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压轴题训练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垂足分别为 E , F ,Q 为斜边 AB 的中点 .
(1) 如图①,当点 P 与点 Q 重合时 , AE 与 BF 的位置关系是
, QE 与 QF 的数
量关系是
.
(2) 如图②,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不与点 Q 重合时,试判断 QE 与 QF 的数量关系,并给
予证明 .
(3) 如图③, 当点 P 在线段 BA (或 AB )的延长线上时, 此时 (2) 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请画出
6.如图, BAD 和 B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D
E AD AM N 过点 作与
平行的直线,交射线
于点
. [来源:Z。 xx。]
BCE 90 , M 为 DE 的中点 .
(1) 当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如图① ),求证 : M 为 AN 中点 .
(2) 将图①中的 BCE 绕点 B 旋转,当 A, B ,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 如图② ) ,求证 :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压轴题训练
(1)
1.在 ABC 中, AB AC , BC 10, 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BC 于点 D , E , DE 4 ,
连接 AD , AE ,则 AD AE 的值为 ( )
A. 6
B.10
C. 6 或 14
D. 6 或 10
2.如图, BD 为 ABC 的角平分线,且 BD BC , E 为 BD 延长线上的一点, BE BA ,过
Bn 1 An An 1 的度数为 ( )
70 A. 2n
70 B. 2n 1
C. 2n 1
70 D. 2n 2
3.如图, MP , NQ 分别垂直平分 ABC 边 AB , AC ,若 PAQ 30 ,则 BAC 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经典例题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经典例题含解析

