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肾不交证(陈士铎)

合集下载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摘要】《辨证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所著,所论述的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本脏的阴阳相交和心肾的阴阳上下相交,将心肾不交归为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和心肾两不相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心肾不交理论的内涵。

在治疗心肾不交证时,陈士铎以补益为主,伍以清心泻火之品,常用熟地、麦冬、人参、山茱萸、肉桂、黄连等药物,善用熟地与麦冬、熟地与人参、黄连与肉桂配伍。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9【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辨证录;心肾不交证;用药特点;陈士铎【作者】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陈士铎是我国清代医家,祖传行医,注重实践,《辨证录》是其代表医著之一。

该书记述了伤寒、中风、咽喉痛、五郁、关格、火热症、痉痓、疟疾、大便秘结、鹤膝、妇人、安胎、背痈、惊疳吐泻等一百余门,每门下列病案数则,体现了“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的特点。

在理论方面,陈氏突出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解运用,辨证施治以五行生克理论为指导,治法上重视温补。

《辨证录》对心肾相交理论的论述及所载交通心肾的方药,集中体现了陈士铎治疗心肾不交证的用药特点。

在《辨证录》中,陈士铎强调,心肾相交包括本脏交济和上下交济。

心之中有阴阳,肾之中亦有阴阳,心肾本脏的阴阳可以互相交济。

心阳温心阴,心阴滋心阳,阴阳平衡,则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心神安定。

肾为水火之宅,内寄原阴原阳。

肾阳温肾阴,使肾水不寒;肾阴滋肾阳,使相火不亢。

若肾阴不足,无以制约肾阳,易致相火妄动,虚火上炎。

心肾本脏的阴阳不能自交,将直接影响心肾的上下交济。

心肾上下交济包括心交于肾和肾交于心两种方式。

传奇名医陈士铎:胆小失眠,三味药治好!三百年前的医学遗产陈士铎失眠辩证录傅青主

传奇名医陈士铎:胆小失眠,三味药治好!三百年前的医学遗产陈士铎失眠辩证录傅青主

传奇名医陈士铎:胆小失眠,三味药治好!三百年前的医学遗产陈士铎失眠辩证录傅青主《辩证录》,它是明末清初的一代大医陈士铎的作品。

这个陈士铎,颇有些神秘色彩。

不仅是因为他的生卒年份不详,目前仅能说他生于明朝天启年间,卒于清朝康熙年间,同时也因为他和另外一个高人,即傅青主之间的关系。

傅青主,也是明末清初年间的一位大学问家。

从陈士铎在著作中的只言片语里,后人可以感知到,傅青主应该和陈士铎有师承关系。

陈士铎,师承傅青主。

陈士铎的许多著作里的内容,源于傅青主。

但是为啥陈士铎不明说呢?原因之一,在于傅青主有强烈的反清复明的思想意识。

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陈士铎必须有所隐晦。

这些,我就不多说了。

我说主要的。

这就是,陈士铎在《辩证录·不寐》的第四卷里头,有这么一段描述。

