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二、主要内容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

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

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

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

“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

这一理论却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

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

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

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分歧与共鸣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分歧与共鸣

乔氏的语法体系难以做 到自主经营。而认知学派则从体 的 可 理 喻 性 , 用 学 最 终 破 土 萌芽 , 加 上 莫 里 斯 在 划 分 符 号 意性, 语 再
学 时 对 语 用 学 的 殷 切 关 注 .语 用 学 的 哲 学 根 基 可 以追 溯 到 现 验 主义 哲 学 出发 强 调 经 验 结 构 与 概 念 结 构 的 传 承 性 ,从 而 以
木 第 3 2卷第 2 期
Vo. 2 No2 13 .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u a fS iu iest o r l uh aUnv ri n o y
21 0 2年 4月
Ap 2 1 r. 0 2
语用学与认知语 言学 的分歧 与共 鸣
凤 宇 飞
( 黑龙 江大学 黑 龙江 哈尔滨 10 8 ) 5 0 0
i ney 来 c t 代 西 方 的 经 验 主 义 哲 学 和 实 用 主 义 哲 学 以及 英 美 分 析 哲 学 中 象 似性 ( oii ) 更 正 任 意性 一 统 天 下 的局 面 。但 除 了 分歧 之外 , 者间也具备一定的共鸣。具体说来 , 二 由这 种 哲 学 渊 源 的 日常 语 言 哲 学 流 派 ,这 些 哲 学 思 想 和 哲 学 都 属 于 西 方 现 代 哲 学 的 科 学 主 义 思 潮 。 由此 可 见 语 用 学 仅 仅 是 对 过 去 逻 辑 经 所 导致 的分 分 合 合 可 以体 现 在 下 列方 面 。


理论渊源
验 的一 种 弥 补 和 发 展 。而认 知语 言 学 却 与 此截 然不 同 。 它来 源 于 乔 姆 斯 基 的 生 成转 换 语 法 。 乔 氏 的理 论 模 型 十 分 讲 究 组 件

语言学各门课程教材及推荐书目-(简明版)

语言学各门课程教材及推荐书目-(简明版)

课程名称:语言学流派刘润清(编著),1995,《西方语言学流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蓝纯(主编),2007,《语言导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课程名称:语义学Saeed, J. I. 2000. Seman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Lyons, J. 2000.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课程名称:认知语言学Evans, V. & Green, M. 2006.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课程名称:语音学与音系学Carlos Gussenhoven, Haike Jacobs. 2011. Understanding Phonol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Peter Ladefoged. 2009. A Course in Phone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课程名称:语用学Rose, Kenneth R. & Gabriele Kasper. 2001.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Verschueren, Jef. 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 text that reconsiders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ragmatics, i.e. regarding it as a perspective into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课程名称:文体学王佐良,1987,《文体学引论》。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工具性语言。

为了掌握这门语言,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其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更需要了解其语言学理论。

本文将介绍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一、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是研究语言习得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该理论认为,语言被视为是一个纯粹的行为,是通过语言训练和反复的口头练习获得的。

这种行为型学习被称为“习得论”,强调外部的因素对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在英语教育中,该理论支持通过语言训练和反复回忆来获得英语能力。

二、语用学理论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 theory)是研究语言运用规则的一门学科,与语法学(Syntax)和词汇学(Lexicon)并列成为语言学三大分支。

它强调语言应用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意义,并分析语言在不同背景下的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异。

在英语教育中,语用学理论为学生了解英语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和语气、联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学派别,它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知识的认知和构建方式。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认知语言处理机制产生的,语言的规律来自于认知建构活动。

在英语教育中,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将语言的概念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Sociolinguistics)分析语言在社会上的使用和使用者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研究它们如何影响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发展。

在英语教育中,社会语言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运用语言。

总之,语言学理论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提供帮助。

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对语言学理论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学习当中。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胡壮麟 语言学简明教程

胡壮麟 语言学简明教程

胡壮麟语言学简明教程一、语言学的定义与基础概念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变。

它探讨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语法到语义和语用,揭示语言系统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应用。

二、语言学的主要分支音系学(Phonetics):研究语音的发音及其在语言中的功能和变化。

语音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在特定语言中的系统和规则。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汇结构和词形变化规律。

句法学(Syntax):研究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语言表达的意义和词汇义项的语义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规则及其言外之意。

三、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结构主义到现代的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演进和完善。

四、语言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语言教育与教学: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语言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促进了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的知识和技术被应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学研究对于制定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社会和国家管理语言资源和促进语言多样性的平衡发展。

五、语言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多样化的语言现象,如何应对语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遗产,都是未来语言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六、胡壮麟语言学简明教程希望通过对语言学基本概念、主要分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未来展望的全面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深入的学习指南。

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认知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资源。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教程,深入理解语言学的精髓,探索语言世界的奥秘,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引言: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第一阶段: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古代,语言学主要以语音学和文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和描述不同语言的发音规律和文字形态。

例如,古代语言学家波斯尼亚的彼得洛维奇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都对语言的音系和词汇有了深入的研究。

第二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它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系统,研究语言应该从结构的角度出发。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言的音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布鲁姆菲尔德提出的音位学研究和捷克语言学家特拉格尔斯基的句法学研究都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生成语法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人类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关注句子的生成规则和语义结构。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理论和意大利语言学家卡拉泽卢的篇章生成理论都是生成语法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四阶段: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能力,通过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可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义、语用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莱维-斯特劳斯的符号学和美国语言学家拉卡托斯的语用学都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五阶段: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近代发展最快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都关注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过程。

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具体情境中的使用,包括语言行为和言语行为的目的、意义、效果和影响等。

语用学家试图揭示语言使用背后的规则和策略,并研究语言行为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关系。

语用学还涉及话语的分析、演化和变化等方面。

认知语言学则更加关注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机制。

它研究人类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的处理方式,以及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包括语言认知的发展和变化、语言习得的机制和过程、语言结构和语义的相互作用等。

两个分支的研究重点不同,但它们之间也有交叉和互动。

例如,认知语言学研究揭示了语言理解和产生的认知过程和机制,而这些过程和机制在语用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语用学研究也可以为认知语言学提供具体的语言使用场景和语言行为现象,帮助认知语言学家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认知机制。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