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学复习要点

植物学复习要点

一. 问答题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第三章 P76)根的初生结构:初生分生组织( 1、厚表皮:表皮。

2、厚基本组织:皮层。

3、厚形成层:维管柱(中柱)有顶端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形成的构造叫初生构造。

(1)表皮:位于根面,排列紧密。

从纵切看,长株形,横切看长方形壁薄,有的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吸收组织)(2)皮层:位于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的薄壁细胞,占比例较大。

外皮层:一层或几层,排列紧密,无间隙。

但根毛枯死后,表皮细胞被破坏,外表皮层细胞株质化增厚,保护。

薄壁细胞:排列疏松,贮藏,通道。

内皮层:最内一层排列整齐的形状较小的细胞常发生木质化,木质化增厚——凯氏带。

(内外切向壁,左右侧向壁,上下横壁。

)(3)维管柱(中柱)(4)中柱鞘:一层或几层薄细胞,使侧根,不定芽,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木栓性发生处。

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尖,呈辐射状分布。

(后生木质部:导管孔径小。

后生木质部:导管孔径大。

)初生韧皮部 :位于初生木质部辐射尖之间。

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和 [初生木质部之间,或可数双子叶植物根的中心也有薄壁细胞。

功能:产生侧根,不定芽 ;侧面分生组织;输导(纵向)2.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第三章 p77)在基本组成方面与双子叶植物类似,也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1)表皮(2)皮层靠近表皮的几层细胞较小,排列紧密,称为外皮层。

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加厚。

通道细胞: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对着初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常停留在具有凯氏带阶段,保持薄壁状态,称通道细胞。

(3)中柱中柱鞘在根的发育后期常部分或全部木化,维管柱为多原型。

3.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比较(好像不是大题)(第三章 p77)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内皮层具凯氏带五面细胞壁增厚次生生长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薄壁细胞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无薄壁细胞能进行次生生长不能进行次生生长木质部辐射角少于 6 个多原型( 6 个以上)4.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结果(第三章 p83 )发生部位:主要部分由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的未分化的薄壁细胞转变而成,另一个小部分由正对原生木质部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形成。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A 。

A.线粒体和叶绿体B.质体和核糖体;C.内质网和溶酶体D.高尔基体和液泡2.糊粉粒贮藏的养分是 B 。

A.淀粉B.蛋白质C.脂类D.核酸3.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 D 的活动。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D.居间分生组织4.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是 D 。

A.筛管B.伴胞C.木纤维D.管胞5.侧根一般产生于根的 C 。

A.表皮细胞B.皮层细胞C.中柱鞘细胞D.韧皮部6.下列结构属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是 A 。

A.髓B.栓内层C.维管射线D.木栓层7.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个花粉粒数目是 D 。

A.2个B.6个C.8个D.4个8.下列生物中,是原核生物的是 C 。

A.水绵B.黑根霉C.念珠藻D.酵母菌9.植物细胞中对物质的通透起选择作用的结构为 C 。

A.细胞壁B.质体C.细胞膜D.内质网10.植物细胞的典型特征是具有液泡、质体和 D 。

A.高尔基体B.线粒体C.细胞膜D.细胞壁1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是 A 。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12.生姜的地下部分属于 A 变态类型?A.根状茎B.块茎C.块根D.肉质直根13.侧根一般产生于根的 C 。

A.表皮细胞B.皮层细胞C.中柱鞘细胞D.韧皮部14.在植物的根尖上部,常可以看到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向外突出形成许多毛发状结构,该区域为 D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15.瓜类的胎座为 B 。

A.边缘胎座B.侧膜胎座C.中轴胎座D.特立中央胎座16.在禾本科植物茎中,其维管束排列有两种情况,即环(轮)状和散生状排列, A 的维管束在植物茎中排列成散生状态。

A.玉米B.小麦C.水稻D.早熟禾17.主要使器官长粗的分生组织有 B 。

A.形成层B.次生分生组织C.初生增粗分生组织D.A+B+C18.植物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为 B 。

植物学题库复习资料

植物学题库复习资料

初生纹孔场:细胞形成初生壁时,初生壁上较薄的凹洼区域,成为初生纹孔场。

纹孔:形成初生壁时,初生壁上不沉积初生壁物质的区域,成为纹孔。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微细孔眼或纹孔,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

后含物:植物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贮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

原分生组织:由胚细胞直接遗留下来的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生长点的最先端,一般具有持久和强烈的分生能力。