这段描述,可以说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

原文如下——“夜不能寐,畏鬼,辗转反侧,少睡即惊,再睡恍如捉拿,人谓心肾不交,谁知胆气怯,少阳胆在半表里,心由少阳交肾,肾亦由少阳交心。

胆气虚,心肾至,不能相延为介绍,心肾怒,两相攻击,胆愈虚,惊易起,益不能寐。

宜补少阳胆”。

当时,我看到这段话,心中一惊。

这不是和我当初那个女患者,一模一样吗?“夜不能寐,畏鬼,辗转反侧,少睡即惊,再睡恍如捉拿”。

这说的就是她啊。

我当时按照健脾养心之法,无效。

但是你看人家陈士铎咋说的?人家说,少阳胆经作为半表半里之枢机,沟通着心和肾两脏。

现在,肝胆气不足,心肾沟通失常,于是心肾两脏“相互攻击”。

这时候,胆气更虚弱了。

于是,人就开始易惊、多梦、睡不着、胆小,少睡即惊。

你看,问题在于胆气虚弱。

那怎么办?就得补胆气啊。

怎么补?接下来,陈士铎写道:“然补胆又不得不补厥阴肝。

盖肝胆表里,补肝正补胆”。

然后,陈士铎给出了配伍,这就是所谓“肝胆两益汤”。

配伍是白芍、炒酸枣仁各一两,远志五钱。

陈士铎对此非常自信,说“二剂熟睡,三剂惊失”。

换算成今天的量,就是白芍和炒酸枣仁各差不多30克,远志15克。

陈士铎《辨证录》不寐门,失眠

陈士铎《辨证录》不寐门,失眠

陈士铎《辨证录》不寐门,失眠不寐门(五则)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

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

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

夫心肾之所以不交者,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也。

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矣。

然则治法,使心之热者不热,肾之寒者不寒,两相引而自两相合也。

方用上下两济丹∶人参(五钱)熟地(一两)白术(五钱)山茱萸(三钱)肉桂(五分)黄连(五分)水煎服。

一剂即寐。

盖黄连凉心,肉桂温肾,二物同用,原能交心肾于顷刻。

然无补药以辅之,未免热者有太燥之虞,而寒者有过凉之惧。

得熟地、人参、白术、山萸以相益,则交接之时,既无刻削之苦,自有欢愉之庆。

然非多用之则势单力薄,不足以投其所好,而餍其所取,恐暂效而不能久效耳。

此症用芡莲丹亦佳。

人参茯苓玄参熟地生地莲子心山药芡实(各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四剂安。

人有忧愁之后,终日困倦,至夜而双目不闭,欲求一闭目而不得者,人以为心肾之不交也,谁知是肝气之太燥乎?夫忧愁之人,未有不气郁者也。

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而下必取汲于肾。

然而肝木大耗,非杯水可以灌溉,岂能堪日日之取给乎!于是肾水亦枯,而不能供肝木之涸矣。

其后肾止可自救其焦釜,见肝木之来亲,有闭关而拒矣。

肝为肾之子,肾母且弃子而罔顾,况心为肾之仇,又乌肯引火而自焚乎?所以坚闭而不纳也。

治法必须补肝血之燥,而益肾水之枯,自然水可以养木,而肝可以交心也。

方用润燥交心汤∶白芍(一两)当归(一两)熟地(一两)玄参(一两)柴胡(三分)菖蒲(三分)水煎服。

一剂而肝之燥解,再剂而肝之郁亦解,四剂而双目能闭而熟睡矣。

此方用芍药、当归以滋其肝,则肝气自平;得熟地以补肾水,则水足以济肝,而肝之血益旺;又得玄参以解其心中之炎,而又是补水之剂;投之柴胡、菖蒲解肝中之郁,引诸药而直入于心宫,则肾肝之气自然不交而交也。

