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头颈部的动脉--动脉解剖图

合集下载

人体颈部结构图解大全

人体颈部结构图解大全

人体颈部结构图解大全人体的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重要部位,它不仅支撑着头部的重量,还承担着重要的血管、神经和气管等重要结构。

本文将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人体颈部的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颈部的构造和功能。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标注了人体颈部主要结构的图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颈部主要包括颈椎、颈动脉、颈静脉、颈部肌肉和气管等结构。

颈椎是构成颈部支撑和活动的重要骨骼,它共有7块椎骨,分别标注为C1-C7。

颈动脉和颈静脉是颈部的主要血管,负责供应头部和脑部的血液。

颈部肌肉包括颈背肌、颈旋转肌、颈夹肌等,它们协助颈部的运动和支撑头部。

气管是连接喉部和支气管的管道,负责呼吸过程中气体的通道。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颈部各个结构的功能和重要性。

首先是颈椎,它是支撑头部的重要骨骼,也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关节。

颈椎的活动性很大,可以让头部做出各种方向的转动和俯仰动作。

颈动脉和颈静脉是颈部的主要血管,它们负责供应头部和脑部的血液,是保证大脑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

颈部肌肉则是支撑和协助头部的运动,保持颈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气管作为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空气输送到肺部,是维持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通道。

除了上述结构,颈部还包括甲状腺、颈部淋巴结等重要器官。

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分泌甲状腺素等激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颈部淋巴结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淋巴液中的有害物质,保护人体免受病菌的侵害。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颈部结构的保护和护理。

颈部是人体非常脆弱的部位,一旦受伤,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颈部,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和扭伤。

此外,颈部也需要适当的按摩和保养,以保持其灵活性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人体颈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颈部作为连接头部和躯干的重要部位,其结构复杂而又精密,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保护。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关注颈部的健康。

头颈部CTA及解剖

头颈部CTA及解剖
1718主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血管图像18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环williswillis环环19颈部血管颈部血管20胸胸腹部血管腹部血管21颅内动脉解剖颅内动脉解剖11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22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33椎基底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22颈内动颈内动脉脉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基底动脉脉眶额动脉前中央动脉中央动脉顶前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后动脉颞前动脉眶额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楔前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丘脑后穿支脉络膜后内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后胼周动脉皮质支小脑支脉络膜支延髓支脊髓前动脉半球支内侧组外侧组迷路动脉亦称内听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络膜前动脉脉脑膜支脑膜支脊髓后动脉脊髓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颞下前动脉颞下后动脉顶枕动脉距状裂动脉脑内动脉分支脑内动脉分支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胼胝体动脉亦称后胼周动楔前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前交通动脉额极动脉眶额动脉亦称额底动脉或眶动脉23颈内动脉分段5分法和7分法245分法7分法fischer1938c1后膝段终末段c4海绵窦段c5岩骨段颈动脉管段神经节段bouthillier1996c7交通段c6眼段c5床段c4海绵窦段c3破裂孔段c2岩段c1颈段颈内段全程逆血流方向顺血流方向缺乏明确的标志解剖分界明确25颈内动脉bouthillier分段法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的分段法是以数字c1c7顺血流方向标记颈内动脉全程并考虑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颈内动脉四周解剖

人体解剖学课件——动脉

人体解剖学课件——动脉

胸主动脉
教学目的 熟悉:胸主动脉的分支及分布范围。
(三)胸主动脉
(T4下缘至主动脉裂孔)
壁支 肋间后动脉(3-11) 肋下动脉(12) 支气管支 膈上动脉
分布于胸壁、腹壁上部、 背部和脊髓等处。
脏支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心包支
分布于气管、支气管、食 管和心包。
44
肋间后动脉 食管支
腹主动脉
教学目的
胸廓内动脉
在椎动脉起点的相对侧发出, 向下入胸腔,沿第1~6肋软 骨后面下降,分支分布于胸 前壁、心包、膈和乳房等处。
其较大的终支称腹壁上动脉, 穿膈进入腹直肌鞘,在腹直 肌深面下行,分支营养该肌 和腹膜。
26
(二) 锁骨下动脉
主要分支有: ③ 甲状颈干 为一短干,在椎动脉外侧, 前斜角肌内侧缘附近起始, 迅即分为甲状腺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等数支,分布 于甲状腺、咽和食管、喉 和气管以及肩部肌、脊髓 及其被膜等处。
上颌动脉
其中分布于硬脑膜者称脑 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 颅腔。前支经过颅骨翼点 内面,颞部骨折时易受损 伤,引起硬膜外血肿。
枕动脉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21
颞浅动脉 脑膜 中动脉
面动脉 甲状腺 上动脉 甲状腺
2、 颈内动脉
由颈总动脉发出后, 垂直上升至颅底, 经颈动脉管入颅腔。
上颌动脉
枕动脉
颈动脉窦
14
颈动脉小球
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 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为化学 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 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增高或氧分压 降低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 加快。
颈动脉小球
15
1、 颈外动脉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 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 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 颌动脉两个终支。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健康