《第2章轴对称图形》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是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标识,在这些汽车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一张菱形纸片按如图1、图2依次对折后,再按如图3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则展开铺平后的图案是()A.B.C.D.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1 B.16 C.17 D.16或17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 B.36° C.40°D.45°5.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A.10 B.7 C.5 D.46.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BF=EF B.DE=EF C.∠EFC=45°D.∠BEF=∠CBE7.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A.()n•75° B.()n﹣1•65°C.()n﹣1•75°D.()n•85°8.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非等腰三角形9.如图是P1、P2、…、P10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1P2、P1P10、P9P10、P5P6、P6P7,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A.P2P3 B.P4P5C.P7P8 D.P8P910.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 B.C.3 D.2二、填空题11.下面有五个图形,与其它图形众不同的是第______个.12.如图,在2×2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方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1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______°.1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______.16.如图,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AD⊥DB,∠BDE=70°,则∠CAD=______°.17.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______.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______.19.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如图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______种.20.如图,∠AOB是一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 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22.如图,在△ABC中,∠C=90度.(1)用圆规和直尺在AC上作点P,使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当满足(1)的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时,求∠A的度数.23.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2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2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D=CE,BE=CF,如果点G为DF的中点,那么EG与DF垂直吗?26.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D、AE,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连接D′C,若BD=CD′﹒(1)求证:△ABD≌△ACD′;(2)若∠BAC﹦120°,求∠DAE的度数.27.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2)将图1中的△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到图3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第2章轴对称图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是我国国产品牌汽车的标识,在这些汽车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一张菱形纸片按如图1、图2依次对折后,再按如图3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则展开铺平后的图案是()A.B.C.D.【考点】剪纸问题.【分析】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解答】解: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翻折,向右上角翻折,打出一个圆形小孔,展开得到结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剪纸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做题时,要注意培养.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1 B.16 C.17 D.16或1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分6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①6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6+5=17;②6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5、5,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5+5=16.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 B.36° C.40°D.4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解答】解:∵AB=AC,∴∠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5.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A.10 B.7 C.5 D.4【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E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EF=DE=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即可.【解答】解:作EF⊥BC于F,∵BE平分∠ABC,ED⊥AB,EF⊥BC,∴EF=DE=2,∴S△BCE=BC•EF=×5×2=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作出辅助线求得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BE⊥AC,AF⊥BC,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BF=EF B.DE=EF C.∠EFC=45°D.∠BEF=∠CBE【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F=F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A;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D.【解答】解:∵AB=AC,AF⊥BC,∴BF=FC,∵BE⊥AC,∴EF=BC=BF,A不合题意;∵DE=AB,EF=BC,不能证明DE=EF,B符合题意;∵DE垂直平分AB,∴EA=EB,又BE⊥AC,∴∠BAC=45°,∴∠C=67.5°,又FE=FC,∴∠EFC=45°,C不合题意;∵FE=FB,∴∠BEF=∠CBE;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A.()n•75° B.()n﹣1•65°C.()n﹣1•75°D.()n•8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1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DA2A1,∠EA3A2及∠F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解答】解:∵在△CBA1中,∠B=30°,A1B=CB,∴∠BA1C==75°,∵A1A2=A1D,∠BA1C是△A1A2D的外角,∴∠DA2A1=∠BA1C=×75°;同理可得,∠EA3A2=()2×75°,∠FA4A3=()3×75°,∴第n个三角形中以A 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n﹣1×7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DA2A1,∠EA3A2及∠F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非等腰三角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CD=CE,∠ACB=∠ECD=60°,则∠BCE=∠ACD,从而根据SAS证明△BCE≌△ACD,得∠CBE=∠CAD,BE=AD;再由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得BP=AM,根据SAS证明△BCP≌△ACM,得PC=MC,∠BCP=∠ACM,则∠PCM=∠ACB=60°,从而证明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ECD=60°.∴∠BCE=∠ACD.∴△BCE≌△ACD.∴∠CBE=∠CAD,BE=AD.又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BP=AM.∴△BCP≌△ACM.∴PC=MC,∠BCP=∠ACM.∴∠PCM=∠ACB=60°.∴△CPM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点评】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三角形、四边形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题结合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9.如图是P1、P2、…、P10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1P2、P1P10、P9P10、P5P6、P6P7,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A.P2P3 B.P4P5C.P7P8 D.P8P9【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当连接P2P3,P4P5,P7P8时,所形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当连接P8P9时,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正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 B.C.3 D.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四点共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证明△ABD∽△MBE,得=,只要求出BM、B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B=AC,∴∠ABC=∠C,∵∠DAC=∠ACD,∴∠DAC=∠ABC,∵∠C=∠C,∴△CAD∽△CBA,∴=,∴=,∴CD=,BD=BC﹣CD=,∵∠DAM=∠DAC=∠DBA,∠ADM=∠ADB,∴△ADM∽△BDA,∴=,即=,∴DM=,MB=BD﹣DM=,∵∠ABM=∠C=∠MED,∴A、B、E、D四点共圆,∴∠ADB=∠BEM,∠EBM=∠EAD=∠ABD,∴△ABD∽△MBE,∴=,∴BE===.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本题需要三次相似解决问题,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二、填空题11.下面有五个图形,与其它图形众不同的是第③个.【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第①②④⑤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③个不是.故答案为:③.【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12.如图,在2×2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方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5 个.【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进行画图即可.【解答】解:如图: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D、△BCD、△FBE、△HCE,△AFG,共5个.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要熟悉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4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AD是∠BAC的平分线,∴DE=CD,∵CD=4,∴DE=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图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 15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D=BD,推出∠A=∠ABD=5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BC,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D=BD,∠AED=90°,∴∠A=∠ABD,∵∠ADE=40°,∴∠A=90°﹣40°=50°,∴∠ABD=∠A=50°,∵AB=AC,∴∠ABC=∠C=(180°﹣∠A)=65°,∴∠DBC=∠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正确运用定理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5.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9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易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即DO=DB,EO=EC,继而可得△ADE的周长等于AB+AC,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DBO=∠CBO,∠ECO=∠BCO,∵DE∥BC,∴∠DOB=∠CBO,∠EOC=∠BCO,∴∠DBO=∠DOB,∠ECO=∠EOC,∴OD=BD,OE=CE,∵AB=5,AC=4,∴△ADE的周长为:AD+DE+AE=AD+DO+EO+AE=AD+DB+EC+AE=AB+AC=5+4=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证得△DOB与△EOC是等腰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16.如图,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AD⊥DB,∠BDE=70°,则∠CAD= 70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先证明四边形BDEC是菱形,然后求出∠ABD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D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性可得∠BAC=∠BAD,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CD与BE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BDEC是菱形,∴DB=DE,∵∠BDE=70°,∴∠ABD==55°,∵AD⊥DB,∴∠BAD=90°﹣55°=35°,根据轴对称性,四边形ACBD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BAC=∠BAD=35°,∴∠CAD=∠BAC+∠BAD=35°+35°=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出四边形BDEC是菱形并得到该图象关于直线AB成轴对称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4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的度数,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A=PB,QA=QC,得到∠PAB=∠B,∠QAC=∠C,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解答】解:∵∠BAC=110°,∴∠B+∠C=70°,∵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PA=PB,QA=QC,∴∠PAB=∠B,∠QAC=∠C,∴∠PAB+∠QAC=∠B+∠C=70°,∴∠PAQ=∠BAC﹣(∠PAB+∠QAC)=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60°或1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了,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顶角是120°;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顶角是60°.故答案为:60°或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只是求出120°一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认为是锐角三角形.因此此题属于易错题.19.在4×4的方格中有五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如图摆放,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到空白方格中,与其余四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移法共有13 种.【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移动一个正方形,即可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故一共有13做法,故答案为:1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熟练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关键是要熟悉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20.如图,∠AOB是一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8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根据规律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不难求解.【解答】解:∵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AOB=10°,∴∠GEF=∠FGE=20°,…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等腰三角形,即第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10°,第二个是20°,第三个是30°,四个是40°,五个是50°,六个是60°,七个是70°,八个是80°,九个是90°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共有8个.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发现并利用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 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四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S四边形A1B1C1D1=3×4﹣×2×1﹣×2×1﹣×3×1﹣×2×2=12﹣1﹣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如图,在△ABC中,∠C=90度.(1)用圆规和直尺在AC上作点P,使点P到A、B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当满足(1)的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时,求∠A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作图题.【分析】(1)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那么点P是∠B的平分线和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1)(2)连接BP.∵点P到AB、BC的距离相等,∴BP是∠ABC的平分线,∴∠ABP=∠PBC.又∵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A=∠ABP.∴.【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3.如图,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1)若△CMN的周长为15cm,求AB的长;(2)若∠MFN=70°,求∠MCN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M=CM,BN=CN,然后求出△CMN的周长=AB;(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MNF+∠NMF,再求出∠A+∠B,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CM,∠B=∠BCN,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AM=CM,BN=CN,∴△CMN的周长=CM+MN+CN=AM+MN+BN=AB,∵△CMN的周长为15cm,∴AB=15cm;(2)∵∠MFN=70°,∴∠MNF+∠NMF=180°﹣70°=110°,∵∠AMD=∠NMF,∠BNE=∠MNF,∴∠AMD+∠BNE=∠MNF+∠NMF=110°,∴∠A+∠B=90°﹣∠AMD+90°﹣∠BNE=180°﹣110°=70°,∵AM=CM,BN=CN,∴∠A=∠ACM,∠B=∠BCN,∴∠MCN=180°﹣2(∠A+∠B)=180°﹣2×70°=40°.【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1)由①②;①③.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2)先求出∠ABC=∠ACB,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①②;①③.(2)选①③证明如下,∵OB=OC,∴∠OBC=∠OCB,∵∠EBO=∠DCO,又∵∠ABC=∠EBO+∠OBC,∠ACB=∠DCO+∠OCB,∴∠ABC=∠ACB,∴△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等的角求∠ABC=∠ACB.2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边AB,BC,AC上,且BD=CE,BE=CF,如果点G为DF的中点,那么EG与DF垂直吗?【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DE,EF,易证△BDE≌△CFE,可得DE=EF,可证△DGE≌△FGE,可求得∠DGE=∠FGE=90°.【解答】解:连接DE,EF,∵AB=AC,∴∠B=∠C,在△BDE和△CFE中,,∴△BDE≌△CFE(SAS),∴DE=EF,在在△DGE和△FGE中,,∴△DGE≌△FGE(SSS),∴∠DGE=∠FGE,∵∠DGE+∠FGE=180°,∴∠DGE=∠FGE=90°,∴EG⊥D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DE=EF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D、AE,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连接D′C,若BD=CD′﹒(1)求证:△ABD≌△ACD′;(2)若∠BAC﹦120°,求∠DAE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分析】(1)根据对称得出AD=AD′,根据SSS证△ABD≌△ACD′即可;(2)根据全等得出∠BAD=∠CAD′,求出∠BAC=∠DAD′,根据对称得出∠DAE=∠DAD′,代入求出即可.【解答】(1)证明:∵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AD=AD′,∵在△ABD和△ACD′中,∴△ABD≌△ACD′;(2)解:∵△ABD≌△ACD′,∴∠BAD=∠CAD′,∴∠BAC=∠DAD′=120°,∵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DAE=∠D′AE=∠DAD′=60°,即∠DAE=6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对称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型较好,难度适中.27.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2)将图1中的△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到图3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由EN∥AD和点M为DE的中点可以证到△ADM≌△NEM,从而证到M为AN的中点.(2)易证AB=DA=NE,∠ABC=∠NEC=135°,从而可以证到△ABC≌△NEC,进而可以证到AC=NC,∠ACN=∠BCE=90°,则有△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延长AB交NE于点F,易得△ADM≌△NEM,根据四边形BCEF内角和,可得∠ABC=∠FEC,从而可以证到△ABC≌△NEC,进而可以证到AC=NC,∠ACN=∠BCE=90°,则有△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1)证明:如图1,∵EN∥AD,∴∠MAD=∠MNE,∠ADM=∠NEM.∵点M为DE的中点,∴DM=EM.在△ADM和△NEM中,∴.∴△ADM≌△NEM.∴AM=MN.∴M为AN的中点.(2)证明:如图2,∵△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CB=CE,∠CBE=∠CEB=45°.∵AD∥NE,∴∠DAE+∠NEA=180°.∵∠DAE=90°,∴∠NEA=90°.∴∠NEC=135°.∵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C=180°﹣∠CBE=135°.∴∠ABC=∠NEC.∵△ADM≌△NEM(已证),∴AD=NE.∵AD=AB,∴AB=NE.在△ABC和△NEC中,∴△ABC≌△NEC.∴AC=NC,∠ACB=∠NCE.∴∠ACN=∠BCE=90°.∴△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ACN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3,延长AB交NE于点F,∵AD∥NE,M为中点,∴易得△ADM≌△NEM,∴AD=NE.∵AD=AB,∴AB=NE.∵AD∥NE,∴AF⊥NE,在四边形BCEF中,∵∠BCE=∠BFE=90°∴∠FBC+∠FEC=360°﹣180°=180°∵∠FBC+∠ABC=180°∴∠ABC=∠FEC在△ABC和△NEC中,∴△ABC≌△NEC.∴AC=NC,∠ACB=∠NCE.∴∠ACN=∠BCE=90°.∴△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等知识,渗透了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是一道好题.。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2章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初二数学试题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2章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初二数学试题试卷