心火过,肾不固,梦遗陈士铎静心汤、旺水汤、强心汤、两益止遗汤

心火过,肾不固,梦遗陈士铎静心汤、旺水汤、强心汤、两益止遗汤

心火过,肾不固,梦遗陈士铎静心汤、旺水汤、强心汤、两益止遗汤清代名医陈士铎著《辨证录》中专立梦遗门,对本病论述颇多。

一、病因病机心火上炎:用心过度,心动不宁,心动则火起而上炎,火上炎则水火相隔,心之气不能下交于肾,导致肾之关门大开而遗精频繁。

陈士铎认为由于心之过劳,此火乃虚火,非心之实火也。

肾精不足:朝朝纵欲,贪色不厌,使肾中水火失去平衡,火衰而水旺能导致遗精,火盛而水衰亦能导致遗精。

肾藏精,性生活过度必然导致肾精的亏乏。

肝血不足:怒气伤肝,肝中之火,得血则藏。

肝属木,藏血而舍魂,木缺水则木干,肝少血则肝燥,干燥之极,肝中之火不能自养,往来心肾之间,游魂无定而作梦遗。

心包火旺:心气素虚,思慕美色,见美女而心动,闻淫语而色移,听女音而神驰,遂导致遗精不止。

心包为心君之相臣,心气旺,则心包奉君令,心气衰则心包难奉君令,而反行其政。

心肾不交:纵欲之人,劳心思虑过度,导致心肾二经之火俱动。

心中之火必得肾水以相制,肾中之火必得心火以相伏,心肾两动,二火相合,则心肾之气不开,而精关大开致遗精不止。

二、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虽都有遗精频繁,但有程度及兼症的不同。

心火上炎引起的遗精临症可见口渴舌干,面红颧赤,疲倦困顿,一夜可遗数次;肾精不足引起的遗精可见腰足痿弱,骨内酸痛,夜热自汗,终宵不干;肝血不足引起的遗精可见两胁多闷,头痛目赤,饮食倦怠,心情烦躁,烦恼时遗精更甚;心包火旺引起的遗精可见面黄体瘦,自汗夜热,日日梦遗,易举易泄;心肾不交引起的遗精可见口渴饮水,多饮不爽,卧不安枕,易惊易惧,舌上生疮,脚心冰冷,腰酸若空,骨蒸潮热,神昏不安。

三、治法方药1 补益心气,静心止遗人有用心过度,心动不宁,以致梦遗者,其症口渴舌干,面红颧赤,眼闭即遗,一夜有遗数次者,疲倦困顿,人以为肾虚之过也,谁知是心虚之故乎。

夫心喜宁静,不喜过劳,过劳则心动,心动则火起而上炎,火上炎则水火相隔,心之气不能下交于肾,肾之关门大开矣。

盖肾之气必得心气相通,而始能藏精而不泄。

陈士铎奇方分享(2)

陈士铎奇方分享(2)

陈士铎奇方分享(2)1定喘神奇丹有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其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者,此气虚而非气盛也,乃不足之症。

不可作有余之火治之。

人身之阴阳,原自相根,而阴阳中之水火,不可须臾离也。

惟肾水太虚,而后肾火无制,始越出于肾宫,而关元之气不能挽回,直奔于肺而作喘矣。

然而关元之气微,虽力不胜任,以挽回其将绝之元阳,而犹幸其一线之牵连也,则犹可救援于万一耳。

方用定喘神奇丹:人参(二两)牛膝(五钱)麦冬(二两)北五味(二钱)熟地(二两)山茱萸(四钱)作汤煎服。

一剂而喘少止,二剂而喘更轻,四剂而喘大定。

此方人参宜多用,不用至二两则不能下达于气海关元,以生气于无何有之乡。

非用牛膝不能下行,且牛膝能平胃肾之虚火,又能直补其下元之气也。

麦冬益肺金,非多用则自顾不暇,何能生汪洋之水,以救燎原之炎耶!人喘则气散,非五味子何以能收敛乎。

用熟地以益肾中之水也,肾水大足,自不去泄肺金之气,然非多加则阴不能骤生,而火不可以遽制。

又益之以山茱萸,以赞襄熟地之不逮,自能水火既济,而气易还元也。

此症亦可用参熟桃苏汤。

人参熟地(各一两)破故纸(五分)茯神麦冬(各五钱)胡桃(一个)生姜苏子(各一钱)山萸巴戟天(各二钱)水煎服。

2引火汤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即时散化为水。

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

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

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

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

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方用引火汤:熟地(三两)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麦冬(一两)北五味(一钱)水煎服。

一剂而火自下归,咽喉之肿痛全消,二剂即全愈。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

【《辨证奇闻》陈士铎】卷五

【《辨证奇闻》陈士铎】卷五

【《辨证奇闻》陈士铎】卷五卷五关格关格者,心欲食,食至胃而吐,已而再食,再吐,心思大小便不能出,眼红珠落,两胁胀满气逆,求一通气而不得,世谓胃气太盛,不知乃肝气过郁。

