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诊断学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诊断学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10
基本要求
六、强调边查边想,正确评价;边问边查, 核实补充
七、检查过程中与患者的适当交流,不仅 可以融洽医患关系,并且可以补充病史 资料。
11
基本要求
八、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 一般控制在30~40min内完成
九、检查结束时应与患者简单交谈,说 明重要发现,患者应注意的事项或下一 步的检查计划,但不要随便解释。
• 咽部:有无红肿、出血、滤泡增生;
• 悬雍垂:居中
• 扁桃体:有无红肿、渗出物及假膜;肿大分度:Ⅰ。
不超过咽颚弓Ⅱ。 超过咽颚弓
Ⅲ。 达到咽后
壁中线
33
• 颈部外形:直立对称
• 颈部运动:运动自如。颈项强直:脑膜 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破伤风、颈椎病。 布鲁金斯基征: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 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 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 动作时,观察双髋与膝关节是否同时屈 曲。
全身体格检查
(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
1
概述
全身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也 评价和考核医生基本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遵循一定的全身体格检查原则和规范,才能保证 内容全面系统、顺序合理流畅,从而提高体格检查的 技能和质量
2
大体要求
1. 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爱护病人; 2. 医师应站在病人的右侧; 3. 检查病人时光线应适当,室内应温暖,环境应安静; 4. 全身体格检查时应力求全面、系统,同时注意重点突
25
• 血压:取仰卧位,被检手臂外展与右心房处于同一水 平,打开血压计汞柱开关,气袖排空余气后中部对准 肱动脉平整缠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适 度(插入二指为宜),听诊器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处 (不可插在袖带下),充气至脉搏消失以后再使压力 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声动脉搏 动时的压力即为收缩压,一般患者按搏动声音消失时 的读数为舒张压。如声音消失距离明显变调20mmHg 以上,应将此两数同时记录,如150/80-40mmHg。

诊断学(第9版)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十章 全身体格检查

诊断学(第9版)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十章 全身体格检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二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 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 头颈部 ➢ 前、侧胸部 ➢ 背部 ➢ 腹部 ➢ 上肢 ➢ 下肢 ➢ 肛门直肠(必要时检查) ➢ 外生殖器(必要时检查) ➢ 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2.检查的方法应灵活、机动,如在交谈中有效地了解智力、记忆力。 3.初步的精神状态检查可从病人一般状态(appearance)、情感反应(affect)及语言、行为是否适度 (appropriateness)——三个“a”,加以评价。 4.注意病人视力、听力下降程度,一般对耳语音及高调语音分辨能力较差。 5.心脏检查时,注意第一心音改变及第三心音可能是病态表现。 6.血压检查最好包括坐、卧、立位,以了解循环代偿能力,并应双臂检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五节
重点体格检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诊断学(第9版)
➢ 全身体格检查对初学者十分重要,对于住院病人建立完整的医疗档案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门诊和急诊 的日常医疗工作中,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而且,面对具体的病人,医生通过问诊已经获得了病史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已勾划出疾病诊断的假设,对患病的器官系统和病变的类型可能已有了初步印象。在此 基础上进行的体格检查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进行重点的、更有效的体格检查
诊断学(第9版)
➢ 检查的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 检查的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 遵循上述检查内容和顺序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允许根据具体受检者和医生的情况,酌情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2、头颈部 3、前、侧胸部 4、背部 5.腹部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第15页
基本项目
6.上肢 7、下肢 8、肛门与直肠 9、外生殖器 10、共济运动/步态/腰椎运动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第16页
特殊情况体格检验
1、智力障碍患者难以很好地配合检 验,医生要有耐心,无须急于求成,必 要时可分段进行,也可让亲属在旁,以 降低患者顾虑。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第3页
检验中自我保护
人性别有男女之分, 检验身体时不 可防止地要求患者袒露身体, 进行一些在 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接触。做为医生, 无 须过分考虑自已是男是女性别问题, 只要 工作需要, 医生就不可强调患者是异性而 拒绝进行某项工作。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第4页
检验中自我保护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自已心中不存邪 念, 同时必须充分了解和照料病人接收程 度, 防止产生误解。
一、内容务求全方面系统。
目标是为了搜集尽可能完整客观资料, 也是为 了完成住院病历需要。
对于应重点深入检验内容应做到心中有数, 也 就是说在全方面系统基础上有所侧重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第7页
基本要求
二、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目标是最大程度地确保体格检验效率和 速度, 而且也可无须要体位更换
为了检验方便, 一些器官, 如皮肤、淋巴 结、神经系统, 采取分段检验, 统一统计 。
全身体格检验
(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
诊断学之全身体格检查
第1页
概述
全身体格检验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必备基本功, 也评价 和考评医生基本临床技能主要组成部分。
只有遵照一定全身体格检验标准和规范, 才能确保内容 全方面系统、次序合理流畅, 从而提升体格检验技能和 质量