头颈部CT与MRI断层解剖图谱健康

- 161 -- 162 -1. 口轮匝肌14. 下颌神经28. 椎动脉2. 提上唇肌15. 咽鼓管29. 脚间池3. 上颌骨腭突与16. 上颌动脉30. 乙状窦切牙管17. 头长肌31. 乳突小房4. 提口角肌18. 下颌后静脉32. 延髓5. 上颌窦19. 下颌支33. 小脑蚓部6. 颧大肌20. 岩悬雍垂肌34. 小脑扁桃体7. 软腭21. 舌咽神经35. 枕骨8. 咬肌22. 枕骨基底部36. 小脑半球后9. 鼻咽23. 颈内动脉叶10. 翼内肌24. 腮腺37. 小脑延髓池11. 颞肌25. 迷走神经38. 头半棘肌12. 腭帆张肌26. 颈内静脉13. 翼外肌27. 舌下神经- 163 -- 164 -1. 口轮匝肌17. 头长肌33. 头夹肌2. 提口角肌18. 鼻咽34. 导静脉与髁3. 上颌骨腭突19. 寰椎前弓管4. 硬腭20. 颈内动脉35. 小脑扁桃体5. 颊肌21. 颈内静脉36. 椎动脉6. 颧肌22. 腮腺37. 枕骨7. 软腭23. 下颌后静脉38. 小脑后叶8. 面动脉24. 迷走神经39. 头半棘肌9. 翼外肌25. 头外侧直肌40. 小脑延髓池10. 咬肌26. 舌下神经11. 翼内肌27. 延髓12. 颞肌28.副神经13. 岩悬雍垂肌29. 乳突小房14. 下颌支30. 枕骨基底部15. 头夹肌31. 二腹肌后腹16. 腭帆张肌32. 脚间池- 165 -- 166 -1. 口轮匝肌17. 寰椎前弓33. 寰椎后弓2. 提口角肌18. 舌咽神经34. 头上斜肌3. 硬腭19. 上颌动静脉35. 头后小直肌4. 齿槽突20. 迷走神经36. 头下斜肌5. 面动脉21. 下颌后静脉37. 头半棘肌6. 颊肌22. 舌下神经38. 头夹肌7. 软腭23. 茎突咽肌8. 咬肌24. 副神经9. 翼外肌25. 腮腺10. 下颌支26. 寰椎横突11. 翼内肌27. 枢椎齿突12. 腭帆张肌28. 二腹肌后腹13. 咽上缩肌29. 延髓14. 喉咽30. 寰椎横韧带15. 头长肌31. 椎动脉16. 颈内动脉32. 头外侧直肌- 167 -- 168 -1. 上唇16. 翼内肌31. 二腹肌后腹2. 切牙左1,2 17. 头长肌32. 寰椎侧块3. 口轮匝肌18. 口咽33. 胸锁乳突肌4. 尖牙(左3)19. 茎突舌肌34. 枢椎齿突5. 提口角肌20. 咽静脉丛35. 脊髓6. 前磨牙(左4,21. 茎突咽肌36. 寰椎横韧带5)22. 腮腺与下颌37. 颈深静脉7. 舌后静脉38. 头最长肌8. 磨牙(6-8)23. 上颌动脉39. 斜方肌9. 颊肌24. 舌咽神经40. 头下斜肌10. 面动脉25. 颈内动脉41. 头半棘肌11. 悬雍垂26. 舌下神经42. 头夹肌12. 咬肌27. 寰椎前弓43. 项韧带13. 腭帆张肌28. 迷走神经14. 下颌支29. 横突(孔)15. 咽上缩肌30. 副神经- 169 -- 170 -1. 口轮匝肌17. 茎突舌骨肌33. 头夹肌2. 舌颏舌肌18. 下颌后静脉34. 脊髓3. 提口角肌19. 颈内动脉35. 颈深静脉4. 上颚20. 舌下神经36. 头下斜肌5. 面动脉21. 腮腺37. 头半棘肌6. 舌下肌22. 颈内静脉38. 斜方肌7. 悬雍垂23. 二腹肌后腹39. 项韧带8. 咬肌24. 迷走神经9. 口咽25. 颈最长肌10. 腭扁桃体26. 副神经11. 翼内肌27. 肩胛提肌12. 咽上缩肌28. 颈长肌13. 腭咽肌29. 胸锁乳突肌14. 颈外动脉30. 椎动脉15. 头长肌31. 头最长肌16. 面神经32. 寰椎椎体- 171 -- 172 -1. 口轮匝肌17. 茎突舌肌33. 头棘肌与多2. 降口角肌18. 颈内动脉裂肌3. 上颚19. 颈长肌34. 颈半棘肌4. 下颌舌骨肌20. 舌下神经35. 脊椎棘突5. 颏舌肌21. 寰椎椎体36. 头夹肌6. 咬肌22. 颈内静脉37. 颈深静脉7. 舌骨舌肌23. 下颌后静脉38.斜方肌8. 下颌下腺24. 副神经39. 项韧带9. 口咽25. 椎动脉10. 咽上缩肌26.迷走神经11. 腭咽肌27. 胸锁乳突肌12. 头长肌28. 颈最长肌13. 咽中缩肌29. 头最长肌14. 颈外动脉30. 肩胛提肌15. 翼内肌31. 脊髓16. 腮腺32. 头半棘肌- 173 -- 174 -1. 颏肌17.喉咽33.颈深静脉2. 降口角肌18.颈外动脉34.肩胛提肌3.下颚19.头长肌35.棘突4. 颈阔肌20.喉上神经36.黄韧带5. 颏舌肌21.颈长肌37.头夹肌6. 下颌舌骨肌22.颈内动脉38.颈棘肌7. 舌骨舌肌23.颈外静脉39.项韧带8.会厌24.颈内静脉40.头半棘肌9. 舌根25.C3 椎体41.斜方肌10.下颌下腺26.副神经11.茎突舌肌27.C4 脊神经根12.口咽28.迷走神经13.茎突舌骨肌29.脊髓14.腭咽肌30.胸锁乳突肌15.二腹肌后腹31.C3 椎板16.咽中缩肌32.椎动脉- 175 -- 176 -1. 下颌骨脉29. 关节突关节2. 降口角肌17. 颈阔肌30. 脊髓3. 下颌舌骨肌18. 头长肌31. 肩胛提肌4. 