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过程。

中国石油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石油储量有限,依靠进口石油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为了加强石油工业的建设,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对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进行管理。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的石油公司,于1988年6月17日正式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标志着中国石油步入集团化经营的新阶段。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快速增长期、调整期和全球化发展期。

初创时期:在中国石油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加强石油勘探开发能力,提高国内石油自给率。

中国石油积极引进国外的勘探开发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加强国内自主创新。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石油产量逐年增长,石油工业实力逐渐增强。

快速增长期: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是中国石油快速增长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通过国内外的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强了技术和资源的整合。

其中,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尤为引人注目。

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使中国石油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石油产量。

同时,中国石油在国内也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提高了石油产量。

调整期:从21世纪初到2015年前后,是中国石油进行战略调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深入改革,加强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运营效率。

中国石油也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效果。

此外,中国石油还注重环境保护,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全球化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石油的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

中国石油通过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加强了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简史
中国石油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以下是中国石油发展的简要历史:
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
- 早在清朝末期,中国就开始发现和利用一些油田。

- 但直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量很低。

-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的石油产业几乎全部为外国资本控制和开发。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至197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重视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1955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工业部,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正式启动。

- 在此期间,中国发现了一些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成为国内主要的石油产区。

- 尽管有所发展,但中国石油工业整体仍然落后,对进口依赖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
-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速了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和开放,引进了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中国开始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力度,积极引进国际油企合作,提高了石油产量和技术水平。

- 中国石油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和资源开发。

现状与展望:
-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石油消费量庞大。

-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石油继续寻求新的开发技术和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如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等。

- 在国内,中国石油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但在不断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历程简介中国石油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能源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石油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壮大,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石油工业起步较晚。

当时,中国石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国内的基本燃料需求。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中国石油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一批炼油厂和石油加工企业。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石油供应不足问题。

为了满足国内石油需求,中国石油企业开始寻求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

1982年,中国石油企业与法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了先进的炼油技术和设备。

这次合作为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石油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也逐渐增强。

在1990年代,中国石油企业开始积极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和开发,寻求更多的石油资源。

2000年,中国石油企业在苏丹发现了大规模的石油田,这标志着中国石油企业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石油企业也进行了体制改革和组织优化。

2002年,中国石油企业进行了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该集团公司旗下拥有多个子公司,涉及石油勘探、炼油、石油化工、油气管道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石油企业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推动石油炼制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同时,中国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投入,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未来,中国石油企业将继续积极应对国内外的挑战和机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石油企业将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中国石油企业也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石油企业不断壮大,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述

• 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 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抒怀
2021/8/24
大西北创业的秦文贵
2021/8/24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 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中 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集团公司 特等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石油 青年的楷模”。2009年9月,当选由 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 评选出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 中国人物”。
• 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2700米 以上,《我为祖国献石油》中“昆仑山下送晚 霞”,描写的就是这里。 “天上无飞鸟,地 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 生命的禁区。然而,秦文贵却凭着坚定的信念, 从这里开始了从一名大学生向柴达木石油人的 转 变 。 2021/8/24
• 他当过油田技术员,也担任过钻井处 处长,后来逐渐成了技术带头人。上拿大国际发 展署和外经贸部联合举办的人才培养 项目的专业人才。
2021/8/24
• 独臂将军余秋里
• 余秋里(191 4——1999.2. 3)中国共产党的 优秀党员,久经考 验的忠诚的共产主 义战士,无产阶级 革命家,新中国石 油工业的创建者, 经济工作的杰出领 导人,中国人民解 放军卓越的政治工 作领导者,国务院 原副总理,中国共 产党第十一届、十 二届中央政治局委 员、书记处书记,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 员会常委,中央军 委原委员、副秘书 长 , 中 国202人1/8民/24解 放
• 随后,人们顶这各种干扰,战胜动乱带来的 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 的石油基地。
2021/8/24
四、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 时期(1979年至今)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王树勇按我国石油生产的专业和管理的门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储运工程四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

