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9篇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三)“分桃子”教学设计:课题:分桃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之分桃子第54页至5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算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45÷9,(2)48÷6。

2、你能说说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吗? 3、你会算:248 吗?二、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两只猴子分桃子(有4篮和8个桃子)。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几个?并板书) 2、解决问题:(1)谁能列出算式?(48÷2=?)(2)怎样分?用自己的的学具分一分?(3)怎么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4)汇报算法,师板书。

① 40÷2=20 8÷2=4 20+4=24 24 ② 248 (5)评价算法:①你喜欢哪些算法?为什么?②竖式算法中商“2”表示什么?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商“4”表示什么?为什么写在个位上?(6)尝试:3693 3、拓展问题:如果把48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桃子教案篇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教材分析:《分桃子》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分桃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分桃子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分桃子教学目标:_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_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_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_幻灯、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_一、情境导入:_同学们,在开学初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二、探索新知:_(一)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出发算式.3、重点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4、学生独立计算"48 ÷2”.5、小组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6、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1 ) 10个10个10个10个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2 )40 ÷2 = 20 ,8 ÷2 = 2 ,20 ÷4 = 24.(3 )、 2 48 √4 8488答:_ .7、解决"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1 )、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 )、组织交流.三、拓展应用:_1、小猴回家. 先估算再计算. 3 √ 6 3 6 √8 4 5 √7 5 6 √9 6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与同伴进行交流.3、用竖式计算.84 ÷ 4 81 ÷ 3 90 ÷ 698 ÷ 7 84 ÷ 6 96 ÷ 44课后反思:_ 以下为赠送内容别想一下造出大海 ,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 ,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 ,持续积累而成 !人假设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假设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要挖井 ,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 ,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今天拼搏努力 ,他日谁与争锋 .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 ,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 ,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我4天大约吃60只害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 . 我有一串五色珠子 ,共98颗 ,每种颜色颗数相等. 你认为怎样 ? 这是不可能的.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 -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 - -那就是成长之路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 ."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那么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凑合凑合,自己负责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我(中|考),我自信!我尽力我无悔!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 .相信自己能突破重围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假设不给自己设限,那么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相信自己我能行!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 爱拼才会赢努力拼搏,青春无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桃子说课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桃子说课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桃子说课9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桃子说课 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第一小节《分桃子》(教材第54~56页)。

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并为计算多位数除法打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分桃子”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根据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在操作中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原理,并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习中“先估计、再计算”的提示表明,教材有意为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创造空间。

预设与生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点,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结合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不仅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分桃子”的生动情境,还设计了“果园”“小动物们聚会”等情境,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交流对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习本内容之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及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且乐于合作,并懂得通过“自主合作”来获取新知。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较完整地口述把48个桃子平均分的过程,但不一定能完整地叙述出它的笔算过程,这缘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中,计算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能正好整除时),可能出现余下的数不和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并起来再计算的问题,这是因为刚刚进入到三年级的学生,在逻辑思维的缜密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学内容第六单元“除法”教学目标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

课堂实录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可大家不能只带着耳朵听,必须睁大眼睛去观察,开动脑筋分析,张开嘴巴表达,还得再动脑做题,和故事中的小主人来个比赛。

大家愿意吗?生:愿意!师:那你们有信心赛过故事里的小主人吗?生:(群情激昂地)有!(一)创设情境1.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猴子最爱吃什么水果吗?(学生各抒己见)生1:香蕉!生2:不对,是桃子。

师:对。

桃子又大又红,软软的,甜甜的,多好吃呀!其实不只是猴子爱吃桃子,许多小动物也很爱吃桃子。

不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王国去看看。

小动物们为了吃桃子,是怎样找桃子、分桃子的,好吗?生:(兴高采烈地)好!2.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大屏幕上,蓝天与绿地之间出现了一棵大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师:看,谁来了!(随着老师的点击,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小象4只动物由远及近来到这棵桃树下。

)师:同学们,老师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大家眼、耳、手、脑并用,可得好好听啦!(生个个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这4只小动物来到桃树下,谁也不去争,谁也不去抢,却一起去数树上的桃子,共数出了48个。

原来他们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分得一份,可真够公平、友好的。

同学们,咱们得帮他们分分,看看平均每只小动物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48÷4=12(个)。

( 评析单纯的计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通过创设情境,把计算与故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引出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在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二、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③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过程,增强数学活动经验。

②让学生经历探索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3)情感态度目标
①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除法的应用价值。

