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 中医见解 张景岳 提出的重阳气之理论根据

合集下载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蚁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

此类方剂漫衍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普遍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调治。

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调治作用.兹归结如次。

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待此方的适当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牺牲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霸道之最。

”此方主治五脏气血牺牲.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临床用于外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

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

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

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敷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

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

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

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

临床用于虚损伤寒、气厥等外科杂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小儿慢惊风、盗汗等儿科疾病(《景岳全书·小儿则》).以及痘疹属虚寒者(《景岳全书·痘疹诠》)。

附子在15位前辈高人手下的妙用

附子在15位前辈高人手下的妙用

附子在15位前辈高人手下的妙用或救人于生死一线,或毁人于顷刻之间,附子,从来都是这样理性又任性地左右着人之生死。

很多人对附子是既爱又惧怕,多少偏爱附子的医家,造就了一段又一段妙手回春的传奇,又有多少人对它保持着距离,不敢轻易靠近。

附子究竟要如何运用?虞抟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吴绶说:附子“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中药学讲义》称:“(附子)为补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痼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之。

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

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补益也。

”张景岳称:“(附子)气味辛甘,腌者大咸,性大热,阳中之阳也,有毒。

畏人参、黄芪、甘草、黑豆、绿豆、犀角、童便、乌韭、防风。

其性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

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暖五脏回阳气,除呕秽反胃,噎膈,心腹疼痛,腹满,泻利,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蛔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疽痈毒,久漏阴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地术建效,无论表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总之,附子对心阳虚或沉寒痼冷的胸脘疼痛、心悸多寐或不眠,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泄泻、食欲不振,阳虚水饮不化的水肿、吞咽不利,肾阳不足的腰痛腰冷,以及亡阳厥逆,都有较好的疗效。

其一,从回阳救逆看,对心脾肾的阳衰欲亡者有卓效,可以说是中药中回阳救逆的最好药物。

其与干姜、炙甘草配伍,治疗脾肾阳衰的四肢厥冷,泄泻如稀水或失禁,脉微欲绝者;若舌苔黄,或兼口苦者,为阴盛格阳之象,可再配寒凉之药,如附子理中汤加黄连或猪胆汁;若兼大汗出者,为气脱,宜加人参。

右肾水火辩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引火下行’的几种方法 - 舍得

右肾水火辩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引火下行’的几种方法 - 舍得

右肾水火辩+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张景岳补阴方探析+引火下行’的几种方法- 舍得...右肾水火辩张帅学习中医或曰∶人皆谓右肾属相火,相火即少火,观坎之象,则知肾具水火之道,一阳居二阴间为坎,水火并而为肾,故惟坎加习也,子以右肾为属水,然则其说非与?余曰∶以惟坎加习,斯其说所以非也。

夫坎,水也。

上下皆坎,《易》故曰习坎。

观先天图,干南坤北。

后天图,离南坎北。

五行火高水下,故仙家取坎填离,以水升火降,既济为道,谓采坎中之一阳,填离中之一阴,此还乾坤本源之意也。

坎离,是兑待之义,如彼谓一阳居二阴之间,无乃指一阳为火耶?然则离以一阴居二阳之间,又作何说也?夫物物具五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何乃指坎中之阳为火,指右肾为少火也。

坎中之阳,即两肾中间动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不可,故谓坎中之阳,亦非火也。

二阴,即二肾也,肾既皆阴,则作一水一火并看者,亦非矣。

不然,坎中之阳,尚不可以火目之,而右肾又何可以属水哉?!或曰∶子是之言固矣,彼北极玄帝象下有龟蛇者何说也?且昔沙随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习,于物为龟为蛇。

余曰∶此何可以证水火并而为肾之谬也,盖龟蛇,乃道家寓意处,谓蛇属心火,龟属肾水,能降此二物,不使妄动,庶坎离得以交,而身中之丹可成。

若肾则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安可牵扯龟蛇而与之同类并观哉!断乎其不可矣。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1 扩熟地黄之炒用驳滞腻之嫌疑《类经附翼.真阴论》说:“物之生由乎阳,物之长由乎阴”。

