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四首.ppt

合集下载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52张PPT)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52张PPT)

抒发
思乡报国 之情
根据提示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塞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 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 (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上片写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 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 豪放、壮美的作品。
陈亮
辛弃疾
力主抗金。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 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悲壮,笔力雄厚。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 桧奸邪,倡言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曾两次 被诬入狱。
范仲淹
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 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 、平仄上都有规定。
两大流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 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 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李煜、柳永、周邦彦。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 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 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 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 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共59张PPT).ppt

合作探究
曹操“观”到了什么?(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归纳:海水、海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210 01
合作探究
“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是否重复?
“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 “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
210 01
疏通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啼, •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明月”带去的是对好友长 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 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 昌龄人格的高洁。
210 01
整体感知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明月虽可寄托,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 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210 01
合作探究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几层意思?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 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 与,别无它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23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顺序(1)(4)(3)(2)
35
柴扉工作室
36
笔,与下面的三
句相映照,起到
强烈的反衬作用。
31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马 。。
“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晴 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32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秋 思
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 元曲
杂剧

第4课《古代诗词四首》课件(共24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词四首》课件(共24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①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意思: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写景兼点时令。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杨花”即“柳絮”,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 寓意“漂泊无定”。 “子规”,又叫杜鹃鸟。常在夜间啼叫,声音凄苦。这里写子规,实际上借以抒发 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直叙其事。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 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 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 《青衫泪》等杂剧共十五种,与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 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 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 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 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 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 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 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 套”。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 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 终用一个韵。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拟人
3、选择“杨花”,“子规” 这两意象的作用?
杨花即柳絮,子规即杜鹃鸟,都 是暮春时节的景物,所以点明了 时令,而杨花与子规都是诗人离 别常用的意象,蕴含飘零之感, 离愁之恨,所以这里融情于景。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65张PPT)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65张PPT)

知识链接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风格特点;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
以艳情为题材,风格委婉、绮丽,情思曲折而真切。 代表人物:秦观、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风格特点:题材广阔,气势恢宏。
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辛弃疾。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
长烟落日孤城闭。
层峦叠嶂,崇山峻岭
燕然:燕然山,未勒:功名未立
睡不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 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 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词人此时内心的愁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表示雄心,醉里还挑灯看剑
表达了词人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 伐,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的?有什么作用?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 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突出表现了士兵们高昂的战 斗情绪和军营雄壮的气势。表现出作者壮心不已, 渴望有机会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昂扬斗志。
五十弦 翻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军旗下面,指部下。
演奏。 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译文:醉意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着号角声的军营。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军中的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在
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
响雷,震雷。这里喻
像……一样。
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马作 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课件(共53张PPT)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代诗词四首》课件(共53张PPT)


杜甫 春/ 草 木 /深。 别 /鸟 惊 心。 书 /抵 /万 金。 欲 /不 胜 簪。
译读,明诗意
给红色的词语注释并疏通文意
国都 使…落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茂 盛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2、学会用三步法读诗歌;
3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从中 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古 诗 四 首
春望
泊秦淮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给下列蓝色字注音
溅( jiàn )搔( sāo )
簪( zān )笼( lŏng ) 年少( shaò)兜鍪( móu ) 絮( xù )寥( liáo )
南 乡 子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辛
弃 疾
北固山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 山壁陡峭, 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 山”盛赞。雄居山巅的甘露寺,有许多有关 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 。
4.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 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 家事。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 人的深沉感情。 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
5.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诗用对偶、夸张手法,“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 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总结全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见 所感 所思 所忧

七年级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共90张PPT)

七年级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共90张PPT)