②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是:先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然后在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学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除法,最后学习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计算式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活动设计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设计多种探究活动。

1、常规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常规教学中可出示情境,让学生观察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操作:操作活动是每节课的常规活动,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数学,为解决数学问题建立初步的印象,形成初步的认识。

(3)分析: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在头脑中建立了事物的表象以后,再经过分析事物的特征,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和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将笔算除法三个核心版块分布在二下、三上和四上进行教学。

具有代表性的三课是二年级下册《分苹果》、三年级上册《分桃子》和四年级上册《买文具》。

本课教学属于承上启下的衔接桥梁,教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分桃子”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根据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在操作中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原理,并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习中“先估计、再计算”的提示表明,教材有意为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创造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竖式格式的初步认识,具备了被除数是整十整百的口算经验,教材注重将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主张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计算。

在处理竖式计算教学时,都以口算为基础,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还注重从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考虑到分桃子不利于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竖式,故本课将学习的情境设计成为“分小棒”教学目标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不比除数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竖式的列法及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明确算理三、巩固练习四、联系生活五、回顾小结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两只小猴在想什么?你能帮帮他们吗?教师板书课题 4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多少个?1、师读题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分桃子教学设计《分桃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分桃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棒等。

一、情景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看,谁来了?(孙悟空)。

花果山桃园大丰收呀,今天,他摘了许多桃子准备分给猴子们吃。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分桃子。

二、操作探究,体验感悟。

(一)、探究一: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①创设猴子“分桃子”的情境。

(课件出示)(设计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设计应更注重如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更注重如何提供并运用各种学习资源、营造学生自主以及师生协作的合作学习环境。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上,学习情境的设计对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学设计时,我们一定要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主题内容意义的,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积极的情感反应的教学情境。

)②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有48个桃子,有2只猴子。

2、让学生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据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有4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一只猴子多一只猴子少,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

师:对了,应该是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3、学生列式计算,独立解答(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老师要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除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抽象的除法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个场景:一群小动物在分享一盘桃子,引出“分桃子”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新课讲解1. 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 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用除法计算“分桃子”的问题。

3. 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小组内进行“分桃子”的模拟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如:“如果有一盘24个桃子,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得到几个?”等,让学生进行解答,检验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除法的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除法的应用实例。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除法的例子,并尝试用除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9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除法分桃子 1教学内容:本内容北师版第三册分桃子的内容(第32-33页).教材分析:分桃子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分桃子”过程让学生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并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完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经历三次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体验平均分的学习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分桃子、分鱼、分骨头。

这三个活动是应该分层递进的,即初步感知过程,然后是合作交往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把自己分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在通过分骨头来进行反思性学习,回到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分物体的最佳方法_-几个几个的分。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

但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但根据以往的的经验,个别的程度好的学生也会有规律的几个几个的分。

而且程度好的学生还会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

但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

要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亲身经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同样多、一样多”表述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在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

而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不强求公式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本节课是由学生的分物体的经验开始出发,让学生体会日常的随意分和技巧上的平均分的区别。

以及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意义的情景,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再回到个体的过程学习过程。

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为主,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去思索、去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改以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长期渗透于实践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本节课在设计小猫分鱼的活动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3、关注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取代小棒进行分鱼的操作。

这是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4、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本节课有所体现。

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不同分法的演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5、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设置有任务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与交流、成果展示与欣赏。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3、培养学生在有任务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和含义。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完成从操作体验到表象水平的转换。

体现在能用符号正确平均分配物品。

(通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的体验,学生能感受到平均分的初步含义,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所获得的实际经验,转化为表象水平,完成由形象思维转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能用简单的符号如:画图、连线、画圈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起学生兴趣。

(2分钟左右)出谜语:小姐生来嘴儿歪,粉红脸蛋擦起来;麻脸娃娃肚里藏,五月仙果人人爱。

师:猜一猜是什么?谁最爱吃桃子呢?【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教学,较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小猴分桃”的情境,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0分钟左右)1、课件展示(一):猴妈妈及8个桃子师:猴妈妈摘了一些桃子,准备分给她的猴宝宝吃。

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设计意图:电脑中的动感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探究的兴趣更浓。

】师:猴妈妈可能会怎样分呢?每只小猴子可能吃几个呢?请你先来猜一猜。

生1: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生2: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6个。

生3:一只猴子可能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

生4:可能一只猴子分7个,另一只猴子分1个。

【设计意图:由于分的数目较小,程度好的学生会脱口而出,每个猴子分4个,这时,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并让起说出分的理由。