2021年诊断学 全身体格检查要求和录像 见习教案

2021年诊断学 全身体格检查要求和录像 见习教案
一般检查(生命征、一般状态及淋巴结检查)
撰写人
X
教研室
诊断学
撰写日期
X
小结要点及复习思考题
小结:1、了解全身体格检查的意义及要求
2、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的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好触诊、叩诊的手法。
思考题:
1.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
2.试述浅部触诊的适用范围。
3.深部触诊法分哪几种?各手法的适用范围?
4.试述叩诊的注意事项。
下次课预习范围及后续课程介绍
临床见习教案
第X次课 教学方式示教法学时4学时专业《诊断学》
见习
内容
全身体格检查要求和录像
、基本检查法(视、触、叩、听、嗅诊)

见师
习姓
带名
教职

X
班级
X
带教时间
X

次的
课要
的求

1、了解全身体格检查的意义及要求
2、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要点
3、熟悉视、触、叩、听、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4、重点掌握触诊、叩诊的手法
本电
次教
课内应容用多媒体源自板书住教院学号
病及
例疾
姓病
名名


学到
生人
应数
到缺
人席
数原

每组15-16人,共75~80人,无缺席
教学安排、时间分配及主要内容
教学安排:
4课时共160分钟。
基本检查法示教时间40分钟
见习方式(请打勾)
授课式 提问式 病案分析式、直观教学式(幻灯、手术、录像)、自学式。
其它:示教法,学生分组相互练习√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诊断学体格检查(1)

诊断学体格检查引言体格检查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各系统进行观察、触诊、听诊等方法,可以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情,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诊断学体格检查的步骤、方法和一些常见的体征,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体格检查技巧。

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体格检查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确认患者的身份和主诉、了解患者的病史、选择合适的检查环境和设备等。

第二步:全身检查在进行全身检查时,医生要求患者脱衣,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检查。

以下是一般的全身检查方法:1.观察:包括面色、体形、步态、心率等方面的观察。

2.触诊:通过手触来检查患者的皮肤温度、湿度、有无畸形等。

3.听诊:使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的心音、肺音等,以便判断有无异常。

4.叩诊:通过手指敲击患者的身体表面,可以判断有无腹部腹水、心肺异常等。

5.嗅诊:医生可使用嗅觉检查器来嗅一些患者体液或排泄物,以确定有无特殊气味。

第三步:系统检查在全身检查之后,医生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

常见的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以下是各个系统检查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呼吸系统•肺音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包括呼气音和吸气音。

正常的呼吸音应该是清晰、平稳、无异常音。

•叩诊:医生可以通过叩诊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胸腔积液或肺部异常。

循环系统•心脏听诊: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取患者的心音,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音等。

异常的心音可能暗示患者存在心脏病等问题。

•血压测量:医生可以使用血压计来测量患者的血压,以了解患者的循环状况。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检查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反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查。

这部分检查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消化系统•腹部触诊:医生可以通过手触来检查患者的腹部,了解腹部是否有肿块、压痛、肝下垂等问题。

