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势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大地艺术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大地艺术随着景观艺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地理环境潜在的视觉效果。
土地艺术考虑到地形的设计,合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对农田的破坏,将该地形设计为最原始的状态,并将农田作为艺术设计的背景。
它结合了艺术灵感和地形,展现了当代风景艺术的美丽形态。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景观艺术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大地艺术;现代园林设计;影响;前言1.景观艺术大地作品表现出简约与抽象,这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创作源泉。
艺术设计师用抽象思维带给人们无限的梦想,目的是让观众从现实中走出来,畅游在艺术的舞台上。
艺术以简单抽象的语言唤起对原型的深层意识。
这种抽象的造型充满了神秘感,艺术家并不需要向人们解释这种想法,但它原本就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
有艺术家评价地球艺术,说作品是开放的,用完形来解释。
如果你不接受无限的概念,你就无法理解它。
所有极简主义艺术家都为包含“封闭”的立体作品而疯狂。
着迷了。
2.地球艺术的发展美国的土地艺术正处于动荡之中,种族骚乱正在增加。
然而,在工业文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下,各个艺术学校都在探索新的道路,热衷于艺术创新,艺术家们开始远离现实社会,批判性地审视当时的城市生活,渴望以大地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并在今天的大地艺术学校中逐渐发展起来。
代表这种类型的人物有史密森、克里斯特、黑泽等很多。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奔跑的围栏》和《被包围的岛屿》。
土地艺术的设计作品规模庞大,人们可以直观地欣赏和评价作品。
它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3.大地艺术的特征与原始园林艺术相比,大地艺术采用了新的独特设计风格,为观赏者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其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艺术创作所需的材料分析来看,大地艺术创作所选择的大部分材料都来自自然。
以自然为主要创作元素,结合艺术家的灵感,使艺术巧妙地融入自然,呈现出独特的美。
(2)从艺术创作工具的分析来看,大多数创作工具都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通过艺术形式来展现一个物体的历史意义。
现代园林的特点范文

现代园林的特点范文现代园林是指建于近现代时期的园林,与古代园林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
1.景观与功能结合:现代园林注重景观与实用功能的结合,不仅仅是供人游览赏景,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现代园林常常设置游乐设施、运动场所、休憩区域等,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体验和服务。
2.艺术与自然的结合:现代园林不仅追求自然美景的呈现,还注重艺术元素的引入,使园林更具观赏性和装饰性。
现代园林常常运用雕塑、喷泉、亭台楼阁等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美学效果。
3.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现代园林注重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布局、科学种植和环境保护,尽可能减少园林对自然的破坏。
现代园林常常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法,如雨水回收、低碳建筑、多样生态系统等,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4.功能多样、体验感强:现代园林提供丰富的功能设施和活动,如休闲步道、游乐场、户外影院等,让游客可以在园林中不仅仅欣赏美景,还可以参与各类互动活动,获得更多的乐趣和体验感。
5.空间层次分明:现代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分明,通过不同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组合,使园林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和变化性。
现代园林常常设置主轴线、次轴线和支轴线,通过不同的景点和景观元素串联起来,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层次的转换。
6.多样化的植物配置:现代园林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园林植物,而是更加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现代园林常常引入各种植物的种类和变种,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组合,打造出更具有变化和美感的园林景观。