皮孔:木栓形成层产生的薄壁的补充组织,撑破表皮和木栓形成层,周皮上的通气的结构。

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生长,质膜面积增大,进行溶质的的短途运输等。

侵填体:导管临近细胞薄壁侵入导管,填充单宁树脂等,形成囊状突出物,堵塞导管。

不活动中心:根本体最远端的一群原始细胞,不常分裂,大小变化很小,合成核算和蛋白质的速率也很低。

初生生长:顶端分生组织分裂,生长,分化而使植物体伸长的生长过程。

凯式带:根内皮层细胞径向壁和上,下壁,木栓质带状加厚区域。

通道细胞: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细胞为凯式带阶段。

侵入生长:正在生长的子细胞插入相邻细胞间,在生长过程中,各以尖端把另一细胞沿胞间层加以分离。

年轮:一年内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包括早材和晚材。

前一年晚材和第二年早材是其分界线。

叶原基:由茎尖周缘分生组织区的表面几层细胞分裂形成的。

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叶片上表皮上大型的薄壁细胞,有大液泡,成组分布于叶脉之间,与叶片的内卷和展开有关。

离层:落叶前,靠近叶柄基部的某些细胞分裂出几层小的薄壁细胞,细胞壁胶化,成游离状态,细胞彼此分离。

叶迹:茎中维管束分支,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的一段。

叶隙:在叶迹下方,没有维管束而被薄壁细胞所填充的区域。

花粉败育: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不能起生殖作用。

雄性不育: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一些植物的群体中某些个体由于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花中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或精细胞。

丝状器:助细胞壁近珠孔端向内形成的不规则片状或指状突起,增加了质膜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植物学复习重点

植物学复习重点

植物学复习重点笫一章植物细胞一、简述质体的类型、存在、形态、结构、作用及相互转化前质体:1幼龄细胞中,2形状不规则,3无色素,4内膜有少量片层,可进一步分化为成熟质体叶绿体:1.绿色细胞中,2.扁椭球型或球型,3.叶绿素a、b,叶黃素、胡萝卜素。

4.发达的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光合作用。

有色体:1•果实、胡萝卜根、花瓣,2.球型、梭型等,3.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4.内部片层变形或解体,5.招引昆虫,积累淀粉、脂类、胡萝卜素。

白色体:1.存在贮藏组织、胚、叶表皮,2.近球型,3.不含色素,4.内部有少数不发达片层,5.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一造粉体、造油体、造蛋口体外膜均有双层单位膜,质体转化举例:马铃薯块茎见光变绿一一白色体变叶绿体,西红柿幼果变红一—外部叶绿体变有色体、内部白色体变有色体,胡萝卜根见光变绿一一有色体变叶绿体。

二、液泡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液泡:液泡膜为单层膜,膜内为细胞液一含大量水和多种溶于水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常略呈酸性。

・功能:(1)调节细胞的渗透作用与膨压・(2)贮藏作用一糖、有机酸、蛋白质、草酸钙结晶、生物碱、、黃酮、黃酮醇、花青素。

・(3)消化作用三、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的区别1. 胞间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形成,主要山果胶组成。

2. 初生壁:细胞在生长、增大体积过程形成的壁层。

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还有结构蛋白和酶3…次生壁:细胞停止体增大后,在初生壁内表增加的壁层。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添木质素等物质。

具生活原生质体的细胞多无次生壁。

四、胞间连丝、纹孔的概念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是质膜包围的直径40-50nm的小管道。

细胞间物质运输,信息传递通道。

纹孔:形成次生壁时,初生纹孔场处不沉积壁物质,这些次生壁层未增卑的区域称纹孔,是细胞间水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五、贮藏物质的类型、来源和鉴定淀粉: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在叶绿体聚合成同化淀粉,同化淀粉转化成可溶性糖类,运输到造粉体中,山造粉体将它们再合成为贮藏淀粉,贮藏的淀粉常呈颗粒状,称为淀粉粒。

植物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植物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2.凯氏带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其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状加厚,叫凯氏带,它的作用是操纵根内水分、无机盐的横向输导。

3.通道细胞在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的过程中,正对着初生木质部脊的位置有少数内皮层细胞不增厚,仍保持着薄壁细胞的状态,我们将在凯氏带上这些壁不增厚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它是皮层与维管柱之间物质内外流通的孔道。

4.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5.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上的上表皮上具有一些特别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

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泡状细胞。

6.年轮和假年轮年轮也称生长轮或生长层。

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

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

每- -年轮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

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析生长时而受阻,时而复XX,因此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生长轮,这即假年轮。

