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和业务建设水平,医院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和业务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制订了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一、新技术、新项目的范围包括医疗工作中的专业技术项目、护理业务创新、社区服务理念、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的新技术、新项目等。
二、申报与立项的流程包括每年10月份科室申报新技术、新项目,填写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经科室主任签名同意后向科教科申报。
11月份进行立项评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如需医院支持,需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审议通过。
三、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包括医教科通知相关部门、每半年递交项目进展报告、存在问题需督促整改、重大问题需重新评议或终止。
被终止的项目如条件成熟可重新评议。
新技术和新项目的申报与评定在涉及急危重症病人或难度大、风险高的复杂诊疗技术开展前,需向医务科预申报并告知科教科。
新技术和新项目在结题时,应向科教科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并备查原始档案。
每年12月份,医教科将对结题项目组织评估并评定等级。
评定等级的标准分为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省内先进水平和市级先进水平。
具体标准为填补技术空白,且成功开展的累计次数不同。
申请或推荐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评定的项目,需提供科技信息检索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并邀请相应专家参加评估与等级评定。
申请或推荐省内先进水平评定的项目,将邀请部分省内专家参加评估与等级评定。
申请或推荐市级先进水平评定的项目,将邀请医院内或本地区专家参加评估与等级评定。
项目的收益评估将分为好、一般、无三个等级,由财经科评定。
评估结果将在院内公示,如有异议,可向医教科提出复评申请。
根据结题项目的评定等级和项目收益,每年度将给予奖励。
奖励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分别设立不同的数量和奖励标准。
奖励的记分方法为评定等级分和项目收益分的总和。
负责对医院的科技管理工作,为了促进医院科技创新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制定了以下管理办法。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前言医院检验科技术不断进展,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
为了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建立准入管理制度来规范检验科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避开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医院检验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的管理要求,从源头上确保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牢靠性,防范潜在的风险,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订立准入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1.规范检验科技术引进和使用,防范潜在的风险;2.提高医院诊断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3.加强对检验科技术的管理和监控,保障医院的安全和牢靠性;4.避开挥霍和不必要的损失,节省医疗资源。
准入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准入管理流程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管理流程如下:1.需求提出:由临床科室申请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申请原因、引进内容和使用范围等。
2.技术审核:由检验科进行技术审核,包括技术方案、设备、试剂和人员等的评估和确认。
3.安全评估:由医院质控部门进行安全评估,重要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牢靠性和风险评估等。
4.决策审批:由医院领导进行决策审批,包括决策结果、使用条件和时间等。
5.实施计划:由临床科室和检验科订立实施计划和使用操作规范。
6.实施监控:由医院质控部门和检验科进行实施监控和评估。
准入管理标准1.技术标准: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的可信度和质量。
2.设备标准:新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牢靠性。
3.试剂标准:试剂应选择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的试剂,确保试剂的纯度和有效性。
4.人员标准:检验科技术人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学问背景,确保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准入管理要求1.安全性要求: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使用必需保证安全性,排出潜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不可分割。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行业一直在不断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不断涌现给医院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准入能够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准入管理原则医院在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准入管理时,应遵循原则:1.安全性原则:确保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安全性,避免对患者和医院产生不良影响;2.有效性原则:确保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有效性,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3.公平性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准入过程的公正性;4.标准化原则: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准入评估指标和流程,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5.风险控制原则:评估新技术和新项目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三、准入管理流程1. 提交申请医院的临床科室或其他相关部门如有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的需求,应向医院的新技术项目管理办公室提交准入申请。
2. 评估审查医院的新技术项目管理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申请进行评估审查。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技术风险、合规性、安全性、临床效果和经济效益等。
3. 决策审批根据评估结果,医院的新技术项目管理办公室将将评估报告提交院内相关决策机构进行审批。
决策机构根据评估报告和医院发展战略等因素进行审批决策,决策结果将通知申请单位。
4. 实施监控一旦新技术或新项目获得准入,医院将对其进行实施监控。