张氏从维护元阴与元阳之理,推崇熟地黄“味厚气薄”、“阴中有阳”、“能补五脏之真阴”,因之扩充熟地黄之妙用,且跳出前人“禁忌”范畴。

认为:“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凡此皆用熟地黄。

4种中药被名医张景岳认为最重要灵芝牛黄麝香都不在其列

4种中药被名医张景岳认为最重要灵芝牛黄麝香都不在其列

4种中药被名医张景岳认为最重要灵芝牛黄麝香都不在其列管子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指的是治国的准则纲纪。

明代名医张景岳则把4种中药称之为“药中四维”,“病而至于可畏,势非庸庸所济者,非此四物不可”。

认为它们是危急关头的“救命药”。

张景岳字介宾,故世人又称之为张介宾,因善用熟地而又称为“张熟地”。

他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其医著《景岳全书》对后世影响颇大。

其推崇这4味中药,固然是一家一派之言,但它们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附子附子是回阳救逆的要药,可治亡阳证,但是有大毒。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试验附子的毒性到底有多强,就舀了一小勺生附子粉吃了,结果出现头晕、头皮发麻、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后意识都有点儿模糊了。

临床上分为生附子和制附子,制附子毒性较生附子小。

如果炮制不当或煎药方法不当、用量过大,都会造成附子中毒。

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医嘱正确煎药、服药,切勿莽撞。

熟地熟地是补血滋阴药中的一员大将,可填精益髓,用于血虚精亏、肝肾阴虚导致的病证。

如在经典的补血方剂“四物汤”中,熟地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最佳炮制方法是九蒸九晒,也就是蒸制的次数要九次,过程中再加入黄酒等佐料,如此方法炮制出的熟地质量上乘,更有利于发挥药效。

大黄大黄可以泻火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治疗范围广泛,如实热便秘、积滞腹痛、瘀血经闭、火毒疮疡等病证。

大黄药力迅猛,古人称为“将军”。

大黄有多种炮制品。

加黄酒炒之者为酒大黄。

用黄酒拌匀、隔水蒸透者为熟大黄。

加醋炒之者为醋大黄。

大黄炒焦则为大黄炭。

不同炮制品皆有妙用。

比如大黄炭几乎没有泻下作用,但收敛、吸附功能增强,反而可以止血、止泻。

人参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治疗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很多人都觉得韩国高丽参比中国人参好,高丽参价格甚至高出中国人参十多倍。

其实优质的中国东北的人参从品种到质量和高丽参没什么差别。

但由于品牌营销、质量管控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的人参产业落后了。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张景岳补阴方探析张景岳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不但善于扶阳,而且善于补阴。

在补阴方面,不仅创立了完整的理论,还在所拟方药中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主重肾命滋填精血阴者,阴液、阴精之谓,具体又有精、津、液、血、髓之别。

景岳阐发《灵枢·本神》“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之说,强调指出“阴为阳之根”,“阳以阴为基”,“而人生于阳而根于阴,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必危。

”其“所谓根本者,即真阴也”,充分说明真阴具有决生死的重要意义。

景岳熟悟经旨,深察觉人体“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精血,生命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因此,人之形体以阴言,又“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所以在治疗上大倡“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的重要治则。

在其自创的186张新方中,运用最多、最广的补阴药首推熟地、当归二药。

新方补阵29方中,含熟地者22方、含当归者14方。

除攻阵以外,据统计新方中用熟地的方剂共有49方,而运用当归的方剂则多至59方。

如按新方内服方剂161方计算,则二药分别占30.43%和36.65%。

张氏广为运用熟地、当归二药,实因熟地乃“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具有“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的功效。