《第2章轴对称图形》一、细心选一选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 B.3 C.7或3 D.54.△ABC中,AB=AC,∠ABC=36°,D、E是BC上的点,∠BAD=∠DAE=∠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6个5.如图,已知∠AOB=40°,OM平分∠AOB,MA⊥OA,MB⊥OB,垂足分别为A、B两点,则∠MAB等于()A.50°B.40°C.30°D.20°6.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句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④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A.1 B.2 C.3 D.47.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ABC 的三条中线的交点B.△ABC 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C.△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ABC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8.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若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线段AP的长是()A.4 B.5 C.6 D.8二、耐心填一填9.请写出4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10.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则它的底角为度.11.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1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CD=8cm,∠C=60°,则梯形ABCD的周长为.13.已知,在△ABC中,AB=AC=32cm,DE垂直平分AB交AC于E.(1)∠A=50°,则∠EBC= °;(2)若BC=21cm,则△BCE的周长是.14.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cm,BD=5cm,那么点D到线段AB的距离是cm.15.如图,由Rt△CDE≌Rt△ACF,可得∠DCE+∠ACF=90°,从而∠ACB=90°.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取AB的中点M,连接CM.则CM= ,理由是:.16.如图所示,已知O是∠APB内的一点,点M,N分别是O点关于PA,PB的对称点,MN与PA,PB分别相交于点E,F,已知MN=5cm,则△OEF的周长cm.1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三角形顶角度数.18.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有个.三、动手作一作:19.现有9个相同的小正三角形拼成的大正三角形,将其部分涂黑.如图(1),(2)所示.观察图(1),图(2)中涂黑部分构成的图案.它们具有如下特征:①都是轴对称图形;②涂黑部分都是三个小正三角形.请在图(3),图(4)内分别设计一个新图案,使图案具有上述两个特征.20.如图:已知∠AOB和C、D两点,求作一点P,使PC=PD,且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四.精心解一解21.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DBC=∠DCB.22.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AD=CD,BD⊥CD,求∠C的度数.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BC上,且∠G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G,判断EG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①,△ABC中,AB=A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试回答:(1)图中等腰三角形是.猜想:EF与BE、CF之间的关系是.理由:(2)如图②,若AB≠AC,图中等腰三角形是.在第(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3)如图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 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与BE、CF关系又如何?说明你的理由.《第2章轴对称图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细心选一选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综合题.【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DE=DF∴AD垂直平分EF∴(4)错误;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1)∠DEF=∠DFE;(2)AE=AF;(3)AD平分∠EDF.故选C.【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 B.3 C.7或3 D.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2种情况对本题讨论解答:①当腰长为3时,②当底为3时;结合题意,把不符合题意的去掉即可.【解答】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l,底长为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S=2l+a;①、当l=3时,可得,a=7;则3+3<7,即2l<a,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a=3时,可得,l=5;则3+3>5,符合题意;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3.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性质定理,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4.△ABC中,AB=AC,∠ABC=36°,D、E是BC上的点,∠BAD=∠DAE=∠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6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找寻,注意做到由易到难,不重不漏.【解答】解:AB=AC,∠ABC=36°,∴∠BAC=108,∴∠BAD=∠DAE=∠EAC=36°.∴等腰三角形△ABC,△ABD,△ADE,△ACE,△ACD,△ABE,共有6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由已知条件利用相关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已知∠AOB=40°,OM平分∠AOB,MA⊥OA,MB⊥OB,垂足分别为A、B两点,则∠MAB等于()A.50°B.40°C.30°D.20°【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MA=MB,再求解出∠MAB的大小,在△ABM中,则可求解∠MAB 的值.【解答】解:∵∠AOB=40°,且OM为其平分线,∴∠AOM=∠BOM=20°,又MA⊥OA,MB⊥OB,∴MA=MB,∠AMO=∠BMO=70°,∴∠AMB=140°,∴∠MAB=(180°﹣∠AMB)=×(180°﹣140°)=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求解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6.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句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④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A.1 B.2 C.3 D.4【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认真阅读4个小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题中条件进行一一分析,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正确;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全等,但不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错误;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正确;④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不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还可以在对称轴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找着每个问题的正误的具体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ABC 的三条中线的交点B.△ABC 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C.△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ABC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分析】由于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所以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边的距离相等,可知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由此即可确定凉亭位置.【解答】解:∵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选择△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8.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若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线段AP的长是()A.4 B.5 C.6 D.8【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COP=∠A+∠APO=∠POD+∠COD,可得∠APO=∠COD,进而可以证明△APO≌△COD,进而可以证明AP=CO,即可解题.【解答】解:∵∠COP=∠A+∠APO=∠POD+∠COD,∠A=∠POD=60°,∴∠APO=∠COD.在△APO和△COD中,,∴△APO≌△COD(AAS),∴AP=CO,∵CO=AC﹣AO=6,∴AP=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各内角为60°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PO≌△COD是解题的关键.二、耐心填一填9.请写出4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如中、日、土、甲等.【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汉字的特征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答案不唯一,如中、日、土、甲等.【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汉字的特征.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0.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则它的底角为65°或50°度.【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因为没有指明这个内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分两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不难求得其底角的度数.【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30°,∴与这个外角相邻的角的度数为50°,∴当50°角是顶角时,其底角为65°;当50°角是底角时,底角为50°;故答案为:65°或5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11.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10:51 .【考点】镜面对称.【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关于竖直的线对称,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时间.【解答】解:∵是从镜子中看,∴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2的对称数字是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这时的时刻应是10:51.故答案为:10:51.【点评】考查镜面对称,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是竖直方向的对称轴,数的顺序正好相反,注意2的对称数字为5.1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CD=8cm,∠C=60°,则梯形ABCD的周长为40cm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作DE∥AB交BC与点E.