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全面)

合集下载

摄影取景构图的基本常识共27页文档

摄影取景构图的基本常识共27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摄影取景构图的基本常识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END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场景拍摄知识点总结大全

场景拍摄知识点总结大全

场景拍摄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器材1.相机(1)单反相机:适合专业摄影师和追求高质量影像的摄影爱好者使用。

具有更强的拍摄控制性能和更高的成像质量。

(2)微单相机:体积小巧,便于携带,适合街拍和旅行拍摄。

(3)手机摄影:手机摄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拍摄方式,随着手机摄影技术的不断提升,手机摄影已经可以满足一般拍摄需求。

2.镜头(1)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大场景,例如风景、城市建筑等。

(2)标准镜头:常用于人像拍摄。

(3)长焦镜头:适用于拍摄远处的主题,如野生动物或运动比赛。

3.三脚架三脚架能提供稳定的拍摄支撑,适用于拍摄静态场景,夜景,长曝光等特殊拍摄需求。

4.灯光设备(1)外拍灯:适用于外景拍摄,能够提供足够的光线。

(2)柔光灯:能够提供柔和均匀的光线,适用于人像拍摄。

5.滤镜(1)偏振镜:用于减少反射,并增加饱和度。

(2)渐变镜:能够处理场景中亮度不一致的问题,使得画面更加均衡。

6.存储设备摄影过程中,一定要备好存储设备。

SD卡是最常用的存储设备,一定要选择速度较快的SD卡,以保证在快速连拍时不出现卡顿现象。

二、场景分析与构图1.光线(1)自然光:拍摄时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的优势,比如黄昏和清晨的柔和光线,能营造出优美的氛围。

(2)人工光:有时候需要借助人工灯光进行补光,以便营造独特的氛围。

2.构图(1)三分法则:将画面分为三等分,使主体位于画面的其中一个交叉点上,能够提高画面的美感。

(2)前景元素:通过加入前景元素,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3.场景选择不同的场景选择会影响拍摄效果。

例如,森林和田野适合自然风光摄影,城市街道和建筑则适合城市风光摄影。

4.主体定位主体要合理地放置在画面中,以突出其重要性。

同时,还要考虑主体的方向,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5.景深景深是指画面中从前景到背景的清晰范围。

在拍摄中,通过光圈、镜头焦距和相机与主体之间的距离来控制景深,以突出主体和营造画面氛围。

三、拍摄技巧1.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画面中物体的动态表现。

如何正确利用取景器的方法

如何正确利用取景器的方法

如何正确利用取景器的方法
利用取景器拍摄照片是摄影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以下是一些正确利用取景器的方法:
1. 对准目标:将取景器对准您想要拍摄的目标,确保目标位于取景器的中心或其他适当的位置。

2. 注意构图:使用取景器来帮助构图,将元素放置在画面中的适当位置。

考虑线条、对称、平衡和其他构图原则。

3. 焦点对准:利用取景器来对焦,确保目标清晰锐利。

使用取景器可以更准确地对焦,尤其是在强光或其他条件下难以看清屏幕的情况下。

4. 避免抖动:当使用取景器时,将相机稳定在眼睛上方,以减少抖动。

使用合适的姿势和稳定的支撑可以帮助您获得清晰的照片。

5. 注意边角:确保您的目标或主题不被取景器的边角遮挡。

在取景器中观察整个画面,以确保不会丢失重要的细节。

6. 考虑纵横比:取景器通常是基于相机的纵横比设计的。

如果您计划以不同的纵横比拍摄照片(例如,宽屏或方形),请记得在后期处理中进行裁剪。

这些是使用取景器时的一些基本技巧。

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利用取景器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取景构图知识点总结初中

取景构图知识点总结初中

取景构图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取景构图的概念和意义1. 取景构图是指摄影中对于所要拍摄的主题进行取景和构图的过程,它能够决定照片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2. 取景构图能够通过合理的构图使画面更加美观,突出主题,增强表现力,使照片更有吸引力。

二、构图原则1. 主体突出原则。

在构图过程中要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重心位置,以保证主体在画面中引人注目。

2. 重点突出原则。

在构图中要通过突出某些重点来引人注目,可以通过对比明暗、颜色、对焦等手段来突出重点。

3. 构图简洁原则。

构图应该尽量精炼,去掉繁杂的元素,让画面更简洁,更有力量。

4. 重心平衡原则。

在构图中需要注意画面的重心平衡,避免画面偏重或者失去平衡感。

5. 对角线原则。

在构图中可以利用对角线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有趣。

三、构图要素1. 主体。

主体是照片的重点,构图时需要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重心位置,并突出主体的特点。

