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怎么运用对比 谈岳阳楼记的对比手法
课文解读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课文解读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它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楼的形貌、历史背景以及人物情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岳阳楼记进行解读。
首先,岳阳楼记中运用了比喻手法。
比如文章开头的“黄州孟夏,其景亦乐”,将夏日景色与“旷远绵长,辽洋无际”的托福考场相类比,形象地描绘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而后,“登临闻道,非假也”暗示着岳阳楼作为一座名楼在传世之际的非凡场面。
其次,岳阳楼记也运用了夸张手法。
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夸张了岳阳楼所在的山水之美及庙宇之众多。
此外,文章中还有“黄州…蛟螭之会”,夸张描绘了黄州地区的水质生态,使得读者对岳阳楼的环境有更加生动的印象。
此外,岳阳楼记还采用了描写手法。
通过对岳阳楼的详细描绘,如“四面洪流,四八境内皆洪洞也”,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楼周围的河流水势和景色。
而在描写上层楼时,作者用“才半舍人,何足道哉”的句子,生动地表达出楼的高耸。
另外,岳阳楼记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文章中将岳阳楼与建康城进行对比,再现了岳阳楼作为一座山川胜景与建康城作为一座城市胜景的对比。
同时,通过对南朝孤楼的反思,与黄州的景色并立,从而达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省思。
此外,岳阳楼记还使用了排比手法。
比如“视之不见其首而见其脚”,将人们对岳阳楼的景色的观感一一列举出来,使描写更加细腻。
再如“建筑者所以在风涛激荡心胆摇撼间,虽欲稍备琼象之妆束,必不能得也”,通过排比句,强调了楼的伟大与壮丽。
总之,岳阳楼记以其卓越的修辞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
通过比喻、夸张、描写、对比和排比等手法,范仲淹将岳阳楼的美景、历史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
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景色、历史沧桑与人生意义的独特咀嚼与感悟。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XXX的《变色龙》,写警官XXX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XXX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XXX《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XXX夫妇对于XXX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XXX和少年XXX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XXX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XXX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XXX的头发、XXX表的叙写,为后文写XXX夫妇决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岳阳楼记手法

岳阳楼记手法概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在岳阳楼游览的经历和感受。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岳阳楼的描写,更是展现了范仲淹深沉的文学才华和卓越的描写能力。
岳阳楼记手法则是指范仲淹在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叙述手法生动描写范仲淹采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文字再现出岳阳楼的美景。
他运用形容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岳阳楼之中,亲身感受到楼台之美、江水之宽、云雾之细等景象。
例如文章开头,范仲淹用“登攀”、“寥廓”、“云雾浮动”等词语将岳阳楼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叙事技巧范仲淹将自己登楼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他采用回溯的叙事技巧,先描述自己登楼时的情景,然后回忆起过去在岳阳楼的经历,最后再回到现实,展现对岳阳楼的感慨。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范仲淹将自己与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对比手法范仲淹在文章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岳阳楼与其他名胜古迹进行对比。
他将游览岳阳楼比作游览其他名胜,不同于其他名胜的是,岳阳楼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岳阳楼的独特之处,感受到岳阳楼所代表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情感表达怀古抒怀范仲淹在文章中频繁运用怀古的手法,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景仰之情。
他用“当年”、“故事”等词语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和悲壮,通过对曾经的兴盛和沧桑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历史的深情厚意。
抒发感慨范仲淹在文章中抒发了自己对江山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他直言不讳地表达出对时光的无奈和对江山的深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命运的思考。
这种感慨既来自于他对岳阳楼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的热爱,也是对自己身处历史中的无奈的反思。
总结通过对岳阳楼记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技巧和手法,使得文章内容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引人入胜。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而另一篇与之相关的著名文章则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这两篇文章在创作背景、文学风格、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对比。
1. 创作背景对比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背景是他在邓州做知州时,为了劝勉朋友滕子京不要因为被贬而自暴自弃,也不要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丧失信心,同时也要鼓励他振作精神,为百姓多做些好事。
而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则是由于他在滁州任太守时,面对北宋王朝的积弱积贫局面,感到无可奈何,只能寄情山水,排解内心苦闷。
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截然不同,前者是为了劝勉朋友,后者则是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
2. 文学风格对比《岳阳楼记》的文学风格庄重典雅,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文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旨,表现出作者范仲淹的政治家胸怀和远大抱负。
而《醉翁亭记》则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文章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主题,表现出作者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两篇文章在文学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庄重典雅,后者清新自然。
3. 主题思想对比《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是“忧国忧民”,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名言。
而《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则是“寄情山水”,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两篇文章在主题思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忧国忧民,后者寄情山水。
4. 人物形象对比《岳阳楼记》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滕子京和范仲淹本人。
滕子京是一个有抱负、有才能、却又遭受贬谪的人物形象,他的不幸遭遇和消极情绪被范仲淹劝勉和激励,表现出一个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物形象。
而《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形象则主要是欧阳修自己。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各有特点,前者表现出一个有抱负、有才能、有担当的人物形象,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物形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岳阳楼记》对比鲜明 抒情言志

