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的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

从《辨证录》探析心肾不交证的治疗用药特点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摘要】《辨证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所著,所论述的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本脏的阴阳相交和心肾的阴阳上下相交,将心肾不交归为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和心肾两不相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心肾不交理论的内涵。

在治疗心肾不交证时,陈士铎以补益为主,伍以清心泻火之品,常用熟地、麦冬、人参、山茱萸、肉桂、黄连等药物,善用熟地与麦冬、熟地与人参、黄连与肉桂配伍。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9【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辨证录;心肾不交证;用药特点;陈士铎【作者】陈宝忠;孙晶;邵攀辉;燕飞如;李冀【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陈士铎是我国清代医家,祖传行医,注重实践,《辨证录》是其代表医著之一。

该书记述了伤寒、中风、咽喉痛、五郁、关格、火热症、痉痓、疟疾、大便秘结、鹤膝、妇人、安胎、背痈、惊疳吐泻等一百余门,每门下列病案数则,体现了“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的特点。

在理论方面,陈氏突出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解运用,辨证施治以五行生克理论为指导,治法上重视温补。

《辨证录》对心肾相交理论的论述及所载交通心肾的方药,集中体现了陈士铎治疗心肾不交证的用药特点。

在《辨证录》中,陈士铎强调,心肾相交包括本脏交济和上下交济。

心之中有阴阳,肾之中亦有阴阳,心肾本脏的阴阳可以互相交济。

心阳温心阴,心阴滋心阳,阴阳平衡,则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心神安定。

肾为水火之宅,内寄原阴原阳。

肾阳温肾阴,使肾水不寒;肾阴滋肾阳,使相火不亢。

若肾阴不足,无以制约肾阳,易致相火妄动,虚火上炎。

心肾本脏的阴阳不能自交,将直接影响心肾的上下交济。

心肾上下交济包括心交于肾和肾交于心两种方式。

心肾不交,常常会失眠,上热下寒,中医绝招,天天好睡眠!

心肾不交,常常会失眠,上热下寒,中医绝招,天天好睡眠!

心肾不交,常常会失眠,上热下寒,中医绝招,天天好睡眠!心肾不交,常常会失眠,上热下寒,中医绝招,天天好睡眠!顽固性失眠,有人服了酸枣仁,还是不行。

为啥原因,我们说辩证不对,努力白费。

从中医的辩证来看,在失眠方面有六种类型,要对症治疗。

1、心肾不交型,这种情况比较多见:舌质较红,舌苔比较少,甚至没有舌苔,我们把它叫做镜面舌,都是心肾不交的反映,大多是一个阴虚的表现。

经常晚上心烦,容易失眠,偶尔心跳加快。

突然跳上一阵儿,好像怀里揣了个小兔子一样;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出现耳鸣,跟知了叫一样;平时还好忘事;手脚心是发热的,嗓子经常比较干,喝了水又不解渴。

这些是阴虚的表现,阴虚就是体内水分少了,不能把体内喝进去的水转化为身体需要的津液。

故此就会感觉干,出现一种热证,这种现象称为心肾不交。

其实就是一个阴虚就是水少,水制约不住火的一种表现。

这里边说的心肾不交。

那肾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譬如,腰腿酸软,很多帅哥睡觉容易梦到美女,而美女睡觉醒后,发现带下比较多。

心肾不交的心是指心火,肾指的是肾水。

心火应该下引,肾水应该上走,才能做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我们才能睡着,心火呼呼往上烧而肾水上不来光往下走,出现了一些上热下寒的表现。

针对心肾不交型的的失眠,找天王补心丹和涌泉穴。

用手掌劳宫穴对上脚心涌泉穴上下搓动,把脚心搓热,两脚心都要搓。

2、心胆气虚型,胆气虚胆小。

心气虚,气是血之帅,血是气之母。

心胆气虚是心和胆的气虚,心气虚表现是心血不足,舌头舌质是比较淡的,舌苔是比较白的,这样的人经常是失眠多梦;我们说胆虚失眠,经常做一些害怕的梦,诸如:梦到自己好像走了个悬崖边然后跳下去,非常害怕,然后就醒了,这叫惊醒。

平时胆子小,遇事容易胆怯;平时有人来与你干仗,然后胆小怕事,不敢跟别人干;气短,由于气虚就气短气不够,感觉说活老是气不够,浑身没劲。

因为气为阳,是一种热量,是一种动能,如果这种气不足了,你体内的能量就不够了,针对这种情况,心胆气虚引起的失眠,我们经常说的酸枣仁那就派上用场了。

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

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

心肾不交的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就是指:症状为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

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产生的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正常水火、阴阳之平衡。

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水不得上济,火不得下降,心肾无以交通,故心烦不寐;盗汗、咽干、舌红、脉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均为肾精亏损之象。

用现代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观点来看,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兴奋性的提高和调节能力的减弱,因此,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具体来说,由于神经系统的虚弱导致了内耳神经的异常兴奋,因此就会出现耳鸣。

