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圈舍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犊牛牛舍设计

犊牛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图1 犊牛岛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图2 犊牛单栏饲养圈舍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图3 犊牛群养圈栏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图4 犊牛群养圈舍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小结:
1. 犊牛日龄1-60天,犊牛岛内单独饲喂,防止犊牛相互吮吸。 2. 犊牛日龄61-180天,犊牛栏内混群饲喂,面积2.5-3平方米/
头,犊牛数控制在2.4-30头/群为宜。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犊牛牛舍设计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奶牛生产》精品在线课程
犊牛自身免疫力较差,环境控制是提高犊 牛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犊牛日龄1-60天, 犊牛岛内单独饲喂,犊牛日龄61-180天,犊牛 栏内混群饲喂。
奶牛场生产区主要建筑设计---犊牛舍设计

牛圈舍建设方案

牛圈舍建设方案

牛圈舍建设方案1、单体牛舍建筑项目的牛舍以养170头肉牛为一栋牛舍,牛舍内部排列方式视牛场规模而定,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内径跨度4.5m~5m;双列式内径跨度10m~11m,采用对头式饲养。

牛舍采用封闭式钢架结构、顶棚采用隔热防火型彩钢瓦,四周(即4面墙体)用20×40cm规格水泥砖砌成,墙体厚度20cm,四面墙体采用铝合金窗户排风透气。

2、内部设施(1)牛床牛床是牛吃料和休息的地方,牛床的长度依牛体大小而定,一般牛床设计是使牛前躯靠近料槽后壁,后肢接近牛床边缘,粪便能直接落入粪沟内即可。

项目牛床按长1.8m,宽1.2m修建,前高后低,保持平缓的坡度,以利于冲刷和保持牛床干燥,以三合土(石灰、粘土和砂子混合)为地面,即保温又护牛蹄。

(2)粪尿沟粪尿沟位于牛床后端,宽25~30cm,深10~15cm,并向贮粪池一端倾斜2~3°。

(3)饲喂通道饲喂通道单列式位于饲槽与墙壁之间,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3~1.5m。

(4)清粪通道清粪通道也是牛进出的通道,多修成水泥路面,路面应有一定坡度,并刻上线条防滑,宽1.0~1.2m。

(5)饲槽饲槽建成固定式的或者活动式的均可。

水泥槽,铁槽,木槽均可用作牛的饲槽,饲槽长度与牛床宽相当,上口宽60~70cm,下底宽35~45cm,近牛侧槽高40~50cm,远牛侧槽高70~80cm,底呈弧形,在饲槽后设栏杆,用于拦牛。

(6)工作间与调料室双列式牛舍靠近道路的一端,设两间小屋,一间为工作间(或值班室)另一间为配料室,面积12~14m2。

(7)运动场牛舍运动场设在两舍间的空余地带,四周栅栏围起,将牛拴系或散放其内。

每头牛应占面积为:成牛15~20m2、育成牛10~15m2犊牛5~10 m2,场内设置补饲槽和水槽,补饲槽和水槽应设置在运动场一侧,其数量要充足,布局要合理,以免牛争食、争饮和顶撞。

(8)消防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紧急情况时能与场外公路相通;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奶牛种牛场建设方案

奶牛种牛场建设方案

奶牛种牛场建设方案1.前言奶牛种牛场是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形成的新型经济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的重要收入来源,而牛舍建设作为奶牛养殖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奶牛种牛场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牛舍设计、设施配置、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提出适应于我国自然环境和国情的奶牛种牛场建设方案。

2.牛舍设计2.1 建筑形式牛舍建筑形式应以舒适、经济、实用、安全为原则。

可以采用矮墙、钢架结构等建筑形式,以保证奶牛的安全和舒适性。

2.2 空间分配牛舍的空间分配应考虑到奶牛种类、体形、数量等因素。

应该分配好奶牛的生产、生活和运动场所,同时也要保证人工管理和维护的便利。

2.3 通风与采光牛舍的通风与采光对于奶牛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应该保证牛舍内的空气流通和日照充足,以保证奶牛的健康生长。

3.牛舍设施3.1 托盘牛舍中的托盘可以采用可调节高度的形式或是固定高度的形式。

托盘的作用是为奶牛提供干净的场地,也方便了奶牛的生活和生产。

3.2 饮水设备奶牛饮水设备应该具有清洁方便、防止污染的特点。

可以采用自动喂水器或是定时供水的形式,以保证奶牛平时饮水的需要。

3.3 饲料设备奶牛饲料设备应该具有定量投放、调节方便的特点。

可以采用定时给饲喂器或是计量给饲喂器的形式,以保证奶牛的正常食物摄入量。

3.4 垫料和吸收材料垫料和吸收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满足防污染和保持卫生的需要。

