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探讨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探讨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探讨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各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土木工程技术被引进中国铁路。

德国、法国、日本等欧洲国家的先进动力分散式轨道车辆制造技术,是引进关键技术之一。

转向架集承载、牵引、走行、制动等功能于一身,是高速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是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引言我国庞大的道路运输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道路交通,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转向架作为实现全列动车组走行功能的部件,是高速动车组的走行装置。

高速动车组的核心技术是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转向架的品质决定了高速动车组运营时速以及运行品质。

1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特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分为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主要部分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

其结构特点如下:1.轮对及组成轮对包括动力轮对和非动力轮对两类。

在动力轮轴的一侧装有齿轮箱装置,非动力轮轴上则安装两套制动盘,无齿轮箱装置。

非动力轮对的细微差异在于轴端安装不同类型速度传感器齿轮。

2.构架钢板焊接结构,H形主体框架。

构架由两个侧梁、横梁、纵向连接梁、空气弹簧支撑梁及其它焊接配件构成。

为了减小应力集中现象,设计制造时将端部轴箱弹簧筒与侧梁主体相连接的断面形成柔滑面,以此达到良好的效果。

3.一系悬挂主要包括轴箱弹簧、垂向液压减振器和转臂定位橡胶套。

在轴箱与构架之间设置轴箱弹簧装置。

轴箱弹簧装置缓冲车轮、轴箱的各种振动,同时将车身的重量分配到相应的车轮,并且优化改善车身的乘坐舒适性。

4.二系悬挂二系悬挂装置主要包括空气弹簧、单双抗蛇行减振器、抗侧滚扭杆装置、横向减振器,横向止挡、高度阀、差压阀等。

5.基础制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主要由气动制动单元、浮动制动闸片、高热容制动盘组成。

浮动式闸片使得制动力更均匀。

2工艺布局与工艺流程1.工艺布局,动车组转向架采用模块化设计,轮对系统、驱动系统、悬挂系统、管路系统从设计阶段便展现了优良的模块化组装工艺性,且结构工序间独立性强,组成部件台位内可封闭完成。

毕业论文-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标准及规范的研究【范本模板】

毕业论文-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标准及规范的研究【范本模板】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动车组在我国必将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转向架是动车组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对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所以对高速动车转向架的标准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工作,通过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组织现代化生产和进行贸易的技术准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包括日本新干线、E系列和欧洲TGV、ICE还有国内CRH系列等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并简述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主要组成零部件的特点与要求.通过对转向架构架的国内标准(TB/T 2368-2005)、JIS标准(JIS E 4207—2002)和UIC标准(UIC 615-4—2003)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国内标准和UIC标准主要包括列车在超常载荷和模拟运营载荷下的试验方法,JIS标准则对其设计的通用条件及载荷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最后对三个标准进行综合比较和对比研究,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和存在差别的原因,对TB/T 2368—2005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本文针对转向架轮对的国内外标准包括《200km/h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轮对标准部分、UIC 510-5—2003、EN 13103—2001、EN 13104—2001和JIS E 4505-1995做了研究与分析,建议按照规定更为严格的欧洲规范进行轮对强度设计,同时应该根据实际运用经验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尽快制定出符合本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轮对强度的计算标准。

最后本文研究了弹簧悬挂装置的国内标准,并将其与其他国外标准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国内空气弹簧标准应当吸取既有JIS与EN弹簧标准中合理的内容,结合中国轨道车辆运行情况和运行条件,提出修改的建议。

关键词:转向架;构架;轮对;弹簧;标准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high—speed electric multi—units (EMU) is bound to be more widely used in China。

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与展望_1

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与展望_1

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与展望发布时间:2023-02-07T02:08:23.74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9月第17期作者:于杨于壮姜浩[导读] 动车组的转向架是保证高铁安全、稳定的重要部件。

于杨于壮姜浩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动车段,266000摘要:动车组的转向架是保证高铁安全、稳定的重要部件。