7.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二、简答题1.为什么老树树干空心后仍能成活?答:1.植物有机养分靠韧皮部来运输,水分和无机靠木质部来运输。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

(完整版)植物学复习资料(经典)第⼀章植物细胞⼀、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细胞:能进⾏独⽴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学说:(1)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来(3)卵⼦和精⼦都是细胞(4)⼀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2.纹孔:细胞形成次⽣壁时,在⼀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的壁物质,⽽形成⼀些间隙,这种在次⽣壁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3.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质体,它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桥梁。

4.细胞全能性:植物的⼤多数⽣活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单个细胞经分裂、⽣长和分化形成⼀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论述题1.试区别:细胞质、原⽣质、原⽣质体。

答:细胞质由基质和众多细胞器构成。

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原⽣质体是除去了植物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植物细胞中有哪些质体?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前质体:⽆⾊或呈现淡绿⾊的球状体,其外有双层膜包被,内膜内褶,伸⼊基质中,或形成少许游离的⼩泡或类囊体,膜内基质有少量的DNA RNA 核糖体和可溶性蛋⽩等。

当细胞⽣长分化时,前质体可转变成其他类型的质体。

(2)叶绿体呈透镜形或椭圆形,其功能是进⾏光合作⽤合成有机物,结构复杂,由叶绿体被膜、类囊体和基质构成,含有DNA和核糖体,可以合成某些蛋⽩质,在遗传上有⼀定的⾃主性,在个体发⽣上,叶绿体来⾃前质体。

(3)⽩⾊体近于球体,其内部结构简单,在基质中仅有少数不发达的⽚层和油造体,来⾃于前质体。

(4)有⾊体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多种多样,由前质体发育⽽来,或由叶绿体失去叶绿素⽽成。

3.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如何?答:(1)细胞核由核被膜、染⾊体、核仁和核基质组成(2)核被膜包括核膜和核纤层两部分,核被膜由两层膜组成,外膜表⾯由核糖体,并与内质⽹连通,核被膜上还分布由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核纤层是核被膜内膜的⼀层蛋⽩质⽹络结构,为核膜和染⾊质提供了结构⽀架,并介导核膜与染⾊质之间的相互作⽤。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填空题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质体)两⼤部分,其中⽽后者⼜可分化为(C膜)(C质)和(C核)3部分。

2、细胞壁的层次结构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可分为(胞间层)(初⽣壁)和(次⽣壁)3层,其中(次⽣壁)是分⽣组织细胞所不具有的。

3、质体根据含有⾊素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分别是(有⾊体)(叶绿体)和(⽩⾊体)。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C壁)(叶绿体)(中央⼤液泡)(胞间连丝),此外,分⽣组织细胞具有⽆限分裂的能⼒。

5、组成植物细胞原⽣质的所有化学物质中,⽐例最⼤的是(⽆机物),⽽组成原⽣质的有机物中⽐例最⼤的是(蛋⽩质)6、导管的主要类型有(环纹)(螺纹)(梯纹)(⽹纹)和(孔纹),其中⽊化程度最⾼和最低的分别是(孔纹)和(环纹)。

【因为⽊质化顺序是环纹、螺纹、梯纹、⽹纹和孔纹】7、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系统)(维管组织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3类组织系统。

8、植物体的组织按照发育程度可分为(分⽣)组织和成熟组织2⼤类,其中成熟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结构)5种组织类型。

9、分⽣组织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原分⽣组织)(初⽣分⽣组织)和(次⽣分⽣组织),按照在植物体中的位置可分为(顶端分⽣组织)(侧⽣分⽣组织)和(居间分⽣组织)。

10、维管束根据能否继续发展扩⼤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限维管束),⼆者的主要区别是看⽊质部和韧⽪部间是否具有(束中形成层)。

11、植物种⼦是由种⽪,胚和胚乳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却只有种⽪和胚两部分。

种⼦的基本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其⼜可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叶)4个部分。

12、(周⽪)是取代表⽪的次⽣保护组织。

它由⽊栓形成层分裂活动产⽣,包括(⽊栓形成层)(⽊栓层)和(栓内层)三部分。

13、存在于花叶表⾯的保护组织是(表⽪),存在于⽼根、⽼茎外的保护组织是(周⽪),⽓孔是存在于(表⽪)上的通⽓结构,⽪孔是存在于(周⽪)上的通⽓结构。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植物学复习资料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的科学,涉及到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进化等方面。

对于学习植物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植物学复习的资料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是学习植物学的基础。

