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最新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欣赏书面语言能力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
A.表达能力
B.想象能力
C.理解能力
D.感知能力
3.清朝末年随着学堂的兴办,逐步替代“三、百、千、千”识字课本的是()
A.蒙学课本
B.识字课本
C.教科书
D.韵语课本
4.中年级作文训练的形式是写()
A.句子
B.词语
C.篇章
D.片段
5.识字教学重点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和()
D.所思
E.所感
27.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全面性是指()
A.内容要全面
B.手段要全面
C.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D.标准要全面
E.收集信息要全面
28.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主要包括()
A.语言基本功
B.朗读基本功
C.气质
D.板书基本功
E.教态
29.作文能力主要包括()
A.语文能力
B.思想修养
C.生活体验
D.知识积累
E.最新国文教科书
19.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识字形式有()
A.集中识字
B.随课文分散识字
C.汉字注音识字
D.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E.韵语识字
20.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
A.正确的写字姿势
B.正确的执笔方法
C.爱惜写字用具
D.认真的写字态度
E.使用毛笔写字
21.阅读技能是指()
A.理解
B.朗读
C.默读
D.复述
A.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维
B.使学生会合理的想象
C.使学生学会全面仔细地观察
D.使学生学会全面认真的思考
14.阅读能力测评的最主要内容是()
A.读后能理解
B.阅读的速度

10月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科)冲刺模拟试卷(四)答案

10月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科)冲刺模拟试卷(四)答案

XX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科)冲刺模拟试卷(四)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C2.A3.A4.C5.A6.B7.C8.D9.B 10.C11.D 12.A 13.D14.A 15.A 16.A 17.A 18.B 19.B 20.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ABCDE 22.BC 23.BC 24.ABD 25.ABCDE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26.却:拒绝;内:通“纳”27.几:近28.其:表期望、命令的语气;乃:你的29.冀:希望30.艳羡:非常羡慕31.亟:屡次32.会:适逢33.辞服:说了屈服的话34.乘:登35.霾:同“埋”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A.中心论点是:写文章要抓住主旨,切中要害。

B.比拟法中的类比法。

C.名人名言(理论论据)。

37.A.写李广轻财爱士的品格与善射的个性。

B.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C.原因是保护士兵,身先士卒,对士兵宽缓不苛。

38.A.以“梦”为抒情线索:从梦前写到梦中,再由梦中写到梦后。

B.以情造境。

C.一是被长期投闲置散的痛苦;二是理想与现实的锋利矛盾;三是年华虚度、壮志未酬的悲愤。

39.A.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景;第二个层次写车夫姚纳;第三个层次写马。

B.景象昏暗,创造出一个阴冷的气氛,为车夫姚纳的悲惨故事做了铺垫;堆积在人和马身上的厚厚的雪,说明人和马已呆立很长时间,这不仅暗示姚纳已好久没有生意,更表达出他痛苦的、似乎已是凝冻了的心理状态。

C.静态的肖像描写。

D.写马是用类比的方法写人,马的痴呆、瘦弱,类比着车夫姚纳的可悲处境,暗示着像车夫姚纳这样的下层劳苦群众,其生活与心境就像牛马一样。

40.A.比喻和用典。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喻指自己渴望多多招纳贤才。

C.主要表达了作者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10月自考大学语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 - 湖北自考在线范文

10月自考大学语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 - 湖北自考在线范文

10月自考大学语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时,所采用的论据之一是()A.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D.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2.先秦散文中,最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这一论辩手法的是()A.《孟子》 B.《论语》 C.《战国策》 D.《庄子》3.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拒谏”,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A.新法是“受命于人主” 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王之政”4.为了证明中国是一个“人肉筵宴的厨房”,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这里所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是()A.对比与例证B.类比与对比C.演绎与类比D.例证与演绎5.下列《选择与安排》的引文,用来论证“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的是()A.“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B.“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C.“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D.“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6.下列《今》中的语句,通过演绎法来论证“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论点的是()A.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B.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C.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和空间D.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7.《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的性格特征是()A.阴险狠毒,工于心计 B.老成持重,为国焦虑C.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D.褊狭昏聩,以私情干政8.《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A.抒情与叙事并重B.议论与叙事并重C.议论与抒情并重D.描写与抒情并重9.《种树郭橐驼传》所要警诫的对象是()A.“好烦其令”的“长人者”B.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C.“辍飧饔以劳吏”的百姓D.不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者1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A.故居B.“长宜子孙”四个字C.姐姐D.爱尔克的灯光1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C.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1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所用典故是()A.商朝伊尹的故事B.周朝吕尚的故事C.西汉司马相如的故事D.南朝宗悫的故事1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C.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4.闻一多《一句话》中的“一句话”指的是()A.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 B.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C.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D.咱们的中国15.《乐章集》的作者是( )A.李煜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16.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17.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A.晚风 B.黄花 C.梧桐细雨 D.过雁18.辛弃疾《破阵子》词写梦境与现实的矛盾,其意图是()A.以壮衬壮 B.以壮衬悲 C.以悲衬悲 D.以悲衬壮19.郭沫若《炉中煤》所运用的拟人化手法体现在()A.将五四以后的祖国称作年青的女郎B.让炉中煤来倾诉对年青女郎的热爱C.作者用炉中煤来作自己的化身D.用炉中煤的燃烧来暗示爱国激情20.《风波》中描写七斤:“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世称宛陵先生的宋代文学家是()A. 梅尧臣B. 苏舜卿C. 王禹偁D. 欧阳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著名作家的字号。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