二腹肌前腹19. 颈总动脉分32. 黄韧带5. 颏舌骨肌叉33. 颈深静脉6. 舌骨体20. 迷走神经34. C3 后弓7. 会厌谷21. 颈内静脉35. 头半棘肌8. 舌骨大角22. 脊神经C3 36. 颈棘肌9. 会厌23. 颈外静脉37. 斜方肌10. 下颌下腺24. 脊神经C2 38. 颈半棘肌11. 喉咽25. 椎动脉39. 头夹肌12. 咽下缩肌26. 胸锁乳突肌40. 项韧带13. 梨状隐窝27. 脊神经根14. 颈长肌C415. 下颌后静脉28. 椎间盘16. 甲状腺上动(C3/4)- 177 -- 178 -1. 甲状舌骨肌17.颈外静脉33.斜方肌2. 胸骨舌骨肌18.脊神经(C4)3. 会厌软骨19.脊髓4. 喉前庭20.脊神经(C3)5. 喉咽21.颈棘肌6. 杓状会厌皱襞22.椎动脉7. 下颌下腺23.颈深静脉8. 咽下缩肌24.脊神经根(C5)9. 颈阔肌25.颈最长肌10.颈总动脉26.中斜角肌11.C4 椎体27.颈半棘肌12.颈长肌28.肩胛提肌13.颈内静脉29.头夹肌14.头长肌30.颈夹肌15.头最长肌31.项韧带16.胸锁乳突肌32.头半棘肌- 179 -- 180 -1. 胸骨舌骨肌19.颈外静脉36.头夹肌2. 甲状舌骨肌20.中斜角肌3. 甲状软骨21.C5 椎体4. 颈阔肌22.椎动脉5. 喉前庭23.脊髓6. 杓状会厌皱襞24.后斜角肌7. 喉咽25.C6 后弓8.颈前静脉26.脊神经根C69. 咽下缩肌27.黄韧带10.胸锁乳突肌28.下关节突11.颈总动脉29.颈棘肌与多裂12.迷走神经肌13.颈长肌30.肩胛提肌14.头长肌31.颈半棘肌15.颈内静脉32.颈最长肌16.脊神经(C4)33.头半棘肌17.C5 横突34.颈夹肌18.脊神经(C5)35.斜方肌。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脑血管解剖图  ppt课件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们 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的背 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ppt课件
9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ppt课件
10
中央支和皮质支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 动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 脉。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 即中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 (或回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 间彼此几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ppt课件
29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 )为颈内动脉海面窦段破裂造 成的结果,多由外伤引起。动脉破裂后,
同时造成海绵窦内皮相继破裂,动脉血涌
入海绵窦造成海绵窦内压力增高,导致眼
静脉、大脑中静脉及脑膜中静脉血液回流
障碍,同时海面窦内神经受压。出现:搏
C1 C2
C3
C4
C5
ppt课件
22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ppt课件
23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的颈动脉 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之前止。 此段自颈动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 乎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脉管内 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硬脑膜,续为海 面窦段。特点: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 且通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成一 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鼓动脉、翼管 支。
ppt课件
11
中央支和皮质支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