•肛门指诊:医生通过直肠指诊来检查患者的肛门和直肠,以确定有无痔疮、肿瘤等问题。

诊断学第八版目录

诊断学第八版目录

诊断学第八版目录绪论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第二节皮肤黏膜出血第三节水肿第四节咳嗽与咳痰第五节咳血第六节胸痛第七节发绀第八节呼吸困难第九节心悸第十节恶心与呕吐第十一节吞咽困难第十二节呕血第十三节便血第十四节腹痛第十五节腹泻第十六节便秘第十七节黄疸第十八节腰背痛第十九节关节痛第二十节血尿第二十一节尿频、尿急与尿痛第二十二节少尿、无尿与多尿第二十三节尿失禁第二十四节排尿困难第二十五节肥胖第二十六节消瘦第二十七节头痛第二十八节眩晕第二十九节晕厥第三十节抽搐与惊厥第三十一节意识障碍第三十二节情感症状第二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与医德要求第一节问诊的重要性第二节问诊的医德要求第二章问诊的内容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第一节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第二节重点问诊的方法第三节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第三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第一节视诊第二节触诊第三节叩诊第四节听诊第五节嗅觉第二章一般检查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第二节皮肤第三节淋巴结第三章头部检查第一节头发和头皮第二节头颅第三节颜面及其器官第四章颈部检查第五章胸部检查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第三节肺和胸膜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五节心脏检查第六节血管检查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六章腹部检查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第二节视诊第三节触诊第四节叩诊第五节听诊第六节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第一节男性生殖器检查第二节女性生殖器检查第三节肛门与直肠检查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第一节脊柱检查第二节四肢与关节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第一节脑神经检查第二节运动功能检查第三节感觉功能检查第四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第三节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第四节老年人的体格检查第五节重点体格检查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第二节骨髓细胞学检查第三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第一节血管壁检测第二节血小板检测第三节凝血因子检测第四节抗凝系统检测第五节纤溶系统检测第六节血液流变学检测第七节血栓弹力图检测第八节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一节尿液检查第二节粪便检查第三节痰液检查第四节脑脊液检测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测第六节生殖系统体液检测第五章常用肾功能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肾小球功能检测第二节肾小管功能检测第三节血尿酸检测第四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测第五节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六章肝脏常用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肝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第二节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断项目指标变化特点第三节常见肝脏疾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学检测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第三节血清电解质检测第四节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第五节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第六节其他血清酶学检测第七节内分泌激素检测第八节治疗性药物监测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第一节体液免疫检测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第三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四节自身抗体检测第五节感染免疫检测第六节移植免疫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九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十章其他检测第一节基因诊断第二节流式细胞术及其临床应用第三节染色体检测第四节床边检测第五篇辅助检查第一章心电图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第三节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第四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第五节心肌梗死第六节心律失常第七节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第八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第二章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第一节动态心电图第二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第三章肺功能检查第一节通气功能检测第二节换气功能检测第三节小气道功能检测第四节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第四章内镜检查第一节基本原理简介第二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第三节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第四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第六篇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第一节住院病历第二节门(急)诊病历第三节表格式住院病历第三章电子病历第七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第一章诊断疾病的步骤第一节搜集临床资料第二节分析、综合、评价资料第三节提出初步诊断第四节验证或修正诊断第二章临床思维方法第一节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循证医学在临床思维中的应用第五节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与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第一节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第二节诊断书写要求附录一:临床常用诊断技术附录二:临床检验参考值。

医学诊断学全身体格检查192条

医学诊断学全身体格检查192条

医学诊断学全身体格检查192条学海无涯苦作舟!全身体格检查纲要1.一般检查/生命体征(1)准备和清点器械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大头针或别针、卷尺、直尺、棉签(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3)观察、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一般通过视诊(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36-37)(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食中无名指,30秒搏动数*2即脉率(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次数(30秒*2)、深度、节律,一般在数脉率后进行或在背部体检时进行(勿告诉患者)(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10)窥察头部形状、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11)触诊头颅分开头发观察头皮、头发密度(12)视诊双眼及眉毛眼睑内翻/下垂/水肿、闭合状态,眉毛稀疏(13)划分搜检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距离33cm,正常可看清第十行,看清最小一行为近视力(14)搜检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双手拇指于下睑平分,向上看,暴露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巩膜(15)搜检泪囊向上看,双拇指轻压下睑内眦(急性炎症时避免)(16)翻转上睑,搜检上睑、球结膜和巩膜向下看,拇食指捏住上睑中部边沿,向前下方牵拉,食指向下榨取睑板上缘,向上捻转(17)检查面神经(VII)运动功能(皱额、闭目)面神经上支皱眉/皱额/闭目(对抗)学海无涯苦作舟!(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位)距离30-40cm,头部固定,双眼注视,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19)搜检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同侧视神经/动眼神经)双眼平视前方,勿注视光源,光源从外侧迅速移向一侧瞳孔,勿同时照双侧,可用手中隔(20)搜检瞳孔间接对光反射(一侧视神经和对侧动眼神经)(21)检查集合反射(动眼神经)手指距眼前1米,指尖向上,与双眼同高,注视指尖,迅速移至鼻梁前5cm,双眼内聚/瞳孔缩小(22)窥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形状/大小/位置/对称(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触痛/结节等(24)触诊颞颌枢纽及其运动手指向火线压住耳屏,张口缄口触诊运动(25)划分搜检双耳听力(磨擦手指或用手表)静室,闭目,堵住一侧耳道,拇食指或手表从1m外逐渐移近,一般1m左右可闻及(26)观察外鼻颜色外形(27)触诊外鼻从鼻根至鼻尖鼻翼,注意压痛畸形(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电筒,头稍后仰,拇指向上轻推鼻尖,鼻前庭皮肤、鼻毛、鼻中隔偏曲(29)划分搜检左右鼻道通气状态手指压闭一侧鼻翼,吸气(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双手固定耳后,将拇指置于颧部,同时按压有无压痛,是否对称。

