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十七章,消食剂
第十七章 消食剂——【方剂学】

[主治]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因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治当健脾与消食并举。本方重用白术、茯苓为君,健脾祛湿以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人参、山药益气补脾,以助苓、术健脾之力,是为臣药。木香、砂仁、陈皮皆芳香之品,功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既可解除脘腹痞闷,又使全方补而不滞;肉豆蔻温涩,合山药以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且可清解食积所化之热,皆为佐药。甘草补中和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脾健则泻止,食消则胃和,诸症自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食积,内阻胃肠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腹胀满较甚,里急后重者,可加木香、槟方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痢疾等属湿热积滞者。
4.使用注意 泄泻无积滞及孕妇均不宜使用。
第二节 健脾消食
[临床报道]
宋氏用保和丸加减治疗介人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患者110例。日1剂,从介入前3天开始,连续10剂;同时配合静脉点滴胃复安40mg,日1次。设对照组89例,静脉点滴胃复安 40mg,日1次,连续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05人(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正常),好转5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100%。治疗组的症状消失、正常饮食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宋爱英,等.保和丸治疗介入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 1995;12(6):45]
[功用]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方剂学_许文忠_消食剂

1.熟悉: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
3.熟悉:木香槟榔丸。
【说明】
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的为参考方。
1.保和丸本方中三个消导药是:神曲、山楂、萝卜子。
方用连翘一味是“清热散结”之意,为食积易于化热而设。
用半夏燥湿祛痰者,是因食物停积,最易“生痰、生湿”之故,并非止咳之用。
2.枳实导滞丸方中重用大黄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解。
若用于积滞泻、痢之证,取大黄下泻,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3.枳术丸方中白术用量倍于枳实,意在“补重于消”,“寓消于补”。
更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而升清,与枳实降胃浊之品相伍,即“升降相配”之意。
4.健脾丸方中含“四君子汤”,但苓、术用量最大,意在补脾渗湿止泻。
并与消食、理气、燥湿之品配伍,是寓消补兼施之用。
其中三味消导药是:神曲、山楂、麦芽;与保和丸之用神曲、山楂、萝卜子有别。
本方与枳实导滞丸均为消食和胃剂,但枳实导滞丸治湿热食积,以脘腹痞闷,腹痛或泄泻、下痢或大便秘结;本主为治脾虚食积,以食少难消,脘腹痞胀,大便溏泻或不畅,脉虚等。
方剂学——消食剂64页文档

方剂学——消食剂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一、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枳壳、黄连、黄柏各一两(各30克)、大黄半两(15克)、香附子炒、牵牛末各二两(各60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煎水下,量虚实与之(现代用法: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3~6克,温开水下,日二次)。
三、歌括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四、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五、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
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多由饮食积滞内停,气机壅塞,郁而化热所致。
积滞内停,气机不畅,故脘腹痞满胀痛;湿热内蕴,与积滞互结,致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若积热下迫,则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治宜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方中以木香、槟榔行气化滞,消脘腹胀痞满,且能除里急后重。
以牵牛、大黄攻积导滞,泻热通便。
以青皮、陈皮行气化积,助木香槟榔之力。
以香附、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
枳壳下气宽肠,行胸腹滞气。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且又止痢。
全方行气药与攻下药配伍,共奏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之效。
使积滞得下,腑气得通,热随积去,诸症自愈。
本方行气攻积之力较强,宜于积滞内停,气机壅阻,郁而发热,而正气未虚者,以脘腹胀痛,下痢赤白,或大便秘结,苔黄脉实为辨证要点。
虚人误用,易伤正气。
本方较实导滞丸攻积破气之力大,而祛湿之力弱。
故本方宜于积滞较重,腹满胀痛明显者;彼则适于积滞较轻,痞而不满者。
《医方集解》所载之木香槟榔丸,更加三棱,并以芒硝水为丸,其攻积导滞之力更强。
邓中甲方剂学 消食剂

【临床应用】枳实导滞丸为治疗湿热食 积证之常用方。辨证要点为脘腹胀痛, 下痢后重,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 脉沉实。 【使用注意】脾虚食积,或泻痢而无积 滞者,非本方所宜。
第二节健脾消食 健脾丸(《证治准绳》)
【组成】白术二两半炒(75g)、木香另研、黄连酒炒、 甘草各七钱半(各22g)、茯苓去皮二两(60g)、人参 一两伍钱(45g)、神曲炒、陈皮、砂仁、炒麦芽、山 楂,山药、肉豆蔻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 丸,空心,下午各服一次,陈米汤送下(现代用法: 共为细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 下,日2次)亦可水煎服,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
配伍特点: (1)标本兼顾—消食化积治本为主,行气、 化湿、清热兼治其标。 (2)消食轻剂—药性平稳,炊饼为丸,药力 缓和。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 脉滑。 使用注意:本方是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
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一两(30g) 、枳实麸炒,去瓤、 神曲炒各五钱(各15g),茯苓去皮、黄芩、黄 连、白术各三钱(各9g),泽泻二钱(6g)。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九,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现代用 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9g,食后 温开水送下,每日 2次)。 【功用】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食积证。
病机分析:蛔厥,是因患者素有蛔虫,复 由肠道虚寒,上热下寒,胃热肠寒,蛔 虫上扰所致。 病变特点:痛、呕、烦、厥 治法:温脏安蛔。
配伍意义 君:乌梅:酸能安蛔。 臣:蜀椒: 辛可伏蛔,温可祛寒, 细辛: 并可杀虫驱蛔。 黄连:苦能下蛔, 黄柏: 寒能清解虫扰气逆所生之热。 炮附子:辛热, 桂枝: 温脏祛寒, 干姜: 兼可伏蛔。 当归:补养气血, 人参: 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 使:蜜(为丸):甘缓和中。
方剂学歌诀?消食剂

