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与计算1

合集下载

第1、2节 力的平衡与牛顿第一定律

第1、2节   力的平衡与牛顿第一定律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力的三个要素包括:力的作用点,力的大 小,力的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包括: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古时候和现在修建万里长城有什么不同的方法?结 果是否一样?
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 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 以驱动。这台发动机对 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多个 船帆对船的作用效果是 一样的。
四、牛顿第一定律 课前 回忆: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运动状的维 持。2.力使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孰是孰非???
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 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停了下来。 你观察并思考过下 列现象吗?
推木箱
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 行,但是最后它也将停下来。
F1 F2 F F1 F2 合
思考: 1、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吗? 2、不同物体之间受力能合成 吗?
三、力的平衡
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静止,有的做匀 速直线运动,有的转动呢?

实验器材:
小车、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
F
静 止 的 电 灯
G
N
摩擦力
G
牵引力
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
可见:物体在受到外 力作用时,也可能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火车进站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得 到什么共同特征呢?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 384-前322)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
实验活动:用脚提出足球后 讨论1:球离开脚还运动吗? 讨论2:没有推力足球是否还运动呢?
结论:维持???
伽利略却对这 种观点提出了 质疑,他通过 理想实验来反 驳这一观点。
即:合力可以替换分力,但不是共同作用在物体上。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对环境的察觉。

(一)感觉世界。

1. 人的感觉。

- 人有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能帮助我们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 感觉器官: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

2. 皮肤的感觉功能。

- 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 冷觉和热觉并非感受物体的温度,而是感受皮肤表面热量散失或获取的速率。

例如,将手从热水中拿出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水凉,因为手表面热量散失速率变快了。

- 触觉的灵敏性与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分布有关,指尖的触觉感受器比较密集,触觉较灵敏。

- 痛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能让身体及时避开有害刺激。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人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如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三)耳和听觉。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能传导声波。

-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鼓膜能随声波振动,把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鼓室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可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 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讲 力与运动+第2课时 二力平衡、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讲 力与运动+第2课时 二力平衡、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第八讲力与运动第2课时二力平衡、摩擦力及受力分析一、填空题1.(2021·南陵县模拟)教室装有磁性白板,由于磁体之间有吸引力,所以内部装有磁铁的板擦就可以被吸在白板上的任何位置而不会掉下来。

如图所示,若已知板擦的重力为2 N,板擦和白板之间的吸引力恒为4 N不变。

当对板擦施加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1.2 N的推力F1作用时,板擦恰能沿白板表面匀速下滑。

若要这个板擦沿白板表面竖直向上匀速滑动,则需施加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2,这个力F2的大小为。

第1题图第2题图2.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N。

3.如图所示,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放在粗糙的木板上,滑块通过定滑轮和托盘、砝码连接,此时滑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板的质量为m1,滑块的质量为m2,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3,则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

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桌面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21·合肥45中一模)如图甲,两根完全相同的棉线AB和CD,A端固定在天花板上,B端悬挂一质量较大的金属球,现突然用力向下一拽D端,则先断的棉线为。

如图乙所示,在电梯中有一个重G=100 N的物体A,在电梯启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物体A 对电梯地板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N。

甲乙6.(2021·安徽模拟)如图所示,长木板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F1=4 N的力拉动长木板B使其水平向左运动,拉着物块A的细线保持水平,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3 N,则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f= N。

7.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平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在12 N的水平推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思考、讨论.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学生思考、讨论: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答案:重拉是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1.二力平衡的条件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作用.若是受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多个力.教师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两个力的平衡条件.学生猜想: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位置等有关.师我们就以教材P20页图8.2-2中设计的实验来探究.(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a.在小车左端挂一个钩码,右端挂两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如图(教材P20页)8.2-2所示在小车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放手后小车仍保持静止;师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就可以相互平衡呢?c.在b的基础上转动小车,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由静止变成转动;得出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静止的小车仍保持静止状态.师用手拨动小车,小车会怎么样呢?d.用手拨动小车,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师为什么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而不是一直运动下去?生:受到木板对小车的阻力(摩擦力).e.把光滑的玻璃板放在木板上,小车放在玻璃板上重做上面的步骤,小车滚动的距离会更远.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二力平衡多媒体Flash动画,让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更直观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板书: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注意: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尤其要注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解析:图b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忽略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时,如果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由于实际当中,小车要受到阻力,所以两边所挂钩码的质量略有差别. 图a研究的是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不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仅仅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a实验效果更明显.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条直线(4)a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或b方案中要受到阻力的影响)2.二力平衡的应用师二力平衡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平行驶的列车重力为1×108N,那么它受到的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N,方向如何?生:支持力1×108N,方向竖直向上.师为什么?生:因为列车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书: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①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师在前面刚学力时,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它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就以放在桌面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受力情况.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如图甲所示)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并讲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注意: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总是静止,运动的物体将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体会到平衡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本节教学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入手,提出不受力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中物体是受力的,但又发现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而提出问题:这又怎么理解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为寻求谜底而去探究学习.接着立即从身边常见事例入手,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殿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猜想、分析,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实验,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完整)二力平衡教案

