直接动力D.唯一动力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分]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分]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A.理论性B.阶级性C.逻辑性D.实践性[1分]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分]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社论的观点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分]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概念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D.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B.先进思想的传播C.英雄人物的组织D.人口数量的增多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 (共20 小题,60 分)
1. 时间、空间是
A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B .人们经验规定的东西
C .人类感性的直观形式
D .独立于物质的客观存在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2. 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 .信息的传播过程
B .信息的产生过程
C .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D .信息的刺激过程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3. 下列说法属于不可能性的是
A .水中捞月
B .海底捞针
C .月中探宝
D .延年益寿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4. 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 .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 .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 .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 .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5. 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A .政治制度演变史
B .阶级斗争发展史
C .宗教信仰变迁史
D .生产劳动发展史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6. 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是
A .自然
B .劳动
C .社会
D .人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国家政治权力
B .天才人物的创造力
C .社会生产力
D .阶级斗争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
A .它是生产力中的最重要的独立的要素
B .它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C .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D .它是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9. 当生产关系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阻挠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后果是
A .使革命不再成为现实
B .使腐朽的生产关系能够继续长期存在下去
C .使生产力的停滞成为永久的事实
D .形成全面的社会危机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10.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11.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 .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获得多方面的自由
D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12. 人民群众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民群众是居民中的多数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3.0
13.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B
分数:3 得分:.0
14.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进步,取决于
A .它是否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是否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它同自己的经济基础是否符合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0
15. 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三个代表"思想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16. 表象
A .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 .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
D .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学生答案: B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0
17.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
A .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科学技术
学生答案: C
正确答案: C
分数:3 得分:3.0
1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
A .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B .人类自身生产各种条件的总和
C .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0
19. 辩证的同一是
A .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 .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 .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D .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学生答案: A
正确答案: A
分数:3 得分:3.0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B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C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学生答案: D
正确答案: D
分数:3 得分:3.0
二. 多选. (共10 小题,40 分)
21. 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 .形式逻辑
B .哲学
C .数学
D .语言学
E .法学
学生答案: B E
正确答案: B, E
分数:4 得分:4.0
22.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
A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 .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
C .决定着社会政治结构
D .决定着社会意识结构
E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学生答案: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分数:4 得分:4.0
2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
A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学生答案: B D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分数:4 得分:.0
24.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 .真理和谬误并没有任何界限
B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
C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D .任何真理都带有不确定性
E .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学生答案: C D
正确答案: C, D
分数:4 得分:4.0
25.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A .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C .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个方面的总和
D .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总和
E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总和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26. "三角形之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是
A .普遍真理
B .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
C .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
D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E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的真理
学生答案: A D E
正确答案: A, D, E
分数:4 得分:4.0
27.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社会风俗习惯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28.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
A .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意识形式
B .最集中最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C .社会意识诸形态的核心
D .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
E .阶级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
学生答案: B C E
正确答案: B, C, E
分数:4 得分:4.0
29. 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
A .都正面地反映社会存在
B .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C .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D .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E .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
学生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 C, D
分数:4 得分:4.0
30. 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A .政治上层建筑
B .观念上层建筑
C .自然科学
D .社会心理
E .社会意识形式
学生答案: A B
正确答案: A, B
分数:4 得分:4.0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