高速铁路列车对车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与常规的转向架相比,在保证较高的动态特性和较快的速度下,列车的转向架在保证较高的功率和较高的速度下,能够有效地发挥列车的车轮和轨道的粘附力。

本文介绍了我国高铁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历程。

从自行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到逐步发展出“和谐号”、“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同时展望了转向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趋势,为相关业内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发展趋势引言近几年,高速列车的迅速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国内高铁列车不但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还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在铁路车辆运行时,转向架可以缓解铁路不平顺对列车的影响,确保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曲线通行性能。

所以,研制高性能的转向架成为我国高铁技术发展的重点。

随着交通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出台,中国高铁列车的高端制造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十四五”到2035年之间,面向全球技术的发展,我国高铁将在“装备一代”与“研制一代”的基础上,进行“预研一代”、“探索一代”技术的研发。

1.动车组转向架概述“十三五”为使高铁列车能够“走出国门”,并在“一带一路”沿线有关的国家推广使用,开发了一种可变轨式的变轨式转向装置;为了在“十四五”时期保持高铁技术的领头羊位置,我国将不断深化对轮轨技术的研究,使其达到400公里/小时、600公里/小时的探索速度;在今后的发展中,高速列车将会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经济、更加舒适、更加友好、更有时代特色,开辟高速列车的新时代。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解析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解析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解析摘要:动车组转向架对保障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的进步,带动高速动车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动车不断提高的速度,动车组转向架的功能也在不断加强。

动车组转向架的优势在于保持高动力性能及适应高速平稳运行等方面远远超过传统转向架,动车组转向架的核心技术,在于科学合理利用轮轨之间的附着力,使轮轨之间相互作用力降低,从而使高速动车保持高动力性能和高速平稳运行的效果。

本文简单介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阐明转向架对于高速动车组的重要性,同时探讨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常见问题、改进措施及检修技术。

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解析引言近年来,高速动车凭借速度快的优势,已经适应城之间的快节奏生活,为人们外出交通提供快速便捷的方式,在我国铁路交通中逐渐确立了主导地位。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作为全列动车组部件的核心环节,它关系到高速动车组能否正常行驶,也关系到高速动车组安全问题,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作用在于确保动车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动车组具有曲线通过能力,动车组转向架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我国高速动车组的运营效果。

因此,探讨高性能转向架的技术是高速动车从业技术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简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是决定高速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时能否同时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科学合理设计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舒适度和行驶安全性。

加载、牵引、缓冲和制动都是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必不可少的功能。

以拖车转向架为例,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框架。

转向架依靠框架将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不仅需要承载转向架的结构和尺寸,还要承受车体与轮对之间来自各个方向的载荷和扭力。

第二轮到轴箱定位装置。

它可以有效缓冲和减弱轨道车轮之间的冲击力和制动力,还可以提供引导功能,使车辆沿轨道平移成车轮的滚动。

三是悬挂装置。

它位于车架和轮对之间,可以减少不稳定的履带对动车组的影响。

四是第二悬挂装置。

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与展望

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与展望

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与展望摘要:高速动车组是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转向架则是高速动车组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组件之一。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推动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引言:高速动车组是我国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安全、舒适的运行速度及稳定性,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高速动车组的运行离不开转向架这一重要组件,其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提升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的水平,已成为我国铁路运输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发展现状1.转向架轴承寿命短。

转向架轴承寿命短主要是由于高速动车组的运行环境和路况复杂,导致轴承承受的载荷、震动、冲击等作用较大。

在高速运行过程中,轴承受到的往复载荷和滚动接触应力也较大,使得轴承表面容易疲劳开裂、脱落,进而影响到其使用寿命[1]。

同时,由于转向架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局限,轴承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匹配程度和配合精度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也会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

2.转向架结构不够优化。

传统的转向架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结构重量较大、制造成本高、易受力点影响等。

由于高速动车组需要在高速运行过程中承受大量的惯性力和运行阻力,因此转向架的结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结构重量过大不仅会增加动车组的总重量,而且会使得整个动车组的能耗增加,导致运行经济性降低。