比较常用的垫料有稻草等,吸收材料则可以采用木屑、沙子等。

4.环境控制4.1 温度控制牛舍外部应该采用保温材料,防止外界气温对牛舍内部的影响。

内部可以采用降温设施、加热设备等控制室温。

4.2 湿度控制湿度对于奶牛的健康也是有影响的,应该保证牛舍内部湿度适当。

可以采用加湿器、排气扇等设备来控制牛舍内部湿度。

4.3 光照控制光照也是对奶牛健康成长有影响的因素之一。

应该保证牛舍内部光线充足,同时也避免过强的阳光照射。

奶牛场生产区规划布局的设计建造 - 奶牛养殖

奶牛场生产区规划布局的设计建造 - 奶牛养殖

奶牛场生产区规划布局的设计建造-奶牛养殖奶牛场是集中饲养牛群和组织奶牛生产的场所.要想养好高产奶牛,必须为奶牛提供适宜生活和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修建奶牛场,应按照奶牛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来综合安排,合理布局,搞好奶牛场区的设计和施工,为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生产出优质牛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场生产区规划布局的设计建造。

1、挤奶厅和乳品间饲养场每天需要利用2~3次的挤奶厅是整个牛奶生产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旋转式挤奶台已经逐渐被淘汰,如今固定式挤奶厅越来越受到欢迎,自动智能挤奶厅也已投入使用。

最简单的挤奶厅是并列式的,适合于一个工人负责80头奶牛的生产线。

奶牛可以3头一个单位或6头一个单位,进出挤奶厅的奶牛每次1头,人工调整进出速度。

挤奶厅在屋顶设有精料仓,里面的精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位于牛之间的饲槽中。

挤奶效率可达每小时30~40头奶牛。

鱼骨式挤奶厅目前更为常见,挤奶工站在坑道中调整,可以避免弯腰。

奶牛成批进入挤奶厅,排列在坑道两侧,站位与坑道成一定角度。

鱼骨式挤奶适合于各种规模的牛场,若栏位根据需要设计为1:1模式(例如10个挤奶单位,10个准备单位),一个工人在2h可轻松应对100头奶牛,对于300头或更多的奶牛,有2~3名工人即可负责。

挤奶厅屋顶处的精料仓储存有精料,每排都有一个料槽。

有的挤奶厅现在已经取消饲喂。

挤奶杯组自动脱落装置现有市售,使挤奶工人可以同时操作更多台挤奶机而又不过度挤奶。

任何一个挤奶厅,工作程序基本都是奶牛进入、饲喂、擦拭乳房、冲洗乳房、检验最初挤出的牛奶、套上挤奶杯、移去挤奶杯、乳头药浴或喷雾、运奶及将奶牛赶出挤奶厅。

在有些牛场,挤奶前挤奶工须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尤其是暴发乳房炎时。

乳品间应靠近挤奶厅,主要包括抽真空器、乳泵、热水器和冲刷器械,此外还要配置散装奶罐。

奶罐的容量十分重要,应足以容纳最大可能奶量。

除了紧急分娩奶牛外,一般以每头奶牛30~35L准备。

奶牛牛舍设计布局及成果

奶牛牛舍设计布局及成果

奶牛牛舍设计布局及成果
奶牛牛舍的设计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舍内空间、舍外空间、通风、灯光、饲料和水源、卫生和清洁等。

1. 舍内空间:根据牛的数量和品种确定牛舍的大小。

舍内需要设立
合适的分隔栏,将牛群分成不同的群体,以便管理和照顾。

每个牛
群需要足够的空间,以便牛能自由行动、躺卧和站立。

2. 舍外空间:为了牛能够在户外活动和晒太阳,牛舍外需要有一个
合适的牧场或者围栏。

牧场的面积应根据牛的数量来确定,每头牛
需要足够的空间来行走和吃草。

3. 通风:牛舍内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气味
和病菌的滋生。

可以设计通风窗、通风管道或者风扇来实现通风效果。

4. 灯光:牛舍内需要适当的灯光,以确保牛在夜间也能看清周围环境,避免惊恐和受伤。

可以使用天窗或者人工照明来提供光线。

5. 饲料和水源:牛舍内需要设立合适的饲料和水源,以供牛群随时
获取食物和饮水。

饲料和水源应该容易清洁和补充,并且能够满足
牛的需求。

6. 卫生和清洁:牛舍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确保牛的健康和舒适。

牛舍内应设立合适的排泄物收集系统,并定期清理和处理。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奶牛牛舍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健康的环境,促进奶牛的生长和产奶。