关格宜分上下,一上格不得下,一下关不得出。

今上不得入,下又不得出,是真关格,危症也。

治原有吐法,上吐则下气可通。

然先已自吐,吐必无益。

若用下导法,上无饮食下胃,大肠空虚,止可出大肠糟粕硬屎,不能通小肠膀胱气,导亦无益。

必须煎药和解为得,但须渐渐饮之,初不受,后自受。

用开门散:白芍、白术、当归五钱,茯苓、柴胡、牛膝、车前子、炒栀仁三钱,花粉三钱,苏叶一钱,陈皮一钱。

缓服一剂上关开,二剂下格通。

此直走肝经以解郁,郁解关格自痊,此扼要争奇也。

倘用香燥耗气,适足坚关门,动据格。

一无故忽上不能食,下不能出,胸中胀急,烦闷不安,二便极窘迫,人谓关格,谁知少阳气不通乎。

少阳胆木,喜舒泄,因寒袭木不条达,气乃闭,于是上克胃,下克脾,脾胃畏木刑,不生肺并生大肠。

肺金因脾胃不生,失清肃之令,膀胱、小肠无禀遵,齐气闭。

此原可用吐,一吐而少阳之气升;其次用和,和其半表里,胆郁自通。

较之吐必伤五脏气,和则不伤。

用和解汤:柴胡、甘草、薄荷一钱,白芍、茯神、当归三钱,枳壳五分,丹皮二钱。

缓服三剂,开关。

改用薄荷、栀壳、丹皮者,取直入肝经,尤易开郁也。

然解郁正所以开关耳。

一吐逆不得食,又不得二便,此五志厥阳火太盛,不能荣阴,遏抑心包,头上有汗,乃心液外亡,自焚于中,此关格最危症。

人谓气不通,用麝、片,必耗真气,反致归阴。

法宜调营卫,不偏阴偏阳,不治关格,惟求中焦握枢而运,渐透于上下之间,自能荣气先通,卫气不闭,因势导之,势无扜格。

用和中启关汤:麦冬、白芍五钱,人参、甘草五分,柏子仁三钱,滑石(敲碎)、黄连一钱,桂枝三分,花粉钱半。

一剂吐止,二剂下通。

此解散中焦火,更舒肝气,肝气平,火热自灭。

最妙在黄连、桂枝安心交肾,和肾交心,心肾交,营卫阴阳各相和好,上下二焦安能坚闭。

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男科早泄的辨证方

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男科早泄的辨证方

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男科早泄的辨证方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男科早泄的辨证方都有哪些?陈氏师承山西名医傅青主,精通五行脏腑辨证,对疾病每以五行生克进行辨证论治,医术盛于乡里。

他治疗早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辨证录》一书:1.火土既济汤∶人参,白术,山茱萸,菟丝子,山药,巴戟天,肉桂2.旺土丸:人参,白术,黄芪,巴戟天,茯苓,山萸肉,菟丝子,肉豆蔻,北五味,肉桂,补骨脂,杜仲,山药,芡实,神曲辨证:脾肾阳虚,火不生土。

表现:精气冷薄,虽能交接,然半途而废,或临门即泄之证。

注:以巴戟天,肉桂,菟丝子,补骨脂,杜仲等阳中润药滋补肾阳,山萸肉,五味子酸敛固阳,人参,黄芪,白术补土。

3.扶命生火丸:人参,巴戟天,山茱萸,熟地,附子,肉桂,黄芪,鹿茸,锻龙骨,生枣仁,白术,北五味,肉苁蓉,杜仲4.壮火丸:人参,巴戟天,炒白术,熟地,山茱萸,肉苁蓉,枸杞,制附子,肉桂,破故纸,茯苓,北五味,炒枣仁,柏子仁,山药,芡实,锻龙骨辨证:肾阳亏虚,命门火衰。

表现:先天禀赋弱,身体怕冷畏风,一遇交感,即望门而流。

注:此症较前脾肾阳虚更甚,所以,都用到了制附子直补先天命火,之所以用熟地,阴中求阳而已。

5.交济汤:人参,熟地,山茱萸,麦冬,柏子仁,龙骨,黄连,肉桂,当归,黄芪6.葆精丸:人参,白术,黄芪,山药,熟地,芡实,北五味,远志,炒枣仁,山萸肉,巴戟天,菟丝子,麦冬,龙骨,金樱子辨证:心气亏虚,心肾不交。