对比鲜明抒情言志
——《岳阳楼记》中的对比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而写的。
文章通过“迁客骚人”分别在阴天和晴天站在岳阳楼上所见景色之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一、景的对比
例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例句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这两句分别描写了“迁客骚人”于阴天和晴天站在岳阳楼上所见之景。
描写阴天之景用语雄浑浓郁,描写晴天之景用词清丽明快。
然而,这里的景物描写并非仅仅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了引出下文由观赏这些景色而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二、情的对比
例句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例句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两种心情,一悲一喜,泾渭分明。
其原因就在于“迁客骚人”的以己悲、以己乐。
这些抒情为下文写作者的政治抱负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志的对比
例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例句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既隐含了作者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处世态度的否定,又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是文章的重心和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宽广博大的胸怀,寄寓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全文表面上写景,但实际上是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
后人评价此文时说:“记为游览而作,却推出如许大道理,只缘公自写其志耳”,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岳阳楼记语言句式赏析

岳阳楼记语言句式赏析《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一。
范仲淹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妙的句式,使得整篇文章既富有诗意又富有韵律感。
下面我们就来对《岳阳楼记》的语言句式进行赏析。
首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句。
比如开篇的“先天地一角,以观物之盛;后天地一角,以观物之疏。
”这两句话中,“先天地”和“后天地”、“观物之盛”和“观物之疏”都是对仗的句式,使得整个句子既有对比又有呼应,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顺口。
另外还有“江天一色,无纤尘”、“南北山头,野马踏碎”等句子都是对仗句,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
比如“三吴都会,此地之会;五湖都澡,此地之澡。
”这两句话中,“三吴都会”和“此地之会”、“五湖都澡”和“此地之澡”都是排比句,使得整个句子显得雄浑有力,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另外还有“风烟俱净,天光云影共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句子也都是排比句,使得整篇文章显得雄浑有力。
此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
比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风烟滚滚,人物熙熙”等句子都是比喻句,使得整篇文章显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还有“江天一色,无纤尘;南北山头,野马踏碎”等句子也都是比喻句,使得整个句子显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句。
比如“风烟俱净,天光云影共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句子都是夸张句,使得整篇文章显得雄浑有力,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另外还有“三吴都会,此地之会;五湖都澡,此地之澡”等句子也都是夸张句,使得整个句子显得雄浑有力,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总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妙的句式,使得整篇文章既富有诗意又富有韵律感。
通过对仗句、排比句、比喻句和夸张句的运用,范仲淹成功地营造出了一幅壮丽的江山画卷,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壮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对比阅读(9篇)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岳阳楼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文言文对比阅读1.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 注释- 谪(zhé):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到了。
-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通“俱”,全,皆。
-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
- 胜状:胜景,好景色。
- 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际。
-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 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
- 大观:雄伟景象。
-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极,尽。
-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怎么运用对比谈岳阳楼记的对比手法
一、写景色,一阴一晴。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站在岳阳楼上,所看到的壮观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景色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人眼中看到的是阴云密布,暮霭沉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这浩淼的洞庭湖呈现的,全是一派萧条的景象。
有的人眼中看到的却正好相反,白天是阳光明媚,夜晚有月光皎洁。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多么美丽的洞庭湖,多么美好的时光。
这都是普通人眼中所看到的景色,阴晴不定,时好时坏,让读者感叹唏嘘。
二、写心情,一悲一喜。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由心生,什么样的心情,往往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放学路上,看到柳条。
心情悲伤,就会感到柳条是垂头丧气的;心情快乐,就会感到柳条也在随风飘舞。
同样,迁客骚人也是如此。
看,有的人一时受挫,人生失意,心情悲伤。
“登斯楼也,则有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依然,洞庭湖依然,只是来这里的人心情低落,无限感伤罢了。
再看,有的人一时风光,人生得意,心情愉悦。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迎风而立,举杯畅饮,让人感到无比的喜悦。
过往的荣辱都忘了,眼前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迁客骚人这一悲一喜的心情,也牵动读者的心情。
难道我们不能主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吗?
三、写人物,先忧后乐。
原来,生活中还有一种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可以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他们就是作者所向往的“古仁人”。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忧”和“乐”。
首先,他们会忧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也就是说,在朝廷里做官的时候,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里做官的时候,就为国君担忧。
他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作者最后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他们总是在天下人都快乐之后才快乐!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追随的人。
“微斯人,吾谁与归?”作者感慨,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至此,作者的旨意立显无疑。
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一阴一晴的景色,与一悲一喜的心情,都不是作者想要的。
而古仁人那先忧后乐的思想,却正是作者想要的。
整篇文章,处处对比,层层推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劝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