方剂学歌诀消食剂第一节消食化滞剂保和丸《丹溪心法》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功效: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注】:①大安丸:保和丸加白术,余药用量减轻。
②连翘:未病先防,清热散结。
③食远白汤下。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木香槟榔青陈皮,黄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兼香附,泻痢后重热滞宜。
功效: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痢疾;食积]。
【注】:①木香,香附同用。
②通因通用。
③食用生姜汤或温开水下。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沦》枳实导滞君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功效: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注】:①泽泻用意:利小便,实大便。
②通因通用。
③温开水下。
鳖甲煎丸《金匮要略》鳖甲煎丸疟母方,蟅虫鼠妇及蜣螂;蜂巢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功效: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祛湿化痰。
主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结成疟母。
【注】:疟母必著于左胁,肝邪必结肝部也。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可睹。
功效: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滋阴泻火。
主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膜炎,乳腺增生,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多发性疖病等。
消瘰丸《医学心悟》消瘰牡蛎贝玄参,散结消痰并滋阴;肝肾素亏痰火盛,临证加减细酌斟。
功效: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主治:痰核瘰疬。
第二节健脾消食剂枳术丸《内外伤辨惑论》枳术丸用荷烧饭,术倍枳实补力专。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积。
【注】:①此丸剂中枳术比为1:2,补>消。
②枳术汤[金匮要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消>补。
健脾丸《证治准绳》健脾参苓术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山楂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方剂学消食剂