全身体格检查PPT课件

全身体格检查PPT课件

• 3.前、侧胸部
• (58)暴露胸部; •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 (65)检查双侧呼吸动度; • (66)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 (67)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 (68)叩诊双侧肺尖; •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 • (70)听诊双侧肺尖; •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 • (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 (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 (75)触诊心前区; • (76)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 (77)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 (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 (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 (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 (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 (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 上述心脏听诊,先用膜式胸件,再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
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以坐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 柱;肾区、骶部)→(患者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6、强调边查边想,正确评价;边问边查,核实补充。
7、检查过程中与患者的适当交流,
诊断学教研室
孙德珍
全身体格检查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全身体格检查(complete physic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
要求
全身体格检查(complete physical examination)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主要用于住院病人、健康人全面的体格检查等情况。

它是指面对具体病人或受检者从头到脚、全面系统、井然有序地进行全身各部分的体格检查。

为保证检查内容全面系统、顺序合理流畅,应该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检查的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这是为了搜集尽可能完整的客观资料,起到筛查的作用,也便于完成住院病历规定的各项要求。

由于检查通常是在问诊之后进行,检查者一般对于应重点深入检查的内容应已心中有数,因此,重点检查的器官必然应更为深入细致,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器官系统教学中要求的各项内容。

这就使每例全身体格检查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使检查内容既能涵盖住院病历的要求条目,又能重点深入患病的器官系统。

2.检查的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强调一种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体格检查的效率和速度,而且也可大大减少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体位更动,同时也方便检查者操作。

为了检查的方便,某些器官系统,如皮肤、淋巴结、神经系统,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

3.遵循上述检查内容和顺序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允许根据具体受检者和医生的情况,酌情对个别检查顺序作适当调
整。

如甲状腺触诊,常需从患者背后进行,因此,卧位的患者在坐位检查后胸时可再触诊甲状腺,予以补充。

如检查前胸时,为了对发现的肺部体征有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也可立即检查后胸部。

腹部检查采取视听叩触顺序更好。

四肢检查中,上肢检查习惯上是由手至肩,而下肢应由近及远进行。

4.体格检查还要注意具体操作的灵活性。

面对具体病例,如急诊、重症病例,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侧卧进行。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检查,如确需检查应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以卧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头颈部前、侧胸部(心、肺)→(患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以坐位患者为例:一般情况和生命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患者取卧位)前胸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这样,可以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

而在此过程中患者仅有两三次体位更换。

6.强调边查边想,正确评价;边查边问,核实补充。

对于客观检查结果的正常限度、临床意义,需要医生的学识和
经验。

有时需要重复的检查和核实,才能获得完整而正确的资料。

7.检查过程中与患者的适当交流,不仅可以融洽医患关系,而且可以补充病史资料,如像补充系统回顾的内容,查到哪里,问到哪里,简单几个问题可十分自然而简捷地获取各系统患病的资料;又如健康教育及精神支持也可在检查过程中体现。

8.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在40min内完成。

9.检查结束时应与患者简单交谈,说明重要发现,患者应注意的事项或下一步的检查计划。

但如对体征的意义把握不定,不要随便解释,以免增加患者思想负担或给医疗工作造成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