由于神经系统常期处于异常兴奋状态,而导致神经系统的疲劳,因此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萎靡、健忘。

由于肌体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而导致了疲劳,并影响了人体的代谢过程,就会导致人体的腰酸、腿软,也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影响了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因此,就会产生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

中医对这种失眠患者所采用的办法是:交通心肾。

选方采用以黄连、肉桂等为主的交泰丸。

方中黄连清心降火,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共达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之功效。

上方若觉药力不足者,可合用黄连阿胶汤;若以心阴虚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如以肾阴虚为主者,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茯神之类。

此外,有人根据“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之论,运用半夏、夏枯草,常能达到协调阴阳,交通心肾之效。

中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在中年人比较长见,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失眠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异常的兴奋状态,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使得包括在性神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失调。

西医治疗失眠多采用安眠类的药物对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往往采用其它药物另外治疗,而中医虽然对这种伴随性功能衰退、内分泌紊乱的失眠,采用统一治疗,但由于受到习惯性的影响,多选用大苦、大寒的黄连为主。

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摘要】根据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整体观,日为阳、夜为阴的动态平衡观以及时间医学和不寐的用药时间原则,邓悦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患者辨证论治,总结了日间调畅气机,重在疏肝理脾,达到疏畅气机,和血舒脉;夜晚则侧重养心安神、重镇安神、调和气血、交通心肾,勿扰动阳气。

此日夜分治之“二步法”顺应天地阴阳与自身阴阳的消长规律,为调理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调畅气机;和血舒脉;@邓悦;心(中医)/病理生理学;肾(中医)/病理生理学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可分为广义失眠和狭义失眠。

广义的失眠即通常所说的“睡不好”“睡不着”。

具体说,凡是处于渴求睡眠而又难以达到睡眠要求的状况都可称之为失眠。

狭义失眠指失眠症,为连续长期感到睡眠不好至少3周以上且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1]。

古代文献又称“目不瞑”“不得卧”,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

2006年3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大城市的成年人中,不寐的总患病率高达57%[2],且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失眠人群也正逐步扩大。

治疗失眠中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同时佐以安神宁心,虚者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清火化痰、消导和中。

治疗虚实夹杂者,应先去其实,后补其虚,或补泻兼顾。

更有医家[]从火论治、从气血论治、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从五神论治、从营卫论治、从心理论治。

导师邓悦教授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对不寐的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邓悦老(各)15 g,脱力草30 g。

腰冷、下肢微肿酌加山茱萸9 g,巴戟天9 g,功劳叶9 g,增强温补肾阳之功;自感咽喉堵塞加旋覆花9 g,炙百部15 g,清咽利气;颈项板滞不舒加葛根15 g,防己10 g,通络舒筋。

师应用疏肝健脾、养心安神“二步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经验总结归纳1 顺应自然,平秘阴阳的整体观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活在天地气交的环境之中,时时受自然界的影响,故人体活动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

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

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

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中医常见的病理概念,意指心脏和肾脏之间相互调养失调的情况。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主宰心血脉络的激活与运行,肾脏则主宰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等功能。

心肾之间的调理十分重要,对于身体健康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调理心肾不交的相关方法。

一、中医辨证论治心肾不交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于心肾不交也不例外。

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质特点,中医师可以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心肾不交病症包括心悸、失眠、健忘、腰酸等,中医师可以针对这些症状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心悸而脾肾亏虚的病症,可以应用补益心脾、固摄心神的中药治疗,如当归、党参等。

二、中医药调理心肾不交中医药是中医调理心肾不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药物可以通过补益脏腑、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达到整体调理的目的。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中药可以对心肾不交进行调理:1. 黄芪:黄芪具有补益中气、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心脾肾亏虚引发的心悸、乏力等症状。

2.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养阴补虚、滋养肾阴的作用,对于肾阴亏虚引发的健忘、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天麻:天麻具有宁心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心肾两虚引发的头晕、耳鸣等症状。

除了中药调理,饮食也是调理心肾不交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心肾不交的人宜选择养心养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龙眼肉等,可以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三、中医养生调理心肾不交中医养生非常重视调理心肾不交。

中医认为,心肾之间的调理需要长期的养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调理心肾不交的方法:1. 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肾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如散步、太极拳等。