石油工程覆盖了石油开发生产的全过程,是石油生产的主体部分。

我国的石油生产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探索时期(建国前的历史时期)近代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从1859年开始的。

作为动力资源,石油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867年美国开始向我国出口“洋油”。

随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大量向中国倾销“洋油”。

在列强向我国输入的商品中,石油产品量列为鸦片、棉纱之后第三位的大宗商品。

“洋油”的倾销垄断了中国市场,阻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为抵制倾销,中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石油工业。

在台湾苗栗(1878年钻成,这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陕西延长(1907年钻成“延1井”,我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新疆独山子钻成了近代油井。

这些油井都是采用机械设备钻成的,标志着中国古代以来的手工操作和以畜力为动力的石油开发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古代石油事业因此发展到近代石油工业阶段。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1949年年产天然石油不到7万吨。

在1904~1948年的45年中,旧中国的累计生产原油只有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

中国是外国油品的倾销市场。

二、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60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有一定工作基础和已发现油田的陕、甘地区为勘探重点,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陕西、四川、新疆的部分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工作。

解放后,玉门油矿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个 包括 地 质 钻 井 开 发 炼 油


来 的手工 操 作 和 以畜 力为 动 力的 石 油 开 发 方 式 发 生 了 重 大 改 变 中国 古代 石 油 事

机械 科研 教 育等 在 内的初具 规模 的石
油天 然气 工 业 基 地
万吨
, 。
1978 年 ) 高 速 发 展 时期 (1 9 6 0 根 据 中央 批 示 1 9 6 0 年 3 月 场关
结 了过 去 的经 验 教 训 明 确 了 石 油 工 作 者

50 0 0 万



为全 国 原 油 年产 量 上 亿 吨 打 我 国从 19
6 6
19 9 7
年 1月 成 立

至 此

我 国石 油 石 化 工

的 岗位 在 地 下 对 象 是 油 层 在 各 项 工 作


下 了基 础
年 到 19 7 8 年 的13
按 我 国 石 油 生 产 的专 业 和 管 理 的 门
类 划 分 石 油 工 程 领 域 覆 盖 了油 藏 工 程
, 、 、
中国 近 代 石 油 工 业 萌 芽 于 十 九 世 纪
后半叶

田 在 开 发 建 设 中取 得 的丰 富 经 验

为 当时
经 过 了多年 的 艰 苦 历 程


直到 从
和 以 后 全 国石 油 工 业 的发 展
国 的普 遍 重 视


定 工 作 基 础 和 已 发 现 油 田 的陕 甘 地



4



3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

1919年,张学良组织创立了西南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

1925年,九江石油公司开发的中国第一口油井上产。

随后的十几年间石油行业
蓬勃发展。

193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并使中国石油行
业步入了由央企运营的行列。

1939年,整个中国石油工业遭受战争的
冲击,大量的石油设施被战争破坏。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新中国后,石油工业实行“国有承包制”经营模式,中国国民石油总公司负责国家有关石油工业的所有工作。

1964年,华东地区油田综合技术改造实现一统。

1978年,中国加入世
界石油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石油工业的深入发展。

90年代初期,石油行业增加参与市场化竞争,内部改革取得显著
成效。

2011年,中国航天部门宣布研制成功火神一号飞行测试平台,
这也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5年,当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石油勘探单位——松辽油田勘探指挥部。

在此之后,中国石油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59年,中国在辽宁发现了塔里木油田,这标志着石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石油勘探队伍迅速壮大,陆续在国内各地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田和气田。

其中包括大庆油田、渤海湾油田、东海油田等。

198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成立,统一管理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石油行业逐渐实施市场化改革,引进国外公司合作,提升了勘探开发水平。

在21世纪初,中国石油开始向海外扩张。

2001年,中国石油首次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石油勘探和开发,标志着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的起步。

