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分子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分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无机化学:介绍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涵盖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合成和反应机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基础,包括量子力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知识。
•分析化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验技能,涵盖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基础工程原理:介绍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专业课程•分子生物学:介绍生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涵盖纳米领域的基本概念、表征和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纳米材料研究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介绍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培养学生的材料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计算化学: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模型和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工程原理:涵盖化学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培养学生的化学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工程实习: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要性和培养目标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的学生,掌握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其重要性和培养目标如下:1.满足行业需求: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化学、材料、生物技术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
2.促进学科交叉: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学生。
3.培养创新能力: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大学本科专业(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

大学本科专业(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背景及定义-该专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该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二、大学本科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及核心课程介绍-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设置三、大学本科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行业发展趋势及相关前沿领域-该专业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四、大学本科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该专业的职业方向及岗位介绍-就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毕业后可选择的研究生方向或进阶教育路径五、总结-该专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推荐该专业的适合人群及相关注意事项摘要:大学本科专业(化学类-分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分子科学和工程技术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分子科学和工程方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该专业的主要学科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熟悉化学实验室操作,具备化学物质的分析、合成、制备等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学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化学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以及掌握化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子科学和分子工程。
其中,分子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基本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制。
分子工程则是基于分子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物质进行设计、合成、制备、改性等一系列工程化过程。
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广阔。
石油化工、新材料、制药、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环境保护等行业均有就业机会。
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也对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很高的需求。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分子科学和工程专业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Polymer Materials &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407 学制:4年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研究方法等知识,具备科学创新思维、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材料、化工、机械等领域从事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和创业)高素质专门人才。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以及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的进一步学习和锻炼,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应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业、学术等领域成功开展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2)能够运用所学的大材料学科和高分子材料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3)能够从应用目标出发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的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并具有对其中涉及的相关伦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不断提升的职场竞争力和全球化视野。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针对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高分子专业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4能够将高分子专业相关知识和数学方法用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及高分子材料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高中后三年制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专业二、参考学时与学分:108+56学时;6.5+2学分三、课程定位、理念与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是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将高分子材料专业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高分子化学”为主体核心课程作为模块中的主构架,其余课程则按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点,服务于主构架的要求,重新整合成而成的。
2、课程理念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课程采用引导教学法。
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学边做”或“先做后学”方式。
以引探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也成为理解高分子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3、课程设计思路3.1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程是以高职高分子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对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并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
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
即: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
以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3.2课程设计原则(1)案例引入、问题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一教学单元都从某个主要高分子材料为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2)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工作流程,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3)突出能力目标,体现“终身学习”理念课程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最终目标,而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甚至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而是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

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分子材料科技的需求。
下面就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1. 课程设置高分子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基础、高分子化学工程、高分子加工工艺、高分子材料表征、高分子合成与加工、高分子功能材料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及英语、计算机等非本专业课程。
2. 实践教学在高分子专业的培养中,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设置实验课程、工程实习、科研实践等多个环节。
其中,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内容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工程实习可以让学生实践使用高分子材料的技能和应用;科研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科技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外拓展在高分子专业的培养中,课外拓展也非常关键。
可以设置调研活动、实习、学科竞赛、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
通过调研活动,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实习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应用的方式;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是培养学生应对高分子材料领域问题的能力。
4. 选修课程高分子专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例如:高分子光子学、高分子光学、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电化学等。