在《本草正》中景岳详细记述此药。

认为“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而创左归饮、大营煎之属治真阴精血亏损;“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而创左归丸、镇阴煎充其精血使孤阳有归;“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则创一阴煎之类治水亏火胜之证;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则又创加减一贯煎治躁烦热甚之证。

景岳又认为“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故用理阴煎、金水六君煎治阴虚水肿、痰饮”;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则创贞元饮补精血以使元海有根”;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又有五阴煎之治真阴亏损脾虚失血……。

左右归丸:同有熟地养生各异

左右归丸:同有熟地养生各异

左右归丸:同有熟地养生各异作者:周贻谋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1年第1期⊙ 周贻谋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简称熟地。

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血滋阴(地黄生用即为生地,其性寒而能清热凉血止血,与熟地性能功效不同)。

主治营血亏损及肝肾阴虚,如头昏、心悸、失眠、健忘须发早白、月经不调、失血、腰膝酸软、口干舌燥、眩晕耳鸣、遗精、消渴等。

熟地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中药,除了许多复方要用到它之外,不少中成药也都离不开它。

诸如八味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常用中成药,都是以熟地为主药。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最喜欢也最善于在处方中运用熟地,以致被人们称之为“张熟地”。

至今临床上经常要用到的左归丸和右归丸这两种中成药,就是由他创建出来的(见《景岳全书》)。

左归丸补肾益阴左归丸由熟地、菟丝子、怀牛膝、龟板胶、小茱萸、枸杞子、山药、鹿角胶组成。

功能滋阴补肾,适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等症。

方中用熟地甘温滋肾以填真阴为君(主)药;山茱萸、枸杞子滋养肝肾,养阴益精,山药健脾滋肾,可补养脾胃之阴,同为本方臣(辅)药。

鹿角胶峻补肾阳,龟板胶最能滋阴益肾,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将龟板胶与鹿角胶同用,正合乎张景岳此意,可以育阴潜阳而峻补精血,同为本方佐药。

菟丝子入肾而能益阴固阳,怀牛膝性善下行而能补肝肾,同为本方使药。

诸药互相配合,共奏补肾益阴之功。

凡虚劳腰痛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腰痛绵绵、体虚盗汗、骨蒸潮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等,均可服用此方。

本方为水蜜丸,每30粒重约3克,每袋250克。

成人口服1次3克,每日3次,小儿酌减。

有关研究表明,左归丸能提高血清睾丸酮的水平,对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本方对治疗女子功能性子宫出血亦有帮助。

张景岳医易阴阳思想探析

张景岳医易阴阳思想探析

196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妙。 这里,张景岳以《周易》老阳、老阴、少阳、少阴之四象在河图上的数位关系来阐明“阴阳互藏之妙”。 张景岳将阴阳互根的思想充分应用于医学理论,他说:“夫阴阳之体,日乾与坤:阴阳之用,日水 与火;阴阳之化,日形与气。……若生化之机,则阳先阴后,阳施阴受。先天因气以化形,阳生阴也; 后天因形以化气,阴生阳也。形即精也,精即水也,神即气也,气即火也。”这里,张景岳以阴阳统摄
论汪机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
张贵才 黄山市卫生局(黄245000)
汪机,字省之,明英宗天顺至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463—1540年)。新安祁门人氏,因世居祁门邑 城内之石山坞(又称南山朴墅),承家之医业,而号石山居士。据《祁门县志》记载:殊证奇疾,发无 不中,……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明史・方技传》载: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 缪希雍,皆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
198
气:顾今人之病阴虚者,十之八九,又何谓哉?不知此一阴字,正阳气之根也。盖阴不可以无阳,非气 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阴不可以无阳,阳不可以无阴,但从“此一阴字,正 。阳气之根也”这一句可以看出张景岳虽重视阳气,尤立足阴精,其对真阴的阐述及阴虚证的治疗之法事
实上是他学术思想的主要核心之一。在《真阴论》中,张景岳从真阴之象、真阴之脏、真阴之用、真阴
力儒学功底,复参以哲理,潜心研究,凡岐黄仓扁诸书,靡不探讨,融各家之学说于一体,灵活应甩,
辩证遣方,随症施治,立论持平,很快医术得以大进,每每验之临床,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就连自己 母亲所患十余年的头痛呕吐毛病经其诊治也逐渐痊愈。汪机倍受鼓舞,于是更加殚思竭虑研究医学。在 当时,江南风靡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系由国家审定,朝廷提倡,故影响很大),而北方则 盛行刘完素(寒凉学派创始人)的《宣明论方》,形成了“南局北宣”两大不同风格的流派临证遣方的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也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辨阴阳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也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辨阴阳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也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辨阴阳判断阳虚时,应该看什么地方?不应该看什么地方?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告诉我们说:“无论一切上、中、下部诸病,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使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判断阳虚应该看舌、脉、二便、饮水、神志。