此外,由于制造工艺水平不高,传统的转向架结构难以实现精密配合,易受力点影响,因此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3.转向架维护成本高。

由于高速动车组运行环境复杂,轴承、传动装置和制动系统等配件容易受到损伤和磨损,需要经常检修和更换。

此外,维护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需要购买专业工具和设备,这些都需要较高的成本支出。

同时,如果维护不及时或者不合格,将会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研究

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研究

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研究高铁列车是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高效的运行速度使人们更加便捷地出行。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部件——转向架,是实现高铁列车顺利转弯的关键之一。

因此,对于高铁列车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铁列车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共同了解高铁列车转向架的基本定义。

转向架是连接高铁列车车体和轮对的关键部件,它承担着传递转矩和转向力的作用。

在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转向架通过运用特定的力学原理,使列车能够平稳、稳定地转弯。

因此,对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对于确保高铁列车运行的顺利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对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借鉴并应用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其中,数学建模和仿真技术是得到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转向架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和变形情况。

而仿真技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真实场景中的各种运行情况,进一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可以获得关于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比如受力状况和振动特性等。

此外,实验研究也是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通过对实际高铁列车转向架进行测试和数据采集,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和准确的转向架动力学特性。

实验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在不同的运行速度下,对转向架的受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同时,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测试设备对转向架进行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测试,以获取其承受荷载的能力。

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和模型仿真结果,可以进一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得到更加全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

高铁列车转向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不仅对于列车运行的顺利和安全至关重要,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列车设计和制造中,充分考虑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可大大提升列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同时,在高铁列车运营过程中,及时了解转向架的动力学特性也有助于预防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问题,保证列车运行的持续稳定。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解析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技术解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103技术与应用高速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外出的主要交通方式,其也占据着我国铁路交通的主导地位。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作为全列动车组部件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保证高速动车组正常行驶的装置,也是保证高速动车组安全的核心装置,其能保证动车在运行时的稳定,保证动车组具有曲线通过能力,可以说动车组转向架的质量决定了我国高速动车组的运营质量。

因此,开发高性能转向架的技术是我国发展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关键。

1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简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是决定高速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时是否能同时保证安全及平稳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设计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舒适程度和运行安全。

承载、牵引、缓冲以及制动等都是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必须具备的功能。

以拖车转向架为例,其包括以下几个组成结构:第一是构架。

转向架靠着构架来把各个零部件组成一个整体,其不仅要与转向架的结构和尺寸负荷,还要承受来自车体和轮对之间来自各个方向的负载和扭转力。

第二轮对轴箱定位装置。

它能够有效缓冲减弱轨轮之间的冲击力以及制动时产生的作用力,还可以提供引导功能,使车辆沿轨道的平移变成轮对的滚动。

第三是一系悬挂装置。

它处在构架与轮对之间,可以减小不平稳轨道对动车组的影响。

第四是二系悬挂装置。

它主要起到连接构架和车体的作用,也起到缓冲和较小构架和车体之间振动的作用。

第五是基础制动装置。

每个车的轴体上都具有三个制动盘,能让动车组按规定距离范围内制动停车。

2 转向架对于高速动车组的重要性转向架(二系悬挂装置)的存在使得高速动车组具有良好的舒适性[1]。

随着高速动车组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结构设计相互之间也形成越来越多的相似点,它们之间最主要的设计共同点就是模块化、无摇枕、采用空气弹簧悬挂装置、有回转阻尼、加装弹性定位等。

由于随着高速动车组的行驶速度在不断地提升,即使比一般铁路小的多的不平稳路段也会对乘客的乘坐体验带来不良影响。

而转向架中使用的空气弹簧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有效减弱由于速度增加而带来的基础震动,很好地解决了其带来的车体损伤和环境噪声增大问题,减少了高速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时脱离轨道的安全隐患。

