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品的分类目录一、危险化学品概述 (2)1.1 危险化学品定义 (3)1.2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4)1.3 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标志 (5)二、危险品的分类 (6)2.1 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7)2.1.1 易燃气体 (9)2.1.2 易燃液体 (10)2.1.3 易燃固体 (10)2.1.4 自反应物质 (11)2.1.5 氧化性物质 (12)2.1.6 有机过氧化物 (13)2.2 按照物理性质分类 (15)2.2.1 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 (16)2.2.2 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 (17)2.2.3 常温下为固态的物质 (18)2.3 按照危险性分类 (19)2.3.1 爆炸品 (20)2.3.2 易燃液体 (21)2.3.3 易燃固体 (22)2.3.4 自反应物质和有毒品 (23)2.3.5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24)三、危险品管理 (24)3.1 危险品的生产与储存 (25)3.2 危险品的运输与经营 (26)3.3 危险品的使用与处置 (28)3.4 危险品的应急处理 (29)一、危险化学品概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爆炸物: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爆炸反应的物质,如炸药、雷管、火药等。
易燃液体:指在常温常压下,蒸汽压力大于kPa的液体,如汽油、酒精、丙酮等。
易燃固体:指在常温常压下,经摩擦或撞击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固体,如火柴、硫磺、火药等。
自燃物品:指在常温常压下,自然发生的易燃烧物质,如黄磷、硝化纤维等。
遇湿易燃物品:指在潮湿环境中能够迅速自燃或产生强烈氧化反应的物质,如金属钠、镁粉等。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指能够供给呼吸,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尤其在高温或受潮时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钾钠合金、硝酸铵等。
有毒品:指吸入后能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对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畸等危害的物质,如苯、汞、铅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知识(三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知识1.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3.根据国标《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规定,安全贮存危险品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贮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2)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
(3)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5)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90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悬挂最高等级危险品的性能标志。
(6)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7)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
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8)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4.生产、加工、销售化学品的企业无论是对自己生产的化学品,还是对购买的化学品,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部有关使用、储存和处置方面的安全信息和注意事项,并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
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6、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具)、保健品,安全设施、设备,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和职业卫生,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奖惩等规章制度。
危化品安全知识

危化品安全知识汇报人:2023-12-16•危化品基本概念与分类•危化品储存与运输安全•危化品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目录•危化品事故预防与应对措施•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解读•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策略01危化品基本概念与分类危化品,即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等特性,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中,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定义及特点危化品特点危化品定义爆炸品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易燃液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炸药、雷管等,受到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时,极易发生爆炸。
如氧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具有易燃、易爆、窒息等危险特性。
如汽油、煤油、柴油等,闪点低,易挥发,遇明火或高温极易燃烧。
如红磷、黄磷、硝化棉等,易于燃烧或自燃。
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具有强氧化性,易引发燃烧或爆炸。
如氰化物、农药等,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危化品种类危化品包装上必须贴有相应的标签,标明品名、危险性类别、警示词等信息。
危化品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危险性标识每种危化品都应配备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详细的理化性质、危险性、应急处置等信息。
包括警示词、危险性类别、象形图等,用于快速识别危化品的危险性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030201危险性标识识别02危化品储存与运输安全危化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仓库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通风、防火、防爆、防雷等设施。
专用仓库不同种类的危化品应分类储存,避免相互接触引起化学反应或燃烧。
分类储存仓库内外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标明危化品的名称、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安全标识储存设施要求危化品运输应使用专用车辆,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防火、防爆、防静电等设施。
专用车辆危化品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装载,避免超载、混装等现象。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放射性等特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基本分类、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危险程度,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毒性物质:具有毒性,对人体直接接触或吸入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氢氟酸、氯气等。
2. 腐蚀物质:具有腐蚀性,能腐蚀金属或破坏有机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3. 爆炸品:具有爆炸性,接触热源、撞击或摩擦等导致爆炸,如火药、炸药等。
4. 易燃物质:易燃燃烧,加热或火源引燃可产生明火,如汽油、甲醇等。
5. 氧化剂:能引起其他物质燃烧,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铨等。