植物的主要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是植物的支撑器官,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负责光合作用;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负责生殖。

每个结构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的分类与进化植物的分类与进化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

植物根据其特征和进化历程被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苔藓植物是最简单的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主要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主要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早期形态,其种子不包裹在果实中;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的主要类型,其种子包裹在果实中。

通过了解植物的分类和进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演化历程和多样性。

三、植物的生态与环境适应性植物的生态与环境适应性是植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策略。

例如,沙漠植物具有耐旱和耐热的特点,能够通过减少蒸腾和积累水分来适应干旱的环境;高山植物具有耐寒和耐辐射的特点,能够通过增加叶片厚度和减少气孔数量来适应寒冷的高山环境。

了解植物的生态特点和环境适应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四、植物的经济价值与应用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

例如,食用植物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和营养;药用植物提供了许多药物和保健品;工业植物提供了纤维、木材和能源等。

了解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

五、植物学实验与观察植物学实验与观察是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第一章植物学分类基础被子植物的分科植物界的基本类群1、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

同种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同种个体间能进行自由交配,产生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后代,即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同种植物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要求适合该种生存的一定生态条件。

3、种下单位:亚种、变种、变型(没有品种)4、双命名法: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姓氏(缩写)5、植物检索表编制方式;定距(或等距)检索表、平行检索表6、根的类型:定根、不定根7、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8、茎的几种分类: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平卧茎、匍匐茎9、叶序:叶互生、叶对生、叶轮生、叶簇生10、被子植物一朵典型的花组成:花梗(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11、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12、果实:受精后,胚珠发育为种子,子房发育为果实。

13、根据性质将果实分为2种类型: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如豆类、桃、李、油菜等)、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花被甚至是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如梨、苹果、瓜类、菠萝等)14、单果肉质果:浆果(番茄)、核果(桃)、梨果(梨、苹果)、柑果(柑、桔)、瓠果(黄瓜)干果:裂果:荚果(大豆)、角果(油菜)、蓇葖果(八角)、蒴果(烟草)闭果:瘦果(向日葵)、颖果(稻、麦、玉米)、坚果(板栗)、翅果(榆、槭)、分果(胡萝卜)聚合果(草莓)聚花果/复果(桑葚、菠萝)16、分科:两等六界十五门eg::苹果(蔷薇科)菊科(被子植物第一大科)兰科(被子植物第二大科、单子叶植物第二大科)豆科(被子植物第三大科、双子叶第二大科)禾本科(被子植物第四大科、单子叶第一大科)蔷薇科(双子叶第三大科)17、补充:圆叶(黄栌、莲)扇形叶(银杏)早春开花(腊梅、玉兰、荠菜、丁香)先花后叶(紫荆)叶基偏形(榆叶)完全叶(贴梗海棠)第二章种子和幼苗1、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结构2、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的雏形,为种子最重要的部分。

3、胚的组成:胚芽、胚轴(连接胚根、胚芽和子叶)、胚根、子叶4、 种子萌发的条件: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适当的温度(种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就表现出最低、最高、最适的温度三基点) 5、6、 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 单子叶(小麦、水稻等)双子叶(蓖麻) 无胚乳种子 单子叶(兰科植物)双子叶(豆类、花生等) 7、第三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1、 细胞:除病毒、噬菌体和类病毒外,细胞是构成所有生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小麦、玉米、水稻 蚕豆、豌豆、荔枝、柑桔、核桃、橡胶树子叶留土幼苗洋葱瓜类、豆类(蚕豆、豌豆除外)、棉花、蓖麻子叶出土幼苗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3、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组成成分)原生质体:细胞内由原生质组成的各种结构。

(结构名称) 4、 细胞壁的特化:木化、栓化、角化、矿化细胞壁结构: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5、 细胞器:悬浮在胞基质中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单位。

6、内质网:粗面内质网(rER,表面上有核糖体)光面内质网(sER,表面上无核糖体)8、后含物:植物细胞新陈代谢活动产生的贮藏物质、代谢中间产物及废物等。

(解释现象:菠菜不可与豆腐同吃——菠菜的后含物中含有大量的草酸,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不易吸收) 9、叶绿体 被膜片层 基粒片层—类囊体 基质片层 基质10线粒体 被膜 外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 基质嵴表面有许多有头、柄和基部组成的基粒(电子传递粒),含ATP 复合酶,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装置。

11、细胞核 核被膜 (双层膜,具核孔) 核仁核质 染色质核液12、核孔: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大部分物质交换的通道(不确定。