5.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高分子专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例如在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设计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等。
最后,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的水平。
通过全面优化高分子专业课程体系、扩展课外实践和提高实验实践能力等多种途径,将为培养优秀高分子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清华大学课程表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化学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高分子材料领域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高素质科学技术和 管理人才。本科毕业后应能胜任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生产及技术管理工 作。
二、基本要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备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和高级专门知 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和职业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实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厚 基础、宽专业。
理论体系概论
4
体育(4)
1
英语(4)
2
物理实验A(2)
2
物理化学A(2)
4
有机化学实验A(2)
2
电工与电子技术
4
数学实验
4
高分子化学
3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
24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3
考试
2
考查
2
考试
2
考查
先修物理实验A(1)
4
考试
先修物理化学B(1)
4
考查
4
考试
4
考试
3
考试
课程编号 30340292 40340282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4,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4,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 练15学分。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材料类学科。
本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诸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石油化工、纺织、新能源、海洋、国防等各类行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高分子材料正在向高性能化、高功能化、智能化、低污染、低成本方向发展,逐渐渗透到航天航空、现代通讯、电子工程、生物工程、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新兴高技术领域,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外语、普通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化工机械基础、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基础课实验、化工原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科学实验、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制备工程、聚合物表征,专业方向分为塑料加工工程、弹性体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制备工程、复合材料四个模块课程群,学生可在四年级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
专业开设有二十余门研究性前沿课程和多门国际化课程,学生在校内就能接受到国内外学术大师的培养和熏陶。
本专业非常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实践课程有金工实习、社会实践、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高分子专业实验、毕业环节、素质拓展与创新、应用软件实践、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开设的工程设计类课程有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自动化仪表、化工原理以及四个专业方向的工艺课、设计课以及实践课。
此外,专业课程学习还涵盖了英语、计算机、通识教育、素质拓展、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等,使学生在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个人素养、管理能力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旨在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相关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设置3.1 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与结构、理论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将奠定学生后续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基础•高分子物理基础•高分子实验技术基础•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3.2 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加工技术,包括高分子合成反应、高分子材料特殊加工技术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基本原理和实践技术。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技术3.3 高分子材料应用与工程实践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工程实践。
学生将学习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加工、橡胶制品、纺织品、涂料、染料、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涂料、染料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电子材料中的应用4. 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专业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与技巧。
•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5. 总结本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学生将可以在各个领域应用高分子材料,解决相关问题,并为高分子材料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排
推
总总
课理
荐
学学
分 时 学 论实实其 学
时 教验习他 期
学
PH029 大学物理实验(2) 1.0 24 24
3
CA234 物理化学实验(A类) 2.0 64 64
4
CA352 仪器分析实验(A类) 1.5 48 48
5
CE203 化工原理基础实验 1.5 48 48
5
CA320 高分子科学实验 2.0 64 64
1
验(A类)
CA023 有机化学实验(A类) 2.0 64 64
2
ca141 综合实验训练一 2.0 64 64
2
PH028 大学物理实验(1) 1.0 24 24
2
CA212 综合实验训练二 1.5 48 48
3
CA233 中级有机化学实验 1.0 32 32
3
能力贡献
素质贡献
化学(高分子)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化学(高分子)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排
推
总总
课理
荐
学学
分 时 学 论实实其 学
时 教验习他 期
学
知识贡献
公共课程类 必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
须修满全部
TH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48
1
TH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32
2
TH0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8
6
CA325 综合实验训练三 1.5 48 48
6
CA351 化学综合实验
4.0 128 128
6
各类实习、实践
总 23.0 720
必修课
知识贡献
须修满全部
TH010
军训
3.0 48 48
2
CA353 专业实习(化学) 4.0 96 96
6
专业综合训练
总 7.0 144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BS438 毕业设计(论文)(化学) 15.0 240 240
3.0 48 48
3
ME001 工程图学(1) 2.0 32 32
3
PH004 大学物理(B类)(2) 3.0 48 48
3
CA208 物理化学(A)(2) 3.0 48 48
4
CA317
仪器分析
3.0 48 48
4
CA333
有机合成
3.0 48 48
4
CE202 化工原理基础
4.0 64 64
4
CS044 程序设计基础(A类) 2.0 32 32
素质贡献
8
总 15.0 240
个性化教育课程
个性化教育课程
选修课
全部修业期间须修满10学分。 除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三个模块要求学分之外的所有学分均可计入。
CA004 过程工程导论
2.0 32 32
4
CA328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3.0 64 64
4
总 5.0 96
能力贡献
学
知识贡献
基础类 必修课
专业教育课程
须修满全部
BI140 专业导论(生环平台) 2.0 32 32
1
CA013 无机与分析化学(C类) 4.0 64 64
1
CA140 前沿讲座(生环平台) 1.0 16 16
1
MA077 线性代数(B类) 3.0 48 48
1
MA078 高等数学(B类)(1) 4.0 64 64
4
BI210 生物化学(F类) 3.0 48 48
5
CA305
无机合成
2.0 32 32
5
CA314 物理化学(A)(3) 3.0 48 48
5
CA350 结构分析导论
3.0 48 48
5
能力贡献
素质贡献
化学(高分子)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学Biblioteka 分配排推总总
课理
荐
学学
分 时 学 论实实其 学
功能高分子
2.0 32 32
6
CA400 高分子科学进展及前沿 2.0 32 32
6
CA401
生物大分子
2.0 32 32
6
CA468 高分子研究方法 2.0 32 32
6
CA469 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 2.0 32 32
6
总 12.0 192
专业实践类课程
实验课程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CA008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 2.0 64 64
时 教验习他 期
学
专业类 必修课
总 68.0 1088
知识贡献
须修满全部
CA318
高分子化学
4.0 64 64
5
CA319
高分子物理
4.0 64 64
5
CA470
高分子材料
2.0 32 32
6
选修课
总 10.0 160
全部修业期间须修满4学分。
CA321 高分子复合材料 2.0 32 32
6
CA363
1
CA018 有机化学(B类) 4.0 64 64
2
CA309
元素化学
2.0 32 32
2
MA079 高等数学(B类)(2) 4.0 64 64
2
MA119
概率统计
3.0 48 48
2
PH003 大学物理(B类)(1) 3.0 48 48
2
CA207 物理化学(A)(1) 4.0 64 64
3
CA235 中级有机化学
3
TH0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6.0 96 96
4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PE001
体育(1)
1.0 32 32
1
PE002
体育(2)
1.0 32 32
2
PE003
体育(3)
1.0 32 32
3
PE004
体育(4)
1.0 32 32
4
TH004
军事理论
1.0 16 16
2
选修课
总 19.0 368
1
EN065 大学英语(5) 3.0 48 48 48
1
通识教育实践
总 15.0 240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XP000 通识教育实践活动 2.0 32 32
2
总 2.0 32
能力贡献
素质贡献
化学(高分子)方向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排
推
总总
课理
荐
学学
分 时 学 论实实其 学
时 教验习他 期
英语选修课。全部修业期间需修满6学分,且需达到学校英语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多修读学分计入个性化。
EN061 大学英语(1) 3.0 48 48 48
1
EN062 大学英语(2) 3.0 48 48 48
1
EN063 大学英语(3) 3.0 48 48 48
1
EN064 大学英语(4) 3.0 48 48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