2. 背景。

背景是主体的环境,构图时需要注意背景的整体感和与主体的协调性。

3. 前景。

前景是构图中对留白的利用,能够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4. 光线。

在构图中需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弱,合理利用光线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四、构图的方法1. 九宫格法。

将画面划分为九等份,在主体的四分之一或者交叉点的位置放置主体,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2. 黄金分割法。

将画面按照黄金分割比例进行划分,将主体放置在黄金分割线的位置,能够增强画面的美感和稳定感。

3. 对称构图。

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对称的构图方式,能够增强画面的平衡感。

五、构图的实践1. 在实践中要多加观察和思考,学会发现周围的美丽和精彩。

2. 多加练习,通过拍摄不同的主题和场景来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

3. 多参加摄影活动和比赛,和他人交流学习,增加自己的经验和见识。

总之,取景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决定照片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希望初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取景构图的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和审美能力,拍出更加美丽和精彩的照片。

摄影取景技巧大全

摄影取景技巧大全

摄影取景技巧大全摄影取景技巧1.如何取得效果不错的剪影照片1. 充分展现剪影主题的形体特征,将形体与背景生动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形体是语言,背景是语调,而这种语言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凭创作者去揣摩和体会,这也就是剪影照片的妙处所在。

由于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所以对主题的形体特征要求就很高,这就需要作者基于后期表现的效果来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充分展示主题的外形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

2. 剪影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题与背景受光的差异。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出日落时的逆光,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看上去又不刺眼,是拍摄的好时机,一般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可以利用室外和室内人工造成的受光差异或天空和水面的自然反射。

3. 曝光要遵循宁欠勿过的原则,依据背景的光亮部分进行点测光,这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

4. 当画面中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过小,或画面的空白空间比较单调时,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剪影作为前景,通过黑色的剪影既可以压迫观众的视觉投向被摄主体,同时黑色剪影也不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我们甚至可以运用以剪影作为主体的边框,形成方、圆或变异的各种形状,使平常的景物具有独特的画面形式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摄影取景技巧2.如何使用弱光进行拍摄1. 合理光圈与ISO的搭配。

摄影最基础的法则自然同样适用于弱光摄影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高,ISO越低,照片质量越高,曝光时间越长,出现噪点的可能性更大;建议你采用F22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ISO则愈低愈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噪点,一般采用ISO 100。

2. 稳定的长时间曝光。

弱光摄影最大的特点在于“漫长”的拍摄时间,你往往需要数秒、甚至数十秒来完成你的拍摄,因此,一支稳固的三角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快门线也可以有效减少按下快门时可能出现的抖动。

3. 环境试拍×3。

将数码相机用三角架固定好,将ISO调整到100,光圈F22,按照5秒、10秒以及20秒各拍摄一张照片,从拍摄到的三张照片上获得对场景光线效果的准确判断——往往需要采用B门来获得如此长时间的曝光,根据三张试拍的结果来决定最终采用的曝光时间。

取景拍摄的技巧

取景拍摄的技巧

取景拍摄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取景拍摄的技巧:
1. 视角选择:尝试不同的视角,如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被拍摄对象的高度和力量感;高角度拍摄,则可以营造一种俯瞰的感觉。

2. 对称与不对称:利用对称构图可以创造一种平衡和稳定感,而利用不对称构图可以营造一种独特与活跃感。

3. 用线条引导视线:利用直线或曲线的线条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体或创造一种动态感。

4. 利用自然光:在室外拍摄时,选择适合光线的时间和角度,可以创造柔和的光影效果或利用阳光来突出被拍摄对象。

5. 利用背景: 注意背景的选择和处理,避免与主体产生干扰,或利用背景元素来丰富画面。

6. 捕捉关键时刻: 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捕捉关键时刻,例如动态的跳跃、飞溅的水花等。

7. 找到独特的角度: 寻找不常见的角度和拍摄点,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8. 利用对比: 利用色彩、明暗、大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突出主题的重要性或创造戏剧性效果。

9. 遵循构图规则: 遵循一些基本的构图规则,如黄金分割、对角线等,可以提高画面的平衡和美感。

10. 实践与尝试: 最重要的是不断实践和尝试,不断尝试不同的技巧和风格,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摄影技术。

摄影取景的基本要点

摄影取景的基本要点

摄影取景的基本要点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合理的取景可以有效地传达摄影师的意图和情感。