04
消食剂的配伍禁忌
配伍原则
消食剂的配伍原 则包括:消食健 脾、理气化湿、 消食化痰、消食 止泻等。
消食剂的配伍禁 忌包括:忌与寒 凉药、温热药、 补益药、泻下药 等配伍使用。
消食剂的配伍原 则和禁忌需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体质来选择。
消食剂的配伍原 则和禁忌需要根 据药物的性质和 作用来选择。
方剂学消食剂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消食剂的概述 消食剂的应用 消食剂的煎煮与服用
消食剂的组成 消食剂的配伍禁忌 消食剂的疗效与评价
01
消食剂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消食剂的定义:用 于治疗饮食积滞, 消化不良等病症的 中药方剂
消食剂的分类:根 据药物组成和功效 的不同,可分为消 食化湿剂、消食健 脾剂、消食理气剂 等
食欲不振:用于 治疗食欲不振、 厌食等症状
肥胖:用于治疗 肥胖,控制体重
糖尿病:用于治 疗糖尿病,控制 血糖水平
常用方剂
山楂丸:用于治 疗食积停滞,消 化不良
保和丸:用于治 疗食积停滞,消 化不良
健胃消食片:用 于治疗食积停滞 ,消化不良
山楂麦芽茶:用 于治疗食积停滞 ,消化不良
应用注意事项
消食剂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 消食剂的使用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 消食剂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避免过度使用。 消食剂的使用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避免过度使用。
变化
疗效评价:根 据观察指标的 变化,判断消
食剂的疗效
注意事项:观 察过程中,注 意患者的饮食、 生活习惯等可 能影响疗效的 因素,并记录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枳术丸(《脾胃论》引张元素方)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枳术丸(《脾胃论》引张元素方)一、组成枳实麸炒一两(30克)、白术二两(60克)。
二、用法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现用法:共为末,糊丸,每服6~9克,荷叶煎汤或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三、歌括1.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
2.曲蘖枳术丸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3.橘半枳术丸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4.香砂枳术丸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四、功用健脾消痞。
五、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饮食气滞所致。
脾虚不运,食阻气机,故不思食,胸脘痞满。
治宜补脾行气以消食积。
方中以白术为君,重在健脾祛湿,以助脾之运化;以枳实为臣,下气化滞,消除痞满。
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意在以补为主,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
更以荷叶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
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积消。
气调胃和,痞满得除,饮食如常。
本方是张元素从《金匮要略》枳术汤变化而来,枳术汤枳实之用量倍于白术,且用汤剂,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之证。
其证属于气滞水停,治当行气消痞,故重用枳实,意在以消为主。
而枳术丸证,是脾虚重于积滞,治宜健脾化积,故重用白术,意在以补为主。
二方虽皆用积、术,但由于用量与剂型不同,其功效则缓急有异,补消有偏,可见古人制方之妙。
所以张璐说:“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七、附方及方论1.曲蘖枳术丸(《医学正传》):即枳术汤加炒神曲一两(30克)、炒麦蘖一两(30克)。
功用:健脾消食。
主治:饮食太过,致心腹满闷不快。
2.橘半枳术丸(《医学入门》):即枳术丸加橘皮半夏各一两(各30克)。
功用:健脾化痰,理气消痞。
主治:饮食伤脾,停积痰饮,心胸痞闷。
3.香砂枳术丸(《摄生秘剖》):白术一斤土炒(480克)、枳实八两(240克)、木香一两(30克)、砂仁一两30克)、上为末,荷叶煨,陈米饭为丸,如椒目大,白滚汤送下三钱(6~9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臣:厚朴——行气除满
• 佐:黄连——清热燥湿除痞
• 半夏——散结和胃
• 干姜——温中祛寒
•
麦芽——消食和胃
•
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
• [重点,难点] • 1,病机: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虚实相兼,
寒热错杂,热重寒轻,实多虚少。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 互结之心下痞满证的常用方。
• [功用] 消食和胃
• [主治]食滞胃脘证。
• [方解]
• 君: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
• 臣:神曲——消食健脾
•
萝卜子——下气消食除胀
• 佐:半夏,陈皮——行气化湿,和胃止呕
•
茯苓——健脾渗湿,和中止泻
•
连翘——清热散结
• [重点,难点] • 1,病机:饮食不节,食积内停,气机阻滞,
脾胃升降失常。
• 心下痞满,食少倦怠,苔腻微黄
• 3,加减法: • 脾虚甚,重用人参,白术。 • 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加——高良
姜,肉桂,
• 胀满重者,加——陈皮,木香
葛花解酲汤(3)
• [组成] 木香,人参,猪苓,白茯苓,
•
橘皮,白术,干姜,神曲,泽泻,
•
青皮,缩砂仁,白豆蔻仁,葛花
• [功用] 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一切食积的常用 方。
• 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 3,加减法: • 食积重者,加——枳实,槟榔。 • 食积化热,加——黄芩,黄连。 • 便秘,加——大黄。 • 脾虚,加——白术。
枳实导滞丸(1)
• [组成] 大黄,枳实,神曲,黄连,
•
黄芩,茯苓,泽泻,白术
消导剂
泻下剂
同
消除有形实邪
异 效力 缓和
峻猛
主治 饮食积滞,逐渐形成 肠实便秘,大积证 宜于渐攻缓消者
宜于急攻速下者
注意 应消而用泻,则病轻 应泻而用消,则病重
药重
药轻
• 第一节,消食化滞 • 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
• 保和丸(1)
• [组成] 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
•
陈皮,茯苓,连翘,
方名
保和丸
健脾丸
同
消食化积,治食积证
异 功效 以消为主
消补兼施
主治 食积实证
脾虚食积证
•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1)
• [组成] 黄连,茯苓,白术,干生姜,
•
炙甘草,麦芽曲,半夏曲,人参,
•
厚朴,枳实
• [功用]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 [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 [方解]
• 君:枳实——行气消痞,除胀
• [功用] 消食化积,清热利湿
• [主治] 湿热食积证。
• [方解] • 君:大黄——攻积泻热 • 臣:枳实——行气消积,除胀, • 佐:神曲——消食化滞,和胃 • 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 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止泻 • 白术——燥湿健脾
• [重点,难点] • 1,病机:湿热食积,内阻肠胃。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食积,内阻
•
肉豆蔻——涩肠止泻
•
黄连——清热燥湿
• 使:甘草——补中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脾虚食停,生湿化热。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虚食滞证的常 用方。
• 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 脉虚弱。
• 3,加减法: • 脾虚食滞兼寒,去黄连,加——干姜。 • 湿甚,加——车前子,泽泻。 • 4,配伍特点: • 为消补兼施之剂, • 补而不滞, • 消而不伤。
第十七章,消食剂
• 第十七章,消食剂
• 一,定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 食健脾功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 方剂。属“消法”。
• 二,分类:
• 1,消食化滞:具有消食化积作用,适用于 食积内停之证。
• 2,健脾消食:具有消食健脾作用,适用于 脾胃虚弱,食积内停之证。
• 三,使用注意: • 1,消食剂与泻下剂区别。 • 2,不宜长期使用。 • 3,纯虚无实者忌用。
• [主治] 酒积伤脾证。
• 本方为治疗酒积伤脾证的常用方。
胃肠证的常用方。
• 脘腹胀痛,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
• 3,加减法: • 胀满重,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
• 4,使用注意:腹泻无积滞及孕妇忌用。
方名
木香槟榔丸
枳实导滞丸
同
行气攻积,泄热导滞,治湿热食积证
异 功效 破积力大
祛湿力强
证情 积滞较重
积滞较轻
主证 腹满胀痛
痞而不满
• 第二节,健脾消食 •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之证。
健脾丸(1)
•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山楂,神曲,麦芽,山药,
•
肉豆蔻,木香,砂仁,陈皮,
•
黄连,
• [功用]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 [主治] 脾虚食积证。
• [方解]
• 君: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止泻
• 臣: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治己停之 积
•
人参,山药——益气健脾
• 佐: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