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精选全文
自己的父母想保护的是北京城,而不是他自己的房子。 ——梁再冰
谢 谢
辩:
你认为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应不应该被拆除?
正方:不应该
反方:应该
反方:
总 结:5.综上所述,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保存的价值不大,应该被拆除。
表明观点:1.我认为故居应该被拆除。
原 因一:2.城市要发展,就会有拆迁和建设,不可能将所有的老房子都原样保存。
主要对象
特 点
关键字
写:
再读文章,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例:(一)个别建筑物由三部分构成: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
构成
平面布置
斗拱
举架
立柱
橫梁
梁架
斗拱
举架
屋顶
朱红
木结构
有色琉璃
思:
全文除九大特征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建筑学家
1933年9月,在山西大同考察华严寺,大雄宝殿是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古代木建筑中体型最大的木殿,并且殿内还有优美的辽代塑像。
梁思成手绘图稿《北京城墙和城门楼改造建筑图》
梁启超之子
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由著名建筑学家李诫通过实践,花约30年完成的一本著作。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对于家乡这些熟悉的建筑,大家说说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导: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能运用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相关知识;拓展性目标:能理解文章严密的结构,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重点)挑战性目标:能激发我们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难点)
解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上海外滩:近代建筑风格的展示
总结词
中西合璧、风格多元
详细描述
上海外滩是近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这里汇聚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如哥特式、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等,同时也有中式建筑风格融入其中。这些建筑风格各异,色彩斑斓,形成 了独特的景观。外滩的建筑群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构。
石材
常用于基础、柱础、栏杆等部 位,具有耐久、坚固的特性。

用于墙体的砌筑,具有防火、 防潮、隔音等特点。

主要用于屋顶的覆盖,有防水 、排水和装饰作用。
新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混凝土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混凝 土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材料,以 其高强度和易塑造的特点广泛应
用于建筑结构中。
新型保温材料
鸟巢、水立方:现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
总结词
创新设计、科技含量高
详细描述
鸟巢和水立方是当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代表了中国现 代建筑的最新发展方向。鸟巢采用了独特的钢结构设计 ,形态如同一个鸟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水立方则 采用了新型的膜结构技术,外观如同一个巨大的水滴, 显得轻盈而富有弹性。这两座建筑都具有极高的科技含 量和创新设计,展现了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
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新型保温材 料如聚氨酯、硅酸盐等被广泛应用 于墙体和屋顶,提高建筑的保温性 能。
钢结构与玻璃幕墙
现代高层建筑中,钢结构与玻璃幕 墙的应用为建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 性和视觉冲击力。
绿色建筑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材
如低碳水泥、再生塑料等,这些材料 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 小。
北京故宫:古代皇家建筑的代表
总结词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观点二:本文题目过大。“中国建筑的特征”一题,没有时间的限制,就应纵贯古今,而文 章内容明显不包括现代建筑的特征。因此,在“建筑”前加“古代”一词更合理。
观点三:有文不对题之嫌。文中所谈的建筑特征并非所有建筑的特征,比如桥梁、道路、城 防也属建筑领域,而文中并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建筑特点,因此应在“建筑”一词前加适当的 定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才能更切合文章的内容。
屋 顶
房屋 台基
二、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
三、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
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
五、举折、举架构成斜面屋顶
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 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其作用是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
斗、拱
减少剪力,装饰
摹状貌 \下定义\举例子
征 (五) 举折、举 梁木