表现:最重者,虽然并未交感,但是听到妇女声音,便出现滑泄现象。

注:这两个方子立法妙在清心,以麦冬枣仁,柏子仁,交泰丸,从右路而降,使相火以位,以黄芪白术人参等升提左路,以使精能化气而不至于陷下,并使后天化源充足,再以熟地山萸肉巴戟天菟丝子等平补肾中水火。

陈氏言,以上服药期间,必当少欲。

按:治疗此类疾病,陈氏书中多从虚寒治,具体临床有虚实之别,比如乌梅丸泻心汤类的寒热错杂证,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的瘀血证等。

但陈氏给我们在治疗男科疾病是的启示有两点:第一,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辩证奇闻》陈士铎】卷三

【《辩证奇闻》陈士铎】卷三

【《辩证奇闻》陈士铎】卷三《辩证奇闻》卷三咽喉门一感冒风寒,忽咽喉肿痛,势甚急,变成双蛾,其症痰涎稠浊,口渴呼饮,疼痛难当,甚有勺水难入者,此阳火壅阻于喉,势若重,病实轻。

夫阳火,太阳膀胱火也。

膀胱与肾表里,膀胱火动,肾经少阴火即来相助,故直冲咽喉,肺、脾、胃火亦随之上升,于是借三经之痰涎,尽阻塞喉间,结成火毒不解。

似宜连数经治,然本始于太阳,泄膀胱火,诸经之火自安。

但咽喉近肺,太阳即假道于肺,肺即狭路战场也,安有舍战场要地,先捣其本国乎?用破隘汤:桔梗、玄参、花粉三钱,甘草二钱,柴胡、麻黄、山豆根一钱,白芍五钱。

一剂咽宽,二剂蛾消。

此方散太阳邪二,散各经邪五,尤加意散肺邪者,由近致远也。

一时喉忽痛,吐痰如涌,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复呼水,长成双蛾,大且赤,形如鸡冠,此喉痹,俗名缠喉风。

盖因君相二火兼炽,其势甚暴,咽喉之管细小,火不得遽泄,遂遏抑其间,初作肿,后成蛾。

蛾有双蛾、单峨。

双蛾生两旁,两相壅挤,中反留一线可通药水;单蛾种自成形,反塞住,水谷勺水莫咽。

宜先用刺法。

一则刺少商等穴,然欠切近。

用刀直刺喉肿处一分,必少消,可用吹药开之。

吹药方:胆矾、牛黄、皂角烧灰末、冰片一分,麝香三厘。

为绝细未,和匀,吹入喉中,必大吐痰而愈,后用救喉汤:射干、甘草一钱,山豆根二钱,玄参一两,麦冬五钱,花粉三钱。

一剂全愈。

若双蛾不必用刺,方用玄参为君,以泄心肾,火自归经,咽喉之间,关门清肃矣。

一咽喉肿痛,日轻夜重,亦成蛾如阳症,但不甚痛,自觉咽喉燥极,水咽少快,入腹又不安,吐涎如水,将涎投水中,即散化为水。

人谓喉痛生蛾,用泄火药反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

盖日轻夜重,阴蛾也,阳蛾则日重夜轻。

此火因水亏,火无可藏,上冲咽喉。

宜大补肾水,加补火,以引火归藏,上热自愈。

用引火汤:熟地三两,巴戟、麦冬一两,北味二钱,茯苓五钱。

一剂火归肿消,二剂全愈。

方用熟地为君补水,麦、味为佐滋肺,金水相资,水足制火。

加入巴戟之温,又补水药,则水火既济,水下趋,火不得不随,增茯苓前导,则水火同趋,共安肾宫,何必用桂、附引火归元乎?况症因水亏火腾,今补水,倘用大热之药,虽引火,毕竟耗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心肾不交证(陈士铎)(一)直接交通心肾法直接从治疗心、肾入手以交通心肾。

⒈ 治心肾两不相交方主证:心肾两不相交,即心不交肾,肾亦不交心,故心肾两不相交。

⑴上下两济丹①主治:不寐。

昼夜皆不能寐。

②组成:黄连、肉桂、人参、白术、熟地、山萸肉。

③病机:心肾两不相交。

日不能寐者,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心不交于肾。

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

心肾两不相交病因:心热肾寒。

心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不能交于肾;肾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不能上交于心。