(医学课件)头颈部CTA

(医学课件)头颈部CTA
8
三维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
9
三维处理技术-- VR--头颈部血管
10
三维处理技术-- VR及CPR显示颈总A及 其分支,椎A
11
三维处理技术--自动去骨VR
12
一、脑血管病变
13
(一)定义
• 脑血管病变是指脑血管(包括动脉、静 脉)本身病变(炎症、血栓、硬化、瘤 样扩张、破裂、发育畸形等)。
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
1
前言
• 头颈部血管病变是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主 要发病原因。
• 检查方法:CT ...常规检查 DSA ...? CTA...? MRA...?
• 头颈部CTA:无创、快速、三维图像、可任意 旋转、可清晰地显示头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 关系,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 价值,并对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43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44
椎动脉解剖
• 正常右侧椎动脉较 左侧稍细;左右椎 动脉横径多为3.6- 5.0mm
• 椎动脉分4段:V1段 -开口至C6入横突孔, V2段-C6-C2横突孔 段,V3段-C1-C2段 较迂曲、可分水平 段和垂直段,V4段寰枕至基底动脉段
女,77岁,头昏5年,右大脑后动脉开口异位于C5
41
女,60岁,反复头昏10年,加重并呕吐1天入院,平扫小脑梗塞 CTA显示右大脑前A开口异位于前交通A与左侧大脑前A共干,右椎A瘤、狭窄

42
5、硬脑膜动静脉瘘
• 以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最常见。 • CT显示海绵窦增宽,旁路血管(如眼静
脉增粗)、侧枝血管增多
2
解剖---动脉系统
3
解剖---
动脉系统
CCA--颈总 ICA--颈内 ECA--颈外 VA--椎A ACA--大脑前 MCA--大脑中 PCA--大脑后 BA--基底A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尹)

局部解剖学—头颈部(尹)

