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
浅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Word版

(原载《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戴昭铭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24页)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刘丹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 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成就和制约因素1979年《方言》杂志的创刊,是汉语方言学发展史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方言学在“文革”后的正式复兴,并且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杂志充当了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加速器。
若以此为界,20世纪的汉语方言学事业正好分成前后两期。
从语言要素看,方言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比较一下三大要素从前一期到后一期的发展,语音词汇研究的发展成绩骄人,而语法研究的进展尤为显著,因为它不但成果丰富,而且几乎是一种从无到有的飞跃,起点近零而蔚为大观,尤其是在方言事实的调查描写和材料积累方面。
此一发展盛况,已有回顾性文章论及,兹不赘述。
这里只想侧重分析一下方言语法描写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一些关键因素,同时探讨在深化方言调查研究方面所受到一些制约,以利于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在21世纪取得更加无愧于时代的进步。
1.1促进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成果的几个重要因素毋庸置疑,方言语法描写的成绩得益于学者们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辛勤调查和深入发掘。
但这似乎并非问题的全部答案,甚至未必是主要答案。
不妨思考下面的题。
几千年来,汉人一直在说汉语及其各地的方言,天天面对语言事实,中国学者对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方言也早已有了学术探究的兴趣。
国人有意识的语音分析和方音特色观察,从最早的反切,及韵书作者们对南北音差异之类的关注算起,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对方言词汇的成规模调查记录,自扬雄《方言》算起,也有两千年的历史。
但在20世纪之前的这两千年里,为什么看不到关方言语法的描写记录(直接记录方言语句不是语法描写,将个别虚词作为词汇单位来观察也不是语法分析)?历史告诉我们,面对语言事实,具有学术兴趣,并不能自然产生语法描写,特别是对汉语这种外部形态不明显、语法规则多隐性存在的语法系统来说。
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暂定稿)

唱唱(歌)
看看
尝尝
走走
跑跑(步)
收拾收拾
商量商量
6. 动词表尝试的“VV 看”式在方言中的对应形式。
普通话例词
方言中的重叠式
文字形式
语音声调的变异
重叠式其它表义、句法功能(说明:例句) (句法:尤其注意重叠后能否跟宾、补语)
看看看
唱唱看
说说看 尝尝看 打扮打扮看
7. 形容词重叠式生动形式。 (1) 有基式无生动式的,基式不动。方言中无基式词的,在基式词上加“*”号,或用同
第二部分 虚词
一、代 词
1.1 人称代词:
表 1.1-1:基本人称代词
范畴
复数
领
尊
单数 排除式 包括式 双数 主 宾 单
复
人称
第一
身
第二
身
第三
身
说明: 1) 若该方言代词无以上其中某个范畴,该项可空缺。 2) 对于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排除式”和“包括式”两项不可空缺,相同则两格均填。 3) 北京话的“俩”就可视为双数形式,因为有“你俩、我俩”等式,而“仨”不可视 为“三数”,以为必须说“你们仨”,此时已出现复数“们”。 4) 在某些方言中,单复数对立、主宾领格的对立、一般称和尊称等的对立可能用语音 的屈折手段(如声调、韵尾等的屈折)表现,请另以国际音标标出。 5) 有无反身代词用作人称代词的情况:如“自己/个人…”用作“我”或“你”。或如 北京话“人”表示“别人、人家”(他想去,人不同意)。 6)可调查下列几个领属短语: 他(的)爸爸 我(的)妻子: 我们(的)学校: 你的腰: 你们的帽子: 咱们的房子: 我的药: 我的计划: 7)有无与北京话“们”相当的复数后缀,若有,请参照《现代汉语八百词》描述其用法。
附录一现代汉语语料库词频统计资料库说明

4. 見檔率:「頻率」的計算,是以某一單字於某一語料單元中出現的頻次除以 該單元的總字數,再換成百分比而構成。「見檔率」的計算,則以某一首字 於某一語料單元中的「見檔次」(即含有該首字的檔案的數目)除以該語料 單元的總檔數,再換成百分比而得出。
是3
9 9755 1.483% 50634 7.697% 319 99.69%
不4
4 8359 1.271% 58993 8.968% 317 99.06%
人5
2 7107 1.080% 66100 10.05% 319 99.69%
