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聚合的复习题(含详尽答案)
高化复习题2

第七章共聚合习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名词:(1)均聚合与共聚合,均聚物与共聚物(2)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3)共聚组成与序列结构答:①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称为均聚合,产物称为均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聚合称为共聚合,产物为共聚物。
②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均缩聚。
由分别含相同官能团、且自己无法均缩聚的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称为共缩聚。
在均缩聚中假如第二单体或混缩聚中加入第三、第四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称共缩聚。
③共聚组成指参与共聚的单体单元在共聚物中所占的比例。
序列结构是指参与共聚的单体单元在大分子链上的排列情况。
2.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对下列共聚反应的产物进行命名:(1)丁二烯(75%)与苯乙烯(25%)进行无规共聚(2)马来酸酐与乙酸2-氯烯丙基酯进行交替共聚(3)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依次进行嵌段共聚(4)苯乙烯在聚丁二烯上进行接枝共聚答:无规共聚物:参与共聚的单体沿分子链无序排列。
交替共聚物:参与共聚的单体沿分子链严格相间排列。
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某一单体的链段与较长的另一单体的链段间隔排列。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体组成,支链由另一种单体组成。
①丁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②马来酸酐-乙酸2-氯烯丙基酯交替共聚物③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④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3.试用动力学和统计两种方法来推导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在推导过程中各做了哪些假定?答:①动力学:五个假设,推导见书。
②统计学:两个假设,推导见书。
4.对r1 = r2 = 1;r1 = r2 = 0;r1 >0,r2 = 0;r1 r2 = 1等特殊体系属于哪种共聚反应?此时d[M1]/d[M2] = f([M1]/[M2]),F1 = f(f1)的函数关系如何?答:①r1=r2=1,理想恒比共聚,d[M1]/d[M2]=[M1]/[M2],F1=f1。
②r1=r2=0,交替共聚,d[M1]/d[M2]=1,F1=0.5。
2023年聚合工艺历年常考点试题含答案含答案版

2023年聚合工艺历年常考点试题含答案含答案第1卷一.全能考点(共100题)1.【判断题】爆炸的破坏作用与位置无关。
2.【判断题】化工生产五字操作法是:听、摸、查、想、问。
3.【判断题】应急预案批准页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最新解析,可发布。
4.【单选题】传动设备检修时,对物料接触部分,首先()。
A、蒸煮设备B、切断物料来源C、倒空物料5.【单选题】施工现场某种安全标志几何图形为黄底黑色图形加三角形黑边的图案,则该安全标志是()。
A、禁止标志B、警告标志C、指令标志D、提示标志6.7.【判断题】未经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的新工人、实习人员不准下井。
8.【单选题】设备密封泄露属于()排放。
A、无组织B、低点C、有组织9.【判断题】正常生产中,因故甩出的聚合釜,需通过事故线(或退胶线)将釜内胶液倒空。
10.11.【单选题】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生产装置都设置了安全紧急停车系统,简称()。
A、ESDB、DCSC、PLC12.【单选题】隔爆外壳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长度超过(),同时凹坑深度超过5mm为失爆。
A、30mmB、40mmC、50mm13.【单选题】演练计划应包括演练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演练()、参加单位和经费预算等。
A、主要内容B、指挥C、过程14.【单选题】以下是配位阴离子聚合的特点的是()。
A、反应简单B、可能制得立构规整聚合物C、产率高15.1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实施劳务培训计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培训师资B、培训教材C、培训方法D、培训场地E、培训资金1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会引起往复式压缩机气缸内发出突然冲击声的是()。
A、气缸内有异物B、气缸余隙大C、气阀窜气18.【判断题】工业用循环水与生活用的新鲜水没有区别,只是命名方法不同。
19.【单选题】有机化合物表面挥发蒸汽与空气混合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该现象称为()。
A、闪燃B、自燃C、爆炸20.【判断题】溶液聚合借助溶剂蒸发引出反应热。
液体分离技术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D.蒸馏
13.关于乳液聚合中的沉淀分离,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主要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去除
B.可以完全分离聚合物和单体
C.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乳液聚合
D.不会影响乳液的稳定性
14.在乳液聚合过程中,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乳液失稳?()
A.乳化剂浓度适中
B.搅拌速度适当
C.反应温度恒定
D.单体滴加速度过快
6. D
7. D
8. D
9. C
10. D
11. D
12. D
13. A
14. D
15. D
16. D
17. B
18. A
19. C
20. D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C
4. ABC
5. AD
6. ABC
7. ABCD
8. ABCD
9. ABC
10. ABC
11. ABCD
12. AB
液体分离技术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乳液聚合中,液体分离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8.沉淀分离技术在乳液聚合中主要用于去除未反应的单体。()
9.乳液聚合中,聚合物的颗粒大小与聚合反应的温度成正比关系。()
10.在乳液聚合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来控制。(√)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高分子习题内含答案

1 一个乳胶粒在聚合过程中,平均有几个自由基?