(完整)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2)吊着的吊灯(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力的平衡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阿阿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历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归纳总结出结论。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新课引入:是不是只用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或做匀速运动?举例说明。

(三)进行新课: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实例分析:不同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对媒体展示),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能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我们就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只有两个力作用时,就叫二力平衡。

引导学生认识平衡状态。

引出: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好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分析得出结论。

小车是否静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小车还能静止吗?把小车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由平衡力中的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判断各力间的关系;(3)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五、巩固练习: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中考物理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中考物理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故C错误。无人机和重物水平匀速飞行时,重物处于平衡状态,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故
D正确。
热点考向探究
探究三 力与运动综合
例4 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夺得我国史上首枚冬残奥运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冰壶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B.冰壶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作用 C.冰壶绕过障碍壶前进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用力推冰壶使它前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二 惯性
定义
理解
利用 防止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质量大,物体的惯性就 大 ,运动状态 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惯性的作用 拍打衣服上的灰尘,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 汽车行驶时保持车距、司机系好安全带等
热点考向探究
实验突破 突破1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考点归纳】 (1)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控制变量法)。 (2)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水平面铺材料不同的物体)的目的:改变阻力大小。 (3)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继续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 (4)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的大小。小车所受阻力越 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用到了转换法。 (5)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只受阻力。
第9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人物
观点
亚里士

牛顿第一定律与二力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与二力平衡

我们常常利用惯性。
投篮
掷铅球
紧固 锤头
跳远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雨雪天减速 开车系安全带
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
静止
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拉力 重力
放在桌面上的书运动状态怎样? 静止
静止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支持力
重力
被匀速吊起的货物的运动状态怎样?
匀速直线运动
被匀速吊起的货物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衡的
生活中的二力平衡例子:两人推门
F2
F1
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力的大小相等。
2、两力的方向相反。 3、两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两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即:同物,共线,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力的比较
平衡力 相互作用的力
实例
T
G G′
G
相 大小 同 点 方向 不 作用点 同 效果 点 存在性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 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 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牛奶向右洒出。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 当被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静 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 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 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 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 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 倒。
汽车突然刹车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 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 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汽车突然加速
当汽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 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 慢速行驶的运动状态,所以加速时,人会后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由运动状态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1.处于下列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力是平衡力的是()(多选)
A 静止在桌面上的文具盒
B加速下落过程中的雨滴
C从光滑斜面上下滑的小车
D 匀速直线上升的小车
2 下列运动受力平衡的是()
A 自由下落的苹果
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
题型二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3 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 施力物体一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题型三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区分
7.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8.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D.以上说法均不对
9.电灯吊在天花板下,不计电线的重力,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
E.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F.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题型四二力平衡与计算
10 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11.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降落伞的质量为5kg。

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取g=10N/kg)()A.650N B.65N C.700N D.70N
12.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当起重机以2m/s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N;当起重机以5m/s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绳受到的拉力为N,拉力的方向为;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13.一个物体受到均为30牛的一对平衡力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
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减小到20牛,则物体()
A.速度减小;B.按减小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仍按原来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D.停止运动.
14.用三根细线分别系住三个相同的物体,物体A以2m/s速度匀速直线下降,绳子拉力F A;物体B以4m/s速度匀速直线上升,绳子拉力F B;物体C以3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上升,拉力F C,则三根绳子拉力相比较()
A.F B>F C>F A B.F B> F A > F C C.F A >F B>F C D.F A =F B=F C
15.体育课上常有爬绳索和爬滑杆两种运动.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华两人想比赛看谁爬杆爬的快.两人先后以相同的姿势匀速向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爬绳和小明爬杆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B小华爬绳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C若小华和小明爬杆和爬绳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人受到的摩擦力要大些
D小明爬绳时自身的重力和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16.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

此时()A.人推车的力与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推车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人推车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17.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