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战写作之:作文升格训练》导学案
作文升格训练教案 初中

作文升格训练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升作文质量。
2.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和润色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教学内容:1. 作文升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常见作文错误和如何避免。
3. 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写作课程,让学生分享自己写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2. 引入作文升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作文升格的重要性。
二、讲解作文升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5分钟)1. 讲解作文升格的基本原则:真实、准确、清晰、有力。
2. 讲解作文升格的方法:扩充内容、改进结构、优化语言、修正错误。
三、分析常见作文错误和如何避免(15分钟)1. 分析常见作文错误: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乏味、语法错误。
2. 讲解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注重语言表达、仔细检查。
四、讲解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15分钟)1. 讲解写作技巧:开头引入、中间展开、结尾总结。
2. 讲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五、实践训练(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讲解,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文。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作文升格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2. 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修改和润色情况。
2. 学生对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
3. 学生对作文升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作文升格指导书籍。
2. 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学习资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作,多修改,多反思,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作文升格训练(导学案)

作文升格训练议论文语言的锤炼(导学案)活动一:研读语段,指出不足。
1、《热爱生命》热爱生命,于山水中寻得生命的仙境,活出自己的姿态。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既然不能一鸣惊人,就回到山水之间听蝉鸣鸟鸣,既然仕途失意,就回到山水之间感受盎然诗意;既然看破世俗红尘,就回到山水之间热爱自己的生命。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静美,他热爱生命;孟浩然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道出了生命除了随波逐流地活,还可以逆行做一个自来去的幽人,他热爱生命;黛玉“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自然山水之间悟出生命的短暂,更衬出生命的可贵,一位弱女子所能做的就是扛着花锄,用土送花,她热爱生命,不需要干大的事业,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亦足以寄托自己对生命的热爱。
【学生指出不足】2、《生命诚可贵》珍惜生命,方能绽放得更加美丽。
相信大家都知道桑兰这个坚强的女生吧。
她本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却忽然陨落,这让不少人为之惋惜。
她17岁时,她在洛杉矶参加中美体操友好切磋会。
她本是一位有潜力的选手,被业内许多人看好,是中国体操的一颗希望之星,却没料想跳马落地时不慎摔倒,如果伤势轻些的话,修养一段时间便可以重返赛场,桑兰是不幸的。
她这一摔导致了她瘫痪,这不仅断送了她的前途,更是为她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
即使她遇到了这种令人痛心的遭遇,她很乐观,很坚强,事件发生后虽不能再致力于体操,她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最后考取了一所名校。
珍惜生命,会造就另一番辉煌。
【学生指出不足】活动二:研读习作,探优寻美。
热爱生命,向阳而生鹰击长空,这是雄鹰对热爱生命的阐释;花开两岸,这是娇花对热爱生命的表达;屹立千年,这是胡杨对热爱生命的注解。
热爱生命是一盏灯,夜间照明,晨起暖心,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向阳而生。
荼糜花开,是谁在高吟,吟出酒香弥漫,花香袭人?黑暗的魏晋,嵇康在《广陵散》的乐声中死去了;阮籍在烈酒与悲号里消沉了……但在那南山下,草木边,自在洒脱的五柳先生却是笑看人生,忙时躬耕南陇,闲时赏花看月。
《中考作文升格指导》导学案(第五稿)

《中考作文升格指导》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熟悉中考作文一类文与三类文的特点与区别2、掌握作文升格的基本方法,并用此升格作文一、课前准备:1、你平时的作文存在哪些问题?2、你觉得优秀作文应具备哪些因素?3、你积累了哪些作文升格的方法?二、掌握新课知识:1、考场一类作文的特点;立意明确,构思独特,材料具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得体;书写美观,文面整洁。
2、考场三类作文缺点:主题不明、材料不详、结构不清、语言不美、书写不雅。
3、作文升格方法:明:明确主题标题新颖删:删除冗余避免散乱增:增添情节增加细节润:润饰语言修辞描写三、合作探究:根据要求,各小组合作升格《“茧”是我致胜的魔杖》。
“茧”是我致胜的魔杖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题记②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所以我自豪,我奋发图强!③“哇哇哇……”一位婴儿落地了,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恭喜你,是位千金。
”母亲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已经有一个哥哥了,母亲一直想有一个女儿,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母亲便说我是上帝送给她最好的礼物。