监控内容包括技术运行情况、效果评估、安全事故监测等,以及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5. 审核评估医院将定期对已准入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审核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技术性能、临床效果、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作为决策是否继续保持该技术或项目的依据。
6. 调整终止根据审核评估结果,医院将对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调整或终止。
调整措施可能包括改进技术参数、优化应用流程等。
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服务部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工作。
三、新技术、新项目的定义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本院范围内首次应用或已停止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及护理用具改良。
四、新技术、新项目的分类1. 院级新技术、新项目:在本院范围内首次应用或已停止应用于临床的技术。
2. 省级备案类新技术、新项目:在本省范围内首次应用或已停止应用于临床的技术。
3. 国家限制类新技术、新项目:需报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的技术。
五、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程序1. 科室申请:科室提出新技术、新项目申请,并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
2. 科室初审: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申请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初审,提出初步意见。
3. 医院审批: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申请进行审批,确定是否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4. 审批结果反馈:医院将审批结果反馈给科室,审批通过的新技术、新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六、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与管理1. 实施前的准备:科室需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包括人员培训、设备配置、物资准备等。
2. 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对实施过程中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监督,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3. 实施后的评价:科室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安全性等方面。
4. 评估与改进:医院根据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对相关流程、技术进行评估和改进。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八、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1. 医院设立新技术、新项目准入评审委员会,负责新技术、新项目的评审和审批工作。
2. 新技术、新项目的评审和审批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产物。
为更好的、更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一、集体讨论制度1、新技术、新项目提出后,为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之前,有关医生应广泛的查阅国内外相关著作及文献,并收集、整理,写出书面综述或报告(附相关资料),制定各种意外情况应急预案,评估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并提交科主任进行全科集体讨论。
2、全科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参与人员应包括科室大部分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充分发表意见,认真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应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其结果由开展项目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医务科。
二、报批程序经全科人员讨论同意后,应详细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手术申请书》(表-1)、首例需要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手术可行性评价表》(表-2)报送医务科,医务科进行初审合格后,提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委员表决结果为“同意”的比例达到2/3视为-------------------------------------------------------------------------------------------------------------------------------------- 审批通过,再报请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医务科审核、评估,经论证同意后报请主管院长审批。
主管院长审批后,由物价办负责向物价部门申报收费标准,批准后方可实施。
新技术新项目的前5例均需履行报批手续。
5例后视情况由医务科决定是否继续报批。
三、知情同意程序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实施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的开发和应用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增强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我院临床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管理,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一、新技术、新项目的概念及分级分类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 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新成果 ),本院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护理新手段和尚未开展过的项目,称为新技术、新项目。
(一)新技术、新项目范围1、医疗工作中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有创新和发展的专业技术项目,包括各种新的检查、诊断、治疗技术的引进或发明,传统治疗方法的挖掘、整理和应用等。
2、护理业务创新,主要包括护理理念、护理技术、服务模式、服务方法的改进、引进或发明创新等。
3、社区服务理念、方法的创新。
4、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的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科室管理创新、临床医疗服务流程的设计、新专科专病设置规划和诊疗规范的制定等。
(二)新技术、新项目的分级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分为级、省级、市级、院级。
1、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2、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3、市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在本市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4、院级具有市内先进水平,在本院尚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三)新医疗技术的分类1、探索使用技术,指医疗机构引进或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
