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

一、解释名词

1、毛毡花坛:主要用低矮观叶植物,组成精美复杂的装饰图案,花坛表面修剪子整呈细致的平面或和缓曲面,整个花坛宛如一块华丽的地毯,故称为毛毡花坛。不同色彩的五色苋(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品种因低矮、枝叶细密、耐修剪而成为毛毡花坛最理想的构成材料。低矮、整齐的其他观叶植物或花小而密、花期长而一致的低矮观花植物也可用于此类花坛。

2、彩结花坛:主要用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和多年生花卉如紫罗兰、百里香(Thymus)、薰衣革(Lavaadula)等,按一定图案纹样种植起来,模拟绸带编成的彩结式样而来,图案线条粗细相等,由上述植物组成构图轮廓,条纹间可用草坪为底色或用彩色砂石填铺。有时也种檀色彩一致、高低一致的时令性草本花卉,装饰效果更强。

3、浮雕花坛:与毛毡花坛之区别在于通过修剪或配植高度不同的植物材料,形成表面纹样凸凹分明的浮雕效果。

4、标题式花坛: 用观花或观叶植物组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的图案,按其表达的主题内容可分为文字花坛、肖像花坛、象征性图案花坛等。标题式花坛最好设置在角度适宜的斜面以便于观赏。

5、广义花卉概念:花卉(ornamental plants;garden flowes)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广义的花卉包括“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经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植物,有观花、观叶、观芽、观茎、观果和观根的,也有欣赏其姿态和闻其香的.

6、带状花丛花坛:花坛的宽度即短轴超过lm,且长、短轴的比例超过3-4倍以上时称为带状花丛花坛,或称为花带。带状花丛花坛通常作为配景,布置于带状种植床,如道路两侧、建筑基础、墙基、岸边或草坪上,有时也作为连续风景中的独立构图。

7、盛花花坛:主要表现和欣赏观花的草本植物花朵盛开时花卉本身群体的绚丽色彩以及不同花色种或品种组合搭配所表现出的华丽的图案和优美的外貌。

8、岩石园:岩石园(rock garden)是以岩石和岩生植物为主体.可结合地形选择适当的沼生和水生植物,经过合理的构筑与配植,展示高山草甸.岩崖.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和植物群落的一种装饰性绿地-在这里既可以进行引种、栽培、育种及对物种多样性等的科学研究,对学生和游客进行科普教育,又使人可游可赏,领略美丽的园林景观-此外利用花园中的挡土墙或专门构筑墙体,在缝隙中种植岩生花卉,甚至在置于庭园一角的容器中种植高山花卉,或在高山植物展室中展示高山花卉的景观世归于此类。

9、仙人掌和多浆植物:是仙人掌科和其他种中具肥厚多浆肉质器官(茎、叶或根)植物的总称。其中仙人掌科种类较多,因而在园艺上常单列,简称仙人掌类,另将其余多浆的植物称为多浆植物或多肉植物,包括番杏科、大戟科、百合科、龙舌兰科、晕天科、萝军种等的数十个科中的多肉植物。广义的多

10、观赏果蔬专类园:指以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果树和蔬菜的野生原种及栽培品种,按照一

定的布局形式,结合其他相关元素,以园林外貌布置于一园,展示果蔬自然资源.栽培技术、

应用方式以及在育种、生产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供人游览、娱乐、学习,并适当结合生

产的园林绿地。

11、花坛:花坛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12、狭义花卉概念:狭义的花卉引申自其字面含义(花的字面含义为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卉为草的总称),仅指草本的观花和观叶植物。

13、自然式岩石园:以展示高山的地形及植物景观为主。模拟自然山地、峡谷、溪流等自然地貌形成景观丰富的自然山水面貌和植物群落。一般面积较大,植物种类也丰富。

14、模纹式花坛:主要裹现和欣赏由观叶或花叶兼美的植物所组成的精制复杂的图案纹样。植物本身的个体美和群体美都居于次要地位,而由植物所组成的装饰纹样或空间造型是模纹式花坛的主要表现内容。

15、球根花卉:球根花卉指地下部分具有膨大的变态根或茎,以其贮藏养分度过休眠期的多年生花卉。根据地下变态的器官及其形态可将球根花卉分为鳞茎类(bulbs)、球茎类(corms)、块茎类(tubers)、根茎类(tuberous root)及块根类(rhizomes)。

16、立体造型花坛

即以枝叶细密的植物材料种植于具有一定结构的立体造型骨架上而形成的一种花卉立体装饰。其造型可以是花篮、花瓶、建筑、各种动物造型、各种几何造型或抽象式的立体造型等。所用的植物材料以五色苋、四季秋海棠等枝叶细密、耐修剪的种类为主(立体造型花坛的详细做法可参考第八章第一节花卉立体装饰中相关内容)。