则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DE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CD,BE的长度,从而求解.【解答】解:作DE∥AB交BC与点E.∵AD∥BC,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B=AD=CD=DE=BE=8cm,∵∠C=60°,∴△DEC是等边三角形.∴EC=DC=AB=8cm.∴梯形ABCD的周长=AD+AB+BC+CD=AB+AD+BE+EC+CD=8×5=40cm.故答案为:40cm.【点评】本题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把等腰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与等边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已知,在△ABC中,AB=AC=32cm,DE垂直平分AB交AC于E.(1)∠A=50°,则∠EBC= 15 °;(2)若BC=21cm,则△BCE的周长是53cm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DE垂直平分AB交AC于E,可得AE=BE,然后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E的度数,又由AB=AC,∠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2)由AB=AC=32cm,BC=21cm,△BCE的周长=AC+BC,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DE垂直平分AB交AC于E,∴AE=BE,∵∠A=50°,∴∠ABE=∠A=50°,∵AB=AC,∴∠ABC=∠C==65°,∴∠EBC=∠ABC﹣∠ABE=65°﹣50°=15°;(2)∵AB=AC=32cm,BC=21cm,∴△BCE的周长是:BC+BE+EC=BC+_AE+EC=BC+AC=21+32=53(cm).故答案为:(1)15,(2)53cm.【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4.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cm,BD=5cm,那么点D到线段AB的距离是 3 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求D点到线段AB的距离,由于D在∠BAC的平分线上,只要求出D到AC的距离CD 即可,由已知可用BC减去BD可得答案.【解答】解:CD=BC﹣BD,=8cm﹣5cm=3cm,∵∠C=90°,∴D到AC的距离为CD=3cm,∵AD平分∠CAB,∴D点到线段AB的距离为3cm.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知道并利用CD是D点到线段AB的距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由Rt△CDE≌Rt△ACF,可得∠DCE+∠ACF=90°,从而∠ACB=90°.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取AB的中点M,连接CM.则CM= 5 ,理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网格型.【分析】先根据网格结构求出AB的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AB=10,∵∠ACB=90°,M是AB的中点,∴CM=AB=×10=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故答案为: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读懂题目信息并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所示,已知O是∠APB内的一点,点M,N分别是O点关于PA,PB的对称点,MN与PA,PB分别相交于点E,F,已知MN=5cm,则△OEF的周长 5 cm.【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由O是∠APB内的一点,点M,N分别是O点关于PA,PB的对称点,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OE=ME,OF=NF,继而可得△OEF的周长=MN,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O是∠APB内的一点,点M,N分别是O点关于PA,PB的对称点,∴OE=ME,OF=NF,∵MN=5cm,∴△OEF的周长为:OE+EF+OF=ME+EF+NF=MN=5(cm).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转化思想的应用.17.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三角形顶角度数45°或13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一种情况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即可推出顶角的度数为45°.另一种情况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由题意,即可推出顶角的度数为135°.【解答】解:①如图,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BD⊥AC,∠ABD=45°,∴∠A=45°,即顶角的度数为45°.②如图,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BD⊥AC,∠DBA=45°,∴∠BAD=45°,∴∠BAC=135°.故答案为45°或1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18.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有8 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专题】网格型.【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②AB为等腰△ABC 其中的一条腰.【解答】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三、动手作一作:19.现有9个相同的小正三角形拼成的大正三角形,将其部分涂黑.如图(1),(2)所示.观察图(1),图(2)中涂黑部分构成的图案.它们具有如下特征:①都是轴对称图形;②涂黑部分都是三个小正三角形.请在图(3),图(4)内分别设计一个新图案,使图案具有上述两个特征.【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专题】压轴题;开放型.【分析】因为正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从顶点向底边所作垂线,故只要所涂得小正三角形关于大正三角形的中垂线对称即可.【解答】解:如图.【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0.如图:已知∠AOB和C、D两点,求作一点P,使PC=PD,且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考点】作图—基本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1)作出∠AOB的平分线,(2)作出CD的中垂线,(3)找到交点P即为所求.【解答】解:作CD的中垂线和∠AOB的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即为所作的点P.【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两点:(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中垂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四.精心解一解21.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DBC=∠DC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利用SAS证得△ACD≌△ABD,从而证得BD=CD,利用等边对等角证得结论即可.【解答】证明:∵AD平分∠BAC,∴∠BAD=∠CAD.∴在△ACD和△ABD中,∴△ACD≌△ABD,∴BD=CD,∴∠DBC=∠DC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特别是在应用SAS进行判定三角形全等时,主要A为两边的夹角.22.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AD=CD,BD⊥CD,求∠C的度数.【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分析】由AB=AD=CD,可知∠ABD=∠ADB,又AD∥BC,可推得BD为∠B的平分线,而由题可知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则∠B=∠C,那么在RT△BDC中,∠C+∠C=90°,可求得∠C=60°.【解答】解:∵AB=AD=CD∴∠ABD=∠ADB∵AD∥BC∴∠ADB=∠DBC∴∠ABD=∠DBC∴BD为∠B的平分线∵AD∥BC,AB=AD=CD∴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B=∠C∵BD⊥CD∴∠C+∠C=90°∴∠C=60°【点评】先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然后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求解.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BC上,且∠G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G,判断EG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AD与B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对顶角相等及E为AB中点得到一对边相等,利用AAS即可得出△ADE≌△BFE;(2)∠GDF=∠ADE,以及(1)得出的∠ADE=∠BFE,等量代换得到∠GDF=∠BFE,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GF=GD,即三角形GDF为等腰三角形,再由(1)得到DE=FE,即GE为底边上的中线,利用三线合一即可得到GE与DF垂直.【解答】(1)证明:∵AD∥BC,∴∠ADE=∠BFE,∵E为AB的中点,∴AE=BE,在△ADE和△BFE中,,∴△ADE≌△BFE(AAS);(2)解:EG与DF的位置关系是EG垂直平分DF,理由为:连接EG,∵∠GDF=∠ADE,∠ADE=∠BFE,∴∠GDF=∠BFE,由(1)△ADE≌△BFE得:DE=FE,即GE为DF上的中线,∴GE垂直平分DF.【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4.如图①,△ABC中,AB=A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试回答:(1)图中等腰三角形是△AEF、△OEB、△OFC、△OBC、△ABC .猜想:EF与BE、CF之间的关系是EF=BE+CF .理由:(2)如图②,若AB≠AC,图中等腰三角形是△EOB、△FOC .在第(1)问中EF与BE、CF 间的关系还存在吗?(3)如图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 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与BE、CF关系又如何?说明你的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探究型.【分析】(1)由AB=AC,可得∠ABC=∠ACB;又已知OB、OC分别平分∠ABC、∠ACB;故∠EBO=∠OBC=∠FCO=∠OCB;根据EF∥BC,可得:∠OEB=∠OBC=∠EBO,∠FOC=∠FCO=∠BCO;由此可得出的等腰三角形有:△AEF、△OEB、△OFC、△OBC、△ABC;已知了△EOB和△FOC是等腰三角形,则EO=BE,OF=FC,则EF=BE+FC.(2)由(1)的证明过程可知:在证△OEB、△OFC是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与AB=AC的条件没有关系,故这两个等腰三角形还成立.所以(1)中得出的EF=BE+FC的结论仍成立.(3)思路与(2)相同,只不过结果变成了EF=BE﹣FC.【解答】解:(1)图中是等腰三角形的有:△AEF、△OEB、△OFC、△OBC、△ABC;EF、BE、FC的关系是EF=BE+FC.理由如下:∵OB、OC平分∠ABC、∠ACB,∴∠ABO=∠OBC,∠ACO=∠OCB;∵EF∥BC,∴∠EOB=∠OBC=∠EBO,∠FOC=∠OCB=∠FCO;即EO=EB,FO=FC;∴EF=EO+OF=BE+CF.(2)当AB≠AC时,△EOB、△FOC仍为等腰三角形,(1)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过程同(1))(3)△EOB和△FOC仍是等腰三角形,EF=BE﹣FC.理由如下:同(1)可证得△EOB是等腰三角形;∵EO∥BC,∴∠FOC=∠OCG;∵OC平分∠ACG,∴∠ACO=∠FOC=∠OCG,∴FO=FC,故△FOC是等腰三角形;∴EF=EO﹣FO=BE﹣F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好题难题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好题难题训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好题难题训练1、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边AB、AC上一点,点A 关于DE的对称点恰好在BC边上的点A'处,且A'E=CE,△ADE=70°,求△B的度数。