答:0.5
2 经典乳液聚合有哪些成分组成?
答:经典乳液聚合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以单体100份(质量)为基准,水约150-250,乳化剂2-5,引发剂0.3-0.5.
3 何为种子乳液聚合?
答:所谓种子乳液聚合是先将少量单体按一般乳液聚合法制得种子胶乳(100~150nm)然后将少量种子胶乳(1%~3%),加入正式乳液聚合的配方中种子胶乳粒将被单体所溶胀并吸附水相中产生的自由基而引发聚合,逐步使粒子增大最终可达1~2μm4。
4.悬浮聚合常用分散剂有哪些种类,并举例。
答: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1)水溶性有机分子物如有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盐类、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等合成高分子,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明胶、藻酸钠等天然高分子等。
(2)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如碳酸镁、碳酸钙、磷酸钙、滑石粉等。
乳液聚合的复习题(含详尽答案)

1 什么是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特点?乳液聚合是在水或者其它液体做介质的乳液中, 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聚合或者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优点:1 反应热易排出 2 具有高的反应速率和高的分子量3 水作介质,安全、价廉、环保缺点:1 需经一系列后处理工序,才能得到聚合物2 具有多变性3 设备利用率低2乳液聚合技术发展简史1929 年Dinsmore专利“合成橡胶及其制备方法”:烯类单体可用油酸钾和蛋清混合物作乳化剂,在50~70℃下反应6个月,得到坚韧、有弹性,可硫化的合成橡胶——第一篇真正的乳液聚合的文献。
40年代,乳液聚合研究中代表性有Harkins、Smith及Ewart的工作。
Harkins定性阐明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单体的乳液聚合反应机理及物理概念。
后二者在其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定量的理论:确定乳胶粒数目与乳化剂浓度及引发剂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三个阶段乳胶粒生成阶段,即成核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乳液聚合完成阶段。
第二章乳液聚合原理3什么是增溶现象?乳化作用及搀合作用分别是什么?许多油类和烃类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是向水中加入少量乳化剂后其溶解度显著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增容现象乳化作用:使两种互不相溶的的液体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又称界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它们之间的张力,使一种液体以极微小的状态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掺合作用即分散作用,固体以极细小的颗粒形式均匀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叫做分散,在合成聚合物乳液中乳胶粒之所以能稳定的悬浮在水中而不凝聚,就是因为乳化剂的分散作用所致。
4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或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5 解释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分散阶段(加引发剂前)乳化剂(三种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中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乳化剂(四个去处/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和乳胶粒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乳化剂(三种位置):单分子(水相)、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动态平衡;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乳胶粒中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胶束和单体珠滴消失,仅存在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6 乳液聚合三个阶段的特征?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7什么是凝胶效应?玻璃化效应?产生原因?凝胶效应:随着反应转化率提高反应区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越来越低但是反应速率不仅不下降反而随转化率增加而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叫凝胶效应原因:随转化率增大,体系粘度增加,链自由基卷曲,活性端基受包埋,双基扩散终止困难,导致链终止速率常数降低而形成的。