17水景园:园林中有了水,便需要点缀水体的植物,或者说对水生植物观赏的需求也是园林中构筑水景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园林水体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水生植物及湿生、沼生植物的栽培提供载体。可以说水生植物的应用几乎和水景的应用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18、独立花坛: 作为局部构图中的一个主体而存在的花坛称为独立花坛,所以独立花坛是主体花坛,可以是花丛式花坛、模纹式花坛、标题式花坛或者是装饰物花坛。独立花坛通常布置在建筑广场中央、街道或道路的交叉口、公园的进出口广场上、建筑正前方、由花架或树墙组成的绿化空间等处。在花坛群或花坛组群构图中,独立花坛是主体和构图中心。因此,带状花坛不宜作为静态风景的独立花坛。独立花坛的外形平面总是对称的几何形,或单面对称,或多面对称。独立花坛面积不能太大,因为内部没有道路,游人不能进入。独立花坛可设置于平地上或斜坡上,花坛的中央可以没有突出的处理,也可以用修剪造型的常绿树作为中心,或者以雕像、喷泉或立体造型花坛作为中心。

19、花境花卉:园林中可以用来布置花境的花卉,多数为宿根花卉,如飞燕草(Consolida ajacis)、萱草、鸢尾类(Iris spp.)等,也可用中小型灌木或灌木与宿根花卉混合布置花境。

20、专类园:专类园(specialized garden)是在一定范围内种植同一类观赏植物供游赏、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的园地(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有些植物变种品种繁多并有特殊的观赏性和生态习性,宜于集中一园专门展示。其观赏期、栽培条件、技术要求比较接近,管理方便,游人乐于在一处饱览其精华。

二、填空题: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①雪松;②南洋杉;③金钱松;④日本金松;⑤巨杉)

世界五大行道树种:⑥银杏;⑦悬铃木;⑧七叶树;⑨鹅掌楸;⑩椴树

植物造景中,耐水湿的树种有(①柳树;②乌桕;③白蜡;④水松;⑤落羽杉)

植物造景中,耐旱的树种有:⑥松树;⑦枇杷;⑧相思树;⑨柳树;⑩木麻黄

三、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1、下列树种中,开白色花的是

(1)粉花绣线菊

(2)金桂

(3)蜡梅

(4)栀子花答案(4)

2. 下列树种中,最耐寒的为

(1)华盛顿棕榈

(2)棕榈

(3)落叶松

(4)刺槐答案(3)

3. 下列树种中,在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的为

(1)侧柏

(2)马尾松

(3)杜鹃花

(4)茶树答案(1)

4. 下列树种中,花先叶开放的是

(1)广玉兰

(2)梅花

(3)丁香

(4)麻叶绣球答案(2)

5. 下列树种中,开黄花的是

(1)红花木莲

(2)棣棠

(3)白花紫薇

(4)紫玉兰答案(2)

6. 下列树种中,秋季叶为红色的是

(2)法国梧桐

(3)楝树

(4)榉树答案( 4 )7. 下列树种中,叶为奇数羽状复叶的是

(1)大叶黄杨

(2)铁树

(3)薄壳山核桃

(4)喜树答案(3 )

8. 下列树种中,叶为掌状裂叶的是

(1)山茶

(2)桂花

(3)悬铃木

(4)法国冬青答案( 3 )

9. 下列树种中,秋叶变黄色的是

(1)樟树

(2)鸡爪槭

(3)银杏

(4)漆树答案( 3 )10. 下列树种中,可作为观果树种栽培的是

(1)荚蒾

(2)紫薇

(3)含笑

(4)桂花答案( 1 )

11. 下列树种中,最耐寒的为

(1)棕榈

(2)马尾松

(3)落叶松

(4)刺槐答案(3)

12. 下列树种中,在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的为

(2)马尾松

(3)杜鹃花

(4)茶树答案(1)

13. 下列树种中,先花后叶的是

(1)广玉兰

(2)梅花

(3)丁香

(4)麻叶绣球答案(2)14. 下列树种中,开黄花的是

(1)合欢

(2)棣棠

(3)火棘

(4)垂丝海棠答案(2)15. 下列树种中,秋季叶为红色的是

(1)马褂木

(2)法国梧桐

(3)楝树

(4)榉树答案( 4 )16. 下列树种中,叶为奇数羽状复叶的是

(1)合欢

(2)锦鸡儿

(3)薄壳山核桃

(4)喜树答案(3 )17. 下列树种中,叶为掌状裂叶的是

(1)无患子

(2)桂花

(3))悬铃木

(4)楸树答案( 3 )

18. 下列树种中,秋叶变黄色的是

(2)鸡爪槭

(3)银杏

(4)漆树答案( 3 )

19. 下列树种中,开白色花的是

(1)粉花绣线菊

(2)金桂

(3)蜡梅

(4)茉莉答案( 4 )

20. 下列树种中,可作为观果树种栽培的是

(1)荚蒾

(2)紫薇

(3)含笑

(4)桂花答案( 1 )

四、判断对错题:(对打√错打×,)