2、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且△ADC= 110°,求△MAB的度数。

3、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

若PM=2.5㎝,PN=3㎝,MN=4㎝,求线段QR的长。

4、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BAC=120°,AD垂直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试证明:(1)△APO+△DCO=30°;(2)△OPC是等边三角形;(3)AC=AO+AP;(4)S△ABC=S四边形AOCP。

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城如图所示的图形,若AB=6㎝,CB=5㎝,求AC的长度。

6、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0,OC、OB分别平分△ABC和△ACB,OD垂直BC于点D,若△ABC的面积是30,求OD的长。

7、如图,△A=80°,点O是AB、A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求△BCO 的度数。

8、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B=30°,点D(不与B,C重合)是BC上任意一点,将此三角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若EF的长度为a,求△DEF的周长。

9、(1)如图①,已知∠EOF= 120,OM平分∠EOF,A是OM上一点,∠BAC=60°,且与OF、OE分别相交于点B、C,求证:AB=AC。

(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当∠BA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点B 落在OF的反向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2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2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六边形ABCDEF是轴对称图形,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150°,则∠AFE+∠BCD的大小是()A.150°B.300°C.210°D.330°3.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座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ABC三条中线的交点B.△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4.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则此三角形肯定是()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5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1).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2)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6.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 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A.P是∠A与∠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B.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D.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7.)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 B.7 C.8 D.98.如图是由下面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这两种基本图形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②⑤二、填空题:9.已知以下四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是(只需填入图案代号).10.星期天小华去书店买书时,从镜子内看到背后墙上普通时钟的时针(粗)与分针(细)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针表示的时间是时分.(按12小时制填写)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顶角为度.12.如图,在△ABC中,AC=9cm,BC=7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 的周长为cm.13.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度.14.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 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15.如图,在△ABC中,BC=8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cm.16.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的度数等于.17.如图,△ABC的内部有一点P,且D、E、F是P分别以AB、BC、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若△ABC 的内角∠A=70°,∠B=60°,∠C=50°,则∠ADB+∠BEC+∠CF A=..三、解答题:18.如图,在△ABC中,M、N分别是BC与EF的中点,CF⊥AB,BE⊥AC.求证:MN⊥EF.19.如图,四边形EFGH为长方形的台球桌面,现有一白球A和一彩球B,在图中的GH边上找一点O,当击打白球A时,使白球A碰撞台边GH上的O点,反弹后能击中彩球B.20.如图,DA、CB是平面镜前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通过画图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并将光路图补充完整.21.(1)如图,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PM,PN;(2)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为.22.某供电部门准备在输电主干线上连结一个分支线路,分支点为M,同时向所落成的A,B两个居民小区送电.(1)如果居民小区A,B在主干线L的两旁,如图1,那么分支点M在什么地方时总线路最短?(2)如果居民小区A,B在主干线L的同旁,如图2,那么分支点M在什么地方时总线路最短?23.如图,在△ABC中,∠A=90°,AB=AC,O是BC的中点,如果在AB和AC上分别有一个动点M、N在移动,且在移动时保持AN=BM,请你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1)如图(一),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试过点P画一条直线,交角的两边于点C、D,使△OCD 是等腰三角形,且CD是底边;(2)若点P不在角平分线上,如图(二),如何过点P画直线与角的两边相交组成等腰三角形?(3)问题(2)中能画出几个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解析卷】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要找出正确的说法,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找出正确选项,也可以通过举反例排除不正确选项,从而得出正确选项.解答:解: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而非角平分线,故①错误;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正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故②正确;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完全重合,所以肯定全等,故③正确;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可能重合在直线上,故④错误;综上有②、③两个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以及对称轴的定义和应用.2.如图,六边形ABCDEF是轴对称图形,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150°,则∠AFE+∠BCD的大小是()A.150°B.300°C.210°D.330°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认真读题、观察图形,由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得角相等,结合已知,答案可得.解答:解:轴对称图形按对称轴折叠后两边可以完全重合,∠AFC+∠BCF=150°,则∠EFC+∠DCF=150°,所以∠AFE+∠BCD=30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掌握好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找出相等角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座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ABC三条中线的交点B.△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直接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则此三角形肯定是()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已知EC∥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ECD=∠ABC,∠ECA=∠CA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不难判定该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如图,EC是∠ACD的角平分线,且EC∥AB∵EC∥AB∴∠ECD=∠ABC,∠ECA=∠CAB∵EC是∠ACD的角平分线∴∠DCE=∠ACE∴∠ABC=∠CAB∴△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平行线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能力.5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1).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2)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考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和平移的基本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观察原图,对称变换后又进行了平移,所以有垂直的一定不正确,A、C是错误的;对应点连线是不可能平行的,D是错误的;找对应点的位置关系可得: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及轴对称的性质;按要求画出图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 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A.P是∠A与∠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B.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D.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作答.解答:解:∵点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又∵P A=PB,∴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P为∠A的角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到一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7.)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 B.7 C.8 D.9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②AB为等腰△ABC 其中的一条腰.解答:解:如上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8.如图是由下面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这两种基本图形是()A.①⑤B.②④C.③⑤D.②⑤考点:认识平面图形分析:根据分割与组合的原理对图形进行分析即解.解答:解:分析原图可得:原图由②⑤两种图案组成.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分割与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填空题:9.已知以下四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是①,③(只需填入图案代号).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概念作答.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解答:解:图1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不符合题意;图3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4不是轴对称图形,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不符合题意.故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是①,③.点评:掌握好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0.星期天小华去书店买书时,从镜子内看到背后墙上普通时钟的时针(粗)与分针(细)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针表示的时间是1时30分.(按12小时制填写)考点:镜面对称.分析:此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基本知识,注意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解答:解:从镜子中看到的是10:30,那么正常时间应该是13:30.点评:解决此类习题时候,注意与现实生活结合,学以致用.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顶角为40或70度.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首先要进行分析题意,“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没明确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本题可分两种情况:①当70°角为底角时,顶角为180°﹣2×70°=40°;②70°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因此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或70°.故答案为:40或7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中,AC=9cm,BC=7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 的周长为16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从而得到△BCE的周长=AC+BC,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C=9cm,BC=7cm,∴△BCE的周长=BC+BE+CE=BC+AE+CE=BC+AC=7+9=16cm.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证明出三角形的周长等于AC与BC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60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证△ABD≌△BC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等边△ABC,∴∠ABD=∠C,AB=BC,在△ABD与△BCE中,,∴△ABD≌△BCE(SAS),∴∠BAD=∠CBE,∵∠ABE+∠EBC=60°,∴∠ABE+∠BAD=60°,∴∠APE=∠ABE+∠BAD=60°,∴∠APE=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来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创造条件,是中考的热点.14.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 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过P作PF∥BC交AC于F,得出等边三角形APF,推出AP=PF=Q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EF=AE,证△PFD≌△QCD,推出FD=CD,推出DE=AC即可.解答:解:过P作PF∥BC交AC于F.∵PF∥BC,△ABC是等边三角形,∴∠PFD=∠QCD,△APF是等边三角形,∴AP=PF=AF,∵PE⊥AC,∴AE=EF,∵AP=PF,AP=CQ,∴PF=CQ.∵在△PFD和△QCD中,,∴△PFD≌△QCD(AAS),∴FD=CD,∵AE=EF,∴EF+FD=AE+CD,∴AE+CD=DE=AC,∵AC=1,∴D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较好,难度适中.15.如图,在△ABC中,BC=8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8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求得△DBP和△ECP为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D=PD,CE=PE,那么△PDE的周长就转化为BC边的长,即为8cm.解答:解:∵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ABP=∠PBD,∠ACP=∠PCE,∵PD∥AB,PE∥AC,∴∠ABP=∠BPD,∠ACP=∠CPE,∴∠PBD=∠BPD,∠PCE=∠CPE,∴BD=PD,CE=PE,∴△PDE的周长=PD+DE+PE=BD+DE+EC=BC=8cm.故答案是: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本题的关键是将△PDE的周长就转化为BC边的长.16.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的度数等于11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FE=(180°﹣∠1),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EF的度数.解答:解:根据长方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得∠BFE=(180°﹣∠1)=65°.∵AD∥BC,∴∠AEF=115°.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17.如图,△ABC的内部有一点P,且D、E、F是P分别以AB、BC、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若△ABC 的内角∠A=70°,∠B=60°,∠C=50°,则∠ADB+∠BEC+∠CF A=360°.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连接AP,BP,CP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到角相等,结合及周角的定义可知答案.解答:解:连接AP,BP,CP,∵D,E,F是P分别以AB,BC,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ADB=∠APB,∠BEC=∠BPC,∠CF A=∠APC,∴∠ADB+∠BEC+∠CF A=∠APB+∠BPC+∠APC=360°.故答案为:360°.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得到三对角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8.如图,在△ABC中,M、N分别是BC与EF的中点,CF⊥AB,BE⊥AC.求证:MN⊥EF.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连接ME、MF,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MF=ME=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解答:证明:如图,连接MF、ME,∵MF、ME分别为Rt△FBC是和Rt△EBC斜边上的中线,∴MF=ME=BC,在△MEF中,MF=ME,点N是EF的中点,∴MN⊥EF.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四边形EFGH为长方形的台球桌面,现有一白球A和一彩球B,在图中的GH边上找一点O,当击打白球A时,使白球A碰撞台边GH上的O点,反弹后能击中彩球B.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分析:找到A球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BA′,BA′与EF交点即为台球的撞击点.解答:解:如图,作点A关于GH的对称点A′,连接AB′,交EF于点O,将白球A打到台边GH的点O处,反弹后能击中彩球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及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熟悉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DA、CB是平面镜前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通过画图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并将光路图补充完整.考点:镜面对称.专题:作图题.分析:作出BC和AD的入射光线,相交处即为点S所在位置.解答:解: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处是点光源所在处.21.(1)如图,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PM,PN;(2)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为5cm.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1)按题意,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并连接P1P2,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PM,PN;(2)依题意知,OA、OB分别为PP1、PP2的中垂线,可得出P1M=PM,P2N=PN,且已知P1P2=P1M+MN+NP2=PM+MN+NP=5cm,即可得出PMN的周长.解答:解:(1)依题意,如下图所示:(2)∵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PM=P1M,PN=P2N,∴L△PMN=PM+PN+MN=P1M+MN+P2N=P1P2=5cm.故答案为:5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作图的运用以及对三角形知识的灵活运用.22.某供电部门准备在输电主干线上连结一个分支线路,分支点为M,同时向所落成的A,B两个居民小区送电.(1)如果居民小区A,B在主干线L的两旁,如图1,那么分支点M在什么地方时总线路最短?(2)如果居民小区A,B在主干线L的同旁,如图2,那么分支点M在什么地方时总线路最短?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1)连接AB,构造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求得AB的值;(2)作B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2,连接AB2交直线l于点M,此处即为分支点解答:解:(1)如图1,连接AB,AB与l的交点P就是所求分支点M分支点开在此处,总线路最短;(2)如图2,作B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2,连接AB2交直线l于点M,此处即为分支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如图,在△ABC中,∠A=90°,AB=AC,O是BC的中点,如果在AB和AC上分别有一个动点M、N在移动,且在移动时保持AN=BM,请你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OA.先证得△OAN≌△OBM,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OM=ON;然后由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性质、等腰三角形OMN的性质推知∠NOM=90°,即△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连接OA.∵在△ABC中,∠A=90°,AB=AC,O是BC的中点,∴AO=BO=CO(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B=∠C=45°;在△OAN和OBM中,,∴△OAN≌△OBM(SAS),∴ON=OM(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ON=∠BOM(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又∵∠BOM+∠AOM=90°,∴∠NOM=∠AON+∠AOM=90°,∴△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该题的关键一步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OA=OB=OC.24.(1)如图(一),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试过点P画一条直线,交角的两边于点C、D,使△OCD 是等腰三角形,且CD是底边;(2)若点P不在角平分线上,如图(二),如何过点P画直线与角的两边相交组成等腰三角形?(3)问题(2)中能画出几个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过点P作OP的垂线,垂足为点P,可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判定△OCD是等腰三角形;(2)作∠AOB的角平分线,再过点这作∠AOB的角平分线的垂线PD,延长PD使于角两边相交,同理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定其为等腰三角形;(3)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与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可以画出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一共三个.解答:解:(1)如图,直线CD为过点P的一条垂线且垂足为P,则△OCD是等腰三角形.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复习试卷及答案2- 21 - ∵OP 为∠AOB 的角平分线∴∠AOP =∠BOP ∵∠CPO =∠DPO =90°,OP =OP∴△COP ≌△DOP (ASA )∴OC =OD ∴△OCD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过点O 作∠AOB 的角平分线OD ,过点P 作PD ⊥OD 于点D ,延长交OA ,OB 于点M ,N ,则△OMN 为等腰三角形.∵OD 为∠AOB 的角平分线∴∠AOD =∠BOD∵∠MPO =∠NPO =90°,OD =OD ∴△MOD ≌△NOD (ASA )∴OM =ON∴△OMN 是等腰三角形.(3)应该可画3个.①过P 作∠AOB 中平分线的垂线,交OA ,OB 于M ,N ,则△OMN 是等腰三角形.②过P 作OA 垂线,交OA ,OB 于E ,F ,在EA 上作EG =OE ,连FG ,过P 作FG 平行线,交OA ,OB 于M ,N ,则△OMN 是等腰三角形.③过P 作OB 垂线,交OA ,OB 于E ,F ,在FB 上作FG =OF ,连EG ,过P 作EG 平行线,交OA ,OB 于M ,N ,则△O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有三个这样的等腰三角形.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2)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2)

