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赏析解析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语言之句子赏析.课件

鉴赏诗歌语言之句子赏析.课件

(2013辽宁卷)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2013湖北卷)14.(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赏 析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 赏析。(5分)
型 (2012 辽宁卷)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4 分)
(2012 江苏卷)9.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
1、首句作用: 点题、统领全诗、为描写(抒发)……景象 (情感)做铺垫、渲染……的气氛、奠 定……的感情基调等;
2、尾句作用: 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应上文、意 味深远等;
3、中间句作用: 过渡、为写(抒发)……伏笔、转换话题等。
三、对点精讲——比较那句更好
高考真题速递
答案示例:① “箬笠”“蓑衣”勾勒出 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 意境空灵。②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 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③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 钓翁的凝定,“但闻”写出了钓翁的心 无旁骛。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重庆卷)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 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 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 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 “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 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技 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巧 (2013 四川卷)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型 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

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3)诗歌赏析技巧与品味语言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要领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考纲解析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借此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赏析字词表达效果、赏析诗句表达效果、赏析诗歌语言风格。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赏析字词表达效果(炼字)赏析古诗字词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能够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技法梳理】1.关注字词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字词本身的意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2.关注字词的手法字词的常用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包括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3.关注字词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分析,尽量全面。

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小贴士考向二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句(炼句)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可以从内容、形象、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鉴赏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

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很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技法梳理】赏析诗句“4技巧”1.抓前提→读懂句子的内容着眼全篇,弄懂句子的内容和情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依类型→明特点倒装句,错位的美;互文句,开合的美;对仗句,整饬的美;炼字句,凝练的美。

3.抓特点→关注表达技巧一般而言,高考试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

鉴赏时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看位置→分析作用或效果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或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答题步骤】小贴士不同诗句的作用或效果考向三鉴赏诗歌中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含解析 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含解析 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考向一炼字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一首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字词,体会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深刻含义,鉴赏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精练含蓄的关键词。

(2)命题规律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①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 “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 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 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僧齐己曾写《 早梅 》:前村深雪 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 “数”改为 “一”,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②一,一枝;数, 几枝③昨天夜里一枝梅花开放 ④ “一枝”方能照应“早 梅”。
注意:
1、关键词类 2、诗(词)眼类
1、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怎样统领全篇的 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哪 个字可以统摄全篇?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诗歌语 言 赏 析

诗歌语  言  赏  析
201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
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 一、诗歌语言的分类 从内容的角度划分诗歌的语言可以分为: 意象语言、 情感语言、 象征语言、 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 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
帆船就像飞鸟一样停落下来,作者的船只停泊却让作者感到江水
停止了流动,实际上写出水流平缓之状。
参考答案:“住”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因看不见江
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考 点 梳 理 · 知 识 储 备
• 解答叠字题(P52) • 精炼传神的词(P51)
考 题 研 究 · 解 密 高 考 对 点 演 练 · 即 时 巩 固
“语言风格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解答时不能 只答出意思,答案用语要准确; 第二步:选择诗歌中关键的字词或句子来具体分析这种 语言特色;
第三步:要指出诗歌语言所揭示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 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就高考评分来看,第一、 三步往往是得分关键之所在。
2.鉴赏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古诗非常讲究 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 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 字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词或句 进行品鉴,看其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
所起的作用。
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 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 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和环 境显得十分协调。

诗歌鉴赏: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 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 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
红、绿:催红、染绿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 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色彩词
萧萧之声,眼见那长江汹涌之状;仿佛凭栏远眺,见
帘外潺潺春雨,激起不尽的故国之思;仿佛亲耳听到
燕语呢喃、莺语间关。拟声词的巧妙运用,使读者可
以越过词语的概念意义,仅凭其语音就获得了对诗句
全部或局部意蕴的理解。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 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 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 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 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 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 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 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 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 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 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鉴赏诗歌的语言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 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三 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Leabharlann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 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 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 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 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二要关注修饰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 造化发生之机,细雨伴随着和风到来。 且写出了春雨润物的默默之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 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闺怨》王昌龄)
忽:不经意,恰巧碰到之意。少妇梳妆打扮后, 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 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 致。
关照动词 关照修饰语 关照特殊词
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 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
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 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关键词类答题: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 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 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炼字的角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水鸟的和鸣声。在一片生机盎然的 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 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 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 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 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 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 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 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如临其境。
炼字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 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 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叠词的表达效果: 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
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 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 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 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 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 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 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 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迭,读 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
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
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呢喃燕子语梁间
《题屏》刘季孙
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白居易
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莅临长江之滨,耳听得落木
轻 淡风 月扶 失细 梅柳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 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 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