(√)1.棕榈是单子叶植物。

(×)2.苏铁不能用于植物造景。

(×)3.柳树不耐水湿

(×)4.紫玉兰是乔木。

(√)5.中国蜡梅的花是在冬天开放。

(×)6.夏蜡梅的花是在冬天开放。

(√)7.红瑞木枝条冬季为血红色。

(×)8.南洋杉不是世界五大风景树。

(√)9.榔榆是植物造景中的著名树种,树皮斑驳开裂。

(√)10.植物造景中的槭树属植物的叶片都是红色的。(×)11.银杏的雌性树可以作行道树。

(×)12.铺地柏可以作行道树。

(× )13.侧柏不可以用于陵园绿化。

(√)14.广玉兰可以作行道树。

(√)15.香樟不可以用作驳岸边潜水区的绿化。

(√)16.国槐可以嫁接龙爪槐用于各类园林绿化。

(×)17. 银杏是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叶片在秋末变成桔红色

(√)18.红松叶为五针一束。

(×)19.铁树不开花。

(√)20.合欢的花期在初夏。

五、简答题

1、如何进行花坛日常管理

为了保持花坛良好的观赏效果,对花坛的日常管理要求非常精细。首先要根据季节、天气安排浇水的频率。在交通频繁尘土较重的地区,每隔2-3日还须喷水滑洗,个别枯萎的植株要随时更换。对扰乱图形的枝叶要及时修剪,对于季节性花坛中的植株一般不再施肥,永久性和半永久性花坛中的植物可在生长季喷施掖肥或结合休眠期管理进行固体追肥。

2、简答园林花卉配置的形式美原理(答题要点)

(1)和谐的统一性;(2)比例的协调性;(3)均衡的稳定性与动感;(4)节奏与韵律.

3、简答花园布局的形式

规则式

欧洲历史上长期以规则式作为花园的主要形式。规则式即以中轴对称或轴线对称式布局花园的各组成部分。较小规模的对称式花园通常精致而美丽,规模较大的则更显得宏伟而庄重。这种形式的花园虽然在欧洲历史上也被新的自然式的形式所替代而逐渐衰退,但是直至今天,人们仍然会在有些地方如建筑周围、广场中心等建造规则式的花园。规则式花园中通常包含花坛、树坛、花带、花缘、花境、草坪、绿篱等植物景观。

自然式

花园中各组成部分不成几何对称式布局,道路呈弯曲流畅的线条,但各部分的元素通过体量、色彩、质地、聚散等的合理配植,使得视觉景观取得均衡。这种形式重在模拟自然景观。自然式布局的花园中植物景观通常由花丛、花群、花境、自然式草坪和地被景观、孤檀和丛植的木本植物、花卉自然攀缘的篱垣棚架以及水生、沼生或岩生花卉等构成。

混合式

将规则式与自然式布局相结合,根据花园所依附的建筑或存在的大环境的性质确定一种形式为主,是当今最常用的花园的布局形式。通常是在花园的出入口、建筑的周围或前方等以规则式为主,外围以自然式为主。有时则将花园的中心景区以规则式布局,外围为自然式布局。

4、花丛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花丛的植物材料以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简单,且能露地越冬的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既可观花,也可观叶或花叶兼备,如芍药、玉簪、萱草、鸢尾、百合、玉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 var.tuberosum f.vartegatum)等。栽培管理简单的一、二年生花卉或野生花卉也可以用作花丛等。

设计原则

花丛从平面轮廓到立面构图都是自然式的,边缘不用镶边植物,与周围草地、树木等没有明显的界限,常呈现一种错综自然的状态。园林中,根据环境尺度和周围景观,既可以单种植物构成大小不等、聚散有致的花丛,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花卉组合成丛。但花丛内的花卉种类不能太多,要有主有次;各种花卉混合种植,不同种类要高矮有别,疏密有致,富有层次,达到既有变化又有统一。花丛设计应避免两点:一是花丛大小相等,等距排列,显得单调;二是种类太多,配置无序,显得杂乱无章。

六、论述题

按园林用途的花卉分类:

(1)、花坛花卉(bedding flowers)

园林中可以用来布置各类花坛的花卉,多数为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花卉,如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三色堇(Viola tricolor)、郁金香、风信子等。低矮、观赏性强、耐修剪的灌木也可用于布置花坛。

(2)、花境花卉(border flowers)

园林中可以用来布置花境的花卉,多数为宿根花卉,如飞燕草(Consolida ajacis)、萱草、鸢尾类(Iris spp.)等,也可用中小型灌木或灌木与宿根花卉混合布置花境。

(3)、水生和湿生花卉(water and bog flowers)

用于美化园林水体及布置于水景园的水边、岸边及潮湿地带的花卉,如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spp. & cv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及各种水生和沼生的鸢尾等。

(4)、岩生花卉(rock flowers)

用于布置岩石园的花卉称为岩生花卉,通常比较低矮,生长缓慢,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包括各种高山花卉以及人工培育的低矮的花卉品种,如白头翁(Pul-satilla chiaensis)、报春花类(Primula)等。

(5)、藤蔓类花卉(dimbels and creepers)

主要用于篱垣棚架及垂直绿化的花卉,包括草质藤本及藤木类花卉,如牵牛(Pharbitls hederacea)、茑萝(Quamoclit pennata)、紫藤(Wistaria sinensis凌霄(Campsis grondiflora)等。

(6)、草坪草(1awn grasses)

用于建植草坪的植物,如野牛草(Buchloe dartyloides)、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

(7)、地被植物(ground covers)

用于覆盖园林地面的植物,如酢浆草(Oxalis corymbos)、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等。

(8)、室内花卉(mdoorplants)

用于装饰和美化室内环境的植物,如仙客来(Cyclamen perswum)、杜鹃花类(Rhododemdron spp)、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等。根据其观赏器官可以分为观花

类、观叶类、观果类以及观茎干类等。这类花卉既可应用于室内花园,也可盆栽装饰各种室内空间。后者也常称为盆栽花卉(potted plants)。

(9)、切花花卉(cut flowers)