聚合复习题

聚合复习题一、填充题1)腈纶纤维生产中,第一单体为丙烯腈(AN);第二单体为丙烯酸甲酯(V AC);第三单体为甲基丙烯磺酸钠(MAS)2)事业部一步法聚合采用溶液聚合,二步法采用水相悬浮聚合3)一步法聚合生产的流量计有:F301的电磁流量计、四配比的质量流量计、F308的欧茄流量计、三级蒸汽喷射泵的金属流量计。
4)一步法聚合生产是用IPA调节分子量,二步法聚合生产是用A4调节分子量。
5)在二步法生产中,聚合釜材质是纯铝,能有效防止结疤。
6)在二步法生产中,终止釜的PH值控制为3.7±0.2,用调节A5的加入量来达到工艺控制范围。
7)二步法聚合进聚合釜共有八种物料,氛围四股物流同时进入聚合釜。
第一股物流是混合单体,第二股物流是MAS和Na2S2O5,第三股物流是NaClO3,第四股物流是β-羟基乙醇和纯水。
8)R-1101溢流管线上加单体吸收水喷淋的作用是吸收汽化单体。
9)经过溶解机后的浆液为了混合均匀要在原液供料槽停留一定的时间。
10)在化工料供料系统中,配料槽放料阀在配料槽液位低报的情况下会自动关闭。
11)脱单塔顶部加液氮的目的是阻聚。
12)开停溶解机时,淤浆的汽缸阀必须在手动位置。
13)一步法聚合停车时,向聚合釜内充填硫氰酸钠的量取决于停车时间长短。
14)进入聚合物贮槽的淤浆发黄,一般是由碱加入量过多引起的引起的。
15)原液溶解机加入焦亚硫酸钠是为了提高染色性能,增加染位。
16)丙烯腈输送采用的泵为屏蔽泵。
17)二步法生产的脱单系统中,H-1101冷凝D-1101顶中蒸出含单蒸汽中的水蒸汽,H-1102主要冷凝脱单塔中所脱出的单体蒸汽。
18)溶解机的进料紧急停车的条件:SY压力信号偏低、SSV流量偏低和K-1201跳闸。
19)一步法聚合生产中,冬季充NaSCN时走337旁通,完毕后用反应液打循环,防止NaSCN在337和管道内结晶,造成堵塞;夏季充NaSCN时走337,使337中的混合液全部压入聚合釜,防止反应液337和管道内自聚,造成堵塞。
聚合工艺作业7.2018.11

聚合工艺作业(复训)复习题7[判断题] 1、乳液聚合在机械搅拌下将不溶的液态单体和可溶于单体的引发剂分散在水中进行聚合。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2、废酸用水稀释后直接排放。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3、二氧化碳是属于国际公约管制的温室气体。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 4、现在民用的220V交流电是指电压最大值为220V的交流电。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5、在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同时形成多种产物的反应称为同步反应。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6、闸阀的特点是密封性能较好,流体阻力小,具有一定的调节流量的性能,适用于控制清洁液体,安装时没有方向。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 7、生产性粉尘中主要常见的类型是动物性粉尘。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8、生产中聚合釜压力升高后,系统压力不一定随之升高。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 10、氧含量高于40%时,会造成氧中毒,长期吸入可能发生眼损害甚至失明。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 11、1,3-丁二烯微溶于水,易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 12、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13、自由基聚合反应根据引发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热引发、光引发、辐射引发、引发剂引发和链引发。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B[判断题] 14、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1.0分)A、对B、错正确答案:A[判断题] 15、燃烧是伴有发光、发热、吸热的氧化反应过程。
乳液聚合习题及答案