在6
6 6931 1.054% 73031 11.10% 319 99.69%
75
附錄三 初級學習者「的地不分」之偏誤例句
1) 嚴格的說,我也沒有很用力的大他,只是為了管教起見,輕輕的打他一下。 2) 在那個時候,小黃很明顯的不高興。 3) 在電影裏,小慧的夫婚夫,也就是開小巴的阿文在一場車禍中意外的喪生
了。 4) 請你們要仔細的聽,免得你們等一下不懂。 5) 電腦對人類有很大的貢獻,所以我們絕對要徹底的瞭解電腦的結構。 6) 繼續的讀下去了 7) 我們應該好好的保護它 8) 從那天起我才能正式的由學校的老師慢慢的教導 9) 都很積極的學中文 10) 就算是再困難再難懂也要努力的去突破 11) 雖然沒有像台灣的學生那麼的吃香 12) 有一回,母親心血來潮的問我 13) 這時母親疑惑的看著我: 14) 加上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后 15) 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心中 16) 辛苦的照顧她的小孩時 17) 媽媽是那麼細心、辛苦的照顧我 18) 辛勤的在田裡工作時 19) 小女孩卻高高興興的吃飯 20) 媽媽會毫不留情的拿起橡皮擦「嚄嚄」兩下 21) 儘管我們力竭聲嘶的吶喊 22) 就這樣含淚吞苦的寫了一年半多 23) 而我也可以毫無困難的寫出來時 24) 現在我終於可以很大聲很驕傲的說「我是個十足十會中文的台灣人了!」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
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
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
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
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
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
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
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
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
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
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阿姨 姨母腌臜 (1)脏;不干净。
(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 (1)祖母。
(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 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俺 代词。
(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
(2)我。
熬心 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 (1)痛苦地度过(时间)。
(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 (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巴望 (1)盼望。
(2)指望;盼头。
吧嗒 (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 (天)刚亮。
白日撞 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 疟疾:打~。
板实 (1)(土壤)硬而结实。
(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 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半拉子 (1)半个;一半:猪圈修了个~,还没完工。
(2)旧社会指未成年的长工。
半晌 半天:前~| 后~| 他想了~才想起来。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

当地流行的民间故事
日常会话材料
山歌、谚语、谜语
广泛收集自然语料
要注意记音的准确性
01
有些单字音与双字音不同
02
词性不同读音不同
03
广州话 普通话
04
白白啲 略白
05
白白 很白
06
长长啲 略长
07
长长 很长
08
我要吃炒饭;我要去炒饭。(吴语)
你去学校唔去?(你去不去学校)
佢睇电影唔睇?(你看不看电影)
闽南话:
汝有读册无?(你有没有读书)
你爱去阿唔?(你要去吗)
汝有看戏无?(你看戏吗)
你去看电影无?(你去看电影吗)
疑问句
语法调查表格的类型主要有:概略调查、全面调查、专题调查三种。
01
概略调查: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概括性的调查,可以了解方言里最常见、最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特点。
思考:你所熟悉的方言与普通话语序差异大吗?
1
2
语序不同
01
谓语动词的位置
02
闽南话用“来去”代替“去”,如:
03
我来去睇戏。(我去看戏)
04
来去!来去食饭!(去!去吃饭!)