如果学生能说出几个任意分的情况,老师也给予肯定,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评价这样分的效果。

在这个环节里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妈妈到底是怎样分的?课件展示(二):猴妈妈将桃子按7个和1个分给了2只小猴子,其中一只分的少的猴子很伤心。

师:小猴子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生:分到7个桃子的猴子非常高兴,另一只猴子很难过。

师:为什么伤心、难过呢?生:因为妈妈分的不公平,因为分到7个的猴子可以吃很常时间,而分到1个的猴子一下就吃完了,所以它很伤心。

学生动手分桃子。

师:猴妈妈知道自己分得不公平,可是到底怎样分才算公平呢?猴妈妈想请同学们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请学生在印有小猴子的白纸上分一分8个桃子卡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分的过程。

)(学生演示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生1:每次每只猴子分1个,4次分完,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生2: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1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剩下2个桃子每只猴子再分一个,最后每只分到4个桃子。

生3: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2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两只猴子两次共分到4个桃子。

可能还有的学生会一次分完,每个猴子分4个。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台展示了学生各种不同的分法: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移多补少分……,便于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法是多样的,但分的结果是相同的,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结果的统一化。

既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好多办法。

在汇报自己的分法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小结:刚才这几个小朋友的分法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一个的分、有的是两个两个的分,还有的是每只猴子先分1个桃子,再分3个桃子。

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师:猴妈妈觉得小朋友分得太公平了,就按这样的方法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又有什么反应呢?3、课件展示(三):两只小猴子每人分4个桃子,都非常的开心。

师:它们为什么会都很高兴呢?生: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这样分很公平。

老师随机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设计意图:体会平均分与随意分的区别,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

在这里,老师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平均分的分法,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同样多。

】三、创设小猴子请客的情境,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方法和含义。

(15分钟左右)活动一:小猫分鱼1、师:小猴子吃到了桃子非常的开心,邀请小猫来做客,并且准备了又肥又鲜的小鱼。

小猴子接受了分桃子的教训,要给每只小猫分的小鱼同样多。

(课件显示:4只小猫和12条小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来分小鱼。

小组活动要求: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怎样分每只小猫得到的鱼是同样多的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何分的同样多,在合作动手去分鱼!完成后请一小组上台来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是为教学来服务的,是教学的一个手段,为了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必须设计有任务的学习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任务明确,活动过程中目标指向性就强,完成任务的效率就高。

】2、展示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这里可以给学生一个选择,可以用卡片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如果电脑操作熟练的小组可以在电脑上演示。

这里在汇报的时候,可能出现多种分法,如一条一条的分、两条的分,还有的可能是三条三条的分。

还有可能会运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进行平均分(这时应该表扬,用乘法口诀只用一次就完成任务了,分的真够快的)【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的时候,需要演示,可以是小组的一名代表,也可以是两个小组成员,一个操作,一个解说。

这是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一个良好机会。

】4、小结:像这样每只小猴子分的桃一样多、每只小猫分的鱼同样多,这种分的方法就叫——平均分。

也就是说:把一些物体,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后,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完成由操作经验到表象认识的过渡。

】5、联系生活,举例说说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说那些分法是平均分,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活动二:小狗分骨头好客的小猴把小狗也请来了!1、课件显示:三只小狗和排列整齐的18根骨头。

师:有多少根骨头?生:横着数每排有9根骨头,有2排,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二九十八,一共18根骨头。

师:谁来说一说这次小猴要把18根骨头怎样分给3只小狗?生: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

师: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请同学们在课本32页的最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生动手分骨头,并在小组内交流是如何平均分的。

3、展示学生平均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独立活动,对于分法不做统一要求,可以是用小棒代替、可以用画圈、连线的方法,这是继前两个操作活动的提升,一个自我提高运用的活动,目的考察学生能否运用平均分的最佳方法来分物体】4、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平均分的三次活动的体验,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里不做很高要求,只要能说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地“一样多、同样多”就可以。

】四、解决问题。

(10分钟左右)师:今天同学们收获特别多,在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了平均分东西,你们真能干!老师这儿也有一些问题(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组五环图),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吗?看一看都有哪些问题呢?课件课本33页:试一试。

要求:用圈一圈、连一连、或利用学具分一分,自己选择方法,独立完成1、2、3题结果。

学生独立做,后汇报。

经历分东西的过程,并动手填写内容解决简单的问题。

(注意提醒学生看清楚练习的要求)【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课件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