以下是摄影取景的基本要点,希望对摄影爱好者有所帮助。

1. 视角选择:摄影取景的第一要点是选择合适的视角。

视角的高低和角度的选择都会对照片的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低角度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威严感,而高角度则可以展示被摄物体的整体特征。

2. 对焦点确定:对焦点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确定对焦点,可以使被摄物体清晰突出,并将其他元素虚化,从而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3. 色彩搭配:色彩是摄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色彩搭配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冷色调可以传达出安静和冷静的感觉,而温暖色调则可以营造出温馨和欢乐的氛围。

4. 光线利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合理利用光线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效果。

例如,利用侧光可以产生明暗对比,增强照片的层次感;而背光则可以营造出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5. 构图构思:构图是摄影中的重要要素,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和平衡。

常用的构图方法包括规则三分法、对角线构图和黄金分割法等。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吸引力。

6. 背景选择:背景是摄影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它对照片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背景可以使被摄物体更加突出,并与主题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画面效果。

7. 瞬间抓拍:摄影是记录瞬间的艺术,抓住瞬间的精彩瞬间是摄影师追求的目标。

因此,摄影取景的要点之一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及时捕捉到那些瞬间的美丽瞬间。

8. 情感表达:摄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摄影取景可以表达出摄影师对被摄物体的情感和感受。

因此,在取景时要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照片富有情感,并使观众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摄影取景是一门技巧和艺术的结合,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希望以上的要点能够对摄影爱好者有所启发,并在摄影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摄影取景技巧

摄影取景技巧

摄影取景技巧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取景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摄影取景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拍出更好的照片。

1. 视角选择: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来改变照片的效果。

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被摄对象的威严和庄重,高角度拍摄则可以呈现出被摄对象的柔和和温馨。

此外,还可以尝试斜角度的拍摄,增加照片的动态感。

2. 光线利用:光线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合理利用光线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拍摄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如黄金时间(早上和傍晚的阳光柔和),或者利用逆光或侧光拍摄,增加照片的艺术感。

3. 前景布局:在构图时,通过合理安排前景物体,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前景物体,如树木、建筑物或者其他景物,使照片更加丰富和有趣。

4. 对焦技巧:对焦是摄影中重要的技巧之一。

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对焦点和对焦方式来突出被摄对象。

可以使用单点对焦或者连续对焦模式,确保被摄对象清晰锐利。

5. 线条引导:利用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照片更加有吸引力和有层次感。

可以选择一些明显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或者建筑物的线条,或者通过构图来创造线条效果。

6. 背景选择:合理选择背景可以使照片更加突出被摄对象。

可以选择简洁干净的背景,避免杂乱的元素干扰观众的视线。

此外,还可以利用背景的颜色和纹理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

7. 对称与平衡:对称和平衡是构图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对称或平衡效果的元素进行拍摄,使照片更加稳定和和谐。

8. 运用颜色:颜色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和情感表达。

可以选择一些明亮鲜艳的颜色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或者选择一些冷暖色调来营造不同的氛围。

9. 利用空间:合理利用空间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层次感和动态感。

可以利用前景和背景的空间关系来构图,增加照片的视觉效果。

10. 运用对比:对比是摄影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可以通过对比明暗、大小、形状等不同的元素来增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拍摄取景的基本知识作者:郭云鹏本章要点: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五种景别、拍摄角度、横竖画面的确定、画面结构中心、突出主体的方法、前景与背景的运用、陪体的作用;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摄影的形式法则有人把绘画和摄影进行比较,把绘画称作加法的艺术,把摄影称为减法的艺术。

绘画是由画家在“胸有成竹”之后,一笔一画地把景物描绘出来的。

摄影则是拍摄者面对广大的自然界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从中选取有限的空间,用数十(数百或上千)分之一秒的速度通过照相机和感光片记录下来。

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摄影是从大中取小,从长中取短的减法来选取和记录影像。

“摄影是取景的艺术。

”取景,从大的方面看,决定着拍摄者对于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看,则决定着画面布局和景物的表现。

第一节取景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一、拍摄点的选择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也是受众的位置。

“移步换景”,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

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

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移动,取景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摄影记者拍摄的第一步是选好拍摄点。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

(一)拍摄距离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

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1)远景。

拍摄到的最大的场面,拍摄距离最远。

摄影表现的远景,常是自然景物或比较大的场面及人文景观。

图片表现的重点是场面的浩大,视野的广阔。

画面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主体和陪体的区别,表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效果,给人一种宏大气势的视觉效果。

