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译文

李白《将进酒》原文、注释、译文【原文】《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将(qiāng):请。
青丝:喻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夫子是尊称。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生,是对平辈朋友的称呼。
钟鼓馔(zhuàn)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
馔玉,精美的饭食。
恣:纵情任意。
沽:通“酤”,买。
销:同“消”,消解。
【大意】你可曾看到,黄河之水有如从天倾泻下来,滚滚东去,奔向东海,再也不会回来。
在高堂上的明镜里看见自己的白发,不禁悲从中来,早上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像雪一样白。
人生得意时就要尽情地欢饮啊,切莫让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用处的时候,即使千金散尽后还可以赚来。
烹羊宰牛我们要喝个痛快,应该饮他三百杯以释我情怀。
岑老夫子,丹丘先生,快快地饮酒,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
就让我为诸君高歌一曲吧,请你们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那样的富贵生活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你为何要说自己的酒钱已经不多,只管是买来饮个底儿朝天。
什么五花马啊,千金裘啊,唤小厮出来,统统拿去换成美酒。
今天我要与你一醉方休,方解这万古的愁绪。
将进酒全文及译文

将进酒全文及译文《将进酒》全文及译文《将进酒》可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呀!这首诗那叫一个豪迈奔放,简直把诗人的情感全都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原文是这样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接下来咱们看看译文:你难道没有看到,那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滚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难道没有看到,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在得意之时就要尽情地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上天赋予了我才能必然能得到施展,千两黄金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那些整天享用着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有什么珍贵的,我只愿长醉不醒不再有清醒的时刻。
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在平乐观大摆筵席,一斗美酒价值十千钱,尽情地欢乐戏谑。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解这首《将进酒》。
当时有个小男生特别有意思,他瞪着大眼睛,一脸疑惑地问我:“老师,李白咋这么能喝呀?”我笑着告诉他:“孩子呀,李白不是能喝,是他心中的情感太澎湃啦,需要用酒来抒发!”看着孩子们那充满好奇的眼神,我就知道,他们正在努力地去感受这首诗的魅力。
李白《将进酒》全文

李白《将进酒》全文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将进酒》全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将进酒君不见⑵,黄河之水天上来⑶,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⑷明镜悲白发,朝⑸如青丝⑹暮成雪。
人生得意⑺须⑻尽欢⑼,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⑽散尽还(huán)复来⑾。
烹羊宰牛且为乐⑿,会须⒀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⒁,丹丘生⒂,将进酒,杯莫停⒃。
与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⒅听。
钟鼓⒆馔(zhuàn)玉⒇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①。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②昔时宴平乐③,斗酒十千恣(zì)④欢谑(xuè)⑤。
主人何为言少钱⑥,径须⑦沽(gū)⑧取对君酌。
五花马⑨,千金裘(qiú)⑩,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
君:你,此为泛指。
⑶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⑷高堂:在高堂上。
另译为父母。
⑸朝:早晨。
⑹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⑺得意:高兴⑻须:应当。
陆卓抗书法(2张)⑼尽欢:纵情欢乐。
⑽千金:大量钱财。
⑾还复来:还会再来。
⑿且为乐:姑且作乐。
⒀会须:应当。
⒁岑夫子:指岑(cén)勋。
⒂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⒃杯莫停:译作“君莫停”。
⒄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⒅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将进酒》全文及解析

《将进酒》全文及解析《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非常豪迈奔放,充分展现了李白的个性和才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的开篇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写黄河之水的来势汹汹和一去不返,联想到时光的流逝也是如此,一去不复返,充满了一种悲壮之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则从空间上转向了人生的短暂,早晨还是满头青丝,晚上就变成了白发苍苍,这两句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更加令人心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是说人生既然如此短暂,那在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酒杯空对着明月。
这里体现了李白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并非消极的享乐主义,而是在看透人生无常之后的一种豁达和洒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极度自信的表现。
他相信自己的才能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钱财散尽也能再次回来。
这种自信和乐观的精神,令人钦佩。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烹羊宰牛,尽情欢乐,要一口气喝三百杯。
这里的数字并非实指,而是极言饮酒之多,展现出豪迈的气概。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诗人直呼朋友的名字,劝他们不停地喝酒,节奏明快,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接下来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希望朋友们认真倾听。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