7.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现代园林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创新元素。
现代园林常常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通过景点命名、园林造型、文化展示等形式,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现代园林的特点是景观与功能相结合、艺术与自然融合、生态环保、功能多样、空间层次分明、多样化的植物配置、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
现代园林之六个经典案例介绍

建筑特色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 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 风格 的延伸。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 中央部分为入 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 博 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 东侧 环 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 景、相互辉 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 其 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 将两 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 恰到好处。
水景
另类假山
楼梯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是 纪念法国大革命 200周年巴黎建造 的九大工程之一。 公园被屈米(设 计师)用点、线、 面三种要素叠加, 相互之间毫无联 系,各自可以单 独成一系统。
屈米采用的手法是以网格节点上的亭子 作为控制点,使公园结构具有伸缩性
源于萤火虫飞舞的照明设计
入口处
苏州博物馆忠王府 苏州市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全国保存至今 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景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 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 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玻璃屋顶和石 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 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 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 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谭迪基金会出资 重建伯奈特公园。 由彼德· 沃克担当 改造,他追求一 种具有“可视品 质”的场所。另 外,彼德· 沃克在 伯奈特公园利用 光纤代替灯光效 果的喷泉;由电 脑调节造型,用 风敏器控制高度 的凯利喷泉水景 园的中心旱喷泉
纽约中央公园
号称纽约“后花 园”的中央公园, 由奥姆斯特德及 沃克斯设计。 坐 落在 曼哈顿正中, 占 约5000多亩, 是个纽约最大的 都市公园,也是 纽约第一个完全 以园林学为设计 准则建立的公园。
园林植物景观的三种风格

园林植物景观的三种风格
园林植物景观是通过植物的布置和设计来营造美丽和宜人的户
外空间。
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可以带来不同的氛围和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1. 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这种风格强调植物的自然生长和随机分布,创造出一种放松和宁静的氛围。
常见的自然风格植物包括草地、野花、灌木和乔木。
设计原则包括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利用自然材料和纹理、营造层次感和运用自然的色彩。
2.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注重简约和几何形状,强调线条和对称感。
这种风格通常使用结实的植物,如草坪、低矮的灌木和竹子。
设计原则包括利用对比色和形状,创造出简洁而有力的景观效果;使用现代材料和家具,如金属、玻璃和石头;保持整洁的植物修剪和清晰的边界。
3. 亚热带风格:
亚热带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灵感来自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物。
这
种风格追求热情和丰富的颜色,通常使用大型、浓密的植物,如棕榈树、蕨类植物和多彩的花卉。
设计原则包括创造热带气候的微环境,如遮阴和湿润的区域;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纹理,创造视觉上的冲击力;结合水景和照明,增加夜间的魅力。