苏舜钦,字子美,与梅尧臣并称“苏梅”。

王禹偁,字元之,有《小畜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答案为A。

2. 传说被欧阳修戏称为“穷塞主之词”的作品是()A. 《踏莎行》(候馆梅残)B. 《雨霖铃》(寒蝉凄切)C.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 《桂枝香》(登临送目)答案:C解析:《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大纲指定的精读作品,这首边塞词开宋代豪放词的先声,传说欧阳修谑称本篇为“穷塞主之词”。

选项A作者为欧阳修,写闺怨别情,抒发离愁别恨;选项B、D作者分别为柳永、王安石,或抒发别情相思,或怀古警今,与边塞无涉。

答案为C。

自考资料,自考白皮书3. 使用了动词“弄”,从而描绘出“初晴”天气特征的是()A. 娇云浓软弄微晴B. 羌管弄晴C. 纤云弄巧D. 云破月来花弄影答案:A解析:苏舜钦的七言绝句《初晴游沧浪亭》第二句“娇云浓暖弄微晴”着一个动词“弄”,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飘渺、丽日隐现的“初晴”天气特征,有传神之功。

选项B、C、D分别见于柳永的《望海潮》、秦观的《鹊桥仙》和“张三影”的《天仙子》。

答案为A。

4. 写作上的显著特点为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的文章是()A. 《待漏院记》B. 《答司马谏议书》C. 《墨池记》D. 《上枢密韩太尉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王禹偁《待漏院记》以“勤”字立说,构思缜密,脉络分明。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以名实相副为驳论前提,观点鲜明,寓刚于柔。

曾巩《墨池记》结构上记事与议论双线交错推进,写作上因小及大,小中见大。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以“养气”一意贯串首尾,构思上“注意在此,立言在彼”。

2023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3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3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2023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唐代诗人中,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A. 王维B. 白居易C. 柳宗元D. 韩愈【正确答案】B第2题杜甫诗歌的风格是【】A. 豪放飘逸B. 沉郁顿挫C. 苍凉悲壮D. 沉雄慷慨【正确答案】B第3题李商隐《无题》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一联是【】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正确答案】B李商隐的《无题》颔联两句诗表达了世间男女山盟海誓的真挚感情,前句把爱情比喻为像春蚕抽丝一样,后句表明离别的相思与情爱,这两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第4题下列关于作家艺术风格方面的评论,错误的是【】A. 艾青的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B. 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C. 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D.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正确答案】AA项应是新月派诗人的创作特点。

第5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A. 乐府B. 词C. 赋D. 散曲【正确答案】D第6题下列关于诗人徐志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徐志摩是新月社重要成员B.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C. 徐志摩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D. 飘逸清丽是徐志摩诗歌的一种风格【正确答案】C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戴望舒。

第7题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主要的写作目的是【】A. 强调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B. 批评他植者违背种树规律C. 赞扬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D. 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的弊政【正确答案】D《种树郭橐驼传》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至吏治上去,揭示了“长人者好烦其令”的弊政。

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5

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5

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5(总分:8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都江堰》多次写到长城,对揭示都江堰的文化内涵来说,其主要作用是______(分数:1.00)A.对比反衬√B.类比彰显C.象征暗示D.侧面烘托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文章第一部分将长城与都江堰作对比,从而得出了都江堰更加伟大的结论。

因此,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对比反衬。

答案选A。

2.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少年”的是______(分数:1.00)A.下担捋髭须B.脱帽著悄头√C.来归相怨怒D.十五颇有余解析:[解析] 《陌上桑》描写罗敷之美,并没有直接描绘其容貌,而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旁观者为之倾倒,“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来反衬。

文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答案为B。

3.李煜《虞美人》的情感内容是______(分数:1.00)A.抒写行役之苦、羁旅之愁B.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C.抒写家破之哀、人亡之痛D.抒写失意之忧、遭贬之悲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虞美人》的情感内容。

这首抒情词抒发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既有他为失去曾经拥有过的王国、权力、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包含了他对故国山河的思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

4.在《秋夜》中,作者认为小得可爱、可怜的形象是______(分数:1.00)A.天空B.枣树C.小青虫√D.小粉红花解析:[解析] 文章最后的小青虫的形象,小得可爱、可怜,却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