3.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可以通过冥想、放松等方法调节情绪。

4. 合理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陈士铎从心肾不交论治神志病
包祖晓;唐启盛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7(027)005
【摘要】研习陈士铎的《辨证录》及其它相关著作,分析心肾与神志的关系以及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用药思路,认为心肾与神志关系密切.神志病心肾不交的原因有心和/或肾的功能异常,导致心肾两脏间"水火既济"功能失调及肝胆功能失调导致心肾不交两方面,治疗方法主要有补益心肾法、调理肝胆法和益肾调肝法.除审因论治外,陈氏非常重视补肾填精,人参、巴戟天、黄连、肉桂、远志是其常用的交通心肾药物.
【总页数】2页(P1-2)
【作者】包祖晓;唐启盛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2
【相关文献】
1.陈士铎辨证治疗"心肾不交"证思维特征与方法考释 [J], 宋咏梅;吴静
2.对陈士铎论治呆病健忘的思考 [J], 李志强;赵国平
3.《金匮要略》从脏腑论治神志病学术思想探析 [J], 杜林柯;王萌;周永学
4.陈士铎从痰论治癫狂呆病初探 [J], 邱立新
5.浅析陈士铎从肝胆论治心肾不交型不寐 [J], 薛亚静;田青;杨歆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失眠从心肾治论文

失眠从心肾治论文

失眠从心肾论治【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21-01【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从心肾不交论治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发展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

【关键词】失眠心肾不交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成为许多人的捆扰。

为了解除失眠带来的痛苦,人们往往使用安眠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成瘾性、记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副作用。

长此以往不仅得不到改善,还会引起机体平衡破坏,从而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

本文就中医对心肾不交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概括。

一心肾不交失眠的病因病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因此,阴阳失调是睡眠障碍发病的总病机。

阴阳不和,心神浮越,魂魄妄行,可见失眠。

心之阴阳根于肾,对于心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

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

所以,心肾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

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

反之,心火上炎,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泻,心肾不能既济,水火失于交通,神燥不安,肾精失守,故而引起失眠。

清陈士铎《辨证录》有云:“人昼夜不能寐,心甚燥,昼夜不能寐,此心肾不交。

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

”二心肾不交失眠的分型及中医治疗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与侮”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慎斋遗书》又言:“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盖因真火中有真阴。

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

”所以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下,就心肾特性而言,肾水肾阳蒸腾而上济于心,防止心火随心阴而降至于肾,以防肾水过寒,此为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反映心之水火与肾之水火,四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水火既济,生克制化,缺一不可。

缺则升降失序,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病理状态。

从心肾不交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策略

从心肾不交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策略

从心肾不交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策略王睿旖,陈 明,吴少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一科,四川 成都 610072)[摘要]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 )的首位死亡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VD )。

“心肾不交”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心肾二者生理功能失衡的表现,心肾不交理论可解释CKD 并发CVD 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

其证型主要包括肾水不足心火亢盛证、肾水不升心火独亢证、肾阳亏虚心阳不振证、肾水泛滥凌心射肺证。

治疗心肾不交的关键在于恢复心火肾水上下相交的生理功能,即交通心肾,因此运用交通心肾法,心肾同治,通补皆施,标本兼顾,有助于防治CKD 并发CVD 。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心肾相交;心肾不交;交通心肾[中图分类号] R277.52;R259.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1-0020-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1.005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from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WANG Ruiyi ,CHEN Ming ,WU Shaobo(Department of Nephropath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2,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rom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 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 means that the heart fire cannot be transferred down to the kidney ,and the kidney water cannot be transferred up to the heart ,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imbalance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eart and kidney. The theory of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can expla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law of CKD complicated with CVD ,and is the key factor of its pathogenesis. The main syndrome types include the syndrome of insufficient kidney water and hyperactivity of heart fire ,the syndrome of kidney water not rising and hyperactivity of heart fire ,the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deficiency and deficiency of heart -yang ,and the syndrome of kidney water flooding the heart and shooting the lung.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of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is to restor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of heart fire and kidney water ,that is ,to coordinate the heart and kidney. Therefore ,applying the method ofcoordinating the heart and kidney ,treating the heart and kidney simultaneously ,administering bothtonifying and purging ,and targetting both the root causes and symptoms can help prevent and treat CKD complicated with CVD.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ardiovasculardisease ;heart -kidney coordination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coordinating the heart and kidney[收稿日期] 2022-03-1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973673);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21YFS0034)[作者简介] 王睿旖(1995—),女,浙江桐乡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肾不交的辨证论治
心肾不交包括神经衰弱及某些虚弱症具有下述证候者。

主证:具有心经和肾经证候,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遗精、头晕、健忘、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小便短赤或灼热感,舌质红,脉细数。

病机:心居上焦,肾居下焦,在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果两者之间失去这种关系,就会出现失眠、多梦、遗精等心肾不调的症状,这种病证称为“心肾不交”。

治法:交通心肾。

药物:
1.补心阴用生地、麦冬、百合。

2.补肾阴可选:枸杞子、山萸肉、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桑椹、桑寄生、龟板。

3.随症加药,头晕加枸杞子、菊花;遗精加金樱子、芡实;腰酸腿软加续断、酒牛膝。

方例:以失眠为主者可用《小儿药证直诀》之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酌加肉桂、黄连、酸枣仁。

以遗精为主者用《医宗金鉴》之知柏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炒知母、盐黄柏)酌加芡实、莲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