当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和设计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这将帮助您选择合适的植物、布置和材料,从而创造出理想的户外空间。
无论您选择哪种风格,都应该注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条件,并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协调,以实现最佳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
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园林布局

4.混合式 综合规则与自然两种类型 的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控制全园的轴线。特点是整齐 明朗、变化无穷。
多用于现代园林中,在较大的现代 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 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 分,采用自然式布局。
一、主景与配景手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6.中心重心法
2.轴线对称法
7.意境引导法
3.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8.园中之园法
4.动势集中法
9.尺度突出法
5.对比衬托法
10.多样统一法
二、对景与抑景(障景)手法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 位 (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 折点、草坪一隅等),多用雕塑、 山石、水景、花坛等景物。
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 口等。(角度、位置)
五、透景与漏景手法:
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枝、 山石环洞等形成。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表现主景。
六、前景与背景:
利用背景衬托、 表现主景。
七、配景与添景手法:
配景是指人们视景线前方主景物 的辅助景物。
添景是指人们视野前方 处于中间层次的景物, 增加层次感。
(二)不同视角的风景效果
1.平视风景: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 多利用平地
2.仰视风景:大于45`、60`、80`、90` 多利用山地
3.俯视风景及效果: 小于45`—深远, 小于30`—深渊, 小于10`—凌空, 小于0`—欲缀感 多利用盆地、凹地
(三)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 外形与色彩变化。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利用建筑的使用功能、艺术形式及 布置安排。
园林景观设计分类

景观设计风格综述景观设计中风格有很多。
按国家地域来分: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讲究的是意境、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景观、意大利罗马的雕塑喷泉园林景观、法国的豪华皇家园林景观、英国的自然田园园林景观、美国的新材料新技术强调构成要素的现代园林景观。
以艺术流派来分:有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设计、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解构主义园林景观设计、生态主义园林景观设计、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大地艺术园林景观设计。
一、国外风格1、泛东南亚: A泰式风格特征:充分运用当地材料,植物、桌椅、石材等都取材地,强调简朴、舒适的度假风情。
清凉的藤椅、泰丝抱枕、精致的木雕、造型逼真的佛手、妩媚的纱幔等。
营造东南亚重要手法就是要让人无负担地随性坐卧,舒缓紧张情绪,抛开纷扰的俗世,遗忘身边的繁杂。
泰式三角靠垫,放置在低矮的藤椅中,不经意地让人放下身段,随性坐卧。
东南亚庭院是最自然的风情,注重对遮阳、通风、采光等问题的解决,且注重对日光和雨水的再利用,从而到达节省能源的效果。
所以,外观一般比拟通透和清爽,例如百叶式的白色外墙,绿色的墙面。
此外,遮阳的处理也是东南亚庭院的特色。
特点:由于泰国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接轨碰撞的地区,因此泰式风格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
既有北方民居喜欢私密的格局,又有江南宅第活泼的艺术风格,豪华的皇家园林风格,瑞象金壁与水榭曲廊相谐成趣,古木奇石同亭台楼阁常入皆景。
色彩:偏爱自然的原木色,大多为褐色等深色系,有泥土的质朴,加上布艺的点缀搭配,使气氛相当活泼,布艺多为深色系,且在光线下会变色,沉稳中透着贵气。
适用藤、麻等原始纹理材料,用色为暖黄色和深咖啡色。
植被选取:在东南亚庭院中,绿色植物也是突显热带风情关键的一笔,尤其以热带大型的棕榈树及攀藤植物效果最正确,最常见的热带乔木还有椰子树、绿萝、铁树、橡皮树、鱼尾葵、菠萝蜜等,其形态极富热带风情,是营造东南亚庭院的必备品,而在亭台旁最好有上下错落的植物陪衬,才能味道更足。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形式

3 . 2对 景
1 . 园林 的基 本空 间构成
1 . 1地