而不应该看身,头,目等地方。

舌青,是苔不黄,舌质不红,气分无热。

舌质不绛,血分无热。

口不渴,喜热饮,阳明无热。

满口津液是湿,“阳虚生湿,甚生寒”,二便自利,无热。

那么身大热,头痛,目红肿是何故?为阴盛格阳,是真阳不能归根,在江湖上冒充火邪,招摇撞骗。

咱们中医治病,如果善于打“假火邪”,就成治阳虚高手!人以躯干为体,以四肢和头为用。

体是本,用为末。

“体”里无热,就是阳虚。

“用”里有热,是假的。

“用”里有寒,也是假的。

比如:胃以阴为体,以阳为用。

这是在告诉我们谁是本,谁是末也。

我们开动四诊雷达,对“体”扫描一遍,无热。

那么外边的大热,红肿是假的,不用管它。

心与肾为南北两极,是以先天的乾(天)和坤(地)立的极,坤(肾)中之阳是真种子,故治肾阳称为“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

”与阳虚两个方面,若能够抓住阴虚和阳虚,就相当于抓住了疾病之本。

然而有时病情复杂,辨准阳虚与阴虚比较难,火神派始祖郑钦安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也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辨阴阳”。

夹阴伤寒派始祖朱莘农说:“辨证之难,难于验体质(即肾阳虚体质与肾阴虚体质),体质验明,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变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毕矣”,可见他俩都认识到了辨准阴虚与阳虚,既重要又艰难,故他俩都在辨阳虚与阴虚方面下的功夫深,各怀绝技。

郑钦安善于辨阴虚和阳虚,尤其是善于辨阳虚,是古今辨阳虚第一高人!讲解其秘诀于下:1,郑钦安说:“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阳必衰;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中医见解+张景岳提出的重阳气之理论根据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中医见解+张景岳提出的重阳气之理论根据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汇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

此类方剂分布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广泛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

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兹归纳如次。

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于此方的适应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此方主治五脏气血亏损,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临床用于内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

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

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

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足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

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

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

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

临床用于虚损伤寒、气厥等内科杂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小儿慢惊风、盗汗等儿科疾病(《景岳全书·小儿则》),以及痘疹属虚寒者(《景岳全书·痘疹诠》)。

此外,尚有用当归、熟地黄补阴精以抗御外邪的方剂,如补阴益气煎(熟地黄、当归、人参、山药、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

张景岳说:“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

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邪不解,寒热疒亥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

凡属阴虚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此方以当归、熟地黄补阴精,精足便可化气,况有人参、甘草、山药益气,佐以升麻、柴胡升陷且散邪。

临床用于劳倦内伤、痉病、疟疾等内科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产后发热、蓐劳等妇科病(《景岳全书·妇人规》)。

3 补益精血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益精血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熟地黄、当归、人参、杜仲、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炙甘草)。