剪切花、枝、叶或果用以插花及花艺设计的花卉总称,如现代月季(Rosa CVS.)、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等切花花卉,银芽柳(Salix leucopithecia)等切枝花卉,以及蔽类、玉簪等切叶花卉(cut-leaf plants)。

(10)、专类花卉(specialized flowers)

指具有相似的观赏特性、植物学上同科或同属,园艺学上同一栽培品种群,或者具有相似的生态习性,需要相似的栽培生境,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常组合在一起集中展示的花卉,如仙人掌和多浆类花卉(Cacti & succulents)、蕨类植物(Ferns)、食虫植物(Carnivorous plants;insectivorous plants)、凤梨类花卉(Bmmeliads)、兰科花卉(Orchids)、棕榈类植物(Palms)等。

花坛的特点和的功能:

花坛特点:

(1)花坛通常具有几何形的栽植床,因此属于规则式种植设计,多用于规则式园林构图中;

(2)花坛主要表现花卉组成的平面图案纹样或华丽的色彩美,不表现花卉个体的形态美;

(3)花坛多以时令性花卉为主体材料,因而需随季节更换材料,保证最佳的景双效果。气候沮暖地区也可用终年具有观赏价值且生长缓慢、耐修剪、可以组成美丽图案纹样的多年生花卉及木本花卉组成花坛。

(4)形式上突破平面俯视近赏,出现了在斜面、立面及三维空间设置的花坛。观赏角度出现多方位的仰视与远望,给视觉以多层次的立体感;

(5)由静态的构图发展到连续的动态构图;

(6)由室外园林空间扩展到室内.尤其是展览温室、室内花园等。

花坛的功能

(1)美化和装饰环境,尤其能增加节日欢乐气氛;

(2)标志和宣传;

(3)分隔、屏障;

(4)组织交通;

(5)弥补园林中季节性景色欠佳的缺陷。

2、花园的类型和花园景观布局的形式

按照花园所附属的建筑的性质,可以大体将花园归为以下几类:

家庭花园:或称别墅花园,主要供家庭成员利用和欣赏。

居住小区花园:居民住宅区的中心花园和楼间花园。主要供居住于此住宅区域范围内的居民享用。

单位附属花园: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内部设置的供美化环境和工作人员休息、欣赏的花园。商场、宾馆、车站、机场等大型建筑内、外共享空间设置的供顾客、旅客等休息和欣赏及美化环境的花园。

街道花园:城郊地区与道路、河流等相毗邻的花园式绿地。供过往行人或附近的居民停留休息和欣赏。

专类花园:设于植物园、公园内部或以公共绿地的性质独立设置的以既定主题为内容的花园。

花园布局的形式有:

规则式

欧洲历史上长期以规则式作为花园的主要形式。规则式即以中轴对称或轴线对称式布局花园的各组成部分。较小规模的对称式花园通常精致而美丽,规模较大的则更显得宏伟而庄重。这种形式的花园虽然在欧洲历史上也被新的自然式的形式所替代而逐渐衰退,但是直至今天,人们仍然会在有些地方如建筑周围、广场中心等建造规则式的花园。规则式花园中通常包含花坛、树坛、花带、花缘、花境、草坪、绿篱等植物景观。

自然式

花园中各组成部分不成几何对称式布局,道路呈弯曲流畅的线条,但各部分的元素通过体量、色彩、质地、聚散等的合理配植,使得视觉景观取得均衡。这种形式重在模拟自然景观。自然式布局的花园中植物景观通常由花丛、花群、花境、自然式草坪和地被景观、孤檀和丛植的木本植物、花卉自然攀缘的篱垣棚架以及水生、沼生或岩生花卉等构成。

混合式

通常是在花园的出入口、建筑的周围或前方等以规则式为主,外围以自然式为主。有时则将花园的中心景区以规则式布局,外围为自然式布局。将规则式与自然式布局相结合,根据花园所依附的建筑或存在的大环境的性质确定一种形式为主,是当今最常用的花园的布局形式。

植物造景的作用

植物造景的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 一、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其自然美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绿柳》一诗中所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栽去,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栽出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又如高骈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如苏轼在《冬景》一诗所描述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指一般的总体季相演变)。这种随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 二、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 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2. 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我市体育公园的植物配置,较好地采用了这一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3. 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我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4. 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如昭山风景区在大片的马尾松林内混交檫木,林下有长蕊杜鹃、白继木等,初春时节,远望,林冠线上嫩绿的松针衬托着淡黄的檫木花,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林下火红的杜鹃、雪白的继木

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

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 (一)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开展栽植,其他树种开展陪衬;疏即很自然开展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防止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通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花,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二)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有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l:lo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缺陷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三)围合空间的合理利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四)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

交接的线。开展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既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 (五)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开展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有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认真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以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植物造景》课程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时时间分配 导入: 通过对“植物造景”的字面意思进行导入,首先是“植物”,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植物,都包含哪些,我们校园中常见的都有哪些?其次是“造景”,字面意思就是造景色。“植物造景”字面就是通过一定的植物进行景色的创造和设计。通过对字面意思的了解后,让学生知道本门课程在环艺专业的地位及重要性。 新课讲授: 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二、意义 (一)美化环境 (二)构建生态环境 降低噪音、降低风速、防止水土流失 讲授 5分钟 讲授,案例 分析 20分钟