05
梅县话“去……来”,相当于普通话的“到……去”
06
你去哪儿来?(你到哪儿去)
07
啀去广州来。(我到广州去)
语序的不同1
双宾语的位置:
05
把字句
06
被字句
要注意随时发现问题
注意一些语法现象的发展变化
04
注意两种说法同时并存
03
注意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不同说法
02
首先是核对所记录的语言现象是否符合语言实际,有没有不够翔实以至错误之处。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方法综述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方法综述一、绪论正如Sinclair所言:语料库所提供的海量语料使研究者系统地对大量文本语料进行审视,使我们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未发现的语言事实。
语料库在语言研究中能提供空前广泛的语言资料,使得对语言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成为可能。
本文以2000年以来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的文献为依托,深入分析文献中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并从借助的语料库类型进行具体综述,据此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借助的语料库类型语料库为语言描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中,语言学家利用机储数据库去描写语言的词汇和语法。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方便研究者统计数据,并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深化对某一类词群的研究。
然而,语料库种类众多,现代汉语研究方向也是多方面的,选择与研究内容相适应的语料库类型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效率,取得更佳的研究成果。
笔者通过归纳2000年以来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的文献,总结以下几种常用的语料库类型。
(一)基于标注语料库的研究标注就是使语料的某些单位(词、句、段等)和表示对这些单位的某种层次的理解的知识信息(标记符)相关联。
标记语料库即含有这些加工者添加其对语料的理解信息的语料库。
这样的语料库可以作为句法规律研究的重要参考。
孙建功等,基于标记语料库对单句句型句模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现代汉语单句句型和句模对应关系的主要特点。
杜婷借助《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的标注语料库(在线提供免费检索的语料约2000万字),对现代汉语中小类词口部动词的频度进行了统计,进而发现其语法语用规律。
对语料库的标注工作,既是语料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丰富了语料库的利用价值,使其在句型、词汇等方面的研究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基于静态语料库的研究静态语料库是收集某一固定时期的共时语言使用样本构成的语料库,属于共时语料库的一种。
现有的许多类型的词典,被众多语言研究者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形成基于静态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研究范式。
方言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方言调查问卷设计方案方言调查问卷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方言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语言变体。
方言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调查旨在了解方言的使用情况、传承情况以及方言对个人身份认同感的影响。
二、调查目标1. 了解被调查者对方言的了解程度和使用频率。
2. 了解方言在被调查者之间的传承情况。
3. 分析方言对个人身份认同感的影响。
三、问卷设计1. 个人信息部分(1) 姓名:(2) 性别:男 / 女(3) 年龄:(4) 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 / 大学 / 研究生及以上(5) 居住地点:(填写具体的地名)(6) 是否在家乡居住:是 / 否2. 方言了解程度和使用频率部分(1) 你是否会说当地方言?是 / 否- 如果是,你会说多少种方言?请列举。