张景岳在方下注曰:“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

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根据张景岳所注,可知此方的功用是补气血、填阴精,其中熟地黄填阴精,当归补血,人参益气。

临床用于非风、虚损、三消干渴等内科病(《景岳全书·杂证谟》),又用于崩淋经漏不止、产后恶露等妇科疾病(《景岳全书·妇人规》)。

其它如三阴煎、大营煎、小营煎等,此类方剂中的当归、熟地黄联用皆为补益精血,临床上分别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各种不同的疾病。

此外,亦有当归、熟地黄联用补益精血以助抗御外邪的方剂,如金水六君煎(熟地黄、当归、炙甘草、陈皮、半夏、茯苓)。

此方“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息等证神效”。

此方以熟地黄补阴精,当归补血,精血充则卫气渐旺而能卫外御邪,诸症病愈。

4 培补肝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培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如贞元饮、胎元饮。

贞元饮(熟地黄、当归、炙甘草)“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

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

尤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宜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

张景岳认为虚喘“亏损肝肾”。

故此方以熟地黄补肾,当归养肝,甘草益气。

临床用于喘促(《景岳全书·杂证谟》)、产后喘促欲脱(《景岳全书·妇人规》),小儿气喘欲脱(《景岳全书·小儿则》)等。

胎元饮(熟地黄、当归、人参、杜仲、白芍药、白术、炙甘草、陈皮)“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剂”。

本方为安胎剂,适于“胎元不安不固者”,而胎元不安固由于“冲任失守”,冲任二脉与肝肾脾胃关系至为密切,所谓“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故以熟地黄补肾,当归养肝,白术、甘草、陈皮调理脾胃。

肝肾脾胃功能恢复,则冲任二脉自能守其职。

5 助元阳当归、熟地黄联用以助元阳的代表方剂如右归丸(大怀熟地黄、当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肉桂、制附子)。

此方“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右归丸为张景岳治疗肾阳虚衰的代表方剂。

方中当归、熟地黄联用旨在滋阴以助元阳。

阳虚证用当归、熟地黄滋阴血,即张景岳所谓的“阴中求阳法”,因“阳得阴助则泉源不竭”,且方中肉桂、附子、杜仲、鹿角胶等为常用壮阳药,故适于阳虚证。

临床用于非风、虚损、喘促等内科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病如肾虚经乱(《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外科病如附骨疽(《景岳全书·外科钤》) 等。

再如大温中饮(熟地黄、当归、冬白术、人参、炙甘草、柴胡、麻黄、肉桂、干姜)除温阳之外,尚有托邪之功。

张景岳在方下注曰:“凡患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披覆盖……邪气不能外达等证。

此元阳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深, 必致不救,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

服后畏寒悉除,觉有燥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

此外,凡以素禀薄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倦,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速用此饮,连进二三服,无不随药随愈,真神剂也。

”张景岳对此方的功效、适应证、注意事项等记述颇详。

如前所述,当归、熟地黄滋阴以助元阳,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即理中丸温中焦之阳,肉桂、吴茱萸温下焦,麻黄、柴胡疏散风寒,以达温暖中下、“峻补托散”的效用。

临床除用于上述疾病外,尚用于劳倦内伤、疟疾等病(《景岳全书·杂证谟》)。

结语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起到补血、滋补阴精、补益精血、培补肝肾、助元阳等不同功用,且有藉此而发挥托邪外出等疗效。

张景岳所创新方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

中医见解张帅学习中医(一) 桂附八味丸,首见于仲景《金匮要略》,但古今方名略有不同。

本方于《金匮》书中凡两见:先见于“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名曰“八味肾气丸”。

又见于“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删去“八味”二字,仅名“肾气丸”。

因此方首出《金匮》,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此名至今尚在沿用。

现时之“金匮肾气丸”与仲景原方不尽一致,已略有变动,故有改称“桂附八味丸”者。

《金匮要略》之肾气丸药用:“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其所治证为“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及“转胞”而“不得溺”者,用肾气丸于补益肾气之基础上,“但利小便则愈。