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的四大名园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 二、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 (一)植物选择上皇家园林:玉兰、牡丹、石榴(玉、富、多子多福)色彩多以红、黄 (二)私家园林:梅、兰、竹、菊、松、荷(隐喻节操高尚)讲授,案例 分析 20分钟

三、中国植物配置的特点 (一)主要以欣赏植物姿态、崇尚意境为主 如:“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牡丹富贵、石榴多子(二)姿态独特的以单株运用较多,丛植者大多是同一树种。 (三)一般不对树型进行规整和修剪,体现其自然美。 作业: 理解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课堂小结: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景观的概念、意义,对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后记)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不同植物对气候、土壤和光照等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到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确保其能够在设计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二、景观性原则 植物造景的目的是为了营造美丽的环境,因此要注重植物的景观性。要根据设计的需求和场地的特点选择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植物品种,如花朵美丽、叶片丰富的植物。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和纹理等特点,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三、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注意植物的层次性。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可以形成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植物群落,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作为主体,再搭配一些中等高度的灌木和低矮的地被植物,形成上下层次分明的景观。 四、变化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需要考虑植物的变化性。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季节和时间的推移,植物的颜色、形态和生长状态都会发

生变化。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生长习性,避免形成单调的景观效果。 五、生态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性。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等。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选择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植物品种,如能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或具有良好保水性的植物。 六、可持续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要考虑植物的可持续性。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养分和光照等条件的支持,因此要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抗寒的植物品种,减少对水资源和养分的依赖。同时,要合理规划植物的生长空间,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导致景观失衡。 七、安全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安全性。一些植物可能对人体有毒或过敏反应,因此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注意其安全性。尤其是在儿童活动区域或公共场所,要选择不容易引起过敏或中毒的植物品种,确保人们的安全。 以上就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美丽而适宜的植物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希望这些原则能够对植物造景设计的实践有所帮助。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4篇)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4篇) 目录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4篇) (1) 1园林水体植物配置及水体景观设计 (3) 一、园林水体植物配置形式 (3) 二、园林水体景观设计规范 (5) 结语 (6) 2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注意事项 (8) 三、植物配置与道路的结合 (8) 四、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9) 庭院设计植物配置方案 (9) 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 (13) 1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 (13) 2 植物造景的现实作用 (14) 2.1 体现衬托效果 (14) 2.2 开拓空间 (14) 2.3 展现意境效果 (14) 2.4 构建别样的观赏景观 (15) 3 植物造景遵循的艺术原则 (15) 3.1 因景制宜 (15) 3.2 色彩相宜 (15)

3.3 位置相宜 (16) 3.4 季相相宜 (16) 4 植物及景观之间搭配的艺术性 (16) 4.1 植物与建筑融合 (16) 4.2 植物与道路融合 (17) 4.3 植物与水体融合 (17) 5 结语 (18) 4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地探究 (18) 一植物造景的概况 (19) 1 植物造景的概念 (19) 2 植物造景的意义 (19) 2.1 表现时空变化和特殊的意境效果 (19) 2.2表现衬托效果 (20) 2.3 极大地创造空间 (20) 2.4 创造独特的观赏景观 (20) 2.1 美化作用 (20) 2.2 生态作用 (21) 2.3 防护作用 (21) 2.4 造景兼休闲作用 (22) 2.5 社会经济作用 (22) 三植物造景中应注意的问题 (23)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植物景观设计: 自然植物群落:指由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植物在一定的环境下自然演变形成的的植物群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人工植物群落:模仿自然植物群落栽植的、具有合理空间结构的植物群体。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树丛、树群或树林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可增强空间的韵律与节奏感。 林缘线:所谓林缘线,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花境:花境是指,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练,而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一种植物造景方式。 季相韵律:指由于在时序四季变化上而产生有规律的变化。 丛植:是指一株以上至十余株的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形成极为自然的植物景观。 群植:由二三十株以至数百株的乔木,灌木,成群配植称为群植。 交替韵律:是指利用特定的要素的穿插而产生的韵律感。 连续韵律:指重复出现相同的图案和相等的距离。 渐变韵律:是以不同元素的重复为基础,重复出现的图案不同,大小呈渐变的趋势。 春色叶树:春色叶树种是指春季新发生的嫩叶呈现显著不同叶色的树种。秋色叶树:秋色叶树种是指进入秋季或经霜后叶色由绿色转成其他颜色,并能使整个树冠显得鲜艳而优美的观赏树种。 常色叶树:常年呈现异色的植物树种 双色叶树:指叶表面和背面叶色不同的树种 二、填空、判断、简答 1.植物在园林中的用途 2.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创造特点。 建筑为主,植物为辅 植物种类及形式单调 强调寓意,讲究意境 植物造景私有性强 强调观赏艺术性,生态实用性差