(2) 你对当地方言的了解程度如何?很了解 / 了解一些 / 不了解(3) 你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使用方言的频率如何?经常 / 偶尔/ 很少 / 从不3. 方言传承情况部分(1) 你的父母是否会说方言?是 / 否- 如果是,请问他们会说多少种方言?请列举。
(2) 你与父母在家中的交流中是否常使用方言?是 / 否(3) 你希望将来的子女能够学习方言吗?非常希望 / 希望 / 无所谓 / 不希望4. 方言对个人身份认同感的影响部分(1) 方言对你的个人身份认同感有何影响?很强烈的认同感 / 一定程度的认同感 / 没有影响(2) 方言对你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和自信度是否有影响?很有影响 / 一定程度的影响 / 没有影响5. 开放性问题(1) 请简要描述一下你对方言的认识和态度。
(2) 请分享一段你觉得有趣的方言用语或故事。
四、调查方法1. 在线调查:可以通过在线问卷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调查链接,邀请尽量多的人参与填写。
2. 纸质调查:可以在社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设置调查点,发放问卷给路过的人填写。
方言词汇调查方法

方言词汇调查方法方言是一种地方特有的语言形式,它承载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调查方言词汇是了解不同地域语言差异的有效途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言词汇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最常见的调查方法之一,也适用于方言词汇的调查。
可以通过编制一份问卷,针对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可以包括方言词汇的使用频率、使用场景、词义解释等内容。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可以了解方言词汇的应用情况和特点。
二、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指研究人员亲自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的方法。
对于方言词汇的调查,可以选择一些方言较为典型的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方言词汇使用情况。
在田野调查中,可以与当地居民交流,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言词汇,并了解其用法和含义。
三、语音录音法方言词汇的调查还可以通过语音录音的方式进行。
可以邀请当地的方言使用者录制他们使用方言的语音样本,包括常用词汇、短语和典故等。
通过对语音样本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准确了解方言词汇的发音特点和语音规律。
四、口述访谈法口述访谈是一种深入了解方言使用者的思想、经历和观点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方言使用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询问他们对方言词汇的认知和运用情况。
通过访谈,可以了解方言词汇的来源、演变和传承情况,以及方言在当地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文献调查法方言词汇的调查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
可以参考方言词典、方言研究著作等,了解方言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查阅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料,如民间故事、歌谣等,了解方言词汇在民间文化中的应用和体现。
六、网络调查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调查成为方言词汇调查的一种新方法。
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论坛、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方言词汇的调查。
通过网络调查,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并快速收集大量的数据。
在进行方言词汇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包括方言使用者和方言研究专家。