④方解:黄连凉心火,肉桂温肾阳。

黄连、肉桂能交通心肾,然其有热者太燥、寒者过凉之弊,故加人参、白术、熟地、山萸肉补益之品,去其弊。

⑵引火两安汤①主治:强阳不倒。

②组成:黄连、肉桂、玄参、沙参、麦冬、丹皮。

③病机:心肾两不相交。

日劳其心,则心不交于肾;夜劳其肾,则肾不交于心。

心肾不交之后,则一身之火气,躲于阴器。

④方解: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因此证乃由火气盛所致,而此火乃虚火。

故又加入补水退火之味。

沙参、麦冬补肺以生肾水,取“虚则补其母”之义。

从肺治肾,陈氏多有此法。

丹皮入肾经,亦退热之品。

⑶两益止遗汤①主治:梦遗。

②组成:黄连、肉桂、人参、白术、生枣仁、熟地、山药、芡实。

③病机:心肾两不相交。

心肾二经之火一齐俱动,心肾之气不交,则玉关大开。

④方解: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人参、白术、生枣仁补心,熟地、山药、芡实补肾。

关于白术补心之论,陈氏著作中多次提到,他的许多补心方剂中也多次用到白术,这可能是源于陈氏对白术的独特认识。

《本草新编》谓“吾救心、肾之火而兼用白术,则不生者可以生矣”。

可供参考。

⑷防盗止汗汤①主治:盗汗。

②组成:黄连、肉桂、人参、丹参、麦冬、生枣仁、茯神、熟地、山萸。

③病机:心肾两不相交。

但此种心肾不交是由于心气之热,同时肾水亏虚所致。

原书将病机解释为:“心无肾水之济,则心添其热,而肾水更耗,久则肾畏心之取资,坚闭肾宫,而心不得不仍返于心宫,无奈心无液养,而烦躁之念生。

”可以参考。

B、治疗方面:治则当清心热,补肾水。

方用黄连清泄心火,且黄连配肉桂又能交通心肾。

人参、麦冬、丹参、枣仁、茯神补益心气。

熟地、山萸肉大补肾水。

⑸交济汤①出处:《辨证录·阴阳脱门》②主治:滑精。

③组成:黄连、肉桂、龙骨、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柏子仁、熟地、山萸。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为心肾两不相交。

原书谓“盖心肾不交,而玉门之关即易开”。

此种心肾不交,由心肾之水火皆衰少所致。

原书谓“闻妇女之声淫精即生,此心中水火虚极而动也,而肾中水火随心君之动而外泄矣”。

B、治疗方面:治疗大法应为两补心肾之水火。

方中用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人参、黄芪补气助阳以温心火;当归、麦冬、柏子仁补心水。

熟地、山萸补肾水;肉桂补肾火。

龙骨收涩。

如此,心肾得补而自交。

⑹神交汤①出处:《辨证录·健忘门》②主治:健忘③组成:巴戟天、菟丝子、山药、芡实、玄参、人参、麦冬、丹参、柏子仁、茯神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仍为心肾两不相交。

原书谓之作“心肾之两开”,并进一步指出心肾不交与临床发生健忘的关系:“夫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

”此种心肾不交由心火亢,肾水竭所致。

“苟心火亢,则肾畏火炎而不敢交于心;肾水竭,则心恶水干而不敢交于肾,两不相交,则势必至于两相忘矣。

”B、治疗方面:须大补心肾。

此证虽心火亢盛,但此火实为虚火,故仍须补之。

方中诸药皆大补心肾之品。

其中巴戟天、菟丝子二味,陈氏认为皆是心肾双补之品。

⑺生慧汤①出处:《辨证录·健忘门》②主治:健忘。

③组成:熟地、山萸、生枣仁、远志、柏子仁、茯神、人参、菖蒲、白芥子。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乃心肾两不相交。