5.《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______(分数:1.00)A.消极的遁世思想B.积极的反抗情绪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A】A.给人吃B.食物C.以hellip;hellip;为食D.吃2.下列*,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3.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D】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4.《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D】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5.《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是【A】A.司马迁自称B.《史记》点评者C.《资治通鉴》的作者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6.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D】A.《秋水》B.《张中丞传后叙.》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7.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C】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8.《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B】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9.《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C】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10.《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C】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B】A.比喻B.比拟C.借代D.排比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A】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C.飞鸟相与还D.欲辩已忘言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D】A.玉环飞燕皆尘土B.忽复乘舟梦日边C.闲来垂钓碧溪上D.长风破浪会有时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C】A.“云外惊飞四散哀”B.“长门灯暗数声来”C.“岂逐春风一一回”D.“水多菰米岸莓苔”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A】A.失落感B.急切感C.休闲感D.绝望感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B】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D】A.对等并列B.抑扬交错C.相互对比D.逐层推进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A】A.沙子龙B.王三胜C.孙老者D.小顺子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D】A.直接心理刻画B.自然环境烘托C.肖像和对话呈示D.行为和表情显现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C】A.《城南旧事》B.《金桥》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D.《晓云》。

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XX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B】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 】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C.宇宙和谐之奥秘D.作者的哲学观点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 D】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文艺专论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 】A.例证法B.演绎法C.比照法D.类比法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 A】A.如何稳固政治地位B.如何礼贤卞士C.如何报效知己D.如何求取功名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ì)云形象的是【B 】A.停杯投箸B.抽刀断指C.背诵《汉书》D.杀妾食肉8.以下作品,表达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C 】A.《冯谖客孟尝君》B.《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西湖七月半》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送,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C】A.比照B.类比C.衬托D.象征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C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B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D 】A.比照反衬B.象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衬托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A】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B 】A.雄奇飘逸B.沉郁顿挫C.通俗易懂D.清朗峻爽16.《鹧鸪(zhè gǖ)天》中,表达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C 】A.同来何事不同归B.头白鸳鸯失伴飞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D.谁复挑灯夜补衣17.《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C 】A.蕴藏着宏大革命力量的民众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D.民众革命运动的宏大声威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B 】A.借景物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举止抒情D.借典故抒情19.《苦恼》的主旨是【D 】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B.提醒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C.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D.提醒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20.《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表达故事的根本笔法是【DA.夹叙夹议B.幽默幽默C.充满激情的抒写D.不动声色的白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最新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命运特点是
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2.《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心理描写
3.“先妣”指称的是
A.死去的祖母
B.死去的母亲
C.死去的姐姐
D.死去的妻子
4.《秋夜》中,象征着黑暗现实的意象是
A.夜的天空
B.枣树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5.《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是
A.停杯投箸
B.抽刀断指
C.背诵《汉书》
D.杀妾食肉
6.《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7.《我与地坛》中,用多种事物类比四季,这种联想方式是
B.时间统一性联想
C.相反联想
D.地点统一性联想
8.《我与地坛》中“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这种表达方式是A.对比
B.侧写
C.类比
D.象征
9.《咬文嚼字》中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是为了说明A.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C.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10.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
A.盛与衰
B.天命与人事
C.满与谦
D.忧劳与逸豫
11.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12.《吃饭》所揭示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共同规律是
A.名实错位
B.名实相符
C.和而不同
D.磨擦冲突
13.“蛾眉曾有人妒”,其中“蛾眉”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与借代
B.比拟与借代
C.比喻与比拟
D.比拟与夸张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抒情方法是
A.借举止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15.《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八声甘州》上片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17.《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
A.金柳
B.水草
C.彩
D.星辉
18.《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
A.“云外惊飞四散哀”
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
D.“水多菰米岸莓苔”
19.《哦,香雪》中“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美好的感情”,这种描写为A.侧面描写
B.烘托描写
C.正面描写
D.夸张描写
20.《苦恼》的整体构思特点是
A.倒叙方式
B.人马类比
C.人马对比
D.以小见大
二、多选题
1.《秋夜》的主要象征意象有
A.夜空
B.枣树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E.蚂蚁
2.《都江堰》中“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这里所用的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有
A.对比
B.象征
C.类比
D.比拟
E.比喻
3.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秋兴八首(其一)》中,情景交融的方式有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E.以景托情
5.《断魂枪》中下列肖像描写,属于孙老者的有
A.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B.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
C.眼珠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
D.眼珠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抢尖儿转
E.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黄草辫子
三、词语解释题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业种树:
2.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性:故: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莫能如:
4.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尽此矣:
5.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失矣。

稽:虞:
6.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淹留:
7.花钿委地无人收。

委地:
8.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
四、简析题
1.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1)这里的描述对象是哪类人?
(2)这类人的“看月”心态是怎样的?
(3)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4)这里是什么描写?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几层意思?
(2)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3)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概括四联大意。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整体说来,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4.谁知这个话传到宝玉黛玉二人耳内,他二人竟从来没有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话儿,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着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然泪下。

虽然不曾会面,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

(1)这里所说的“冤家”是什么意思?
(2)作者怎样点拨当时宝黛的心情?
(3)这里怎样刻画宝黛的心理?
五、作文题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要求: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