2.制定合理的调查内容和问题,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第一部分词汇(以下斜体为扩充选查项,视调查时间和条件而定,非必查项)1.有无类似“中心语+定语”的构词法,词项见:若不止一种语序,请在词条后穷尽之,如:拖鞋:拖鞋/鞋脱/……客人干菜生鱼生肉干肉拖鞋公鸡母鸡公牛母牛公马母马公狗母狗公猪(有生殖力的)公猪(有生殖力的)母猪公鸭子母鸭子公羊公猫公骡子母骡子雄虎幼虎雌虎小鸡小牛/牛犊小马/马驹小驴子小骡子母驴子公兔子母兔子公马驹子熟肉烤肉炸肉咸肉母马驹子腌肉面团干桂圆干豆腐公驴子公牛犊母牛犊公羊羔母羊羔若有按“中心语+定语”构词的词不在上表之内,请另行列表。
2. 名词的小称用什么形式(如儿缀、儿化、子缀、子变韵、其他后缀、变音、变调、重叠),下面名词以普通话的非小称的基本形式给出,请写出相应的小称形式(词表外的常用的小称形式可补在表后;若基式同普通话,不必另写;如不同于普通话请另写出基式;如无非小称形式,小称形式已取代基式,则请在基式上加星号﹡):3.名词词缀3.1加在排行、姓氏、名字构成称谓的前缀(小~、老~、啊~等),后缀(~子、~儿、~仔等)和前后缀并用的形式(啊~仔等)(以“陈伟”、“欧阳伟平”为例,分别体现单、双音节的姓名的构成规则)前缀+排行:前缀+姓氏:前缀+名字:前缀+亲属称谓:排行+后缀:姓氏+后缀:名字+后缀亲属称谓+后缀:前缀+排行+后缀;前缀+姓氏+后缀:前缀+名字+后缀:前缀+亲属称谓+后缀:其它:3.2 用动词、形容词加后缀等构成转指行为者或属性拥有者的指人代词。
动词/形容词+的(或相当于“的”的成分,如吴语的“个”):卖菜的、开车的“动词/形容词+的”在属格中:卖菜的(口才)、卖菜的的(口才)动词/形容词+其它词缀:如普通话:参观者、胖子、作曲家;徽语:驼背佬、剃头佬;粤语:肥佬;吴语:“独头”(儍子)、滑头3.3 以上词缀的其他用途(专指工具、构成抽象名词等)如普通话:刨子、钻头、念头、甜头、苦头;关中话:看头(看的价值:有看头——值得一看);常州吴语:大佬(大的)、细佬(小的);苏州吴语:胖头势(胖的程度)、聪明头势(聪明的程度)。
1. 代词及名词的复数形式:4.1代词的复数形式(配合“虚词”部分1.代词,特别注意以内部曲折来表复数的方式,若此,4.2 名词的复数形式(如果复数形式可以与量词结构同现,则特别记出;如不可以,无须):人、学生、老师、演员、兵、解放军、医生、病人、裁缝、哥哥、大人、孩子、卖菜的、男人、女人、好人、坏人、说话者、傻子马、牛、羊、鸡、小狗、野兔、狼、狐狸、蝴蝶、蚊子(如无复数形式,可以不记)桌子、凳子、椅子、瓶子、树、房子、电视机、碗、砖块、石头、土豆、冬瓜、白菜、桃子(如无复数形式,可以不记)其它:4.3 复数形式是否有兼表领属关系的:能否用于实义为单数的领属语,如“他们娘”表示“他母亲”的意思,“他们”实指单数。
代词:名词:4.4 名词有无类似双数、三数、小量等范畴的功能:(如北方话“单数名词+俩”可以列入此类,算双数名词,因不同于复数。
名词加复数后缀再加“俩、仨”之类就不是双数、三数而是复数了)2.动词的短时少量重叠AA式和ABAB式(也可酌情收录方言中功能对应于普通话表短时少量3. 动词表尝试的“VV看”式在方言中的对应形式。
4. 动词的其它表“貌”的重叠式(可以参考表情态的助动词及动词的体标记部分)。
如苏州“A 勒A”表示缓慢悠闲的反复貌,“A法A法”表示频率较快的反复貌。
再如福州话变形重叠(同声异韵)构成的反复貌([ki ]行行)和加缀变形重叠构成的随意貌([ki ][Iu ]行)。
下面各种貌范畴供参考:随意貌、反复貌、尝试貌、短时貌、长时貌、描写貌(是否带上了形容词的色彩)、迅捷貌、灵巧轻盈貌、小心、认真貌,不如意貌、概括、全称貌、轻说貌(如陕西蒲城话:“吃了吃了”表示“吃了就吃了,没什么关系”)、夸张、重说、极言貌、高频貌、缓慢貌、蔑视貌、赞扬貌、戏谑貌其它:5形容词重叠式生动形式。
(1)有基式无生动式的,基本不动。
方言中无基式词的,在基式词上加“﹡”号,或用同义词、近义词代替。
(2)AABB格对双音词AB,填入其重叠式ABAB,对单音词A,填入AA和BB的并列式,如“大大小小的”。
(3)AAB格对AB填入可能有的AAB,对A,填入带前加成分的bbA,如“通通红”。
(4)对于bbA 和bAbA两项,如bA不成词,则加“﹡”。
bA 成词则不加。
6. 形容词附加式生动形式。
9.2 有关专用的褒义格式和贬义格式第二部分虚词一、代词1.1 人称代词:表1.1-1:基本人称代词1)若该方言代词无以上其中某个范畴,该项可空缺。
2)对于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排除式”和“包括式”两项不可空缺,相同则两格均填。
3)主、宾、领、尊分别表示主格、宾格、领属格(有些记作所用格)、尊称。
若无,可空缺;若有必要,可酌情举例说明。
对于主格、宾格、领属格位置的使用情况,应注意标明是否有词项对立的情况,或某个词在该格位的使用比这个词的互补形式更多、更无标记。
如果人称代词有性别、谦、蔑等方面的专用形式,可以在表外另加说明。
北京话的“俩”就可视为双数形式,因为有“你俩、我俩”等式,而“仨”不可视为“三数”,以为必须说“你们仨”,此时已出现复数“们”。
