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国演义
(正)第一章 三国演义

2、两晋南北朝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作品有30多种,如《世 说新语》记载三国人物故事有30多则,有关曹操的15则
3、唐代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历史、诗文计140多篇。如 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 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 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 物形象,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 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 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历史演义”,就是用 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 的历史题材,组织、敷 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 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作《 者三 、国 版演
第 一 节
本义
》
的
成
书
过
程
、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第一章 三国演义
是非成败转头空
诸 葛 亮
刘 备
曹 操
孙 权
关 羽
张 飞
赵 云
周 瑜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历史演义 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
人才学 军事战略学 智谋策略学
百科全书
章回小说和历史演义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 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 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 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全解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本《三国志 演义》……,凡首尾九十七年(公元184- 280)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 注,间亦仍采小说,又加推演而作之。” 陈寿《三国志》是《三国志演义》的滥觞。南 朝裴松之注《三国志》,补充大量史料,广采 逸闻,使其故事性大为增强。
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 第三章: 明代诗文 第四章: 明代戏曲 第五章: 汤显祖 第六章: 《西游记》 第七章: 《 金瓶梅》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九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绪论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 明代文学的发展
一、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读者群的形 成,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二、章回小说的特点
保持话本的某些特点,但有所发展。
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回 目一般为提示或概括故事情节的对偶句。 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 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 连续性。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 小说,它的成书过程典型地代表着世代累积型 小说的特征,开辟了历史演义这种历史小说的 创作模式。它的成书过程大概经历了正史撰述、 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 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
• 3、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在戏曲、小 说人物塑造中性格刻画的重要性;
•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大张旗鼓地 提倡语言的通俗化,推动了俗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四、文学群体与文学论争
三国演义白话文第一章

三国演义白话文第一章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以下是《三国演义》白话文第一章的摘要: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朝既亡,谯周余孽,又承残业;百年之后,随风而靡。
于是,秦人争咸阳,百姓弃戈舃而耕;钓梁之徒并居一方。
始皇临海欲东渡,翕然百舸,争江上之利。
丞相周青臣曰:“秦兵未知足而攘外夷,帝业多难。
今巴蜀兵彊,蕃土之国也;事便则并力,不便则自与为敌。
可先诱之以便利,势成而合德,以养人之力而劳彼之民,用舍安宅而一其土地。
是德也,必立王业,事具而后征之,静以制变。
此千载之良图也。
”豪杰之士皆言:“善。
”遂定一计,使其上下百姓各执牛车一辆,令庙堂坟墓并入马中,徙民赋口,并并力越巴蜀而图之。
先主初露德声,领巴蜀之兵,御扶风而出,韬光养晦,有若藏龙之相;继而东击吴郡,足迹灭迹,智勇之名,藉宇宙之英;转而收江东,殚精竭虑,宛在千钧。
盖闻机杼之轻重,得失之祸福,人事之先后,常以道心为之准绳。
是以蓄贤携士,纳谏如流,以长于神器,屈指而推之者何一人也。
或曰:“可谓君臣之和矣。
”然而蜀之才俊与士人之遇,大被赏赐,人物之英华竟积于斯,此亦上世之文武流英,一时之英雄也。
第一讲:三国演义

关云长——“义”的化身
3、才能上尚“智勇”
(二)“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 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 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 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 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 “汉贼”、“国贼”。
《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说: • 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 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 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 忍也。
2、人格上重“忠义”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 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 2 、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 “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 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 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 3 、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 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 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 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重点: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拥刘反曹”
《三国志演义》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历史演义 开山之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古今多少事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三英战吕布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短篇——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
宋元话本
长篇——章回体长篇小说 长篇的讲史评话最先演化成章回体历史长篇小说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一、章回小说的概念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是明清以来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 演化而成的长篇小说的样式,这类小说一 般分为若干回,每回算一章,叙述一段或 两段故事情节,每回的回目标明这一章的 主要内容 。
• 小说中表达的对明君的企盼,还通过与“乱 世奸雄”曹操的比照来显示 • 曹刘如“水火相敌”、“每以相反” • 曹操的人生哲学是 •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行事方略“残忍”“谋诈”
三国故事瓷盘,五彩,清康熙 曹操刺董卓
“奸绝”:曹操:
1、奸 :残暴、权术、伪善、 狡诈。 2、雄:胸怀大志,欲治乱世 远见卓识、雄才大略 精通兵法,善于用兵 许邵:“子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
二、辫状编结,突出主干
三个国家,三条线索,两两发生关系,如发 辫之三股,在编结过程中,或两联斗一, 或两斗一观,又有主线存在。 因全书主题的需要,以蜀汉为主体:
• 以 “桃园结义”开场 • 以代表忠智的人物诸葛亮为全书的中心人物 • 以代表勇义的人物关羽为重要人物结构全书
三股中,又以曹魏次之,孙吴又次之。
《三国演义》的人格价值取向
• • • •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做到较好的统一 集中了对建功立业的颂扬 热烈歌颂忠、智、义、勇的人格精神 智慧与忠诚主要通过诸葛亮的主导性格演 绎的 • 义、勇人格的赞颂主要通过关羽等人物的 塑造来完成 • 赞颂忠智义勇,与对明君仁政的企盼、建 功立业的理想互为表里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如下:
开篇以“蜀汉春秋”开头,介绍了汉朝灭亡后天下三分的情况,诸葛
亮以其大谋,为蜀汉大势拱手相让以拯救江东之大危,到此故事开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英雄陵古遗墓,犹见铁骑长空行。
开篇就
开阔地介绍了三国鼎立时期天下大乱,古迹传说在苍茫历史风烟之中氤氲
着龙飞凤舞的豪杰英雄之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当时,曹操在益州,文宗内属冯异、张任等反其,且有刘备败逃投庞统之。
汪伦利用人马,把败兵刘备激
化投靠,把他全家人送往新野,他这种英雄的情大赞。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有作中兴者,不惊西南有个美人家。
曹操
征讨益州之后,率军来到荆州,此时正是荆州公孙瓒、刘表交替安邦之际。
这时公孙瓒病死,其儿子公孙越嗣位。
刘表欣喜若狂,更派使者拜贺,同
时得知荆州陈宫有宝玉娇妻,刘表憧憬叶赫荣,孤注一掷到家门口取妻。
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讲述了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局面,诸葛亮出益州救护与曹操出荆州娶妻的故事情节。
两志、两爱,两雄
两弃,此时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演义故事上演之前。
曹操迅速提督军队
攻下荆州,把荆州当做自己的后宅,并在这里开启了一场被誉为一个“英雄”史诗式的传奇历史。
第一章 《三国演义》PPT课件