第一段: (下颌段 ) 下牙槽动 脉 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 (翼肌段 ) 颞深前 后动脉, 頰动脉 第三段: (翼腭窝段) 上牙槽后动脉 眶下动脉
3. 上颌A
4. 下颌N:
下颌N—颞深前后N、咬肌N、 耳颞N、下牙槽N、舌N 、颊支
咬肌间隙
面 部 的 间 隙
位置—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
内容物—咬肌的血管、神经
腮腺管
起始 行程 毗邻
开口
投影
内容物
浅→深:面N下颌后V颈外A耳颞 N
面N、颞浅AV、 颈外A、上颌AV、 耳颞N、面横AV
走行关系 纵行组:颞浅A V、耳颞N、下 颌后V、颈外A 横行组:上颌A V、面横A V 、 面N
面N (颅外)
行程
分段 特点 意义
下颌后V: 组成 分支 汇入 颈外A: 行程 分支 耳颞N: 来源 行程 意义
气管前筋膜内脏筋膜甲状腺鞘甲状腺悬韧带颊咽筋膜筋膜间隙舌骨上区舌骨下区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颏下三角下颌下腺及下颌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及舌静脉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二下颌下三角境界内容颈动脉三角境界血管神经颈深淋巴结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及分支迷走神经及分支副神经耳大神经下颌后静面神经颈支脉颈内动静脉颈外动脉末三对脑脑神经及颈交感干上缘耳后动脉面神经及舌咽神经下缘枕动脉及舌下神经二腹肌后腹
内 容 物
甲状腺
1、形态与被膜 ① 形态 ② 被摸: 假被膜 (甲状腺鞘) 真被膜 (纤维鞘) 囊鞘间隙 甲状腺悬韧带
2、位置与毗邻 甲状腺肿大 后内侧: 喉和气管, 咽和食管及喉返神 经,呼气、吞咽困 难及声音嘶哑 后外侧 : 颈A鞘、 颈交感干, Horner 综合即面部潮红、无 汗、瞳孔缩小、 眼 裂变窄、上睑下垂及 眼球内陷等

脑动脉分段分支与图解1

脑动脉分段分支与图解1

1. 丘脑穿动脉 3. PCA P2段 5. 顶枕动脉
前后位
2. PCA P1段 4. 颞下动脉 6. 距裂动脉
侧位:
1. PCA P1段 2. P2段
3. 颞前动脉
4. 颞后动脉
5. 穿支
6. 脉络膜后内动脉
7. 脉络膜后外动脉
8. 胼胝体压部动脉
9. 顶枕动脉 10. 距裂动脉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
P1:交通前段 P2:环池段 P3:四叠体段 P4:距裂段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1. 基底动脉 2. 后交通动脉 3. PCA P1段 4. 穿支 5. P2段 6. 小脑上动脉 7. 基底动脉的脑桥支 8. 颞前动脉 9. 颞后动脉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的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robasilar Arterial System )
前后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头颈部的动脉--动脉解剖图
2、头颈部的动脉
头颈部的动脉为体循环的动脉,可分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三部分。

⑴ 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左、右各一条。

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左颈总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

两侧颈总动脉均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升,到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外侧有颈内静脉,两者间的后方有迷走神经,三者共同包于筋膜鞘内。

[图示]
在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外动脉处,有两个重要结构,即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①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的部分。

壁内有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

当血压改变(升高或降低时,可反射性地改变心率和末梢血管口径,以调节血压。


②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椭圆形的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稍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

小球内含有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刺激,调节CO2浓度。

附表: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
①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向上穿腮腺达下颌颈高度,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

分布到颈部、头面部和脑膜等处。

其主要分支有5条。

[图示]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
1) 甲状腺上动脉分布到甲状腺及喉。

2) 舌动脉分布到舌。

3) 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后,通过下颌下腺深面,在咬肌前缘处绕下颌体下缘到面部,迂曲上行,到眼的内眦称为内眦动脉。

面动脉的分支分布至下颌下腺以及面部的肌肉和皮肤等。

4) 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上行,到颞部皮下,分支分布到腮腺和额、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

5) 上颌动脉发出主要分支脑膜中动脉,该动脉穿棘孔入颅中窝,分前、后两支,营养硬脑膜。

前支经过翼点的内面,当翼点附近骨折时,易损伤脑膜中动脉前支,引起硬脑膜外血肿。

上颌动脉还分布到上、下颌的牙齿及上颌窦等。

⑶ 颈内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后,经颈动脉管入颅腔,在颅外不分支,在颅内分支分布到视器和脑(详见中枢神经系统)。

[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