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共20张PPT)

7
成语“问鼎之心”(也作“问鼎中原”)的典故: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 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 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 西周后期,王权衰
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 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落,分封制破坏.
2020/6/10
12
思考: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祭祀、宗族观念、族谱 等)。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 和消极影响吗?
【答案】 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 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 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多少有些背离。
对象
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同姓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内 容
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力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征 派赋役的独立性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
2020/6/10
13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1、实质:西周的礼乐制度实质就是等级制度。 2、目的:在于维护分封、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
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3、破坏: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
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 子之礼。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 种表现。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即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夏朝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国家最高权力方面,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各种官职,地方封侯、伯。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鉴于夏、商、周三代历史久远,在初中又没有系统学习过的情况下,学生学起来难免枯燥、吃力。
如何在开学的第一课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教师可利用传说故事、历史史料、情景设置、成语等,从与身边相关事件切入。
突出早期政治制度的主题,抓住“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三项制度,重点讲述三个问题:源于夏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这三个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这就需要把每一个概念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层层推进,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注意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通过教师的“导”来推动学生的“学”,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勤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历史剧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2)了解奴隶社会的分期,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3)理解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主动学习教科书及上网搜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能提出新的问题,再进一步解决。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26张PPT)

扩大疆域、政权严密 西周后期消极为主: 诸侯势强、王权衰弱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二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 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是血缘关系 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周公制礼作乐
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乐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 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 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 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 步还是倒退?
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 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立相、卿士等 地方封侯伯
商王
相、卿士
卜、祝、史 侯、伯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要求: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夏禹——夏桀
(前2070—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夏朝 商朝:商汤——商纣 (前1600—前1046年) 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 西周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 (前1046—前771年)
西周分封示意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2· 浙江文综卷·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 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1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36张ppt)

(2)局限: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请回答: ①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 诸侯必至?
②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 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③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 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 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 关系。简单而言,就是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 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 ,统治阶 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 和方式的总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起源)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成熟) 4.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顶峰)
2、含义: 使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 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具体内容: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3、具体内容:
4、特点:
小宗 小宗 大宗 大宗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3、具体内容: 4、特点:
①以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为纽带 ②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③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5、影响: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关键词:分封制;宗法制
周天子将要选择继承人,五个儿女打成一团:
大儿子(妾A所生):我是长子,常年跟父亲南征北战, 这天下怎么说也有我的一半,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妻所生):你们干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 (痴傻状……) 大女儿(妻所生):要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天下没 有人能比我强! 三儿子(妾B所生):虽然父亲最喜欢我,说我最像他, 但我不想要争什么王位。 小儿子(妻所生):我娘是某国公主,又是正妻。父亲 也疼爱我……连教书的师父都说我天资聪颖。哥哥姐姐 们,你们靠边站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共34张PPT)

必修一
同学们,今天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高中历史,可能你们会以 为初中已经学习了世界史和中国史,没有必要再学习一遍, 但今天我将以一个与以前不一样的视角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中 国史的开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你们能不能以认 识一个新朋友的心态来学习我们这本书? 那你们还记得中学学的夏、商、西周都有哪些制度吗?下面 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
西周建立后,又是怎样巩固自己的统治的呢?阅读教材中的《西 周分封示意图》,归纳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国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
对象 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
内容 义务 朝觐述职的义务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又称武王伐纣。 周武王即位时,商忙于对东夷用兵,损耗很大,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武王九年曾率兵东进至盟 津(今河南孟津县东),诸侯不期而会者多达800 个。武王审时度势,认为时机仍未完全成熟, 所以命令退兵。直至纣王杀比干、囚箕子,陷 于彻底孤立时,武王才认为灭商时机已到。公 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卢、彭、 濮等族或方国,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纣王。 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6.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 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
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人教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一答复,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答复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
特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稳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
A.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B.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斗的 进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 “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头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推行 “郡县制”。
2.宗法制
清官来断家务事——
一个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 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 个小儿子,后来这个诸侯不幸病逝, 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 和家业,请问应当判给谁?
小儿子。
2.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内容: ⑤作用: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制
1、分封制 定义
度
目的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习题
▪ 1、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①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40年,夏朝建立2、王位世袭制(1)建立:禹死后,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方式: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4)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5、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②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
3、内容(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层层分封;诸侯、卿大夫进行再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2)消极;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受封诸侯在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的继承问题。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2)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要概念: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早期人类社会组织的演变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母系 父系)
部落 部落联盟
一、夏商: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图1:大禹治水图
思考: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 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些变化呢?
商
夏桀暴虐无度,约前1600年,夏被商灭
商的势力范围
最初都城
一、夏商: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夏的建立: 禹建立夏朝(BC2070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2、商政治制度:方国联盟
中央: 相、卿士等 地方: 侯、伯等
一、夏商: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夏的建立: 禹建立夏朝(BC2070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有何历史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2.宗法制
(1)目的:加强_分__封_制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继__承__上的矛盾。 (2)定义:是用_父__系_血__缘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思考:分封制有哪些作用和哪些局限性?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巩固统治 (2)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会举例) (3)内容:诸侯义务:守、战、贡、述
诸侯权利:再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
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初期 消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突出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内容:
①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②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③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
课堂笔记
漫画中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帽子”的人,一看就没有手拿象 征知识的“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 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就是对 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 以长不以贤”。 纵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可奈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第1课讲中国古代 早期的政治制度,第2.3.4课围绕着两条线索展 开,一条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 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确立:启开始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2)实质: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家”天下 取代“公”天下。 (3)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亡。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 一定“小”吗?
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天子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大宗
诸侯
卿
嫡长子
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嫡长子(嫡长孙……小)宗 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 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 我的。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 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 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课堂笔记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讨论:该由谁来继承王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 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 继承王位。
四、礼乐制度
1.含义:即“周礼”,是规范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 活准则。 2.作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是维护宗法、分封 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课堂笔记
本课总结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夏商的政治制度
相、卿、师等的设立
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方
封侯、伯
商
周
的
内容
政 治 制 度
分封制 特点
作用 (重点) 破坏
西周的政治制度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3.分封对象:王族(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 贵族)。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 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 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5.被分封诸侯的义务: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
内容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宗法制 特点
(重点) 作用
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拓展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 承性)和稳定性。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3.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 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7.评价:
(1)积极作用(西周前期):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 的地位。
(2)消极作用(西周后期):
①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集权(西周 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易分裂,最终埋 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
②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课堂笔记
练习题
•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B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C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①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②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课堂笔记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天子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天子
(小宗)余子 分封为 诸侯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诸侯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 士
嫡长子…小…宗 大宗
士 小宗
庶
5.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 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家”“国”结合,强化王权。 ★知识拓展 宗法制的现代影响: ①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 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男尊女卑等),个体自主和平等意识受到约束,与现 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课堂笔记
3.商朝的建立
(1)商朝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商朝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 封侯和伯
(2)对地方控制力有限 (3)弥漫着神权色彩
课堂笔记
武王灭商和西周的建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背景:①西周建立,疆域扩大。②经历短暂的社会动荡, 即“三监之乱”。
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本质: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6.特点:层层分授,等级森严。
课堂笔记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王室贵族:燕、鲁、卫、晋、吴
分封对象
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功臣:齐
6.特点:
体现了分 封制什么
层层分授,形
天子
特点?
成贵族统治阶层内 部的森严等级“天
诸侯
子——诸侯——卿 ﹝卿﹞大夫
大夫——士”。
士
庶民
奴隶
扩大统治区域、交通网络、众星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