这首诗描写暮春景色,叙述 好友被贬之事,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切同情 ,以及因朋友远去偏僻之地 而产生的深深的担忧之情和 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 现实的?哪些诗句诗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
了较好成绩。现将完成的各项工作汇 报如下: 一、林业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植树造林绿化工作,确保各项 任务按 时完成 。造林 绿化是 维护和 改善生 态 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功在当代、造 福子孙 的伟大 事业。 大力植 树造林, 对于保 障 农牧业稳产高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 快山区 脱贫致 富和奔 小康, 改善对 外开放 的 投资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面进步 都具有 十分重 要的意 义。为 此,我们 通 过早行动,早部署,及时把今年春季植树 造林任 务层层 分解, 把责任 落实到 人,做到 地 块、苗木、资金、人员四到位,为植树 造林工 作开展 打好基 础。通 过广泛 宣传,大 力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人民群众 改善环 境、美 化家园 意识不 断增强, 参与植 树 造林热情不断提高,为×区植树造林工 作全面 开展营 造了良 好的舆 论氛围 和提供 了
发(情)、哲理(意)表达 答题的一般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或者写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归纳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或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即:指明写法+阐释句意+归纳效果+情感

12 《词四首》课件 (共48张PPT)

12 《词四首》课件 (共48张PPT)
辛词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 而 有之。作词不为格律所拘束,语言多有创新,善于熔铸经史诗文乃至 民间口语入词,使词体散文化,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大大地发展了宋词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把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推向了新的高峰,被后 人并称为 “苏辛”。
新课讲解
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 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新课讲解
参考译文
沉醉挑亮灯光看着宝剑,梦中回到响着号角声的军营。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受,乐器演奏出悲壮粗犷的军乐。在肃杀 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鸣使人心 惊。多想替君王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一世乃至 死后的英名。只可惜头发斑白。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 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新课讲解
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 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 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曾两次被 诬入狱。
问题思考
1.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醉”表达了此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 醉眼朦胧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 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2. 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问题思考
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写了哪些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废由人事” 。历史的遗迹、眼前的景物 和诗人对于当今国家和自身际遇的复杂感受 交织在一起,在尾联中表达出对国家前途的 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伤。
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
李白生平: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 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 川江油)。
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 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 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 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代宗宝应元年,病死于安 徽当涂县。
李白的诗歌创作: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与杜甫并称“李杜”,又称为“诗仙”。有《李 太白集》。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 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有《山谷 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 篇》(即《山谷词》)。
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 《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六朝: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 陈。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丘:坟墓。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半落青山外:从凤凰台上望过去,觉得三山距 离遥远,不能尽收眼底。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理想。他的大量诗篇,表现出蔑视 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 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感情强 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 丽,风格豪迈飘逸。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 歌魅力的评价。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痴儿:作者自指。 了却公家事:谓办完官事。了却:完成。
《晋书·傅成传》中有“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 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意思是对官 事不必过分认真,那些执意要了结官事的一定是 痴人。
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晚晴:从李商隐诗“万古贞魂倚暮霞”句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广泛漫游,希望结交朋友,从 而得到引荐,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 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这时他已创作了大量优秀 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 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被 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 南北相连而得名。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指长江。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化出。倚:倚靠。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落叶。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
季节和周围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 因秋高而显得辽阔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 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与苏 轼齐名,世称“苏黄”。
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 字无来处”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 体”。他开创了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 称的诗文派别。
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
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
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 也。”
长安不见:
运用借代,用京城长安指代朝廷和皇帝。 典出《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
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 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 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著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 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 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太平寰宇记》:“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 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 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 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 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金陵凤凰台,在城之 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 唱”。
诗词四首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亭台楼阁中的审美意趣
古典文学中的亭台楼阁,其审美价值并不在 于这些建筑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欣 赏到四周广阔空间中的自然美景。
亭台楼阁往往位居高处,可以仰观、可以俯 视、可以近览、可以远眺,极大地丰富了登 临者的审美体验,从而获得“游目骋怀”、 “胸罗万象,思接千古”的感受,进而引发 对人生、历史、宇宙的感悟和思考。因此, 亭台楼阁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志的重要场所。
“愁”是本诗的“诗眼”
一“愁”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二“愁”奸臣当道,政事腐败。
理解诗中的感情脉络
首联、颔联感叹六朝繁华转瞬即逝,朝代更 迭频繁。
颈联暗示自然江山的千古不变、永恒长存。
前三联将六朝古都往昔豪华与今时的寂寥荒 凉作对比,又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与亘古 不变的江山作比较,抒发历史兴衰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