2、限制使用技术( 高难、高新技术),指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医疗技术。
3、一般诊疗技术,指除或省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具体是指在国内已开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医疗技术。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的应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定义新技术、新项目是指我院尚未开展的新医疗技术和项目,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
新技术、新项目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禁止开展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和项目。
新技术、新项目的认定时间为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
分级:1、技术改进项目:在原开展的项目上有所改进。
2、院级新项目:本院未开展,其他医院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3、市级新项目:本市未开展,省内其他地市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4、省级新项目:省内未开展,国内其他省市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5、国家级新项目:国内未开展,国外已开展的技术项目。
6、国际新项目:在国内外均未开展的技术项目。
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条件:开展新技术人员必须是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第一例新技术施行者必须接受该技术省级医院培训的经历,经科室同意,报医务科,经医院批准后方可开展该项新技术;医院其他人员开展该项技术必须在新技术临床试用期结束后,经医院批准临床推广应用,在已掌握该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5例以上,经科室同意,报医务科,经医院批准后方可独立开展该项新技术。
三、申报与评审程序1、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或个人,需向学术指导管理委员会申请进行技术评价,并向医务科提交以下材料:(1)《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专业技术评价申请书》(见附件一)(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相关人员执业证书(复印件)(3)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报告,包括: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设备、设施及其他相应辅助支持条件;③主要技术人员的资质、履历;④该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风险评估及应急方案;⑤适应证、禁忌症和疗效判定标准;⑥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和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⑦应用新技术、新项目与其他技术治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报管理办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科研项目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具有标志性的新技术、新科研项目已经成为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标杆。
为坚持科教兴院,推动我院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我院大力倡导临床各科室在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及依法执业并按质按量完成三甲技术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动学科发展,培育我院的核心竞争力。
为规范我院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及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新技术新项目的定义和分类(一)本管理办法中的新技术新项目是指符合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第一、二类,且与临床诊疗过程有关的、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可在我院开展、实用型技术和方法;对解决重大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问题的项目。
(二)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新技术,分为探索性技术、限制性技术和一般技术三类:1.探索性新技术:指本院引进或者自主开发的在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
2.限制性新技术:指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国家或者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需要在限定范围和具备一定条件方可使用的新技术。
3.一般性新技术:指除国家或者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限制使用外的常用诊疗项目。
(三)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和应用医疗新技术,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需要淘汰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
二、新技术新项目的申请和审批(一)科室开展医疗新技术应向医院提交相应申报资料:1.新技术项目负责人资质证明材料;2.新技术项目组人员资质证明材料;3.国内外有关该项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检索报告及技术资料;4.新技术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新技术开展的实施方案和风险预案;6.如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的,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7.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开展医疗新技术必须履行下列程序:1.开展一般性新技术由科室向医务处申报,填写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并附电子版),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经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后实施;2.开展限制性新技术由科室向医务处申报,填写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并附电子版),医务处集中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科学技术委员会,经专家充分论证同意后,由相关部门根据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申报,批准后实施;3.开展探索性新技术由科室向医务处申报,填写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并附电子版),医务处集中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后提交科学技术委员会,经专家充分论证同意后,由相关部门根据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申报,批准后实施;三、新技术的临床试用(一)新技术临床试用期间,医务处应当加强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组织专家进行跟踪评估,建立技术档案,并根据评估结果,逐步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创新意识,根据医院业务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业务建设的需要,以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新技术、新项目围