植物造景

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造景P1就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2花相P19花或花序在树冠、枝条上的排列方式及其所变现的整体状貌称为花相。 3生活型P56是指植物长期适应环境而形成独特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态习性。 4比例与尺度P75比例是部分和部分之间、整体和局部之间、整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具体尺度无关。不同比例的景观构成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尺度是指与人有关的物体实际大小与人印象中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它与具体尺寸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容易在人心理上产生定式。 5均衡与稳定P75构图在平面上的平衡为均衡;在立面上的平衡则为稳定。均衡是人们在心理上对对称或不对称景观在重量感上的感受稳定。 6丛植P87由2-3株至10-20株同种或异种的树木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其林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轮廓线,这种配置方式称为丛植。 7对植P86将树形美观、体量相近的同一树种,以呼应之势种植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称为对植 8群植P91指成片种植同种或多种树木,常用二、三十株以至数百株的乔灌木组成。简答论述 1比较中国传统和现代植物景观异同点P7 同:植物景观技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异: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园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重意境,不求实际比例,着力画意,植物景观的欣赏则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植物用量很少;现代园林发展推崇园林生态化、景观大地化,重视植物物种多样性 2常用植物观赏特性P8 3质感的可变性和相对性P27 质感的可变性:某些植物的质感会随着季节的观赏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类型;质感的相对性:相邻植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会发生相对的改变。 4利用植物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同前)P31 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而形成的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似,它的空间一面或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覆盖空间;全封闭空间;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垂直相上的、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 5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6 一净化空气1)维持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2)吸收有害气体3)吸滞粉尘4)杀灭细菌 二改善城市小气候:1)调节气温2)增加空气湿度 三降低城市噪音、四净化水质、五保持水土,防灾减灾 6环境因子P42 1)温度因子: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而实现的。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称为温度三基点。 2)水分因子:水是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子传播等重要的生态因子。

园林造景100种植物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有五个重要的观赏特性:植物的体量(整体类型)、姿态、色彩、质感和芳香,它们犹如音乐中的音符,绘画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是情感表现的语言。植物通过这些特殊的语言来向人们表现自己,体现美感。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在理解这些语言的基础上,研究能使主观产生美感的植物景观的内在规律,设计出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植物景观。 1.1园林植物的整体类型 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花卉及草坪草和地被植物。 1.2园林植物的姿态 园林植物的外形,是重要的观赏要素之一,对园林景观的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1树形 树形影响景观的统一和多样性。常见的有垂直向上型、一般水平式的展开类型、无方向型。在运用树木姿态时应注意:植物姿态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注意把握人对不同植物姿态的重量感。 1.2.2影响树形的因素 树形由树干和树干两方面决定;树木的分枝方式;分枝习性;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1.2.3乔木的树形 常见乔木的树形有以下几种:圆柱形,如杜松尖塔形,如雪松圆锥形,如圆柏卵圆形和球形,如樟树伞形,如合欢棕椰形,如棕榈风致形,如黄山松。 1.2.4灌木的树形 总体上可分为四大类:丛生球形、长卵形、偃卧及匍匐形、拱垂形。 1.3园林植物的色彩 渲染园林色彩、表现园林季相特征是植物特有的观赏功能。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视觉最敏感的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和线条等。因而令人赏心悦目的植物,首先是色彩动人的,色彩是园林植物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征。植物的色彩还被看作是感情的象征,直接影响着环境的氛围。由于色彩易被人看见,因而它也是构图的重要因素。植物的色彩通过植物的各个部分呈现出来,如叶片、花朵、果实、大小枝条及树皮。 1.4园林植物的芳香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强调视觉和听觉的感赏,只有植物中的嗅觉感赏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道出了玄妙横生、意境空灵的梅花清香之韵。人们通过感赏园林植物的芳香,得以绵绵柔情,引发种植回味,产生心旷神怡、情绪欢愉之感。 熟悉了解园林植物的芳香种类,尤其编排好花香植物开花的物候期,充分发挥嗅觉的感赏美,配置出月月芬芳满园、处处浓郁香甜的香花园,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手段。 1.5园林植物的质感 整株植物的质地取决于叶片、枝条的大小、形状及其排列,以及叶表面的光润度等。主要分为:粗质型、中质型、细质型。 2.园林植物的功能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造景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进行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环境。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造景常用的名词解释: 1. 景观设计: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以及地形、水体、建筑等元素的调配,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景观环境。 2. 植物配置:指选择适合特定场地和气候环境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3. 主景: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景观元素,通常体现为树木、灌木等高大的植物。 4. 辅助景:在主景的基础上设置的低矮植物景观,如花坛、花境等,用于衬托主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5. 场地改造: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包括平整地面、开挖水体等,以适应植物造景的需要。 6. 绿化工程:通过在场地中植入植物,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的工程。 7. 植物材料:选择用于造景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坪等,根据其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配置。

8. 植被覆盖率:指植物在场地上所占据的面积比例,一般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 9. 通道设计:指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设置的人行道、小道等通道,以便人们游览和观赏景观。 10. 配墙绿化:指在围墙、护坡等建筑结构上进行绿化,增加 周围环境的美感和生态效益。 11.花坛绿化:指在园林场地中设置的盛放花卉的矮墙或花盆,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 12. 园林配套:指园林植物造景中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如灯光、喷泉、休息座椅等。 13. 异速生长:指在植物造景中,为了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 选择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的植物进行搭配。 14. 配色原则:在园林植物造景中,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颜色 和搭配方式,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15. 水景设计:将水体(如池塘、溪流等)融入到园林植物造 景中,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动态效果。 以上是园林植物造景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在中小型园林设计中会经常用到,通过使用合适的植物材料和艺术手法,可以创造出美丽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 目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3篇) (1) 1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 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2) 2 植物造景与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 (4) 3 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8) 4 结语 (10) 2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 (11) 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设计的根本 (11) 2物种多样性是生态设计的基础 (11) 3因地制宜是生态设计的保证 (12) 4中间关系是生态设计的关键 (12) 5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设计的核心 (13) 6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14) 7文化和游憩是生态设计的承载品位 (14) 8小结 (15) 3浅析植物造景中的五感设计 (16) 1.形体 (17) 2.色彩 (18) 3.肌理 (19)