(2)全景。

其范围比远景小,拍摄距离与被拍摄景物更近了。

全景用于描述事物的全貌,让人产生一种对景物的全面的印象。

被表现的景物充满画面。

在人物摄影中,全景表现的是人的全身,对人物有全面的整体印象。

(3)中景。

中景拍摄的是人物的半身,其重点表现的是主体本身,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环境退居次要地位,是对主体的说明和陪衬。

在拍摄中,为了说明主体和环境的关系,常用中景来表现。

拍中景画面,应分清主次,切忌主次难辨或前景、背景、陪体喧宾夺主。

注意将主体和陪体放在画面不同部分,使主体与陪体错开。

在新闻摄影中,拍摄新闻人物可以用中景,这样既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又可交待其所处的典型生活或工作环境,以增加图片的信息量。

中景更适合表现动作、情节。

在新闻摄影中,中景运用更多一些,既能突出主体又能适当表现环境,符合新闻摄影的信息量原则。

(4)近景。

近景的表现对象是主体本身。

画面里只有主体本身,没有陪体,也没有前景、背景。

其作用是描述和表现主体本身,让人产生对主体的强烈印象。

人物摄影中,近景拍摄人的面部和头部,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感情。

在新闻摄影,近景主要表现对象就是新闻主体本身,不必考虑其他因素,要求画面简洁集中,主体形象丰满、充实。

在影视中,近景画面的作用就是刻画人物或事物本身。

(5)特写以人物作为参照,特写表现的是人的肢体或局部。

特写注重表现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细节,用以细致描绘、刻画被摄对象,从细微处揭示事物的特征。

从拍摄距离看,特写是离被摄对象最近距离的拍摄,给观众以逼近的视觉效果。

被摄体的局部得到突出强化的表现,能强化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

新闻摄影中的特写性新闻摄影图片,以细致描绘人或事物的局部面貌,从富有特征的部位和角度对事物加以揭示,使读者对新闻人物或事物有细致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提倡特写性新闻摄影图片的拍摄,有助于加强新闻摄影的揭示性。

特写性新闻图片所具有的特殊视觉效果,能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感受,使读者产生强烈印象。

(二)拍摄角度1、相机的高度或俯仰。

人们在“看”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是眼睛高度的平视,这是长期的视觉经验培养成的一种视觉心理。

不管是拍仰角还是拍俯角,被摄景物的影像都会出现变形现象,除非有特殊需要,应避免拍俯视或仰视效果的画面。

我们对水平视角、仰角、俯角的视觉效果分别加以研究。

(1)水平视角。

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

以水平视角拍摄景物,不会出现变形现象,景物形象自然。

从传播学角度看,要想获得理想的视觉传播效果,就要用平视角度拍摄影像,让接受者用水平视角来观看影像,这是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要求。

(2)仰角。

仰角拍摄会夸大景物的高大形象,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倾斜畸变现象。

在需要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被摄对象的高大时才用仰角拍摄。

常用仰角来夸张英雄人物、高大凶猛的动物及高大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仰角也可用来表现人物高视阔步的心理或夸张跳跃动作。

(3)俯角。

俯角拍摄与仰角拍摄的视觉效果相反,能将景物压缩得看起来更加矮小。

新闻摄影常用俯角来拍摄大的场面,因为俯角能取得较大的取景范围。

2、从被摄对象的哪个角度拍摄?即是从正面、侧面或背面拍摄?侧面又有正侧面和反侧面之分。

在摄影实践中,人们最常采用的是从主体正侧面拍摄。

正面拍摄的景(人)物表现全面,但画面平淡、缺乏变化。

背面拍摄难以表现被摄对象的本来面目。

正侧面拍摄既可以使画面有立体空间感,富于变化,影像也更加生动,线条往往表现更突出、流畅。

拍摄人物,正面会使人物面部器官变得扁平,画面缺乏立体感;侧面可将人物面部线条表现得生动,画面有立体感。

反侧面和背面常用于表现人物心理的刻画,通过人体的动作而不是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横竖画面的确定横竖画面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同一景物画幅形式不同,视觉效果不同。