乳液聚合习题1 什么是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特点是在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优点:1 反应热易排出2 具有高的反应速率和高的分子量3 水作介质,安全、价廉、环保缺点1 需经一系列后处理工序,才能得到聚合物2 具有多变性3 设备利用率低。
2 什么是增溶现象乳化作用及搀合作用分别是什么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某些油类和烃类,加入少量乳化剂后,其溶解度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作增溶现象。
3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CMC)临界胶束浓度: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或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4 解释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分散阶段(加引发剂前)、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5 乳液聚中,分散阶段单体和乳化剂的去向乳化剂(三种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中6 乳液聚合的阶段Ⅰ,乳胶粒形成阶段,乳化剂的去向乳化剂(四个去处/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和乳胶粒7 乳液聚合三个阶段的特征8 什么是凝胶效应玻璃化效应产生原因友增多。
在阶段3随着转化率的提高反应区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越来越低,反应速率本来应该下降,但是恰恰相反,在反反应速率不仅不下降,反而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大大地加速。
这种现象凝胶效应。
阶段3后期,当转化率增至某一值时,转化速率突然降低至零,这种现象叫作玻璃化效应。
因为在阶段111乳胶粒中聚合物浓度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单体一聚合物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g也随之提高。
当转化率增大到某一定值时,就使得玻璃化温度刚好等于反应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特点?乳液聚合是在水或者其它液体做介质的乳液中, 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聚合或者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优点:1 反应热易排出2 具有高的反应速率和高的分子量3 水作介质,安全、价廉、环保缺点:1 需经一系列后处理工序,才能得到聚合物2 具有多变性3 设备利用率低2乳液聚合技术发展简史1929 年Dinsmore专利“合成橡胶及其制备方法”:烯类单体可用油酸钾和蛋清混合物作乳化剂,在50~70℃下反应6个月,得到坚韧、有弹性,可硫化的合成橡胶——第一篇真正的乳液聚合的文献。
40年代,乳液聚合研究中代表性有Harkins、Smith及Ewart的工作。
Harkins定性阐明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单体的乳液聚合反应机理及物理概念。
后二者在其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定量的理论:确定乳胶粒数目与乳化剂浓度及引发剂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三个阶段乳胶粒生成阶段,即成核阶段;乳胶粒长大阶段;乳液聚合完成阶段。
第二章乳液聚合原理3什么是增溶现象?乳化作用及搀合作用分别是什么?许多油类和烃类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是向水中加入少量乳化剂后其溶解度显著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增容现象。
乳化作用:使两种互不相溶的的液体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又称界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它们之间的张力,使一种液体以极微小的状态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掺合作用即分散作用,固体以极细小的颗粒形式均匀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叫做分散,在合成聚合物乳液中乳胶粒之所以能稳定的悬浮在水中而不凝聚,就是因为乳化剂的分散作用所致。