6.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辐射,如铀、镭等。
7. 窒息物质:具有窒息作用,能夺取或限制周围空气中的氧气供应,如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1. 进行危险性评估:对每种危险化学品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其有害特性、危险程度和防范措施。
2. 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危险程度和用途,将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相应的储存、使用和处置措施。
3. 设立警示标志:在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储存区域和使用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危险。
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以应对突发事件。
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安全1. 储存安全:a. 建立专门的储存区域,保持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物。
b. 按照危险性不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混合储存。
c. 采取密闭、防火、防爆等措施,确保储存容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d. 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避免泄漏和事故。
危化品重要基础知识点

危化品重要基础知识点危化品是指具有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或毒性等特性,能够对人体、生态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
作为危险品管理的重要一环,掌握危化品的基础知识点对于保障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危化品的重要基础知识点:1. 危化品的分类:危化品按照其危害性质和程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体系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毒性、放射性等。
了解危化品的分类有助于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和相应的应急措施的制定。
2. 危化品的安全标志和标签:危化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贴上相应的安全标志和标签,用以警示人们其危险性。
了解和识别危化品的安全标志和标签对于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3. 危化品的储存和运输:危化品的储存和运输需要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以确保其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了解正确的危化品储存和运输方法,包括容器选择、温度控制、隔离措施等,可以有效减少事故风险。
4. 危化品的急救处理:了解常见危化品的急救处理方法对于减轻事故造成的伤害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化品,可以学习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如使用特定的中和剂、冲洗伤口、拯救被毒气侵袭的人员等。
5. 危化品事故的应急预案:针对危化品事故,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和通知流程、应急处置措施、可能面临的危害评估等。
了解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响应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请记住,以上只是危化品重要基础知识点的一部分。
作为大学教授,我鼓励大家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相关的文献和实践经验,以提升对危化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三章_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常运的爆炸品
火药、炸药及起爆药 火工品及引信 烟花爆竹
第2类 气体
指在50℃时,蒸汽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或 20℃时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 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和冷冻液化 气体、一种或多种气体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别物 质的蒸汽的混合物、充有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
毒物质的危害
一、概念 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 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 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 物,主要指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
毒物质存在的形式: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质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和粉尘 等形式存在
自燃物品
自燃物品是指在空气中易于发生 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 的物品。如白磷。
自燃固体和自燃液体的特性 P32
1.遇空气自燃性
2.遇湿易燃易爆性
3.积热分解自燃性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凡能与水或是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烈升到该气 体的自燃点或遇明火、火花而引起燃烧或者爆炸的物质。 其特点是:遇水、酸、碱、潮湿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当热量达到可燃气体的自燃点或 接触外来火源时,会立即着火或爆炸。
二、毒物的分类 常用的分类是按化学性质和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法:
1.金属和类金属
2.刺激性气体
3.窒息性气体
4.农药 5.有机化合物 6.高分子化合物
三、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 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通过 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 高,吸收越快。 2. 皮肤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
危化品安全基础知识

行业标准包括《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 签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编写规范》等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危化品安全 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安全标准
01
危化品安全管理法规:《危险化 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02
危化品安全技术标准:《危险化 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
0 3 危化品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化 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规范》
3
法规和标准的监 督:政府部门或 行业组织对生产 企业进行监督检 查,确保法规和 标准的执行
4
法规和标准的修 订:根据实际情 况,对法规和标 准进行修订和完 善,以适应行业 发展的需要
谢谢
0 4 危化品安全培训标准:《危险化 学品安全培训规范》
0 5 危化品安全评价标准:《危险化 学品安全评价导则》
0 6 危化品安全应急预案:《危险化 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法规和标准的执行
1
法规和标准的制 定:由政府部门 或行业组织制定
2
法规和标准的实 施:企业需要按 照法规和标准进 行生产、储存、 运输等操作
02
定期组织 应急救援 演练,提 高应急救 援能力
03
04
建立应急救 援物资储备, 确保应急救 援物资充足
加强应急救 援培训,提 高应急救援 人员的专业 素质和技能
危化品安全管理 法规和标准
法规体系