1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对城市的水土、空气环境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介绍了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分析了植物造景在城市景观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1 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 1.1 适地适树 只有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条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其稳定性。所以,在植物造景中,首先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或通过引种驯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来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其次,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配置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直径的大小来确定种植点距离,但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可适当加大密度。 1.2 功能要求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目录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1) 1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 1 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 1.1 园林景观设计 (4) 1.2 中国古典园林 (4) 1.3 植物在环境景观中的造景作用 (5) 2 植物造景的概况 (5) 2.1 植物造景的概念 (5) 2.2 植物造景的意义 (6) 3 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6) 3.1 色彩相宜的原则 (6) 3.2 季相相宜的原则 (7) 3.3 因景制宜的原则 (7) 3.4 位置相宜的原则 (7) 4 植物造景的设计形式 (7) 4.1 列植 (8) 4.2 群植 (8) 5 结语 (8) 2浅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10)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生态要求 (10) 1 植物景观与自然景观失调的原因 (10) 1.1 种植规划设计的意识淡薄 (11) 1.2 缺乏有实力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11) 1.3 种植设计模式化,景观缺乏特色 (11) 2 做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2.1 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 (11) 2.2 确定景观种植方式的原则 (13) 3 做好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 (13) 3.1 树立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意识 (13) 3.2 满足园林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14) 3.3 考虑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要求 (14) 3.4 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14) 4 结束语 (15) 3园林艺术的植物景观设计 (16) 1植物景观设计概述 (16) 2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6) 2.1主体性原则 (16) 2.2艺术性原则 (17) 2.3生态性原则 (17) 2.4文化性原则 (18) 3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策略 (18)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 如今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在迅猛地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植物文化是城市园林精神内涵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对城市植物景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是景观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过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 1、植物造景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1,1植物造景的概念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应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与组织景观,使在园林植物之间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形体、线条、姿态、色彩等白然美的特点,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以崇尚白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总体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等现有条件,确立以植物造景为主,健康、生态的植物白然配置。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 1 , 2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

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 观设计是针对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上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其它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的植物造景与硬质的建筑、假山等结合可以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2、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2,1植物造景的时空变化特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白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 现上有很强的白然规律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暂时的,动”一方面说明植物不同于山石、建筑等是静止不动的;二是在配置时应考虑近期尤其是长远的绿化效果。 2,2植物是造景中的独立景观 园林植物独立成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1)用单一的 树木型态与景观色彩表现的孤植形式,在视野开阔处作为造景的主景;(2)按照美学规律、观赏视点的不同及植物季相的演变,组成疏密有致的既表现树木的群体美又体现个体美的丛植形式;(3)多用草本花卉组景,可以大大提高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4)由乔、灌、花草组成的白然式群落,效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园林植物造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 文将对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一、现状 1、植物种植方式单一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种植方式以传统的直接种植为主。但这种方式会对植物根系形态 和生长节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可能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应引 入新的科学种植技术,如间作、轮作等,使植物生长环境更加有利。 目前,我国的园林植物造景品种偏单一,这会导致景观单调,缺乏艺术感和丰富性。 应该注重引进和培育更多品种,扩大物种资源,使其更加适应城市环境。 3、植物布局不合理 我国很多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植物布局不合理,造成部分植物死亡率高、层次感不 强等问题。因此,对于植物的选择和布局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4、缺乏创新与艺术性 园林植物造景应该注重创新,在设计上增强艺术性,使景观更加独特、美观。 二、发展趋势 1、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社会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环保问题。因此,园林植 物造景也应该注重生态环保,选用绿化环保材料和生态友好型植物,使景观更加美观、绿 化和环保。 2、城市化进程更快 随着城市化迅速推进,城市的建设也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植物造景需跟上这一步伐,注重创新设计,使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更加现代、科技化、智能化。 3、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园林植物造景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关注气候变化的趋势,并特别关 注植物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同时,需要加强科技研究,引进适应性更好的品种和新技术,缓解气候变化对园林植物造景造成的影响。 4、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数字化和信息化对园林植物造景有着很大的影响。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 可以优化设计和规划,使园林植物造景更加科学化、便捷化。 总之,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品种资源的开发、科技的引进、设 计的创新和管理的科学化。同时,应该注重生态环保、气候变化和数字化,使园林植物造 景更加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具有更好的艺术性和生态性。

