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题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四课第一框时代的主题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一框时代的主题1.为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世界各地经常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对战争与和平进行反思。
下列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正确的是( )①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②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国人民要守护和平③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④战争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破坏,要反对各种强军备战的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强调和平的重要性,③与题意不符;强军备战与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并不矛盾,④说法错误;①②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答案:A2.之所以说发展是和平的基础,是因为 ( )①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②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③只有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有助于消除不稳定的因素④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表明了和平对发展的积极意义,不符合题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但不能说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②说法错误; ③④强调了发展对和平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
答案:D3.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举行,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日益深化。
中国举办这些活动 ( )①体现了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③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往来提供保障④表明了经济、科技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举行,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国际经济、科技合作日益深化,体现了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①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举办这些会议的意义;④说法错误,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答案:A4.共建“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应者云集。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2份合作文件,汇聚起了共谋发展的正能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2.1哲学的基本问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哲学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命题“观点一,思维反映存在;观点二,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假如让你回答学生的问题,你的答案是(..)①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②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③观点一强调思维是世界的本原.④观点二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观点一强调思维的特点和作用,观点二强调思维的本质及存在决定思维,二者都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
正确选项为A。
答案:A2.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
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
这表明(..)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选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选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的反映;本题A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A3.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存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原的问题解析: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反映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同一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与题意不符。
答案:B4.(2018·成都七中期末)2017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取回“真经”,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人类对宇宙暗物质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1-2单元第Ⅰ卷(共40小题,共70分)一、判断题:阅读各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推动着具体科学的进步。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意识对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8.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凡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lO.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1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4.有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属于可知论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5.下列说法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类似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 B.存在即被感知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理生万物16.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在于A.认为原子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 B.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C.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D.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18.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范围的有①电磁场②党的基本路线③市场经济④人脑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9.《列子·天瑞》篇记述:古代杞国有一人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
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
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C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②③符合题意。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但思维不一定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①④观点错误。
2.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的法案。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
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真实”的回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对于现实与扭曲的理解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而不是是否换位思考,排除;④说法错误,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排除。
故选A。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步讲义】高中政治新教材 必修四 第2单元 单元检测试卷(二)

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答案 D解析A体现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C体现的都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蕴含的寓意一致。
故选D。
2.古人认为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是个球形体。
1517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最早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古今对于地球的认识差异进一步说明()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实践是一种历史性活动④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受观测手段等限制,古人认为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说明了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①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1517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最早证实地球是个球体,这表明了实践是一种历史性活动,③正确。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是唯一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作为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实践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2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测试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选择题1.“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由1 个综合舱和 2 个植物舱组成,可以在高闭合度环境下栽培多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蘑菇等,还可利用植物中人不吃的部分,比如作物的秸秆、蔬菜的败叶等培养黄粉虫。
在“月宫一号”内全天候封闭、长期驻留的志愿者,要在舱内生活、学习,开展科研、娱乐等活动。
对于这项实验,以下认识正确的有①科学实验是探索未知的主观认识活动②志愿者既是实践主体,又是实践对象③科学研究追求的是真理,不允许谬误存在④实验能深化、检验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预测地震仍是当今世界性难题,但科学家们一直都在预测地震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如根据地壳破裂前出现电磁辐射异常的情况,寻找预测地震的线索,研究了一些植物对地震的敏感性,试图通过这些植物的“先知能力”获得与预测地震有关的信息等。
材料说明①认识是在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中实现的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③地震预测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④对地震预测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人工智能机器人“AI 医生”能“读图″识别影像,能“认字”读懂病例,甚至像医生一样“思考”,还能通过自身“学习”大量病例和医学知识来完成初步诊断,出具该断报告,给出治疗建议。
人工智能医疗正从前沿技术转变为现实应用。
以下认识正确的有①AI 医生的实践活动能够缓解我国医疗人力资源紧张的现状②AI 医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有助于提高人类医疗水平③AI 医生受到广泛关注说明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需要④AI 医生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诊断结果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浩瀚星空中,黑洞是极神秘又惹人遐思的天体。