法规体系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 标准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危险化学品安 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
运输、使用和处置过
程中可能对人类健康
和环境造成危害。
04 危化品的分类通常根
据其危险特性和危害 程度进行。
危化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理论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概念及定义危险化学品:指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和放射性的化学物品危险化学品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1类爆炸品■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类易燃液体■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类有毒品■7类放射性物品■8类腐蚀品燃烧有关名词概念■可燃物:凡能与氧和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统称为可燃物,也统称还原剂。
花炮药剂中常用的可燃物有硫磺、木炭、铝粉、铝镁合金粉等。
■氧化剂: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是氧化剂。
它一般都含有氧元素,能在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作用下,释放出“有效氧”并与可燃物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氧化剂也称为助燃剂。
■还原剂:■火源:也称即激发冲能,凡是能引起可燃物产生燃烧的激发能量。
激发冲能有(热能、光能、机械能(摩擦、撞击)、电能、化学能和其它能,这些都能形成着火源。
■自燃点:使可燃物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加热自燃点:由于外来的热源使可燃物加热到自燃点,不与明火接触就能燃烧,这种现象就叫加热自燃点。
■爆发点:在一定条件下,以恒定的介质温度使烟火药间接加热,从烟火药开始受热而爆炸的时间称为烟火药在此温度下的爆发延滞期,此时介质温度称为烟火药的爆发点。
■闪点:液体在空气中或在液面附近产生蒸汽,其浓度足够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称该液体的闪点. ■点燃:不论是固体或液体可燃物,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可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开始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可继续燃烧,我们将此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自然点:即自然温度。
指物质没有火焰、电火花火等火源作用下,在空气和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爆炸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
爆炸及其特性一、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一种极为迅速的化学或物理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在势能转变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爆炸做功的基本原因,在于系统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躲然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化品基础知识第一节概念和分类原则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危险化学品目前常见并用途较广的约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再多咱危险性中,必有一种主要的极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险性。
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三、危险化学品分类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6年、1990年先后发布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1986及《危险性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温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第二节危险化学品及其危险性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程度的燃烧、爆炸、毒害、腐蚀等特性,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温度变化或遇到性质相抵触的其他物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灼烧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
一、爆炸品凡是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温或其他外界因素的激发,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致使周围温度迅速上升和产生巨大压力,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伴有光、声、雾等效应的物品,均为爆炸品。
爆炸品的主要特性是爆炸性、撞击(震动)和高温的敏感度。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为了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将气体加压、降温,压缩或液化后储存于钢瓶内。
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化气体。
此外,本类还包括加压溶解的气体,如乙炔。
除气体本身的危险特性(如易燃性、助燃性、毒害性或窒息性)外,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使钢瓶爆炸,特别是液化气体充装超量时爆炸性尤其明显。
三、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高温下(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小于61℃)极易着火燃烧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
易燃液体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高度易燃性(如汽油只需很微小的一点火花就可点燃)和易爆性。
易燃液体的挥发性大,当盛放易燃液体的容器有某种破损或密封不严时,挥发出来的易燃蒸气扩散到存放或运载该物品的库房或车厢的整个空间,与空气混合,当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即达到爆炸极限时,遇一定能量的点火源即能引起爆炸燃烧。
四、易燃固体凡是燃点较低,在遇明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某些物品(如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强烈、迅速燃烧,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物质称为易燃固体。
这类物质主要是一些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五、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自燃点较低,不需要外界明火的作用,而是由于物质本身的化学变化(通常是由于缓慢的氧化作用)或受外界热源(温度)的作用,发热并积极不散导致温度升高达到其自燃点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物品,称为自燃物品。
如浸渍油脂的棉纱、碎布等纤维材料容易发生自燃。
凡是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同时产生热量,从而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遇温易燃物品。
如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硼氢化合物、磷化物等。
六、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
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
分为无机氧化剂。
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为无机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醋酸等有机氧化剂。
有机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七、有毒品和腐蚀品凡少量进入人畜体内或与肌体组织发生作用,破坏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变,甚至死亡的物质,称为毒害品。