CRH3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特点、结构和技术

CRH3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特点、结构和技术

11 转向架轴距
2500mm
2500mm
2500mm
12 轮对内侧距
1353mm
1353mm
1360mm
13 轴颈中心距
2000mm
2000mm
2000mm
14 最大设计轴重
17t
17t
17t
15 转向架空气弹簧中心横 1900mm 向距离
16 枕梁上面距轨面高度 1009mm
2000mm 1009mm
1 持续运行速度 2 最高运营速度
300km/h 330km/h
250km/h 200km/h
300km/h 330km/h
3 最高试验速度
350km/h 321km/h
350km/h
4 减载率(准静态/动态) 0.65/0.8 0.65/0.8
0.65/0.8
5 脱轨系数
0.8
0.8
0.8
6 倾覆系数
11
2.1 转向架总体说明
采用双H型焊接构架及与转向架集成化的铸造铝合 金过渡枕梁、空心车轴和铝合金齿轮箱结构;实现轻 量化设计,改善动力学性能,降低对线路的冲击;牵 引电机采用弹性架悬结构,提高转向架的高速运行品 质;采用高柔性大曲囊空气弹簧、长度可调式抗侧滚 扭杆装置和两点式空气弹簧控制系统,从而改善高速 运行的综合动力学性能;设有轮对、空气弹簧和牵引 电机紧急系统,确保转向架的安全可靠性。
1900mm 1009mm
17 新轮轮径
920mm
920mm
920mm
18 磨耗到限轮径 (动/拖) 830/860mm 830/860mm 830/860mm
19 动车转向架自重
≤10t
≤10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题目: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综述学生姓名: XXX学生学号: XXXXX专业名称:车辆工程(学)所属学院: XXXXX学院201X年X月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综述XXX,XXXX,XXXX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历程及其结构组成,从多个层面论述了转向架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探讨了有限元法在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研究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综述1 绪论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了第1代0系新干线动车组用DT200型动力转向架,其一系悬挂采用IS拉板双圆簧模式,中央悬挂由空气弹簧、液压减振器等组成[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先后开发了300系动车组用DT203型、500系用WDT9101/9102/9103型等20余种转向架[2-3]。

这些转向架结构不断简化,通过采用轻量化焊接构架、铝合金轴箱、铸铝齿轮箱和空心车轴等技术使转向架质量和簧下质量得到降低;驱动单元除采用常规的牵引电机架悬、通过齿式联轴节补偿相对位移的模式外,还在试验转向架上对牵引电机半体悬、平行万向轴驱动和牵引电机体悬、纵向万向轴-锥齿轮传动等模式进行了试验;对于轴箱定位方式,新干线动车组则通过多方案对比确定最优模式[4];500系、N700系等动车组分别采用了半主动控制横向减振器、主动控制空气弹簧等新技术,以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提高车辆运行速度。

随着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在设计动力分散型动车组时先后设计了多种动力和非动力转向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春城”号动车组用CW—D/T型,“长白山”号动车组用CW—200D型,“中原之星”动车组用DDB—1型、DTB—2型,“中华之星”动车组用SW—300型、CW—300型和“先锋”号动车组用PW—250M/ T型转向架[5-7]。

近年来,为了满足我国高速动车组发展需求,我国通过以高速动车组技术换取中国市场的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其共同设计研发了高速动车组CRH系列[8]。

CRH1型是与加拿大共同开发的200公里级别(营运时速200 km,最高时速250 km)高速动车组,其转向架采用了无摇枕空气弹簧结构,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分别为单组钢簧加单侧拉板定位及空气弹簧和橡胶堆,基础制动装置为直通式电控制动等技术[9]。

CRH2型是与日本共同开发的200公里级别高速动车组。

其转向架为无摇枕式,H型构架,一系悬挂为转臂式定位结构,轴箱弹簧为双圈钢圆簧,并采用了空心车轴和小轮径车轮;二系悬挂为高度可自动调节的空气弹簧,并且由横梁内腔承担辅助风缸;基础制动装置为卡钳式盘型制动,该车具有非常好的高速性能及曲线通过能力[10]。