此后,中国石油相继在苏丹、尼日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建石油项目,并与国际能源公司展开合作。

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大了石油替代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力度,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同时,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提高石油勘探开采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王树勇
按我国石油生产的专业和管理的门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储运工程四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

石油工程覆盖了石油开发生产的全过程,是石油生产的主体部分。

我国的石油生产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探索时期(建国前的历史时期)
近代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从1859年开始的。

作为动力资源,石油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867年美国开始向我国出口“洋油”。

随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大量向中国倾销“洋油”。

在列强向我国输入的商品中,石油产品量列为鸦片、棉纱之后第三位的大宗商品。

“洋油”的倾销垄断了中国市场,阻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为抵制倾销,中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石油工业。

在台湾苗栗(1878年钻成,这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陕西延长(1907年钻成“延1井”,我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新疆独山子钻成了近代油井。

这些油井都是采用机械设备钻成的,标志着中国古代以来的手工操作和以畜力为动力的石油开发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古代石油事业因此发展到近代石油工业阶段。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1949年年产天然石油不到7万吨。

在1904~1948年的45年中,旧中国的累计生产原油只有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

中国是外国油品的倾销市场。

二、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60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有一定工作基础和已发现油田的陕、甘地区为勘探重点,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陕西、四川、新疆的部分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工作。

解放后,玉门油矿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 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

当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 50.9%。

玉门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玉门油矿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

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

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到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

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 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三、高速发展时期(1960~1978年)
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

会战领导层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了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对象是油层。

在各项工作中,以“两论”为指针,坚持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浮夸和脱离实际的瞎指挥,着力把人们的革命干劲引导到掌握油田第一性资料,探索油田地下客观规律上去。

为此,一是要求在勘探、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项数据;二是狠抓科学实验,开辟开发实验区,进行10种开发方法的试验;三是抓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课题。

从而编制了科学的油田开发方案,独创了符合大庆特点的原油集输工艺流程。

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

同年12月,周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为继续加强我国东部地区的勘探,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

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

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

在天津拿下了大港油田。

随后,石油人顶着各种压力与干扰,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开发建设了这两个新的石油基地。

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

胜利油田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高峰期,年产量从1966年的130多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0万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

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沼泽地区,石油大军三上辽河油田。

20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勘探开发了兴隆台油田、曙光油田和欢喜岭油田,总结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

1978年,辽河油田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油田进行了开发调整工作。

至1973年,年产量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量上亿吨打下了基础。

我国在1966~1978年的13年间,原油年产量以每年递增18.6% 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1亿吨,
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

1973年,我国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四、稳定发展时期(1978~1998年)
1978年12月,我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

此后,原油产量一度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施开放搞活的措施,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

这一决策迅速收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原油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

由于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石油自给有余,在满足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对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有部分出口,也为国家创汇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创汇曾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

1985年创汇最高,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6.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石油产量每年有所增长,但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自1993年开始,原油加成品油进口总量大于出口总量。

我国又开始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

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

1998
年将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

1989年开始了塔里木会战,1992年中国石油总公司组织了吐哈石油会战。

1997年塔里木产油420.3万吨,吐哈的石油产量达到300.1万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产油870.2万吨。

西部已经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基地。

五、石油工业新时期(1998年至今)
按国务院统一部署,1998年7月中国石油与石化企业重组。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成立以上游为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成立了以下游为主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两大公司都是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总公司仍保留原体制和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业务。

2000年和2001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纷纷上市,成功进入海外资本市场,预示着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产权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油、气年产量都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①石油产量稳步增长。

2000年石油年产量1.62亿吨,2006年石油年产量已稳步增加到1.84亿吨。

②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2000年天然气年产量265亿立方米,2006年已快速增长到586亿立方米。

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

在相关领域的每一位科学院院士的背后,都有一段蕴含着促使中国石油工业腾飞的艰辛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