创造屋脊弯曲面
摹状貌\下定义
(六) 屋顶
装 饰
(七) 着色
特 (八) 构件
征 (九) 用材
瓦 朱红、彩绘 脊吻、门窗 有色琉璃、油漆、 木雕、石雕、砖雕
装饰 用色大胆 高度装饰 装饰
作比较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举例子
作诠释
一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
梳理思路,理清文脉
(1—2)
结构特征
(3—13)
继承创新
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14—17) (18—20)
文章结构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1-2)中国建筑的影响 二、(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四、 (18-20)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识记】(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运用】(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任务二:探究作者对中国建筑的情怀
活动5.课文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
【提示】本题引导我们对文章的主旨作深入的思考和评价。作者 将建筑看作一种文化载体,在谈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时,处 处流露作者对待文化传统的看法。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体现作 者文化观的语句,思考评价。
梁思成并非一味复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为中国创造 新建筑”的宏伟事业。在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 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 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 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辨证地 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 中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 文化观。
任务三:赏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活动7.品读全文,分析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特色。
(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显 示出了较强的层次性,体现了作者论述问题的明晰思路。在总 体概括之后,把中国建筑的特征概括为九点,先谈个别建筑物, 再谈平面布置,再谈它的结构,接着谈建筑的装饰,最后利用 比喻归结为有特点的建筑须有自己的“文法”和“词汇”。
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简练、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 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 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 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 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美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建筑优 秀传统的珍视。
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 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年,一些人主张拆除北京古建筑 和古城墙。为此事,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 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 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征, 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 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 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 《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完美)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完美)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了解说明方法2.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提示:①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②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3.文章的第15段“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在结构上和手法上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这段文字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一】 筛选概括要点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怎样的匠心?其中着重说明了哪几项特征?提示: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展开的。其中(三)(四)(五)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所以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主要要构结架构,方法——采用木结构,用柱、梁、
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枋、檩之类木结构互相牵搭起来,形成“间” 的主要构架。
作用: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梳理文本内容】第二部分(3—13段)之
(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
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
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
(以2“)帷两幕柱之”间比也喻常墙用壁墙,壁,形但象墙生壁动并地不说负重明,了只中是国像建“筑帷幕中”墙一壁样的,作用用以:隔断“内隔外,
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明确3):建以筑“的文“章文”章比”喻也建可筑因,不用同“的大命文题章,”有,“比大喻文宏章大”壮或观“的小建品筑”,。用大“文小章品如”宫比喻 殿小巧、别庙致宇的等建等筑;,“让小读品者”利如用山对亭文、章水大榭小、的一感轩觉、经一验楼,。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
(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 极其重要的位置......当屋顶是四面坡 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
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 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
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 穹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 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
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屋顶特点:四角翘起。 作用:具有装饰性。
目 录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完整版
干旱地区
建筑需注重集水和节水,采用 雨水收集系统、蓄水窖等集水 措施,以及滴灌、渗灌等节水
灌溉方式。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符号如斗拱、檐口、雕花等 被巧妙地融入,使现代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散发出浓郁 的文化气息。
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西方建筑风格的同 时,也将其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 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时期
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01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机器美学。
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
02
中国建筑师在吸收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
当代建筑师积极挖掘和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通过 学术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建筑 的精髓和特点。
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将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 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功能需求又具有 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创新传统建筑技艺
在传承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建筑师不断进行 技艺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为现代建 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窗花艺术
窗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窗花多采用纸、布等材料制作,通过剪、刻、贴等 工艺手法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样。窗花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又 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06
CATALOGUE
中国建筑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差异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 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建筑技术 ,提高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3.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 精神(创造性、实践性)。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
1.从题目看,本文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2.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4.写中国建筑的特征从几个方面来论 述? 5.作者为什么写了中国建筑的九个特 征后,还写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 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九)装饰材料: 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
、石雕、砖雕等,尽显装饰特征。
外部的装饰
有 色 琉 璃 瓦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归纳为 三个方面:
(一)--(二):总体特征 (三)--(五):结构特点 (六)--(九):外观、颜色、装饰


中中 国国
个别建筑构成 整 特
结构
体 群体建筑构成

建 筑
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1-2) 总体归纳:
中国建筑体系的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 二、(3-13) 分类介绍: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 归纳概括:
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即“文法”和“ 词汇”)。 四、(18-20) 最后提出:
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行文思路: 18—20


(五)举折,举架: 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比下一层短,两
层间的矮柱逐渐加高。举架形成屋顶的斜 坡弯曲面,使得四角翘起。
(六)屋顶: 瓦面弯曲,有四面坡,四角
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
(七)主要颜色: 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八)装饰部件: 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
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 强的装饰效果。
梁先生为什么痛哭?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 族之性格。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 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 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 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 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 失的现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 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夫妻二人倾毕生精力 致力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
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
教育背景 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
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
尼亚大学建筑系, 1927年获宾夕
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
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
习,但因梁启超病重而于1928年
中断回国。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
普林斯顿大学 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宾夕法尼亚大学
康乃尔大学
哈佛大学
清华大学
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 《中国建筑史》、《营造法 式注释》、《梁思成文集》 (4卷),作品有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 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北京市计划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科学性)。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并在写作 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梁思成先生这篇文章 之后,相信大家对我们祖国的建筑有 了更深的了解。梁思成先生在文章中 ,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 和爱国情怀。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 文,还可以感受到梁思成先生强烈的 民族情怀和高雅的审美境界。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作业:
1、城市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它与传统建筑真的是水火不容、 截然对立的吗?
14—17
3 | 13
1—2
发扬光大 探讨风格手法
介绍九大特征
总说中国建 筑体系地位
第一部分:问题与思考
中国建筑体系的时空 分布是怎样的?
(1)空间分布: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 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 在内。 (2)时间分布:考古学家所 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 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建筑 体系已基本形成,它的基本 特征一直保留到近代。
第二部分: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立体构成: 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
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 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二)平面布置: 建筑群(“所”)左右对称、主屋
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 以立柱和横梁构成,墙壁不负重,
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层层挑出,减少剪力,有装饰性。
是什么——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 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 建筑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 互关系。
从哪来——它们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 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 验中提炼出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 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返回
何谓中国建筑的“词汇”?试 举例说明。
建 筑 的
主 特征
木材结构 斗拱
结 局构 部方
的基
举折和举架