第2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整章水平测试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再做决定!(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这个数的立方根相等,那么这个数等于( )(A )0 (B )1 (C )0或1 (D )-12.在实数-π,,|-2|,,,,0.808008中,无理数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3.四舍五入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得0.68的数是( )(A)0.6749 (B)6705 (C)0.6850 (D)0.68094.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A )a=7, b=24, c=25 (B ) a=1.5, b=2, c=2.5(C ) a=, b=2, c= (D ) a=15, b=8, c=175.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厘米,腰长为13厘米,则腰长的高为( )(A)12厘米 (B)厘米 (C)厘米 (D)136910厘米 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2=c 2+2a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7.估算+2的值在( )(A )5和6之间 (B )6和7之间(C )7和8之间 (D )8和9之间8.小华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杆插到离岸边1.5米远的水底,竹杆高出水面0.5米,把竹杆的顶端拉向岸边,杆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则竹杆的高度为( )(A )2米 (B ) 2.5米 (C )2.25米 (D )3米B E D CF A 图3 B C A图4 8cm A BC 图5N M B A C 图2 9.园丁住宅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1所示,已知AB=3m ,BC=4m ,CD=12m ,DA=13m ,且AB ⊥BC ,这块草坪的面积是( )(A)24m 2 (B)36m 2C)48m 2 (D)72m 210.如图2,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 )(A)0 (B )1 (C )2 (D )3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果2m -1和5-m 是一个数a 的两个平方根,则m= ,a= .2.3x -9的平方根是0,则x= ;5+2y 的立方根是-3,则y= .3.当0<a <1时,化简-= .4.在Rt △ABC 中,∠C=90º,若BC=8,AB=17,则AB 边上的高CD 的长为____米.5.如图3,△ABC 和△ACF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B=∠CAF=90º,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如果AB=4,BC=3,AF=12,则这个正方形CDEF 的面积为 .6.如图4,从A 处到B 处有两条路,一条是直路AB ,另一条是先沿正西走400米到达C 处,然后沿正北再走300米到达B 处.如果走直路的速度是走第二条路速度的一半,而走第二条路所需的时间是7分钟,那么走直路所需的时间是 .A D C B 图17.如图5,由Rt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则正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cm.8.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我们补充定义新运算“△”如下:当a ≥b 时,a △b=;当a <b 时,a △b=a. 则当x=2时,(1△x)-(3△x) 的值为 .9.已知+=0,则以a.b.c 为三边的三角形形状是 .10.已知数轴上两点A.B 到原点的距离是和2,则AB= .三.做一做,要注意认真审题!(本大题共40分)1.(每小题3分,共6分)计算:(1)-÷412+; (2)31251241--.2.(每小题3分,共9分)用计算器完成下列各题:(1)求值:±(精确到0.01);(2)比较大小:与-;(3)计算:(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3.(8分)如图6所示,一个寻宝探险队从A 处出发探寻宝藏,他们向东行4千米到达C 点,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行走2.5千米到达D 点,接着他们又向正东方向行走2千米到达E 点,最后他们又向正北方向行走5.5千米到达B 点,才找到了宝藏.若他们能直线行走,要少走多少路程? A B C D E 图64.(9分)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有些数可以直接求得,如,有些数则不能直接求得,如,但可以通过计算器求得.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一组数的内在联系,运用规律求得,请同学们观察下表: n0.09 9 900 90000 …0.3 3 30 300 …(1)从表中所给的信息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请将规律写出来; (2)运用你发现的规律,探究下列问题:已知=1.435,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①0.0206;②206;③20600.5.(8分)如图7,滑杆在机械槽内运动,为直角,已知滑杆长2.5米,顶端在上运动,量得滑杆下端距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向右移动0.5米时,求滑杆顶端下滑多少米?四.探索创新,再接再厉!(本大题共20分)1.(10分)先阅读然后解答提出的问题:设a.b 是有理数,且满足a+b=3,求的值.解:由题意得(a -3)+(b+2) =0,因为 a.b 都是有理数,所以a A E C B D 图7图8-3,b+2也是有理数.由于是无理数,所以a -3=0,b+2=0,所以a=3,b=-2,所以==-8.问题:设x.y 都是有理数,且满足=17-4.求x+y 的值.2.(10分)如图8(1)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a 和b ,斜边长为c.图8(2)是以c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验证勾股定理的图形.(1)画出拼成一个能验证勾股定理的图形.(2)用这个图形验证勾股定理. (3)假设图8(1)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若干个,你能运用图8(1)中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验证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成后的示意图(无需说明理由).c c bc a a c b (2) (1)(4) bc a b c a b c aa cb (3) ca b b c a参考答案一.1.C 2.B 3.D 4.C 5.B 6. C 7.B 8.B 9.B10.C二.1.-4,81 2.3, -16 3.1-2 a 4. 5.169 6.4.9分钟 7.64 8.0 9.直角三角形 10.2+ 或 2-.三.1.(1)原式=2÷+1=2×+1=2;(2)原式=-0.3-0.4=-0.5.2.(1)±1.01;(2)<-;(3)2.67.3.可把DE 平移与AC 在同一直线上,DC 平移与BE 在同一直线上,构成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B==10(千米),而AC+DC+DE+BE=4+2.5+2+5.5=14(千米),因此若他们能直线行走,要少走14-10=4(千米).4.(1)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每移动两位,算术平方根则也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2)①0.1435;②14.35;③143.5.5.设的长为米,依题意得.因为AB=DE=2.5,BC=1.5,∠C=90º,所以AC==2.因为BD=0.5,所以在中,2222222.5() 2.5(1.50.5)CE DE CD CD BD =-=-+=-+.所以2-x=1.5,x=0.5,即.答:梯子下滑0.5米.四.1.由题意得=17,y=-4,所以=17,所以x=5或-5,所以x+y 的值为1或-9.2.(1)示意图如图(3)所示,它是直角梯形.(2)因为直角梯形面积为:(a+b )(a+b ) =;而直角梯形是由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a和b,斜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以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所以其面积又为: ab×2+c2=ab+ c2.所以=ab+ c2,化简,得.(3)能,如图(4)所示.。