④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却幸福。
母亲总是呵护着我,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我受一点伤害。
我在母亲的呵护下逐渐成长,母亲却在我成长过程中逐渐老去。
⑤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也为了要照顾我,在我小时候,母亲是靠做苦力劳动来养活我们的。
虽然不用加班,但每次下班回来后,都总是筋疲力尽,连动都不想动了。
⑥一次母亲回来后,我就拉着母亲坐下,“我来帮你捶背吧。
”母亲舒适的享受着。
突然发现母亲肩膀上的两块肉明显的突出⑴,而且显得有点黑。
我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笑笑说,那是因为经常用这里用力扛东西,扛多了,这里自然就大了,就像手磨多了起茧一样,我帮母亲轻轻地按着,⑵鼻子不禁一酸,热泪盈眶。
⑶⑦长大了,苦力劳动赚取的钱根本不能供起我和哥哥的学业,母亲便和父亲做起了小生意。
初中作文升格指导教案

初中作文升格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作文升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修正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作文升格的概念和意义。
2. 作文升格的方法和技巧。
3. 作文升格的实践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写作课程,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2. 提问:什么是作文升格?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作文升格?二、讲解作文升格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讲解作文升格的概念和意义:作文升格是指在原有作文基础上,通过修改和完善,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发展水平。
2. 讲解作文升格的方法和技巧:a. 明确文章主题和立意,确保文章内容紧扣主题。
b. 优化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c. 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d. 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e. 精细修改,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和格式等。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按照升格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修改和完善。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作文升格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总结作文升格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升格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作文升格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教学资源:1. 相关作文升格的资料和案例。
2. 学生的作文作品。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自我修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从中学习和借鉴写作技巧。
3.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写作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写作升格攻略》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图难于易化大为细——叙述性文章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写作策略教学目标1.理解场面的定格与分解为叙述性文章写作带来的便利;2.明确场面的定格与分解的操作方法;3.尝试进行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后“点”的详细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化大为小,简化叙述性文章的写作头绪。
教学难点1.选择怎样的场面进行定格;2.如何分解、描述场面中的“点”。
教学用具 PPT、黑板板书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预先板书好副标题“叙述性文章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写作策略”,并投影本课的标题)齐读本课的标题。
请学生解释标题中的两个概念——“叙述性文章”“场面”。
(简单地说,1“叙述性文章”是指整体侧重叙述事件、塑造形象的文章,“场面”是指由人景物多种内容共同组成的画面。
)你能随口说出在课文中学过,或者生活里经历的一个场面吗?(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一个场面,至少包含这个大报告厅、台上的我们和台下的老师们。
)可见场面的内容是丰富的,而由场面组成的事情可以写的内容自然就更多。
怎么才能够简化写作头绪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两个写作策略——叙述性文章场面的定格与分解。
二、场面的定格1.请阅读学案“习作评价”部分两位学生写的习作,加以比较,并讲一讲你认为哪一篇写得更好及理由。
注意阅读思考后及时做好批注。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这是开放性的习作评价,学生讲得有道理的都应当予以认可。
)2.这两篇习作虽然选择了相同的素材,文章整体字数也相仿,但是第一篇显然写得更好,其实我认为两位作者动笔之前就分出了高下——他们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方式不同。
(教师在黑板图解两文写作思路和结构方式的差异:第二篇重点放在第三段,先后简要叙述了八个返乡过程中的场面,而第一篇侧重三个场面的描写:奶奶场上脱粒、爷爷回来、清晨放鸭,所以后者有足够的篇幅来具体描述这三个场面,而第二篇只能简要概述每个场面。
)3.我们不妨通过场面的定格的方式简化写作头绪,跳跃性叙述(板书)。
场面定格是指2在叙述事情时将写作的目光聚焦在2—3个场面上详细描述,在保持事情整体完整的前提下避免事无巨细什么都写,什么也写不好。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作文升格研讨课

作文升格研讨课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二十六中学陈燕霏【设计意图】作为一名即将上中考考场的学生,必须体验三种角色方能有充分把握,一; 考生角色,二是评卷者角色,三是出题者角色,所以在作文升格训练里将这三者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获、有所悟、有所得。