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在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中做好植物造景工作,能够促进园林绿化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下面是YJBYS店铺整理的植物造景的重要性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意义 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以及基础是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园林植物造景不但能够使城市绿化的综合效益以及景观的成效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将自身价值完美的表现出来。园林植物造景是生态学、美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园林造景技术,将园林绿化建设成为符合当地思想、政治、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而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是促进园林城市绿化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重要性 现今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并且在我国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人们身心承受的压力很大,这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对建筑物有软化作用,也对人们的身心起着放松治疗作用,因此为了保证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以及前提,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幸福指数以及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遏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在我国城市中实行环境保护途径就是进行园林绿化,如栽花、种草、植树等都是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及改造的手段。在对园林景观建设时,植物是园林绿化景观建造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园林植物便没了生命力,因此植物造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尤显重要。 现代植物造景技术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集各家所长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特色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给人们的生活、

植物造景比例与尺寸法则

植物造景比例与尺寸法则 植物造景是园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美丽、舒适和和谐的环境。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比例与尺寸的运用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将介绍植物造景比例与尺寸法则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园艺设计。 一、比例法则 比例是指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植物造景中,比例的运用能够使整个景观更加协调和谐。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比例法则: 1. 主体与背景比例:主体植物与背景植物的比例应协调一致,以达到平衡的效果。如果主体植物过于庞大,会压倒背景植物;而如果主体植物过小,会失去其独特的吸引力。 2. 高度比例:植物的高度比例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中,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要求来确定植物的高度比例。例如,可以使用高大的乔木来营造出宏伟的氛围,而低矮的灌木则可以用来填补空隙或起到过渡的作用。 3. 体量比例:植物的体量比例也需要考虑。体量大的植物可以用来突出重点,体量小的植物则可以用来衬托或填充空间。通过合理运用不同体量植物的比例,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二、尺寸法则 尺寸是指事物的大小或长度。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尺寸的运用可以使整个景观更加丰富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尺寸法则: 1. 大中小尺寸植物搭配:通过搭配不同尺寸的植物,可以使整个景观更加生动有趣。大尺寸植物可以作为主体,中尺寸植物可以作为过渡,小尺寸植物可以作为点缀。这样的搭配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2. 尺寸递减或递增:在园艺设计中,可以通过尺寸的递减或递增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递减尺寸可以用来表示距离的远近,递增尺寸则可以用来强调某个重点或起到引导作用。 3. 尺寸与空间的关系:在植物造景中,植物的尺寸与空间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空间较小,应选择尺寸较小的植物,以避免拥挤和压抑的感觉;而如果空间较大,可以选择尺寸较大的植物,以填补空白和营造氛围。 总结起来,植物造景比例与尺寸法则对于园艺设计非常重要。通过合理运用比例和尺寸,可以打造出一个美丽、舒适和和谐的环境。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比例和尺寸,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知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园艺设计,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的意义

植物造景的意义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 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 创作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有关专家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较多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园林建设方向 , 要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 它涉及到美学、植物学等众多学科。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 , 又是综合性的创造 , 既要考虑到科学性 , 又要讲究艺术效果 , 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 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 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 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 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 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 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 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洁 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 造景的基础。

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则有阳性、阴 性。耐荫植物的生态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宕、不同性质的土壤有 不同的植被和景观。以上是就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 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这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 植物遣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 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 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 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 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植物遣景的艺术性方面,就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风景或景观中,除了自然界的山水、日月、生物外,还有人 工的建筑物。街道,广场等,都是景观构成的要素。但童山秃秃,无景可言,只有 披上了绿装,才有山林之美。一泓池水,晃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 在池中,水畔结合植物的姿态、色彩来组景,使水景频添几多颜色。园林中士山若 起伏平缓,线条圆滑,种植尖塔状树木后,就改变了对地形外貌的感受而有高耸之 势。高层建筑前种植低矮圆球状植物,对比中显得建筑的崇高;低层建筑前种植住 状、圆锥状树木,使建筑看来比实际的高。巧妙地运用植物的线条、姿态、色彩可 以年建筑的线条、形式、色彩相得益彰。城市的街道是城市的走廊,主要职能是交 通运输。街道两旁主要是各种建筑,即使其平面组合、立面形式以及线条、色彩不 同所组成的街景,还只是“凝固的音乐”。街道绿化,包括街道树、街道绿地及防护绿带并联成一体,不仅使街景丰富多彩,也将使整个城市景观改貌,如花园一般。 总起来说,由于植物造景形成山水-植物的综合景观,建筑-植物的综合景观,街

园林景观——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5篇)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5篇) 目录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5篇) (1) 1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 1、多样统一的原则 (5) 2、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6) 3、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6) 4、均衡的原则 (6) 5、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7) 2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原则及应用 (9) 1 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9) 2 园林植物造景原则 (10) 3 美学原则 (10) 4 植物造景的基本做法 (12) 3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 (14) 1、功能分区 (15) 2、环境气氛 (15) 3、文化内涵 (16) 4、历史文化主题 (16) 1、植物景观空间结构 (16) 2、借助植物配置烘托主题 (17)

3、主体植物利用 (17) 4、深化主题 (18) 1、园林空间功能 (18) 2、园林空间特点 (18) 1、建立园林植物档案 (19) 2、园林空间功能要求 (19) 3、园林空间的艺术品格 (19) 4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21) 1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2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22) 3 结语 (24) 5植物造景在菏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5) 1 植物造景的概念演变 (25) 2 植物造景的要求 (26) 3 植物造景的功能 (29) 4 植物造景的植物多样性 (31) 5 植物造景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 (33) 1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的园林绿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园林绿化中的影响不可轻视。本文通过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