CRH3型是与德国共同开发的300公里级别(营运时速350 km,最高时度394 km)的高速动车组。

该车转向架采用两轴无摇枕式,H型焊接结构构架,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分别采用螺旋钢弹簧加减振器,转臂式定位结构、空气弹簧及抗侧滚装置和抗蛇行减振器等,采用轮盘式制动。

CRH5型是与法国联合开发的200公里级别的高速动车组。

该车构架为H型焊接结构,电机采用了体悬方式,有着优良的动力学性能和曲线通过能力[11]。

2 转向架的研究内容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走行装置,它相当于汽车的底盘和车轮,具有导向、承载、减振、牵引、制动等作用,是负责完成整个车辆走行任务的部件[12]。

其动车转向架结构展示如下图2.1所示,本文以转向架构架及齿轮传动系统两个部分为例做简要介绍。

图2.1动车转向架结构图2.1 以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建模软件PROE建立起转向架构架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中建立该构架的有限元模型,后利用WORKBENCH对该构架进行各个工况的静力学计算和模态分析计算,再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得到该动力转向架的动态载荷谱,导入WORKBENCH对构架进行振动分析,最后对构架的结构进行优化[13]。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介绍其课题研究的应用背景与意义,了解客车转向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研究了有限元分析的理论,为后续的分析计算奠定理论基础;(2)参考国际铁路联盟的UIC规程和我国《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方法》中的规定,计算构架的主要载荷,主要包括构架的垂向力、横向力及纵向力等。

选取需要分析的转向架构架组合工况,分别计算各个工况所需要的载荷;(3)建立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WORKBENCH中划分网格,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转向架构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得知该构架在各个工况下应力分布、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大应力点等数据情况,校核是否满足材料的强度属性;(4)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模态截断法截取前六阶模态,分析固有频率和振动振型,进而判断其是否会在外界激励下发生共振及满足材料的刚度要求;(5)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高速动车组动力车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计算获得构架在转向架支撑处的动载荷,将所得动载荷施加于构架相应位置,在ANSYS WORKBENCH平台中进行构架振动特性分析,计算构架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在一定振动频率下的应力情况;(6)选取转向架构架所受到等效应力最大的工况,对转向架构架进行轻量化设计,选取构成构架的板厚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构架的质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构架进行校核,确定构架的最终形式[14-16]。

2.2 以转向架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随着动车组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其对齿轮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采用轻型结构及降低噪声对高速动车组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未来齿轮箱的发展方向[17]。

为研制出更安全、更可靠、寿命更长的齿轮箱,并为将来齿轮箱的国产化提供技术参考,对时速350km/h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静态仿真分析。

在Pro/E中建立了关键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软件对吊杆、主动齿轮轴以及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的应力云图,研究结果表明:吊杆、主动齿轮轴以及齿轮箱箱体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主动齿轮轴、箱体的变形很小,满足设计要求,为吊杆、主动齿轮轴以及齿轮箱箱体的结构优化提供指导;(2)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

利用ANSYS软件对齿轮箱箱体进行了模态分析;为了更精确地模拟实际情况,利用Romax软件对齿轮箱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齿轮箱系统的主动轴、被动轴旋转频率和齿轮啮合频率都不与箱体和系统的固有频率重合和接近,因此不会发生共振现象,且轴承和箱体的位移振动量都很小,不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同时研究了齿轮箱箱体在额定工况与启动工况下的疲劳强度,其疲劳安全系数分别为2.52和1.4,因此,齿轮箱箱体的疲劳强度能满足使用要求;(3)对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静强度试验,为齿轮箱的仿真静强度结果提供了试验验证;同时对齿轮箱进行了噪声测定试验、加载试验,对高速传动齿轮箱进行了振动、噪声、温度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齿轮箱的性能良好,达到了评判标准[18-19]。

3 主要研究方法3.1有限元法的应用随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产品的研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很多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需要对其应力、疲劳、寿命、振动、噪声等性能作出准确预测[20]。

但是随着产品结构的越发复杂,传统的经验类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而快速发展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逐渐成为一种产品设计质量高,开发周期短,研发费用低的高效方法[21-22]。