【课前准备】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需要》样文进行整合分析,将本班作文得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学重点】1•懂得辨析作文评分标准3.懂得作文有效升格方法【教学难点】2.懂得精准把握到提分点【学情分析】从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语文统测作文成绩来分析,全班共35人,二等文36分至48分的共31人,占89%,存在问题多是立意不高、选材不当,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梳理初中阶段的生活素材,整合已有的材料库,懂得找到自己的作文提分点并进行有效的作文升格,达到在中考中能通过选材突出中心,取得更好的作文成绩。
表1:全班作文得分数据表2:本班作文评分从本班学生样文和数据分析得出在正确审题情况下,立意和选材分高下;在选材相同情况下,内容分差在于立意深浅和情节安排不同,因而指导学生正确找到提分点并升格十分重要。
【真题重现】(五)作文(第2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人生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同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
有的人需要鼓励、理解,有的人需要勇气、自由,有的人需要压力、挑战……请你结合身边的事例,以“需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④不得抄袭《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一文的内容。
题意说明:此次统测作文属配大阅读材料的标题式的命题作文。
1 •对于“提示语”的分析提示语由三个内容组成:一是指出《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提出的关于人生的“需要”的问题,帮助考生将思考聚焦到“需要”这个写作题目上;二是由阅读文章延伸出来,引导考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展开思考,提醒考生不同个体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需要”,考生既可以在其提示的范围内选择材料,又可以跳出这里列举的内容,将视线放到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中;三是提示考生要在有效范围内选择写作材料,“你身边的事例”包含着对作文真实性的强调。
初中作文升格训练教案

教案:初中作文升格训练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明确作文的写作步骤。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作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 通过对优秀作文的鉴赏和自身作文的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正文、结尾。
2. 作文的写作步骤:审题、立意、构思、写作、修改。
3. 作文的思想性:突出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4. 作文的艺术性: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优美。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
首先,让学生了解作文的三个部分:引言、正文、结尾。
其次,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要求。
最后,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
2. 教授作文的写作步骤。
首先,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学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其次,讲解如何立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
然后,教授构思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接着,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最后,教授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和修改。
3. 培养学生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首先,让学生明确作文的主题,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次,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让作文具有感染力。
然后,教授选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挑选新颖的材料。
接着,讲解构思的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独特的文章结构。
最后,教授语言表达的方法,让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提高作文的艺术性。
4. 进行作文升格训练。
首先,让学生阅读优秀作文,分析其优点,学会借鉴。
其次,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提高作文的质量。
最后,组织作文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明确作文的写作步骤。
2. 学生的作文具有明确的主题,表达真情实感,具有感染力。
3. 学生的作文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具有艺术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步骤、思想性和艺术性。
2. 示例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
初中作文升格优秀教案

初中作文升格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升格的基本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教学内容:1. 作文升格的概念与意义2. 作文升格的基本技巧3. 实例分析与演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写作课程,让学生分享自己写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2. 提问:什么是作文升格?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作文升格?二、讲解作文升格的概念与意义(10分钟)1. 讲解作文升格的概念:作文升格是指在原有作文基础上,通过修改、润色、提炼等手段,使其质量得到提升的过程。