而此种心肾不交是由心血肾水俱有不足所致。

B、治疗方面:须大补心血与肾水。

因为“如止益心中之血,而不填肾中之精,则血虽骤生,而精仍长涸。

”方用熟地、山萸补肾水之不足,生枣仁、远志、柏子仁、茯神、人参补益心气,石菖蒲开心窍。

至于方中之白芥子,乃消痰之品,用于此处不知何意。

⑻两静汤①出处:《辨证录·惊悸门》②主治:惊悸③组成:人参、巴戟天、酸枣仁、丹砂、菖蒲、白芥子。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乃心肾两不相交。

原书谓“心肾两交,则心气通于肾,而夜能安;肾气通于心,而日亦安也。

心肾交而昼夜安。

”B、治疗方面:此方是用人参、巴戟天交通心肾。

人参,《本草新编》谓其“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

巴戟天,《本草新编》谓其“入心、肾二经”。

酸枣仁、丹砂、石菖蒲皆入心经。

至于白芥子,仍于义未明。

陈士铎交通心肾诸方简析二(赵岩)2、治心不交肾方此类处方主治心不交肾。

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剂:⑴静心汤①出处:《辨证录·梦遗门》②主治:梦遗。

③组成:山萸肉、芡实、五味子、人参、麦冬、当归、炒枣仁、茯神、白术、甘草。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乃心不交肾。

原书谓其病机为:“心之气不能下交于肾,肾之关门大开矣。

”此种心不交肾,由心火上炎引起。

“心动则火起而上炎,火上炎则水火相隔。

”B、治疗方面:应以治心火为主。

而此心火乃虚火而非实火,“实火可泻,虚火宜补”,故当以补心为主。

方用人参、麦冬、当归、炒枣仁、茯神、白术、甘草补心。

另用山萸、芡实、五味子补肾。

其中五味子,《本草新编》谓“五味子入肺、肾二经”,且本品味酸,有收敛之功,于本证相宜。

⑵心肾两交汤①出处:《辨证录·怔忡门》②主治:怔忡。

③组成:黄连、肉桂、人参、麦冬、当归、炒枣仁、白芥子、熟地、山萸。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为心不交肾。

但是此种心不交肾,主要是由于肾水不足所致。

而原书将其病机形象地比喻为“凡人夜卧则心气必下降于肾宫,惟肾水大耗,一如家贫,客至无力相延,客见主人之窘迫,自然不可久留。

”B、治疗方面:治则应为大补肾水。

但是“肾水既足,而心气君虚,恐有不相契合之虞。

”故又在方中加入补益心气之品。

原方用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人参、麦冬、当归、炒枣仁补心之气血;熟地、山萸肉补肾水。

至于方中之白芥子,亦未知何意。

3、治肾不交心方此类处方主治肾不交心,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剂:⑴两归汤①出处:《辨证录·耳痛门》②主治:耳鸣。

③组成:黄连、麦冬、丹参、生枣仁、茯神、熟地。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惟肾不交心。

此种肾不交心的病机主要是心火亢极。

原书指出:“心火过盛,则肾畏心焰,而不敢上交矣。

”B、治疗方面:治则当为清心降火。

方用黄连苦寒清心火。

麦冬一味,乃清中有补之品。

《本草新编》谓:“夫麦冬不止治肺也,胃火用之可降,肾水用之可生,心火用之可息……”。

另方中丹参、枣仁、茯神俱为补心之品。

再用熟地补肾,如此,则“不特心无过燥之虞,而且肾有滋润之药”。

⑵六味地黄汤加味①出处:《辨证录·虚烦门》②主治:虚烦。

③组成: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白芍、麦冬、炒枣仁、北五味、柴胡、甘菊。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为肾不得交于心。

原书谓此证之病机为:“心得肾之交,而心乃生,心失肾之通,而心乃死。

虚烦者正死心之渐也。

”故此种肾不交心而发虚烦,实由肾水不足所致。

“老人孤阳无水,热气上冲,乃肾火冲心也。

火之有余,实水之不足。

”B、治疗方面:以六味地黄丸大补肾水。

麦冬、五味子补肺,金能生水,取虚则补其母之义。

枣仁补心,白芍、柴胡、菊花平肝。

盖肝为肾子心母,治肝则可调和心肾。

陈士铎交通心肾诸方简析三(赵岩)(二)间接交通心肾法此法之交通心肾是从它脏入手。

可分为三类:从肝入手,从胃入手,从肺入手。

1、肝与心肾不交1)肝病导致心肾不交此类病证为肝之病理变化所导致的心肾不交,故其治疗以肝为主,兼顾于心肾。

⑴润燥交心汤①出处:《辨证录·不寐门》②主治:不寐。

③组成:白芍、当归、柴胡、熟地、玄参、菖蒲。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为肝燥失润导致心肾不交。