• 第41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 主”
• 第35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 主”
11
• 第36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
3、曹操之“奸”
12
13
14
• 与刘备相对应,在《三国演义》里, 曹操就是一个残暴的奸雄形象,处处 使诈,毫无体物爱民之心。
真实,三分虚构” •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4
何谓“历史演义”?
• 历史演义——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把战 争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题材组织成 完整的故事,并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 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的章回体小 说。
• “正史”是真实记录历史的纪传体史 书,而“历史演义”是在正史的基础 上进行虚构和艺术加工的小说。
第一章 《三国演义》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
•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作者 • 二、从作者的思想和审美倾向看主要
人物形象的塑造 • 三、《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与智谋 • 四、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七分
5
6
一、成书过程及作者
• 1、成书过程
•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 戏剧、“说话”等民间艺术
• 2、作者罗贯中
• 太原人,号湖海散人,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著有杂剧《风云会》、小说《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三国演义》等。
7
二、从作者的思想和审美倾向看主 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 1、 “拥刘反曹”的实质 • 2、刘备之“仁” • 3、曹操之“奸” • 4、“忠义”之人格价值观 • 5、诸葛亮之“忠” • 6、关羽之“义”
第六课时 《三国演义》第一章

第六课时《三国演义》第一章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作者及主要内容。
2.能在阅读情节中把握人物形象。
3.分析思考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二,课堂笔记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 )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
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 )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
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
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
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
须臾(),蛇不见了。
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
光和元年,雌鸡化雄。
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
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同霓 )堕( )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
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
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
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
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
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从史实、从实际出发,写出战争的复杂 性,不把战争简单模式化。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影响
• 1. 非文学方面
2. 文学方面
白帝城托孤
关云长——“义”的化身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 六将
•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云长挂印封金,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1.东岭关,守将孔秀 2.洛阳,守将韩福、孟坦 3.汜水关,守将卞喜 4.荥阳,守将王植 5.黄河渡口,守将秦琪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3、才能上崇尚“智勇” (得人才者得天下 ) 智: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欲显刘备之长厚 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耐得翁《都城纪胜》:“讲史”、“小说”、 “说经”、“合生”——话本
初级阶段 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新刊大宋宣和遗事》
中级阶段 累积型小 说。
高级阶段 独创型小说 《金瓶梅》: 从“讲述”到“呈现”的飞跃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作者 与成书过程
一、罗贯中的生平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
第一章 三国演义
1.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12月第3版 2005年11月第17次印刷 2. [晋]陈寿 [宋] 裴松之 注 三国志 中华书局 1959年12月第1版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 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一、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 •内因
塑造人物的不足处:
鲁迅:“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 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三、《三国演义》文白相杂的语言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 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 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 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 徒手肉搏(许褚裸衣斗马超、张飞夜战葭 萌关)……写出了古代战争的一切形式。
• B. 直接描写了战争的总司令部
• C.借战争反映政治。如汉末朝政昏暗引发黄 巾起义;董卓霸占朝政引发军阀混战;曹 操企图统一中国引发赤壁之战
• D.举凡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轶 事秘闻、风情民俗等,都结合战争绘制出 来,从而使这部作品在文化意义上有了深 度。
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
• • • •
草船借箭 反间计 七擒孟获 空城计
• 勇:
•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 骑救主
(二)“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三)道德悲剧意识
• 刘备悲剧: • 关羽悲剧: • 诸葛亮悲剧: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 一、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 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风 云诡谲的历史画面。 (网状)
• 四、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本末倒置;张冠李戴等。
艺术手法上体现的虚实
1、有目的性的将人物形象进行移植,凸显人 物独特个性。 •斩华雄:孙坚关羽 《三国志》:“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 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鞭打督邮:刘备张飞
火烧曹营:黄盖诸葛亮