) 13、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自由形成14、组织: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并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原生质体质膜细胞质质体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 核糖体 溶酶体 圆球体 微体 细胞骨架细胞核细胞器后含物细胞壁胞间层 初生壁 次生壁有生命的部分无生命的部分植 物 细 胞基质15、组织分类(注意看P43图)分生组织按分布部位分分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按来源与性质分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基本/薄壁/营养组织、保护结构、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解释现象: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韭菜叶子基部有居间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间插于茎、叶、节间的基部或成熟组织之间,能使植物长长,所以割去叶子的上部后,叶子还能生长)16、石细胞:厚壁细胞、机械组织、死细胞17、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组织:导管和管胞运输同化产物的组织:筛管和筛胞第四章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

2、根尖分区:根冠分生区原表皮表皮基本分生组织皮层原形成层中柱(维管束)伸长区成熟区(根毛区)3、根毛:表皮细胞外侧壁向外突出形成的封闭的管状结构。

4、根的增粗双子叶植物根中组织分化的过程5、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构造 表皮( 根毛) 皮层 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凯氏带) 中柱 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外始式)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原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 薄壁细胞6、双子叶植物的次生结构构造(看书)分生区 生长锥: 原套、原体 叶原基 腋芽原基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过渡区;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减弱 成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伸长活动,明显趋于停止 9、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表皮保护组织,具角质层、气孔器、表皮毛 皮层 厚角组织 皮层薄壁组织维管柱( 中柱) 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外始式)束内形成层初生木质部 (内始式)髓射线 髓10、双子叶茎的增粗相同点: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初生木质部的成熟方式为内始式12、年轮:在四季交替明显的地区,多年生的双子叶木本植物一年内维管形成层活动只产生一个生长轮,即称年轮。

(解释现象:大树的树干中空但依然枝繁叶茂——边材: 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具有活的木薄壁细胞,有效地负担输导和贮藏的功能称为边材。

心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失去了输导和贮藏的功能,这部分细胞的颜色一般较深,称为心材。

)13、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异面叶)表皮上表皮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维管束)相同点:都有表皮、叶肉和叶脉;均只有初生结构(解释现象:单子叶植物的叶子向上打卷——在两条平行脉之间的上表皮内,分布着数列成一组的泡状细胞。

每组细胞有大小不等的长薄壁细胞组成,中间一列最大,向两侧依次减小,在横剖面上排列成扇形,细胞内有较大的液泡。

干旱时泡状细胞易失水而引起叶片向腹面卷曲,从而降低叶面蒸腾量。

双子叶植物的叶落地时背面朝上——双子叶植物一般是异面叶。

由于叶片背、腹面受光情况不同,叶肉分化为近腹面的栅栏组织和近背面的海面组织。

栅栏组织由1~4层长柱形、含大量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长轴与表皮垂直,排列较紧密;海绵组织含叶绿体较少,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形成断臂状突起且相连接而形成较大的细胞间隙。

)15、营养器官间的联系:根、茎维管组织的联系——过渡区;茎、叶维管组织的关系(茎的节部结构)叶迹:从茎的维管柱斜出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为止的这段维管束;枝迹:茎维管束分枝后通过皮层进入枝的部分。

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关系——根条比率;顶芽、侧芽的关系——顶端优势;水分的吸收、运输与蒸腾:根毛→根的皮层→内皮层→根的木质部→茎的木质部→叶的木质部→气孔光合产物的制造、运转与利用:生长中心优先供应、邻近优先供应16、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外形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等。

同功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来源不同的器官。

如茎刺和叶刺。

同源器官是趋异适应的结果;同功器官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第五章 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开花: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已经成熟时,花萼、花冠即开放,露出雄蕊和雌蕊传粉的现象。

2、传粉:花被打开、花药开裂、成熟的花粉借外力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3、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异花传粉是进化的传粉方式4、双受精:花粉管进入胚囊后释放出的两个精细胞,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另一个与极核融合成为受精极核的受精方式。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生活史中的重要环节和转折点。

6、雌配子体:7细胞8核的成熟胚囊。

雌配子: 成熟胚囊中的卵细胞。

7、雄配子体:在被子植物中,有小孢子发育而来的2-细胞型或3-细胞型花粉统称为成熟花粉粒,又称雄配子。

8、花药的发育过程:9、花粉粒的形成过程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四分体→单核花粉粒→熟花粉粒(雄配子体)→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 10、子房的结构花药原基11、胚囊的发育:P176图考试基本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分单选、多选)判断改错解释现象简答(可画图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