2. 讲解作文升格的意义:提高作文质量,培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写作兴趣。
三、讲解作文升格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选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颖的材料,避免陈词滥调。
2. 构思:明确文章主题,合理安排结构,做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3. 表达: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修改:认真检查,力求文章整洁、规范。
四、实例分析与演练(20分钟)1. 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让学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作文升格的基本技巧,对作文进行修改。
3. 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修改意见,共同提升作文质量。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文升格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篇自己的作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进行升格,下周一带到课堂上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升格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明白了作文升格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与演练,学生掌握了作文升格的基本技巧,并在实践中提高了作文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容易出现过度修饰的现象,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适度运用,避免文章过于华丽而失去真实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作文升格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写作之作文升格训练导学案
“作文升格”,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原有生活体验、生活感悟、作文习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升格调整、旧文重写,提高学生的作文实践操作水平,积累考试应对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记叙文。
训练要求:
(1)不得脱离材料内容的含义范围;
(2)不得抄袭套作。
老规矩中的哲理
爷爷走过了近七十个春秋,祖上留下来的老规矩他自然都知晓。
爷爷为人素来和善,花白的头发,慈祥的目光,微胖的面庞,给人一种老人特有的亲切感。
爷爷还特别热心,同村人哪家漏水了,他便出现在那家人的房顶上,哪家人的电视机坏了,他便出现在那家人的屋子里。
哪里有麻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并且住在村里四五十个年头了,从未与人发生过争执。
这样一个和善的爷爷却在那一次中大发雷霆。
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吃饭,可口的菜肴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味,就在这和谐温馨中我却制造了麻烦。
我举起手,将筷子伸进盘子里夹起一块玉米,放在碗中。
为了方便吃,
我想将筷子插进玉米棒中。
由于我左手放在腿上,右手一插空,筷子撞到碗壁上。
饭碗便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桌子上打转。
我还没反应过来,去扶饭碗,只听见“啪”的一声,碗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饭也撒了一地。
一片寂静,爸妈爷爷奶奶都愣住了。
我看着地上支离破碎的碗也呆住了。
突然,爷爷冷冷地说:“把地上收拾干净,不然别给我吃饭!”内心的羞愧一直爬到耳根,整张脸都在发烫。
我慢慢蹲下去,奶奶赶忙冲过来帮我收拾,突然又传来一阵呵斥:“别去帮忙!给我快点收拾,全家人都在等你呢!”奶奶吓的缩回了手,我赶快赤手收拾。
眼泪“吧嗒吧嗒”得掉下来,爷爷还是责骂:“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吃饭的时候左手要捧住饭碗!每次说你都当耳旁风,你说你这是第几次打破碗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是不会错的,说了你也不听!”我偷偷瞄了一眼爷爷,他脸上的和蔼之色荡然无存,只留下严肃。
一整个下午我脑子里都是:“爷爷今天干嘛这么凶啊?”
晚上,我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爷爷走了过来,说:“奔奔,今天中午我凶了一点,你不要恨爷爷啊。
”他的语气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善。
随后又继续说:“吃饭的时候要捧住碗,这规矩是老祖宗留下的,一辈又一辈告诫下来的,这肯定是有道理的。
这些米是我们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如果这样一打翻,浪费多少粮食啊。
而且你丢掉了饭碗可是寓意着丢了工作。
”我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吃饭抓住饭碗象征着保住工作,这便是老规矩中蕴含的哲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吃饭也不得马虎呢。
一碗石塘肉
中秋佳节,亲朋共赏明月。
酌小酒,品佳肴,不亦乐乎。
酒桌上鱼肉海鲜,应有尽有。
正是酒酣意浓时,弟弟的一句话打破了饭桌上欢乐的气氛。
“我才不要吃肉,肉这么油!”弟弟的小嘴嘟起,眼睛斜着瞄了一眼红烧肉,又立即将视线移到别处。
“现在的小孩真是被你们宠坏了,天天大鱼大肉,嘴是越来越刁了。
我吃肉就怕不够油,没有肉感呢!想我们那会儿平日里真是连点肉渣都看不见。
只逢年过节看见那么一碗石塘肉,就已经开心的不得了了。
“外婆叹了一口气,接着伸出筷子加气一块又大又油的红烧肉塞进嘴里,浓浓的满足感在眼角浮现。
刚一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问起母亲:“石塘肉?我只见过猪肉、羊肉、牛肉,而石塘肉是什么?”
“我小时候,每当腊月二三、二四之时,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家养了足足一年的猪运到集市上卖,已筹备年资。
之后快到除夕时再去买一大块肉,准备烧石塘肉,这可是年夜饭中的一个大菜。
只是因为肉会堆得会像石塘那样整齐,表示待客的热情,故叫做“石塘肉”。
虽然,烧肉时没有放一滴油,肉的香味仍是浓郁。
“嗯,那一定好吃极了!”我随口答道。
“那还不能吃呢!大人们早就给我们这些小孩子立下规矩,这石塘肉是特地留着在正月里招待客人的,可不能嘴馋偷吃。
那时的生活可不比现在,每天都能吃肉。
你外公过年的总共资金一共才五元
而就这么一碗石塘肉起码就要两块钱呢!”