凡是与人体、动植物、纤维制品、金属等能发生化学反应并造成明显损坏现象的物质,称为腐蚀品。
某一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如毒害品,不但具有毒性,而且具有易燃、易爆、腐蚀等特性。
上述分类是按照“择重入列”的原则,即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中的主要危险性,确定其归于哪一类。
如毒害品因其毒性较突出列入毒害品,也有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如丙烯腈)因其燃烧的危险性更大而列入易燃液体类。
第三节农药的概念《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类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包括:一、农、林、牧、渔业中的种植业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植物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和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天然物质或者化学制剂。
二、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生物、天然物质或者化学制剂。
三、调节昆虫生长的天然物质或者化学制剂。
四、对植物生长发育(包括萌发、生长、开花、受精、座果、成果及脱落等过程)具有抑制、剌激和促进等作用的生物或者化学制剂。
以前此类产品大多按肥料登记,从1999年4月27日开始,农业部规定,按农药登记。
如膨大素、荼乙酸等。
五、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天然物质或者化学制剂:六、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生物、天然物质或者化学制剂。
七、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的生物、天然物质或者化学制剂。
八、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引入抗病、虫、草害的外源基因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农业生物。
九、商品化的天敌生物。
十、农药与肥料等物质的混合物,包括种衣剂。
第四节农药的分类农药品种繁多,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农药的单剂绝大多数只具有一种功能,如杀虫剂只能用于杀虫,杀菌剂只能用于杀菌,除草剂只能用于防除杂草,而且即使同为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各自的防治对象也有很大的差异即防治谱不同。
但复配制剂相对具有多种功能,大多是扩大防治谱。
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得当,就会获得好的防治效果和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作物药害,污染环境,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因此,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农药的功能和用途。
为此,常把农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归类。
一、根据用途分类(1)杀虫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的物质:(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源微生物的物质:(3)除草剂用于防除农田、林地和其他场所杂草的物质:(4)杀螨剂用于防治蛛形纲中有害种类的物质:(5)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源线虫的物质:(6)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的物质;(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包括萌发、生长、开花、受精、座果、成熟及脱落等过程)具有抑制、刺激和促进等作用的物质。
二、根据原料来源分类(1)无机农药这类农药是不含有机碳素的化合物。
主要由天然矿物原料制成。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有硫磺、波尔多液、硫酸酮、磷化铝、磷化锌等。
(2)有机合成农药这类农药都是由有机碳素化合物构成的。
这类农药浓度高,用量少,作用迅速,用途广,储存稳定性好,是当今农药的主体。
但是,这类农药污染环境和农产品,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有些品种特别是除草剂对作物安全性较差,对人畜健康危害较大。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杀虫剂主要有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类、有机硫类等,杀菌剂主要有有机硫类、取代苯类、有机杂环类,除草剂主要有苯氧羧酸类、苯胺类、酰胶类、氨基甲酸酯类、取代脲类、三氮苯类、有机杂环类等。
(3)植物源农药这类农药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而来的,所含有效成分是天然化合物。
这类农药近年发展迅速,目前正在开发中的有川楝类、印楝类、苦楝类、胜红蓟、瑞香狼毒、紫茎泽兰、苦参、除虫菊、茶皂素、苦皮藤、水蓼、烟碱、鱼藤等。
已经在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主要有苦豆子总碱、苦皮藤、乌头碱、茶皂碱、茴蒿素、烟碱、木烟碱、鱼藤酮、苦参碱、莨菪烷碱、楝素等。
这类农药的优点是对人畜安全性高,对植物无药害,多数对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但缺点是制剂浓度低,用量大,药效低,防治谱窄,速效性和持效性差,储存稳定性差。
(4)微生物农药这类农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
其特点是药效高,对有益生物无害或杀伤力小,不污染环境,对有害生物也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缺点是防治谱比较窄,对有害生物的速效性较差。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有真菌类、细菌类和病毒类,主要品种有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春雷霉素、苏云金杆菌、四霉素、多抗霉素、木霉素、嘧啶核甘类抗菌素、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地衣芽抱杆菌、C型肉毒梭菌毒素等。
(5)昆虫源农药这类农药是由昆虫虫体加工而成。
如斑蟊素。
三、根据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一)杀虫、杀瞒剂1.触杀剂药剂接触昆虫,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或害瞒体内,使之中毒死亡,适用于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
这类农药只有少部分为单纯的触杀剂,大部分兼有胃毒作用。
2.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其消化系统,使之中毒死亡,适用于咀嚼式口器和呼吸式口器害的防治,但对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无效。
多数具有胃毒作用的有机合成农药也兼有触杀作用。
大多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属于此类。
3.内吸剂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吸收而进入植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进入植物体后转变成更毒的代谢产物,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适宜于剌吸式口器的害虫防治,如氧化乐果、呋喃丹、甲拌磷等,这类农药大多数品种为高毒农药。
4.熏蒸剂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毒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使用此类农药要求有封闭的条件,国内主要使用敌敌畏、磷化铝、溴甲烷等进行仓库、温室、大棚中有害生物的熏蒸防治,国外主要使用棉隆、溴甲烷进行土壤和仓库中有害生物的熏蒸防治。
5.拒食剂药剂被害虫取食后,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消除食欲,不能再取食,最后因饥饿而死亡。
这类农药对多种具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如爱力螨克。
6.引诱剂药剂以微量的气态分子,将害虫引诱于一处而歼之。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有食物引诱、性引诱和产卵引诱,其中以用于鳞翅目害虫的性引诱为多。
7.不育剂药剂进入害虫虫体后,干扰和破坏害虫的生殖系统,使性细胞不能形成,或性细胞不能结合,或受精卵和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这类药剂又分为雄性不育、雌性不育和两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