4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剂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或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叫临界胶束浓度,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
5 解释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分散阶段(加引发剂前)乳化剂(三种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
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中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乳化剂(四个去处/形式):单分子(水相)、胶束、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胶束和乳胶粒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乳化剂(三种位置):单分子(水相)、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动态平衡;单体(三个去向):单体珠滴、单分子(水相)、被增溶在乳胶粒中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胶束和单体珠滴消失,仅存在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6 乳液聚合三个阶段的特征?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阶段Ⅱ(乳胶粒长大阶段)胶束耗尽到单体珠滴消失阶段Ⅲ(聚合完成阶段)两相:乳胶粒相和水相7什么是凝胶效应?玻璃化效应?产生原因?凝胶效应:随着反应转化率提高反应区乳胶粒中单体浓度越来越低但是反应速率不仅不下降反而随转化率增加而大大增加这种现象叫凝胶效应。
原因:随转化率增大,体系粘度增加,链自由基卷曲,活性端基受包埋,双基扩散终止困难,导致链终止速率常数降低而形成的。
玻璃化效应:某些单体的乳液聚合过程在阶段3后期当转化率曾至某一值时转化速率突然降低至0 这种现象叫做玻璃化效应。
原因:阶段Ⅲ乳胶粒中聚合物浓度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单体-聚合物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 g也随之提高。
当转化率增大到某一定值时,就使得T g刚好等于反应温度。
此时在乳胶粒中,不仅活性分子链被固结,而且单体也被固结。
是链增长速率常数K p急剧降低至零,故链增长速率也急剧降低至零。
8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的假定?⑴阶段Ⅰ开始时,向体系中投入的乳化剂全部形成胶束,忽略在单体珠滴表面上吸附的以及在水中溶解的乳化剂;⑵进入阶段Ⅰ以后,乳化剂完全在胶束和乳胶粒之间进行分配⑶不管在胶束中还是在乳胶粒上,单位质量同种乳化剂的覆盖面积相等;⑷在阶段Ⅰ,乳胶粒中聚合物与单体的比例不变;⑸在阶段Ⅰ,每一个乳胶粒中聚合反应速率相等。
9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的两种极端情况?(推导过程见课本30—33)假定所有的自由基全被胶束捕获而不进入乳胶粒,即所生成的自由基全部用于形成新的乳胶粒。
这样,自由基生成速率将刚好等于新乳胶粒生成速率。
乳胶粒数的上限方程。
(2)不管粒子大小如何,单位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捕获自由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
乳胶粒数的下限方程10 Smith-Ewart关于阶段Ⅰ反应速率的理论?在阶段Ⅰ的起点处,S p=0,S m=S,即全部乳化剂形成胶束。
进入阶段Ⅰ以后,乳胶粒不断生成,且不断长大,所以S p 不断增大,这需要通过消耗胶束乳化剂来实现,致使S m不断降低。
当胶束耗尽时,S m=0,而S p=S,此时全部乳化剂被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
这是,新乳胶粒生成过程停止,阶段Ⅰ结束。
11 Gardon对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假定?(1)相对于聚合反应速率来说,引发剂分解速率很低,引发剂浓度和自由基生成速率均可看作常数。
(2)自由基由水相到胶束及乳胶粒的吸收过程是不可逆的,即自由基由胶束和乳胶粒向水相解吸收速率为零。
(3)相对于总的乳化剂浓度来说,临界胶束浓度及被吸附在单体珠滴表面上的乳化剂量均很小,可以忽略。
(4)单体珠滴仅为单体的“仓库”,它的作用是在阶段Ⅰ及阶段Ⅱ维持单体在水相中的饱和浓度,并补充乳胶粒中由于聚合反应对单体的消耗,忽略在单体珠滴中少量的引发剂聚合。
(5)只要有单体珠滴存在,在乳胶粒中的单体和聚合物的比例不变,且此比例也不随乳胶粒尺寸而变化。
12 自由基吸收速率和乳胶粒的表面积的关系?自由基吸收速率正比于乳胶粒表面积。