地是 园林空间构成 的基础和 根本 , 是 园林空间的下水平界面的主要 构成要素 , 除了视觉上的界面功能, 地还有交通 的功用 。 其选择材料可 以 是草坪 、 水面 、 铺装物 、 地被植物等 , 材料选择 的广泛 , 再通 过多种组合形
浅 谈 现 代 园 林 景 观 设 计 中 的 空 间 艺 术 形 式
口王 林
( 江 苏新 经纬 景观 营 造有 限公 司 江苏 南通
2 2 6 0 0 0 )
摘 要 园林景 观 的建造 受 到地 理环 境和 地域 条件 的限制 ,长期 以来 园林 设计工 作者 始 终致 力 于在 有 限 的环境 中创 造 更 多、 更 美的 自然 审 美体 验 。 园林 的创 造 设 计就 是通 过 设计 手段 实现 景观 空 间 的变化 , 带给 人 们 以 多样 的视 觉空 间体验 , 园林 空
园林景观设计分类

景观设计风格综述景观设计中风格有很多。
按国家地域来分: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讲究的是意境、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景观、意大利罗马的雕塑喷泉园林景观、法国的豪华皇家园林景观、英国的自然田园园林景观、美国的新材料新技术强调构成要素的现代园林景观。
以艺术流派来分:有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设计、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解构主义园林景观设计、生态主义园林景观设计、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大地艺术园林景观设计。
一、国外风格1、泛东南亚: A泰式风格特征:充分运用当地材料,植物、桌椅、石材等都取材地,强调简朴、舒适的度假风情。
清凉的藤椅、泰丝抱枕、精致的木雕、造型逼真的佛手、妩媚的纱幔等。
营造东南亚重要手法就是要让人无负担地随性坐卧,舒缓紧张情绪,抛开纷扰的俗世,遗忘身边的繁杂。
泰式三角靠垫,放置在低矮的藤椅中,不经意地让人放下身段,随性坐卧。
东南亚庭院是最自然的风情,注重对遮阳、通风、采光等问题的解决,且注重对日光和雨水的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所以,外观一般比较通透和清爽,例如百叶式的白色外墙,绿色的墙面。
此外,遮阳的处理也是东南亚庭院的特色。
特点:由于泰国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接轨碰撞的地区,因此泰式风格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
既有北方民居喜欢私密的格局,又有江南宅第活泼的艺术风格,豪华的皇家园林风格,瑞象金壁与水榭曲廊相谐成趣,古木奇石同亭台楼阁常入皆景。
色彩:偏爱自然的原木色,大多为褐色等深色系,有泥土的质朴,加上布艺的点缀搭配,使气氛相当活跃,布艺多为深色系,且在光线下会变色,沉稳中透着贵气。
适用藤、麻等原始纹理材料,用色为暖黄色和深咖啡色。
植被选取:在东南亚庭院中,绿色植物也是突显热带风情关键的一笔,尤其以热带大型的棕榈树及攀藤植物效果最佳,最常见的热带乔木还有椰子树、绿萝、铁树、橡皮树、鱼尾葵、菠萝蜜等,其形态极富热带风情,是营造东南亚庭院的必备品,而在亭台旁最好有高低错落的植物陪衬,才能味道更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势一、现代艺术的进展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形成了与以往3000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表达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推翻,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表达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的主流内容。
抽象主义建立在秩序法则上的形式规律;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得到的多视点角度;表现主义对自我情感的宣泄及对艺术张力的追求;抽象表现主义中对下意识运用和把握的行动绘画;波普艺术中对群众生活的世俗化反映,对不同媒介的拼贴与融合,对绘画和雕塑等艺术界限的消解和去除;极少主义艺术中对艺术客观性的呈现,对非表现性的把握,对“少”的极端表达;观念艺术中对生命的体验和思索,对思想的熬炼和表现,对自然的塑造和异化,对行为的梳理和张扬等都呈现消失代艺术的进展与传统艺术的区分。
西方现代艺术这种异彩纷呈的现象不仅为现代园林设计的进展供应了设计灵感的丰富来源和审美旨趣上的某种倾向,同时也为园林设计的实践供应了大量丰富而具有启发意义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语言。
二、艺术形式的思维更新在园林中的表现1.抽象主义美学思维在园林中的表现现代艺术形式方面的思维更新是从抽象主义运动开头的。
“抽象”的目的就是要区分于现实“具象”的艺术自身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抽象”思维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艺术思维的首次冲击,很多现代派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力求实现自然物象与抽象视觉符号之间的“语义转换”。
传统的再现性形象被彻底地抽象了,点、线、面、体、颜色等抽象的元素(视觉符号),已不是作为屈从于现实对象的仿照手段而消失在画面上了,其本身就是画面的主体,就表达着作品的内容。
这种现代艺术形式上的思维更新影响到现代园林设计中设计思维。