即原书所谓:“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而下必取汲于肾。

”B、治疗方面:原书认为“此方用芍药、当归以滋其肝,则肝气自平;得熟地以补肾水,则水足以济肝,而肝之血益旺;又得玄参以解其心中之炎,而又是补水之剂;投之柴胡、菖蒲解肝中之郁,引诸药而直入于心宫,则肾肝之气自然不交而交也。

”⑵润木安魂汤①出处:《辨证录·梦遗门》②主治:梦遗。

③组成:白芍、当归、栀子、菊花、金樱子、五味子、白术、茯苓、甘草。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为肝火导致心肾不交。

其肝火乃肝血不足所致。

原书谓“盖肝中之火,木中之火也,木缺水则木干,肝少血则肝燥,肝燥之极,肝中之火不能自养,乃越出于外,往来心肾之间,游魂无定而作梦。

”B、治疗方面:原书为此证确定的治疗原则为“补肝血而少泻其火”。

故方用白芍、当归补肝血;栀子、菊花泻肝火;金樱子、五味子收敛。

至于白术、茯苓于此方中何用?《石室秘录·偏治法》“此方虽白术、茯苓乃脾胃之品,然其性亦能入肝”,可资参考。

⑶通郁汤①出处:《辨证录·健忘门》②主治:健忘。

③组成:熟地、玄参、茯神、白术、麦冬、人参、石菖蒲、白芥子、白芍、当归、柴胡。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乃肝气郁滞导致心肾不交。

原书谓“夫肝气最急,郁则不能急矣,于是肾气来滋,至肝则止;心气来降,至肝则回,以致心肾两相间隔,致有遗忘也。

”B、治疗方面:原书谓“欲通肝气,必须仍补心肾,要在于补心、补肾之中,而解其肝气之郁。

”方用白芍、当归、柴胡开肝之郁;熟地、玄参补肾;茯神、白术、麦冬、人参、菖蒲补心;白芥子方中何义未明。

⑷肝胆两益汤①出处:《辨证录·不寐门》②主治:不寐。

③组成:白芍、炒枣仁、远志。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为胆气虚导致心肾不交。

原书将其病机解释为“夫胆属少阳,其经在半表半里之间,心肾交接之会也。

心之气由少阳以交于肾,肾之气亦由少阳以交于心。

胆气既虚,至不敢相延心肾二气而为之介绍,心肾乃怒其闭门不纳,两相攻击。

”B、治疗方面:此即所谓胆虚不眠,原书之方解为:“白芍入肝入胆,佐以远志、枣仁者,似乎入心而不入胆。

不知远志、枣仁既能入心,亦能入胆,况同白芍用之,则共走胆经。

”⑸祛风益胆汤①出处:《辨证录·不寐门》②主治:不寐。

③组成:川芎、当归、沙参、乌梅、柴胡、郁李仁、竹茹、白芥子、陈皮。

④简析:A、此证之病机为胆虚风袭致心肾不交。

原书谓“夫担心则怯,怯则外邪易入矣。

外邪乘胆气之虚,既入于胆之中,则气无生,一听邪之所为。

胆欲通于心,而邪不许;胆欲交于肾,而邪又不许……心肾因胆气之不通,亦各退守本宫,而不敢交接。

”B、治疗方面:原书提出的治则为“补助其胆气,佐以祛风荡邪之品”。

具体用药方面,所用川芎、当归、乌梅、柴胡等俱为入肝胆经之品。

沙参,《本草新编》谓其能“入肺、肝二经”。

郁李仁,《本草新编》谓其“入肝胆二经”。

此皆陈氏独到之用药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