1、医疗工作中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有创新和发展的专业技术项目,包括各种新的检查、诊断、治疗技术的引进或发明,传统治疗法的挖掘、整理和应用等。
2、护理业务创新,主要包括护理理念、护理技术、服务模式、服务法的改进、引进或发明创新等。
3、社区服务理念、法的创新。
4、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的新技术、新项目,包括科室管理创新、临床医疗服务流程的设计、新专科专病设置规划和诊疗规的制定等。
二、申报与立项
1、每年各科室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申报时间为10月份。
2、所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必须填写《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申请书》、《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实施计划书》。
3、项目负责人所填写的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必须按照填写说明逐项认真填写,容包括项目开展的目标、意义、
工作基础、实施计划、进度安排和阶段目标、应用前景(包括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等面。
4、每年拟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须经科室主任签名同意后向科教科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和实施计划书电子文档、纸质材料各1份,如需购置新设备,还需要递交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5、11月份所有项目先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科教科再邀请相关领导、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立项评议。
6、评议容包括:是否符合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目标和意义,已具备的条件(人员、技术力量和设施),以及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尤其着重于患者的医疗安全及规化诊断、治疗等面进行分析论证。
7、立项评议通过者可实施。
如需医院提供资金支持者,须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才可实施。
三、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1、通过立项的新技术、新项目项目涉及行政管理或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由医教科负责将项目信息通知相应部门。
2、每半年项目负责人需递交《新技术、新业务项目进展报告》,医教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3、重大问题如影响医疗技术安全和质量时,对该项目进行重新评议,必要时予以终止;如属医院支持不到位,由医教科、科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重新报院长办公会审议。
4、被终止的项目,如科室认为重新开展的条件成熟,医教科将组织重新评议。
5、新技术、新项目项目涉及急危重症病人或难度大、风险高的复杂诊疗技术,在开展前向医务科预申报的同时,应告知科教科。
四、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结题评估与等级评定
1、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结题时应向科教科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并准备原始档案备查,原则上每年12月份医教科对结题项目组织评估并评定等级。
2、评定的等级标准
(1)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技术空白,累计成功开展达5例;
(2)国先进水平:填补省技术空白,累计成功开展达5例;
(3)省先进水平:填补市级技术空白,本年度成功开展不少于5例;
(4)市级先进水平:填补院技术空白,本年度成功开展不少于10例。
3、结题评估与等级评定办法
(1)申请或推荐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先进水平评定的项目,将分别邀请部分国或省相应专家参加评估与等级评定,同时必须提供、省科技部门认可的科技信息检索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
(2)申请或推荐省先进水平评定的项目,将邀请部分省相应专家参加评估与等级评定。
(3)申请或推荐市级先进水平评定的项目,将邀请医院或部分本地区相应专家参加评估与等级评定。
(4)项目的收益评估由财经科根据项目收益情况分为好、一般、无三个等级。
4、每年对结题项目的评估结果于院公示,对结果有异议者请于一向医教科书面提出复评申请。
医教科审定复评理由充分者,自收到到申请之日起,于1月组织复评。
五、奖惩办法
(一)奖励办法
1、每年度根据结题项目的评定等级和项目收益记分给予奖励。
2、记分法:
(1)国际先进水平、国先进水平、省先进水平、市级先进水平分别记100、80、60、20分。
(2)项目收益情况好、一般和无三个等级分别记20、10、0分。
(3)每个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实际得分按评定等级分和项目收益分的总和记分。
3、奖励数目与等级的设立
(1)一等奖设立1项,得分必须全院排名第一且分数不低于80分;
(2)二等奖设立5项,按全院得分排序且分数不低于60分给予奖励;
(3)三等奖设立10项,按得分排序给予奖励;(4)得分相同者按等级优先排序,等级排序相同者按实际收益排序。
(5)鼓励奖设立20项,根据其余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开展的情况给予奖励。
4、奖励标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分别奖励5万、3万、1万、2千元。
5、奖金分配原则:获奖科室提取30%的奖金作为科室管理资金,项目负责人可获得奖金的40%,余下的30%由项目负责人分配给主要参与人员。
6、奖金分配的执行:科室主任和/或项目负责人按分配原则制定分配案,交由财经科执行。
(二)处罚办法
1、各科室每年度必须有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否则将影响年度考核结果。
2、对于没有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科室原则上不安排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因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被院终止的情况,不受处罚,但应在项目终止1个月向医教科申报其他新技术、新项目项目立项(可跨年度实施),被终止的项目如开展的条件成熟也可申请重新开展。
4、医院购置新设备所支持的新技术、新项目项目,如
未能开展,报请院长办公会讨论给予相应处罚。
5、对于申报资料弄虚作假者,扣除项目负责人2000元。
六、其他
1、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不适用本管理办法。
如将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可使用本管理办法申报新技术、新项目立项。
2、本管理办法由医教科负责解释。
医教科
201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