传统园林中的仿照自然已不再是设计思维中的唯一设计手法,从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开头,费拉兄弟(AndreVera和PaulVera)与莫劳克斯(JeanCharlesMoreaux)设计的“瑙勒斯花园”的设计就步人人们的视野,标志着抽象性思维在园林中的表达。
其花园构图与立体主义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冷峻的几何构图构成作品的平面图形,植被与灌木的几何配置形成花园独特的视觉效果。
2.非理性主义美学思维在园林中的表现抽象性的思维表达着一种理性的思维形式,但是这种执著于简洁明白确实定性和秩序性的思维定式干扰着艺术家的艺术想象力和制造才能的发挥。
而艺术制造的脚步是永不停顿的,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因此提出了非理性的美学思维。
非理性的美学思维强调否认性、非中心性、破裂性、反正统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以此来消解理性思维中的抽象性的思维模式。
非理性设计思维在园林设计上的运用虽不如在建筑界那样引起巨大的变革,但作为园林设计的思想基垫,他们为当代园林设计思潮的将来进展的确架构起更宽阔的平台。
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AntoniGaudiiCornet)的居尔公园、乔治?哈格里夫斯完成的位于美国丹佛市的哈乐昆广场、伯纳德?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无一不是非理性思维指导下的产物。
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屈米提出三项制造原则:(1)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2)排斥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转向两者的叠合和并置;(3)强调片断,叠合和重合,使分解的力气突破原有的限制,提出新的定义。
屈米在设计中将点线面体系之间安排一种富有张力的冲突与对抗,通过取消建筑确实定性的形式,给予建筑无限的生气和活力。
这种方式和特征我们可以说是屈米将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理论直接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使得园林的设计具有明显的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
三、艺术语言引起园林设计形式语言的变革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艺术思维的影响,再者是艺术语言的影响。
艺术与艺术语言是不行分别的,它对设计师有着某种潜移默化的启发作用。
在许多设计师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语言的景观转化,而这种转化也使我们熟悉到在对艺术与园林进展平行思索过程中的巨大潜能。
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形态世界,也为现代的园林形态讨论指明白某种方向。
1.平面形式层面上的设计手法(1)秩序的法则。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对平面的处理不少呈现出几何的抽象,简洁的规整线形组合中隐含着平面构图的内在秩序。
这一处理手法源于蒙德里安(PietMondrian)的抽象画。
蒙德里安在继承康定斯基所开创的抽象风格后,探究和进展出一套与前者的那种浪漫抽象主义完全不同的几何抽象画风,从而使得绘画成为一种更加纯粹的形式表达。
在景观设计平面中,这种对抽象秩序的法则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得到广泛运用并加以推广变化。
当代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将这种法则运用得淋漓尽致,并更加简洁纯粹。
由他设计的剑桥中心屋顶花园进展了大胆的抽象艺术尝试。
矩形的屋顶花园采纳的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平面构成布置手法。
平面上以紫色砂石做底,中心局部用淡蓝色预制混凝土方砖按网格点缀,东西两侧以低矮带状花坛交叉组织成一幅几何线条图案。
(2)动态的构成。
与抽象安静的平面构图不同,许多设计师的平面处理手法讲究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种处理手法源于艺术家马列维奇(K.C.Malevieh)的“至上主义”绘画。
马列维奇的绘画呈现出动态的布局,给人一种自由的表达,与蒙得里安的绘画有很大的区分。
蒙得里安的几何构成特别清楚和明确,是在一种法则掌握下的形式的建构,而马列维奇的动态绘画却显示出更多自由和感觉的直接流露,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形式律动感,在平面构成上有独特的制造。
这种平面构成的格局,在于采纳一种有动态的隐性的中轴,几何图形以此为界相互对置,并在看似零散的画面中取得构图的平衡。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从托马斯?丘奇(ThomasChureh)开头,受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的影响,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动态流淌的平面。
各种艺术形式在他的作品中被运用得出神人化。
丘奇最闻名的作品是1948年的唐纳花园。
在花园平面中,庭院轮廓以锯齿线和曲线相连,肾形泳池流畅的线条以及池中雕塑的曲线,与远处海湾的“s”形线条相照应,呈现出动态的平面。