4)第三人称在很多方言里有不止一种的指称手段,请简要说明这些手段分别在语用、句法上的不同表现(如有的方言中,“他”不能用于自由的指称第三人称,是因为用“他”的语用限制是说话者与该第三人称有疏离感),最好能说明哪一种更无标记,使用频率更高。
5)注意“人家”及其各种合音形式在方言中指称第三人称的情况。
(“人家”在近代汉语中已经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90~93)6)在问语和答语、问答形式和直陈形式中使用的某个人称代词可能有对立的情况(如河南获嘉话“他”和“昂”、“你”与“恁”),请说明。
7)若有各类代词交叉使用的情况,请以附注(与表中目标词的上标对应)形式标出,如远指指示代词用作第三人称的情况。
8)在某些方言中,单复数对立、主宾领格的对立、一般称和尊称的对立可能用语音的曲折手段(如声调、韵尾等的曲折)表现,请另以用国际音标标出。
9)有宾格标记的方言中。
当人称代词处在宾格位置时,该标记是否与该人称代词合音为一个音节。
10)是否存在第三人称代词(而非指示代词)兼指[一人]义的名次的现象,如普通话的后造字“它”其实与“他”并无对立。
11)有无反身代词用作人称代词的情况:如“自己/个人…”用作“我”或“你”。
或如北京话“人”表示“别人、人家”(他想去,人不同意)。
12)领属结构详表:(词表为可选表;N表被领有的名词,P表人称。
尤其注意有无“他的的”情况)﹡注意领有者和被领有者之间的联系项:(温州)你a妈,我个物事;(北京)我爸;他的书。
1.2 指示代词表1.2-1:基本指示代词﹡基本指示成分之后不限于量词“个。
”﹡﹡再如一些方言中,所有/部分指示代词都由一个不能单用的语素后加量词、时间或地点小词等(如关中方言的兀u-的组合情况:兀+搭=ut a→ua表地点、兀+个→uo表个体指示;)日语二九、二四本、二二;朝鲜语k kot、k()oki及一些其它阿尔泰语系语言的指示代词系统也有类似情况。
1)“远指”指只有近和远二分对立时所用的形式,即默认的远指。
比默认的远指近的非近指为“中指。
”比默认的远指更远的为“更远指。
”所以“三分”不一定是“近-中-远”,也可是“近-远-更远”或其他情况。
2)有无量词兼用作指示代词、类定冠词的情况,若有,是个别少数量词还是成类的量词?在哪些句法位置由这样的用法。
(:)表1.2-2:以“本书”为例列表显示“量-名”结构的句法位置3)“这”、“那”或相当于“这”和“那”的词根可否直接用作宾语(我喜欢这),可否直接用作领属成分(那的书)4)“这”、“那”或相当于“这”和“那”的词根若有多读音现象,请列出;这些不同的读音若具有功能上的对立,请举例说明。
5)若有以长音、拉长语调等韵律手段来增加远指的指称距离的现象,请简要说明。
6)若个体指称有格范畴剖(如甘肃河州话),请简要说明。
1.3 疑问代词表1.3-1:基本疑问代词﹡﹡﹡严格的说,普通话及许多方言中追问原因的疑问词并非单纯的疑问代词why,而是用介词(为:普通话)、动词(做:一些吴语;著:温州话)加上基本疑问代词“什么”或其同义代词构成的。
请说明其构成/1)请注意区分文读和白读。
2)注意问方式/性状的疑问代词可否也可用于问原因。
(他怎么/为什么没来?)3)指别性疑问语素“哪”或相当于“哪”的成分的组合能力见下表:表1.3-2:“哪”或相当于“哪”的成分的组合情况“哪”)4)同一疑问功能可能在不同句法位置上有不同的形式(相当于“格”)。
如江苏启东吕四话的疑问代词在主语、宾语、定语的相当于“什么”的疑问代词形式分别为:嗲子、嗲、斗。
此类情况也要说明。
1.4 反身代词列出反身代词词形及其与三身代词组合后的词形。
如普通话的“我自己、你自己、他自己”。
与复数三身代词的组合如无特殊情况,可不列。
表1.4-1:反身代词及其与人称代词结合情况﹡1)注意该方言中是否存在Ⅲ身和Ⅱ身、Ⅰ身在与反身代词结合上的不平衡现象,是否存在Ⅲ身有反身形式而Ⅱ和Ⅰ没有的情况(或相反)。
2)注意反身代词形式是否与人称代词有同源关系,如温州话排除式第一人称复数(自俫)和反身代词“自”。
3)注意是否存在反身代词用作或可以用作指称某个人称的现象:如用“自己”指“我”。
二、量词的语法功能2.1 列出可用于下列名词的个体名量词和可用于下列动词的动量词:人__学生__牛__猪__马__羊__狗__猫__鸡__鸟__虫__鱼__树__草__花__米__西瓜__白菜__芝麻__黄瓜__绳子__房子(整体)__屋子(单数)__门_饭店__学校__公司__西瓜(切开后的一瓣)__自行车__马车__汽车__船__轮船__飞机__车床__彩电__冰箱__电扇__电脑__锤子__钉子__香烟__跑(一趟)__打(一下、一次)__去(一回)__等(一下、一会儿)__表2.1-2:量词的全量义/逐指义功能及其曲折形式表2.1-3:名量结构的指称功能2. 2 量词与数词的合音现象表2.2-1:量词与数词组合的合音(或脱落)现象﹡注意合音或脱落后,可指示名词的范围是否扩大,如“俩”用于原来不用“个”的名词。
2.3 量词用作定冠词(或其它形式的Determiners)吴、粤和一些西北方言(可能)中存在量词作定冠词的现象(相当于the),请注意那些类别(个体、度量衡、容器?)有此功能,这些词在实现量词功能和定冠词功能时的关系。
如:本书、个人、kuo(uo)猪(关中:可能和“个”、“箇”等有同源关系,而西北很多方言中表个体的量词其实只有一个“个”——度量衡、容器等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