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预言黑洞的存在,到惠勒提出“黑洞”概念,再到霍金提出“黑洞是时空的扭曲者”……现在,经过十多年准备,四大洲8 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一个如同地球直径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终于拥有了一张“正面照”。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四课第1课时时代的主题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时代的主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稳定。
这是因为( )①和平问题已解决而发展问题没有②和平问题不解决经济就难以发展③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④经济发展有助于和平问题的解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发展对和平的重要性,③④正确揭示了这一点,符合题意。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①观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发展问题对和平问题的影响,排除②。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它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大成员国的普遍认同。
该理念之所以在国际上广泛受到认同,是因为( )①该理念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②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③该理念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期盼④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
该理念不属于国际法理依据,①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②不符合题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期盼,也符合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的需求,因此在国际上广泛受到认同,③④符合题意。
3.2020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呼吁,为应对疫情对各国造成的冲击,二十国集团成员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要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这表明( )①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②南北发展不平衡是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③疫情成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题:第1单元-学业分层测评6-哲学史上的伟

学业分层测评(六)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学业达标]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D.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解析】本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个基础即可作答。
【答案】 B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文艺复兴B.法国启蒙运动C.空想社会主义D.德国古典哲学【解析】文艺复兴、法国启蒙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这里强调的是直接理论来源,只有D符合题意。
【答案】 D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前人理论成果的态度是()A.机械相加B.全盘吸收C.直接利用D.批判继承【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崭新哲学,虽然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但这种吸收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汲取前人的合理思想。
可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前人理论成果的态度。
【答案】 D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这说明此前没有唯物史观,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就已存在。
【答案】 C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解析】邓小平同志的谈话没有涉及自然领域,排除B;既强调创新,又强调“看准了”,体现了A;C中的“继承性”与材料无关;D颠倒了主客观的关系,主观应与客观相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期辅导模拟测试政治测试试题说明:第一卷35个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第二卷2个大题.每个15分,共计100分,认真答卷,认真书写,字迹潦草当错误答案论处。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2.之所以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 ) A.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哲学社会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D.哲学社会科学只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此回答3~4题。
3.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 (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D.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H枞自然的属性与规律4.材料中人们对自然的逐步认识过程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正确的 D.由于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不同5.“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这种观点 ( )A.是神创论的典型观点B.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C.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D.肯定了人的意志的能动作用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 )A.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B.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D.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7.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8.“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9.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从2009年7月1日起,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
在学校、网吧等公众场合的计算机内,安装“绿坝—花季护航”过滤软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引起网民热烈争议。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理也长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0.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 )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11.2.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
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
《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3.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
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14.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这说明( ) 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C.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5.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发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据此回答5~6题。
“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16.6.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
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违背了客观规律17.下列观点或做法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A.万事万物在概念中运动B.抓住一点,不及其余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8.漫画《企图改变历史进程的“英雄们”》,他们之所以没能改变历史的进程,是因为(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D.人类社会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19.恩格斯说:“—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是因为(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0. 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21.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005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从而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据此回答22~23题。
22.“深度撞击”号释放的撞击器,以撞击爆破的方式成功冲撞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
这体现了 ( )A.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认识推动了客观事物的发展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D.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3.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
因为在康德看来,人心并不是消极接受感官材料,而是主动整理并构建材料,因此人类能够认识的客观实在,乃是与人心的基本结构相符合的那种客观实在。
这一思想( )①否定了物对心的决定作用②承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否定了真理具有相对性④否认了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②③2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5、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做到科学执政,就必须①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③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④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在地下沉睡了数亿年之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首次“远离家乡”向东穿行,并将“长途跋涉”600公里,奔向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回答下列问题26、专家们形象地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头在西部,而市场在东部。
这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
从哲学上看,这一重大能源调配决定产生,说明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D.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27、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建设者很重视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C.承认世界的本质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据此回答33~34题28、中共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因为A.正确的思想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29、以下能体现求真务实哲理的有①物质决定意识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发改造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回答5-6题30、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这是要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31、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在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本。
回答32-34题32、2004年6月28日,一场题为“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好!”——《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大型展览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