特本
屋顶的装饰作用

特 征
次 装饰 特征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外 观 装
材料的装饰作用

了解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后,请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逻辑顺序
第三部分:【建筑的“文法”】

11.“ 怡 ” 有 和 悦愉 快之意 。中国 茶道雅 俗共赏 ,不拘 一格。 一方面 ,突出 体现了 道家“ 自恣以 适己” 的随意 性,同 时,不 同地位 、信仰 和文化 层次的 人对茶 道有不 同的追 求。王 公贵族 讲茶道 ,意在 炫耀权 贵,附 庸风雅 ;

12.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 因素的 整合。 整合的 模式是 以华夏 文明为 核心, 核心向 周围扩 散,周 围向核 心趋同 ,核心 与周围 互相补 充、互 相吸收 、互相 融合。 汉族和 汉族以 外的少 数民族 ,都为 中华文 明作出 了重要 的贡献 。

6.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 智力, 必须与 培养自 己的非 智力因 素结合 起来, 因为二 者是休 戚相关 ,紧密 相连的

7. 从 文 中 反 映的信 息来看 ,汉初 四分天 下是按 功论封 ,这个 功主要 是征伐 平定之 功,而 刘信在 这方面 功小, 所以只 封得列 侯。但 作者却 从“七 门三堰 ”对后 世吏治 的启迪 和警示 上提出 了以是 否惠泽 人民为 尺度的 功劳观 ,这是 难能可 贵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梁思成家庭背景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 。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自 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 的中国文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 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天 才学人
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 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 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 的考古有重大贡献。
怎样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 汇?试比喻说明。
第四部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怎样理解“可译性”?试比喻说明。
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
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
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可译性
因为相通,所以可译; 因为个性,所以多彩。
20世纪五十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 建筑使用大屋顶等传统形式和保护北京古 城而多次遭到批判。在明清古城墙被拆毁 时,梁思成抚砖痛哭;因不能挽救北京仅 存的完整牌楼街,梁思成失述为铺 垫,以 议论为 主体。 其叙事 以作者 陆续了 解七门 堰历史 的过程 为线索 ,

9.语 言 简 洁 , 叙事 清楚; 其议论 ,则联 系汉初 宗室王 族作横 向和纵 向的比 较,借 题发挥 ,以此 阐述自 己的思 想观点 。

10.“ 静 ” 是 中 国茶 道修习 的必由 途径。 老子说 :“至 虚极, 守静笃 ,万物 并作, 吾以观 其复。 ”庄子 说:“ 水静则 明烛须 眉,平 中准, 大匠取 法焉。 ”老子 和庄子 所启示 的“虚 静观复 法”是 人们明 心见性 ,洞察 自然, 反观自 我,体 悟道德 的无上 妙法。 道家的 “虚静 观复法 ”在中 国的茶 道中演 化为“ 茶须静 品”的 理论和 实践

3.乔冠华是个从不设防的人,他能够 在国际 舞台上 叱咤风 云,却 无法应 对政治 生活中 的阴谋 和陷阱 ,最后 付出的 宝贵的 生命为 代价。

4.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 那段时 间里, 我市解 放路上 到处都 是游玩 购物的 人,直 到深夜 ,大街 上还是 不绝如 缕,热 闹极了

5.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 累,只 有打好 基础, 才能实 现自己 高远的 目标; 如果毫 无知识 储备, 在激烈 的竞争 中,只 能是铩 羽而归
2、对中国现代建筑与传统建 筑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1.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 语言水 平,更 体现着 一个人 的自信 、智慧 和风度 。

2.尽管美、印、巴三者关系何其暧昧 ,但是 美国和 印度走 向军事 合作的 态度相 当明朗 。
五十年之后同样的事件一再重演!!
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 “旅游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 多处文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 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
大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