《将进酒》原文及翻译一、《将进酒》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将进酒》原文翻译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三、《将进酒》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下面是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原文:《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译文: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赏析:一生以大鹏自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天宝元年(742)终于获得了振翅而起、飞抵长安的机会。
他怀揣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只能待诏翰林,不久因恃才傲物,遭权贵诋毁,于天宝三载(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而梦断长安,又开始了其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活。
“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一只飞振八裔的大鹏,半空跌落,铩羽而归!此后,他只能以受伤的双翼拍击茫无边际的人生苦海,那簸却的沧溟之水,更多的却是政治失意的牢骚与怨怼。
《将进酒》原文及译文

《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属于乐府旧题,原意为劝酒歌。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当时李白因政治上的失意,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在嵩山相会,借酒消愁,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滚滚直奔大海,一去不复返。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一轮明月。
上天赋予我雄才大略,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了还会再找回来。
烹羊呵,宰牛呵,要玩就玩个痛快,要饮酒就应当一起饮它几百杯。
岑夫子呀,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钟鸣鼎食、豪华富贵算不上什么珍贵,我只希望能一直沉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这首诗通过豪放的笔触,展现了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中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个人才华的自信,以及对世俗名利的不屑。
李白以酒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用此题诗,创作于盛唐时期,为其代表作之一。
也是当代中学生课本中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将进酒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注释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
李白
学习目标
1、诵其诗。
反复诵读,了解李白豪放的诗风。
2、体其情。
研读文本,体会李白的丰富情感。
3、想其人。
分析评价,探讨把握李白的形象。
4、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其情。
研读文本,体会李白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其中复杂矛盾的人物感情。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2、解题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识记字音。
(见练习册)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范读正音,画出韵脚。
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第二课时
二、讨论探究
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提问:“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么李白是怎么劝酒的呢?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2、讨论探究:
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
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
”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
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
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
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3)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在封建时代,只有
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
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难言的惆怅。
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中,圣贤有可能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用“陈王”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屈原、贾谊,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他们被排挤,遭冷落。
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
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
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5)“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作者说这句话用意何在?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6)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3、总结全文:
纵观全诗,结构大起大落,诗情忽合忽张,由“悲伤—(转)—欢乐—(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照应诗歌的开篇,纵横捭阖,气象万千。
【拓展阅读】
李白醉了
李白醉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醉了的李白尽情的挥洒着他的真性情,奔放着他那旷放不拘、乐观自信的思想,抒发着他对现实的愤懑。
也许只有在酒里,只有在醉中。
醉眼看人生,人生才有了诗意;朦胧看世界,世界才显得清纯。
李白,只有醉了。
李白,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把自己浪漫成了不老的艺术形象——一个醉人的诗仙。
醉着吧,就这么“但愿长醉不愿醒”。
醉意里有陶渊明的悠然南山,有刘伶的自在竹林,有王翰的边关琵琶,有曹操的沧海雄心。
更有那寂寞的陈思王,才高八斗却有志难展,在知心的酒中留下不改的美名。
醉了的诗仙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
谁像你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沐浴着如霜的月色,我也醉了,醉在了一个梦到李白的梦里……
李白捉月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虽然活着回来了,但穷愁潦倒,贫病交加。
然而,高傲一世的李白并不屈服命运的摆布,依然保持着洒脱、豪放的性格。
当他住在安徽采石矶时,有一天夜里,他兴致勃勃地穿上当年在宫中的锦袍绣服,踏着月光来到江边,登上钓鱼小船,倒了两杯酒,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对饮。
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
李白痛饮一杯,神思飞扬,再饮一杯,热血奔涌。
他朦胧地看到水中圆月对自己含笑点头,就俯身用手去捉,不料“扑通”一声翻进
了江中。
后来宋朝时,有人针对此事作诗道:“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