同时,牛舍的设计也应考虑到牧场管理的
便利性和效率,以方便养殖者的操作和管理。

奶牛舍建筑设施设计指南

奶牛舍建筑设施设计指南

1.奶牛舍建筑形式山东省地处北温带,冬季不太寒冷,而夏季炎热,且高温期较长,所以建筑奶牛舍应本着“防暑为主,防寒为辅”的原则,最好建座北向南、东西走向的奶牛舍。

尤以简易式奶牛舍最好,即三面有墙,南面敞开,夏季开放,以加强南北气流交换,起到良好的防暑降温作用;冬季可在南墙柱间挂上塑料布以起保温作用。

中型以上奶牛场的奶牛舍多采用双列对屋式(又称背向式)。

这种牛舍的中间既是粪尿排泄道又是挤奶和配种的通道,奶牛尾部相对,头在两侧,牛舍两边设有饲槽和料道,便于添加草料。

双列式奶牛舍内径宽度10~11米,牛舍长度可视牛场地形、地势和奶牛饲养数量而定,但最长不要超过50米。

屋脊距离地面高度为450~480厘米,地基深度为80~100厘米,墙壁厚度一般为37~50厘米,内壁墙裙高100~120厘米。

舍内最好安装简易的顶棚,以利防暑;东西墙要一侧装排气扇,一侧留有进气孔,便于纵向通风。

我国奶牛场常用的建筑形式有钟楼式、半钟楼式和双坡式3种。

(1)钟楼式:这种奶牛舍最大优点是通风良好,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用料多、造价较高,同时天窗扇的开与关不方便,清扫卫生较困难。

(2)半钟楼式:这种奶牛舍与钟楼式牛舍有类似的优缺点,就是通风较好;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用料和造价仅次于钟楼式;且夏季牛舍的北墙易受热,舍温较高,给防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双坡式:这种奶牛舍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牛舍,可以通风量的要求加大内窗的面积。

其优点是牛舍建筑较简单,造价低,且易关闭门窗,有利于保温。

2.内部设备采用对尾式双列牛舍,由于牛头向窗,对于日光和空气调节比较有利,相对来说传染疾病的机会也比对头式双列牛舍少;同时,挤奶及清洁卫生操作起来也较便利。

为了达到工作方便,安排牛舍内部设备要科学合理。

(1)牛床:牛床应位于饲槽的后面,牛床的长度自饲槽后沿至排尿沟为1.95~2.0米,每头牛床宽为1.3~1.5米,牛床地面用粗砂和水泥抹成粗糙床面。

地面呈前高后低,向粪尿沟呈1%~1.5%的倾斜坡度,牛床后面建30~40厘米宽、5~10厘米深的粪尿沟。

牛舍设计方案(一)2024

牛舍设计方案(一)2024

牛舍设计方案(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提出一种牛舍设计方案,以满足牛群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和设施,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管理条件,使牛群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结果。

正文:I. 空间规划1.选址考虑:选择离城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污方便的区域。

2.牛舍布局设计:根据牛舍容量确定合适的舍内空间布局,包括休息区、饲料区、行走区等。

3.分隔功能区域:设置适当的隔离区域,如产犊区、病牛区,以提高管理效果。

II. 设施设备1.饲喂设备:选择高效的自动饲喂设备,确保牛群可以正常摄食。

2.饮水设备:提供稳定的饮水来源,如自动饮水器,保证牛群的水分需求。

3.温度调控:安装合适的通风、降温和保温设备,以确保牛舍内的温度适宜。

4.消毒设备:设置消毒设备和消毒程序,保持牛舍内的卫生和健康环境。

5.照明设备:采用合适的照明设备,提供充足的光线,确保牛群正常生活和活动。

III. 牛群生活环境1.铺垫材料:选择适宜的目的扬尘防止铺垫材料,如稻草、木屑等,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水槽和喂槽:合理设置饮水槽和喂食槽,确保牛群能够舒适地饮水和进食。