“那可不就没得吃了,才一碗肉,客人们一定早把肉吃完了。
”我遗憾地说。
“那也不是。
在那个年代,大家生性质朴,家家户户都知道各自生活的不易,生活中相互帮搀着,哪还会惦记那一碗肉呢!每人心中都有着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去吃石塘肉。
等到正月十五时,亲戚几乎招待完了,肉还是堆得满满一碗。
那时我们便可以尝到肉味了,喷香喷香的。
”母亲似乎又品尝到了那时的肉味一般,浓浓的满足感洋溢于脸上。
一碗石塘肉有着“客人未待,不吃烧肉”的主人家的规矩,也有着“生活不易,看
肉不夹”的默认规矩。
在那个时代,肉固然珍贵,而正是这些朴实的规矩使肉的滋味更加美味。
难以磨灭的老习惯
回到家,喉咙渴的直冒烟正呼喊着饮料的名字,打开冰箱却发现里面几乎摆满了昨天的剩菜,就是没有饮料。
“早就和奶奶说过好几遍了,不要一次烧那么多,然后就往冰箱里塞,怎么就是不听。
”我抱怨道。
走到厨房,砧板上是切好的豇豆,奶奶正专注地一勺一勺往锅里加油,我皱了皱眉忍不住说道“奶奶,这样一勺一勺地加多麻烦,旁边不是有油壶吗?而且这罐子总是油腻腻的,还是不要用了。
”“你这就不懂了吧,一勺一勺地加呢,就不会加多了,用油壶的话,一不小心就倒多了,还弄不回来,这要浪费多少油。
我烧菜都几十年了,这点还不知道么。
”奶奶不以为然,一脸不满的说着便把豇豆倒入锅中翻炒起来。
看着锅中满满的豇豆,我很无奈,今天肯定是吃不完了,冰箱还塞的下么?
“吃饭了。
“听到奶奶叫我,我快速的跑下楼,餐桌上满满的都是菜,但有一半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菜。
看到冷菜爷爷一皱眉对奶奶说道”要么快点吃掉,要么就倒掉,摆在这里干什么!“奶奶似乎也有些生气”我会吃掉的“老爸听了也仍不住说教”现在也不是没得吃,天天都可以买到新鲜菜,吃这些剩菜掉胃口有不健康,还是倒掉吧“奶奶听了十分生气”有钱了就可以浪费了!?小时候我是怎么教你的?“奶奶突然顿了顿,似乎陷入了回忆”当年生活有多苦你知不知道,村里都没几个人吃得饱饭的。
我天天带着你舅舅上山挖野菜,下地干活,平常不省着点怎么先养活自己。
这菜不能到!“说罢默默的吃起菜来。
我虽不以为然,却也不能多说。
这毕竟是奶奶多年来的老习惯。
饭后,我看着奶奶将冷菜再次放入冰箱,不禁沉默。
曾几何时,明亮的星空之下,有一群人在自家的晒谷场上乘凉,摇着蒲扇,聊着家常。
而在这迷蒙的月光之下,只有
空调外机在不停的轰鸣。
盖过了虫鸣,盖过了蛙声,盖过了以往的老习惯。
时代在迈着大步前行,而老习惯年事已高,颤颤巍巍,拄着小步,却再也赶不上时代了。
能从容穿过荆棘与篱笆,追上在草原上奔跑的野马的,只有那变幻不羁的清风。
等级
要素
D C B A
故事立意故事不完整或陈
旧简单,中心不
明,基本符合题意
故事完整,对生活
有发现,中心基本
明确,符合题意
紧扣命题,故事新
颖完整,对生活有
发现和思考
巧妙诠释命题,故
事对生活有独特
深刻的发现和思
考
叙述描写内容有情节但不完整,
叙述顺序恰当,有
详略处理,能运用
描写
情节完整,有主
线,详略得当,有
场景、细节描写
情节完整,主线清
楚,场景、细节描
写较细致生动
情节完整,
曲折紧凑,线索清
晰,场景细节描写
细致生动
情感单纯叙述,情感基
本真实,读后给人
感觉平淡
能结合故事叙述
插入抒情、议论,
情感真实
故事叙述中蕴含
感情,较恰当抒
情、议论,情感真
挚
故事叙述中有动
人情感,恰当抒
情、议论,读后令
人感动、回味
语言卷面书写用词基本贴切,有
少许语病,偶有修
辞,文句平淡;书
写基本工整行款
规范
用词贴切,语句通
顺,修辞恰当,偶
有精彩文句;书写
工整行款规范
用词较生动,语句
通顺,句式有变
化,文句有表现
力;书写工整行款
美观
语句生动流畅,句
式灵活,修辞精
美,语言有自己风
格;书写美观行款
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