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四大题型

合集下载

诗歌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歌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歌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诗歌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诗歌,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开路先锋,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分行排列的文学体裁。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内容上,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文体,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歌谣的不定型,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诗基本定型,又发展到宋、元的词和曲,以至今天的新体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歌的这种发展变化是相当大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一)思念家乡、亲友1.游子愁思。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4.少妇情思。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

(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的《龟虽寿》、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

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杜牧的《赤壁》。

3.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4.保家卫国的豪情。

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三)忧国忧民1.反映战乱的痛苦。

如:杜甫的《春望》《石壕吏》。

2.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观刈麦》。

3.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的《登楼》。

4.讽刺统治者昏庸腐朽。

如:杜牧的《泊秦淮》。

(四)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恋。

如: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送友人》。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寄情山水1.对田园美好生活的赞美。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陆游的《游山西村》。

第3节 赏析古代诗歌语言“4题型”

第3节 赏析古代诗歌语言“4题型”
栏目导航
21
●即学即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栏目导航
22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
答案:“闲”字。“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意思是: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 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 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栏目导航
13
考法二 赏析诗歌中的神韵词(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 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一般来说,“诗眼”具有以下 特点: 1.内容上 最 能 揭 示 作 者 情 感 的 字 ( 词 ) , 如 “ 愁 ”“ 思 ”“ 忆 ”“ 惊 ”( 这 类 字 是 直 接 揭 示 情 感 ) 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 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9
分析炼句题 3 步骤
栏目导航
30
第一步,抓关键字词析句意 “又变为”是说季节变化并不由人,由冬到春转眼又至。诗歌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 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 第二步,明表达技巧析效果 “寒风”实际上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这里均运 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第三步,点意境情感析作用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 我勉励。
栏目导航
19
第三步:依模板,准答题 第一问,先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 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第二问要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紧扣“闲”字来 具体分析。

诗词语言鉴赏的四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诗词语言鉴赏的四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诗词语言鉴赏的四种题型与答题技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新课标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的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如新课标卷、北京卷、上海卷等)。

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题型突破(三)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题型突破(三)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常见考查方式] 1.(2016·全国甲卷)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
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3.(2015·四川高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4.(2014·广东高考)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 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 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 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 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 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密。(析本义)“葱葱”“靡 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描情景)②通过写春雨 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 (“抒情”角度说效果)③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表 达效果。(“艺术”角度说效果)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四)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 永的诗情。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虚指、泛指 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 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语言规范答题

鉴赏诗歌语言规范答题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规范答题3
辨识题型:炼句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4分)
辨识题型:分析语言风格
炼字
规范答题1 了解提问方式,确定题型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炼句
规范答题1 了解提问方式,确定题型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炼字
规范答题2
熟记答题步骤
步骤一: 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 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步骤二: 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步骤三: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 起的结构作用。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句
规范答题2
态,而“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 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步骤3)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 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
炼字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最新版)目录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1.诗歌形象类题目2.诗歌语言类题目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正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在诗歌鉴赏的题型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诗歌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等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诗歌语言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结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中描绘的形象步骤二:分析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形象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步骤二:分析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步骤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诗歌鉴赏的题型概述和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诗歌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020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四大题型突破

2020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四大题型突破
பைடு நூலகம்
[备考方略] 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
[注意]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 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 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自主思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雨①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 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提问】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
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朝廷中没有人帮助, 求仕无望,唯一的知音也将远离自己。(内容) 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感情) 承上启下: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 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作用)
•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
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 泊”之说。 • B.颔联融情于景,境界开阔,情感悲壮。诗人立于洞庭荒野, 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沉郁悲抑之 情难以排遣。 • C.颈联含蓄蕴藉。诗人以酒浇愁,酒随泪溅,可是“举杯销愁 愁更愁”。听浪思归,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表达了诗人强 烈的思归之情。 • D.尾联由个人身世之忧写到家国之愁。“欲问行朝近消息” 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则勾勒了遍地 兵荒马乱的景象。 • (2)“愁”为本诗诗眼,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四)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 的诗情。如:李商隐的《锦瑟》 ,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不富 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 与多义之美。还有众人熟知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 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听觉角度: 写出骤雨声 势之大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先从词性上进行思考 :“卷”“吼” 都是动词,是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的,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体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 “卷”“吼”两个词 结合诗句简析。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例 3]
(2014· 四川高考)阅读下面
的清诗,回答问题。(3 分) 秋暮吟望
“常常”,副词,强调时间频度 ,充分表 现了诗人对“寒山”“斜阳”景色的习以 为常 [注]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 “偏”两字的妙处。 首先要解读诗句的内涵
小阁高栖老一枝
“偏偏”,副词,强调 情态,表现了诗人把这 种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 之 ,闲吟了不为秋悲。 其次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或表达的情感
[ 参考答案 ] “常”强调时 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 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 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 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 2.看字词是否表情。 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 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 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
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 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 参考答案 ] “一身”概括 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万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 [注]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 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 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 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 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 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 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 柳州刺史。 震撼,极富感染力。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例 6] (6 分)
(2012· 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按要求完成题目。
初见嵩山 张 耒[
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遭贬谪。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例 5]
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一般来说 诗歌中叠词的表达技巧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作用。内容上, “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的状态, “萧萧” 描摹马嘶叫的声音,生动形象;形式上,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音悦耳,富于音乐美。
结束
(二)思考方向
赏析词语的 4 个思考方向
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 1.看字词是否传神。 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 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 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 中的表达效果。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学案 3
诗歌语言题的 4 大题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 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 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 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 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赏析 关键句、体会语言风格和赏析诗眼。(诗歌中常见语言特色已在[知 识清单]中列出)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一、明确诗歌语言题的 4 大题型
题型一:品味关键词(炼字)
题型二:赏析关键句(炼句) 题型三:体会语言风格 题型四:赏析诗眼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品味关键词(炼字)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歌中,作者反复锤 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 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歌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古诗 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
[注] 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 考试。②白苎(zh 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 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 门”喻指考试得中。
语文
[ 参考答案 ]
轻微、
新鲜、清爽等。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三)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进行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 好处,可以增强诗句悠扬委曲、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的 表达效果。
(一)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参考答案] 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历历”“萧
萧”运用叠词,生动地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 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为后文抒发自己的高兴和喜悦心情做铺垫。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解题方略]
品味关键词(炼字)的技法归纳
4.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
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 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 定基调之妙;中间句(如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 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 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五)叠词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 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如: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 “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 言心情之悲怆。
么修辞手法 + 结合诗句分析该词写出人(物)什么特点(情景)或表达
作者什么感情。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例 2] (2013·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 中的“嫩”字带给你怎 首词,按要求作答。(2 分) ① 样的感觉? 鹧鸪天 · 送廓之秋试 原意:初 生柔弱 [宋]辛弃疾 ② 白苎 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来 形容“凉” ,将初秋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时那种轻微、新鲜和 清爽 的感觉,形象可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感地表现出来。
常是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而不是直接翻译) +写出人 ( 物 ) 什
么特点(情景)或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例 1] (2011·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 分) 骤 雨
[宋]华岳
视觉角度: 写出了骤雨 袭来时的迅 猛态势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
物的性格特征。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三)答题步骤
步骤一: 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步骤二: 结合诗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分析这个字所
描述的景象。
步骤三: 指出该字的特点 (如是否为色彩词、叠词,有无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
结束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 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的“语境义”。
其基本分析思路是: 字义(如果字义很简单, 可以不提)和修
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 +结合诗句分析动词的具体表现 ( 通
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语文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