动态的艺术语言使设计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2.立体空间形式层面的设计手法(1)空间的流淌。
关于空间的流淌的设计手法,首先是建筑师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的运用。
在德国馆中,由于柱子担当了构造作用而使墙体被解放,自由布置的墙体塑造了连续流淌的空间。
而凯利的米勒花园与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有许多相像之处。
他通过景观语汇构造(树干)和围合(绿篱)的比照,表达建筑的自由平面思想,塑造了一系列流淌的室外景观空间。
人们在空间巡游的过程中,历时性与共时性穿插,随着人的移动空间不断转换——凯利制造出一种“流淌的”与众不同的景观空间和空间秩序。
同时这种简洁的手法极大迎合了现代空间的需求。
(2)网格的运用。
网格设计手法是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网格体系的一种设计手法。
网格设计手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月构造主义建筑师范?埃克首先提出了“网格”、“秩序”的概念。
园林网格空间由于方格边界的节点具有无限扩展的特点,单一的纯空间可自由、多向地进展,形成无终点的水平透视效果,空间无论从哪个方向扩展都是单一、均质、各向同性的。
在这种空间中,利用网格空间剧烈的透视感,借鉴建筑用墙来分隔空间的原则,用花卉、绿篱、地被、乔木作为绿墙来严格的按网格平面形式来分隔空间,植物以直线、方块、平行、三角形的简洁规章式种植来到达组合空间的目的。
在景观设计中,丹?凯利是首先运用网格进展景观设计的大师,他用网格设计手法设计了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空军学院花园、费城独立大道第三街区、芝加哥艺术协会南花园、达拉斯联合银行喷泉广场、坦伯市国家银行广场等闻名景观作品。
丹?凯利构造主义网格空间是多种秩序的叠加,加上随便的植物,使得空间具有某种“空间——时间同时”的“透亮性”。
直线、绿篱、整齐的树列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元素被组织起来,注意构造的清楚性和空间的连续性,材料的运用简洁而直接,没有装饰性的细节。
(3)自由的变构与穿插。
德里达(JacquesDerrida)曾明确的提出过“构造的中心”、“中心的缺失”和“自由变构”等新概念。
他认为“自由变构”就是在一个有限构成的封闭体中进展的无限多样的置换替代,以肯定的偶然形式,打算于发生的不确定性,打算于动因发生的冒险活动,强调随机性与偶然性,强调空间不连续性,强调疯狂与时机,强调非理性的空间布局。
详细设计手法包括旋转、叠加、变形、变异、移位、减缺、包含、穿插、镶嵌、连结等,这些手法往往是结合应用从而构成很多新的表现语言,如移位与旋转、重叠与旋转、包含与旋转、错位与逆反、包含与变异、错位与重叠、变异与拼贴等。
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组织空间上,线型组合更加自由,不对称构图开头流行。
即使设计中采纳轴线,也不是强调,而是用不完全对称布置的景物,或折线的边缘打破完全的对称,追求不对称均衡,讲究一种自由的变构与穿插。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是纯粹以形式的自由变构与穿插为构思根底的进展新的公园设计手法的尝试。
这种概念是对传统的主导、和谐构图与审美原则的反叛。
他将各种要素裂解开来,不再用和谐、完善的方式相连接与组合,而相反却用机械的几何构造处理,以表达冲突与冲突。
这种构造与处理方式更注意景的随机组合与偶然性,而不是传统公园细心设计的序列与空间景致。
(4)拼贴的手法。
拼贴设计手法是将所引用的对象通过组合、拼接等方法的设计手法。
景观的拼贴设计手法有一般拼贴和多元拼贴等方法。
一般拼贴设计手法只有一种拼贴的对象,拼贴的对象包括历史的、地方的、群众文化的符号等。
多元拼贴设计手法拼贴的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景观符号,从而获得一种混杂、嬉戏的风格。
新晨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属于一般的拼贴手法。
这个广场集中了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片断化、零散化、暖昧性和混杂性等全部这些价值观念,并以拼贴组装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布满幻觉的简单空间,是20世纪70年月末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广场之一。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景观设计则属于多元拼贴的设计手法。
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符号的混杂,获得了梦幻般的效果。
中心的“澳之梦”广场由景观设计师斯塔(VladimirSirra)设计,平面是由不同的地图叠置而成,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地图是标准的英语标注的澳大利亚地图和澳大利亚外乡各种语言分区地图,以说明澳大利亚是一个真正的移民国家。
广场的中心则是一片空无,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意喻澳大利亚人烟稀有的内地。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建筑与外部广场空间用外表拼贴形象和抽象隐喻的双重话语,制造出一个心情化地介入展览中的博物馆。
正是由于拼贴手法的运用,这样一个如此简单、如此多元、布满隐喻、特别个人而又辉煌奇怪的建筑表达出了澳大利亚外乡文化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