第2章 《轴对称图形》 :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含答案)

第2章 《轴对称图形》 :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含答案)

第2章《轴对称图形》: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选择题1.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A.向右平移7格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变换C.绕AB的中点旋转18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INCLUDEPICTURE "/quiz/images/201201/98/aabc8385.png"|(第1题)(第2题)(第5题)2.如图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A.1号袋B.2号袋C.3号袋D.4号袋3.观察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到右第四个图形是()A.B.C.D.4.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A.B.C.D.5.桌面上有A,B两球,若要将B球射向桌面任意一边,使一次反弹后击中A球,则如图所示8个点中,可以瞄准的点有()个.A.1 B.2 C.4 D.66.如图,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上四个角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球袋.A.1号B.2号C.3号D.4号(第6题)(第8题)(第11题)7.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8.如图,是小华画的正方形风筝图案,他以图中的对角线AB为对称轴,在对角线的下方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得新的风筝图案成为轴对称图形,若下列有一图形为此对称图形,则此图为()A.B.C.9.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最少的图形是()A.圆B.正六边形C.正方形D.等边三角形10.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1.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如图),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成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12.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4.下列四副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5.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6.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7.下列各图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8.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19.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0.下列交通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1.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2.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4.下列“QQ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5.下列美丽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6.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圆B.正方形C.等腰三角形D.线段27.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1.故选D.考点:;.专题:;.分析:认真观察图形,找准特点,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及平移变化得出.解答:解:观察可得:要使左边图形变化到右边图形,首先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平移变化.轴对称图形具有以下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两部分是全等的;(2)对称轴是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故选B.考点:.专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判定正确选项.解答: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台球走过的路径为: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结合图形解题的思想;严格按轴对称画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故选D.考点:.专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图形涂黑规律,求得结果,采用排除法判定正确选项.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单独涂黑的角顺时针旋转,只有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形,归纳、发现并运用规律的能力.注意结合图形解题的思想.4.故选C.考点:.分析:认真图形,首先找着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只有C是符合要求的.解答:解:观察选项可得:只有C是轴对称图形.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仔细观察图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故选B.考点:.专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分别找出入射点B和反射点B,看看是否符合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可以瞄准的点有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此题关键是找准入射点和反射点.6.故选A.考点:.分析: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找出每一次反射的对称轴,最后即可确定落入的球袋.解答:解:根据题意:每次反射,都成轴对称变化,∴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经过3次反射后,落入1号球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定,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出图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故选C.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8.故选C.考点:.专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9.故选D.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有无数条对称轴;B、有六条对称轴;C、有四条对称轴;D、有三条对称轴.故选D.点评:掌握好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10.故选A.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1.故选C.考点:.专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有3个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利用格点图,考查学生轴对称性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对称轴,按对称轴的不同位置,可以有3种画法.12.故选C.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B、D都是轴对称图形;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13.故选B.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B、是轴对称图形;C、D都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14.故选A.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解答:解:A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C、D都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15.故选A.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正确;B、是轴对称图形,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错误.故选A.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把某个图象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图形的两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16.故选D.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B、C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D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17.故选C.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B、D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C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掌握好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18.故选B.考点:.分析: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解答:解:中间两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19.故选C.考点:.专题:.分析: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就是看是否可以存在一条直线,使得这个图形的一部分沿着这条直线折叠,能解答:解:第1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第2个、第3个、第4个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掌握好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0.故选A.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只有A不是轴对称图形.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只有A不是轴对称图形,B、C、D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掌握好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1.故选C.考点:.分析: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解答:解:只有C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把某个图象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图形的两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22.故选D.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B、C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D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23.故选C.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B、D是轴对称图形,而C只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重合.24.故选C.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B、D都不是轴对称图形,C关于直线对称.故选C.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25.故选C.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C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掌握好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要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6.故选A.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解答:解:A、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它的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B、正方形的对称轴有4条;C、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1条;D、线段的对称轴有2条.故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圆.故选A.点评: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概念,能够正确找到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7.故选D.考点:.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压轴题练习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压轴题练习