”可见桂枝于此方中不仅有协助附子以温肾脏之效,更重要者在于增强膀胱气化,以利小便。

但后世之肾气丸,多用以治疗肾阳虚衰之证,常不兼挟水液代谢障碍,故不用桂枝而用肉桂,以增温肾纳气、引火归元之力,更有利于肾衰阳虚内寒或虚阳浮动之证。

原方中干地黄改用熟地,则滋肾之功尤胜。

古时之干地黄即今时之生地黄,古之生地黄则为今之鲜生地。

故仲景之百合地黄汤方可用生地黄捣汁,职是故也。

仲景何以于肾气丸中不用熟地,余未加考证,似汉时尚未发明加工熟地之法。

熟地滋补真阴、摄纳肾气之功远胜生地。

如清代许松如于《诊余脞谈》中曰:“徐洄溪、陈修园辈,以熟地柔腻滞胃,宜入丸剂而不宜入煎剂,引古以为证,此拘牵之说也。

余见肾虚宜填纳而胃气不弱者,服之利益甚大。

佐以流动之品,绝不碍胃。

且应用熟地之时,即以枸杞、女贞、龟版辈代之,效力亦逊,讵可悬以为禁,没其功用乎?”许氏所说为临证有得之言,皆从经验中来。

熟地滋腻碍胃之弊,除“佐以流动之品”而外,尚有重用一法。

盖熟地少用则滋腻,多用反不碍胃(!)。

所谓多用,即每剂或每次单服用至30g 即可。

此余临证屡经试验,乃历历不爽者也。

世传有用熟地拌砂仁之法,法非不善,而虚损症常多脾肾双亏、胃气伤残者,虽些少砂仁亦难接受,不如上法为妥。

但熟地服用不当以致胃气腻滞、经络壅塞者,又非砂仁、沉香不能开。

有肾阴亏极、虚阳上浮者,舍熟地难能滋填摄纳以归窟宅。

余曾治一虚损症,真阴虚衰而致倦怠乏力,吸吸少气,上重下轻,头脑昏沉不清,腰酸肢软,遗精频频,纳差神呆,余于其对症方中加熟地30g,首次服药后即觉有气自头中下降入腹,立见头脑清醒、精神倍增,腹笥充实,两足有力。

以后续服前方,胸腹经络之间,常有气机走动之感,不用熟地则不见气感,此乃熟地招纳虚阳下归之效。

由此可知,真阴虚衰者,要非熟地无以为用。

无怪乎景岳好用熟地,致有“张熟地”之美名,不为无因。

熟地之选材加工炮制方法,对于药效至关重要。

王汝霖曰:“惟此丸(桂附八味丸)中之熟地,必须用九煮九蒸九晒制极透者,否则无效。

有心活人者,须自制为妥。

”此说聊备一格,姑且存而勿论。

(二) 桂附八味丸之方义解释,多属随文敷衍,未抉精要。

如《医方集解》释曰:“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惟附子、肉桂,能入肾命之间而补之,故加入六味丸中,为补火之剂。

”又如《医贯》曰:“熟地、山萸、丹皮、泽泻、山药、茯苓、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

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益火之原。

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其天矣。

” 以上释义,皆就肾脏本身之生理病理及方中诸药之功能而言,固属不谬,然则难免有浅近之嫌。

而尤在泾于《医学读书记》中论六味地黄丸则曰:“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厚体重者,补阴益精。

而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助之下降。

……气浮者多热,牡丹之寒所以清浮热。

” 肾气亏损,阴阳失调之病理中,属肾阴虚耗者,必致阴不恋阳而虚阳上浮,若单以熟地滋填摄纳犹难招浮阳归于窟宅,故佐苓泽以引导下降,直趋命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