(一)被摄景物的形状。

对于横向铺展的景物,常用横画面来表现:如江河、湖海;桥梁、堤坝等。

对于上下矗立的景物,常用竖画面来表现:如高山飞瀑、树木修竹;楼、塔、亭、阁等。

人像摄影常采用竖画面。

竖画面又被称为“人像式画面”,横画面又被称为“风光式画面”。

(二)画面中主线条对视觉刺激力的强弱。

被摄景物形状非典型横型或竖型,或画面线条呈多样分布时,应以确认主线的形式来确定画面的横竖。

三、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1、人的两眼是对称平列分布,水平视角为50°左右。

人的视觉偏爱长方形画面形式,画面的结构中心则应分布在长方形中对称的两侧,而不是长方形的几何中心位置。

2、根据中外古今的画家、科学家的结论:画面的结构中心,应当是明视中心的位置--假如把人的两眼拍成一个对称的横画面,两眼所在的位置应当是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位于两眼所在位置的景物最引人注目,主体位于视觉中心位置的画面,最生动而富于变化。

画面的结构中心应不止一个。

3、在拍摄中,主体不应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的位置,而应位于结构中心上。

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则放在结构中心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如果画面有一个以上的主体,则应注意尽量让它们都位于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四,突出主体突出主体是摄影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摄影表现主题的最基本要求。

主体是艺术创作中主题思想的体现者,是新闻摄影图片中最主要的新闻信息载体,应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摄影如何突出主体?(1)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理论,把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2)利用主体和陪体对比的方法,如形态、大小的对比,动静对比,影调、色彩对比等突出主体;(3)利用透视规律突出主体;(4)利用景深原理突出主体。

利用对焦虚实的变化,也是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之一。

关于视觉中心点的问题上面已经讨论过了,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一下各种对比方法及透视规律在摄影取景方面的具体运用。

(一)对比方法的运用1、形态的对比一是让主体本身的形态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从而使主体突出;二是用主体形态与陪体形态显著不同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2、大小的对比一是让主体占据画面中大面积的空间,让陪体居于次要地位;二是可以采用以大衬托小的办法来突出主体,即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道理,让小主体凸现在大背景之上或大环境之中。

3、动静的对比利用人眼的求异功能,让主体运动而陪体静止,或让陪体运动而主体静止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4、影调和色调的对比影调对比主要是指利用明暗的差别来使主体突出。

即压低陪体影调,让主体明亮而突出;或在明亮的背景上出现影调较暗的主体。

利用色调的对比来突出主体的原理与影调对比的原理是一样的。

但要考虑色别、明度、饱和度三种属性,才能运用好色调对比。

(二)透视规律的运用透视关系处理得好能增强空间深度感,加大画面的内涵,还能增强摄影画面的现场气氛的表现。

1、线条透视规律的运用线条透视的规律是:近大远小;景物的轮廓线越远越集中;视平线以上的线条向远处延伸时往低处走,视平线以下的线条向高处延伸;视点右边线条向左集中,左边线条向右集中等。

拍摄时观察线条透视效果,可将人们视线通过线条透视效果引向画面主体,从而使主体突出。

2、阶调透视规律的运用阶调透视的规律是:距离近的景物明度低,轮廓清晰,反差大,色纯度高;距离远的景物则明度高,轮廓越来越模糊,反差变小,色纯度变低。

利用阶调透视效果也能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

五、前景与背景的运用依陪体在画面中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景和背景。

(一)前景是指景物及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的物体。

前景的作用:1) 衬托主体,使视线引向主体;2)通过前景与主体的对比,显出景物的立体空间感,增强画面纵深感;3)用来说明主题;4)用来平衡画面,起均衡作用。

5)用来交待环境、季节、天气,增加图片信息量。

依前景的位置和形式不同,可分为画框式、垂枝式和突笋式三种。

选用前景应注意:1)前景应避开视觉中心点,不应位于画面中的主要位置;2)前景色调不应太鲜明夺目;3)不用活动的物体作前景;4)焦点应在主体上,而不应在前景上。

(二)背景画面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1)说明主题,提供背景信息;2)交待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3)增强画面现场气氛;4)衬托、突出主体。

背景能提供丰富的注解性、说明性的信息,运用得当,能极大地增加图片的信息含量,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说服力。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对比和照应的关系。

运用背景应注意:1)避免主体与背景相互游离,使背景起不到应有作用;2)避免将主体与背景作同等处理,主次不分,影响主体的表现。

新闻摄影要充分发挥背景的作用来增加图片的信息含量,增强图片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使新闻摄影图片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夺目感人。

六、陪体的作用陪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画面构成部分,其作用是和主体配合构成一定的情节。

情节的形成:主体处于一种状态,由于陪体的动作引起反应,做出相应动作,又引起陪体的反应和动作……如此反复,展开情节。

新闻摄影捕捉的情节,是一种动作和反应完美结合的瞬间,既看到动作本身,又能看到动作引起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