•《三国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 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 后来的各种版本,都 是依据嘉靖本,在细节方 面各有改动,总的面貌未 有变化,只是有一种假托 的“李卓吾评本”将原书 的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 二十回。
3、毛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作了 较大的加工整理。他们修改了回目,对情节和 文字也作了些增删,并削除了原书的论赞,逐 回加上自己的评论。
• 4.善于写出人物的气质神韵。 诸葛亮“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 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
5.善于运用造型美来塑造人物。 关公在袁绍帐内首次亮相:“身长九尺,髯 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 立于帐前”、夜观春秋,单刀赴会等。毛氏评曰 “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 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 服其神威。”
3、随着说话的兴盛和戏剧的流行,这一题材格外 为艺人青睐。
北宋:苏轼《东坡志林》
戏曲: 金院本《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阳会》等;南戏《周小郎 夜戏小乔》《貂蝉女》等; 元杂剧大约有六十种三国戏(《录鬼簿》《太和正音谱》中存 目),现存《关大王单刀会》《刘玄德独赴襄阳会》等二十一种。
三、版本
1、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间的刊本, 二十四卷,分为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 言一句的小目。“嘉靖本”
• 反面人物: 曹操 《三国演义》第四回: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 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 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
2、人格上注重“忠义” 与封建正统道德同时存在的,是民间的尤 其是市井的“义”的道德。
•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对蜀汉“竭尽忠诚, 至死方休”(卷23)。“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入川时曾对庞统说: "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 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 于天下,吾不忍也。"
反面人物: 董卓将民为邦本之说视为“乱道”:吾为 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百姓过者,手掷董卓之头,至于碎烂”
平 话
桃园结义
关公刺颜良
嘉 靖 本
祭天地桃园结义
云长策马刺颜良
毛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本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救白马操操解重围
云长千里独行
关云长千里独行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史书与讲史结合的成书特点:
1、接受正史影响,又不废民间传闻。
2、取材方面,事件框架、人物行状大体与史书相符, 又吸收了一定的民间传说,形成“七实三虚”的格 局。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 思考题: 评价刘备
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有: 1. 人物一出场,就确定其基本性格。
• 2. 采用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 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青梅煮酒论英雄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 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 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 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 三顾茅庐”:《三国志》写:“由是先主 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2、运用大量联想,丰富生动了故事情节 如“空城计”。
五、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1、以斗智为主展开战争描写——战略决策和 战术运用、斗智斗勇的结合。把战争写得变 化万千,丰富多彩。
2、全景军事文学
• A.长达百年间的重大战役,著名战斗;战役 的全景鸟瞰,战斗场面的特写镜头;既有 火攻(博望、赤壁、上方谷、藤甲兵、其 百里连营) • 水淹(曹漳河淹冀州、关水淹七军); • 设伏劫营(甘宁百骑劫魏营);
• 3. 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 等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夸张:关羽温酒斩华雄
•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 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 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 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 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3、次要人物据史料呈历史剪影;主要人 物则渲染虚构。 4、语言方面,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结构与思想内容
一、结 构
• 序幕:(1—4回)结义—献刀 • 酝酿阶段:(5—37回)讨伐董卓—三顾 茅庐 军阀混战,矛盾复杂。
鼎足对峙阶段:(38—104回)中心部分 隆中决 策—五丈原 尾声:(105—120回)预伏锦囊计—三分归一统三 国均势失去平衡。
吕布
• 丁原问:“吾儿来有何事故?”吕布答道: “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
• 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 孟获
前:“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今观此阵,旌旗杂乱,队伍交 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吾者:始知前日之言谬也。早 知如此,吾反多时矣。谁敢去擒蜀将:以振军威?” 后:“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 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 帐下,肉袒谢罪说:“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孔明 问:“公今服乎?”孟获感激涕零地说:“某子子孙孙皆 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
1、“据正史”:
(1)晋 陈寿的《三国志》 (2)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中人物传 (3)南朝 宋 裴松之《三国志注》 (4)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史)
2、采小说
狭义小说:《搜神记》、《语林》《世说新语》等; 广义小说: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 隋代:《隋遗录 · 水饰图经》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 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节目 . 唐代:李商隐《娇儿诗》:“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二、章回小说的形式特征及渊源 1、形式特征 第一,分章叙事和分回标目。 “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二,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第三,前后勾连,首尾相接。为每回须在故 事紧要处打住。 第四,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2、章回体小说的渊源 说话艺术在宋代大为盛行 说话的家数:
二、杰出的人物形象塑造。
•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 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 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曹操——奸绝
• 曹操“奸绝”表现: ○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佯醉杀人:乐官师旷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