3.舍内温度和湿度控制:调控牛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4.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新鲜、无臭味。

IV. 管理和操作1.集约化管理:采用集约化管理措施,提高牛舍生产效益。

2.疾病防控: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方案,降低牛群患病风险。

3.管理设备:使用先进的管理设备和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4.员工培训:对养殖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5.日常清洁和维护:建立日常清洁和维护的标准和程序,确保牛舍的卫生与功能不受影响。

总结: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设施设备配置、牛群生活环境营造以及管理和操作优化,该牛舍设计方案能够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满足牛群的需求,并提高养殖效益。

不仅可以确保牛群健康成长,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生产结果,为养殖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圈养牛棚设置方案

圈养牛棚设置方案

圈养牛棚设置方案一、前言圈养牛棚是现代养牛业的主要饲养场所,对于维护牛群的健康和增加生产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合理地设置圈养牛棚,成为了各大农场主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从牛棚布局、环境控制、设备配置等方面提供一些圈养牛棚设置的方案,供读者参考。

二、圈养牛棚布局圈养牛棚的布局应该合理,有利于提高牛的品质和产量,并且能够方便管理和操作。

1. 空间占地圈养牛棚的空间要根据牛的数量来设定,对于小农户来说,50头牛需要一个1000平方米的牛棚,而大型养殖场则需要更大的面积。

2. 独立空间为了避免交叉污染,牛的单独空间是必要的。

每头牛应该有自己的食槽和饮水器,而这些设备需要放置在它们单独的区域内。

3. 牛棚卫生牛棚的卫生对于牛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牛棚应该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和通风工作。

为了方便清理和排泄,应该为牛棚设置排泄槽。

4. 牛棚布局牛棚的布局应该具有方便操作和管理的特点。

应该设置一个容易观察整个牛棚的位置,用于一览全局。

此外,合理的康复区也是必要的,它能够提高畜牧场的效率,从而增加产量。

三、环境控制圈养牛棚的环境需要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控制,这样能够满足牛的生理和生态需求,并且最小化它们的压力和压力反应。

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等。

1. 温度温度控制对于圈养牛棚的管理至关重要,环境要有适当的温度,夏天的温度控制在23度左右,冬天不低于5度左右。

为了保持整体温度平衡,需要对牛棚进行良好的隔热、通风工作。

同时,为了防止热量外泄,应该定期检查外部墙壁和门窗密封材料是否完好。

2. 湿度湿度对于牛的舒适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过高的湿度会造成牛的不适感和健康问题。

保持牛棚适宜的湿度,是保障牛棚质量的重要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湿度控制在50%至70%之间。

定期检查风扇和空调系统状态,确保正常运转。

四、设备配置圈养牛棚的设备配置非常重要,这些设备需要为牛群提供各种需求,从而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安全。

1. 食槽和饮水器食槽和饮水器是一个圈养牛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需要适合牛的大小和品种,而且要方便清洁、耐用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舍建设方案
1. 根据设计目标,饲养产奶母牛5头,牛舍为单列开放式。

采用钢架结构或砖木结构。

牛舍高5.2米,长6米,宽7.9米。

2. 设计牛舍面积47.4㎡,运动场分为遮阳运动场与露天运动场,其中遮阳运动场与牛舍相接,长2.5米,高3米,露天运动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保证每头牛运动场面积不低于10㎡。

3. 牛舍内部设计水泥饲喂通道宽1.8米,饲槽宽60厘米,颈护栏高1.1米,用于防止牛窜出牛床,有利于饲养管理。

设计牛床1.7米,并向粪尿沟呈2.0%的坡度,宽1.2米;粪尿沟宽30厘米,深15厘米,后为过道1米便于清理粪尿。

4. 牛舍房顶可用彩钢屋面板,亦可采用青瓦房顶,遮阳棚顶铺设遮阳网。

5. 运动场需平整、干燥,运动场围栏高度1.2米;运动场地地面采用四层铺设,即:地面夯实平整后,底层铺20㎝厚的小碎石,然后再铺15-20㎝厚的三合土,上面再砌立砖,立砖上再铺5-10㎝厚的沙,中间略高,四周慢坡,坡度为2°。

运动场中设饮水槽,饮水槽高度80厘米,保证槽内水深10-20厘米,提供奶牛足够的饮水量。

6.牛场应在驻宅区下风口,距离居住地5米以上,且位于水源下方;牛场应配套修建蓄水池,沼气池等附属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