2. 在 △ ������������������中,
,������������ = ������������,经过点 C 的直线 l 与 AB 平行,点 D 为直线 l 上
的动点(不与点 C 重合),作射线 DA,过点 D 作射线������������ ⊥ ������������,交直线 BC 于点 E.
(2) 如图 3,若������������ ≠ ������������,
,
BN 与 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点 M 在线段 AB 上运动,请判断
7. 如图在等腰▵������������������中,������������ = ������������ = 20������������,������������ = 16������������,
5. 在 △ ������������������中,������������ = ������������,
交直线 BC 于点 Q.
,P 为直线 AC 上一点,过点 A 作������������ ⊥ ������������于点 D,
(1)如图 1,当 P 在线段 AC 上时,求证:������������ = ������������;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 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 t 秒.
(1)出发 2 秒后,求 △ ������������������的面积;
(2)当点 Q 在边 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 △ ������������������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当点 Q 在边 CA 上运动时,求能使 △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且在 CM 的下方(沿 CM 顺时针方向)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CM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压轴题训练(1)1.在ABC ∆中,,10,AB AC BC 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点,,4D E DE =,连接,AD AE ,则AD AE +的值为( )A. 6B.10C. 6或14D. 6或102.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 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 BA =,过点E 作EF AB ⊥,垂足为F .下列结论:①ABD EBC ∆≅∆;②180BCE BCD ∠+∠=︒;③AD AE EC ==;④2BA BC BF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在ABC ∆中,,AD CE 为高,这两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H ,若CH AB =,则ACB ∠ 的度数为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10,90BAD B D ∠=︒∠=∠=︒,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的周长最小,此时AMN ANM ∠+∠的度数为 .5. P 是Rt ABC ∆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分别过点,A 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Q 为斜边AB 的中点.(1)如图①,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是 , QE 与QF 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②,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③,当点P 在线段BA (或AB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6.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D =是AC 上一动点,点E 在BD 的延长线上,且,AB AE AF =平分CAE ∠,交DE 于点F .(1)如图①,连接CF ,求证: ABE ACF ∠=∠;(2)如图②,当60ABC ∠=︒时,求证: AF EF FB +=;(3)如图③,当45ABC ∠=︒时,若BD 平分ABC ∠,求证: 2BD EF =.第2章 压轴题特训(2)1.如图,在PAB ∆中,,,,PA PB M N K =分别是,,PA PB AB 上的点,且,AM BK BN AK ==.若44MKN ∠=︒,则P ∠的度数为( )A. 44°B. 66°C. 88°D. 92°2.如图,1111222233334,,AB A B A B A A A B A A A B A A ====,,…,若70A ∠=︒,则11n n n B A A --∠的度数为( ) A. 702n ︒ B. 1702n +︒ C. 12n - D. 2702n +︒3.如图,,MP NQ 分别垂直平分ABC ∆边,AB AC ,若30PAQ ∠=︒,则BAC ∠的 度数为 .4.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顶点出发,能将其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则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为 .5.如图,O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110AOB ∠=︒,,BOC D α∠=是ABC ∆外一点,且ADC BOC ∆≅∆,连接OD .(1)求证: COD ∆是等边三角形;(2)当150α=︒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6.如图,BAD ∆和B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D BCE ∠=∠=︒,M 为DE 的中点.过点E 作与AD 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 于点N .(1)当,,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①),求证: M 为AN 中点.(2)将图①中的BCE ∆绕点B 旋转,当,,A B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②),求证:CA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①中的BCE ∆绕点B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1.C2. D3. 45°或135°4. 140°5. (1)//AE BF QE QF =(2) QE QF =如图①,延长FQ 交AE 于点D∵Q 为AB 的中点∴BQ AQ =∵,BF CP AE CP ⊥⊥∴//BF AE∴FBQ DAQ ∠=∠在FBQ ∆和DAQ ∆中,FBQ DAQ BQ AQBQF AQD ∠=∠⎧⎪=⎨⎪∠=∠⎩∴FBQ DAQ ∆≅∆∴QF QD =,即12QF FD =又∵AE CP ⊥∴EQ 是Rt DEF ∆斜边上的中线 ∴12QE FD = ∴QE QF =(3)结论QE QF =仍然成立,当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延长EQ 、FB 交于点D∵Q 为AB 的中点∴AQ BQ =∵,BF CP AE CP ⊥⊥∴//BF AE∴1D ∠=∠在AQE ∆和BQD ∆中,123D AQ BQ ∠=∠⎧⎪∠=∠⎨⎪=⎩∴AQE BQD ∆≅∆∴QE QD =,即12QE DE =又∵BF CP ⊥∴FQ 是Rt DFE ∆斜边DE 上的中线 ∴12QF DE = ∴QE QF =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图形类似,结论成立,证明类似,因此略.6.(1)∵AF 平分CAE ∠∴EAF CAF ∠=∠∵,AB AC AB AE ==∴AE AC =在ACF ∆和AEF ∆中AC AE CAF EAF AF AF =⎧⎪∠=∠⎨⎪=⎩∴ACF AEF ∆≅∆∴ACF E ∠=∠∵AB AE =∴E ABE ∠=∠∴ABE ACF ∠=∠(2)连接CF ,由(1),知ACF AEF ∆≅∆∴CF EF =,ACF E ABE ∠=∠=∠在BF 上截取BM CF =,连接AM .在ABM ∆和ACF ∆中AB AC ABM ACF BM CF =⎧⎪∠=∠⎨⎪=⎩∴ABM ACF ∆≅∆∴AM AF =,BAM CAF ∠=∠∵AB AC =,60ABC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BAC ∠=︒∴60MAF MAC CAF MAC BAM BAC ∠=∠+∠=∠+∠=∠=︒ ∵AMF ∆为等边三角形∴AF AM MF ==又∵BM CF EF ==∴AF EF MF BM FB +=+=,即AF EF FB +=(3)连接CF ,延长BA 、CF ,交于点N∵AB AC =,45ABC ∠=︒∴45ACB ABC ∠=∠=︒,180454590BAC ∠=︒-︒-︒=︒ ∵BD 平分ABC ∠∴22.5ABF CBF ∠=∠=︒由(1),得22.5ACF ABF ∠=∠=︒∴18022.54522.590BFC ∠=︒-︒-︒-︒=︒∴90BFN BFC ∠=∠=︒在BFN ∆和BFC ∆中NBF CBF BF BFBFN BFC ∠=∠⎧⎪=⎨⎪∠=∠⎩∴BFN BFC ∆≅∆∴NF CF =,即2CN CF =∵90BAC ∠=︒∴90NAC ∠=︒在BAD ∆和CAN ∆中ABD ACN AB ACBAD CAN ∠=∠⎧⎪=⎨⎪∠=∠⎩∴BAD CAN ∆≅∆∴BD CN =.由(2)得,CF EF =∴22BD CN CF EF ===第2章 压轴题特训(2)1.D2.C3. 105°4. 72°或540()7° 5. (1)∵ADC BOC ∆≅∆∴DC OC =,DCA OCB ∠=∠∴COD ∆等腰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60OCB ACO ACB ∠+∠=∠=︒∴COD ∆等边三角形(2) 当150α=︒时,AOD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DC BOC ∆≅∆∴150ADC BOC ∠=∠=︒又∵COD ∆等边三角形∴60ODC ∠=︒∴90ADO ∠=︒,即AOD ∆是直角三角形(3)分三种清况讨论:①要使AO AD =,需要AOD ADO ∠=∠∵360190AOD AOB DOC BOC α∠=︒-∠-∠-∠=︒-,60ADO ADC ODC α∠=∠-∠=-︒∴19060αα︒-=-︒∴125α=︒②要使OA OD =,需要ADO OAD ∠=∠∵180()180(19060)50OAD AOD ADO αα∠=︒-∠+∠=︒-︒-+-︒=︒ ∴6050α-︒=︒∴110α=︒③要使OD AD =,需要AOD OAD ∠=∠∴19050α︒-=︒∴140α=︒综上所述,当α为125°或110°或140°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6. (1)∵//EN AD∴,MAD N ADM NEM ∠=∠∠=∠∵M 为DE 的中点∴DM EM =在ADM ∆和NEM ∆中MAD MNE ADM NEM DM EM ∠=∠⎧⎪∠=∠⎨⎪=⎩∴ADM NEM ∆≅∆∴AM NM =∴M 为AN 中点(2)∵BAD ∆和B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D CB CE ==,45CBE CEB ∠=∠=︒∵//AD NE∴180DAE NEA ∠+∠=︒∵90DAE ∠=︒∴90NEA ∠=︒∴135NEC ∠=︒∵A 、B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80135ABC CBE ∠=︒-∠=︒∴ABC NEC ∠=∠由(1),知ADM NEM ∆≅∆∴AD NE =∵AD AB =∴AB NE =在ABC ∆和NEC ∆中AB NE ABC NEC BC EC =⎧⎪∠=∠⎨⎪=⎩∴ABC NEC ∆≅∆∴AC NC =,ACB NCE ∠=∠∴ACB BCN NCE BCN ∠+∠=∠+∠,即90ACN BCE ∠=∠=︒ ∴CA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 CAN ∆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延长AB 交NE 于点F ,由〔1),得ADM NEM ∆≅∆ ∴AD NE =∵AD AB =∴AB NE =∵90BAD ∠=︒,//AD NE∴90BFE ∠=︒在四边形BCEF 中,∵90BCE BFE ∠=∠=︒∴3609090180FBC FEC ∠+∠=︒-︒-︒=︒∵180FBC ABC ∠+∠=︒11 ∴ABC FEC ∠=∠在ABC ∆和NEC ∆中AB NE ABC FEC BC EC =⎧⎪∠=∠⎨⎪=⎩∴ABC NEC ∆≅∆∴AC NC =,ACB NCE ∠=∠∴ACB BCN NCE BCN ∠+∠=∠+∠,即90ACN BCE ∠=∠=︒ ∴CA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