有限元法在解决结构、流体、传热、电磁等各种不同物理环境中的工程问题上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逐渐成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当前,比较热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有很多种,主要有ANSYS、IDEAS、ABAQUS、WORKBENCH 等[23]。

3.2有限元法的发展趋势随着有限元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可以看出其大致发展趋势为:(1)与CAD/CAE软件的无缝连接。

即在CAD/CAE软件中完成结构造型设计之后,可以直接将模型无损传递给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达到满意的结构之后,再传递数控加工环节直接生产。

对于解决复杂结构造型问题,此法有着无法比拟的快捷性,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水平和效率[24]。

(2)网格处理能力不断增强。

网格在离散后,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效率和正确性,随着各有限元软件的网格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划分网格的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特别是在复杂产品结构的分析中,还是有诸多的问题。

实现自动六面体网格功能是实现自动循环的自适应性网格划分的有效途径。

(3)研究问题由线性到非线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普通的线性理论已无法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此时需要引入非线性理论来求解。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是复杂的,涉及专业领域较多,而个别有限元分析软件已经开发出非常高效快捷的非线性求解器,极大方便了设计研究人员,提高了分析效率[25]。

(4)成为解决耦合场问题的利器。

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开始是用来求解线性结构问题,而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际问题越来越复杂,求解耦合场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有限元软件必将成为解决耦合场问题的有效手段。

(5)程序面向用户的开放性。

有限元法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任何一个软件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软件的开放性是至关重要的,允许用户根据自身情况对软件进行自定义,从而提高分析设计的效率。

4 结束语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不同于以往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动车组转向架主要由轮对、构架、一系弹簧悬挂装置、二系弹簧装置悬挂和驱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安全监测系统等七部分组成。

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动车组转向架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高,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设计通过不断比选、优化论证,其综合性能也得到提升。

转向架的各个部分均可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使其达到最为理想的性能满足不同车辆的需求。

在转向架的研究中CAD/CAE系统及应用都占较大篇幅,绝大多数设计研发的产品都是先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求解,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再进行改进和优化,可以大大减少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因此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1]刘建鑫.关于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8):142.[2]刘建亮. 高速动车组齿轮驱动装置设计与仿真分析[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3]李众.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齿轮箱安装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4]冯永华,崔志国,周平宇,池茂儒.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联系枕梁研究[J].机车车辆工艺,2017(02):5-7.[5]孔维钢,郭志瑞,董诗玉.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可靠性技术的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12):138.[6]韩庆利.高寒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耐低温防冰雪技术研究[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6(12):29-31+46+63.[7]杨少杰.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静强度与动载荷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8]周舟. 高速动车组拖车转向架构架结构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9]胡敏. 基于动力学性能的高速动车组减振器安装角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10]张孟,张轮,罗意平,董德存.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SIMPACK仿真建模与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10):36-41.[11]戚壮. 高速动车组空气弹簧动力学特性及其故障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12]J.M.Lipsius,钟连泉,刘鸿栋.ICE高速动车转向架的进一步发展[J].国外内燃机车,1992(10):1-10.[13]栗海涛. 高速动车组动力转向架结构分析及动态仿真[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14]李枫.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齿轮传动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15]李芾,安琪,付茂海,黄运华.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综述[J].铁道车辆,2008(04):5-9+47.[16]石怀龙,宋烨,邬平波,曾京,朱海燕.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悬挂刚度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5(03):776-782.[17]安琪.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柔性构架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18]袁博.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关键部件性能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2.[19]杨辉.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设计原则探讨[J].交通科技,2012(03):71-74.[20]何灼馀.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系橡胶节点频率—刚度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21]谢素明,张倍,卢碧红.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部件结构的动力优化[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32(05):20-23+41.[22]张晖. 高速动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23]王长一.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可靠性及可靠性灵敏度分析[D].东北大学,2011.[24]孙勇捷. 高速动车弹性架悬式驱动装置动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25]刘洪涛.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损伤机理及疲劳寿命评估[D].大连交通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