13 Gardon关于阶段Ⅰ动力学理论相关内容有哪些?自由基的吸收速率和乳胶粒表面积的关系;乳胶粒体积增长速率;成核微分方程;阶段Ⅰ持续时间及最终乳胶粒数的计算;阶段Ⅰ时间-转化率关系;14 乳液聚合的阶段Ⅱ,Smith-Ewart关于含I个自由基的乳胶粒数的平衡式?该式意义是在阶段Ⅱ,处于稳定状态时,每分钟每毫升水中生成的含i个自由基的乳胶粒数正好等于每分钟每毫升水中消失的含i个自由基的乳胶粒数。
15 Smith-Ewart在阶段Ⅱ动力学研究中提出的三种极限情况?①平均一个乳胶粒中的自由基数远小于1②一个乳胶粒中自由基平均数等于0.5③平均一个乳胶粒中的自由基数远大于116 阶段Ⅱ动力学理论研究中,Gardon认为φm为常数的条件?①在乳液系统中必须有足够量的单体存在,以使水相达饱和溶解,使颗粒相达溶胀平衡②单体由水相→乳胶粒中的扩散速度应当比在乳胶粒中由于聚合反应而消耗单体的速度快得多。
17 阶段Ⅲ中存在的两种现象、两种效应是什么?两种现象:1乳胶粒的体积也将随转化率的增大收缩。
2 乳胶粒的体积先随转化率增大而有所增大;再随转化率的增大而收缩。
两种效应:凝胶效应;玻璃化效应18 什么是核壳乳胶粒结构?在乳胶粒的中心附近为一个富聚合物的核,其中聚合物的含量大,而单体含量小,其聚合物被单体溶胀,在核的外围是一层富单体的壳,其中聚合物被单体溶解,在壳表面上,吸附乳化剂分子而形成一单分子层,以使该乳胶粒稳定地悬浮在水相中。
在核与壳的界面上,分布有正在增长的或失去活性的聚合物链末端,聚合反应就是发生在这个界面上。
因为在核与壳的界面上单体浓度不变,故在阶段二聚合反应速率保持常数。
但是对整个乳胶粒而言,单体的平均浓度即单体的含量是随转化率增大而不断降低的。
第三章乳化剂19 乳化剂的分为哪几类?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乳化剂、离子-非离子复合乳化剂、高分子乳化剂、聚合型乳化剂20在乳液聚合方法中,乳化剂所起的作用是什么?(1)降低表面张力(2)降低界面张力(3)乳化作用(4)分散作用(5)增溶作用(6)导致按胶束机理生成乳胶粒(7)发泡作用21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有哪几种测定方法?原理如何?临界胶束浓度: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乳化剂浓度。
常用四种方法:电导法(电导率随乳化剂浓度增大而直线上升,在CMC值处电导率曲线发生转折)、表面张力法(乳化剂水溶液的浓度低于CMC值时,表面张力随乳化剂浓度增大而降低,当达到CMC值后,再增大乳化剂浓度,表面张力不再发生变化或变化甚微)、染料法(在CMC值处,乳化剂离子会使带反号电荷的染料离子发生颜色变化,例如在低于CMC值时,阴离子乳化剂会使频那氰醇染料显红色,而高于CMC值时则显蓝色。
)和光散射法(在溶液中乳化剂分子缔合成胶束时会使散射光增强,在光散射仪上测定乳化剂浓度和散射光强对应数据,并标绘成曲线,由曲线的转折点即可判断CMC值。
)22界面张力与表面张力是如何降低的?界面张力:在水中加入少量乳化剂,其亲油基团必伸向油相,而亲水端则在水相中。
因为在油水相界面上的油相一侧,附着上一层乳化剂分子的亲油端,所以就将部分或全部油-水界面变成亲油基团界面,这样就降低了界面张力。
表面张力:水中加入乳化剂后,乳化剂的亲水基团溶于水,而亲油基团却被水推开指向空气,部分或全部水面被亲油基团覆盖,将部分水-空气界面变成了亲油基团-空气界面,因为油的表面张力小于水,故乳液聚合体系中水相表面的表面张力小于纯水的表面张力。
23用覆盖面积法选择乳化剂,试分别就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加以解释。
离子型乳化剂,as↓;非离子乳化剂,as↑。
对于离子型乳化剂,乳化剂的as越大,则乳胶粒表面上的电荷密度越小,聚合物乳液倾向不稳定;而对于非离子型乳化剂,as越大,表明乳化剂分子体积越大,水化作用及空间位阻越大,则使乳液体系倾向稳定。
24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影响CMC的因素有哪些?1乳化剂分子结构的影响:⑴疏水基越大,则CMC值越小。
⑵烃基上带有不饱和键时,CMC值增大。
⑶在烃链上带有极性基团时,乳化剂的CMC值显著增大。
⑷烃链上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其CMC值将大大降低。
⑸亲水基团越靠近烃链的中部其CMC值越大。
⑹亲水基团对CMC值的影响符合以下规律。
①离子型乳化剂的亲水基团种类对CMC值影响较小。
②两性型乳化剂与具有相同疏水基团的离子型乳化剂的CMC值相近。
③离子型乳化剂远比非离子型乳化剂的CMC值大。
④对于亲水基团为聚氧化乙烯的非离子型乳化剂来说,亲水基团的链长对CMC值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随着每个乳化剂分子中氧化乙烯单元数的增加,其CMC值仅稍有增大。
2电解质的影响:加入少量惰性电解质对乳化剂的CMC值有很大影响。
且电解质浓度对CMC值的影响与其种类无关加入少量电解质会显著降低乳化剂的CMC值,但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大,降低幅度在减小,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影响变得微乎其微。
25什么是集聚数?荷电分率?HLB值?浊点?三相点?转相点?聚集数:平均每个胶束中的乳化剂离子或分子数,聚集数越大则胶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